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语文.pdf,共(9)页,599.85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4c1ae423f19fe8305f935281488356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8页绵阳南山中学2022年秋季高三学年九月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唐艳邹攀审题人:王小智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
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
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中国文化发展进
程中,美术与戏曲艺术既相互借鉴,又相得益彰。戏曲人物画,作为戏与画结合的代表,因受到戏曲文化滋养而呈现崭新面貌,既深得大众喜爱,亦拓展了艺术表现领域、创作观念及审美趣味,成为一种独特、独立的艺术题材,推动了中国人物画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画
与戏曲艺术,同宗同源,又各成体系;两者有共同的审美追求,又有各自的艺术特性。作为将中国画与戏曲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戏曲人物画画中有戏,戏中亦有画。画里画外,戏里戏外,交织着社会万象与人生百态,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虚实相生”是
中国画和戏曲艺术共有的美学特征。在戏曲表演中,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各自的程式动作。这些动作源于生活,但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夸张和美化。比如,“趟马”表演中,马为虚,马鞭为实,一虚一实,构筑起富有想象力的艺术空间。在戏曲舞台上,演员的形体动作,作为相对
活跃的视觉因素,与布景、服饰、妆面、道具等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造型整体,成为“织在时空中的图画”。这种超脱灵动的时空形态、以形写神的审美追求,与中国画创作理念不谋而合。正是在对戏曲艺术“手眼身法步”的韵致与妙趣的意象化捕捉中,戏曲人物画实现了艺术的二次创造,凸显国剧与国画在审美旨趣上
的内在和谐。戏曲人物画,作为对戏曲艺术的再创造,一方面要把握戏曲艺术的美学特征,另一方面要体现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其创作重在把握“情态”,营造“意境”。只有准确把握角色的瞬间情态,才能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戏曲演员的一举步、一甩袖,一瞥眼、一扬眉,无不具有丰富意涵,这就要求美术工作者对戏
曲文化有深刻理解,有较强的审美感受力。关良常去戏院看戏,他以戏入画,与对京剧情有独钟是分不开的。作为资深票友,关良不仅自幼看戏,还向富连成科班老生和盖叫天学戏,拥有丰富的舞台经验。正如他在回忆录中所言:“我想要画好戏剧人物,自己首先必须弄清有关戏目的剧情、场次、人物之间的关
系和各自性格的特征,要着意把人的精神气质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使画出的人物和观者息息相通,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中国画十分讲求“意境”。具体到戏曲人物画,营造意境最关键的是,画面上的各种造型元素都要有一种相互照应的整体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生发
,构成一种符合人物情态和画面表现所需要的情境,传达出独特的“戏韵”。“老生重端方,小生宜潇洒,花脸重豪迈,丑角需灵活,旦角崇袅娜”。这要求美术工作者将舞台上的艺术内核,化为作品的精神追求,定格舞台上的精彩瞬间,并结合中国画的笔墨与色
彩表现,赋2022年9月第2页共8页予其新的情感表达,使作品构图和笔墨挥洒不囿于舞台,使观者能够通过画面回味戏中精妙,感受画者巧思。(摘编自王志纯《丹青戏韵笔墨传薪——戏曲人物画的传统文脉与当代发展》)1.下列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戏曲人物画是戏与画结合的产物,在戏曲文化滋养下成为一种独特、独立的艺术题材。B.中国画与戏曲艺术既同宗同源,有共同的审美追求;又各成体系,有迥异的艺术特性。C.戏曲人物画
