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6.907 MB
  • 2024-10-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8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21)页,6.90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6b1c74422306b5dc39e5ed5ea3098f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市一中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自测题高一地理答题要求: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5分)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在夜空

中亮度仅次于月球,金星要在日出稍前或者日落稍后才能达到亮度最大。古人通过观测发现它只能在天亮前后或黄昏时分短暂出现,其他时间通常无法看到这颗亮星。因此,在中国民间,金星就有了两个名字:在天亮前后出现称启明星,黄昏时分出现称长庚星。读

图,完成下面小题。1.在地球上看到长庚星,则金星最可能位于图中的()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2.某些特殊时刻,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天文学称之为“金星凌日”

。该现象发生时,金星一定位于()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答案】1.D2.A【解析】【1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在黄昏时分出现称启明星。金星位于①处时,金星、地球和太阳位于同一条直线上,金星与太阳同升同落,由于太阳光太强,同时金星的黑夜部分正对地球,因此在地球上只

能看到太阳光盘上有一个黑点,这不是启明星,排除A。金星位于②处时,在地球上日出之前,金星已提前升至地平面之上,看到金星后不久,太阳就会升至地平面之上,此时看到的金星出现在天亮前后,即为启明星,因此在地球上看到启明星

,则金星最可能位于图中的②处,B不符合题意。金星位于③处时,全是、地和大况位于同条直线上,从地球上看,金星被太阳遮挡,因此在地球上看不到金星,排除C选项。金星位于④处时,在地球上日落之后,金星才从西边升至地平面之上,此时看到的金星出现在黄昏时分,即为长庚星,D正确。故选D。【2题

详解】某些特殊时刻,地球、金星、太阳会在一条直线上,这时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天文学称之为“金星凌日"。图中显示,金星位于②、④处时,地球、金星、太阳不在一条直线上,不会发生“金星凌日”,排除B、D。金星位于③处时,金星、地球和太阳位

于同一条直线上,从地球上看,金星被太阳遮挡,因此不会出现“金星凌日”现象,排除C。金星位于①处时,金星、地球和太阳位于同一条直线上,金星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因此在地球上能看到太阳光盘上有一个黑点缓慢移动,这就是“金星凌日”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金星: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二颗。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中国古代称之为长庚、启明、太白或太白金星。公转周期是224.71个地球日。夜空中亮度仅次于月球,排第二,金星要在日出稍前或者日落稍后才能达到亮度最大。它有时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有时黄昏

后出现在西方天空,被称为“长庚”。2020年6月21日发生了一次中国境内能够全程观测到的日环食现象。该日环食的环食带起源于非洲中部,经过阿拉伯半岛、印度进入西藏、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江西、福建等省区的部分地带,终止于太平洋。下图为我国某地观测站记录的当日太阳辐射状况(每分

钟记录一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观测站位于()A.西藏B.重庆C.贵州D.江西4.该观测站日食现象持续时间约()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4小时.5.根据记录数据,可推测当日天气()A.晴好

B.多云C.阴雨D.大雾【答案】3.A4.C5.B【解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北京时间14:30左右,该地6月22日理论太阳辐射最强,说明当地时间为地方时12点,据此可知,该地位于75°E左右,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

选A。【4题详解】实际观测太阳辐射在13点—16点左右远低于理论太阳辐射数值,说明出现日食,持续时间约为3小时,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5题详解】根据记录数据,除日食之外,该地太阳辐射在理论太

阳辐射数值附近剧烈波动,可推测当日天气多云,云层遮挡太阳辐射时实际数值低,不遮挡时,数值高,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他的原因有以下几种: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弱(最主要的原因),同时随着海拔的增高,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

厚度也短,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再加上这里白天晴天多,云雾少。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

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组合体,组合体远地点高度约394.9km,近地点高度约384km。北京时间2021年7月4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空间站阶段首次出舱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对“天和核

心舱”与地球站通信联系干扰强度最大的是()A.极光现象B.太阳活动C.流星现象D.太阳辐射7.“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开展出舱活动时,航天员()A.面临失重、强辐射的威胁B.看到流星划过天幕C.手中的

五星红旗迎风招展D.没有脱离地球水圈【答案】6.B7.A【解析】【6题详解】太阳耀斑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影响地球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影响“天和核心舱”与地球站通信联系,B符合题意;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碰撞造成的发光现象,对

