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5月)历史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5 页
  • 大小 612.979 KB
  • 2024-09-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5月)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5月)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5月)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2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5月)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共(25)页,612.97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e7d5835f75d65dbd378013097bdd52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非选择题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下图为“许”姓图腾,“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

的后人文叔于许国,称为许文叔。与许姓起源有关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D.行省制2.“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3.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A.选官和品德有机结合B.品德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C.世卿世禄制逐渐式微D.人才选拔由地方集中

到中央4.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相似的职能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5.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

。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则故事突出反映了()A.雅典阶级矛盾十分尖锐B.“陶片放逐法”形同虚设C.直接民主导致权

力误用D.维护奴隶主的利益6.万民法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这部法律()A.适用

于罗马境内的一切人B.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罗马社会秩序C.是罗马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D.适应了罗马共和国公民的需要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于1649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并宣布成立共和国。但光荣革命后,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种变化()A.说明了君主制比共和制更有优越性

B.反映了人民革命斗争的必然结果C.体现了资产阶级与王权的妥协D.调动了各阶级参政议政的积极性8.美国宪法奠基人汉密尔顿认为,联邦宪法既是联邦性的又是国家性的,联邦宪法既体现了民主制与共和制相结合的形式,又以共和制为基础。对这句话

理解正确的是()①联邦宪法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②联邦制度只能出现在共和制的国家③联邦制度有利于防止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④联邦宪法体现了分权制衡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全球通史》

这样描述:“虽然他(拿破仑)对国家实行独裁统治,但他却有效地统治了国家。……大多数人都因他结束骚乱和建立起了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而向他欢呼。”这表明拿破仑的统治()A.受到了法国人民的质疑与反对B.捍卫资产阶级利益和革命果实

C.代表了法国大多数人的利益D.建成了廉洁高效的民主体制10.下表为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据此分析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国名人口棉纺织品消费量比例中国3.6亿人均0.75便士1洪都拉斯14600人人均934.5便士

1246A.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B.在中国投资设厂C.进一步控制满清政府D.从中国获取原料11.从“1856年”、“杨秀清”、“韦昌辉”、“由盛转衰”这几条信息中,你能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C.天京事变D.天京陷落12.图为爱国华侨谢缵泰于1898年创作的《时局图》,可知(

)A.中国完全沦落为西方的殖民地B.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贸易自主权开始丧失D.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1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产生过程看具有民主性,体现了民主精神。这主要表现在()A.通过民主程序由参议院制定B.政体运作实行三权分立C.宪法

赋予公民人权与自由D.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14.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提出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1923年6月《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提出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

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党的方针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政治形势发生变化B.严格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C.孙中山同意与中共合作D.认识到统一战线的必要性15.上海《申报》的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赣匪因石

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于都、瑞金老巢西窜。”这份报道应该发布于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全民族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6.1945年9月毛泽东为重庆《新华日报》题词:“庆祝抗战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对“中华民族

解放”理解正确的是()A.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B.结束了列强占领中国领土的历史C.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空前团结D.取得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17.历史学家余英时在《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中说:“纵观英国民主革命史……她依然算是流血最少的一个。此

后代议制度既经奠定,英国的政治革命便一直循着和平协商的方式进行了。”符合该观点的是()①英国内战②克伦威尔成为护国主③光荣革命④1832年议会改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8.美国共和党人特朗普于2017年1月,在国会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45任

总统。下列有关美国总统及两党制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总统每届任期四年②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的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③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④两党在本质上有根本差异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②④D.①②③④19.1871年宪法是德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宪法,标志着德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是德国历史的一大进步。其具体表现是()A.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B.皇帝有外交和军事大权C.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D.议会召集权属

于皇帝20.史学家曾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是指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A.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B.取得许多通商口岸C.获得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权利D.获得大量战争赔款21.《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

