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台州市七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试题 .doc,共(9)页,1.132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12231617d48247c2f91ee15764f3bd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七校联盟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高一历史一、选择题1.周初,“天下未集”。有商朝遗民“作乱叛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之后,部分商朝遗民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如图中的哪个地方A.①B.②
C.③D.④2.阅读“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如图),根据如图理解正确的是①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②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③早期政治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④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其中“履至尊”指的是A.创立丞相制B.创立皇帝制C.推行郡县制D.统一度量衡4.“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
胁皇权的政治危机,而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关于材料中的“它”叙述不正确的是A.唐朝三省六部制B.加强了君主专制C.加强了中央集权D.提高了行政效率5.宋太祖曾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道出了历代皇帝的心声。下列属于宋太祖的防范措施的是A.“罢丞相,设五
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B.“外郡县,其朝廷远者,镇之以行中书省。”C.“故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D.“皆编、检、讲读之官属,不得专制诸司。”6.某朝《大学士年表序》说:“雍正以后,承旨寄信有,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应该是A.中书省B.军机处C.
枢密院D.司礼监7.中国自古就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历代王朝都设置专门机构对民族地区进行有效的管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秦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道”②汉武帝设置十三州部刺史③元朝宣政院长官称为“国师”④明朝司礼监负责佛教和藏族事务A.①③B.①④C.②
③D.②④8.中国古代王朝在地方和中央设置监察机构,秦代监察机构的设置,已经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汉代继承了秦代的地方监察体制,于是每郡任命一个监察长官该官员的职务是A.郡尉B.枢密使C.监御史D.刺史9.时空意识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下列两幅图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通商口岸
示意图。下列从通商口岸变迁中提取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①该变迁发生于两次鸦片战争时期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③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④中国贸易主权一步步遭到了严重破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
④10.日本人竹野与三郎曾说:“我们的对手十分顽强,丝毫不怕死……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不仅台北的情况是这样,而且整个新竹的四郊也是这样,新竹的村民是以顽强和勇敢著称的。”他所描述的事件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有①邱逢甲②徐骧③刘永福④唐景崧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②④D.①③④1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就某事件说:“革命党员在汉口的地下组织,不慎使一颗炸弹爆炸……事既如此,他们逼不得已提前举事,既无安排好的领导人物,也无预定计谋。”与这一事件无关的是A.得到了四川保路运动的支援B.由同盟
会直接领导C.起义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D.改国号为中华民国12.历史漫画是对历史信息的形象表达。下面漫画想要说明辛亥革命①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③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④是一次失
败的不彻底的革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讲到:“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A.外交的失败是导火线B.学生是先锋,工人是主力C.运动最终取得完全胜利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4.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中国近代
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下列主张出自该纲领的是A.“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B.“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C.“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D.“以民族革命战争
,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15.国民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突出特点有①采用武装斗争方式②有广大人民群众参与③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④以国共合作为基础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6.三门县亭旁镇历史悠久,同时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8年在包定、叶信庄
等革命先烈的带领下,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亭旁起义,在浙江省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那么包定所领导的亭旁起义的革命武装力量,有可能是A.国民革命军B.解放军C.红军D.新四军17.毛泽东的许多诗词都是研究中国民主革命的珍贵史料。他在“天高云淡,望断南
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记录的历史事件①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一大批骨干③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④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8.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
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
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标志着南京大屠杀史实从“中国记忆”上升到“世界记忆”。下列各项可以成为最有力证据的是A.
屠杀现场遗迹B.侵华老兵战争回忆C.历史文献记载D.幸存者的控诉材料20.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该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
本一致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21.如图为抗日战争初期某次会战的概况。下列选项中关于这场会战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抗战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B.八路军参与了这场会战C.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D.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22.恩格斯说:“没
有那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下列不属于抗日战争对中国的进步做出的“补偿”是A.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B.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C.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23.历史图片作为一种直观的史料
,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观察如图,请判断此次战役为A.徐州会战B.台儿庄战役C.淮海战役D.百团大战24.如图是新中国某一时期的政治结构图,正确的解读是A.存在于1949—1956年间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C.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第
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1956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演变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25.申纪兰是唯一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荣获2019年“共和国勋章”。关于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的回忆有误的是A.经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成为全国人大代表B.19
53年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由此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6.1980年,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从党和国家的领
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这一讲话A.体现了我党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B.标志着中国进入“依法治国”的新时代C.实现了党的工作中心的历史性转变D.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初步构想27.1980年,全国人大批准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3年,邓小平提出统一后在台湾设立特别行政区。它们最主要的区别是A.文化习俗B.政治制度C.经济模式D.生活方式28.对凌青的诗“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认识不正确的是A.“粤海销烟”指的
是虎门销烟B.中国彻底结束外国占领C.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D.香港回归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壮大29.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取得长足进展,所取得的成果排序正确的是①实现了30年来真正停火
②台湾当局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③两岸“三通”变成现实④达成了“九二共识”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②③④①30.在出席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
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有关材料中“五项原则”有误的是A.1953年由周恩来首先提出B.目的是建立新型国
际关系C.在本次会议上周恩来把“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D.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1.周恩来说:“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据此判断,周恩来出席的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访问印
度D.不结盟运动32.在某次国际会议之后,有西方媒体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此次国际会议A.只为解决印度支那问题而召开B.推动美国殖民者退出印度支那地区C.周恩来提出了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会议进展D.直接促成
中国与亚非国家建交高潮33.一位长期旅居美国纽约的华人说:“前几天我还看到联合国总部门前高扬着的是青天白日旗,而今却变成了五星红旗。”这位华人说这句话的背景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尼克松访华D
.中美正式建交34.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首先存在于时间的先后中。按照这一思路,下列事件发生的正确顺序是①中美建交②尼克松访华③乒乓外交④基辛格秘密访华A.③④②①B.③②④①C.①②③④D.④③②①35.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在中国青岛举行第18次元首理事会会议,
中国第四次作为轮值主席国举办这次峰会。有关该组织不正确的是A.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B.以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C.标志着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D.提供了新型区域组织合作之路二、非选择题3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繁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材料一“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材料二学者汪辉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请回答:(1)材料一中“六王毕,四海一”指
的是哪些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有何共同历史意义?(2)材料二评论的是哪一制度?结合所学,概括这一制度的的积极作用。37.中国海军“太原”舰受邀赴日本参加阅舰式,引发人们对中日关系的回望。材料一中国与日本隔海相望,自古以来,中国就是日本学习的对象,但同时又是日本觊觎的目标,进入近代后,现代化道路
更为顺畅的日本,发动了跨度长达几十年的侵华战争,欠下了累累血债。——来自观察者网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方面保持着“外交关系”。这导致中日战争虽已结束,但是两国还是处于长期的敌对状态。——改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
并结合所学列举说明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中日结束长期敌对状态的标志是什么?其推动因素有哪些?有何意义?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
成就。材料一建国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建国初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材料二1978年12
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开启了崭新征程。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建国初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的“基本构架”有哪些?并概括其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举例说明新时期我国在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方面分别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