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B卷)(原卷版).docx,共(9)页,868.05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b2e56a6df2d7f15ff731e61e7fc60f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年“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高二联考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前三单元。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西周时期的基层治理已呈现层级化的特征,初步具备后世郡县乡里分级治理之规模。此外,户籍制已经萌生,国家有一套相对完备的人口、土地的核查登记手段,以及分工相对明确的管理机构。该学者想借此说明西周时期()A.血缘政治影响力下降B.官僚政治得到一定发展C.国家机器已初具规
模D.专制集权趋势开始出现2.《说文解字·刀部》:“刑,罚罪也。从井,从刀。”“刀”表示古代的一种兵器。《越绝书·记地传》中说:“‘井者,法也。’井训为法,故作事有法谓之井井”《荀子·儒效》中说:“井井兮其有理也,严严兮其能敬己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春
秋至两汉时期的刑罚()A.必须依据一定的法度B.维持了社会等级秩序C.已将法家思想作为指导D.是治国理政的主要手段3.据《汉书》记载,汉昭帝死后,权臣霍光以中朝大司马、大将军之威名拥立刘贺为帝。然而仅仅27天后,霍光便联名
丞相及百官废掉了刘贺,改立刘询,是为汉宣帝。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A.刘贺昏庸无德导致被废B.皇帝权力受限并日趋衰落C.丞相丧失了参政议政权力D.中枢权力机构发生异变4.唐宪宗时,陕西人梁悦因其父被秦杲所杀,选择复仇杀死了秦
杲后主动投案自首。该案件在朝堂引起了分歧,有的大臣援引玄宗时类似案件认为应该处死梁悦,而韩愈则认为梁悦一片孝心应该宽大处理。最终唐宪宗免其死罪,只对其决杖一百,配流至循州。这表明唐代()A礼法合一彰显儒家仁孝精神B.血亲复仇受法
律肯定和支持C.处理刑事案件缺乏固定条例D.朝堂议论决定司法审判结果.5.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表所示反映了明代江西省各府进士录取人数以及书院数量。由此可见()府名明代进士明代书院人数/人百分比/%数量/个省内排名南昌64323.57502瑞州93
3.41199袁州41150275临江1756.411310南康47172612吉安83730.681291抚州252924266建昌1154.22284九江592.16911广信1816.63217饶州2388.72293南安150.55513赣州321.17217A.政区等级与文教
水平保持一致B.教育环境与人才涌现相互影响C.经济水平决定地方文教水平D.江西进士数量位居全国之首6.《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六年(1373年),设给事中十二人,秩正七品,始分为六科,每科二人……凡大事廷议,大臣廷推,大狱廷鞫,六掌科皆预焉。”顾炎武的《日知录》中记载:“给事中驳正到部,谓之
科参。六部之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据此可知()A.给事中位卑权重身份特殊B.六部权力已被给事中架空...C.给事中依靠内阁行使职权D.明代的专制集权走向极端7.乾隆帝在评论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统治时曾说:“皇祖、皇考至朕躬百余年来,皆亲揽庶务。大权在握,威福之柄,皆不下移,实无大臣敢于操窃盖权者。…
…本朝纪纲整肃,无名臣,亦无奸臣。”这有助于说明清朝前中期()A.政治清明并且朝纲整肃B.扫除了官僚政治的弊病C.皇帝大权独揽乾纲独断D.社会矛盾缓和人民安定8.典权属于传统中国独有的民事制度,其核心权利是可以赎回。民国时期的民法典虽然保留了典权,但
已将对出典人保障的倾向,转向了典权人。因此,对于法官来说,“典权入典”带来的困扰甚于没有法典的时代。这表明民国时期的民法体系()A.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目的B.未与世界接轨且理论基础落后C.具有明显弊端易导致司法腐败D.呈现
出转型时期的某些特征9.1956年,毛泽东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对这段讲话的意图理解最
准确的是()A.提醒人们中苏关系面临全面破裂的危险B.强调中共须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理性思考C.重申了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全方位外交方针D.告知全党中国外交关系即将进行重大调整10.2004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明
确提出对非公有制经济予以保护。2007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8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至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这意味着
