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 第三单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Word版含答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43.869 KB
  • 2024-09-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 第三单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 第三单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 第三单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 第三单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x,共(7)页,43.86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343e7a66b539a3d018ddeaaaa121e2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必备知识基础练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在“依法治国”方面迈出的关键一步是()A.1949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

自治法》D.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2.制定宪法或颁布法律是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有关中国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说法正确的是()A.1954年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世界历史上第

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C.1954年宪法是在第一次中央人民政府会议上制定并通过的D.1954年宪法是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否定3.中国的法制建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某一历史时期曾经遭到严重破坏。这一历史时期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B.解放战争时期C.改革开放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4.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深刻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A.人民民主原则B.社会主义原则C.国民平等原则D.依法治国原则5.下列选项中和①②③对应正确的是()文件产生背景主要

内容历史地位或评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①确立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1954年宪法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宪法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确定四项基

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③A.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D.①三大战役胜利

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6.我国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先后通过宪法修正案,调整、充实1982年宪法的内容,使这部国家根本大法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情况,这说明中国()A.现代

化发展使宪法逐步完善B.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C.确立“依法治国”方略D.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7.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应该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

化、程序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与此同时,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具体表现是()A.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B.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C.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

改革》8.1953年,中共中央确定了各科教材的编写原则和体系安排,设立了编审制度。人民教育出版社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学计划,于1956年编写完成新中国第二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这些举措()A.使国民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B.使“双百”方针得到贯彻C.有利于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D.促进了义务教育

的普及9.下列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是()A.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B.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D.上海世博园建设成功10.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

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说明()A.实事求是是工作的基本原则B.引领社会风气变革的是人民C.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D.坚持群众路线是治国的核心内

容能力素养提升练1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颁布和修订都()A.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C

.适应了当时法制建设的需要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12.1953年《选举法》规定: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2010年春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代表名额比

例的变化()A.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较完善B.说明民主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加快C.反映出城镇化发展对政治的影响D.折射出我国农村与城市的平等发展13.下表所示为我国1993年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由此可知,1993年宪法修正案()序号修改的主要内容一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

革开放”等提法写进宪法序言二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等三删去“农村人民公社”的提法,确立“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法律地位四将县级人大每届任期由3年改为5年A.加强了基层民主建设B.凸显了宪法的根本地位C.肯定了市场经济体制D.

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14.我国向社会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的制定。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宣布委员长会议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一般都要予以公开,广

泛征求意见。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增加以网络的方式征求意见。这一发展过程()A.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B.发挥了人大制度作用C.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15.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其说明了()A.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B.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C.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关系实现变革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16.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材料改革开放开启时,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中共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后,依法治国的要求更加迫切。顺应这一历史潮流,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

重提出,并把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提法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极其鲜明地突出了法治的理念。1999年,全国人大修改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2年中共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

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

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法治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推动。——摘编自高尚全《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和启示》(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依法治国理念发展演变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依法治国理念

发展演变的历史背景。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1949—1956年间的核心价值观,既具有新民主主义的因素,又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并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

因素逐渐增长。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发展生产,提高国力,改善民生,突出唯物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1956—1966年间的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为人民服务。铁人精神、鞍钢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时代精神反映了这一时期核心价

值观的魅力。该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榜样示范性作用,注重用文艺作品进行宣传与普及。1978—1992年间,逐渐形成了以“共同富裕、民主法制、精神文明、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观。从而使社会核心价值观回归社会主义的正常轨道。这一时

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是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五讲四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教育活动。1992年中共十四大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渐趋复杂,国家对原有的社会价值观不断进行重断整合和创新发展;直至中共十八大,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采用了多样化、综合化、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如主题教育、体验式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现代媒体平台运用等方式。——摘编自韦冬雪、陈元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变迁探要》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围绕“时代变迁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化”进行探究,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作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任选两个时期的史实加以阐述,做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1.B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中国法制建设过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故选

B项;题干强调的是“依法治国”,A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法,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故C、D两项错误。2.A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A项正确,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B项错误;1954年宪法是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继承和发展,D项错误。3.D“文化大革

命”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故选D项。4.D邓小平强调必须加强法制建设,抛弃“人治”,体现的是依法治国原则,故选D项;A、B、C三项与题意不符,皆排除。5.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这次会议是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情况

下召开的;1954年宪法正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82年宪法被称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故选A项,排除B、C、D三项。6.A1988年以来,中国先后多次修改完善1982年宪法,这是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致,所以A项说法与题意最相符,B项在19

82年宪法颁布后即已实现,C、D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7.B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项符合题意;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

宪法,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A、D两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改革开放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修改和完善,并非全面修改,C项错误。8.C“一五”计划期间,中共中央确定方向、

方针,教育部制定教学计划,人教社编写中小学教材等举措,有利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C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双百”方针在1956年提出,B项错误;普及义务教育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开展的,

D项错误。9.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思想道德建设,另一方面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故选A项。B、C、D三项都不符合题干的要求,皆排除。10.C由材料可知,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故选C项;办实事

、讲实效,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并未提及人民群众对社会风气变革的作用,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精神文明建设只是治国的一项内容,D项属于对材料的过度解读,排除。11.C1954年,中国正在进行三大改造,这时候制定宪法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为

即将展开的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1982年,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这时候修订宪法是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所以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都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C项正确。12.B从题干材料可

以看出《选举法》越来越规范合理,推动了民主化进程,B项正确;材料没有直接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反映出的是《选举法》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直接体现出城镇化的发展对政治产生的影响,排除C项;从材料看不出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特点,排除D项。13.D据所学可知,1993年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和民主与

法制的完善时期,此时对宪法进行修订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基层民主建设,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凸显了宪法的根本地位”,B项错误;“肯定了市场经济体制”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错误。14.A向社会公布法律

草案征求意见的做法,保证了我国法律制定参与主体的广泛性,A项正确;人大制度的作用不是“向社会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B项错误;民主集中制是国家政治生活中遵循的基本原则,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原则,D项

错误。15.D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多领域取得的成就,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D项正确;A项说法属于其中一个方面,排除;大庆精神是改革开放前形成的,B项说法片面,排除;材料并未体现生产关系实现变革,C项错误,排除。16.参考答案

(1)特点:与改革开放进程基本同步;从保障民主建设发展到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服务;从“法制”发展到“法治”,突出法治理念;依法治国理念受到宪法的保障;依法治国理念与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依法治国成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和国家对法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2)背景:改革开放的启动与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和基本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完善。17.参考答案示例论题: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时代背景的反映。阐述:1949—19

56年间,即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正处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时期;“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最终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因此,该时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核心价值

观教育也体现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特征。1978—1992年间,即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使社会发展从“文化大革命”的无序状态重回正轨。这一时期经济不断发展,民主法治得以重建与完善,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尤其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所出现的新问题,如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传入等,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与教育充分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总之,社会核心价值观与教育是时代特征的结晶与反映,也服务于时代的发展需要。解析论题可以利用一定时

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原理去诠释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时代背景的反映。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776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