天国的纲领性文件,但在实践中,为增加财政收入,减少反抗力量,稳固统治区域,“平均土地”转变为“照旧交粮纳税”。这一转变说明()A.革命目标无法实现B.政策的实施受形势影响C.太平天国必然失败D.太平天国越来越腐朽22.《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不平等的

条约,是因为()①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巨额赔款③列强进行资本输出,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3.学者杨天石先生认为,《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能支撑这个论断的依据是()①严格限制君权②规定主权在民③建立三权分立的体制④实行责任内阁制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4.胡适在评述某一历史事件时说:“荒唐的中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

,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该事件是()A.辛亥革命B.义和团运动C.五四运动D.南昌起义25.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关于“八七会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可能有“土地革命问题是中国

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中心问题”这一内容C.决定发动南昌起义D.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26.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18世纪以来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时期:尊敬时期、轻视时期、乐善好施时

期、赞赏时期、清醒时期和敌对时期。其中,关于“赞赏时期”的看法最有可能是()A.洋务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27.《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写道:“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

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表明()A.罗马法能够消除罗马社会矛盾B.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影响深远C.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D.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依据28.近代英

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1787年宪法、法国的1875年宪法等,都是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吸收了罗马法的一些精神。这表明罗马法()A.为近现代法律的形成奠定基础B.是有章可循的成文法C.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思想武器D.成为欧洲历史

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29.走进孙中山故居,就会看到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彰显了先生的伟大胸襟。在历史上,也曾存在“天下为公”的局面,但后来被“家天下”的局面所取代。改变“天下为公”这一局面

的人物是()A.禹B.启C.商D.汤30.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进行各项标准化建设,建立统一的度量衡体制、货币和文字,对各种农具实行规范化,使车轴长度标准化,以及监督公路和运河的建设等。这些措施的推行主要得益于A.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B.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C.藩镇割据的管理模式D.分久必合的历史大势第II

卷(非选择题4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对于公元前5世纪的欧洲人来说,“真正的民主”指理性的审判和权力的分享,还有各种其他的公民美德。但是,民主是一种公共美德,但不是唯一的美德,由希

腊公民选举产生的政府肯定存在着效率低下、腐败、短视、不负责任或被少数人的特殊利益所操纵,而且不能采纳公意所要求的政策。18世纪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正如卢梭所

言,“如果国家,或者说城邦,其生命权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正如自然或者说上帝赋予了每个人以支配自己各部分肢体的绝对权力一样,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

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美]塞缪尔·享廷顿《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1)根据材料,指出18世纪欧洲人与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对“民主”认识的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以来法国对“真正的民主”的实践。32.(14分)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前夕,英国政府认为深入中国本土风险过多,“暂取沿海各海岛之事”较为可行。外交大臣巴麦尊向义律指示战争部署的信件称:“立刻封锁广州与白河或北京诸河,占领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或厦门镇,陛下政府还打算立刻开始捕捉,并扣押海军所能够弄到手的一切中国船只。”

战争期间,英军“所至六七省,攻陷城池,如入无人之境,且其所陷之地,旋据旋弃,不敢远离船舰,深入腹裹”。这种与古代中国历代国内战争迥异的战略战术使英军虽远离本土、兵力有限,仍能反客为主,取得战争的主动权。——摘编自林庆元《论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战略战术》材料二下表为清

末与民国初年历史教科书有关鸦片战争内容的记录:清末民国初年19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以林则徐禁毁鸦片“英兵来攻”“宁波之战”等为题来讲述鸦片战争。如写南京议和:“复用伊里布、琦善驰援请和,遂令噗鼎查于江宁为盟书。其略曰:中国焚英鸦片,偿银二千六百万两,以广州、上海、福

州、宁波、厦门为英国交易之区,香港永归英国。中英官吏,以同等交接。”这里也只是简要地介绍了《南京条约》的内容191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教科书《新制本国史》,对鸦片之战争写道:“道光时申禁,英商勾结内奸,百计私售。宣宗命林则徐赴粤查办,以兵吓英商。战争爆发,清战败

