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 历史解析

PDF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596.084 KB
  • 2024-09-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 历史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 历史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 历史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8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 历史解析.pdf,共(11)页,596.08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8cb2ee86e1f2ee6e508f0151f924d0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诊断试卷一、单选题1.如表为考古发现的中国早期人类遗存(部分)。据此可知,当时()文化遗址发现遗存(部分)时间湖南玉蟾岩遗址人工栽培稻种距今约14000—18000万年浙江上山遗址镰形石器、石刀、石磨盘距今约8600—11400年河北磁山遗址地窖式粮仓、家猪骨距今约

7600—8000年A.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B.南方农业生产发达C.先民已成为食物生产者D.石器打制技术成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约7600—1800

0年(中国)。根据材料“中国早期人类遗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早期人类已经会人工栽培粮食,会使用工具,饲养家畜,先民已成为食物生产者,C项正确;精耕细作是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不仅涉及南方也有北方,无法得出该结论,排除B项;材料不仅涉及石器,还有

粮食栽培、饲养家畜,排除D项。故选C项。2.2015年11月考古人员在石家河古城中心区域的谭家岭遗址寻找大型建筑遗迹时,意外发现9座瓮棺葬,其中5座有玉器随葬。这说明石家河遗址A.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B.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C.已形成君主专制国家D.已存在社会不平等

现象【答案】D【解析】【详解】9座瓮棺葬,其中5座有玉器随葬,而玉器在当时代表身份,说明当时已经存在社会不平等现象,D正确;玉器随葬不能证明石家河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排除A;玉器随葬说明当时已经具备了

一定的制作水平,不再是旧石器时代,排除B;君主专制国家是在秦朝,排除C。3.经过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频繁往来,与中原各诸侯国相比邻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产生了()A.宗法认同观念B.华夏认同观念C.胡汉平等观念D.朝贡贸易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经过春秋战

国时期各民族频繁往来,与中原各诸侯国相比邻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说明一些少数民族融入了华夏族,而华夏族是中华民族的主干,故这一现象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B项正确;宗法认同是在血缘基础上的认同,材料中“戎狄蛮夷”

并不一定与华夏族有血缘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平等的观念,也难以体现胡汉平等,排除C项;“戎狄蛮夷”与华夏族并非朝贡关系,朝贡关系是两国或两个政府之间的一种承认尊卑地位的礼节性外交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4.杨宽在《战国史》中写道:“‘士’原是

贵族的最低阶层……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文化学术相应地发生变革,得到进一步发展,‘士’就大为活跃起来……”这表明()A.时局对知识与人才产生重大影响B.读书人的智慧掌握诸侯国的命运C.儒家思想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

重视D.百家争鸣加剧了诸侯争霸的态势【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文化学术相应地发生变革,得到进一步发展,‘士’就大为活跃起来”不难看出,时局的变革对文化与人才产生重大影响,A项正确;读书人的智慧掌握诸侯国的命运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儒

家思想在当时不受统治者重视,排除C项;百家争鸣加剧了诸侯争霸的态势因果关系颠倒,排除D项。故选A项。5.秦统一六国后,派蒙恬出兵战国后期一度被匈奴掠取的河套地区,并于战争胜利后在此地设置郡县;为缓解军需供应的

压力,还向该地区移民。这()A.得益于君主专制的强化B.有利于农牧文明的交融C.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D.成为秦朝速亡的导火索【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河套地区从匈奴占领

变为秦朝统治,秦朝还向该地区移民,这反映了河套地区是处于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杂处的状态,根据所学知识,人口的迁移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传播,所以材料中秦朝的措施有利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融,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秦朝对河套地区的管理,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项;根据所学

,丝绸之路的畅通始于西汉时期张骞“凿空”,排除C项;秦朝速亡的导火索是陈胜吴广起义,排除D项。故选B项。6.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酎金律:皇帝祭祀宗庙时,诸侯须贡献酎金,且对酎金的数量、大小、颜色、成色都有严

