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共(4)页,481.14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c329a594a41e272ec7e2aa6d7b353b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4页树德中学高2022级高三上学期11月半期测试语文试题命题人:姚玲审题人:卿丹丹、王鹤璇、张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
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末,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
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
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
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
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
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不谓共产党内讨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
。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
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中国有许多专门从书本上讨生活的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共产党员,不是一批一批地成了反革命吗?就是明显的证据。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
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读过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许多人,成了革命叛徒,那些不识字的工人常常能够很好地
掌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摘自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材料二:《反对本本主义
》在毛泽东哲学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篇著作的发表应该看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为什么说《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呢?因为它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独立开辟新道路最早的一篇哲学论证。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第一次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即“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在这里,“从斗争中”讲的是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新局面”,讲的是不能照抄照搬,而应该有创造性。思想路线是哲学思想的转化形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
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它的基本内容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还特别强调了三个重要观点:一是“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二是“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
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三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三个重要观点构成了后来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雏形。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严肃批评了“本本主义”的两种错误倾
向:一种是“唯书”,即“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开口闭口‘拿本本来’”的倾向;一种是“唯上”,即“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针对这些错误的思想倾向,毛泽东大声疾呼:反对本本主义,洗刷唯心精神!(摘编自陈占安《关于毛
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三个问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调查研究、了解事实,缺乏调查研究的发言就是“瞎说”,这种人没有发言的权利。B.“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末尾”,也就是说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
结论,而非凭空想象。C.书上说的就是对的,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就要执行,这种想法普遍存在于农民的思想意识中,是要不得的。D.《反对本本主义》初步界定了“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党的思想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的转化
形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领导,脑子不能“空”,必须要走出门才能获得调查材料,解决各种问题。B.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得好与坏,关键是看能否将它与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C.没有《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三个重要观点
,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D.要去除“本本主义”中的两种错误思想倾向,必须实事求是,向实际情况做调查。第2页共4页3.下列选项中,不能直接反映材料二毛泽东三个重要观点中的“群众路线”的一项是()(3分)A.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