在表现戏曲艺术“手眼身法步”的韵致与妙趣中实现了艺术的二次创造。D.戏曲人物画是对戏曲艺术再创造,画家要深刻理解戏曲文化,有较强的审美感受力。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站在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度,揭示戏曲人物画对于推动中国人物画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B.文章第三段以“趟马”表演为例阐述戏曲人物画具有“虚实相生”的美学特征,生动形象。C.文章第四段引用画家关良回忆录中所言,意在阐述戏曲人物画创作重在把握“情态”的道理。D.文章论证有所侧重,在戏曲人物画把握“情态”和营造“意境”两个创作重点中更强调后者。3.根
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演员在戏曲舞台上的形体动作与布景、道具、服饰等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造型整体,如同“织在时空中的图画”。B.关良不仅自幼看戏,还向演员学戏,拥有丰富的舞台经验,这为他以戏入画,创作戏曲人物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戏曲人物画营造意境的关键在于,画面上各
种造型元素相互照应、生发,构成固定情态和画面,传达独特“戏韵”。D.林风眠采用西方表现主义绘画手法,以大胆的色彩和抽象的几何形式来表现京剧人物,这不属于传统的戏曲人物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人体不同脏器之间的酸碱度存在
极大差异,比如胃液呈强酸性,pH值在1.5-2之间;胰液属于强碱性,pH值可达8.8;小肠液也属于碱性,pH值在7.2-7.8之间。虽然各脏器之间酸碱度差异巨大,但分泌的消化液和食物发生作用以后,酸碱度都会发生一些不同变化,不管其变化如何,进入血液以后,都会被分解成pH值为7.35-7.
45的弱碱性,不会也不可能出现酸性体质。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明确规定,生活饮用水的pH值范围为6.5-8.5,这就意味着国家允许生活饮用水6.5-7.0的微酸性。对正常人来说没必要刻意选择弱碱水,只要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每天保证饮水1200毫升,照样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满足人体需要。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至今还没发现饮用水pH值的大小与人体健康有直接关系。在人类300多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从饮用天然水、井水到自来水,pH值都在6.5-8.5之间。日本著名长寿之乡秋田县八森
潭饮用水的pH值为6.39,明显是弱酸性,可是根本没有影响这里的长寿记录。(摘编自谭敦民《弱碱水真的是健康水吗?》)材料二:早在几年前,专家们已经就弱碱性水能改善体质进行辟谣。饮水的最大功能是补充我们体内缺失的水分,只要饮用足够的水,就能对预防慢性病起到一定作用,至于水的酸碱度,不需要关注
太多。人体对酸碱度有第3页共8页自身调节,不会因喝水而改变。专家表示,碱性水不能替代药物,对于痛风或者是胃酸过多的患者来说,碳酸氢钠是有一定的作用,但弱碱性水里碳酸氢钠的含量少之又少,每天需要喝够7-15升的量,才能勉强够一日碳酸氢钠
的处方剂量。此外,饮用水的功能是补充体内水分,对调节体质没有任何作用。(摘编自张鑫《碱性水能“改体质”?背后藏高价生意经》)材料三: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王思露表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的酸碱性质,或是偏向会
出现一些改变,比如在一些疾病的困扰下,可能会产生更多的酸,但是在这些疾病状态下,单纯凭借食用碱性食物是不可能控制酸中毒的,恰恰相反,人体本身就有一个自我酸碱调节的体系,有能力将食物代谢后的酸碱物质和自身生理活动产生
的酸碱物质进行自由调节。因疾病而导致酸碱失衡,寄希望于食物饮品来改变病症的做法不可取。由此,王思露认为,市面上各种各样不同概念的碱性水,检测时确实是碱性,但其实是水企特意营造的概念,食用后对身体也并无好
处,从营养及现代医学角度而言,不推荐消费者过分迷恋和推崇。相比之下,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经杀菌消毒的自来水在煮沸晾温后,其安全性和合理性更高。北京安贞医院体检科副主任医师于汶在患者询问“长期喝碱性水的危害”时答复称,碱性水其
