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东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1)页,282.03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baf5a632339d5b87f05c9f0cb4c84a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校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分封制使西周统治阶层内部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诸侯—士—卿大夫D.周王—大夫—士—卿大夫【答案】B【解析】【详解】分封制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
秩序,故B正确;ACD错误,排除。2.如图为浙西丘陵地区的良渚古城遗址。据考古学者发现,该遗址有贵族专门的墓地,墓里有大量的玉器,祭坛;普通大众墓里,只有若干日常生活用具。据此可以推知,当时中国()A.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B.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C.氏族成员共享劳动成果D.文明的中心在黄河流域【答
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该遗址有贵族专门的墓地,墓里有大量的玉器,祭坛;普通大众墓里,只有若干日常生活用具”可知,在良渚古城遗址的墓葬中随
葬品的数量和种类体现了此时期已经出现了贫富差距,反映了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此时已经处于父系氏族社会,氏
族成员共享劳动成果是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排除C项;良渚文化的重心位于长江流域,排除D项。故选A项。3.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主任朱成虎少将说:“历经战争苦难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出中国军事外交的核心理念——‘非攻兼爱’。”提出“非攻兼爱”这一思想的是A.姜尚B.老子C.墨子D.荀子【答案】C【解
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墨子提出“非攻兼爱”,C正确;姜尚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没有提出“非攻兼爱”,排除A;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主张王霸并用、君舟民水,B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
的关键信息是“非攻兼爱”,联系所学墨家的思想分析解答。4.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智慧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告诉我们A.策略是决定改革成败的根本因素B.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C.为统治阶级服务是改革的出发点D.改革者最终的命运是悲
惨的【答案】B【解析】【详解】商鞅被处死后,秦国仍然实行商鞅的变法措施。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顺应了封建制度确立这一历史潮流。因此B正确;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决定改革成败的根本原因,A排除;改革的出发点是解放生产力,C排除;D说法过于绝对,改
革也有成功的,排除。故选B。5.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该学派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老子提
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6.秦始皇时,派常頞在今云南、贵州地区修“五尺道”(五尺宽的道路)。又在今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之间修筑了攀越五岭的“新道”。其主要目的是()A.促进边疆经济发展B.加强对地方
的控制C.消灭六国力量影响D.促进民族交流交融【答案】B.的【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派人在西南、东南等南方地区修建道路,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加强对地方控制,B项正确;修建五尺道是为了方便在西南地区设置官吏,加强中央对西南夷地区管控,促进边疆经济发展是意义而不是目的
,排除A项;五尺道是在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派遣将军常頞修的,排除C项;五尺道是沟通中原地区和西南夷地区的通道,有利于民族交流,是意义不是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7.虎符是古代调兵的信物,在秦时多有发现。如阳陵虎符(下图)中有
“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等错金文字,十分精美。据所学知识可以推断A.君主对军队的控制十分严格B.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掌军权C.当时的君主与将领相互制约D.是枢密院调兵的凭证【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的军
队调动需要虎符,其中一半在皇帝手中,一半在地方将领的手中,如果军队调动的话,需要两半虎符合为一体方可调动军队,因此虎符制度体现的是君主对军队的控制十分严格,A正确;秦朝时期的军权牢牢的掌握在皇帝手中,BC排除;秦朝没有枢密院的职位,D排除。故选A。8.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A、B、C、D四位同学
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那一个同学的表述最准确()A.东方六国统治者毫无作为B.秦王嬴政广泛搜罗人才,统一的战略得当C.战国末期诸侯国数目的减少利于统一D.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答案】D【解析】的【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统一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是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D项正确;“毫无作为”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广罗人才,战略得当”是秦统一六国的重要条
件,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战国末期诸侯国数目的减少”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有利时机,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9.“亭长(刘邦)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只消一勺清凉水,冷却秦锅百沸汤。”诗中的“清凉水”喻指汉初的A.休养生息政策B.汉承秦制策略C.布衣将相格局D.郡国并行之
举【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清凉水”主要是针对秦朝暴政而言,与此相对应的是休养生息,因此A正确,BCD排除。故选A。10.汉代士人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担任郡县佐吏以获得基层吏务经验后才能得到
察举。举至中央时,还要接受考试检验后授官。熟悉朝廷行政过程后,要再经过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由此可见,汉代察举制()A.打破官员世袭传统B.注重官员吏治才能C.用人标准相对单一D.选才程序平等公正【答案】B【解析】【详解】汉代士人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
其人品的好评之后,担任郡县佐吏以获得基层吏务经验后才能得到察举,说明汉代察举制重视官员的吏务经验和才能,故选B;秦朝已经打破官员世袭传统,排除A;汉朝选拔官员重视基本知识技能、人品、吏务经验,标准不单一,排除C;汉代察举制不能做到完全公
