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doc,共(8)页,487.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4e0073f525764138ebd0d06a2946f3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连城一中2021-2021学年下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高二历史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48分。1.商朝时,世人信奉鬼神,事事占卜。西周时,参照夏商礼仪,制定了一套维护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典章制度,该制度讲究尚德、尊尊、敬老、慈幼。据此可知,西周A.君主专
制趋于完善B.重视人伦秩序C.儒家思想开始形成D.天命观念瓦解2.1984年,在大连风鸣岛陡峭的半山坡上发现了战国时期的货币窖藏,货币不分类别混杂放置,有刀币、布币、圆钱三种,总计2415枚。考古发现,藏币者没有深挖窖坑,只是将货币放入砾石中,盖上
一大石板,再用砾石堆砌周围。据此可推知,战国时期A.秦国与楚国战争频仍B.尊富崇利蔚然成风C.区域间经济联系密切D.货币兑换状况混乱3.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铸
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此举A.实践了“春秋大一统”理念B.推动了青铜文明走向辉煌C.主要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D.有效抑制农民起义的发生4.下图为汉武帝时期的“大飞鸿”“玉兔蟾蜍”“延益寿”瓦当,分别代表“太阳”“月亮”“延寿”,寓意“日月
同辉、天人合一、延年益寿”。这些瓦当体现了A.社会观念与艺术审美的结合B.科技发展与人文价值的统一C.政治一统与经济繁荣的盛况D.儒家思想与市井风情的杂糅5.西汉中期至西晋,中原王朝先后允许已归附的匈奴、鲜卑族内迁到陕北、晋北、幽州北
等长城一带,羌、氐族内迁到关中地区聚居。这A.加快了中原王朝的衰落过程B.使边患危机更加严重C.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D.推动了北方民族交融6.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御玺,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汉亡,传国玺为曹魏所得,蜀汉和东吴亦想握
有传国玺,就自行刻制。唐朝建立后,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唐太宗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由此可知,唐太宗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传承历史文化C.宣扬君权神授D.巩固统一政权7.据唐代文献记载:“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养生
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种果蔬),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溥(丰厚),此则不啻载万也。洪(南昌)鄂之水居颇多,与邑殆相半。凡大船必为富商所有”。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A.海外商品贸易发达B
.国内长途贸易兴盛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D.经济重心加快南移8.朱熹认为,虽学者必由《大学》入门,穷理正心,达于圣学,但“洒扫应对”(意思是洒水扫地,酬答宾客)也可到圣人事,“理无大小故也”。由此可知,朱熹旨在强调A.
丰富儒学的教育内容B.穷理与人伦日用的贯通C.发明本心的求理方法D.格物是为善去恶的过程9.万历年间,御史叶永盛巡视两浙盐务,见“山陕新安诸商人子弟者,以外籍不得入试”,于是上奏朝廷,准盐商子弟在浙江设立商籍
,可在当地参加科举考试。之后商籍逐渐推广及全国。商籍的推行A.旨在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B.强化了政府对商人的控制C.为社会流动创造有利条件D.确保了科举制度的公平性10.明末《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草木之实,其中蕴藏膏液,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凭借木石,而后倾注而出焉”;“凡珍珠必产蚌腹”
“凡珠生止有此数,采取太频,则其生不继。”据此可知,《天工开物》A.倡导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B.体现了科学实验的方法C.展现了江南商品经济风貌D.反映了重农抑商的思想11.《南京条约》明确规定,此后中英官员之间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英国也不称“英夷”而称之“大英国”;《天津条约》规定,“嗣
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内外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这反映出A.中英两国开启平等外交B.清廷主动接受西方近代外交C.传统夷夏体系已然崩溃D.鸦片战争推动国人观念革新12.1862年,淮军在松江开设了一个随军小兵工厂,
