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沈丘县长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94.730 KB
  • 2024-10-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沈丘县长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沈丘县长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沈丘县长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沈丘县长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答案.docx,共(16)页,94.73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48fa3cbcd6766bf85402b144305130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沈丘县长安高中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遗址发现于长江中游地区,其早期墓葬中女性的随葬品以锥器、装饰

品居多,男性则多随葬石斧等生产工具。锥器是从事家庭手工劳动的重要器具,而石斧作为重要的砍砸器则主要用于采集、砍伐、切割肉类等大体力劳动。这说明当时()A.妇女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B.小农经济的雏形已经出现C.社会劳动中已经出现分工D.手工业已成为独立的部门【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遗址的墓葬随葬品中,妇女多为家庭劳动器具,男性多为体

力劳动工具,这说明此时已经出现以性别为依据的劳动分工,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妇女地位的情况,排除A项;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男耕女织,材料并未证明此时小农经济已经出现,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手工业已成为独立部门,排除

D项。故选C项。2.考古发现,良渚古城周边存在大规模水利系统,河道、灌水孔、排水槽,规划有致;存在众多宽大田埂,纵横交错,蔓延近8万平方米。在古城核心莫角山南侧还发现了20万公斤的稻谷堆积;这表明当时该地区()A.统治阶级主导农田管理和经营B.农业生产成为重要的经济活动C.国家政权的组织

建设能力增强D.农业技术精耕细作的特征初显【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存在众多宽大田埂,纵横交错,蔓延近8万平方米。在古城核心莫角山南侧还发现了20万公斤的稻谷堆积”,结合所学新石器时代的知识,可知这一

时期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并有了一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阶级分化,排除A项;这一时期并未形成国家,排除C项;精耕细作是铁犁农耕推动下产生的,排除D项。故选B项。3.苏秦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繁荣景象:

“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而扬。”由此可见,此时齐国()A.交通发达尽享地理优势B.成为中原地区经济中心C.变法在各国中最富成效D.社会经济有了重大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

推断题,时空是战国时期的齐国。根据材料“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而扬”及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涌现一批如临淄这样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临淄的交通状况,无法得出交通发

达尽享地理优势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其他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无法说明临淄是中原地区的经济中心,排除B项;战国时期最富成效的变法是秦国的商鞅变法,排除C项。故选D项。4.据张家山汉简记载,汉初王国、侯国禁止在关中地区买马。长沙国对朝廷忠诚如

一,因国家不产马,连通讯、驾车用的马匹都没有,故朝廷特许其买马关中。这一做法()A.适应了对匈奴作战的要求B.解决了王国缺少马匹的困难C.服务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埋下了地方发动叛乱的隐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

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西汉初年禁止诸侯国在关中地区买马是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长沙国特事特办,也能起到安抚诸侯国的

作用,C项正确;禁止买马的目的与对匈奴作战的要求没有关系,排除A项;“解决了”夸大了特例的作用,排除B项;一国的某一措施不足以成为诸侯叛乱的根源,排除D项。故选C项。5.孝文帝迁都洛阳不到四十年,北魏灭亡。《魏书》认为:“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

乎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横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这种观点认为迁都()A.加剧了北魏统治集团的腐败B.动摇了北魏政权的立国根基C.不利于民族间交流与融合D.丧失了保持民族特性的条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

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魏书》认为孝文帝放弃经营百年的平城(今山西大同),强行迁都到中原的洛阳是“旧业尽弃”,不利于其统治,B项正确;北魏统治的腐败与迁都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迁都洛阳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排的除C项;材料主要讲丧失了“旧业”,也即经营百年的平城,未提及丧失了民族特性,排

除D项。故选B项。6.《新唐书》:“永徽(唐高宗年号)中……分田其后豪富兼并贫者失业,于是诏买者还地而罚之。”《宋史》:“公田最为民害,捻怨召祸,十有余年。自今并给佃主,令率其租户为兵。”由材料可知A.宋

