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54.079 KB
  • 2024-10-0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襄阳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襄阳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襄阳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襄阳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docx,共(6)页,54.07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52ab1292b28052fae532ae7273895f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语文学科5月月考试题命题人:审题人:日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

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除主人公不计外,凡此书中之人,有与生活之欲相关系者,无不与苦痛相终始。又吾国之文学,以挟乐天的精神故,故往往说诗歌的正义,善人必令

其终,而恶人必离其罚,此亦吾国戏剧小说之特质也。《红楼梦》则不然。赵姨、凤姊之死,非鬼神之罚彼良心,自己之苦痛也。悲剧之中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

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何则?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

之所固有故也。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红楼梦》,正第三种之悲剧也。其美学上之价值即存乎此。(摘编自王国维《<红楼梦>之美学上之精神》)材料二:汤显祖说:“世有有情之天下,有有法之天下。”他认为在礼法禁锢的现实中,情感没有自由实现的天地;可是,梦想是不受礼法束缚的,

故有“梦中之情,何必非真”之说,主张“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戏剧创作观。《牡丹亭》写的就是杜丽娘和柳梦梅超越生死的“梦中之情”,抗衡现实中“有法之天下”。曹雪芹的文学思想直接受到汤显祖影响。《红楼梦》中,以

宝玉为中心、众女儿们为群体,大观园构成了一个“有情之天下”。在情感与礼法的对立中,大观园与贾府之间,构成了真与假、有与无、是与非相互颠倒和转换的关系。第5回,太虚幻境入口处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贾宝玉在大观园中所追求的情感理想,是与贾府的礼法原则相对立的。3

4回,宝玉挨打后,黛玉看望,哭着对他说:“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回答:“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宝玉的“死不悔改”正是对礼法家教的坚决抵触。这样的颠倒和转换,不仅揭示了理想境界和现

实世界的冲突,而且深刻展现了人生内在冲突的悲剧性。“太虚”一词出自《庄子》,曹雪芹以“太虚幻境”作大观园的理念原型,其深刻寓意是:这个以情为内核的青春世界是人心中最本真的理想,是人与生俱来而自然而然的企盼

。鲁迅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关于贾宝玉,脂砚斋有“情不情”之说:“按警幻情榜,宝玉系‘情不情’。凡世间之无知无识,彼俱有一痴情去体贴。”所谓“痴情”,就是指宝玉情系万物的自然率真和广博无限。宝玉对大观园中

的丫鬟们,无论远近亲疏,甚至无论认识与否,只要遇见她们痛苦、为难,总是给予关照和维护。宝玉无私地关爱大观园中这些弱势女儿们,无缘无故而用心深细,是凭常人之眼不可测度的。第28回,宝玉收拾一怀落花来寻黛玉,在远处听到她吟唱《

葬花词》。当听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时,宝玉巨大的悲痛袭上心头,恸倒在山坡上。黛玉“花落人亡两不知”的预感,触发了宝玉对个体生命消亡的终极悲痛。他想到林黛玉等女儿们和自己“都将到无可寻觅之时”,继而想到:“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

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宝玉为个体生命必然消亡而哀痛,他并不企求解脱,也不因此绝望。写“葬花”一节,曹雪芹用两句诗作结束:“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这两句诗将无可排解的

生命消亡之终极预感,化解到天地自然的生气运行中。太虚幻境还有一副对联:“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这当是从《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一曲唱腔《皂罗袍》化出,写出在春天美好与家庭束缚对立中,杜丽娘感春、惊春和伤春的心情,表达少女向往自然和自由的理想。曹雪芹的化写,

将汤显祖抒发的女儿之情,提升到对人生根本困境的体认和表达。“幽微灵秀地”,直指“太虚幻景”(大观园),实指人心深处,生命根本而美好的境界。“无可奈何天”,就是人与生俱来不可摆脱的束缚和困厄。在现实中,生而为人,都会

有许许多多无奈,而且还有根本性的无奈——死亡。同时,人之为人,在一切桎梏之下,还有一番来自生命本身、与天地同生长的、无限的美和力量。说不尽、无人解是大悲剧,在不可解悟与不能解脱的悲剧中,生命精神又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意蕴。人生的无奈和烂漫

,都是生活着的不可解悟,令我们为之歌哭。(摘编自肖鹰《<红楼梦>的美学意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的美学价值在于其彻头彻尾的悲剧性。主人公贾宝玉,是

亲历感悟这一悲凉况味的典型形象。B.汤显祖、曹雪芹在文学创作上,都追求以“情”为主的理想,表达对所处时代的礼法禁锢的叩问与思索。C.宝玉的“痴情”,不仅表现为对黛玉的真挚感情,更多还反映在他情系万物、关怀