格的规定。汉武帝以列侯所献酎金斤两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削去106个列侯爵位。据此可知,酎金律的推行A.解决了诸侯国割据的问题B.加强了对列侯的直接控制C.规范了王国交纳贡赋标准D.源于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汉武帝的“酬金夺爵”政策是为了解决汉初郡国并行制威胁中央集

权问题而采取的措施,D正确;AB是推恩令的影响,排除;该项措施只是打击地方诸侯国的一个借口,C排除。故选D。7.《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蜀卓氏“用铁冶富……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宛孔氏“用铁冶为业……大鼓铸,规陂池,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

贾之利,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家致富数千金”。另据《后汉书》记载:樊重“好货殖……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地三百余顷”。这折射出汉代()A.重视商业,以商致富B.以末致财,用本守之C.喜好郊游,攀附权贵D.崇尚黄老,无为而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

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图示分析可知,人们以末(商业)致财,然后将赚取的财产来购买土地等,用本(农业)守之,B项正确;A项只是对材料的部分解读,只看到了用商业致富

,没有看到其将财富用来购置田地,排除A项;C项只是对材料的部分解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黄老的无为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8.学者吴洪琳认识到,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在建立政权之初,不仅在祖源认同上有

改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分谨慎,往往在其统治地区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这些民族政权意图()A.实现文化的繁荣发展B.获得文化认同以巩固统治C.推进各民族文化交流D.采取中原地区的管理模式【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据材料,少数民族政权的国号继承了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说明其意在向中原文化靠拢,这样做的目的是获得文化认的同,以巩固统治,B项正确;材料中少数民族政权的这些举动对文化的交流与繁荣有一

定的促进作用,但这并非其主要目的,排除A、C项;D项也是少数民族政权获得认同的一项措施,而非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9.研究表明,东汉时期黄金曾一度退出了流通领域,而布帛却在交换中突显出日益重要的地位。到曹魏时

期更是出现了“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的极端现象。材料说明A.政治局势阻滞商品经济发展B.传统自然经济开始全面解体C.政府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货币经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答案】A【解析】【详解】东汉、曹魏都属于社会动荡时期,因此在当时的货

币流通流域出现了以物易物现象,说明动荡的社会环境阻碍货币经济发展,A正确;自然经济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排除B;题干主旨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C;D表述绝对,排除。10.唐宪宗时,江南宣歙一带大旱,米价暴涨,有人

建议官府强制压低粮价,时任宣歙池观察使的卢坦不同意,他认为“宣、歙土狭谷少,所仰四方之来者。若价贱,则商船不复来,益困矣”。“既而米斗二百,商旅辐凑,民赖以生”。这反映出唐代()A.政府较重视维护商人的利益B.粮食已成为长

途贩运的产品C.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经济政策D.江南地区经济地位不断上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所仰四方之来者”“商旅辐凑,民赖以生”等可知,当时宣歙地区依赖外地粮食的输入,反映出当时

粮食是长途贩运的产品,B项正确。材料中卢坦不同意降低粮食价格是为了运用市场规律保证外地粮食的输入,而非维护商人的利益,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强调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11.唐朝初年,人丁是征税的主要

依据,唐朝后期,征税的原则是“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大量减少B.贫富差距扩大C.人口流动性大D.土地兼并严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

丁中,以贫富为差”,可知唐代后期两税法的征税原则是,不再区分士户(本贯户)、客户(外来户),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户籍,上籍征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

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D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知唐代人口是减少还是增加了,排除A项;“以贫富为差”的意思是,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B项表述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

人口流动性大”不是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2.读下表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的主要原因是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A.社会环境动荡不安B.租

佃关系的不断发展C.制度的变革和创新D.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答案】C【解析】【详解】从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可以看出,寒门子弟的比例上升,这主要与科举制的推行有关,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C正确;ABD项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13.李白崇道,写有“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

”这样参禅打坐的诗句;杜甫崇儒,也有“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之咏;白居易佛道兼修,晚年干脆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许。这些事例反映了唐代()A.唐诗因科举制而盛行B.知识分子都有宗教倾向C.诗歌创作水平达到顶峰D.三教合流趋势更加突出【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参禅打坐的诗句”、“白居易佛道兼修,晚年干脆皈依佛教”可知,唐朝知识分子对佛、道的融合与信仰,这是南北朝以来

