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9)页,60.81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61925addf51e68c569cd82c31593a0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要说明“木”字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
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
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
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
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它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
,“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选自林庚《唐诗综论》,有删改)材料二: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
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
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
。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
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
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材料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常这样地同时并见,要说明其间的缘
故,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春天。“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是代表着春风的,而草则又与春风共其命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回大地的信息,首先就体现在草与柳的变化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
色遥看近却无”,只是那么一星星若有若无的草的痕迹,便宣告了春天的来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枝上刚萌发出点点的细叶,料峭的春风便已来到了人间。这个细叶,诗词中又称为“柳眼”,
仿佛在说碧玉妆成的柳树,忽然从睡梦中一觉醒来,睁开了眼睛,同时也就是春天的开始了。所谓“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草透出了绿意,柳睁开来眼睛,这是多么富于生意的绿色世界啊。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渭城
朝雨池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青”不可。春天叫做青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春天唤做青
阳,春神名曰青帝,少年称为青年,那么到底是谁代表着春天呢?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所以青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但是“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正是好诗。“春晚绿野秀”,这绿野却很少称之为青野。大概由于绿
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绿原是一种谐和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松树因此就都称为青松。所谓青山绿水,何尝不正
是两种性格的说明呢?这里或者会给我们带来一点生活中的启发吗?谁不愿意青山不改、青春长在呢?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从现实到理想,从具体性到概括性,本来是绿的却说成是青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青青。(选自林庚《唐诗综论》)1.下列关于原文
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要比“树”显得单纯,这是“木”的一个艺术特征。B.“木”有“树”和“木头”双重形象,影响着我们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C.直指的意义因为固定所以易用,偏于类型;联想的意义因为游离所以难用,偏于个性。D
.绿多样统一,而青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于是青山绿水,可以说是两种性格的体现。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古诗中“木叶”的“木”是作为“树”的特殊概念而出现的,树的概念一直左右着“木叶”的形
象。B.“烟”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但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能捉摸。C.“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妙处需要联想到“小龙团”茶泡在泉水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才能体会到。D.世界是绿色,而春游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因为绿是具有多样统一性的谐和色调。3.结
合材料三内容分析,下列诗词名句中的“青”与绿无关的一项是()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C.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D.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
要说明。5.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和控制。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小团月”与“小龙团”在字的意义上有何不同。(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变形记(节选)卡夫卡①大概在变形一个月以
后,妹妹葛蕾特注意到了格里高尔新发现的娱乐——他的脚总要在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黏液——于是她想到应该让他有更多地方可以活动,得把挡路的家具搬出去……②在拖了至少一刻钟之后,母亲提出相反的意见,说这张柜子还是放在原处的好。不幸的
是,妹妹却有不同的看法。母亲的劝说只能使她决心不仅仅搬走柜子和书桌。而且还要搬走一切.只剩那张不可缺少的沙发。③妹妹和母亲跑过来跑过去,轻声叫喊以及家具在地板上的拖动,这一切给了他很大影响。尽管他拼命把头和腿都蜷成一团紧贴在地板上,他也不
得不承认他忍受不了多久了。她们在搬清他房间里的东西,把他的一切都拿走……因此他冲出去了,他看见了对面的那面墙,靠墙的东西已给搬得七零八落了,墙上的那幅穿皮大衣的女士的像吸引了他,格里高尔急忙爬上去,紧紧地贴在镜面玻璃上。至少,这幅完全藏在他身子底下的画是谁也不许搬走的。④没多久她们就又往里走来了。
“那么,现在再搬什么呢?”葛蕾特说着向周围扫了一眼。母亲向旁边跨了一步,看到了印花墙纸上那一大团棕色的东西,她还没有真的理会到她看见的正是格里高尔,就用嘶哑的声音大叫起来:“啊,天哪,啊,天哪!”接着就双手一摊倒在沙发上,一动也不动了。“唉,格里高尔!
”他妹妹喊道.对他又是挥拳又是瞪眼。自从变形以来这还是她第一次直接对他说话。她跑到隔壁房间去拿什么香精来使母亲从昏厥中苏醒过来。格里高尔也想帮忙,可是他已经紧紧地粘在玻璃上;接着他就跟在妹妹后面奔进房间,好像他与过去一样,真能给她什么帮助似的;可是他马上就发现。自己只能无可奈何地站在她后面