即松江洋炮局前身,1863年,该厂随军移至苏州,更名为“苏州洋炮局”。后又因李鸿章迁任两江总督,改址至南京,扩建为“金陵机器局”。该现象主要体现洋务军事企业的创办A.注重维护国防安全B.促使清廷将权力下放C.缺乏
全局统筹规划D.受制于时局变化影响13.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时谈到,如果仅从当前需要来看,自造轮船还不如雇买,但要“求其精、求其备,而尽其所长归之中土,相衍于无穷,非许以重资不可”。左宗棠意在A.重资购买外国轮船以归中国B.提高本土技术谋求长
远发展C.兴办民用企业弥补资金不足D.发展远洋运输打破外国垄断14.19世纪末,维新派郑观应曾提出“造机器,则始得机器无穷之妙用也。各种机器自能制造,则各种货物亦自能制造。所造之物既便自用,且可外仍售于人,不
致全以利权授外洋矣”。据此可知,郑观应的主张A.直接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B.体现了晚清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C.表明“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出现D.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15.1891年,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一致决定建造甘肃至新疆电报线,虽线路绵长,
经费紧张,工程困难,但“自创议以迄告成,为时仅历两载,而全省(新疆)贯通。”这反映了A.政府试图维护国家利益B.民用通讯业的起步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中央集权遭遇挑战16.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
区,因运抵的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B.自然经济在近代社
会始终占主导地位C.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D.中国近代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7.1898年,某学者构想了一套“太平世”理想社会,其要旨如下:由上图可知,当时该学者A.主张引进西方民主共和制政体B.深受马克
思主义思想影响C.将西方思想与儒家思想相结合D.致力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18.1900年,美国国务卿要求驻柏林、巴黎、伦敦、罗马、圣彼得堡、维也纳、东京等地外交代表通知所在国外交部长:“我们认为北京的情况事实上已成为无政府状况……(美国)总统的目的和
过去一样,将与其他列强共同行动。”这次“共同行动”A.引发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导致西方侵略势力深入长江沿岸C.刺激士大夫阶层提出政治改良D.使清廷彻底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19.1905年开始,清廷先后选派多位视学官员
出国,对海外华侨聚居地的学务展开视察,希望以此“施教育以发其爱国之心,稗知孔教渊源,累朝恩德,自可默相维系,收为我用。”据此可推知,清廷海外视学的背景是A.反清革命思想盛行B.政治改革陷入困境C.洋务运动遭遇挫折D.列强掀起瓜分狂潮20.“中山装没有采用开放式的敞领,而是采用
关合式的立领,这种形式的设计一方面是源于中山装所借鉴的西式军装,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影响到了服装领型的选择。”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山装的这种设计A.体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决裂B.带有反专制的意义C.没有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D.具有中西合璧风格21.19世纪
末,《无锡白话报》刊发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一文,文章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普及白话的重要意义;1904年,革命家秋瑾在《演讲的好处》一文中提到,“开化人的知识,非演讲不可”“不要钱,听的人必多”。这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A.目光投向平民阶层B.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C.高度认可维新思想D.思想倾向马克思主义
22.1912年2月,日本政府向欧美列强提出一份《备忘录》:各国在承认新政府问题上应遵循“共同行动准则”,应该进一步“促使政府做出足以说明其真正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共同权利及利益之充分保证”。该《备忘录》意在A.敦促中国门户开放获取国际承认B.以承认为条件谋求列强最大权益C.帮助袁世凯独揽大权以镇压
革命D.协调各国利益冲突维护清朝统治太平世构想1.无国家,全世界置一总政府,分若干区域;2.总政府及区政府皆由民选;……5.儿童按年入蒙养院,及各级学校;6.成年后由政府指派分任农工等生产事业;7.病则入养病院,老则入养老院;……10.设公共宿舍、公共食堂,有等