,签订条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法美俄等国,皆援例缔约交涉始多,而鸦片之流毒遍于中国矣。”这里对鸦片战争的叙述,有两处变化:一是在中外条约上,还提到了法国、美国与中国订约。二是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上,注意到鸦片战争未能禁止鸦片,

以至于鸦片流毒中国——整理自刘超《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采取的战略战术方针。(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历史教科书与清末教科书关于鸦片战争叙述的异同3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揖美追

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在6月3日北京学生爱国运动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中国人民

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学生对政治的热情并不始于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在清末则有明显的表现,唯有工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运动,并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中国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未来

的政治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从稚嫩到成熟、从弱小到强大,一次次遭受挫敗,一次次力挽狂澜,一次次浴火重生。1927年春夏,国民党叛变革命实行屠杀政策,使处于幼年时期的党猝不及防,遭到惨重损失。但是,党并没有

破巨大的困难压倒,而是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领导人民顽强地战斗。……1934年10月,由于“左”倾错误,中央根据地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南方其他根据地的红军也先后进行了长征。这次严重失误,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力量几乎损失殆尽。

中国革命再次濒临绝境。最终,中国共产党在挫折之后毅然奋起,推动了全民族抗日战争新局面兴起。——摘编自何毅亭《中国共产党95年来应对危局和困境的伟大实践及历史启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思想主张。概括他

们为实现这一主张所进行的努力。(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新特点,并概述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应对危局和困境做出的主要努力。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早

期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提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许’姓图腾,‘以国为氏’”、“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后人文叔于许国,称为许文叔”,分析、认知,可知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史实,B符合题意,正确;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注重的是血缘亲疏,但题干材料体现

不出“血缘亲疏”,排除A;CD均与材料不符,直接排除。故选B。2.【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先秦到秦朝的历史线索,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A.秦朝才建立起中央集权,故“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的说法错误,故不选A。B.本

题与地方行政制度无关,故B错误。C.西周时期建立分封制,春秋战国陷入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但也出现统一趋势。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故C正确。D.秦始皇时期才开启了君主专制,故D错误。故选C。3.【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要求具备结合所学知

识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解答】D.题干反映的选官标准经历了由重家世、门第到重学识才能,选官方式由地方到中央,故D正确。A.题干反映的选官标准经历了由重家世、门第到重学识才能的演变,体现出选官和考试有机结合,故排除

A。B.只适合对察举制的评价,故排除B。C.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也不能完整体现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故排除C。4.【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解答】C.内阁和军机处都是辅佐皇帝处理机要政务的核心机构

,但是都没有决策权,故C正确。A.六部并不是内阁和军机处的下属机构,故A错误。B.内阁和军机处都不能决策国家的大事,故B错误D.内阁和军机处是中央机构,与地方军政事务无关,故D错误。故选C。5.【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陶片放逐法,要求结合所学准确解

读题干信息。【解答】C.题干信息表明,古希腊人的陶片放逐法,在执行过程中,有的投票者其实对被放逐者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却随意作出了决定。这表明,在直接民主制之下,缺乏规范意识和严肃态度的人,甚至愚昧荒诞的人,会滥用自己的权力,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故C正确。AD

.均与本题无关,故AD错误。B.不能说形同虚设,不能据此认为这个制度毫无意义,故B错误。故选C。6.【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罗马万民法,要求理解掌握基础史实。【解答】B.根据所学可知,万民法扩大了适用范围,含括了境内所有的自由

民。这样,就适应了罗马疆域空前扩大的现实,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故B正确。A.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而不是一切人,故A错误。C.这是《十二铜表法》,故排除C。D.罗马的万民法,出现于公元3世纪的罗马帝国,与罗马共和国无关(共和国在公元前1世纪就结束了,进入帝国

时期),故排除D。故选B。7.【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要求结合所学准确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更适合英国的国情和传统。而美国实行共和制,是因为美国历史上没有国王。因此,二