实是一种理化表征和水的种类,与水本身是否经过电解处理,或是水中的物质是天然的还是添加的,都没有直接关系,所以饮用水还是要饮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水。长期饮用碱性水,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增加肾脏排碱的负担。(摘编自《“碱性水神话”死灰复燃喝什么水更健康?》)4.下列
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从世卫组织研究报告、日本八森潭长寿村饮用弱酸性水等角度说明饮用水的pH值大小与人体健康无直接关系。B.人体饮水的最大功能是补充人体体内缺失的水分,而不是向人体补充所谓的酸、碱等物质,这是许多科学人士的共识。C.材料三主要通过
王思露的表态和于汶答复患者的咨询等内容说明了饮用碱性水并不能使人体更健康的观点。D.于汶认为长期饮用碱性水会给人体造成胃肠道负担、肾脏排碱负担等,并由此得出身体正常的人不要喝碱性水的结论。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体各脏器的酸碱度各有
不同,但通过脏器分泌的消化液和食物发生作用后,会使人体酸碱度发生明显变化。B.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允许饮用水呈微酸性说明人体需要微酸性水,这也说明人不需要刻意饮用弱碱水。C.王思露分析弱碱水不能改变人体pH值的观点,与材料一表述的人体体质特点、人体脏器酸碱度不同等观点一致。D.王思露
在对比了弱碱水和把经过杀菌消毒的自来水煮沸晾温的水后,认为弱碱水对人体没有好处并且安全性也低。6.某些水企对弱碱水能改善人的酸性体质的宣传,为何是错误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第4页共8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9题。文本一:四季京味儿北岛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在我的城市里,时间倒流,枯木逢春,小时的气味儿、声音和光线被找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的天际线,鸽哨响彻深深的蓝天,孩子们熟知四季的变化,居民们
胸有方向感。我打开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孤魂,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关于北京,首先让我想到的是气味儿,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就这一点而言,人像狗。要不为什么那些老华侨多年后回国,四顾茫然,张着嘴,东闻闻西嗅嗅——寻找的就是那记忆中的北京味儿。
冬储大白菜味儿。立冬前后,各副食店门前搭起临时菜站,大白菜堆积如山,从早到晚排起长队。每家至少得买上几百斤,用平板三轮、自行车、儿童车等各种工具倒腾回家,邻里间互相照应,特别是对那些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大白菜先摊开晾晒,然后码放在窗下、门边、过道里、阳台上,用草帘子或旧棉被盖住。
冬天风雪肆虐,大白菜像木乃伊干枯变质,顽强地散发出霉烂味儿,提示着它们的存在。煤烟味儿。为取暖做饭,大小煤球炉、蜂窝煤炉像烟鬼把烟囱伸出门窗,喷云吐雾。而煤焦油从烟囱口落到地上,结成一坨坨黑冰。赶上刮风天,得赶紧转动烟囱口的拐脖——浓烟倒灌,呛得人鼻
涕眼泪,狂嗽不止。更别提那阴险的煤气:趁人不备,温柔地杀你。灰尘味儿。相当于颜色中的铁灰加点儿赭石——北京冬天的底色。它是所有气味儿中的统帅,让人口干舌燥,嗓子冒烟,心情恶劣。一旦借西北风更是了得,千军万马,铺天盖地,顺窗缝、门缝“登堂
入室”,没处躲没处藏。当年戴口罩防的主要就是它,否则出门满嘴牙嗲。正当北京人活得不耐烦,骤然间大雪纷飞,覆盖全城。大雪有一股云中薄荷味儿,特别是出门吸第一口,清凉滋润。孩子们高喊着冲出门去,他们摘掉口罩扔下手套,一边喷吐哈气
,一边打雪仗堆雪人。直到道路泥泞,结成脏冰,他们沿着脏冰打出溜儿,快到尽头往下一蹲,借惯性再蹭几米,号称“老头钻被窝儿”。我家离后海很近。孩子们常在那儿“滑野冰”,自制冰鞋雪橇滑雪板,呼啸成群,扬起阵阵雪
沫儿,被风刮到脸上,好像白砂糖一样,舔舔,有股无中生有的甜味儿。工人们在湖面开凿冰块,用铁钩子钩住,沿木板搭的栈道运到岸上,再运到李广桥北面的冰窖。趁人不注意,我跟着同学钻进冰窖,昏暗阴冷,水腥味夹杂着干草味。那些冰块置放在多层木架上,用草垫隔开,最后用草垫木板和土封顶。待来年夏天,这些冰块用
于冷藏鲜货食品,制作冰淇淋刨冰。在冰窖里那一刻,我把自己想象成冷冻的鱼。冬天过于漫长,让人厌烦,孩子们眼巴巴盼着春天。数到“五九”,后海沿岸的柳枝蓦然转绿,变得柔软,散发着略带苦涩的清香。解冻了,冰面发出清脆的破裂声,雪水沿房檐滴落,煤焦油的冰坨像墨迹洇