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B.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C.先民主,后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同群众相结合。D.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4.材料一中画线的四个短句单
独成段,请简析这样安排的作用。(4分)5.《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请根据材料谈谈《反对本本主义》对我们
“看问题、想问题”有什么启示。(6分)奔(二)高考资源网: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生李永康多数人都认识小萝卜头,却不知道我的本名叫宋振中。这个名字是父亲起的,至于有啥说法在里面,我却不知道。从懂事起,我第一次见到父亲,是在监狱里,而且还
隔着很远的距离。有一天,因为一位女看守忘了关门,我冲出去,朝山坡下跑,我和妈妈住的女牢就在山坡上。我边跑边喊,爸爸,爸爸!一位面容消瘦、头发直立的男子,举起手,向我挥舞着答应道:唉!唉!他试图向我靠近,几位持枪的看守拦住了他。
他望向我,他的眼睛和母亲的眼睛一样,流露出的疼爱和无助,让我不容思考,就可以认定他就是我的父亲宋绮云。母亲告诉我这个名字的同时,还说出了“英俊潇洒”四个字,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只是觉得他好高大哦,两道眉毛浓浓的。一个
在山坡上执勤的看守打了我,还把我关进黑屋子。我发着高烧,还是一个劲儿地喊着:爸爸,爸爸,带我出去!母亲多次对我说,不该带着你进来的,那时候你太小了,还在吃奶,才刚刚会喊妈妈,你的几个哥哥和姐姐也没有办法带着
你过日子。时间长了,母亲说,我也不知道带着你进来就出不去了。你父亲是因别人以妈妈的名义拍得电报“家中有急事速回”而被抓来的。妈妈又是被自称为父亲手下的工人的人以“速将换洗衣服送来”的纸条骗进来的。妈妈说,我以为,把衣服送到,和你父亲
见一下面,他们就会让我们娘儿俩回家的。妈妈带着你,是怕你受冻挨饿呀,是奔生的,没有想到,进得来就出不去了。妈妈,我只想天天和你在一起,我只想能见到爸爸。我这样安慰妈妈。其实,我是多么想像小鸟一样能自由自在地
在天空中飞翔啊。我进来的第三个年头,才被叫成小萝卜头的。妈妈进来后就没有奶水喂我了,我每顿吃的都是她嚼烂的饭。那饭有一种怪味,我吞不下去,吐出来很多次,就常常饿得哇哇大哭。哭过后,妈妈又嚼饭喂我,菜就只有烂白菜和烂萝卜,有一股臭味。有时候她
也莫名其妙地把泪水流在我的脸上。渐渐地,我就长成了头大身细,骨瘦如柴,也就是后来别人写的,“头长得很大,身子却很纤瘦”的孩子。有一天,一位睡在我旁边的阿姨说我长得像小萝卜头。妈妈笑了,并应和道,这个小名还真形象,那就叫小萝卜头吧。于是,在狱中,大
家都亲切地叫我小萝卜头,连妈妈也不叫我的真名了。只有教我认字的“政治犯”黄老师从来不叫我这个小名,而是叫我宋振中。说起我的读书认字,我还陪着大人们饿了两天多时间的肚子。那时候,我六岁多一点儿,妈妈和同室的阿姨,都不吃饭
。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饭摆放在房间门口,大家都坐着不动。我想拿碗过去盛。妈妈说,小萝卜头,今天的饭里有毒。我被吓到了,原来不吃饭的原因,是这里的看守想毒死大家。我当然也不会去吃下了毒药的饭,就躺下了。第三天中午,我是被妈妈推醒的,
原来我已经饿得晕了过去。妈妈扶我起来,让我喝了几口水,等我缓过劲儿来,她说,小萝卜头,快吃饭吧,因为从明天开始,你要去和一位新来的“政治犯”黄伯伯学习认字了。“绝食”和“罢工”这两个词也是黄老师告诉我的
。黄老师说,叔叔阿姨们是以绝食、罢工的方式,才争取到了你能跟我学习的机会。黄老师教我认识了很多字,懂得了一点儿道理,我才知道牢房何以名曰“斋房”。我和妈妈住的是“义”斋女牢,爸爸住的是“忠”斋男牢。我传递“东北
战局扭转”“淮海战略胜利”等消息给陈叔叔的《挺进报》时,身上有一种使不完的劲儿。我帮妈妈送衣服给“疯老头”,当小小交通员陪他进城时,觉得很骄傲。1949年9月的一天,妈妈告诉我,她终于可以带着我走了。她说,你爸爸已经
早一天上路了。我就要自由了!我那个兴奋劲儿无法用语言表达。妈妈要我去给老师辞行,黄老师仿佛早就知道了似的。我还和陈叔叔告别。我告诉陈叔叔,我和妈妈就在今天将要离开这里。陈叔叔默不作声。我还告诉白公馆监牢里
的很多人,他们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他们确实不知道妈妈这次将要带我去哪里。因为没过多久,他们也遇害了。我的哥哥宋振镛,他在《“小萝卜头”宋振中》一书中记下了我和爸爸妈妈在1949年9月6日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的事情。他们无视妈妈的哀求——希望放了我,而是当着
妈妈的面杀了我,然后才枪杀了妈妈的。那时候我只有八岁多一点儿,离新中国成立只有二十四天。妈妈最后是让我用一种给人希望的方式和叔叔阿姨们告别的,我虽然离开了渴望过的世界,可是,我觉得我和爸爸妈妈都还活着。我们活在《红岩》一书的第二十章中,活在了读者的心里呀!(选自《北方文学》20
21年第7期)文本二:空白,是小小说的特点。可以说,小小说是空白的艺术。因为注意“留白”,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所谓“留白”,就是少写。小小说不是删削而成的,删得太狠的小说往往不顺,不和谐,不“圆”。应该在写的时候就控制住自己的笔,每捉摸一句,都要想一想:这一句是不是可以不
写?尽量少写,写下来的便都是必要的,一句是一句。那些没有写下来的仍然是存在的,存在于每一句的“上下左右”。这样才能做到句有余味,篇有余意。(选自汪曾祺《小小说是什么》)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男女犯人被分别监禁,相隔甚远,宋振中从小对父亲的印象就很模糊,但血
脉亲情让他能一眼就认出父亲。B.宋振中被称作“小萝卜头”,是因为他营养不良,长得头大身细,这一称呼能反映敌人对待“政治犯”的残忍无情。第3页共4页C.妈妈喊宋振中为“小萝卜头”,表现了对儿子的亲切;而
黄老师坚持喊宋振中的大名,这是老师对学生的尊重。D.黄老师告诉宋振中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是为了勉励他认真学习,不辜负妈妈和狱友们的深切期盼。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借助人物叙述“
今天的饭里有毒,我被吓到了”,说明不吃饭的原因是敌人对待“政治犯”竟然下毒,突出了敌人的凶残。B.宋振中传递革命消息、当小交通员,暗示了黄老师应该是宋振中革命意识的启蒙者。C.宋振中向狱友告别的情节,将
孩童的兴奋与成人的沉默进行对比,作者在叙述中蕴含无限的悲愤之情。D.小说结尾记叙宋振中遇害的时间,与《记念刘和珍君》开篇写“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的意味有类似之处。8.文本一的叙述视角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9.如何理解汪曾祺所谓的“留白”?文本一在情节安排上是如何“留白”的?