经济各领域都有法可依,经济法制体系形成。材料反映了我国()A.法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B.市场化推动了经济法制化进程C.法制建设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D.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的阶段11.公元前494年,罗马爆发了历史上第一
次平民撤离运动。有观点认为:“如果这次撤离运动不是以和平方式,也许就不会产生平民保民官,罗马国内也许就不会形成很强的凝聚力,也许日后罗马也就不会那么强盛。”据此可知,此次平民撤离运动()A.维护了罗马帝国的长期统治B.满足了罗马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C.实现了平民与贵族在法律上的
平等D.遏制了贵族专权发展的势头12.恩格斯在评论西欧中世纪某制度时说道:“选择这一手段,是为了统一帝国,将豪绅显贵与王室永久联系起来,从而加强王室,结果却导致王室的彻底削弱、豪绅显贵的独立和帝国的瓦解。”对该制度理解准确的是()A.与西周的分封制完全一致B.使得东罗马帝国实现复
兴C.提升了军力但有割据隐患D.导致教会权力的不断膨胀13.弗朗索瓦是一位生活在12世纪中叶的欧洲商人,经常在欧洲各地游历。下列经历,最有可能出现在其回忆录中的是()A.在A国听别人谈论《自由大宪章》B.在B国见证了首次三级会议召开C.在C国看见商人利用罗
马法维权D.在D国见证宗教改革序幕的拉开14.1777年通过的美国《邦联条例》规定设立一个邦联国会,每个州都可派若干代表参加。每州不论人口多少,在国会中均有一票表决权,所有重大事项要有九票才能通过;而对条例的修正则需要十三州一致同意。这导致()A.州权膨胀
凌驾于邦联政府之上B.分权体制建立并保证政治稳定C.政府效能低下且无法维护统治D.民主共和制遭到政治精英反对15.图1和图2所示分别是1787年和1804年颁行的两部资产阶级法律文献。这两部法律文献的共同之处是()图1图2A.奠定了
资产阶级共和制基础B.明确了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C.彰显罗马法精髓和启蒙思想D.充分保障了民众的民主权利16.19世纪中叶之前的英国政坛曾出现这样的情况:“海军财务处长和陆军审计处长每年分别花500磅、1000磅雇人代理职务;书记员查理每月
有81磅13先令的工资,但是他一面雇人顶替,一面又为一位法庭的文官弗雷泽代职,赚取27磅3先令的年薪。”这表明当时()A.文官制度尚未实现规范化B.责任内阁制导致政治腐败C.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被破坏D.议会与内阁权力界限不清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即在案件审判中,碰到有关伦常而无明确法律规定,或有法律规定却与伦常有悖的情况时,可将儒家经典《春秋》所载有关事例及其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断案的根据。《春秋》是孔子修订的一部鲁国编年史,其经义既体现了维护“三纲”的要求,又
符合国家认可的法律意识,因而得到了统治者的肯定和倡导。从汉武帝时起,春秋决狱就成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断案形式。虽然汉朝的法律承袭秦制,但其法律指导思想却与法家的重刑主义色彩背道而驰。“亲亲相得首匿”又称“亲亲相隐”“亲属相容隐”(指亲属犯罪理应相互维护
、隐瞒,反之则定罪),是春秋决狱中的基本原则,这一司法原则入律是汉律的首创,直到民国时期,法律仍有体现。——摘编自郭宏《论汉代春秋决狱及其影响》材料二教会法亦称宗规法或寺院法,以《圣经》为主要法源,通常是指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的法律。教会法的形
成与发展,始终与基督教相关联。380年,基督教被罗马皇帝狄奥多西通过敕令定为罗马国教,从此基督教转而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服务,着力宣扬“原罪”、忍受、驯服和君权神授。教会对教徒的信仰和道德享有管辖权,并逐渐形成教徒之间的纠纷由主教裁判的惯例。自此,教会信条逐渐获得国家认
可,成为法律。教会法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它不仅调整救会内部关系,惩罚神职人员的渎职行为,而且对于俗人具有“罪孽”因素的一切行为都横加干涉。10至15世纪是教会法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司法实践中,教会法成为欧洲封建国
家通用的法典,教会法庭甚至凌驾于国家(世俗)法庭之上。教会法对西欧各国法律制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成为西欧各国主要法律渊源之一。——摘编自叶秋华《西欧中世纪法制发展特点论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汉代中国春秋决狱和西欧中世纪教会法各自盛行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论述教会法和春秋决狱的共同特点。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国的早期两党制形成后,选拔文官的党派性倾向日益明显。杰克逊总统执政时期,提出一套轮流任职理论。但是,轮流任职很快就