开。我们的棉鞋全都变了形,跟蟾蜍一样趴下,咧着嘴,有股咸带鱼的臭味儿。我母亲几乎年年都买水仙,赶上春节前后悄然开放,暗香涌动,照亮沉闷的室内。在户外,顶属杏花开得最早,随后梨花、丁香、桃花,风卷花香,熏得人头晕,昏昏欲睡。小时候常说“春困秋
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那时尚不知有花粉过敏一说。等到槐花一开,夏天到了。国槐乃北方人性格,有一种恣意妄为的狞厉之美。相比之下,那淡黄色槐花开得平凡琐碎,一阵风过,如雨飘落。槐花的香味儿很淡,但悠远
如箫声。而伴随着这香味的是可怕的“吊死鬼”。那些蠕虫吐丝吊在空中,此起彼伏,封锁着人行道。穿过“吊死鬼”方阵如过鬼门关,一旦挂在脖子上脸上,挥之不去,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难免惊叫。第5页共8页夏天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主要是放暑假的缘故吧。我们常去什刹海体育场游泳。说到游泳,我们沉浮在
福尔马林味儿、漂白粉味儿和尿臊味儿中,沉浮在人声鼎沸的喧嚣和水下的片刻宁静之间。暴雨似乎来自体内的压力。当闷热到了难以忍受的临界点,一连串雷电惊天动地,青春期的躁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释放。雨一停,孩子冲向马路旁阴沟上,一边蹬水一边高叫
:“下雨啦,冒泡啦,王八戴上草帽啦……”不知为什么,秋天总与忧伤相关,或许是开学的缘故:自由被没收了。是的,秋天代表了学校的刻板节奏,代表了秩序。粉笔沫儿飘散,中文与数字在黑板上出现又消失。在男孩子臭脚丫味儿和脏话之上,是女孩儿的体香,丝丝缕缕,让人困惑。秋雨阵阵,树叶辗转飘零,湿漉漉的,起初带有
泡得过久的配茶的苦味儿,转而变成发酵的霉烂味儿。与即将接班的冬储大白菜味儿相呼应。(有删改)文本二:我为什么写散文?当心里萌生出一种对自己的激情,对自己有了感觉,写虚构小说或其他文体无法表达这种情感时,便写散文。散文凭着真诚感知生命的诗意
,让自己艺术的情弦充满智慧和饱满的感情。散文的美是融合了心灵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而创造出来的。不能指望一个虚伪的灵魂、一个没有真情实感的人会创造出真实的美,写出感人的散文。散文是作者“心灵的告白”,可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
,表达个人独有的感受,因而是值得珍视的。看散文如同欣赏一个人的精神收藏品。有了真情,再把它提升到文学的层面,表达得美,这美就是活的,充满生命力。否则,只有美,没有真,再精致也只是工艺品,没有活趣。正是这
份真情,使散文虽很少大红大紫,却也从未被冷落过,香若幽兰。(摘编自王必胜《读写他们(二)——一本散文和一组作家书信)》)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回忆北京四季不同的味儿,由“冬储大白菜味儿”开始,结尾又说“与即将接班的冬储大白菜味儿相呼应”,行
文上形成回环,结构完整严谨。B.第⑨段划线句和《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都运用“通感”修辞手法,将“嗅觉转为听觉”。C.作者以冷峻沉重的笔调叙写了记忆中冬季的京味儿,有“大白菜的霉烂味儿”“倒灌、呛人的煤烟味儿”和“灰尘味儿”等,怀念中带有心酸。D
.文章以“四季京味儿”为线索,借此回忆、怀念家乡生活,描写自己的独特感受。思路清晰,情感真挚动人,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8.请结合文本二,简要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活趣”之美的。(6分)9.本文标题“四季京
味儿”含义丰富,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武王胜殷,入殷,未下舆.,命封黄帝之后于铸,封帝尧之后于黎,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舆,命封夏后之后于杞,立成汤之后于宋,以奉桑林
。武王乃恐惧,太息流涕,命周公旦进殷之遗老,而问殷之亡故.,又问第6页共8页众之所说、民之所欲。殷之遗老对曰:“欲复.盘庚之政。”武王于是发巨桥之粟,赋鹿台之钱,以示民无私。出拘救罪,分财弃责,以振穷困。封比干之墓,靖箕子之宫,表商容之闾,士过者趋,车过者下。三日之内,与谋之士,封为诸侯
,诸大夫赏以书社,庶士施政去赋。然后济于河,西归报于庙。衅鼓旗甲兵,藏之府库,终身不复用。此武王之德也。故周明堂外户不闭,示天下不藏也。武王胜殷,得二虏而问焉,曰:“若国有妖乎?”一虏对曰:“吾国有妖,昼
见星而天雨血。”一虏对曰:“此则妖也,虽然,非其大者也。吾国之妖甚大者,子不听父,弟不听兄,君令不行。”武王避席再拜之。此非贵虏也,贵其言也。赵襄子攻翟,胜左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