代继承了唐代的土地政策B.“土地”是古代政府赋税的保证C.土地政策的调整与农民的反抗有关D.现实问题影响着土地政策的制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永徽(唐高宗年号)中……分田其后豪富兼并贫者失业,于是诏买者还地而罚之。”可提出唐朝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于是制定政策进行处罚。根据“公田最

为民害,捻怨召祸,十有余年。自今并给佃主,令率其租户为兵。”可得出针对宋代土地出现的问题,其规定“自今并给佃主,令率其租户为兵”,从而可得出唐宋时期的现实问题影响着土地政策的制定,D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是继承,排除A;材

料没有体现土地的作用,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到农民的反抗,排除C。7.西汉时期,武帝以景帝第九子身份继位,昭帝是武帝的幼子,宣帝是昭帝的侄孙,哀帝、平帝都是元帝的庶孙;东汉时期,大多数皇帝不是嫡长子,安帝、质帝、桓帝、灵帝都出自诸侯。据此可知,两汉时期()A.政局不稳

影响皇位更替B.嫡长子继承制遭到废止C.各地王国力量日趋强大D.儒家思想的地位被削弱【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时期。两汉皇位继承因政局不稳并未完全

恪守嫡长子继承制,诸多幼子和庶子,甚至诸侯子弟继位为帝,A项正确;传统嫡长子继承制并未被严格恪守,并非废止,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分封王国力量的强大,排除C项;统治集团出于现实考虑挑选皇位继承人,并非是儒家思想正统地位被削弱,排除D项。故选A项。8.唐朝两税法

把以往的“非法赋敛”并入两税,纳入中央的控制范围;中央没有确定全国统一的税率,而是改用摊派赋税的办法;中央派人确定各州税额并划分其上供、送使、留州份额,两税法的这些规定()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权的控制B

.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C.放松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解决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两税法把以往的“非法赋敛”并入两税,纳入中央的控制范围,中央确定各州税

额并划分其上供、送使、留州份额,也即中央决定和控制税收项目、额度、收入分配,说明两税法的实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权的控制,A项正确;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排除B项;两税法使农民人身控制松弛是因

为征税标准的变化,而不是其内容和权重,排除C项;“解决了”说法不恰当,排除D项。故选A项。9.宋初的统治者以路作为高层行政区,按照交通路线为主划分。每路设转运司、刑狱司、常平司和安抚司四个机构,隶属中央各部,分别负责地方财赋、

监察司法、粮食储备平抑物价、治安边防的职能。据此可知,路的设立A.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对后世体制影响深远D.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宋代路的设立,将地方权力分割为不同板块,各自负责,分别隶属中央,意在消弱地方

割据的基础,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排除A项;过度分割权力导致机构冗滥,效率低下,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这一体制对后世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10.唐宋科举考试中,在礼部贡院南门标示出需要回避的亲族名单,名单上记录的士子不再与一般士子一同参与由礼部举行

的科举考试,而是参加由吏部考功员外郎单独为其主持的考试,称为“别头试”。这()A.否定了世家大族的特权B.提高了参加科考的门槛C.确立了科举考试的权威D.凸显了人才选拔的公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

宋(中国)。据本题材料“在礼部贡院南门标示出需要回避的亲族名单……参加由吏部考功员外郎单独为其主持的考试”可知,唐宋科举制度针对官员亲族单独安排考试,这有利于避免对官员亲族的包庇,凸显了科举制度的公正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世家大族的特权遭到否决,排除

A项;材料未体现科考门槛的提高,排除B项;“别头试”没有涉及确立科举考试权威,排除C项。故选D项。11.东汉时期,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舍证(症)从脉”和“舍脉从证(症)”的诊断方法,证实而脉虚

时,应当舍证从脉而救里,证虚脉实时,则应舍脉而从证。这体现了张仲景()A.以脉象虚实为诊断依据B.推崇阴阳五行的哲学理念C.注重汲取民间医学经验D.辩证地分析病情灵活施诊【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

汉时期的中国。由“舍证(症)从脉”“舍脉从证(症)”“证实而脉虚时,应当舍证从脉而救里,证虚脉实时,则应舍脉而从证”可知,症状和脉象表现不一时,张仲景主张从虚的一处进行施诊,而不拘泥于其中一方,说明张仲景辩证地分析病情灵活施诊,D项正确;张仲景主张从虚的一处进行施诊,而不拘泥于其中一