:妹妹正在许许多多小瓶子堆里找来找去,一只瓶子掉到地板上,打碎了;一块玻璃片划破了格里高尔的脸,不知什么腐蚀性的药水溅到了他身上:葛蕾特才愣住一小会儿,就马上抱起所有拿得了的瓶子跑到母亲那儿去了;还用脚砰地把门关上。格里高尔如今和母亲隔开了,她就是因为他也许快
要死了;他被自我谴责和忧虑折磨着,就在墙壁、家具和天花板上到处乱爬起来,最后,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间竟在他四周旋转,就掉了下来,跌落在大桌子的正中央。⑤过了一小会儿,门铃响了。进来的是他的父亲。“出了什么事?”他一开口就问。葛蕾特显然把头埋在父亲胸口上,因为她的回答听上去闷声闷气的:“妈妈刚
才晕过去了,不过这会儿已经好点了。格里高尔逃了出来。”⑥“果然不出我的所料,”他父亲说,“我不是告诉过你们吗,可是你们这些女人根本不听。”格里高尔现在必须设法让父亲息怒,因为他既来不及也无法替自己解释。因此他赶忙爬到自己房间的门口,蹲在门前,
好让父亲从客厅里一进来便可以看见自己的儿子乖得很,一心想立即回自己房间.根本不需要赶,要是门开着,他马上就会进去的。⑦可是父亲在目前的情绪下完全无法体会他那细腻的感情。“啊!”他一露面就喊道,声音里满满的狂怒。格里高尔抬起头来瞧他的父亲。啊,这难道真是他父亲吗?从前,每逢格里高尔动身出差
,他父亲总是疲累不堪地躺在床上;格里高尔回来过夜总看见他穿着睡衣靠在一张长椅里,他连站都站不起来。现在他身子笔直地站着,穿一件有金色钮扣的漂亮的蓝制服,这通常是银行的杂役穿的;他那厚实的双下巴鼓出在上衣坚硬的高领子外面;从他浓密的睫毛下面,那双黑眼睛射出了咄咄逼
人的光芒。他板着严峻的脸朝格里高尔冲来,他把脚举得老高,格里高尔一看到他那大得惊人的鞋后跟简直吓呆了。不过格里高尔不敢冒险听任父亲摆弄,他知道从自己新生活的第一天起,父亲就是主张对他采取严厉措施的。因此他就在父亲的前头跑了起来,父亲停住
他也停住。父亲稍稍一动他又急急地奔跑。可是,这样跑他也支持不了多久,因为他父亲迈一步。他就得动好多下。他已经感到气喘不过来了,他跌跌撞撞地向前冲,连眼睛都几乎睁不开来——正在这时,突然有一样扔得不太有力的东西飞了过来,落在他紧后面,这是一个苹果
;紧接着第二个苹果又扔了过来,他父亲决心要轰炸他了!紧跟着马上飞来了另一个,正好打中了他的背,并且还陷了进去;格里高尔挣扎着往前爬,仿佛能把这种可惊的莫名其妙的痛苦留在身后似的;可是他觉得自己好像被钉住在原处,就六神无主地瘫在地上。在清醒的最后一刹那,他瞥见他的房门猛然打开
,母亲抢着跑了过来。他看见母亲绊着裙子径直向父亲奔去。紧紧地搂住他,双手围在父亲的脖子上,求他别伤害儿子的生命——可是这时,格里高尔的眼光已经逐渐暗淡了下去。⑧格里高尔所受的重创使他有一个月不能行动——那个苹果还一直
留在他的身上,没人敢去取下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③段写格里高尔拼命把头和腿蜷成一团紧贴地板,表明他起初对进入房间搬走家具的母亲和妹妹采取的态度是忍受。B.本文多处内容能表现格里高尔“虫
身人心”的特点,如他的甲虫外形使母亲受惊昏厥,与母亲隔开后他又自我谴责和忧虑等。C.写格里高尔的眼光“已经逐渐暗淡了下去”,这是因为他被父亲追、用苹果砸,从而对父亲失望、怨恨,心灰意冷。D.小说中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使用了象征手法,甲虫的弱小和任人宰割的,象征人对自身的命运
感到无法掌控、把握的恐惧。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运用荒诞手法,描写了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凄苦无助的生活,展示出普通人生存的荒谬处境。B.第⑦段运用了对比手法,既有父亲在儿子变形前后状态对比,又有父亲与变成甲虫的儿子的对比。C.房间里的家
具是格里高尔作为“人”生活的一种象征,家具被移出意味着他的境地变得更加“非人”。D.本文用愤激的语调,充满同情地叙述了格里高尔“变形”后的生活遭遇,揭示了人被“异化”的主题。8.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妹妹、母亲、父亲对格里高尔的态度。9.文中三处画线部分都
写到格里高尔的“爬”,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心理的不同。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朱勔,苏州人。父冲,狡狯有智数。始,蔡京居钱塘,欲建僧寺阁,会费钜万,僧言必欲集此缘,非朱冲不可。京以属郡守,郡守呼冲
见京,京语故,冲愿独任。居数日,请京诣寺度地,至则大木数千章积庭下,京大惊,阴器其能。的徽宗颇垂意花石,京讽勔语其父,密取浙中珍异以进。初致黄杨三本,帝嘉之。后岁岁增加。至政和中始极盛,舳舻相衔于淮、汴,号“花石纲”,置应奉局于苏,指取内帑如
囊中物,每取以数十百万计,勔擢至防御使,东南部刺史、郡守多出其门。徐铸、应安道、王仲闳等济其恶,竭县官经常以为奉。士民家一石一木稍堪玩,即领健卒直入其家,用黄封表识,未即取,使护视之,微不谨,即被以大不恭罪。民预是役者,中家悉破产,或鬻卖子女以供其须。尝得太
湖石,高四丈,载以巨舰,役夫数千人,所经州县,有拆水门、桥梁,凿城垣以过者。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囿花石,凡十余事。听勔与蔡攸等六人入贡,余进奉悉罢。既而勔甚,所居直苏市中孙
老桥,忽称诏,凡桥东西四至壤地室庐悉买赐予己,合数百家,期五日尽徙,郡吏逼逐,民嗟哭于路。遂建神霄殿,奉青华帝君像其中,监司、都邑吏朔望皆拜庭下。主赵霖建三十六浦闸,兴必不可成之功。天方大寒,役死者相枕藉,霖益加苛虐,吴、越不胜其苦。方腊起,以诛勔为名。童贯出师,
承上旨尽罢去花木进奉,帝又黜勔父子弟侄在职者,民大悦。然寇平,勔复得志,声焰熏灼。一门尽为显官,驺仆亦至金紫,天下为之扼腕。靖康之难,钦宗用御史言,放归田里,凡由勔得官者皆罢。籍其赀财,田至三十万亩。言者不已,羁之衡州,徙韶州、循州,遣使即所至斩之。【《宋史·
朱勔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囿花石B.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
蒙人园囿花石C.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囿花石D.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囿花石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终必不蒙见.察:你藉寇兵而赍.盗粮:给予,送给六国破灭,非兵
.不利:武器王者不却.众庶:拒绝B.而议事每.不合:经常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推辞,拒绝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几乎此言得.之:正确C.暴秦之欲无厌.:满足功施.到今:施加始速.祸焉:招致进.乎技矣:超过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接着各抱.地势:随着牛羊何择.焉:选择于败堵.丛草处:
墙垣1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朱勔的父亲朱冲因为修建佛寺结识了蔡京,后因向喜欢花石的徽宗皇帝进献珍异而获得表扬。B.朱勔帮徽宗皇帝搜刮花石,当地很多官员都出自他的门下。徐铸、应安道等人痛恨他的所作所为,
对其恶行进行了坚决抵制。C.“花石纲”给天下带来祸患之后,徽宗皇帝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只接受朱勔、蔡攸的入贡,罢停了其余的供奉。D.方腊起兵被平定后,朱勔很快就恢复了之前的权势,门下之人又都做了高官,天下人对此叹息不已。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合数百家,期五日尽徙,郡吏逼逐,民嗟哭于路。(2)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14.第六单元课文《促织》中说“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文中有哪些事情也可以说明这一道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西塞山①下回舟作陶岘②匡庐③旧业是谁主,吴越新居安此生。白发数茎归未得,青山一望计还成。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花秋水明。从此舍舟何所诣,酒旗歌扇正相迎。【注】①西塞山:在湖北黄石之东,三国时为吴国要塞。②陶岘(xiàn)
