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北京市第二十一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共(18)页,2.318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07de1f9038375fe89416a02115e82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北京22中、21中联盟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初一年级历史学科2019年11月第Ⅰ卷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机读卡内)1.根据表格信息判断它是信息1: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信息2: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信息3:有人工制造工具和用火的痕迹A.元谋人B.北京
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故B符合题意。元谋人地云南,半坡人在陕西,河姆渡人在浙江,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2.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A.山顶洞人B.河姆渡居民C.半坡居民D.大汶口居民【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人,遗址在浙江,处于长江流域,最早种植水稻,为原始农业的发展做出2了杰出贡献,故B符合题意。山顶洞人,这时原始农业还没有产生;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粟
,大汶口居民晚于河姆渡人,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3.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下图文物反映了当时A.农业初兴B.聚族而居C.采集狩猎D.贫富分化【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中图片是“河姆渡出图的骨耜和装
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展示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据此分析可知题干文物反映的是农业初兴。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4.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开创了中国原始农业文明的是()A.炎帝B.黄帝C.蚩尤D.大禹【答案】A【解
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的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所以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开创了中国原始农业文明的是炎帝。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5.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
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A.蚩尤B.尧C.禹D.黄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中华“人3文初祖”,本姓公孙,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
),号轩辕氏,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打败蚩尤,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故D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尧、
禹均以禅让制被推举为首领,故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6.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下图反映的是A.夸父逐日B.精卫填海C.后羿射日D.大禹治水【答案】D【解析】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大禹治水的场景。尧舜时
期,洪水泛滥,平原沃壤化为一片汪洋,造成巨大灾难,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故选D
。7.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下列内容属于史实,而非传说的是A.炎帝遍尝百草,发明医药B.半坡居民制造彩陶C.大禹治水D.炎黄二帝联合击败蚩尤【答案】B4【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发现彩陶,用实物证明半坡居民已经处于定居
时期,故B符合题意。炎帝遍尝百草,发明医药,大禹治水,炎黄二帝联合击败蚩尤,均处于传说时代,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8.现代民主政治所追求的“选贤与能”和中国古代哪一种制度相近()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答案】A【解析】【分析】试题分析:【详解】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通过推举
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是“选贤与能”的体现,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都是采用禅让制的办法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故选A。9.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国家的标志是A.武王伐纣,建西周B.启夺王位,成“家天下”C.成汤灭夏,建商朝D.禹即位,国号夏【答案】D【解析】【详
解】根据所学可知,前2070年,禹即位,国号夏,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故D符合题意。武王伐纣,建西周,这是我国第三个王朝;启夺王位,“家天下”,标志着世袭制的开创;成汤灭夏,建商朝这是我国第二个王
朝。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10.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它应该是属于A.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5B.公元21世纪70年代C.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D.公元20世纪70年代【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题文,依据所学可知,年份换算成世纪是有一定规则的。把年份设为一个四位数“ab
cd”,世纪数为“ab+1”,年代数为“c乘以十”(如果c=o则称第一个十年或c=1则称第二个十年,如果c大于等于2则称“c”十年代)。比如“2019年”,读作21世纪第二个十年,“2029年”读作21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建立的时间公元前20
70年属于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A。【点睛】解答本题要求一定要掌握世纪与年代的换算方法,掌握了它,看似很难的问题就变很容易了。世纪与年代的换算方法其
实比较简单,一个世纪是100年,用年除以100得到的数的整数部分加1就是“世纪数”,例如:2019年是多少世纪?2019/100=20.19,则20+1=21(世纪);年代数为十位数上的数字乘以十,如果十位数上的数字是“0”,则读作第一个十年;如果十位数上
的数字是“1”,则读作第二个十年;如果十位数上的数字大于等于“2”,则读作“几”十年代。11.商朝统治时期,由于水患,都城曾多次迁移。后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这位迁都的商王是()A.商汤B.夏桀C.周平王D.盘庚【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商朝统治时期,由于水患