方不仅是以脉象虚实为诊断依据,排除A项;材料仅说明张仲景施诊时的具体依据,未体现其推崇阴阳五行哲学理念,排除B项;材料仅说明张仲景施诊时的具体依据,未体现汲取民间医学经验,排除C项。故选D项。12.唐太宗认为,处理与边疆民族的关系

“惟有二策:选徒十万,击而虏之,灭除凶丑,百年无事,此一策也;若遂其来请,结以婚姻,缓辔羁縻,亦足三十年安静,此亦一策也。”据此可知,唐朝()A.民族交融巩固盛世局面B.和亲政策消除民族隔阂C.民族政策存在不同实践D.文化繁荣影响民族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

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唐太宗认为处理与边疆民族的关系有出兵与和亲两种策略,结合所学唐初朝廷与少数民族政权有过多次战争,唐太宗时与吐蕃进行和亲等可知,唐朝处理民族关系既通过战争,也通过和亲等安抚羁縻,说明唐朝民族政策存在不

同实践,C项正确;材料仅说明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两种政策,未体现民族交融的影响,也不涉及文化繁荣对民族关系的作用,排除A、D两项;“消除”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故选C项。13.《金史》记载:“金人初无文字,国势日强,与邻国交好乃用契丹字。太祖令

希尹撰本国字,备制度。希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真字。天辅三年八月,《字书》成,太祖大悦,命颁行之。”这体现了()A.民众文化水平提高B.金朝政权教育体系逐渐定型C.民族关系和谐稳定D.历史传承与文化借鉴的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

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朝(中国)。由“金人初无文字……与邻国交好乃用契丹字……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真字”可知,女真族从使用契丹文字,到借鉴汉人楷体和契

丹文字,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字,体现了女真族既传承借鉴汉族文化,又注重本民族文化继承,体现出历史传承与文化借鉴的统一,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民众文化水平提高,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金朝制成女真字,与教育体系无关,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女真族借鉴其他民族文

化,未涉及民族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4.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台湾地方官员将妈祖封号从“天妃”改为“天后”的奏请遭礼部否决;乾隆初年,妈祖被正式加封为“天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

天后”被列入国家祀典,地方官须在春、秋两季致祭。乾隆帝的这些做法意在()A.防范地方性势力挟洋自重B.顺应海外贸易发展的潮流C.巩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D.推动南北地域文化的融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

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据材料可知,乾隆帝将妈祖这一地方性神明纳入国家祀典,并强制要求地方官进行祭祀,这体现了皇权加强对东南沿海地区控制的意图,C项正确;清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地方性势力不具备挟洋白重的条件,排除A、B两项

;推动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并不是乾隆帝此举的目的所在,排除D项。故选C项。15.明朝法律对边境关卡的茶贸易有严格规定:“凡犯私茶者与私盐同罪,私茶出境与关隘不讥(查问)者,并论死”。明朝政府实行针对茶叶的不定期的巡视监察制度;让西部边民以马为赋,实行茶马互易。这表明明代()A.重视边疆地区的管辖B.

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C.改善边疆民众的生活D.推动内地与边疆管理一体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明朝法律对边境关卡的茶贸易有严格规定,让西部边民以马为赋,实行茶马

互易,这可见明朝重视边疆地区的管辖,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排除B项;材料与边疆民众生活无关,排除C项;材料内容得不出内地与边疆管理一体化,排除D项。故选A项。16.元世祖下令重修新历,郭守敬为此对观测仪器进行了修缮,把圭表的表杆加高五倍,观

测时的表影也就加长了五倍,按比例推算节气时刻的误差就会大大降低。此外,他还改进了量取长度的技术。这说明,元代天文学()A.突破明显,成效显著B.政府重视,投入加大C.注重理论,观测演绎D.突破传统,世界领先【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

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时期中国。由材料“元世祖下令重修新历,郭守敬为此对观测仪器进行了修缮……推算节气时刻的误差就会大大降低。此外,他还改进了量取长度的