正平等,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汉代士人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担任郡县佐吏以获得基层吏务经验后才能得到察举”,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11.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在史学方面造诣颇高,出现了很多史学著作。下列
属于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A.《史记》B.《氾胜之书》C.《汉书》D.《四库全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得出,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C项正确;《史记》纪传体通史体裁,排除A项;《氾胜之书》
是西汉晚期氾胜之汇录的一部农学著作,排除B项;《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排除D项。故选C项。12.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这反映了()A.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B.士族门阀势力强大C.东晋节度
使势力强大D.两晋时政治民主化【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敌,士族门阀势力强大,威胁皇权,因此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B项正确;司马氏
和王氏共分天下,而不是皇帝爱惜人才,排除A项;门阀势力强大不等于地方分裂割据,与地方节度使无关,而且东晋时期尚未建立节度使,排除C项;门阀势力强大不能体现政治民主化倾向,而且当时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13.“推行均
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分明姓族,改易汉俗。”材料中的措施促进A.民族交融B.江南地区的开发C.北魏政权的建立D.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措施是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促
进了民族交融,所以A选项正确;孝文帝是北魏的统治者,北魏统治范围位在北方,对江南地区开发的作用不明显,排除B项;北魏政权建立是在孝文帝改革之前,所以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故选A项。14.《宋书》记载南朝刘宋王朝发展状况:“地
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其反映了()A.江南经济发展B.北方经济繁荣C.国家统一促进市场统一D.土地兼并严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
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朝(中国)。根据材料“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南朝刘宋统治时期农业发展,手工业得到进步,说明江
南经济繁荣,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南方经济和北方经济的关系,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朝处于分裂时期,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土地兼并严重,排除D项。故选A项。15.唐朝诗人皮日休赞颂大运河:“北通琢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
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得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作用是()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B.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有利于思想大一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
。依据题干”北通琢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连接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C项正确;材料虽然肯定了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作用,但是不涉及巩固统治,排除A项;隋朝大运河属于内河,不可能
涉及中外交流,排除B项;材料中皮日休主要肯定了隋朝大运河对南北经济交流的促进作用,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皮日休肯定大运河开通对隋朝思想统一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16.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派遣子弟到长安
学习。这些史实反映了()A.唐朝商品经济繁荣B.民族交往与交融C.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D.中外文化交流【答案】B【解析】【详解】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期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和亲,体现出民族交往与交融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商品经济发展,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的
民族交融,不是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排除C项;唐与吐蕃关系属于民族关系,不是中外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7.唐文宗想把真源公主、临真公主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却遭到拒绝,对此,唐文宗极为不满,他对宰相说:“民间修昏姻,不计官
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反映当时A.门阀士族势力的影响仍然较为强大B.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看重门第C.门阀士族势力在隋唐时期未受到冲击D.婚姻观念的日趋世俗化、功利化【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看,皇帝想“高攀”世家大族,结果竟然不能如
愿,可见,门阀士族势力虽经隋唐以来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冲击,但至唐代仍保有较强大的势力及影响,故选A;未涉及官员选拔问题,排除B;C与史实不符合,排除;婚姻观念日趋世俗化、功利化是在宋代,排除D。18.诗句“朝为田舍郎,暮登
天子堂”反映的历史现象主要得益于A.学校体系的完备B.商品经济的活跃C.文学艺术的昌盛D.科举制度的推行【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材料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意为:早上你还是一个乡村野
夫,到晚上就能进入朝廷入将拜相,吃皇粮了。可见这应是对选官制度的描述,分析备选项可知是科举制度,故选D。B、C选项与政治无关,因此排除;A选项不满足要求。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
举制度19.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秦朝的太尉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中书省D.唐朝的门下
省【答案】D【解析】【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职责的理解和认识。据材料可知,该官员负责的是审核,结合所学可知,唐代的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故D项说法正确;秦朝的太尉负责军事,故A项不合题意,排除;汉朝的刺史负责监察地方,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唐代的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故
