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仿真模拟卷03(解析版)

DOC
  • 阅读 1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738.003 KB
  • 2025-02-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仿真模拟卷03(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仿真模拟卷03(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仿真模拟卷03(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1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仿真模拟卷03(解析版).doc,共(14)页,738.003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39ee90ba27cb83fc8d5d7443fdb54d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仿真模拟卷03(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C12N14O16Na23Mg24Al27Si28S32Cl35.5K39Ca40Mn55Fe56Cu64Ba137第I部分选择题部分(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

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燃料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乙醇B.沼气C.天然气D.生物柴油【答案】C【解析】A.乙醇属于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资源,故A错误;B.沼

气属于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资源,故B错误;C.天然气不能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是不可再生能源,故C正确;D.生物柴油属于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资源,故D错误;故选C。2.我国的古代文物呈现了瑰丽的历史文化。下列文物中,主要成分

属于合金的是()A.颜真卿祭侄文稿B.西汉素纱禅衣C.唐兽首玛瑙杯D.三星堆青铜面具【答案】D【解析】A.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属于合金,故A不选;B.西汉素纱禅衣由蚕丝织造,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属于合

金,故B不选;C.唐兽首玛瑙杯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属于合金,故C不选;D.三星堆青铜面具中的青铜为铜合金,故D选;故答案为D。3.下列物质不属于碱的是()A.纯碱B.烧碱C.熟石灰D.一水合氨【答案】A【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是

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A选;B.烧碱是氢氧化钠,是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B不选;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是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C不选;D.一水合氨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

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D不选;故答案为A。4.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FeB.NaClC.稀盐酸D.Na2SO4溶液【答案】B【解析】A.Fe为单质,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A错误;B.氯化钠是化合物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发生电离而导电,因此属于电解质,B正确;C.稀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C错误;D.Na2SO4溶液属于混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D错误;故答案为B。5.人工放射性核素13153I在核医学领域中有重要的

用途。该原子的中子数是()A.53B.78C.131D.184【答案】B【解析】人工放射性核素13153I在核医学领域中有重要的用途,核素13153I的质量数131,质子数53,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31−53=78,答案选B。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5Cl和37C

l互为同位素B.石墨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C.CH3Cl和CH2Cl2互为同分异构体D.CH3CH3和CH3CH2CH2CH3互为同系物【答案】C【解析】A.35Cl和37Cl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A正确;B.石墨和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C

.CH3Cl和CH2Cl2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D.CH3CH3和CH3CH2CH2CH3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2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故D正确;选C。7.对下列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取代反应B.CH4+Cl2CH3Cl+HCl置换反应C.CH2===CH2+H2OCH3CH2OH加成反应D.2CH3CH2OH+O22CH3CHO+2H2O氧化反应【答案】B【解析】A.苯的

硝化反应,为取代反应,方程式正确,故A不选;B.没有单质生成,属于取代反应,故B选;C.为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碳碳双键生成碳碳单键,故C不选;D.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醛,为氧化反应,故D不选;故选B。8.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必需的仪器是()A.B.C.D.【答案】A【解析】A.图示

仪器是容量瓶,用于准确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A符合题意;B.图示仪器是广口瓶,用于盛放块状固体物质,B不符合题意;C.图示仪器是平底烧瓶,用于给液体物质或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进行加热,C不符合题意;D.图示仪器是滴瓶,用于盛放和滴加液体物质

,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A。9.下列物质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A.H2SB.Na2SC.H2SO4D.(NH4)2SO4【答案】D【解析】A.H2S分子中H原子和S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故A错误;B.Na2S中钠

离子和硫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故B错误;C.硫酸分子中S原子和H原子、O原子及O原子和H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D.(NH4)2SO4中铵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N原子和H原子、硫原

子和O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D正确;答案为D。10.下列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是()A.NH3B.O2C.HClD.CO【答案】C【解析】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是酸性气体,符合题意的是氯化氢气体,氨气为碱性气体

,氧气、一氧化碳为中性气体,故C正确;故答案选C。11.进行实验时,应高度重视实验安全。下列操作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点燃CH4前必须验纯B.把蒸馏水加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C.实验室制备NH3时,用盐酸吸收尾气D.做蒸馏实验时

,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少许碎瓷片【答案】B【解析】A.CH4是可燃性气体,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若点燃甲烷与氧气的混合物,反应会瞬间放出大量热,使气体体积膨胀,发生爆炸,所以点燃CH4前必须验纯,A操作符合安全要求;B.由于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浓硫酸遇水会放出大量热,所