:陶渊明后裔,开元末移居昆山。③匡庐:指江西九江庐山,九江为陶渊明故乡,据传其隐居在庐山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在首联自明其陶渊明后裔身份,“吴越”句有安于此地的意味。B.颔联表明诗人暮年尚未能回到故乡,眺望青山,
心中涌上思归之意。C.颈联与《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景物相似但意境不同。D.尾联表明诗人无处可去的心酸悲苦,只能在歌舞饮酒中度过余生。16.颈联“诗中有画”,结合诗句简析诗人是怎样形成这样的艺术效果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秦人搜刮钱财时斤斤计较,但使用时却随意挥霍状态。的(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
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年来,微短剧成了短视频平台的流量之王。这些短剧每集2分钟,三五十集,免去铺垫,省略过场,直接给强冲突
、关键情节。比如,遇到鬼、撞了车,一巴掌扇过来,“一下镇住你”。到“快手”输入“微短剧”,排在第一的剧叫《逍遥扇前传》,第35集,长1分55秒。开场在一间卧房里。病榻上的老爷奄奄一息,他说:“①夫人,我恐怕为时不久了。”手里端着汤
药、满脸写着恶毒的夫人边搅着一碗热汤边说:“②休要胡说,喝下这汤药,您的病很快就会康复的。”这场结束。下一场的两个人物是夫人与道长。夫人问:“道长,咱们老爷的命还能活多久?”以上就是这一集的前三句台词,每一句都有明显语病,而短视频的特点,又是将字幕放
得大大的,打在屏幕中间,乍看这种内容,还真是很难适应。但有人喜欢。这一集播放量有120万,而这个数据只能算中上,最厉害的微短剧一集的播放量超过千万——如果把微短剧给编剧王小平看,她恐怕无法认可——这也能叫剧?平台把内容当产品来做,微短剧投入少,拍摄制作周期短,恰好弥补了电视剧跟不上热点的缺憾。
观众越来越没耐心,平台在研究观众的喜好,研究成果反过来哺育数据,形成恶性循环。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19.“微短剧”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共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来源于生活的比喻都是非常生动的,而且①。比如,形容强迫他人无法睡觉的“熬鹰”、形容残酷搜刮的“榨取”,都是来自生活的语言,鲜活且贴切。明朝的宣德炉色泽多样,古人形容它的颜色,很多都是用动植物或生活用品:朱砂斑、葡萄斑、蟹甲青、鳝鱼黄。
一说这类词语,你立刻就明白宣德炉的大概颜色。形容玉石的“羊脂”也很传神,一下子就能联想到它②。明朝是昆曲最鼎盛的时期,作者都是那些文人雅士。但随着观众阶层和欣赏水平的变化,昆曲开始走下坡路。到了乾隆年间,徽班进京,这种更接地气的戏曲形式让京城人民大
开眼界。昆曲变得小众起来,后来干脆成为两部京剧剧目之间的串场戏。观众一看要演昆曲,纷纷起座去买零食、上厕所。此时,昆曲被人戏称为“车前子”——车前子本是一味中草药,主治小便不利、目赤肿痛等症,利尿功效显著
。昆曲有“百戏之祖”之称,当年也有人拿清香、淡雅的兰花比喻昆曲,③真是让人唏嘘不已。有一些比喻至今还在沿用,比如“赛貂蝉”“小诸葛”,这些广为人知的说法还是能够传下去的。形容心境慌乱的“十五个吊桶——
七上八下”,形容热情过度的“剃头挑子——一头热”,这些冷门的比喻都不大提起了,木心曾经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很多比喻都是这样,脱离了原有的时代和环境,听起来就会让人一头
雾水,再解释起来还得大费周章,很难与现代人产生太多的共鸣。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下列选项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B.在“新”字上做文章,下足“绣花功夫”,不失为促进文旅融合的一个有效路径。C.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精神缺“钙”的危害,常补精神之“钙”,筑牢信念之基,防止“软骨病”发生。D.等到惊蛰——犁土的春播时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了。(三)名著阅读(本题共1
小题,共3分)22简答题《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众人联句,起句为王熙凤所作,她说,“你们别笑话我,我只有一句粗话”,“就是‘一夜北风紧’”。请结合这句诗简析王熙凤的形象。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庸》里说:“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的.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
,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要说明“木”字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
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
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
,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它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
,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选自林庚《唐诗综论》,有删改)材料二: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
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
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
,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
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
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材料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
草”,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常这样地同时并见,要说明其间的缘故,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春天。“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是代表着春风的,而草则又与春风共其命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回大地的信息,首先就体现在草
与柳的变化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是那么一星星若有若无的草的痕迹,便宣告了春天的来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枝上刚萌发出点点的细叶,料峭的春风便已来到了人间。这个细叶,诗词中又称为“
柳眼”,仿佛在说碧玉妆成的柳树,忽然从睡梦中一觉醒来,睁开了眼睛,同时也就是春天的开始了。所谓“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草透出了绿意,柳睁开来眼睛,这是多么富于生意的绿色世界啊。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渭城朝雨池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青”不可。春天叫做青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春天唤做青阳,春神名曰青帝,少年称为青年,那么到底是谁代表
着春天呢?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所以青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但是“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正是好诗。“春晚绿野秀”,这绿野却很少称之为青野。大概由于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绿原是一种谐和
