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蔡朝焜纪念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共(6)页,40.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46db172f334f45471fc29be0fe8a72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蔡朝焜纪念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卷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周代文献表明,通过分封制,西周时代的人们已产生了“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意识。这表明周代分封()A.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B.孕育了中央集权观念C.建立了君主专制的统一王朝D.初步形成了家天下的局面2、汉代传承儒家经典出现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大学派。今文经学视孔子为教育家、政治家,六经是孔子“托古改制”的工具
。古文经学是孔子为史学家,六经都是前代的史料,孔子只是前代文化的保存者。今文经学在西汉受到尊崇,主要原因是它()A.反映了儒生改变地位的愿望B.适应了现实政治的需要C.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D.提倡了经世致用的主张3、表1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表1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
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4、宋仁宗时规定,佃户迁徙无须
地主开具证明,收获完毕,结清账目便可离开,地主不得无理阻拦。这意味着()A.货币地租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态B.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C.土地所有权、占佃权和使用权的分离D.佃户基本摆脱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
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6、《广州租界史大事记》载:1859年,广州沙面租界是英
、法两国人花钱从珠江河水中填土而新造的,共花费32.5万墨西哥元,其中,英方出资4/5,法方出资1/5。这些填造的土地,须按亩向清政府交纳地租,每年每亩1500钱。据此推知,该租界()A.并未侵犯清朝领土主权B.由中国主动出租给英国C.成为列强最早侵华据点D.土地所有权仍属清政府7、据经济学家
们估算,至1894年为止,全国工业、采矿和交通运输业的资产总额为6749万元;其中官方资产为4751万元,占70%。而在官办企业中,属轻工业的资产仅占官办企业总资产的10.3%。该现象反映出()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实业救国”已成为一股社会思潮C.晚清洋务运动的兴起与
发展D.列强尚未控制中国的重工业资源8、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A.对
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B.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C.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9、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银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10、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1928年的“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3
1年的“实业建设程序案”、1933年的“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7年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A.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B.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C.阻止了日本对华北地区的渗透D.促成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1、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
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D.阐述了工农武装
割据革命理论12、据调查,山西忻县143个村1949—1952年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出卖房屋5162间,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5倍多。这一现象()A.表明了土地改革成就显著
B.反映了农村土地性质发生改变C.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步伐D.奠定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基础13、下面为1952—1978年中国主要工业、农业产品产量数据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1952年1957年1965年1978年粮食总产量(单位:百万吨)163.42195.05194.53304.77棉花(单位
:百万吨)1.301.642.092.16原油(单位:百万吨)0.141.4611.31104.05钢(单位:百万吨)1.355.3512.2331.78A.技术落后导致粮棉产量长期停滞B.“大跃进”运动改善了原有经济结构C.国企改革使工业生产迎来了生
机D.“一五”期间工业产量增速超过农业14、新中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纂、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纂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A.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B.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C
.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D.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15、20世纪90年代以来,超越地域的专业性、综合性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开始在我国农村涌现出来,有流通领域的国营公司、代销社和新组建的各种专业
公司与农户的联合,有国家设在农村的技术推广单位、农垦企业与农户的联合,等等。这种现象的出现()A.弥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不足B.弱化了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方式C.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D.加快了农村土地经
营所有权有偿转让16、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
实现了正常化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第II卷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乾隆十八年(1753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地课和盐铁等专卖收入为主,并不计较海关征收的“区区
税银”,仅把开海贸易作为天朝“怀柔远人”的一种恩赐,所以关课正额定得比较低。1757年,乾隆帝将西洋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仅限定于广州一口,由粤海关负责广州的对外贸易和征收进出口关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方在香港公布了《中英五口
通商章程:海关税则》,规定中英双方议定税率时,以粤海关原有的正额税率为参照基础,但实际上正额税率极低,粤海关在征税过程中,除了正额税收,尚有行用、规礼、羡耗等各种杂项征额,且征收比例较高。新税则把此类征项一律摒弃,导致新税
则所议定的进出口税率比原来的正额税率有所提高,但比原来的实征税率大幅度下降。——摘编自蔡晓龙《对近代中国第一个海关税则的一点新认识》材料二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
,明确规定“海关税则,必须保护国家生产,必须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必须以保护国家工业化为主”。1951年5月,政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其算术平均关税水平为52.9%。——摘编自张忆良《中国进
出口关税政策的演变及其评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乾隆年间与道光年间关税政策的差异。(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晚清关税政策相比,新中国初期关税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8分)17、【答案
】(1)差异:乾隆年间:限定广州一口通商,自主定税;正额税率低,杂项征收比例高。(3分)道光年间:被迫五口通商,协定税率(参照原正额税率议定进出口税率),废除杂项征额。(3分)(2)特点:关税自主,关税税率高(保护民族产业),服务于国家工业化。(4分)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关税税则的基础,有利
于巩固新生政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的建设提供了条件。(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中国
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
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材料二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
业、轻工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材料三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在农、轻、重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设想?