以浓硫酸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慢加入到水中,并不断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防止液滴飞溅,若把蒸馏水加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就会导致酸滴飞溅,发生危险,B操作不符合安全要求;C.NH3极容易溶于水,

且会与HCl发生反应形成NH4Cl,所以实验室制备NH3时,可以用盐酸作吸水剂进行尾气处理,C操作符合安全要求;D.做蒸馏实验时,为了防止液体暴沸现象,要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少许碎瓷片,所以D操作符合安全要求;故合理选项是B。12.下列属于盐溶于水后所得溶液

呈碱性的物质是()A.NaClB.NH3C.Ca(OH)2D.Na2CO3【答案】D【解析】A.NaCl属于盐,溶于水后溶液显中性,A不符合题意;B.NH3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但NH3是氢化物,不属于盐,B

不符合题意;C.Ca(OH)2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但Ca(OH)2属于碱,不属于盐,C不符合题意;D.Na2CO3属于盐,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D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D。13.下图是某些有机物的比例模型,其中表示为CH4的是(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A.B.C.D.【

答案】A【解析】A、该比例模型是甲烷,A正确;B、该比例模型是乙烯,B错误;C、该比例模型是乙醇,C错误;D、该比例模型是苯,D错误;答案选A。14.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煤的燃烧B.石油分馏C.大米酿酒D.食物腐烂【答案】B【解析】A

.煤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利用各成分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石油分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大米酿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食物腐烂被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15.常温下,能用

铝制容器储存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B.盐酸溶液C.稀硫酸D.浓硫酸【答案】D【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能与铝反应,不能用铝制容器储存,A错误;B.盐酸溶液能与铝反应,不能用铝制容器储存,B错误;C.稀硫酸能与铝反应,不能用铝制容器储存,C错误;D.常温下铝在浓硫酸中钝化,能用铝制容器储存,D正

确;答案选D。1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molKClO3所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B.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为NAC.标准状况下,22.4LNH3所含的分子数为NAD.1L0.2mol/LKC1溶液中所含的K+数为

2NA【答案】C【解析】A.1molKClO3所含有3mol氧原子,故A错误;B.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22.4L水的物质的量大于1mol,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22.4LNH3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分子数为NA,故C正确;D.1L

0.2mol/LKC1溶液中含有氯化钾的物质的量为1L×0.2mol/L=0.2mol,所含的K+数为0.2NA,故D错误;故选C。17.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Ba2+、Ag+,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SO42-B.Cl-C.CO3

2-D.NO3-【答案】D【解析】A.SO42-与Ba2+、Ag+会形成BaSO4、Ag2SO4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Cl-与Ag+会发生反应,形成AgCl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CO32-与Ba2+、Ag+会形成BaCO

3、Ag2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NO3-与选项中的离子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1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铁粉中加入盐酸:2Fe+6H+=2Fe2++3H2↑B.氧

化镁溶于稀硫酸:2H++O2-=H2OC.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H++OH-=H2OD.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Cu+Ag+=Cu2++Ag【答案】C【解析】A.向铁粉中加入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是Fe+2H+=Fe2++H2↑,故A错误;B.氧化镁溶于稀硫酸生成硫酸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H++MgO=Mg2++H2O,故B错误;C.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OH-=H2O,故C正确;D.

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Ag+=Cu2++2Ag,故D错误;选C。19.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铜片溶解C.锌极为正极D.该装置实现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答案】A【解析】

A.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则有气泡产生,故A正确;B.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Cu不参与反应,故B错误;C.Zn、Cu、

硫酸构成原电池中,Zn比Cu活泼,Zn作负极,故C错误;D.Zn、Cu、硫酸构成原电池,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故选A。20.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溶液最先变浑浊的

是()组号参加反应的物质反应温度(℃)Na2S2O3H2SO4H2OV(mL)C(mol/L)V(mL)C(mol/L)V(mL)A1050.150.15B1050.150.110C3050.250.25D3

050.250.2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综上比较C项的速率最大,所以C项中溶液最先变浑浊。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

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21.(12分)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元素,回答下列问题:族/周期IAIIAIIIAIVAVAVIAVIIA一①二②③④三⑤⑥⑦⑧⑨⑩(1)在这些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符号是;(2)⑧元素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3)金属性最活泼的元素的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4)能用来雕刻玻璃的氢化物的化学式是;(5)④、⑨、⑩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6)写出③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⑨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7)在⑤、⑥、⑦三种元素中,最