技术”可知,郭守敬改进了天文观测仪器,使得推算节气时刻误差大大降低,这说明元代天文学突破明显,成效显著,而非注重理论,观测演绎,A项正确,排除C项;“元世祖下令重修新历”可以体现政府对天文学的重视,但材料未体现投入,排除B项;材料未将元代天文

学与世界天文学的发展作对比,无法得出元代天文学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17.下列对《19世纪40-50年代中国进口商品关税税额简表》信息解释正确的是()进口商品(部分)关税税额(单位:两)1843年前1843年后1858年棉花/担1.740

.40.35棉纱/担2.411.00.70布(本色)/匹0.370.100.08布(漂白)/匹0.64—0.700.15008大呢/丈1.240.150.12A.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协定关税便利列强对华商品倾销C.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中国海关D.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白银贸易网络【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时空是19世纪40-5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19世纪40-50年代中国进口商品关税税额简表》”及所学可知,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进口商品关税税额不增反降,

与中国丧失了自主调整关税税率的权力有关,说明协定关税有利于列强对华商的.品倾销,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缓慢解体,一直到三大改造完成后,自然经济才完全解体,排除A项;“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中国海关”表述错误,与史实不

符,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美洲白银流入中国,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白银贸易网络,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8.19世纪中叶,中国茶商在宁州茶区用原来制作绿茶的茶叶制出了一批红茶运往广州销售,颇受广州外商赞赏,宝顺洋行买下

这批红茶运往英国,销路甚佳。这使原产绿茶的宁州变成了专门生产红茶的茶区,宁红茶的贸易增加。这反映了()A.近代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B.农产品商品化的区域差异C.中国产品积极适应世界市场D.自然经济主导地位的丧失【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

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中国、英国)。材料反映了原本生产绿茶的宁州,因生产的红茶深受英国欢迎而成为红茶生产茶区,此举表明宁州在适应世界市场调整茶叶生产,C项正确;材

料涉及时期是19世纪中期,据所学中国民族工业诞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涉及农产品商品化的区域差异,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排除D项。故选C项。19.鸦片战争后英国谢菲尔德的商人运来大批刀叉:准备卖给中国人当做餐具,结果陈列在商店多年无人问津;伦敦的商家运往中国一批钢琴,结果堆积在仓库里受潮变质。此类现象的出现说明()A.英国产品受到中国消费者抵制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存在盲目

性D.中国对外开放市场的力度有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鸦片战争后,英国虽然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取得一些贸易特权和利益,但运来的

商品刀叉、钢琴等商品,并不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存在盲目性,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国消费者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外国商品在中国滞销的情况,没有有关中国沦为商品倾销市场、原料产地等信息,无法说明中国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现象是因为外国商品不适合中国的需求,不是因为开放力度有限,排除D项。故选C项。20.自1931年国民政府把每年4月4日定为儿童节开始,各种报刊、杂志均大力宣传儿童节,关于儿童的标语口号也开始流行,特别是1938年儿童

节,具有“煽动性”的大型抗日戏剧《儿童世界》在成都公演,三万余名儿童参与表演,后又在街头小巷流动演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儿童节的设立与日本侵华引发民族危机加深有关B.相关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广大儿童的抗战爱国意识C.少年儿童开始登

上中国历史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D.标志着国民政府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与具体实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考查抗战。根据材料表述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31年儿童节的设立到之后的大力宣传,特别是相关宣传——抗日戏剧活动的主题看,政府希望通过大力宣传这些主题来提高儿童的抗战爱国意识,B项正确;儿童节设立于1931年4月,日本还没开始侵华、还没有民族危机加深一说,排除A项;少年儿童开始登上中国

历史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国民政府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儿童节与此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1.国民革命期间,毛泽东提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反映出毛泽东()A.已

经产生明确的工农联盟思想B.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C.认识到农民有较高的政治觉悟D.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忧虑【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可知毛泽东认为,国民革命要成功,必须解决农民问题,农民阶级

对国民革命运动有重要作用,这反映出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B项正确;材料信息表明毛泽东意识到要发动农民阶级参与到国民革命,没有提到工农联盟,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毛泽东认识到农民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排除C项;毛泽东是在国民革