者不能简单比较。故排除A。B.《权利法案》是资产阶级主导的议会颁布制定的,不是平民的斗争结果,故排除B。C.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与王权相互妥协的结果。1689年,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保留了君主制和贵族制。同时,王权被法律明确约束。故C正确。D.说法不准确(当时,除了资

产阶级和新旧贵族,普通人没有参政的机会),且与本题主旨无关,故排除D。故选C。8.【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美国的联邦宪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理解题干信息。【解答】①.由“联邦宪法既是联邦性的又是国家性的”可知,联邦宪法体现

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中央(联邦政府)拥有最高的权力,地方各州有一定的自主权,故①正确。②.表述绝对,且对题干信息的理解错误,故排除②。③④.联邦宪法具有分权制衡的特点,中央是三权分立,地方上也有一定的自主权,故③④正确。故选D。9.【答案】B【解析】【分

析】本题考查拿破仑与法国大革命,要求结合所学准确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说法和题干信息明显不符,故排除A。B.结合所学可知,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了专制统治,也迅速地稳定了社会秩序,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颁布了《拿破仑法典》。这是用非常规的方式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

成果,故B正确。C.拿破仑实行的是军事统治,不能代表法国大多数人的利益,故C错误。D.不符合史实和题干主旨,故D错误。故选B。10.【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要求结合所学准确解读表格信息。【解答】A.依据表格信息并

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的人均消费量,与洪都拉斯相比,有上千倍的巨大差距,其原因在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为此,英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A符合题意。B.外国能在中国投资设厂,是1895年《马关条约》之后才

有的权利,故B不符合史实。CD.说法均不准确。故选A。1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天京事变,要求识记基础史实。【解答】C.根据“1856年”“杨秀清”“韦昌辉”“由盛转衰”可知,这是太平天国的天京事变(杨秀清和韦昌辉先后被杀,洪秀全事后也变得精神异常)。这场

血腥的高层内讧,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故C符合题意。ABD.均与本题无关。故选C。1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甲午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要求结合所学准确解读历史图片。【解答】B.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故B正

确。A.《时局图》反映的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但中国并未完全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故A错误。C.中国的贸易自主权开始丧失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C错误。D.《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故D错误。故选B。13.【答案】A【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由宋教仁起草,1912年3月8日经当时的临时参议院通过,3月11日公布施行。这符合民主立法的程序,故A正确。BCD.这三项都是《临时约法》的具体

内容,而不是立法的程序,故排除BCD。故选A。14.【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对国民党的态度变化是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制定的,当时中共革命的敌人的是非常强大的,单靠哪一个政党都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此中共决定联合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来共同对付敌人,因此党的方针

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认识到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国共合作的一方面,不是主要原因,应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国共合作。考查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国共合作相关知识的掌握。合作的原因和条件:①华盛顿会议后,帝国主义列强支

持操纵依附他们的军阀争权夺利,割据混战,压迫中国的民族工业。“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②必要条件: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孙中山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以后,深感国民党的改组十分必要。③可能条件: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在社会上有一定威信,在南方又建立了根据地,它的领导人孙中山真诚欢迎中国共产党同他合作。④外部条件:共产国际起了促进作用。15.【答案】B【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政权对峙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答】由材料“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于都、瑞金老巢西窜”可知应该是指1934年中央红军放弃红色首都瑞金,被迫长征,属于国共政权对峙时期,故B项符合题干要求;ACD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故选B。16.【答

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9月时,中国抗日战争刚刚取得胜利,尚未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A项错误;1945年9月时,诸如香港、澳门等仍被列

强所占据,B项错误;抗日战争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空前团结,但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又陷入了分歧,最终走向内战,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抗日战争的胜利,赢得了民族的解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D。17.【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

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最终以不流血的方式,逐步推进民主化进程),要求结合所学准确解读题干信息。【解答】①.本项是暴力革命,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循着和平协商的方式”不符,故①错误。②.克伦威尔成为护国主依靠的是武力,