演变为把公职视为战利品——赃物,用来犒劳竞选中出钱卖力的忠的实党徒(不论其是否称职),也就是所谓的分赃制。19世纪后期,美国成为工农业大国,政府事务相应增多。工业化时代对财富的疯狂追求,使无法可依的分赃制愈演愈烈,给美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美国内战以后,具有创新和实验精神的美
国知识分子决心从文官任命入手改革文官制度,用功绩制取代分赃制。美国舆论界随即鼓动文官制度改革,一些议员也仿效英国文官制度提出改革议案。这样,美国文官改革运动就拉开了序幕。1881年,加菲尔德总统遇难后,美国掀起了文官改革运动的高潮。人
们在总统遇刺这一事实面前,看清了分赃制的危害,在思想观念上转向赞成改革。继任的阿瑟总统在次年元月签署了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即1883年文官法。彭德顿法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成立文官委员会,负责制定文官规则和组织文官选拔考
试;第二,关于文官的选拔,实行公开竞争考试,择优任命;第三,文官政治中立、常任,即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性政治活动。——摘编自黄贤全《美国知识分子与现代文官制度的形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942年冬,冀南、冀中、冀东各解放区工作开始恢复,华北各解放区转到新的扩张时期,即开始了解放区抗战的第三个时期。敌寇企图继续实行其1942年的残酷“扫荡”策略,我军乃以敌进我进之战略,到敌后之敌后,去开
辟解放区,粉碎敌之进攻。这一战略发挥了极大作用,使解放区获得极大发展,且打破抗战初期的记录。在此期间,党中央在陕甘宁边区发动了伟大的整风运动和伟大的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各解放区随即响应,开展行动,获得巨大成绩。同一时期,各地再次深入减租减息
,更加发展了群众的抗日热潮,“三三制”联合政府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建设,使各解放区内部更加团结起来;在军事上,主力兵团更坚强,地方兵团日益扩大,民兵之普遍发动,又大大加强了各解放区的军事力量。这一切,把解放区巩固和加强到空前未有的程度。——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
辑》材料二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知识,概括“解放区抗战的第三个时期”中共中央采取的抗战措施及其影响。(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指出从全面抗战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权性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出台的历史作用。20.科举是我国古代最高等级的考试,其试题题目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时代诉求。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98年戊戌变法主张废八股,改试时务策,却因慈禧发动政变而中止。但1901年清末新政中再次提出改革科举命题内容的要求。1904年的中国,面临内忧外患,表所示是当年部分科举试题。史论五篇题目解释一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
有得论。周、唐两朝中央权力过小,地方权力过大。而秦朝和北魏则中央权力过大,地方权力过小。两者有哪些可取之处。二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移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五饵三表”是西汉贾谊针对匈奴问题提出的防御策略,班固嘲笑此乃书生之见。当年秦
移公也曾用此怀柔之术征服西戎部落,中行说(匈奴单于顾问)也曾用此警示匈奴单于。如何看待这种策略。三诸葛亮无中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中商之实而讳其名论。诸葛亮无法家的心术但用了法家的治国思想,王安石使用法家思想推行变法,但却不愿将自己归为法家之流。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四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
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唐朝名相裴度向皇帝报告要招揽四方贤才和参谋,在自己的府邸聚会讨论,皇帝担心这会造成结党营私,但裴度却做得很好。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五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北宋联金攻辽而灭于金,南宋助元灭金而灭于元,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请你任选表格中的一个题目或若干个题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并论证命题背后的国家意志和时代诉求。(要求:写明所选题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