差,各以其劳作所入自由享用;……12.学术上有新发明者,及在胎教等五院有特别劳绩者,得殊奖;13.死则火葬,火葬场比邻为肥料工厂。23.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北洋政府对外公布中日交涉始末,声
称“必须给后世的历史学家留下记录”;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将“二十一条”作为革命动员的依据;报界通过报道“二十一条”,提倡振兴国货。上述做法A.有利于民族国家观念强化B.开创了救亡图存新道路C.营造了民主建国舆论氛围D.阻止了袁世凯复辟帝制24.1923年底,北京大学做了一次“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
是哪位”的民意测验:国内人物中,孔子、庄周、王阳明各1票,孙文、蔡元培、李大钊的票数远远超过孔孟;国外人物中,列宁227票高居榜首,美国总统威尔逊51票,马克思6票。这体现出当时A.北京大学引领思想潮流B.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变化C.马列主义
成为主流思想D.儒家思想已被彻底否定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52分。25.(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东汉牛耕图画像石上图为1950年江苏徐州睢宁双沟出土东汉墓室画像石拓片,反映的是合家辛勤耕作情景。材料二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三脚耧车)共
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100亩)。至今,三辅(陕西中部地区)犹赖其利。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二人挽耧,凡用两牛六人,一日才种二十五亩,其悬绝如此。——摘编自东汉农学家崔寔《政论》(1
)对比分析“东汉画像石”与崔寔《政论》的相关内容,从中可以获取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4分)(2)指出上述两则史料的类型,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价值。(4分)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中国乡村公共事务的管理,主要依
靠社会自身力量,形成了蕴含自治元素的乡里制度。其中,萌生于商周、定型于春秋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的非行政机构乡里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汉代的三老制,三老均是道德的楷模,位尊权重声隆。此后各朝各代,无论其组织结构如何变化,政府对其控制或强或弱,组织祭祀、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维
护治安、调解纷争以及道德教化等,始终是乡里组织的基本职能。在以相近地域和血缘结合起来的古代乡村,宗族组织及宗族制度占有显著地位,它交织缠绕、影响以至操纵着乡里组织。乡约则是出现于宋代的民间士绅自发性的伦理型文化组织,创立的初衷在于利民、惠民,使乡里形成互助、互敬、互守的社会秩序,凡具科举功名者,
居士绅之列,因其“四民之首”的社会地位和对知识文化的握有,而成为地方权威,既是主流价值观的代表和传播者,也是乡村公共事务的组织和领导者。——摘编自薛冰、岳成浩《古代中国基层自治实践对现代公共管理的意义》材料二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一批知识分子和政治精英不断倡导和推行地
方自治。1908起,清政府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等,其中规定:议员由选民自由选举,议决问题取决于多数;会议非有议员半数以上到会,不得议决;设立议事会与董事会,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不识文字者”不得为选民;居民内除素
行公正、众望允孚者经议事会特别议决可为选民外,必须年纳正税或公益捐二元以上才可充当选民;女子“若有纳正税或公益捐较本地选民内纳捐最多之人所纳尤多者”也可为选民;地方官有申请督抚解散城镇乡议事会、董事会及撤销自
治职员之权等。但清政府的地方自治改革随其灭亡而终归失败。——摘编自高旺《清末地方自治运动及其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乡村治理的主要方式及形成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
清地方自治与古代乡村治理相比呈现出的特点,并简析其积极作用。(10分)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据1872年12月《中西闻见录》第5号目录请根据以上材料,为该刊拟定一条办刊宗旨,并结合时代背景知识予以阐释
。(要求:宗旨鲜明,有理有据,史实准确)28.(12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076年初,宋神宗诏令国家医学教育机构太医局,在京城开封开办“卖药所”,后称“熟药所”,习称“官药局”
,制造成药向社会销售。官药局规定:成品药的包装,应外贴药品说明书及“和剂局记”的印记商标;药局必须昼夜有人轮流值班,以保证随时供应药物,凡因失职而影响了急瘟病家购药的,“杖一百科罪”;发现霉变及过时药品应予以废弃;遇有贫困或水旱疫病,要施给药剂等。官药局创立后,宋代出现了官营、民营并