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松树因此就都称为青松。所谓青山绿水,何尝不正是两种性格的说明呢?这里或者会给我们带来一点生活中的启发吗?谁不愿意青山不改、青春长在呢?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从现实到理想,从具体性到
概括性,本来是绿的却说成是青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青青。(选自林庚《唐诗综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要比“树”显得单纯,这是“木”的一个艺术特征。B.“木”有“树”和“木头”双重形象,影响着我们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
会想到叶子。C.直指的意义因为固定所以易用,偏于类型;联想的意义因为游离所以难用,偏于个性。D.绿多样统一,而青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于是青山绿水,可以说是两种性格的体现。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古诗中“木叶”的“木”是作为“树”的特殊概念而出现的,树的概念一直左
右着“木叶”的形象。B.“烟”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但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能捉摸。C.“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妙处需要联想到“小龙团”茶泡在泉水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才能体会到。D.世界是绿色的,而春游叫做踏青,却不说
踏绿,因为绿是具有多样统一性的谐和色调。3.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下列诗词名句中的“青”与绿无关的一项是()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C.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D.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字的难处在于意
义的确定和控制。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小团月”与“小龙团”在字的意义上有何不同。【答案】1.B2.C3.C4.①论证结构清晰。由大量材料引人,提出诗人钟爱用“青”而并非“绿”,然后分析原因,得出青具有“概括性的深远意义”的结论。②论证方法多样。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③论证语言生动且严谨。大量诗词的引用让语言形象生动;“很少称之”“大概由于”等体现了严谨的特点。5.①“小龙团”是对一种茶叶直指。“小团月”则能让人联想到明月照水,清泉泡茶。②“小龙团”暗示了茶的品质。(其本为宋代贡茶)“小团月”暗示了一种闲适
而美好(圆满)的意境。【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的B.“‘木”有‘树’和‘木头’双重形象”错误,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一“木”具有着一般“木头”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可见,是“木头”等的影子,而不是双重形象
。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树的概念一直左右着‘木叶’的形象”错误,张冠李戴,应是“木”的概念一直左右着“木叶”的形象;B.“不能捉摸”错误,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应是“不易捉摸”;D.“因为绿是具有多样统一性的谐和色调”错误
,强加因果,“春游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的实际原因是“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而且青“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C.“朝如青丝暮成雪”中的“青丝”是指“黑发”,此处的“青”是指黑色。故选C。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从论证结构来看,文章由大量的诗词材料引入,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青青夹御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提出诗人钟爱用“青”而并非“绿”;然后分析原因“大概由于绿指的是
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得出青具有“概括性的深远意义”的结论,论证结构清晰。从论证方法来看,方法多样。如运用了举例论证,“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论证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
一直经常这样地同时并见;如引用诗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说明春的信息首先体现为草与柳的变化;如“绿原是一种谐和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松树因此就都称为青松”运用了对比,论证【“青”“绿”的不同特征。从论证语言来看,大量诗
词的引用让语言形象生动;同时语言还具有严谨性,如“很少称之”“大概由于”等体现了严谨的特点:论证语言生动且严谨。【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结合“‘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分析
可知,“小龙团”是对一种茶叶的直指。结合“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
成金”分析可知,“小团月”则能让人联想到明月照水,清泉泡茶。“小龙团”的直指意义——一种茶叶的名称,“龙”暗示了茶的品质。(其本为宋代贡茶)“小团月”的直指意义——外形圆满,“小团月”带来的联想意义——给人带来明净澄澈、皎洁光亮的感受,而这样的感受更
能烘托出月色下的宁静氛围,进而表现惠山的泉水甘冽,诗人在月色下品茶的洒脱闲趣,暗示了一种闲适而美好(圆满)的意境。(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变形记(节选)卡夫卡①大概在变形一个月以后,妹妹葛
蕾特注意到了格里高尔新发现的娱乐——他的脚总要在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黏液——于是她想到应该让他有更多地方可以活动,得把挡路的家具搬出去……②在拖了至少一刻钟之后,母亲提出相反的意见,说这张柜子还是放在原处的好。不幸的是,妹妹却有不同的看法。母亲的劝说只能使
她决心不仅仅搬走柜子和书桌。而且还要搬走一切.只剩那张不可缺少的沙发。③妹妹和母亲跑过来跑过去,轻声叫喊以及家具在地板上的拖动,这一切给了他很大影响。尽管他拼命把头和腿都蜷成一团紧贴在地板上,他也不得不承认他忍受不了多久了。她们在搬清他房间里的东
西,把他的一切都拿走……因此他冲出去了,他看见了对面的那面墙,靠墙的东西已给搬得七零八落了,墙上那幅穿皮大衣的女士的像吸引了他,格里高尔急忙爬上去,紧紧地贴在镜面玻璃上。至少,这幅完全藏在他身子底下的画是谁也不许搬走的。④没多久她们就又往里走来了。“那么,现在再搬什么呢?”葛蕾
特说着向周围扫了一眼。母亲向旁边跨了一步,看到了印花墙纸上那一大团棕色的东西,她还没有真的理会到她看见的正是格里高尔,就用嘶哑的声音大叫起来:“啊,天哪,啊,天哪!”接着就双手一摊倒在沙发上,一动也不
动了。“唉,格里高尔!”他妹妹喊道.对他又是挥拳又是瞪眼。自从变形以来这还是她第一次直接对他说话。她跑到隔壁房间去拿什么香精来使母亲从昏厥中苏醒过来。格里高尔也想帮忙,可是他已经紧紧地粘在玻璃上;接着他就跟在妹妹后面奔进房间,好像他与过去一样,真能给她什么帮助似的;可是他马上就发现。自己只能无可