通信联系影响小,排除A;流星是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跟大气摩擦发生光和热的现象,不影响【通信,排除C;太阳辐射不影响通信,排除D。故选B。【7题详解】出舱活动在接近真空(大气极其稀薄)、失重的宇宙环境中进行,大气对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故需要应对失重、强辐射带来的威胁,A

正确。航天员出舱时大气极其稀薄,水汽含量几乎为零,因此脱离了地球水圈,由于处于失重状态,加上大气极其稀薄,手里的五星红旗不会迎风招展,也看不到流星(流星体与大气摩擦发光和热的现象),排除BCD。故选A。【点睛】太阳辐

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太阳源源不断地通过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出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太阳大气层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太阳活动。太阳辐射照度是指到达地表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辐射能量。我国北方冬季气候干燥,晴天多,利用太阳辐射能的条件优越。下图示意

我国北方某地(40°N附近)建筑物南壁面和地面两个监测点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辐射照度日变化(实线为地面、虚线为南壁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分别表示该地夏至日、冬至日太阳辐射照度日变化的是()A.a、cB.b、cC.c、aD.c,b9.晴天条件下,该地全年正午建筑物南壁面太阳辐射照

度总体上()A.大于地面B.小于地面C.等于地面D.无法确定10.该地区最可能位于()A.新疆B.陕西C.河北D.辽宁【答案】8.B9.B10.A【解析】【8题详解】该地位于北半球,冬至日太阳高度角小,太阳光

线与地面夹角小,地面太阳辐射照度小,而太阳光线与南壁面夹角大,太阳辐射照度大;夏至日相反。故可判断图a为春分日,秋分日,图b为夏至日,图c为冬至日,B选项正确,排除ACD。故选B。【9题详解】由图示可知,二分日南壁面与地面的太阳辐射照度相差不大,而夏季的时候

地面比南壁面太阳辐射照度多很多,冬季时南壁面比地面多出的太阳辐射照度小于夏季地面多出的,则全年来讲,南壁面的太阳辐射照度总体小于地面,B正确。故选B。【10题详解】太阳辐射照度一般在地方时12点时达到最强,图中当地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出现时间为北京14时左右,为当地地方

时为12点,可知与北京相差约30个经度,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可得出该地位于我国西部,最可能为新疆,A正确,排除BCD,故选A。【点睛】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的时候是地方时12点,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候是地方时13

点,大气温度最高的时候是地方时14点。2019年7月22日至7月30日,浙江几位中学地理教师在澳大利亚旅行,行程的第一站是甲城市,到达珀斯后包车自驾一路向北参观沿途美丽的自然风光。下图1为澳大利亚简图,图2为包车内

部座位示意图,图3为7月28日某时刻在乙地拍摄的海平面日照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一教师在珀斯地标景点天鹅钟塔前与家人进行视频通话,通过视频他看到家里的电子时钟显示时间为7月26日12:16,而此时太阳正好位

于天鹅钟塔的正北方。计算珀斯的经度为()A.112°EB.116°EC.120°ED.124°E12.几位教师于当地时间7月26日14:00~16:00自珀斯一路向北,则图2所示四个座位中避光效果最好的是()A.①B.②C.③D.④13.推测拍摄该日照景观图

时的朝向是()A.西北B.东北C.西南D.东南【答案】11.B12.D13.A【解析】【11题详解】根据材料,此时太阳正好位于天鹅钟塔的正北方,说明视频通话时珀斯地方时是12时,此时北京时间是12:16,两地时间

差16分钟,经度差4°,因此珀斯所在经度是116°E,B正确,ACD错误。因此,本题应选B。【12题详解】根据材料,7月26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当地时间14:00~16:00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向,因此图2所示车内四个座位中,④座

位避光效果最好。D正确,ABC错误。因此,本题应选D。【13题详解】根据图片,海洋在乙地的西方,因此教师拍摄的是该地的日落图,此时是7月28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该地日落西北;推测拍摄该日照景观图时的朝向是西北。A正确,BCD错误。因此,本题应选A。【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太阳直射赤道上,

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偏北);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偏南)。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全球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赤道上日出日落方位的偏角=当

时直射纬度。其余地区,纬度越高,偏角越大。极昼极夜地区偏角最大,为90°。极昼区(不包括极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日出、日落,日出即日落,日落即日出。而且都是正北(北半球)或正南(南半球)日出日落(即一天之内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极夜区,刚刚结束极夜的地方