一切美好生命的真情。D.“花落人亡两不知”触发了宝玉生命易逝的感伤,因为《葬花词》主要传递出大观园“杳无所知”的结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的戏曲和小说作品大多是大团圆式结尾,反映了中国古人乐天知命、达观超脱的人生态度。B.大观园是曹

雪芹构建的以情为内核的青春世界,体现生命的本真和美好,可以消解摆脱现实的各种困境。C.《皂罗袍》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抒发了杜丽娘在家庭束缚下的惊春伤春之情。D.材料二借助《红楼梦》的对联,揭示小说真幻关系颠倒的悲剧性,与材料一“通常之境遇”观点相反。3.下列选项

,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第5回曲:“气昂昂头戴簪缨注,光灿灿胸悬金印注;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B.《红楼梦》第5回秦可卿房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

文章。”C.《红楼梦》第3回词:“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D.《红楼梦》第1回贾雨村对月寄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

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4.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对悲剧审美内涵的理解。(4分)5.王国维认为,关汉卿《窦娥冤》“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试比较和材料一中所说的“《红楼梦》,正第三种之悲剧也”的异同。(5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在茅草地艾芜当我在南国天野里漂泊的时候,没饭吃,便做工;得了流汗换来的工钱,就又向一个充满新鲜情调的陌生地

方走去。这,看起来倒是一件有味的容易事,然而,实际经验着,才并不全符脑里所起的美好幻象。到大商埠八莫,又没钱吃饭了,仍旧使用随身带着的法宝——做工。然而,谁要我呢?至于做什么,在我倒全不成问题,文的方面如写字,武的方面如挖土,都来过。同我一块儿住的

一位苦力,把从我脸上眼里发现的苦楚,向店里的人尽力宣传了。一位汉子听了他的宣传,热心地替我找事做。这夜我回去的时候,他带着一种安慰病人的声音,说道:“看来你还是读过书的,你得到那家店里去教几个小孩子。能吃苦,更好,他们开店的,要你早晚招呼

客人,这,轻便呵,并不是叫你跑路抬人!”他随即把店主的姓名告诉了我;那地方叫茅草地,恰在两天不见人烟的山路中。带我到深山客店里去上工的,是那位把我形容得过分可怜的苦力,恰好要抬客经过那店子,就自告奋勇,做我的引荐。于是我愉

快地起身,一路不时吹着得意的口哨。到时,我象客人一样先到那店里住下。不久,引荐我的苦力找着我,不平地挥着拳头,原来那店主根本就不请一个教他孩子的人。怎么办呢?只得仍象一般客人似的睡去,然而,哪里睡得着。八莫那里的息店钱,既欠着,这儿又新增了一笔!第二天早上,

引荐我的苦力和着他的伙伴,把夜来留宿的客人,全抬到群山里去了。我,没奈何,老着面皮住下去。这一天的午饭和晚饭,一直是老着面孔去吃的。象这样需要老着面孔去过的生活,倒不如饿饭好。店主人要向我发作的话,终于说出口了,可是话却出乎意料之外的和善

。他说:“我没钱,哪能请一个教书的呢?从前只是向人说说罢了,并不是一定要的。”他打量了我的小包袱和枕边一本破书,脸上做出微笑说:“来了没法,也莫怪他了。距这儿不远的深山里,有座洋学堂,听说要请个教汉文老师,你去包成功的。”“对呀

,那里请多久也没找着人哩!”老板娘也来打总成。后面尾来两个孩子,一个是十二三岁的男孩,惊奇地看我,又望我的书;一个是八九岁的女孩,拉着她妈的手,短发覆额的小面孔有点羞,大概这就是我在八莫做梦做先生时的学生了。次日早上,踏着坡

上的萦迁小径,穿入雾的山林,向陌生地方去了。衣袋里塞着钢笔墨水瓶杂记簿这一类的小朋友,它们曾随我在许多荒凉的山野里作过东西南北的漂泊,曾同我在小客店的油灯下度过不少寂寞的晚间。走倦了,坐在山坡林下,把脑里飘忽而来飘忽而去的情

绪,在膝上随意抒写。正午,在一座山岭上发现炊烟缕缕的山村人家。似觉梦想的丰收,已收获一半。徐徐走进这山村,却给我一个有味的惊奇。人家自然全是茅屋,但前后的房檐,都拖到地面。门前悬挂水牛头颅的骨骼一二块,黑而弯曲的角仍然