奈何地站在她后面:妹妹正在许许多多小瓶子堆里找来找去,一只瓶子掉到地板上,打碎了;一块玻璃片划破了格里高尔的脸,不知什么腐蚀性的药水溅到了他身上:葛蕾特才愣住一小会儿,就马上抱起所有拿得了的瓶子跑到母亲那儿去了;还用脚砰地把门关上。格
里高尔如今和母亲隔开了,她就是因为他也许快要死了;他被自我谴责和忧虑折磨着,就在墙壁、家具和天花板上到处乱爬起来,最后,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间竟在他四周旋转,就掉了下来,跌落在大桌子的正中央。⑤过了一小会儿,门铃响了。进来的是他的父亲。“出了什么事?”他
一开口就问。葛蕾特显然把头埋在父亲胸口上,因为她的回答听上去闷声闷气的:“妈妈刚才晕过去了,不过这会儿已经好点了。格里高尔逃了出来。”⑥“果然不出我的所料,”他父亲说,“我不是告诉过你们吗,可是你们这些女人根本不听。”格里高尔现在必须设法让父亲息怒,因为他既来不及也无法替自己解释。因此
他赶忙爬到自己房间的门口,蹲在门前,好让父亲从客厅里一进来便可以看见自己的儿子乖得很,一心想立即回自己房间.根本不需要赶,要是门开着,他马上就会进去的。⑦可是父亲在目前的情绪下完全无法体会他那细腻的感情。“啊!”他一露面就喊道,声音里满满的狂怒。格里高尔抬起头来瞧他的父亲。啊,这难道真是
他父亲吗?从前,每逢格里高尔动身出差,他父亲总是疲累不堪地躺在床上;格里高尔回来过夜总看见他穿着睡衣靠在一张长椅里,他连站都站不起来。现在他身子笔直地站着,穿一件有金色钮扣的漂亮的蓝制服,这通常是银行的杂役穿的;他那厚实的双下巴鼓出在上衣坚硬的高领子外面;从
他浓密的睫毛下面,那双黑眼睛射出了咄咄逼人的光芒。他板着严峻的脸朝格里高尔冲来,他把脚举得老高,格里高尔一看到他那大得惊人的鞋后跟简直吓呆了。不过格里高尔不敢冒险听任父亲摆弄,他知道从自己新生活的第一天起,父亲就是主张对他
采取严厉措施的。因此他就在父亲的前头跑了起来,父亲停住他也停住。父亲稍稍一动他又急急地奔跑。可是,这样跑他也支持不了多久,因为他父亲迈一步。他就得动好多下。他已经感到气喘不过来了,他跌跌撞撞地向前冲,连眼睛都几乎睁不开来——正在这时,突然有一样扔得不太有力的东西飞了过来,落在他紧后面,这
是一个苹果;紧接着第二个苹果又扔了过来,他父亲决心要轰炸他了!紧跟着马上飞来了另一个,正好打中了他的背,并且还陷了进去;格里高尔挣扎着往前爬,仿佛能把这种可惊的莫名其妙的痛苦留在身后似的;可是他觉得自己好像被钉住在原处,就六神无主地瘫在地上。在清醒的最后一刹那,他瞥见他的房门
猛然打开,母亲抢着跑了过来。他看见母亲绊着裙子径直向父亲奔去。紧紧地搂住他,双手围在父亲的脖子上,求他别伤害儿子的生命——可是这时,格里高尔的眼光已经逐渐暗淡了下去。⑧格里高尔所受的重创使他有一个月不能行动
——那个苹果还一直留在他的身上,没人敢去取下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③段写格里高尔拼命把头和腿蜷成一团紧贴地板,表明他起初对进入房间搬走家具的母亲和妹妹采取的态度是忍受。B.本文多处内容能表现格里高尔“虫身人心”的特点
,如他的甲虫外形使母亲受惊昏厥,与母亲隔开后他又自我谴责和忧虑等。C.写格里高尔的眼光“已经逐渐暗淡了下去”,这是因为他被父亲追、用苹果砸,从而对父亲失望、怨恨,心灰意冷。D.小说中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使用了象征手法,甲虫的弱小和任人宰割的,象征人对自身的命运感
到无法掌控、把握的恐惧。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运用荒诞手法,描写了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凄苦无助的生活,展示出普通人生存的荒谬处境。B.第⑦段运用了对比手法,既有父亲在儿子变形前后状态的对比,又有父亲与变成甲虫的儿子的对比。C.房间里的家具是格里高尔
作为“人”生活的一种象征,家具被移出意味着他的境地变得更加“非人”。D.本文用愤激的语调,充满同情地叙述了格里高尔“变形”后的生活遭遇,揭示了人被“异化”的主题。8.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妹妹、母亲、父亲对格里高尔的态度。9.文中三处画线部分都写到格里高尔的“爬”,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心
理的不同。【答案】6.C7.D8.①妹妹对格里高尔看似关心实则冷漠自私,还有厌弃不满/关心但忽视其感受。妹妹不顾母亲的反对,坚持搬清格里高尔房间里的东西,看似是搬清挡路的家具以便格里格尔有更多地方活动,实际上是剥夺了格里高尔作为人的权利;在妹妹
给母亲拿药时,格里高尔被碎玻璃片和腐蚀性药水伤害,妹妹仅愣了一下就离开了;对格里高尔造成的麻烦感到不满和气情。②母亲对格里高尔心存恐惧,但心怀怜悯/害怕又心疼。刚看到格里高尔甲虫形象的时候,妈妈立刻因惊吓而晕厥,但是在父亲可能
伤害到格里高尔的性命时,母亲又冲出去阻止父亲。③父亲对格里高尔粗暴残忍,冷血无情/厌恶嫌弃。父亲一看到格里高尔从自己房间里出来,不问青红皂白马上就追着打,甚至扔苹果砸自己的儿子。9.①格里高尔“急忙爬上去”,体现了格里高尔不想自己的房间被清空,想保护自
己所爱之物的急切/慌乱/着急心情;②格里高尔“到处乱爬起来”,体现了格里高尔对吓到母亲的懊悔,关心担忧母亲又无法真正帮助母亲的无助和绝望/自我谴责/忧虑;③格里高尔“挣扎着往前爬”,体现了格里高尔面对父亲的“轰炸”,受到伤害和惊吓,痛苦无比/恐惧/
害怕/惊惧,想尽快逃离。【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的能力。C.“从而对父亲失望、怨恨,心灰意冷”错误。格里高尔的眼光“逐渐暗淡了下去”是实指,因为他已经被砸得不清醒,晕了过去。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本文用愤激的
语调,充满同情地叙述……”错误。卡夫卡的叙述语调平静,他以不动声色的态度完成了整个叙述过程。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心理态度的能力。妹妹对格里高尔看似关心实则冷漠自私,还有厌弃不满/关心但忽视其感受。结合“妹妹葛蕾特注意到了格里高尔新发现
的娱乐……不幸的是,妹妹却有不同的看法……而且还要搬走一切,只剩那张不可缺少的沙发”可知,妹妹不顾母亲的反对,坚持搬清格里高尔房间里的东西,看似是搬清挡路的家具以便格里格尔有更多地方活动,实际上是剥夺了格里高尔作为人的权利;结合“一块玻璃片划破了格里高尔的脸,
不知什么腐蚀性的药水溅到了他身上;葛蕾特才愣住一小会儿,就马上抱起所有拿得了的瓶子跑到母亲那儿去了;还用脚砰地把门关上”可知,在妹妹给母亲拿药时,格里高尔被碎玻璃片和腐蚀性药水伤害,妹妹仅愣了一下就离开了;结合“‘唉,格里高尔
!’他妹妹喊道,对他又是挥拳又是瞪眼。自从变形以来这还是她第一次直接对他说话”可知,对格里高尔造成的麻烦感到不满和气愤。母亲对格里高尔心存恐惧,如“她还没有真的理会到她看见的正是格里高尔,就用嘶哑的声音大叫起来:‘啊,天哪,啊,天哪!’
接着就双手一摊倒在沙发上,一动也不动了”,但也心怀怜悯/害怕又心疼,如“母亲抢着跑了过来。他看见母亲绊着裙子径直向父亲奔去,紧紧地搂住他,双手围在父亲的脖子上,求他别伤害儿子的生命”,刚看到格里高尔甲虫形象的时候,妈妈立刻因惊吓而晕厥,但是在父亲可能伤害到格里高
尔的性命时,母亲又冲出去阻止父亲。父亲对格里高尔粗暴残忍,冷血无情/厌恶嫌弃。结合“他板着严峻的脸朝格里高尔冲来,他把脚举得老高,格里高尔一看到他那大得惊人的鞋后跟简直吓呆了……正在这时,突然有一样扔得不太
有力的东西飞了过来,落在他紧后面,这是一个苹果;紧接着第二个苹果又扔了过来,他父亲决心要轰炸他了!紧跟着马上飞来了另一个,正好打中了他的背,并且还陷了进去”可知,父亲一看到格里高尔从自己房间里出来,不问青
红皂白马上就追着打,甚至扔苹果砸自己的儿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人物心理的能力。结合“她们在搬清他房间里的东西,把他的一切都拿走……格里高尔急忙爬上去,紧紧地贴在镜面玻璃上。至少,这幅完全藏在他身子底下的画是谁也不许搬走的”可知,格里高尔“急忙爬上去”,体现了格里高尔不想自己
的房间被清空,想保护自己所爱之物的急切/慌乱/着急心情;结合“母亲向旁边跨了一步……接着就双手一摊倒在沙发上,一动也不动了”“她跑到隔壁房间去拿什么香精来使母亲从昏厥中苏醒过来。格里高尔也想帮忙,可是他已经紧紧地粘在玻璃上……”可知,妈妈立刻因惊吓而晕厥
,格里高尔“到处乱爬起来”,体现了格里高尔对吓到母亲的懊悔,关心担忧母亲又无法真正帮助母亲的无助和绝望/自我谴责/忧虑;结合“因此他就在父亲的前头跑了起来,父亲停住他也停住,父亲稍稍一动他又急急地奔跑。可是,这样跑他也支持不了多久,因为他父亲迈一步,他就得动好多下。他已经感到气喘不过来