命期间提出的主张,是为了更好的展开国民革命,不是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忧虑,排除D项。故选B项。22.陈独秀在比较东方和西方民族思想后指出,“东洋民族,自游牧社会,进而为宗法社会,至今无以异焉。宗法社会,以家族为本位,而个人无权利”,以致“视公共之安危,不关己身之喜戚”。据此,陈独秀意在A.批判传

统宗法社会B.塑造现代国民意识C.宣扬公民权利观念D.主张国家至上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陈独秀认为中国人从游牧社会进入宗法社会后,强调家族本位而缺乏国家、民族的意识,因此将国家危亡视作无关紧要,而这种思想对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疑是巨大的打击,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因此他主张从思想上唤醒人民的国民意识,认识到家国己任,B项正确;问题问的是目的,批判宗法社会是现象,是内容,排除A项;陈独秀宣扬的更倾向于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非强调个人权力的实现,排除C项;陈独秀的主要目的是拯

救当时的中国,国家至上的观念形成是拯救国家的一种手段,排除D项。故选B项。23.1919年江苏吴江县农民离村率是4.88%,山东化县的离村率更高达8.7%。农民到城市后获得新的职业,一些富裕地主进城后

转为官商,而贫苦农民大部分成为工矿企业的工人。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缓慢发展B.经济发展推动家庭观念变化C.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发展D.自由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

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的中国。据题意可知,1919年离开农村到城市中成为产业工人的比例逐渐增多,说明当时的民族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所以才会给越来越多的贫苦农民提供工作机会,C项正确;材料从侧面反映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是城市化和家庭观念的发

展变化,排除AB项;仅根据农民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并不能说明自由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排除D项。故选C项。24.1947年冬至1948年夏,人民解放军开展了以“诉苦”(诉旧社会和国民党反动派给予劳动人民之苦)和“三查”

(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主要内容的整军运动。这一运动()A.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B.为全面接管城市做好准备C.推动了战略反攻的到来D.瓦解了国民党的军队优势【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

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1947年冬至1948年夏,随着战略反攻的开展,解放军接收了许多国民党军队人员,配合土地改革的开展,军中进行了整军运动,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改造投降国军,A项正确;1948年夏人民解放军尚未全

面接管城市,排除B项;1947年夏,战略反攻开始,排除C项;整军运动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提升士气,但国民党军队优势还包括人数优势,要到三大战役时才消除瓦解,排除D项。故选A项。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

共4小题,共52分)的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黄宗羲

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

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说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是什么?(2)阅读材料二,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答案】(1)儒家思想继承了

中国周朝礼教伦常,在汉代发展为三纲五常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封建统治秩序;同时倡导“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思想的统一加强政治的统一,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2)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

独裁)的时代特点。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汉代(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说明儒家

思想继承了中国周朝的礼教伦常,在汉代发展为三纲五常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封建统治秩序;根据材料“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可知,同时倡导“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思想的统一加强政治的统一,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小问2详解】本题为特点类、背景类材料

题。时空范围为明清时期(中国)。第一小问主要思想:根据材料“‘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的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

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政治上,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思想上,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封建理学的僵化,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38年至1943年间,日机疯狂轰炸重庆,国民政府采取措施救济空袭难民。先后成立了重庆空袭紧

急救济联合办事处等专门空袭救济机构,颁布《关于重庆被炸受伤难民抚济办法》等。重庆市商会等组织也加入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机构中,负责救济和医疗工作。政府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救治空袭伤员,设立难民收容所或建立平民住宅,向难民发放急赈和举

办空袭被炸难民小额贷款,免费提供或廉价出售生活用品,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还专门成立服务总队保健院,救济空袭中被灾婴童产妇。僧侣也参加了空袭救济活动。“政府当局……能以最快速度……进行善后工作,使战时首部能在最短期内,恢复秩序,这是可喜的

