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DOC
  • 阅读 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1.041 MB
  • 2025-01-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9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docx,共(10)页,1.041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6e17f0d58120ad208a172f4a16558d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26届高一3月考高一化学试卷考试时间:2024年3月30日14:00~15:15试卷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Fe-56I-127第Ⅰ卷(选择题)一

、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石墨烯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高电导率的特点B.水泥是以黏土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在水泥回转窑中煅烧制得的C.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

地热能等新能源的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D.我国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它比钢铁轻、硬,但质地较脆2.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

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滴加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23CO−、23SiO−B.无色溶液中:2Ba+、Na+、3NO−、23CO−C.酸性溶液中:K+、3Fe+、2S−、23SO−D.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中:Na+、2Fe+、3NO−

、24SO−3.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R的原子半径与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R元素的最高正价为7+价B.由W、Y组成的最简单化合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C.R和Z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HRHZD.由X和Z组成的化合物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4.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物质性质实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少量2SO通入NaClO溶液中:2223SO2ClOHO2HClOSO−−++=+B.锌与浓硝酸溶液反应:2323Zn2NO

8H3Zn2NO4HO−++++=++C.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22244225CO2MnO16H10CO2Mn8HO−−++++=++D.少量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澄清石灰水混合:2332HCOCaOHCa

COHO−+−++=+5.常温下,某含()+1cH=0.1molL−的溶液中可能含有Na+、3Fe+、2Fe+、I−、Cl−、23CO−中的某几种离子,现取100mL该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已知氧化性32FeI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不存在23CO−,可能存在Na+和Cl−B.一定存在2Fe+、I−、Cl−C.3Fe+与2Fe+至少存在一种D.该溶液中()-1cCl0.2molL−≥6.多相催化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通过吸附、解吸

过程进行的。我国学者发现T℃时(各物质均为气态),甲醇()3CHOH与水在铜基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和能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22COgHOgHgCOgΔHakJ/mol(a0)+=+=B.()COg在反应中生成又消耗,

()COg可认为是催化剂C.()31molCHOHg和()21molHOg的总能量小于()21molCOg和()23molHg的总能量D.选择优良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Ⅰ和Ⅱ的活化能,减少过程中的能耗和反应的焓变7.合成氨及其

衍生工业是化工生产的重要门类,请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1B.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可以鉴别气体2和溴蒸气C.在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过量2CO,再通入过量3NH可得到固体1D.相同条

件下,1L气体1、2的混合气(体积比为1:1)与31LNH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反应方程式为32222NHNONO2N3HO+++一定条件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s,金刚石)=C(s,石墨)1.9kJ/molH=−,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乙醇的燃烧热为1366.8kJ

/molH=−,则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5222CHOHl3Og2COg3HOg+=+1366.8kJ/molH=−C()()()22SgOgSOg+=1ΔH,()()()22SsOgSOg+=2ΔH;则1ΔH小于2ΔHD.同温同压下,反

应()()()22HgCl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A工业上用2SiO与焦炭高温条件制备粗硅生成气体CO,得到黑色固体粗硅非金属性:CSiB将

2SO通入23NaCO溶液中生成的气体,先通入足量的酸性4KMnO溶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非金属性:SCC向23NaSO和2NaS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6价和-2价硫可归中为0价.在D火柴头浸泡液中加()32FeNO

溶液、3AgNO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火柴头中可能含有3KClOA.AB.BC.CD.D10.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的电池的发明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锌锰干电池中,锌筒作负极B.蓄电池充电时也

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燃料电池是一种清洁、安全、高效的电池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11.某科学探究小组为探究电化学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下列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相关结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和

b不连接时,铁片上有红色的铜析出,该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为正极C.无论a和b是否连接,反应的本质相同,铁片均会被氧化,溶液中均有2Fe+生成D.a和b用导线连接时,溶液中的2Cu+应向铁电极移动且能更快地析出铜12.某铬贫矿主要成分为()22FeCr

O,还含有23FeO、MgO、23AlO,采用次氯酸钠法处理矿石并制备3CrO的工艺流程如图,已知“氧化浸出”时铁以最高价氧化物存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化浸出”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324222FeCrO7ClO2OH4C

rO2Fe7ClHO−−−+−++=+++B.滤渣的主要成分是MgO、Fe2O3C.化合物Ⅰ为3NaHCOD.实验室进行“混合”时,将浓硫酸缓慢倒入227NaCrO溶液中,边倒边搅拌13.某稀溶液中含有34molKNO和242.5molHSO,向其中加入1.5molFe,充分反应(

已知3NO−被还原为NO),最终溶液体积为1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4FeSOB.所得溶液中()()23Fe:Fe1:2cc++=C.反应后生成NO的体积为33.6L(标准状况下)D.所得溶液中()13NO2.7