了,他跌跌撞撞地向前冲,连眼睛都几乎睁不开来……可是他觉得自己好像被钉住在原处,就六神无主地瘫在地上”可知,格里高尔“挣扎着往前爬”,体现了格里高尔面对父亲的“轰炸”,受到伤害和惊吓,痛苦无比/恐惧/害怕/惊惧,想尽快逃离。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朱勔,苏州人。父冲,狡狯有智数。始,蔡京居钱塘,欲建僧寺阁,会费钜万,僧言必欲集此缘,非朱冲不可。京以属郡守,郡守呼冲见京,京语故,冲愿独任。居数日,请京诣寺度地,至则大木数千章积庭下,京大惊,阴器其能。徽宗颇垂意花石,京讽勔语其
父,密取浙中珍异以进。初致黄杨三本,帝嘉之。后岁岁增加。至政和中始极盛,舳舻相衔于淮、汴,号“花石纲”,置应奉局于苏,指取内帑如囊中物,每取以数十百万计,勔擢至防御使,东南部刺史、郡守多出其门。徐铸、应安道、王仲闳等济其恶,竭县官经常以为奉
。士民家一石一木稍堪玩,即领健卒直入其家,用黄封表识,未即取,使护视之,微不谨,即被以大不恭罪。民预是役者,中家悉破产,或鬻卖子女以供其须。尝得太湖石,高四丈,载以巨舰,役夫数千人,所经州县,有拆水门、桥梁,
凿城垣以过者。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囿花石,凡十余事。听勔与蔡攸等六人入贡,余进奉悉罢。既而勔甚,所居直苏市中孙老桥,忽称诏,凡桥东西四至壤地室庐悉买赐予己,合数百家,期五日尽徙,郡吏
逼逐,民嗟哭于路。遂建神霄殿,奉青华帝君像其中,监司、都邑吏朔望皆拜庭下。主赵霖建三十六浦闸,兴必不可成之功。天方大寒,役死者相枕藉,霖益加苛虐,吴、越不胜其苦。方腊起,以诛勔为名。童贯出师,承上旨尽罢去花木进
奉,帝又黜勔父子弟侄在职者,民大悦。然寇平,勔复得志,声焰熏灼。一门尽为显官,驺仆亦至金紫,天下为之扼腕。靖康之难,钦宗用御史言,放归田里,凡由勔得官者皆罢。籍其赀财,田至三十万亩。言者不已,羁之衡州,徙韶州、循州,遣使即所至斩之。【《宋史·朱
勔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囿花石B.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囿花石C.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
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囿花石D.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囿花石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终必不蒙见.察:你藉寇兵而赍.盗粮:给予,送给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武器王者不却.众庶:拒绝B.而议事每.不合:经常是以太山不让
.土壤:推辞,拒绝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几乎此言得.之:正确C.暴秦之欲无厌.:满足功施.到今:施加始速.祸焉:招致进.乎技矣:超过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接着各抱.地势:随着牛羊何择.焉:选择于败堵.丛草处:墙垣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朱勔的父亲朱冲因为修建佛寺结识了蔡京,后因向喜欢花石的徽宗皇帝进献珍异而获得表扬。B.朱勔帮徽宗皇帝搜刮花石,当地很多官员都出自他的门下。徐铸、应安道等人痛恨他的所作所为,对其恶行进行了
坚决抵制。C.“花石纲”给天下带来祸患之后,徽宗皇帝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只接受朱勔、蔡攸的入贡,罢停了其余的供奉。D.方腊起兵被平定后,朱勔很快就恢复了之前的权势,门下之人又都做了高官,天下人对此叹息不已。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合数百家,期五日尽徙,郡吏逼逐,民嗟哭于路
。(2)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14.第六单元课文《促织》中说“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文中有哪些事情也可以说明这一道理?【答案】10.B11.B12.B13.(1)共几百户人家,朱勔限定他们在五天
内全部搬走,州官催逼驱赶,居民们在路上悲叹哭号。(2)忽然看见鸡伸长脖子摇摆扑腾,走近了看,原来蟋蟀停落在鸡冠上,用力咬着不放开。14.①百姓家中宝物被随意进门征收。②百姓稍有不慎就被扣上“大不恭”的罪名。③
参与此次工作的很多人都倾家荡产、卖儿卖女。④运输过程拆毁城墙、桥梁。【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徽宗也对“花石纲”困扰百姓感到担忧,于是下令禁止占用粮纲船,不准挖墓取宝,不准毁坏民居,不得用黄封条封盖别人园中的花石。“病”是意动
用法,以“以……为忧”,其后必须接宾语“其扰”,排除AD;“冢藏”为固定词语,墓藏品(珍宝),“伐冢藏/毁室庐/”为对称结构,共同做“禁”的宾语部分,“冢藏”之间不可断开,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见:被。句
意:被。句意:最终必定不能被您理解。/这正是所谓“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啊。/六国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有志于建立王业的人不拒绝民众。B.句意:但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所以泰山不拒绝泥土。/燕赵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
消灭干净的时候。/这话说得对。C.施:延续。句意: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功烈延续到今天。/才招致祸患。/超过技术了。D.下:降低身份。择:区别。句意:自降身份追随六国灭亡前例。/各随地形。/牛和羊有什么区别呢?/在破败的墙壁脚下
,荒草丛里。故选B。【12题详解】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B.“徐铸、应安道等人痛恨他的所作所为,对其恶行进行了坚决抵制”错,结合“徐铸、应安道、王仲闳等济其恶”分析,徐铸、应安道并不是痛恨朱勔的所作所为,而是帮其作恶,助纣为虐,“济”为
帮助之意。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合”,共;“期”,限定日期;“逼逐”,催逼驱赶;“民嗟哭于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民于路嗟哭”。(2)“旋”,忽然;“临”
,走近;“释”,放开。【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士民家一石一木稍堪玩,即领健卒直入其家,用黄封表识”可知,百姓家中宝物被随意进门征收。②由原文“未即取,使护视之,微不谨,
即被以大不恭罪”可知,百姓稍有不慎就被扣上“大不恭”的罪名。③由原文“民预是役者,中家悉破产,或鬻卖子女以供其须”可知,参与此次工作的很多人都倾家荡产、卖儿卖女。④由原文“尝得太湖石,高四丈,载以巨舰,役夫数千人,所经州县,有拆水门、桥梁
,凿城垣以过者”可知,运输过程拆毁城墙、桥梁。参考译文:朱勔,苏州人。父朱冲,为人狡猾机诈。当初,蔡京移居钱塘,途经苏州,想为佛寺建造阁楼,需要许多资金,和尚说如果一定要使这件事成功,非找朱冲不可。蔡京把此事托付给苏州郡守,郡守喊朱冲面见蔡
京,蔡京对他讲了事情的原由,朱冲愿意独自担当建阁的费用。几天后,朱冲请蔡京到寺中视察阁址,蔡京刚到就看见几千根巨木已经堆放在庭下,蔡京非常吃惊,暗中对朱冲的本事十分器重。徽宗十分喜爱奇花异石,蔡京让朱勔传话给他老子,秘密搜罗浙中珍奇之物进
献。最初送来三种黄杨木,徽宗很赞赏。以后年年增加。到政和年间,此风才开始盛行,运送奇花异石的船只在淮河、汴河上首尾相接,号称“花石纲”,在苏州设立应奉局,挪用官方仓库的钱财犹如囊中取物,每次挪用的数目都达到几十万、几百万。朱勔被提升为防
御使,东南一带的部刺史和郡守多出自他的门下。徐铸、应安道和王仲闳等人帮着朱勔干坏事,竭尽县府所管的经制钱和常平钱物作为奉献。平民家里如果有一石一木稍微值得玩赏,就带着膀大腰圆的士卒闯进家门,用黄色的封条做上标记,不立即拿走,而是让这家主人好好看护,稍微有些疏忽,就被判以大不敬之罪。百姓参与这件事
的,中等水平的人家全都破产,甚至出卖子女来供应官府的索求。曾经弄到一块“太湖石”,高达四丈,用巨大的船只装载,服役者达几千人,所经州县,有时要拆水门、毁桥梁、挖城墙才能通过。徽宗也对“花石纲”困扰百姓感到担忧,于是下令禁止占用粮纲船,不准挖墓取宝,
不准毁坏民居,不得用黄封条封盖别人园中的花石,一共有十多条。只允许朱勔、蔡攸等六人进贡“花石纲”,其它进奉一律停止。不久,他又变本加厉地肆意妄为。朱勔家正对着苏州城内的孙老桥,他忽然假称圣旨,凡是桥东西四周的土地房屋都要买下来作为朝廷对他的赏赐,共几百户人家,朱勔限他们在五天内全部搬走,州