儒释道三教合流进一步发展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本身无法体现唐诗与科举制的关系,排除A项;这三人不能代表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有宗教倾向,排除B项;这些事例体现不了诗歌艺术水平的顶峰,排除C项。故选D项。14.秦汉文化气势恢弘,居世界先进行列,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果,最主要

的原因是A.国力强盛,经济发达B.吸取了各族的优秀文化为C.国家政府高度重视D.先秦文化基础雄厚【答案】A【解析】【详解】秦汉时期国家强盛,经济发展,促进秦汉文化发展繁荣,故A正确;秦汉统治者都进行思想控制,虽然可以形成统一文化,

但对文化的发展有阻碍作用,C错误;思想文化的发展进程是无法阻挡的,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要随之进步,科学技术和思想也必然要发展,B、D两项都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问题,并不能完全起决定作用,排除。15.顾炎武称:“唐制,凡诏敕皆经门下省,事有不便,得以

封还。而给事中有驳正违失之掌,著于《六典》……人臣执法之正,人主听言之明,可以并见”。顾炎武所评述的制度()A.体现了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B.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C.反映了君臣关系趋于平等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唐制”“门下省”“给事中”等信

息可知,顾炎武所评述的制度为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为后世所沿用,体现了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故选A项;三省体制下一道指令的下发需要经过多道程序,并不利于决策效率的提高,排除B项;君主专制政体下,君臣关系不可能趋于平等,C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三省六部制本身就是中央

体制,有利于加强君权而非中央集权,排除D项。16.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下列突出反映唐前期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A.对东突厥降众实行“全其部落,顺其土俗”政策B.要求臣下“广开耳目

,求访贤哲”C.大举征伐高丽D.与吐蕃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答案】A【解析】【详解】唐朝前期,唐太宗对东突厥降众采取开明政策,在不改变原有部落组织、风俗习惯的情况下,委派突厥贵族管辖,A项正确;“广开耳目,求访贤哲”是取士制度与民

族政策无关,排除B项;大举征伐高丽是隋炀帝的活动,排除C项;与吐蕃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发生在9世纪,属于唐朝后期,排除D项。故选A项。的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

,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材料二在战国时期的儒法之争中,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孟之辈周游列国,竭力

宣传“礼治”“仁政”,但是他们的学说过于忽视刑政的现实作用,显得迂阔而不切实际,没有被诸侯采用。相反,法家的治国思想却受到各诸侯国的欢迎。——刘长江《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关系辨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

秋战国时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外部条件”和根本原因。(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战国时期的儒法之争”的实质,并分析儒家和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不同命运的原因。【答案】(1)外部条件:诸侯争霸,礼贤下士;学术环境宽松;礼崩乐坏;周王室衰

微;私学兴起。根本原因:社会的变革。(2)实质:德治和法治之争。原因:儒家思想不切实际;在重视富国强兵的君主看来,无助于实现他们的强国抱负。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解析】【小问1详解】外部条件: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史实可分析出诸侯争霸,礼贤下士;根据

材料“丰厚的文化积累”可分析出学术环境宽松;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可分析出礼崩乐坏;结合周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崛起可分析出周王室衰微;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私学兴起。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社会的变革。【小问2详解】实质:根据材料“孔孟之辈周游列国,竭力宣传‘礼治’‘仁政’”、“法家的治国思想”

可分析出德治和法治之争。原因:根据材料“他们的学说过于忽视刑政的现实作用,显得迂阔而不切实际”可分析出儒家思想不切实际;根据材料“没有被诸侯采用”可分析出在重视富国强兵的君主看来,无助于实现他们的强国抱负。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

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公元前387年,吴起投奔楚国,被楚悼王任命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担任令尹后的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阎斧的改革,具体措施有: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

使.官民都明白知晓;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使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效力;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吴起推行变法

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富国强兵的作用,其变法的思想和理念,也间接地影响了秦国的商鞅变法。——摘编自冯海龙《吴起:一代名将戍边关变法改革求清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起变法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吴起变法的意义。【答案】