。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荆吴
越,皆尝胜矣,而卒取亡,不达.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加善持胜者以术强弱。(节选自《吕氏春秋·览·慎大》)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加/善持胜者/以术强弱B.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加善/持胜者/以术强弱C.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之
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加/善持胜者/以术强弱D.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加善/持胜者/以术强弱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
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未下舆”和“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劝学》)中的“舆”含义相同。B.“而问殷之亡故”和“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中的“故”含义不同。C.“欲复盘庚之政”和“复道行空”(《阿房宫赋》)中的“复”含义不同。D.“不达乎持胜也”和“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中的“达”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武王战胜了商,进入殷都,还没有来得及下车,就分封了黄帝、尧、舜的后代;下了车,就分封了夏禹、商汤的后代,初步稳定
了政权。B.周武王虚心听取意见,采取盘庚之法,实行宽缓之政,救济贫困者,释放挽救罪人,表彰尊重贤人,分封赏赐有功之臣,以满足民众欲求。C.周武王向商的两个俘虏询问商有无怪异之事,他们的回答一者关乎天象,一者关乎人事,周武王以后者言为贵,连拜两次以表示恭敬。D.赵襄子攻打翟国取得胜利却
有所忧虑,认为赵氏品行蓄积得不厚,如此顺利恐怕遭遇祸殃,孔子听到这件事后打听赵氏昌盛了没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出拘救罪,分财弃责,以振穷困。(5分)(2)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5分)第7页共8页(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尾犯·寒夜蒋捷①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②,灯晕明灭。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
样豪杰。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铁。是非梦、无痕堪忆,似双瞳、缤纷翠缬。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注:①蒋捷:南宋遗老,拒仕元朝,隐居终老于竹山。②敲碎唾壶:晋朝大将军王敦每次酒后都边吟咏曹操的诗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边用铁如意敲打唾壶,壶口尽碎。14.下面对
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灯晕明灭”这句话运用王敦敲碎唾壶的典故表达救国无方之痛。B.“雁孤飞、萧萧桧雪”大雁孤飞,萧萧的桧树也披霜带雪,借景抒情,营造了清丽的氛围。C.“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阑干外,鱼鳞般的万顷云天,消除不了心中愁绪。D.“瘦骨棱棱
,但凄其衾铁”描写自身现状,其中“棱棱”既状身体之消瘦又状气骨之嶙峋。15.古典诗词研究专家陈祥耀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是“激昂敛归凄婉,凄婉不掩激昂”,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并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一诗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落叶和长江气势的诗句是“,”。(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两句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3)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许多情思。古诗词中经常使用杜鹃意象,来表现孤独、悲苦、哀伤、乡愁等情感,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央党校濯莲池内种植的