,其日出日落方位都是正南(北半球)或正北(南半球);南半球)日出日落(即一天之内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对于极点而言,太阳高度只有年变化而无日变化,所以不考虑日出、日落。黄土结构疏松,孔隙较多,具有较强的湿陷性(土壤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而产生显著附加

沉陷的性能)和崩解性(又称湿化性,将黏性土壤置入静水中,土粒间的结构联结和强度受到水的浸入影响削弱或丧失,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修筑梯田是黄土高原坡面治理的重要措施,但在梯田下方,流水作用会形成黄土落水洞

。下图示意梯田下方黄土落水洞的发育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梯田加快了其下方黄土的冲蚀过程,主要是因为梯田()①拦截了坡面水沙②陡坎加大了地势落差③增大了汇水面积④利于水流分散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梯田下方的黄土落水洞在湿陷

阶段()A.粗大颗粒冲蚀殆尽B.黄土裂隙加大加深C.机械冲刷作用减弱D.水平层理持续扩张【答案】14.C15.B【解析】【14题详解】梯田可以拦截坡面水沙,保持水土,不会加快下方黄土冲蚀,①错误;梯田的陡坎加大了地势落差

,使水流速度加快,加大冲蚀作用,②正确;梯田地形平坦,增大汇水面积,使水流量增大,加快了其下方黄土的冲蚀过程,③正确;梯田地形平坦,可以拦截坡面水流,不利于水流分散,④错误。②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湿陷性是土壤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而

产生显著附加沉陷的性能。黄土结构疏松,孔隙较多,梯田下方的黄土落水洞在湿陷阶段,黄土裂隙加大加深,黄土遇水后,在其自重作用及附加荷载作用下产生沉陷,B正确。在湿陷阶段,粗大颗粒没有冲蚀殆尽,A错误。因

地势集水,机械冲刷作用不会减弱,而是一直存在,C错误。黄土垂直节理发育,D错误。故选B。【点睛】落水洞作为黄土中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其形成是经过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其中,黄土自身的多孔结构、湿陷性、渗透性等特性是落水

洞形成的决定性因素;独特的降雨条件、地形地貌、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落水洞的发育。内部因素是落水洞发育的基础,外部因素是落水洞发育的动力,其中降雨条件中的水是落水洞形成中最重要的因素。依格孜也尔河发育于西昆仑山东北段,向东北汇入塔里木盆地,

全长约90km,是一条典型的砾质辫状的河。依格孜也尔河阶地主要分布于河流下游距河口大约15km的河段两侧,T1阶地呈条带状分布,阶面高出现代河床2~5m,阶面宽阔平坦,有土壤发育,植被茂密;T4阶地分布于河流下游喀尔乌勒村附近,距离河口

约5km。下图示意喀尔乌勒村河流阶地实测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依格孜也尔河河谷阶地的主要成因是()①地壳抬升②岩石风化③河流下切④黄土淤积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7.依格孜也尔河河谷()A.左岸侵蚀严重B.下游阶面宽阔C.高位阶地保存完整D.低位阶地保存完整18.依格孜也尔河河谷

阶地上人类活动最频繁的阶地是()A.T1B.T2C.T3D.T4【答案】16.C17.D18.A【解析】【1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河流阶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在地壳间歇性上升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共同形成的,①③对,②岩石

风化形成风化物,黄土淤积形成黄土层,均不能直接形成阶地,②④错;故选C。【17题详解】读图可知依格孜也尔河河谷左岸T1阶地比右岸T1阶地高程高,说明右岸侵蚀严重,A错;下游T1阶面宽阔平坦,右岸的T2、T3、T4阶面较窄,B错;阶地形成后,会受到后期河水的侧蚀和其它外力侵蚀,后期河水

侧蚀不平衡,有可能导致原有阶地消失或保留,因此,越高的阶地形成越早,受到外力侵蚀破坏的可能性越大。D对,C错。故选D。【18题详解】根据材料“T1阶地呈条带状分布,阶面高出现代河床2~5m,阶面宽阔平坦,有土壤发育,植被茂密”结合图,可知T1海拔低,阶面宽阔平坦,且有公路通过,因此,T1阶

地上人类活动最频繁,A对。【点睛】河流阶地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间歇性上升;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连续性侵蚀(下切侵蚀)。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此时塑造出河漫滩。“雕岩谷”是一种壶穴相互贯通、具有陡立曲壁的峡谷地貌。下左图为重庆市某山区的雕岩谷,两侧谷

壁呈破碎圆弧状,下右图为雕岩谷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利于雕岩谷形成的月份()A.2-3月B.5-6月C.8-9月D.11-12月20.利于雕岩谷形成的条件是()A地表水丰富,水流平稳B.地势落差大,侵蚀力强C.板块挤压带,地壳抬升D.岩性差异大,差异侵蚀21.