5molLc−−=14.氢能源是现在研究的热点。以太阳能为能源,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制备氢气的反应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制氢方法,其流程如图所示。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Ⅰ:222SO(g)I(g)2HO(l)++242HI(aq)HSO(aq)=+11H213kJm

ol−=−反应Ⅱ:242221HSO(aq)SO(g)HO(l)O(g)2=++12H327kJmol−=+反应Ⅲ:222HI(aq)H(g)I(g)=+13H172kJ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222HO(l)2H(g)O

(g)=+1H286kJmol−=+B.2SO和2I是总反应的催化剂C.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D.若反应2221H(g)O(g)HO(g)2+=1HakJmol−=−,则a28615.如图所示,在注射器里吸入2

0mLNO,然后吸入5mL水。若再吸入30mL空气(按2O体积占15计算),夹住弹簧夹,观察现象(不考虑摩擦力,即所有操作都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已知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为124.5Lmo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的A.最终剩余气

体中NO体积12mLB.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缓缓向左移动,最终活塞最左端停在约36mL刻度处C.可观察到注射器内气体由无色变成红棕色,最后变成无色D.若反应前后液体体积不变,所得硝酸溶液的浓度约为10.065molL−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16.化学电源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学

们常常通过设计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式学习化学电源的相关知识。(1)甲同学为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实验装置如图Ⅰ和图Ⅱ)。预计产生气体的速率Ⅰ___________Ⅱ(>、<或=),温度计的示数Ⅰ__________

_Ⅱ(>、<或=);(2)下列反应能通过原电池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①2222HO2HO+=;②22FeCuFeCu+++=+;③22CaOHOCa(OH)+=

(3)用4CH和2O组合形成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如下图:①电极c发生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___________②若线路中转移2mol电子,则该燃料电池理论上消耗的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

_____L。(4)某原电池装置初始状态如图所示,交换膜两侧的溶液体积均为2L,该电池总反应为___________,当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时,共有___________mol离子通过交换膜,交换膜右侧溶液中()cHCl=___________1molL−(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和2Cl溶于水)

。为17.以含硅废石(主要成分为2SiO、含少量34FeO、23AlO等杂质)为原料,工业上有以下两种制备高纯硅的工艺。(1)2SiO是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保存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试剂瓶应用橡胶塞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酸浸所得的浸液中

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3)写出“还原”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当有1molC参与反应时,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___________。(4)写出工艺Ⅱ在高温条件下制备纯硅这一步的化学方程式_

__________,工艺Ⅱ与工艺I相比,其优点___________。(5)产品中硅的纯度可以利用Si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进行计算,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18.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

铜跟浓硫酸反应,探究2SO的部分性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B中广口瓶内应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__(填序号);①水②饱和的3NaHSO溶液③NaOH溶液④酸性

4KMnO(2)装置C和D中产生的现象相同,但原因却不同。C中是由于2SO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使碱性减弱,而D中则是由于2SO具有___________性。(3)装置D中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棉花中应浸有一种液体,其作用是___________。(4)若实验中用一定质量铜片和100.0mL

18.0mol/L的浓硫酸在加热条件充分反应,最终铜片与硫酸均有剩余。假定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设剩余硫酸的浓度为2mol/L,现向反应后溶液中缓慢加入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直到剩余铜片恰好完全反应,反应消耗硝酸钾___________mol。(5)2SO为无色气体,有强烈

刺激性气味,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探究2SO气体还原3Fe+、2I,可以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2SO,为了验证A中2SO与3Fe+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取A中的溶液,分成两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少量酸性4KMnO溶液,紫红色褪去。

方案②:往第二份试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上述方案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①或②),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的(6)在上述装置中能表明2SO的还原性强于2I的现象是___________。19.按题意要

求填空:(1)已知10g液态己烷()614CH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484kJ的热量,写出表示己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___________。(2)已知在微生物作用条件下,4NH+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3NO−。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则()41m

olNHaq+全部被氧化成()3NOaq−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化学键的键能是原子间形成(或断裂)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以下是部分共价键键能数据:1HS:akJmol−−;1SS:bkJmol−−;1SO:ckJmol−=;1HO:dkJmo

l−−。已知反应:()()()()12222HSgSOg3Ss2HOgΔHQkJmol−+=+=−,其反应产物中的固体S实为8S,实际分子是一个8元环状分子(即),试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已知反应的反应热:则Q=___________(用a、b、c、d表示)。(4)室温下,用150mL0.50m

olL−盐酸与1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回答下列问题: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实验中改用100mL0.50mol⋅L−1盐酸与100mL0.

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二者所测的中和热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原因是___________。②若四次操作测得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差()21TT−分别为①3.1℃;5.1℃;③3.2℃;④3.3℃。则所

得的中和反应的中和热ΔH=___________1kJmol−(已知该温度下水的比热容:11c4.18Jg℃−−=,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