C项不合题意,排除。20.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简化税收名目,唯以资产为宗,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A.租调制B.两税法C.租庸调制D.编户齐民【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
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简化税收名目,唯以资产为宗,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唐中期以来实行的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
丁为主的赋税制度,B项正确。租调制是以人丁为征收标准的税收制度,排除A项;租庸调制仍然以人丁为征收标准,排除C项;编户齐民是户籍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社会的所有领
域都存在着创新的可能也都需要创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大发展大创新时期。材料一寓封建(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材料二西周宗族制度,到了东周时
期发生了比较剧烈的破坏,东周大小宗族间展开了长期的兼并战争,许多国家和采邑灭亡了。而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简要评价分封制和郡县制。(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答案】(1)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扩大了周的统治疆域;传播了周文化,为后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消极:随着诸侯后期独立性加强,为春秋战国割据埋下隐患。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的重要标志。(2)经济:铁犁牛耕、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发展,土地私有制产生。政治: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纷争,出于争霸需要招揽人才;战争局面下,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文化:学在官府被打破,私学兴起。阶级:新兴地主阶级日
益崛起,士阶层兴起并活跃。【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古代中国。关于对分封制和郡县制评价,分封制,由材料“封建之失,其专在下”可知,顾炎武认为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造成地方势力做大,随着诸侯后
期独立性加强,为春秋战国割据埋下隐患;据所学可知,分封制的积极作用有很多,如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拓展了西周的疆域,使得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政治强国,同时传播了周文化,为后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关于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评价,郡县制,由材料“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可知,顾炎武认为,郡县制的弊端在于容易使得中央政府权力膨胀;据所学可知,郡县制下,郡守、县令都是中央政府任命的,而且不得世袭,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
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关于百家争鸣出现原因,由材料“而伴随着的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政治上处在社会大分裂时期,周王室衰微
,礼崩乐坏,诸侯纷争,出于争霸需要招揽人才;战乱时期社会环境相对宽松;由材料“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可知,学在官府被打破,私学兴起;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逐步由奴隶制转向封建社会,此时地主阶级
作为一股新兴的力量崛起,士阶层兴起并活跃。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武帝继位后,随着治国思想的改变,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要求就被提到日程上来了。所谓“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包括两方面的内
容:一是加强皇帝对朝臣的控制;二是加强朝廷对各地的控制。这两个层次的控制加强的结果,自然是一切大权统归于至高无上的皇帝。——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材料二隋唐制度转变的关键环节是官僚体制的录用制度,即科举制。科举制削平了世族的残余,促进了官僚群体的更新,稳定了国家编户齐民。隋唐开创并
实行三省六部制,形成了完整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科举的实行也使官员选拔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摘编自伦宁《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及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举措。(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答案】22.举措:颁行“推恩令”,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实行察举制。设十三州部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任用酷吏打击豪强、游侠。尊崇儒术。23.积极影响:在程序上给所有考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
机会。形成了相当大的社会阶层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以才学为依据,保证了政府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对近现代文官制度产生了影响。【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举措:据材料“汉武帝继位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要
求就被提到日程上来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皇帝对朝臣的控制;二是加强朝廷对各地的控制”可知,汉武帝时期采取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结合所学,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举措包括: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
力;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经
济上,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抑制工商业者。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科举制通过考试方式选拔官员,在程序上
给所有考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据材料“削平了世族的残余,促进了官僚群体的更新”并结合所学,科举制使得一批寒门子弟进入官场,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结合所学,科举制以才学为依据,保证了政府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科
举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过重大影响。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