存的药业经营形式,市场“药价比之时值损三分之一”。1102—1106年,全国财政年收入6000万缗,京城官药局所属的5个惠民局门市,年上交40万缗,占0.67%。地方官府在总结防疫经验的基础上,也纷纷创
设官药局。由于官药局按国家颁布的“局方”合药,客观上推广了医家及民间习用的一些有效方剂,普及了便于服用及保存的丸、散等成药剂型。——摘编自唐廷猷《古代官药局五百年》等(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官药局的管理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官药局建立的作用
。(6分)参考答案1-24BCCADDBBCACCBDADCDADABAB25.(1)信息:①政策角度:两汉时期,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改进推广耕作技术;②空间角度:两汉时期先进的农耕技术由中原地区推广到南方(淮河流
域)和东北(辽河流域);③经营角度:画像石中心为农夫驱牛犁地,少年在身后提篮播种,女子弯腰挥锄劳作,老妇挑担送饭到田头,反映出以家庭为基本的单位进行生产;④艺术角度:墓室画像石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画面生动形象,主次分明,体现了其乐融融的农家田园生活,极具艺术价值。(其他言之成理也
酌情给分。例如:两汉时期,有多种农耕方法,有二牛一人,也有二牛多人,反映农耕的多样性和地域性。)(提炼其中两点信息并说明即给4分)(2)史料类型: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分析价值:墓室画像石属于实物史料,是历史上人类活动留下来
的文物,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情况,一定程度上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具有很高研究价值。崔塞是东汉农学家,是当时人记载当时事,文献史料又是重要的史料载体,对研究古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可信度高。按照二重证据法的研究方法,两则史料相互印证、相互弥补,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精耕
细作的特点。(4分)26.(1)主要方式:依靠社会力量,形成乡里组织;宗族组织及宗族制度占有显著地位;发挥乡约作用,维护社会秩序;士绅阶层组织领导乡村公共事务等。(回答其中三点即给6分)形成原因: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宗法观念的
影响;儒家思想的影响;科举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等。(回答其中两点即给4分)(2)特点:深受西方代议制影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立法形式;近代民主政治色彩明显。(回答其中三点即给6分)积极作用: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拓宽
了参政渠道;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为近现代基层治理提供借鉴。(回答其中两点即给4分)27.(12分)评分标准办刊宗旨:能反映目录内容及时代背景。(说明:考生没从创刊人角度拟定宗旨而是从今人角度指出办刊目的也同等给分。
)(2分)结合材料:能结合材料阐述。(2分)运用史实:能结合2个以上的史实阐述,史实准确。(4分)构建联系:能指出办刊宗旨与时代的关系(或必要性、重要性、影响、意义等)(2分)表达逻辑:能围绕宗旨进行阐述;逻辑条理清晰;表达准确。(2分)示例1:本刊致力于介绍西方科技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士大夫专于
四书五经,以至于闭目塞听,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林则徐等人始开眼看世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开展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与科技。西方制铁、火车、轮船、采油等近代工业技术成为当时的急需学习的内容。因此,创办介绍西方科技的刊物有利于开阔国
民视野,推动洋务运动发展。示例2:本刊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西交流增多。洋务派致力于“师夷长技以制夷”,急需了解西方科技文化。随着列强侵略的深入,也需要加强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该刊既介
绍西方科技、地理、政治,也同时介绍中国阴阳五行说等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说明:考生还可以从介绍西方民主制度(公举君主)、关注国际事务、促进中国社会变革、救亡图存、推动清朝政治变革(日本经验)等角度答题。)28.(1)政府主导或中央到地方
统一管理;制度保障或管理严格或规范化;公益性与市场性相结合。(每点2分,共6分)(2)开办了官营药业或有助于形成官营、民营并举的药业经营形式;有利于保证药品的质量;推动了中成药的发展;有利于保障百姓生命健康;有利于
降低药品价格;增加了政府收入;为后世医药了借鉴。(回答其中三点即给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