官催逼驱赶,居民们在路上悲叹哭号。朱勔进而建造神霄殿,里面供上青华帝君的神像,监司、大邑的官员每逢月初和月半都要到殿庭下跪拜。当地长官赵霖修建三十六个水闸,兴造不可能成功的东西,正逢天气极为寒冷,服役而死的人尸体重叠在一起,赵霖为
政更加苛酷暴虐,吴、越百姓无法忍受这种痛苦。方腊造反,以诛杀朱勔为旗号。童贯出兵讨伐,奉徽宗旨意彻底罢除进献奇花异石,徽宗又贬黜了朱勔父子弟侄中当官的人,老百姓十分高兴。然而盗贼平定之后,朱勔又重新得志,权势煊赫。一家人都做了高官,连供驱使的奴仆也位至金紫高位,天下人对此扼腕叹息、切齿痛恨。靖康之
难,钦宗采纳了御史的意见,将朱勔罢除官职,放归老家,凡是通过朱勔而获得官位的人统统罢免。查抄没收他的财产,田产达到三十万亩。台谏官仍不罢休,朝廷又将朱勔关押到衡州,移至韶州、循州,派人到朱勔流放的地方将他斩首处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西塞山①下回舟作陶岘②匡庐③旧业是谁主,吴越新居安此生。白发数茎归未得,青山一望计还成。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花秋水明。从此舍舟何所诣,酒旗歌扇正相迎。【注】①西塞山:在
湖北黄石之东,三国时为吴国要塞。②陶岘(xiàn):陶渊明后裔,开元末移居昆山。③匡庐:指江西九江庐山,九江为陶渊明故乡,据传其隐居在庐山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在首联自明其陶渊明后裔身
份,“吴越”句有安于此地的意味。B.颔联表明诗人暮年尚未能回到故乡,眺望青山,心中涌上思归之意。C.颈联与《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景物相似但意境不同。D.尾联表明诗人无处可去的心酸悲苦,只能在歌舞饮酒中度过余生。16.颈联“诗中有画”,结
合诗句简析诗人是怎样形成这样的艺术效果的。【答案】15.D16.①选取鸦、枫叶、夕阳、鹭、芦花、秋水一系列典型意象绘成一幅秋日晚景图,营造了清幽的意境,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②使用“翻”“动”“立”等动词,赋予景物动态感,通过动静结合描绘出动态的画卷,体现了“诗中
有画”的特点。③描绘了枫叶之红、鹭与芦花之白、夕阳之橙红,色彩鲜明,景致优美,通过对色彩的渲染达到“诗中有画”的效果。【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从此舍舟何所诣”是
在说诗人打算舍弃船只,不再浪迹于江湖,但不知去往何处,但这里并无“心酸悲苦”之意,因为后面紧接着又说看到“酒旗歌扇”正在迎接自己,这是一种放达的心绪。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能力。从意象选择上,颈联画面感极强,“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花秋水明”在夕阳映照下,寒鸦翻飞,枫叶
摇动,白鹭立于芦花丛中,秋水明亮清澈。选取鸦、枫叶、夕阳、鹭、芦花、秋水一系列典型意象,描绘出一幅秋日晚景图,诗中有画,表现力极强。从用词上,使用“翻”“动”“立”等动词,描写寒鸦、枫叶、白鹭的动作状态,赋予景物动
态感,动中有静,通过动静结合描绘出动态的画卷。画面整体上,承接上联“青山一望”,描绘了枫叶之红、鹭与芦花之白、夕阳之橙红,色彩鲜明,景象的明丽、优美。(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秦人搜刮钱财时斤斤计较,但使用时却随意挥霍的状态。(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答案
】①.竭诚则胡越为一体②.傲物则骨肉为行路③.奈何取之尽锱铢④.用之如泥沙⑤.吴楚东南坼⑥.乾坤日夜浮【解析】的【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锱铢、坼、乾坤。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年来,微短剧成了短视频平台的流量之王。这些短剧每集2分钟,三五十集,免去铺垫,省略过场,直接给强冲突、关键情节。比如,遇到鬼、撞了车,一巴掌扇过来,“一下镇住你”。到
“快手”输入“微短剧”,排在第一的剧叫《逍遥扇前传》,第35集,长1分55秒。开场在一间卧房里。病榻上的老爷奄奄一息,他说:“①夫人,我恐怕为时不久了。”手里端着汤药、满脸写着恶毒的夫人边搅着一碗热汤边说:“②休要胡说,喝下这汤药,您的病很快就会康复的。”这场结束。下一场
的两个人物是夫人与道长。夫人问:“道长,咱们老爷的命还能活多久?”以上就是这一集的前三句台词,每一句都有明显语病,而短视频的特点,又是将字幕放得大大的,打在屏幕中间,乍看这种内容,还真是很难适应。但有人喜欢。这一集播放量有120万,而这个数据只能算中上,最厉害
的微短剧一集的播放量超过千万——如果把微短剧给编剧王小平看,她恐怕无法认可——这也能叫剧?平台把内容当产品来做,微短剧投入少,拍摄制作周期短,恰好弥补了电视剧跟不上热点的缺憾。观众越来越没耐心,平台在研究观众的喜好,研究成果反过来哺育数据,形成恶性循环。18.文中画横线的句
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19.“微短剧”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答案】18.修改为:①夫人,我恐怕时日无多了。②休要胡说,喝下这汤药,您很快就会康复的。19.①时间短,体量微,剧情简明扼要。②内容质量不高,台词或有语病。③受欢迎程度
高,播放量惊人。④迎合观众喜好,却导致恶性循环。【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有:一是“为时不久”用词不当,形容一个人病情严重,不久于世,应用“时日无多”;二是“您的病很快就会康复”结构混乱,要么说成“您很快就会康复”,要
么说成“您的病很快就会好”,不能杂糅。【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与概括的能力。从“近年来,微短剧成了短视频平台的流量之王。这些短剧每集2分钟,三五十集,免去铺垫,省略过场,直接给强冲突、关键情节”可概括出微短剧“时间短,体量微,剧情简明扼
要”的特点;从“每一句都有明显语病,而短视频的特点,又是将字幕放得大大的,打在屏幕中间,乍看这种内容,还真是很难适应”可概括出“内容质量不高,台词或有语病”的特点;从“但有人喜欢。这一集播放量有120万,而这个数据只能算中上,最厉害的微短剧一集的播放量超过千万”可概括出“受欢迎程度高,播放量惊人”
的特点;从“观众越来越没耐心,平台在研究观众的喜好,研究成果反过来哺育数据,形成恶性循环”可概括出“迎合观众喜好,却导致恶性循环”的特点。(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来源于生活的比喻
都是非常生动的,而且①。比如,形容强迫他人无法睡觉的“熬鹰”、形容残酷搜刮的“榨取”,都是来自生活的语言,鲜活且贴切。明朝的宣德炉色泽多样,古人形容它的颜色,很多都是用动植物或生活用品:朱砂斑、葡萄斑、蟹甲青、鳝鱼黄。一说这类词语,你立刻就明白宣德炉的大概颜色。形容玉石的“羊脂
”也很传神,一下子就能联想到它②。明朝是昆曲最鼎盛的时期,作者都是那些文人雅士。但随着观众阶层和欣赏水平的变化,昆曲开始走下坡路。到了乾隆年间,徽班进京,这种更接地气的戏曲形式让京城人民大开眼界。昆曲变
得小众起来,后来干脆成为两部京剧剧目之间的串场戏。观众一看要演昆曲,纷纷起座去买零食、上厕所。此时,昆曲被人戏称为“车前子”——车前子本是一味中草药,主治小便不利、目赤肿痛等症,利尿功效显著。昆曲有“百戏之祖”之称,当年也有人拿清香、淡雅的兰花比喻昆曲,
③真是让人唏嘘不已。有一些比喻至今还在沿用,比如“赛貂蝉”“小诸葛”,这些广为人知的说法还是能够传下去的。形容心境慌乱的“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形容热情过度的“剃头挑子——一头热”,这些冷门的比喻都不大提起了,木心曾经说《红楼
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很多比喻都是这样,脱离了原有的时代和环境,听起来就会让人一头雾水,再解释起来还得大费周章,很难与现代人产生太多的共鸣。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下列选项中,没
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B.在“新”字上做文章,下足“绣花功夫”,不失为促进文旅融合的一个有效路径。C.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精神缺“钙”的危害,常补精神之“钙”,筑牢信念之基,防止“软骨病”发生。D.