壶穴特征及其成因正确的是()A.下宽上窄,溶蚀作用B.穴壁光滑,冰水磨蚀C.壶形似井,涡流侵蚀D.壶壁陡峭,重力崩塌【答案】19.C20.B21.C【解析】【19题详解】材料可知雕岩谷是一种流水侵蚀形成的壶穴相互贯通、具有陡立曲壁的峡谷地貌,重庆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

降水多,河流水量大,侵蚀能力强,易发育形成壶穴。5-9月为重庆雨季,排除AD,壶穴地貌的演化需要一定的侵蚀时间,8、9月份,流水侵蚀时间长,利于雕岩谷形成,B错误,C正确。故选C。【20题详解】.雕岩谷位于山区,地势落差大,

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A错误,B正确;该地在板块内部,C错误。基岩是软性基岩,硬度较小,抗侵蚀能力弱,易被流水侵蚀,岩性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B。【21题详解】材料知壶穴相互贯通、具有陡立曲壁。下宽上窄,是流水冲击和砾石磨蚀

作用下,壶穴拓宽加深,A错误;壶穴贯通后流水携带沙砾继续磨蚀河谷壁,穴壁光滑,而不是冰水磨蚀,B错误;壶壁陡峭光滑,是流水冲击和砾石磨蚀作用造成的,不是重力崩塌,D错误;壶形似井,涡流旋转侵蚀,C正确。故选C。【点睛】壶穴是在河流上游经常出现的一种地理特征。由于雨水令河水流量增加,带动上游

的石块向下游流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经历长时间后将障碍磨穿,形成一圆形孔洞,称为壶穴。下图示意贵州某地溶洞剖面,该溶洞中有正在发育的、规模较大的边石坝地貌(在坡地或沟谷中大量结晶型钙华快速沉积而形成的小型梯田状地貌)。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22.溶洞中边石坝主要分布在()A.甲B.乙C.丙D.丁23.目前溶洞中的水最有可能来源于()①洞口外成分单一的河流水②洞口外砂岩岩层的承压水③溶蚀力弱的溶洞顶部滴水④地表漏斗和岩隙的下渗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4.

溶洞内大小块石的存在表明()A.洞顶岩石出现过崩塌B.洞内地下河冲蚀作用剧烈C.洞口有大量岩块滚落D.洞内地下河沉积分异明显【答案】22.A23.C24.A【解析】【22题详解】由材料“边石坝地貌(在坡地或沟谷中大量结晶型钙华快速沉积而形成的小型梯田状地貌)”可知,石

坝形成后,使地下河道成为阶梯状,看图可知仅甲处符合题意。故选A。【23题详解】溶洞中有正在发育的大量结晶型钙华边石坝,表明洞中水中含有大量碳酸氢钙,这种水应经过石灰岩分布地,大量碳酸钙溶入其中,这种水溶蚀力较弱,容易沉积结晶出碳酸钙,因此①②不符合题

意,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24题详解】溶洞及周边以石灰岩为主,洞内以溶蚀和沉积作用为主,这两种作用均不会产生大小块石,因此块石应来源于洞顶岩石的崩塌,崩塌地,点相对集中,使得洞内块石也相对集中,A符合题意;洞内地下河的冲蚀产生

的块石不会只堆积在坡陡的地区,因此块石的存在不能表明洞内地下河冲蚀作用剧烈和洞内地下河沉积分异明显,排除B、D;图中显示,洞口较小,很难有较大的块石进入滚落,如果块石来源于洞口,应在图中平坦的丁处大量堆积,排除C。故选A。【点睛】喀斯特地貌形成基础岩石是石灰岩。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

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495秒后,问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下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题。25.长征五号B遥三运火箭进入预定轨道的过程中所经历的

气温变化可能是()A.递增→递减→递增B.递减→递增→递减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26.长征五号B遥三运火箭发射地文昌对流层的厚度最接近()A.8—9kmB.10—12kmC.17—18kmD.4—6km27.下列关于长征五号