请简要分析。(6分)二、高考资源网: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
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①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材料二:“秀江桥”三大字,焕学尚书谢公谔书也。桥作于何时
?属役于淳熙丁未之冬,僝功②于己酉之秋也。作之者谁?县尹李君景和、邑士丁君南隐、承奉郎谢君岘也。秀江故无桥,舟子专波涛以为利,过者病之。兹役之兴.也,是岁江西大浸,氓菜其色。提举常平使者陆公洸以闻,诏行振贷。公奉诏错事,旁招乡里修洁之士,志于
氓而肯力于公上者董之。于是临江军新喻县之士民合词以告于县尹曰:“丁君某可。”县尹具书礼及.门三请,君既至,与县尹言于常平使者曰:“饥民不加少,而廪粟不加多,将奚以周?官有不周之周则氓受不惠之惠谓宜如范文正公兴役于饥岁可乎?”使者曰:“诺。”县尹、丁君及谢君,属.耆老而告之。工
正等六百人皆曰:“诺。”于是僦③氓为工,造舟为梁。遐迩奔凑,运木挽土。日千其人,二十有奇。桥成,溯而望者,若凫鸥之泛清波而将翔也;履而过者,若乌鹊之梁天汉而不没也。往来之济者视渊为陵,视冰为炭,视惊涛为坦涂。县人录其役,
谒余记之。夫见冬涉者其心恻,见春溺者其颡泚④。然舟子专济人之役,而心不动焉,或利之也;有司居济人之位而政不及焉,或牵之也;士君子旁观动心而力不至焉,或不位焉者也。今陆公庸李君,李君位焉而莫之牵;李君庸丁君、谢君,丁君、谢君不位焉而莫之辞;丁君、谢君庸饥氓,
饥氓利焉而莫之怨。夫惟饥氓利而舟子始不利,夫惟舟子不利而邦氓始大利。然邦氓之利大之难乎,抑.久之难乎?大而不久,邦氓之利其不复为舟子之利乎?未可知也。(杨万里《新喻县新建秀江桥记》)【注】①戢:收敛,约束。②僝功:筹集工料,以从事或完成建筑工程
。③僦:雇佣。④颡泚:心中惭愧、惶恐。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官有A不周之周B则氓受C不惠之惠D谓宜E如范文正公F兴役于饥岁G可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兴
,发动,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兴利除弊”中的“兴”意思不同。B.及,到,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及”意思相同。C.属,即“请托,嘱咐”,与《赤壁赋》“举酒属客”的“属”意思相同。D.抑,意为“还是”,与《齐桓晋文之事》的
“抑王兴甲兵”的“抑”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杨万里受张浚举荐,入朝担任了临安府教授,后因为父亲守丧而改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B.材料二开头介绍了秀江桥修建的起始时
间与几位主要的筑桥人,后对建桥的始末进行了详细的记述。C.材料二中作者以浪漫主义笔法描绘了秀江桥建成后的形貌,叙述了大桥发挥作用后,新喻县百姓不再惧怕江水惊涛的情况。D.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建桥之前相关官员处在周济百姓的位置却没有推行政策,这
或许是因为他们属于利益牵涉者。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4分)(2)然舟子专济人之役,而心不动焉,或利之也。(4分)14.材料二中新喻县秀江桥为什么能用二
十多天就建成?请概括其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自嘲①陆游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太行王屋何由
动,堪笑愚公不自量。第4页共4页【注】①本诗作于1200年,此时陆游被主和派大臣排挤出朝廷,闲居山阴多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通过少时与老年、诗书与农桑的对比,含蓄地点出了“自嘲”的原因。B.诗人骑驴闲逛
、酒不离手,一个远离朝堂、无所事事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C.颈联用“虽”“尚”两个关联词,表明诗人年华已老却心存对生活的热爱。D.整首诗语言平易质朴、明白晓畅,又不乏用词上的精心锤炼,富有表现力。16.本诗与《书愤》的尾联都以典明志,但在表达的情感上各有侧重,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中,作者以梦境作结,想象自己悠闲荡舟在荷花池塘中的两句是:“,。”(2)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以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对于世间人