且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故②错误。③.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政变,确立了议会的地位,故③符合题意。④.1832年的议会改革,也是和平的方式,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大的政治权利,故④符合题意。故选D。18.【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美国的政治制度,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解答】①②③

.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总统每届任期四年。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的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故①②③均正确。④.美国两党在内外政策和治国理念上有所

不同,但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党,故④错误。故选A(①②③)。19.【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德意志1871年宪法,要求理解掌握基础史实。【解答】C.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有一定的立法权,体现了民主,是德国

历史的进步,故C正确。ABD.均是帝国皇帝专制权力的表现,排除ABD。故选C。20.【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要求识记理解基础史实。【解答】A.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以武力相威胁,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瑷珲条

约》、《中俄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等,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故A正确。B.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C.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中,日本获得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权利,故排除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故选A。21.【答案】B【解析】【分析】本

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实施,要求结合所学准确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根据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此结论,故排除A。B.太平天国要求“照旧交粮纳税”,违背了《天朝田亩制度》。原因是太平天国面临清军的围剿,且需要靠税收来维持庞大的政权体系的运转。故B正确。CD.均无法从题干信息中推论出。故选B。22.【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要求识记重要史实。【解答】①.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使台湾等领土被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故①正确。②.《马关条约》的巨额赔款,对中国是沉重的负担,故②正确。③.《马关

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便利了列强进行资本输出,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③正确。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故④正确。故选A(①②③④)。23.【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要求运

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是为了限制大总统的权力,且中华民国实行共和制,废除了君主制,故①错误。②.《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意味着政府的权力来源于民众。这是很大的进步,也对政府的权力形成有效的约束,故②正确。③.建立三权分立的体制

,让权力受到了制度这一“牢笼”的制约,故③正确。④实行责任内阁制,是为了制约总统权力的制度设计,故④正确。故选D。24.【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运用的能力。【解答】根据所学及材

料“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可知是青年学生掀起的爱国救亡运动,五四运动是青年学生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正确;A错误,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B与材料信息不符,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

运动;D不符合题意,南昌起义是中共反对国民党反对派的武装起义。故选C。25.【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八七会议,旨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解答】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

方针,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八七会议提出了展开土地革命的任务,因此可能有“土地革命问题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中心问题”这一内容,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八七会议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故C项错误,符合题

意;八七会议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2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的抗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时期属于近代中国被美国侵略的时

期,AB错误;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美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是同盟关系,故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中国采取孤立、封锁和敌对的政策,D项错误。故选C。27.【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现实功能,要求结合所学准确

解读题干信息。【解答】C.《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说,皇帝的威严和光荣,既靠兵器,也靠法律。法律是将国家治理好的重要手段之一。故C符合题意。A.罗马法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消除罗马社会的矛盾,主要是协调处理,故A错误。B.与本题无关,故排除B。D.依据题干信息,不能推论出本项的说法,故排

除D。故选C。28.【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影响,要求具备结合所学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解答】A.依据题干信息可知,近现代多国的重要法律,都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可见罗马法是古代成熟的法律体系,历史影响深远。故A符合题意。BCD.说法明显

错误。故选A。29.【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要求具备准确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解答】B.根据题干信息及所学可知,禹建立第一个国家,但其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这样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

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天下为公”就是公天下)。故B正确。ACD.三项所述均不符合题意。故ACD错误。故选B。30.【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秦的统一,要求具备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和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

能力。【解答】A.属于个人的主观因素,不符合题意,故不选A。B.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政府有条件和能力进行标准化体系建设,故B正确。C.藩镇割据出现在唐朝,故不选C。D.分久必合与题干信息无关,故不选D。故选B。31.(12分)【