B遥三运火箭穿过的大气层的过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平流层看到大雁南飞C.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的紫外线D.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的【答案】25.D26.C27.B【解析】【25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

知,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进入预定轨道前经过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经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到达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先减后增,所以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进入预定轨道前经历的气

温变化可能是递减→递增→递减→递增,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26题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低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厚度约为17-18千米,高纬度地区约为8-9千米,中纬度地区厚度位于二者之间,文昌处于低纬度地区,C符合

题意,排除ABD。故选C。【27题详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对流层的特点,A不合题意。平流层高度太高,空气稀薄,大雁很难到达并生存,在平流层不可能看到大雁南飞,B符合题意。平流层中含有大量臭氧,可以强烈

吸收紫外线,C不合题意。高层大气的物质呈不同程度的电离状态,因此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D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纬度越低,对流层厚度越大;对于同一地点,夏季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太阳辐射通过照射地面使地面升温,地面向大气发射长波辐射

,并和大气进行感热和潜热交换,实现了地面与大气的热量交换。位于藏北高原的某观测站海拔为4519.5m,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1.55℃,年降水量为655.8mm,下垫面为草甸,夏季降水后地表坑洼处会有积水,使得下垫面长时间处于湿地状

态。甲乙两图是该地测得的两种辆射在不同季节的平均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关于甲乙两种辐射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面长波辐射,乙—大气逆辐射B.甲—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乙—大气辐射C.甲—大气逆辐射,乙—地面长波辐射D.甲—大气辐射,乙—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射29.影响图甲中夏季辐射量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环流和纬度位置B.太阳高度和大气环流C.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D.植被覆盖率和太阳高度30.关于乙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A.春季辐射量明显大于其

他季节B.其季节变化由下垫面性质决定C.日变化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大小D.春秋两季日变化在夜间差异大【答案】28.C29.B30.C【解析】【28题详解】辐射量全天都有,表明不是太阳辐射,排除BD;地面温度高于大气,辐射强度强于大气逆辐射,C正确,A错误,故选C。【29题详解】夏季的太阳高度

最大,辐射最强;由材料可知,位于藏北高原的某观测站海拔为4519.5m,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夏季受季风影响,阴雨天气多,大气逆辐射强,B正确,ACD错误,故选B。【30题详解】读图可知,乙是地面长波辐射,地

面辐射夏季最强,A错误;季节变化由地面温度决定,B错误;地面长波辐射的日变化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大小,C正确;春秋两季日变化在白天差异大,D错误。故选C。【点睛】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地方时14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1.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而影响空气温度的根本因素是太阳

辐射强弱。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较少,而有大部分的可见光区的能量被地面吸收了。当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量之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气中传导,这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2.过了正午时刻大阳幅射开始减弱,但地面吸收的热量仍多于支

出的热量,直到地方时13时左右,地面温度达最高,地面辐射也达到最强。由于地面向大气传输热量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近地面气温是地方时14时左右达到最高,大气逆辐射也达到一天的最大。3.同理,大气主要以逆辐射的方式和大气辐射的方式散失热量,直至次日日出都无太阳辐射来补充热量,所

以直到次日日出前后气温达到了一天的最低值。第Ⅱ卷二、综合题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面左图为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代表夜半球,B点位于极圈上;右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1)左图中极点为___极点,MF为晨昏线中的___

线。(2)左图所示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右图中的___(填写数码)处,该日宣城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3)左图中此时北京时间为___,与北京同处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比重是___(填分数)。(4)左图中A点的日落时间是___时。若A点纬度为62°,左图所示情形出现时,A点正午

太阳高度是___。【答案】(1)①.南极点②.昏(2)①.④②.昼短夜长(3)①.14②.3/4(4)①.21②.51°26′【解析】【分析】本题以太阳光照照图和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为背景,涉及晨昏线判断、时间计算等,考查信息的获取和解读

能力。【小问1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东经度变大的方向和西经度变小的方向为地球的自转方向,所以图示半球为顺时针旋转,图中的极点为南极点。顺着地球的自传方向,经过MF线由白昼进入黑夜,所以MF为昏线。【小问2详解】左图中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

且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为冬至日12月22日,也就是右图中的④处。宣城位于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小问3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知E点所在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E点的时间为6点,北京位于东八区,位于本初子午线的

东侧,且相差8个时区,所以北京时间为14点,此时0时经线为90°W,90°W-0°-180°的范围和北京同处一天,占全球的比重为四份之三。【小问4详解】根据E点的时间为6点,可知A点此时时间为3点,恰好为日出,根据昼