情的感悟的句子是:“,。”(3)有一位学者,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文中的“”,将自己狭小的书斋命名为“容安斋”。(4)在古人笔下,可能引起别人产生不良联想的事,比如生病、死亡、如厕等,都尽可能地采用讳饰的方法表达。李密《陈情表》中用“”来婉指父亲去世。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大家用完饭一般..会说“吃完了”,而陕西话与河南话则可能会说“吃毕了”或“吃毕咧”。普通话里大多将“完”“毕”连用,或单取“完”字,很少搭配使用“毕”字,但①。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若入前为寿,寿毕
,请以剑舞。”这里“毕”表示“完成”,“寿毕”即“祝酒完成”。而杜牧挥洒自如写下的《阿房宫赋》里,亦有“六王毕,四海一”之句为证。由此可见,陕西、河南的朋友真是开口就有“古人之风”。古语是别于今语的存在,方言对标的则是普通话。②,证明其具备的强大生命力。只要我们留心一瞥,就会
发现今天方言中的古语确实很多。古语的方言不仅有趣,还很美,甚至能够打破各地方言的刻板印象。“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江南烟雨之感,在活泼可爱的四川朋友口里,可能被叫做“雨飞飞儿”。如此诗意的叫法,实则来自《诗经·采薇》所说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飞飞”即“霏霏”,就是描述毛毛雨之细小的情状。此外,还有类似“纸飞飞儿”的说法,指碎纸或小纸片。18.下列句子中的“一般”和文中加点处的“一般”,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的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B.她以为要救中国,一定先要有学问,
还要有一般志同道合的朋友。C.听到这个消息,他惊讶万分,呆在那里,如木雕一般。D.科普读物一般都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①12②1220.《红楼梦》中的方言词语表现力极强,请从下面两处语句中
任选一处,简要分析加点词语的含义及表现力。(3分)(1)凤姐笑道:“好兄弟,你是个尊贵人,女孩儿一样的人品,别学他们猴.在马上。下来,咱们姐儿两个坐车,岂不好?”宝玉听说,忙下了马,爬入凤姐车上,二人说笑前来。(第十五回)(2
)却说紫鹃端了茶来,打谅二人又为何事角口,因说道:“姑娘才身上好些,宝二爷又来怄.气了,到底是怎么样?”宝玉一面拭泪笑道:“谁敢怄.妹妹了。”(第六十三回)(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①在论证的一
部分中使用某一词语的一种意义,②在另一部分中使用这一词语的另一种意义,③会得出根据不足的结论,④但因为这些词语细听起来都是一样的,⑤论证人的言论便貌似有根有据了。⑥关键词语的语义不一致,⑦应该存在于论证不同部分之间的逻辑联
系本来便被切断了,⑧而要使前提支持结论,⑨这种联系是不可或缺的。这样的混乱,使前提不可接受,结论无法成立。比如,“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第一处的“作品”是鲁迅“所有”作品的总称,而第二处的“作品”是“
各个”作品的通称。这个关键词的词义不统一,结论“《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也就无法成立。21.文中第1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而且不能改变原意。(4分)22.请借鉴文中第
2段的分析方法,对下述的言论进行分析。(6分)学校里的辅导员建议我上逻辑课。他说,逻辑教人如何论辩。但我觉得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论辩得太多了,所以不想学它。其实,我认为压根就不该开逻辑课,它教人逞口舌之利,只会给社会增加紧张气氛。四、作文(60分)23.阅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历来如此”的教诲。面对这样的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