(1)原因:诸侯混战,各国纷纷变法图强;经济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崛起;百家争鸣,法家为变法提供理论基础;楚王意图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昊起的个人才能。(2)意义:增强了楚国的实力;整顿了社会风气;有利于楚国

官僚政治的发展;推动了楚国的封建化。对商鞅变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后代变法提供了借鉴与经验。【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结合材料所给时间公元前387年,可知这一时期政治上:诸侯混战,各国纷纷变法图强;经济上:经济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思想上:百家争鸣,法家为变法提供理论基础;现实原

因:楚王意图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个人原因:昊起的个人才能。【小问2详解】意义:结合材料“吴起推行变法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富国强兵的作用,”可分析出增强了楚国的实力;结合材料“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可分析出整顿了社会风气;结合材料“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

,”可分析出有利于楚国官僚政治的发展;结合材料“吴起推行变法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富国强兵的作用,其变法的思想和理念,也间接地影响了秦国的商鞅变法。”可分析出对商鞅变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楚国的封建化、为后代变法提供了借鉴与经验。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摘编自韩涛《唐

代进士群体的时空分布研究》等材料二东汉以后学术文化,其重心不在政治中心之首都,而分散于各地之名都大邑。是以地方之大族盛门乃为学术文化之所寄托。图3两晋南北朝时期郡望郡姓分布图——摘编自陈寅恪《崔浩与寇谦之》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唐代进士籍贯

分布因素并加以说明。【答案】政治区位因素:进士分布与政治中心位置密切相关。长安、洛阳为政治中心,有政府政策支持,进士较多,对附近地区有辐射带动作用。地理交通因素:唐代交通较为便利发达,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向外辐射至全国各地,京杭大运河

沟通南北地区,带动城市与经济发展,影响进士籍贯分布。经济因素:中原一带农业生产发达,是重要的产粮区,进士人数较多;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江浙一带进士数量较多。文化传统因素: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多分布在中原和江南一带,文化底蕴深厚,影响了唐代进士籍贯的地的的理分布。

【解析】【详解】本题是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因素:根据材料“唐代进士籍贯分布图”、“唐代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两晋南北朝时期郡望郡姓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区位因素、地理交通因素、经济发展因素,以

及文化传统因素。说明:政治区位因素:根据材料“唐代进士籍贵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政治中心在北方地区,进士分布与政治中心的位置密切相关。长安、洛阳为政治中心,有政府政策支持,进士较多,对附近地

区有辐射带动作用;地理交通因素:根据材料“唐代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交通较为便利发达,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向外辐射至全国各地,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地区,带动城市与经济发展,影响进士籍贯分布。经济因素: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唐朝时期,经济重心尚在北方,中原一带农业生产发达,是重要的产粮区,进士人数较多,但是唐朝中期后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江浙一带进士数量较多。文化传统因素:根据材料“两晋南北朝时期郡望郡姓分布图”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唐代进士的分布状况与区域范围内在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传统有关,魏晋以来,北方人口南迁,世家大族多分布在中原和江南一带,文化底蕴深厚,影响了唐代进士籍贯的地理分布。20.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五代、宋时所需造,明、清两代

亦续有开凿。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大足石刻分布于该具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共23处。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19处,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

例最大。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它从不同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摘编自“百度

百科”请根据材料内容,分别提取三项有效历史信息,并说明其对于历史研究的具体价值。【答案】示例: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可以用于研究唐宋以来南方经济发展状况及经济中心南移趋势;大足石刻以佛、道造像为主,也有三教同龛的造像,可以用于研究唐宋以来宗教发展情况及三教合一趋势;大足石刻代表公元

9~13世纪石窟艺术最高水平,可以用于研究绘画、造像、石刻等艺术史发展的趋势。【解析】【详解】根据“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五代、宋时所需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可得出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

可以用于研究唐宋以来南方经济发展状况及经济中心南移趋势;根据“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可得出大足石刻以佛、道造像为主,也有三教同龛的造像,可以用于研究唐宋以来宗

教发展情况及三教合一趋势;根据“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可得出大足石刻代表公元9~13世纪石窟艺术最高水平,可以用于研究绘画、造像、石刻等艺术史发展的趋势。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6792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