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2)×2可知,A点的日落时间为21点。正午太阳高度=90°-(所求点-直射点纬度),所以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1°26′。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每年的4-5月份,白天9时至午后14时之间,在晴朗

和风速不大的条件下,观察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目标物时,往往出现强烈的颤动现象,近地层犹如受着火炉的烘烤一样,热气腾腾,当地群众把开垦地上这种光学现象称为“地气上升”。春季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出现地气上升现象时,能把开垦地土壤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并形成扬尘,严重时扬尘可发展到数十米以上

,使大气浑浊度升高,气温日较差较小。下图为白天开垦地和草地地面温度的平均变化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①____③____④____。(2)运用大气受热原理阐释发生严重扬尘时气温日较差较小的原因

。(3)推测白天开垦地和草地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的差异,并说明理由。【答案】(1)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2)地气上升引起严重扬尘时,大气中的水汽和尘埃较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夜间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作用,气温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3)白天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开垦地高于草地。白天地面温度开垦地高于草地;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开垦地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高。【解析】【分析】本题以为

白天开垦地和草地地面温度的平均变化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应用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可知,①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箭头来自于地面,表示地面辐射;④箭头来自

于大气,且箭头射向地面,因此是大气逆辐射。【小问2详解】“开垦地出现地气上升现象时,能把开垦地土壤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并形成扬尘”,所以发生严重扬尘时,大气中的水汽和尘埃都比较多,导致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白天气温较低;夜间水汽和尘埃又增强了大

气逆辐射作用,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晚上气温较高,因此导致气温日较差较小。【小问3详解】结合图示信息可看出白天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开垦地高于草地。这是因为开垦地植被覆盖率较低,吸热能力强,草地植被覆盖率高,吸

热能力较差,因此白天地面温度开垦地高于草地。由于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开垦地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高于草地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沙漠东南部

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m)集中分布(如下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

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3)推断沙山迎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

径的变化。【答案】(1)西北风(偏西风)。理由:沙山(链)东北—西南延伸;沙山西北坡缓,受风力侵蚀,应为迎风坡。(2)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3)

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原因: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解析】【分析】本题目以巴丹吉林沙漠为背景材料,涉及主导风向、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

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以看出,沙山呈东北—西南延伸,而且沙山西北坡缓,受风力侵蚀,根据所学关于沙丘的知识,缓坡应为迎风坡,因此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小问2详解】该地湖泊形成高大的沙山可从风力大小、沙源、地形等因素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学习过的内容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风力强盛;降水少,气候干旱,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阻挡风沙,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

【小问3详解】沙粒粒径的大小和风速的大小呈正相关,因此该题的关键是分析不同位置风力的大小。根据风力沉积的特点可以推断,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风力沉积的颗粒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当风力减小,风搬运较大颗粒物的能力下降,较大的颗粒物先沉积,颗粒物小的后沉积。故迎风坡处颗粒大

的沉积在坡面下方,颗粒小的沉积在坡面上方;而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沙粒由于重力作用影响更容易向坡底滑落。颗粒大的沙粒堆积在坡底,颗粒小的沉积在上方。故根据风力沉积的特点可以推断沙山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大小的变化特点是由大到小的变化。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a为澜沧江-湄公河

流域图,图b为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地貌景观,图c为某地貌的卫星影像。(1)说出图b所示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坡度、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特点。(2)说明图c所示地貌的形成过程。(3)从水源、土壤和自然灾害的角度,分析人们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场所的原因。【答案】(1

)冲积扇。从扇顶到扇缘,坡度逐渐变小,沉积物薄。(2)河流注入海洋时,地形平坦,受到海水顶托作用的影响,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处沉积而成。(3)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灾害少发【解析】【分析】本题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图和澜沧

江支流汇入处的地貌景观为资料,涉及了地貌特征,地貌形成过程和聚落区位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b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因此会形成山前冲积扇;冲积扇从扇顶到扇缘,落差变小,坡度逐渐变小,沉积物颗粒物

变小,逐渐变薄。【小问2详解】结合图片可知,图c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因此地貌应为河口三角洲;当河流注入海洋时,地形平坦,流速减慢时受到海水顶托作用的影响,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处沉积而成。【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河流阶

地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便于农业发展;河流阶地有河流沉积地貌,土壤肥沃,便于耕作;河流阶地地势较高,洪涝灾害少发。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