答案】(1)不同:民主由理性审判、权力分享、公民美德发展为自由、平等、博爱;政府由少数人操纵演变为必须接受公民的有效控制和制约;政府由不能采纳公意到必须保证所有社会成员表达公意。(2)实践:法国大革命,推翻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人权宣言》,颁布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拿破仑时期颁布《民法典》,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解析】(1)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启蒙思想,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并进行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中

材料可以发现:公元前5世纪的欧洲,认为民主是理性审判、权力分享、公民美德;18世纪欧洲认为民主是由理性审判、权力分享、公民美德发展为自由、平等、博爱;政府由少数人操纵演变为必须接受公民的有效控制和制约;政府能采纳公意到必须保证所有社会成员表达公

意。(2)本题考查法国建立民主共和制的实践历程,旨在考查对材料的解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紧扣时间限制“18世纪”和国家限制“法国”,结合所学知识梳理法国建立民主共和制的实践历程,其实践历程应包含法国大革命、一系列法律文件、民主制度确立等基本史实。3

2.(14分)【答案】(1)战术方针:不深入中国内陆作战;占领沿海岛屿、封锁海口,扣留商船;集中兵力,各兵种协同作战。(2)相同点:都认为战争爆发与英国对华走私鸦片有关;都指出中国战败,签订条约;条约内容主要涉及割地赔款和五口通商。不同点:民国

初期教科书涉及鸦片战争的影响;注意到鸦片战争未能禁止鸦片;晚清教科书未提到相关影响。【解析】(1)本题考查英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采取的战略战术方针,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英国政府认为深入中国本土风险过多,“暂取沿海各海岛之事”较为可行

”可知是不深入中国内陆作战;又根据材料“占领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或厦门镇,陛下政府还打算立刻开始捕捉,并扣押海军所能够弄到手的一切中国船只。”可知是占领沿海岛屿、封锁海口,扣留商船;又根据材料“战争期间,英军“所至六七省,

攻陷城池,如入无人之境,且其所陷之地,旋据旋弃,不敢远离船舰,深入腹裹”。这种与古代中国历代国内战争迥异的战略战术使英军虽远离本土、兵力有限,仍能反客为主,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可知是集中兵力,各兵种协同作战。(2)

本题考查民国初年中国历史教科书与清末教科书关于鸦片战争叙述的异同,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首先找相同点,根据材料从战争爆发的原因、结果方面来分析;不同点,从战争的影响来分析。33.(14分)【答案

】(1)思想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进行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努力:发动辛亥革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2)特点:青年学生发挥先锋作用,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群众基础广泛。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推动工

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或推动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3)努力: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召开“八七

”会议,纠正右倾错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军事路线错误;实行战略转移,粉碎国民党的“围剿”,使革命转危为安;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解析】(1)本题考查孙

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思想主张及其努力,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紧扣材料一信息“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围绕资产阶级革命派思考,把握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进行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即可。第二小问,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围

绕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围绕以下重大事件作答即可,发起辛亥革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等。(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特点及其作用,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归纳、概括并分析、认知的能力。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在6月3日北京学生爱国运动再掀高潮之

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归纳、概括,把握到“青年学生发挥先锋作用,工人阶级是主力军”的特点;紧扣材料二信息“学生对政治的热情并不始于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在清末则有明显的表现,唯有工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运动”,归纳、概括,把握到“彻底

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的特点;再回忆、再现所学,把握到“群众基础广泛”的特点。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注意从多个方面思考带来的“积极进步作用”,诸如,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基础等,只要符合相关史

实,言之成理即可。(3)本题考查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思想主张及其努力,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紧扣材料三信息“1927年春夏,国民党叛变革命实行屠杀政策,使处于幼年时期的党猝不及防,遭到惨重损失”、“1934年10月,由于‘左’倾错误,中央根据地红军未能

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最终,中国共产党在挫折之后毅然奋起,推动了全民族抗日战争新局面兴起”,回忆、再现所学,列举出国共十年对峙期间(1927年——1937年)的相关重大事件即可,诸如,召开“八七”会议、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实行战略转移、召开遵义会

议、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等。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