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最强的是(用化学式表示);(8)能证明元素⑩比元素⑨的非金属性强的事实是(填序号).A.常温下⑩单质的密度小于⑨单质的密度B.⑩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比⑨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C.⑩单质与氢气反应的程度

比⑨单质与氢气反应的程度更剧烈D.⑨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于⑩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答案】(1)F(2)SiH4(3)(4)HF(5)S>Cl>F(6)2NH3+H2SO4=(NH4)2SO4(7)NaOH(8)BC【解析】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H,

②为C,③为N,④为F,⑤为Na,⑥为Mg,⑦为Al,⑧为Si,⑨为S,⑩为Cl,(1)在这些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为F,故答案为:F;(2)⑧元素的氢化物为硅烷,化学式为SiH4,故答案为:SiH4;(

3)金属性最活泼的元素为Na,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4)能用来雕刻玻璃的氢化物为氢氟酸,化学式为HF,故答案为:HF;(5)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原子序数大的原子半径小,则④、⑨、⑩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S>Cl>F,故答案为:S>Cl>F;(6)③元

素的气态氢化物和⑨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生成硫酸铵,反应为2NH3+H2SO4=(NH4)2SO4,故答案为:2NH3+H2SO4=(NH4)2SO4;(7)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⑤、⑥、⑦三种

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最强的是NaOH,故答案为:NaOH;(8)A.常温下⑩单质的密度小于⑨单质的密度,密度不能比较非金属性,故A不选B.⑩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比⑨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可知非金属性Cl的强,故B选;C.⑩单质与氢气反应的程度比⑨单质与氢气反应的程度更剧烈,可知

非金属性Cl的强,故C选;D.非金属性Cl>S,应为⑨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小于⑩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故D不选;故选BC。22.(6分)请根据题意选择下列物质,并用其字母代号填空:A.CH3COOC2H5B.CH2=CH2C.D.CH3COOHE.C6H12O6F.(C6

H10O5)n(1)属于食醋的主要成分的是______。(2)具有芳香气味的是______。(3)可以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是______。(4)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5)血糖较低时,可及时补充的是______。(6)植物的根、茎、叶、果皮主要含有的有机成分是______。【答案】(1)

D(2)A(3)B(4)C(5)E(6)F【解析】(1)食醋的主要成分为乙酸,故答案为:D;(2)一般而言,低级酯具有芳香气味,CH3COOC2H5属于低级酯,故答案为:A;(3)乙烯具有催熟作用,可以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故答案为:B;(4)含有苯环

的烃属于芳香烃,故答案为:C;(5)血糖较低时,可及时补充葡萄糖,故答案为:E;(6)植物的根、茎、叶、果皮主要含有纤维素,故答案为:F。23.(6分)随着工业的发展,酸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完

成下列填空:(1)检验某次降雨是否为酸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SO2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写出一条减少SO2排放的措施: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某酸雨样品的pH=5,则该样品中c(H+)=_______mol/L。该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酸雨略有增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答案】(1)可用测

量溶液pH的方法(2)使用脱硫技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等(3)10-5232242HSO+O=2HSO或222242SO+2HO+O=2HSO【解析】(1)正常雨水因溶解了二氧化碳而使其pH为5.6,如果雨水中溶解了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使雨水变成亚硫酸或

硝酸溶液,亚硫酸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硫酸和硝酸都是强酸,导致雨水的pH减小,小于5.6,所以可用测量PH的方法确定某次降雨是否为酸雨,故答案为:可用测量溶液pH的方法;(2)减少SO2排放可采用

脱硫技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故答案为:使用脱硫技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等;(3)某酸雨样品的pH=5,则pH=-lgc(H+)=5则该样品中c(H+)=10-5mol/L;该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酸雨略有增大,亚硫酸或二氧化硫

会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硫酸,酸性增大232242HSO+O=2HSO或222242SO+2HO+O=2HSO,故答案为:10-5;232242HSO+O=2HSO或222242SO+2HO+O=2HSO。24.(6分)由镁铝合金制取MgSO4·7H2O的工艺流程如下图:(1)“碱溶”的离子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操作1”的名称为_______。(3)试剂X的名称为_______。(4)“操作2”含“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乙醇洗涤、干燥”,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______。【答案】(1)2222Al+2OH+2HO=2AlO+3H−−

(2)过滤(3)硫酸溶液(4)减少MgSO4·7H2O的溶解损失,利于后续的干燥(答出一点即可)【解析】(1)镁铝合金中镁与NaOH不反应,铝与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