在其后的实践过程中又有何偏差?(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利条件。(4分)(4)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2分)18、【答案】(1)战略:优先发展重工业。(1分)原因:加强国防的需要;旧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尝试的失败;苏联的示
范作用。(3分)(2)设想:农、轻、重协调发展。偏差:发动“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4分)(3)有利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回答四
点即得4分)(4)认识:遵循客观规律;适时地调整政策。(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探索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生和演变的。甲午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遭遇到“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仁人志士从
救亡图存、民族独立、民族复兴的目的出发,在制度与文化、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开辟了向国外学习的现代化之路。这就决定了启蒙与救亡互为表里,仿效与探索相辅相成。正如陈旭麓先生所言,它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
,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近代的中国在帝国的黄昏中醒来,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逐渐踏上了蜕变与新生的历程。在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的演变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历史逻辑,即不同的历史时代面对的主
题和任务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思想与理论成果。——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根据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相关具体史实,围绕“时代主题与思想理论探索”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一:救亡图存与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与发展。(2分)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中国人肩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19世
纪90年代,伴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提倡西学,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并将之付诸实践,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8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推动了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2分)示例二:民主革命浪潮中的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2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每况愈下。为此,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
张,但均以失败告终。此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武装起义的浪潮中不断丰富民主革命思想,形成了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政府和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之后,面对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
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8分)民主革命浪潮的不断高涨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不断发展。(2分)选做题(12分。作答选做
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20、【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材料刘铭传根据台湾四面环海的地理特点,集中解决防务中炮和船两大问题。到1888年7月,共修筑新式炮台10座,配
置新式炮,以澎湖作为海防建设的重点,派水师驻扎澎湖,添购兵船,改变了台湾“水师无船”的状况。刘铭传初到台湾时,生番土著“窟穴”,盗贼出没其间,时常侵扰百姓,铭传恩威并施,亲督将吏剿抚,后诸番皆臣服归化。1886年刘铭传设立抚垦总局,兼任抚垦大臣,命令地方官府对于番民
“教之耕耘,使饶衣食”,发展番地生产。刘铭传于1886年在台北设立电报总局,铺设两条海底电缆,将台海与澎湖、台湾与大陆联系起来,加强台湾与大陆的电讯联系。1887年,经清廷批准,他在台北成立了铁路总局,到1891年建成了一条北起台北,南抵新竹,全长68公里的铁路。刘铭传在全台各地
开办了几十所书院、义学、官塾。于1887年3月兴办了一座“西学堂”,开设英文、法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术、理化等——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在台湾改革的主要举措。(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铭传改革的作用。(6分)20、【答案】(1)筑炮台、购火器等,加
强防卫力量;加强对地方的治理,招抚土著人民;筑铁路、开办近代通讯事业;大力发展近代教育。(6分,任意3点则可满分)(2)有利于台湾的国防和反侵略;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缓和台湾社会少数民族与汉族矛盾;巩固台湾社会的安定和统一;推动台湾社会近代化;培养大量新式人才。(6分任意3点则可满分)
2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材料一1924年6月,币原喜重郎出任日本外相,以华盛顿会议所确立的远东新秩序为国际基础,大力调整对华政策。币原多次表示“日本对于中国之内乱仅严守绝对于完全不干
涉主义”,“期望增加两国共存共荣之关系,及经济上之提携”,并主张将外交重点放在国家关系之经济领域,“振兴对外贸易与本国人在海外投资企业”。这种极具个人色彩、迥异于军国分子的表面性外交妥协,被国际称为“币原外交”。——摘编自《日本外交史》材料二第
八条万一动乱波及满蒙,治安陷于紊乱,致使我国在该地区之特殊地位与权益有遭侵害之虞时,不问其来自何方,均坚决加以保护,必须不失机宜地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证该地区为内外人等安居繁昌之地。——1927年田中内阁《对华政策纲领》(1)根据材料
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币原喜重郎对华政策的特点及历史成因。(8分)(2)指出材料二中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并结合史实说明其影响。(4分)21、【答案】(1)特点:以华盛顿会议为基础(承认远东新秩序);以和平为主要手段;重视经济外交;极具个人色彩。(4分,每点2分,任
答2点给满分)成因:“一战”后,华盛顿体系遏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中国国内反日情绪高涨;日本在华经济受损。(4分,任答2点即可)(2)变化:由不干涉到积极干预。(2分)影响:加剧中日关系紧张;为九一八事
变的发生埋下了隐患。(2分)2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材料1928年,梁漱溟开始提出“乡治”的主张,到1931年完成了他的“乡村建设理论”。他说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没有两面对立的阶级”,所以“中国没有革命的对象,只有建设的对象”,“中国革命只有外来原
因没有内在原因”。他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出路是依靠“乡村自治”组织,来建立“乡村文明”。他说:“共产党闹的最厉害的地方,单靠军队去剿是不行的”,“必须另有一种农民运动代替才可以”。1931年,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县开办乡村建设研究院,以后又扩大到菏泽
等三个专区。“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是建立“乡农学校”(学校是乡和村级的行政实体),大多数校长校董由当地豪绅担任;二是建立“乡村自卫组织”,实际上是建立豪绅掌握的地方武装;三是建立“合作社”,进行农业技术改良,“促兴农业以引发工业”。——据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提出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乡村建设”的特点。(6分)22、【答案】(1)背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农村社会经济衰敝,知识分子探索中国现代化向何处去的延续。(6分)(2)特点:儒家思想的影响非常显著;学校与乡村政权机构合一,各类“乡村自治”组织大多由地主豪绅控制;对抗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