莲花,有着自己小池碧玉的卓特之处。每年的夏天,满池荷叶像一把又一把撑开的翡翠雨伞,有的铺散在水面上,托举着晶莹透亮、滚来滚去的水珠;有的高高①在枝头,像一把扇子,随风摇曳。荷叶丛中,一根又一根满身带刺的
荷梗昂首挺立,支撑着大小不一的荷叶与荷花。荷花仪态万方,有的②;有的刚好开出两三片花瓣,似在蓄势待发;有的已全部盛开,如亭亭少女,含笑而立。荷花的颜色也是斑斓错杂,有的白如凝脂,纯洁温润;有的红如朝霞,鲜美艳丽。尤其是粉色荷花,粉中透白,嫩蕊凝珠,盈盈欲滴。站在池塘畔细
细闻去,一缕缕清幽淡雅的荷香缓缓飘来,③。那些早早开放过的荷花,伴随花瓣的片片飘落,从娇小嫩黄的花心深处长出一头碧绿碧绿的莲蓬,仔细端详,它们既像是倒立的喷水花洒,又像是翻转的伞状吊灯。诗人把由莲花到莲蓬的转换过程比喻为“扫除腻粉呈风
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可谓生动形象,④。不仅濯莲池是党校教职工和学员赏荷摄影的上好去处,而且还是夏日里诸多动物高唱奏鸣曲。池塘里的青蛙经常把圆圆的荷叶当作演奏场地,端坐其上,鼓起硕大的声囊,挺胸吸气,“呱、呱、呱”响亮地叫个不停,当有人趋前近视时,它又迅疾跳入水中,了无踪影。第8页共8
页17.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词语或成语。(4分)18.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19.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B.芳树无人花自
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C.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D.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韦应物《秋斋独宿》)(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经常看到媒体呼吁献血,让人感觉血液似乎一直不够用。其实,血液是需要定期采集的,这是因为①,全血制剂和红细胞制剂的使用期限是采血后的21天内,血小板制剂是4天内,血浆制剂是1年内。除此以外,血液制剂需要“ABO血型”和“RH血型”等不同的血型,定期采血,②,有助于应对各种用血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人的安全献血量不能超过全身血量的1/10,③:体重越大,血量就越多;体重越轻,血量就越少。因此,献血时要考虑体重。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天宫二号”空间
实验室装载了空间冷原子钟等14项空间应用载荷。B.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的是什么样的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C.《大学》里的“正心诚意”,意即行为背后的动机要与行为遵守的规范相一致。D.他平日里喜欢占小便宜,大多数人都认
为,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为好。21.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
作。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善于说话亦即“善言”,也是为人处世之智慧,因此“善言”在写作、劝谏、冰释前嫌乃至化干戈为玉帛等情境运用中屡试不爽。鲁迅身处风雨如磐的年代,曾慷慨激昂地说过:“青年人先
可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前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不难看出,在关乎国运、解开蒙昧、推动社会进步等问题上,鲁迅先生更鼓励青年“敢言”。同学们很快就要投身社会、报效家国,对于“善言”“敢言”你有怎样的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
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