2O=2AlO2-+3H2↑;(2)操作1得到有“滤液”,故操作1为过滤;(3)操作1得到的固体为镁单质,由最终制备物质为MgSO4·7H2O可知,加入的试剂X为硫酸溶液;(4)由MgSO4溶液得到MgSO4·7H2O,经

过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后,得到的MgSO4·7H2O表面含有硫酸和水,因MgSO4·7H2O易溶于水以及乙醇具有良好的挥发性,所以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减少MgSO4·7H2O的溶解损失,利于后续的干燥。25.(15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SO2并验证SO2的某些性质的装置,请回答:(1)在⑥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中的实验现象为石蕊溶液____________,此实验证明SO2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3)②

中的品红溶液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性。(4)③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____性。(5)④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性。(6)⑤的作用是_________

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6.3g亚硫酸钠与足量浓硫酸反应,产生的SO2的体积为_________L(标准状况下)。(已知亚硫酸钠相对分子质量:126)【答案】(1)

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2)变红;酸性(3)褪色;漂白(4)有淡黄色沉淀生成;氧化(5)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还原(6)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环境SO2+2NaOH===Na2SO3+H2O(7)11.2【解析】(

1)⑥中为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2)二氧化硫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为二元中强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即①中的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此实验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气体;(3)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4)SO2中+4价S具有氧化性,硫化氢中-2价S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硫能把硫化氢氧化成单质硫,本身被还原成单质硫,反应方程式为SO2+2H2S

=3S↓+2H2O,所以③中的实验现象是有淡黄色沉淀生成;(5)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6)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二氧化硫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所以

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即⑤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7)根据公式n=m/M求得,6.3g亚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5mol,生成的SO2也为0.5mol,

根据公式n=V/Vm求得标准状况下产生的SO2的体积为11.2L。26.(15分)(1)①25℃时,NaHCO3溶液呈碱性,原因是___________水解引起的(填“Na+”或“HCO3-”);②常温下,0.0100mol/L盐酸的pH=__________

_。③用0.0100mol/L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由浅红色变为___________(填“蓝色”或“无色”),且半分钟内保持不变。(2)①已知H2与O2反应生成1molH2O(g)时放出241.8kJ的热量,请完成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H

2(g)+O2(g)=2H2O(g)△H=___________kJ/mol。②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稳定性:石墨___________金刚石(填“>”、“<”或“=”)。(3)在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FeO

(s)+CO(g)Fe(s)+CO2(g)△H>0,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2c(CO)c(CO)。①反应达到平衡后,向容器中通入CO,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方向移动(填“正反应”或“逆反应”);②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___________(填“增大”

、“减少”或“不变”)。③查阅资料得知1100℃时K=0.263。某时刻测得容器中c(CO2)=0.025mol/L,c(CO)=0.10mol/L,此时刻反应__________平衡状态(填“达到”或“未达到”)。(4)电化学是研究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装置、过程和效率的科学。①根

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2Ag(s)+Cu2+(aq),设计的原电池如图一所示,X溶液时__________溶液(填“CuSO4”或“AgNO3”)。②图二装置在铁件上镀铜,铁作阴极,则铜极上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答案】(1)①HCO3-②2③无色(2)①

-483.6②>(3)①正反应②增大③未达到(4)①AgNO3②Cu-2e-=Cu2+【解析】(1)①在溶液中,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或弱酸弱碱盐电离出来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与OH-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叫做盐类水解,所以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HCO3-,

故答案为:HCO3-;②盐酸属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c(H+)=c(HCl)=0.0100mol/L,pH=-lgc(H+)=-lg10-2=2,故答案为:2;③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为红色,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为中性,所以溶液变为无色,故答案为:无色;(2)

①反应热和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物质的量成正比,则H2与O2反应生成2molH2O(g)时放出的热量为241.8kJ×2=483.6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H=-483.6kJk

J/mol,故答案为:-483.6;②由C(石墨,s)=C(金刚石,s)△H>0知,反应吸热,反应物石墨能量低,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则稳定性:石墨>金刚石,故答案为:>;(3)①增大反应物浓度,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答案为:正反应

;②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增大,故答案为:增大;③Qc=()()2cCO0.025mol/L=0.25cCO0.10mol/L=<0.263,则未达到平衡,故答案为:未达到;(4)

①右侧为原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为Ag++e-=Ag,则X溶液为AgNO3,故答案为:AgNO3;②图二装置为电解池,在铁件上镀铜,铁作阴极,则铜作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是Cu-2e-=Cu2

+,故答案为:Cu-2e-=Cu2+。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