留在上面。间或屋外树下有赤脚的女人席地坐着,把一条条的棉花用手搓成线,帮助她的工具,没有纺车,只一根尺来长末端带铁饼的细竹条。遇着一个男子,问他学校所在的地方,谁知他全不懂。他短衣着裤,嘴唇红得可怕,头上包的黑帕。然

而,他会意地把我引到一座木建楼房的门前,正是我要找寻的学堂。我走进去,简单地说明来意。一个白衣修女,从头到脚端详我,及到听完,答道:“是的,要一个教员,但要懂得克钦①话哩。”所用的精力都等于零了。下山的路上,茫然望着远山的落日。这儿没有成群归巢的暮鸦,没有喧声噪林的画眉,只有苍茫的黄昏景

色,悄悄地潜来,渐渐把周遭卷入无涯的深蓝。我记起这时从小窗里透出灯火的故乡的家,灯下共语的每一个熟悉的容颜。次晨,早起的店主把我从梦里拍醒。他说:“肯帮我做活吗?今天就动手。”“什么?……做活!”我简直呼吸停止了。于是依照他的命令,把每一间屋里地上点缀的口痰,鼻涕,瓜子壳,香烟屑,扫

除干净。夜来客人盖的被窝收去折好。侍候客人洗脸吃饭,叫一声,应一声,殷勤奔跑。客去后,打扫马屎马尿和溅污了的稻草,扫成一堆一堆,然后用竹篓挑到远处去抛掉。等我把膝以下全弄污的脚秆洗净了,女主人便吩咐快到不远的江边,挑每天缸里这时应添的水,马上两个油桶改做的装水家伙,就在我一前一后

摇荡,一路溅着水珠。流汗的工作稳定了,第四天午后,檐下土阶上摆了一张矮小方桌,两个小孩之外,又添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子,围着坐,每人面前放着书。店主及其妻都堆着一脸欢笑,用甜蜜腔调敦请我去做半下午的先生。这边两张笑脸向我讨好,那边六只小眼睛向我祈

求。从此把职兼下去了。他们在我上工的那天,都从我的姓下加大哥两字呼叫,到这时大家用另一种口吻称为先生。可是以后每次当客人投宿时,店主就拿出老板气概,仍遵旧章喊“汤大哥,打洗脸水来,快点哪。”就这样,由春末兼职到秋深,才又漂泊到另

一个繁华的都市去了。1932年(有删改)[注]①克钦,云南人称为山头。解放前的地图,称为野人山地。现在中国的克钦族,叫做景颇族。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

第一人称“我”作为主体观察体验生活,既真实,便于抒情,又扣住“我”的行踪,直接展现旅途中遇到的人和事。B.小说两次写“有味”,都是主人公内在感受的真实表达,既前后照应,又写出新奇独特的感受之后心理上的巨大落差。C.苦力没弄清情况就介绍工作并置“我”一人于客店,店主人看似和善却有预谋很狡猾

,都表达对人物复杂心理行为的讽刺。D.“我”看到店主人两个孩子便想起曾经的梦、上山时带着钢笔等细节,都点出读书的影响,为最后同意店主人要求作准备。7.关于文中的环境描写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对山中环境的描写,随情节发展自然展开,不事雕琢,但体现出鲜明的地域风情。B.山村的房屋构造、布置用具,烘托生活条件落后,暗示我与此地格格不入,此行会无果。C.“远山的落日”“苍茫的黄昏”山间自然景物描写,既写实,又是“我”心情

的真实写照。D.小说环境描写有实有虚,眼前与过去穿插,丰富了内容,带读者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8.在茅草地,“我”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起伏变化过程,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9.艾芜说“河是喜欢走着不平的道路的。人也得像河一样,歌着,唱着,笑着,欢乐着,勇敢地走在这条坎坷不平,充满荆棘的路上。

”这篇小说是如何体现这句话内涵的?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魏征,字玄成,钜鹿曲城人也。父长贤,北齐屯留令。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

业,诡为道士。好读书,多所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及密败,征随密来降,至京师,久之不见.知。自请安辑山东,乃授秘书丞,驱传至黎阳。俄而建德悉众南下,攻陷黎阳,获征,署为起居舍人。及建德就擒,

与裴矩西入关。隐太子①闻其名,引直洗马,甚礼之。征见太宗②勋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及败,太宗使召之,谓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器其直,无恨意。及践祚..,

擢.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贞观二年、迁秘书监,参预朝政。征以丧乱之后,典章纷杂,奏引学者校定四部书。数年之间,秘府图籍,粲然毕备。七年,代

王珪为侍中,尚书省滞讼有不决者,诏征评理之。征性非习法,但存大体,以情处断,无不悦服。征自以无功于国,徒以辩说,遂参帷幄,深惧满盈,后以目疾频表逊位。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公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也,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卿