现象!……更可以促进政府与民众间的团结。”抗战期间,物价高涨,发放急赈或疏散费对广大难民来说是杯水车薪。政府缺少全盘统一的规定和安排,制约了救济效能的全面发挥。——据谭刚《重庆大轰炸中的难民散济》(1938—1943)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概括重庆大轰炸中难民救济措施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庆大轰炸中难民救济措施的作用。【答案】(1)特点:成立专门机构,颁布规章制度;政府主导;民间积极参与;措施全面;带有慈善性。(2)作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难民的生

命安全和缓解了生活难题,安定了民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粉碎日本妄图以炸迫降的阴谋,支持了中国长期抗战;但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难民救济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政府的空袭救济效果有限。【解析】

【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先后成立了重庆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等专门空袭救济机构,颁布《关于重庆被炸受伤难民抚济办法》等”可知,成立专门机构,颁布规章制度;根据材料“日机疯狂轰炸重庆,国民政府采取措施救济空袭难民。”可知,政府主

导;根据材料“重庆市商会等组织也加入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机构中,负责救济和医疗工作。”可知,民间积极参与;根据材料“设立难民收容所或建立平民住宅,向难民发放急赈和举办空袭被炸难民小额贷款,免费提供或廉价出售生活用品,帮助解决生活困难。”

可知,措施全面;根据材料“专门成立服务总队保健院,救济空袭中被灾婴童产妇。僧侣也参加了空袭救济活动。”可知,带有慈善性。【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作用:根据材料“政府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救治空袭伤员,设立难民收容所或建立平民住宅

,向难民发放急赈和举办空袭被炸难民小额贷款,免费提供或廉价出售生活用品,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可知,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难民的生命安全和缓解了生活难题,安定了民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粉碎日本妄图以炸迫降的阴谋,支持了中国长期抗战;根据材

料“抗战期间,物价高涨,发放急赈或疏散费对广大难民来说是杯水车薪。政府缺少全盘统一的规定和安排,制约了救济效能的全面发挥。”可知,但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难民救济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政府的空袭救济效果有限。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料安史之乱后,随着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崩溃,地税和户税成为唐王朝的重要税收。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制,主要内容是·“租庸杂徭悉省”,只有保留户税和地税。·“量出以制入”,政府先预算开

支,而后确定赋税总额。实际上中央是以大历十四年的各项税收总额为准,分摊到全国各州征收。·“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即不分主户、客户,一律在现居地立户籍纳税;不以丁男、中男作为征税依据,而是

以资产多少定成等级,为纳税依据。·户税以资产多少,定出户等纳税。地税以田亩多少,按亩征税,不定居的商贾于所地三十税一(后改为十税一)。·无论地税、户税,每年分夏秋两季交纳,夏税不过六月,秋税不过十一月。——摘编

自吕克勤、徐耀耀、徐高祉、袁坤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建中年间赋税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建中年间赋税改革的积极作用。【答案】(1)背景: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政府财政困难;藩镇割据;唐

德宗支持。(2)积极作用: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了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助于商品经济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背景:根据材料“安史之乱后,随着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崩

溃,地税和户税成为唐王朝的重要税收。”可推出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政府财政困难;并结合所学可知,安史之乱后各地藩镇割据较为严重,唐朝的中央统治力量被削弱,两税法的推行有利于消除中央的财政紊乱

,加强了朝廷的经济力量;以及主观因素来讲,唐德宗支持。【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积极作用:根据材料“即不分主户、客户,一律在现居地立户籍纳税;不以丁男、中男作为征税依据,而是以资产多少定成等级,为纳税依据。”可知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

了收税对象;根据材料“户税以资产多少,定出户等纳税。地税以田亩多少,按亩征税,不定居的商贾于所地三十税一(后改为十税一)。”可推出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助于商品经济发展。2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天工开物》引用书目从《天工开物》引用书目中提炼出一个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1:信息:引用书目中以儒家经典为主。说明:《天工开物》作为一本

科技著作,深受儒学影响。一方面说明儒学对中国文化影响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也说明明清时期儒学的地位制约了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发展。示例2:信息:引用书目中有部分中国传统科技著作。说明: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脉相承自成体系,《天工开物》

是一部总结性的科技著作,是对中国传统科技的继承;同时也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滞后,没有诞生近代科技【解析】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225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