等到惊蛰——犁土的春播时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了。【答案】20.①很多也带有强烈的时代和环境特征。②洁白的颜色和温润的质地。③从兰花最终沦落到“车前子”。21.D【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通读全文可知,材料论证了比喻“非常生动”的特征
以及一些比喻“脱离了原有的时代和环境,听起来就会让人一头雾水”的特征,故填:很多也带有强烈的时代和环境特征。第②空,“羊脂”的比喻突出了玉像凝结的脂肪,不仅写出玉的颜色洁白,而且还突出玉的质地柔软如脂,温润紧实,故填:洁白的颜色和温润的质地。第③空,强调昆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由清香、淡雅的兰花到
“车前子”的串场戏作用这一转变引人唏嘘。故填:从兰花最终沦落到“车前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最后一公里”,指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比喻完成一件事情的最后的关键性步骤、措施等。B.“绣花功夫”
比喻细致入微的工作,强调了促进文旅融合须注重细节,精益求精,追求完美。C.“软骨病”又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因钙、磷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此处以“钙”比喻理想信念,以“软骨病”比喻理想滑坡、信仰丧失。D.句中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用“揭不开锅
”代指没饭吃,体现了借代的相关性;“囤”是装粮食的工具,“亮了底”就表示“缺了粮”二者相关;“锅”是做饭的工具,“揭不开”就表示“没饭吃”,二者相关。故选D。(三)名著阅读(本题共1小题,共3分)22.简答题《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众人联句
,起句为王熙凤所作,她说,“你们别笑话我,我只有一句粗话”,“就是‘一夜北风紧’”。请结合这句诗简析王熙凤的形象。【答案】诗句浅白,表明其学识浅薄;诗句能领起全篇,表明其聪明颖悟,有一定领导才能;诗句意境肃杀,表明其心怀忧惧。【解析】【
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从诗句本身而言:浅白通俗易懂,可见王熙凤文化素养知识水平浅陋;诗句中“夜”“北风”“紧”等词给人肃杀冷寂的压抑感觉,表明王熙凤心怀忧惧压力满满。从猜灯谜活动而言,王熙凤作起句,有抛砖引玉的效果,能领起后面内容,总领下文
和全篇。从文如其人的角度而言,文字里传递了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表明其身份地位以及智慧超凡情商极高的性格特点,个顶个不简单的姑娘们面前故作谦虚低调,具有极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又彰显了领导能力。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庸》里说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以上材料引发了
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慎独毛主席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那么同样的,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一
个君子不难,难的是独处时也做君子。“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君子处世,所慎在独。早在《礼记》中就有记载:“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圣人孔子,不仅在
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诗人屈原,虽身处浊世,惨遭罢黜流放,仍能“沐后弹冠,浴后更衣”。四知堂上那一声断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令污者抱头鼠窜,令美德彪炳千古,从而成为“君子慎独”的最好注
脚。“君子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诚实,方能对他人守信。《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
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好一个“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其实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己的良心。大庭广众之下的君子是众人的君子,只有独处一室之时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君子慎独,对自己诚实,就像
是空谷中的幽兰,即使无人知晓,也始终散发清香;而那些不懂得“慎独”之人,徒然地欺骗着自己的良心,内心最终会成为一间臭不可闻的鲍鱼之肆!“君子慎独”还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之时,当颜面亿代未易的星图高
悬头顶,你能够因为无须顾及旁人而放纵身心吗?不,灿烂的星空遥望着你,皎洁的月亮守望着你。隐隐地,有一种声音,仿佛是灵魂对自己的拷问,在这独处的静谧里。君子慎独,他的灵魂始终谨慎不苟。习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是新时代的主人。”在继往
开来,不断砥砺前行的路上,青少年更应用慎独慎染为人生导航,自律自强,自觉抵制住诱惑。“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在纷杂的环境中,用慎独慎染为人生守门,未来便充满无限可能。一个人如果想如花般绽放,需以慎独为叶,结慎染之花。唯有慎独慎染才能四季花开,常开不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
作的能力。审题:这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从材料可知,本次写作主题是“慎独”。对此,材料还引用“慎独”一词的来源——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礼记•中庸》,并对这句话进行了解释,最终引出了“君子要学会慎独”的核心观点。之所以要强调“慎独”,是因为人在有人约束的时候,在他人的关注之下,是比较容易做
到谨慎的。因为作为社会的人,一个人的语言行为,都处于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置于社会的道德法律的要求之中。那时候如果违反社会起码的要求,不会被世人认可和接受。但是,一个人独处或缺乏监督的时候,常常会存在侥幸心理,或者放纵心
理。这时候,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将个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忽视道德法律他人的约束。因此,谨慎地独处,反复地反省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没有人监督的时候和有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完全一致,才能成为一个更加纯粹的人。而真正慎独的人,才是心怀坦荡、充满正气的人,也
才是本性高尚的人。因此,围绕“慎独”,若要写记叙文,可以重点叙述自己在哪一个时刻面临诱惑或考验时,以怎样的表现如何做到慎独,以及此后自己对慎独的意义有何了解等。比如,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疫情封控线上学习的时候,自己是否能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学习,做到自
律。若要写议论文,写作中可以从什么是慎独,如何做到慎独,做到慎独有怎样的表现,以及做到慎独的意义等角度立意,紧扣一个关键点展开分析和表现,合理使用材料,安排好结构。立意:1.慎独是检验一个人修身养性的试金石。2.慎独是人生的
必修课,伴随你成功。3.慎独离不开自重自律。是4.慎独亦“慎心”: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