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其年,征又面请逊位,太宗难违之,乃拜征特进,仍知门下事。其后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十六年,征薨,时年六十四。太宗亲临恸哭,进封郑国公...,谥曰文贞。(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注:①隐太子:李建成

②太宗:李世民10.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B.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

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C.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D.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

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纵横,此学说是谋圣鬼谷子创立的学术流派。“纵横家”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被列为“九流十家”之一。B.践祚,祚本意是指福,赐福,也指帝位;践祚,指即位,登基。如《史记·太史公自序》:“汉既初兴,继嗣不明,迎王践祚,天下归心。C

.擢,指恢复原有官职。表示升官或授予官职的字还有辟、除、授、举、拔、拜等等。D.郑国公,原指周朝时期郑国国君。后指中国古代一等公爵,历朝封郑国公者三十多人,其中出名者有李光弼、王世充、魏征、富强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征虽幼年丧父,家境贫

寒,但他志存高远,喜爱读书,能融会贯通,见天下越来越乱,特别留意先秦纵横家的学说。B.魏征跟随李密归降唐王,到京师后,一直不了解京师情况。他自请安抚山东,被任命为秘书丞,驱驾驿车赶到黎阳。C.魏征与太宗谈论治国施政得失时毫不隐瞒,也从不屈服。为了恢复制度法令,组织学者校定

四部书,成效显著。D.魏征淡泊名利,因自认为对国家没有什么功劳,只不过是凭借辩论、游说,就参与决策,于是多次请求辞官。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征见太宗勋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谋。(2

)征性非习法,但存大体,以情处断,无不悦服。14.结合文本分别概括唐太宗与魏征在“诤谏”方面的态度、做法。(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述怀(节选)①魏征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②。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注]①这首诗创作于魏征投奔唐朝之后,准备出关去山东招降瓦岗军残部之前,所以此诗又名《出关》。②九逝魂,这里指旅途遥远而艰险。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准备出关去山东之前,前四句的景物描写是虚写,想象出了出关后征途的艰险景况。B.唐王以国士之礼相待,他要报其知遇之恩,故面对荒凉的沿途景象和艰辛的旅途,诗人并不感到担心害怕。C.九、

十两句想象出关后的行为:诗人借此表达要像季布那样,一诺千金;像侯嬴那样践言而舍生。D.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气势雄伟,意境开阔。景物描写意境雄浑,情感抒发悲壮而不消沉。16.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结

合节选部分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多字少字错字均不得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借回答为什么“哂由”表达自己治国主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提出“十思”,其中劝皇帝不要放任纵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除了人会为

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

________。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

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

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___的故事出现。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波澜壮阔随波逐流宵衣旰食引人入胜B.波澜壮阔随遇而安全力以赴引人入胜C.声势

浩大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娓娓动听D.声势浩大随波逐流全力以赴娓娓动听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

向。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

它们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2020年12月19日,话剧《断金》的西安站巡演在陕西大剧院落下帷幕。这部经典话剧首次来到古城西安,对古城观众来说,是一次在“黑天鹅之年”与“难得好作品”的美

好相遇。话剧《断金》以北京东安市场为舞台背景,展现了从清末到解放后这段特殊时期的社会风貌。广大观众熟悉的“铁三角”——张国立、王刚、张铁林与金牌编剧邹静之联手,讲述了富小莲(张国立饰)、魏青山(王刚饰)、贵宝(张铁林饰)虽素昧平生却在落魄境遇中结为拜把子兄弟的故事,演绎了共谋生计的人间百态。三位老

戏骨带着沉淀了大半生的纯熟演技与人生智慧来到舞台,将对戏剧的一腔热血化作一幕幕教科书级的表演,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情绪,经典桥段不时引得观众拍手叫绝,掌声与欢呼声不绝于耳,盛况空前。21.请简要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3分)22.同学们观看话剧《断金》后,对戏剧产生浓厚兴趣

,纷纷邀请学校的梨园社团组织一次《窦娥冤》的戏剧片段演出活动,请你为本活动的海报创作一个宣传文案。要求:剧情介绍全面清晰,语言表达有文采,不超过100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红楼梦》里的王熙凤长得漂亮又做事干练,本应有一个令人美慕的人生

,可事实正相反,她的结局很悲惨:“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曾雪芹在《聪明累》里将王熙风的悲惨结局归结于“聪明”,说她:“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聪明不好吗?聪明好,但若不能上升为智慧,则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

”。聪明是一种能力,智慧是一种格局。聪明人看眼前,智者看长远;聪明人看局部,智者看整体……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