,都城曾多次迁移。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从此商朝统治开始6稳定下来。故答案选D。12.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禹建立了夏朝B.汤灭夏建立商朝C.周文王建立周朝D
.周武王建立周朝【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禹建立了夏朝,汤灭夏建立商朝,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而不是周文王,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13.如图的“利簋”是一件重要的历史文物,簋腹内底铸铭文4行33字如下:武王征商,唯甲
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由此可见,这一文物可以用来印证A.纣王残暴B.武王伐纣C.分封诸侯D.武王问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武王征商……”,这是说武王伐纣,商灭周建,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
以古文为切入点,考查武王伐纣。抓住古文中的关键词“武王征商……”。14.夏商两代覆亡的教训说明国君应该()A.加强国防充实武备B.发展经济增强国力7C.重视教育推行改革D.施行仁政勤政爱民【答案】D【解析
】【分析】【详解】夏商覆亡的共同原因是最后一个国王都实行暴政,贪图自己享受,盖豪华宫殿,对百姓无休止的奴役,失去了民心,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从夏商的灭亡可得出教训,国君要得民心,才能得天下。从选项中可看出A、B、C、D四个选项中,D最
符合题意,所以选D。15.如图中的这些刻画符号,我们称为A.符号B.象形文字C.甲骨文D.金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
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故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金文刻在青铜器上,故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答案】B【解析】8【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
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B。17.请从以如图片中选出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A.B.C.D.【答案】B【解析】【详解】观察题干图片及据“世界
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分析可知,题干中所说的是司母戊鼎,它铸造于商朝。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
,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一种鼎,但不是最大的鼎,C项是四羊方尊,D项是青铜立人。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8.春秋时期最主要的特点是A.周王室衰微B.社会制度不稳定C.各国积极改革D.诸侯争霸【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时期,诸侯争霸是分封制瓦解的表现,故D符合题意。ABC均是春秋时期的重要特点,故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919.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A.周
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齐桓公执政以来,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成为
春秋第一位霸主。由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20.下列战役发生在春秋时期著名的战役有是()A.城濮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桂陵之战【答案】A【解析】【分析】试题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晋楚之间;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国打败魏国的
战役,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打败赵国的战役。故选A。21.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因其通俗、方便又具有趣味性,一直沿用至今。请你判断一下如图中的四个甲骨文,代表2019年生肖的是10A.B.C.D.【答案】C【解
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019年是猪年。A是牛,B是猴,C是猪,D是羊,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22.商鞅变法发生在A.齐国B.秦国C.楚国D.越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
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
主要内容的变法。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23.商鞅变法时,把全国设31个县,由国君任命官吏,直接控制。这一措施是A.实行分封制B.奖励耕战C.建立县制D.统一度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
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这就是商鞅变法。其中,建立县制,就是把全国设31个县,由国君任命官吏,直接控制。故C符合题意,BD均不符合题意。A是奴隶社会的制度之一,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24.在
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11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春
秋战国时期,牛耕使用并推广,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25.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于水利工程()A.治理黄河B.兴修灵渠C.大禹治水D.都江堰【答案】D【解析】【详解】战国时期,在岷江
流域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称为“天府之国”,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6.由孔子弟子根据其言行整理而成的文化典籍是()A.《诗经》B.《尚书》C.《春秋》D.《论语》【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
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一共二十卷,11705个汉字,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ABC为孔子本人整理的著作。故选D。2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它反映在思想
文化领域内出现了A.春秋争霸战争B.战国兼并战争C.百家争鸣12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关键词为思想文化领域内,A.春秋争霸战争B.战国兼并战争都属于政治军事领域;D.铁器牛耕的推广
使用属于经济领域。只有C.百家争鸣属于思想文化领域。故答案选C。2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____。A.老子B.墨子C.韩非子D.孙膑【答
案】A【解析】题目的关键词是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显然是符合道家辩证法的思想,墨子的墨家学派的代表,排除B;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排除C;孙膑是兵家的代表,排除D;老子才是道家的代表,选项A符合题意。29.提出“民为
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的是A.孔子B.孟子C.墨子D.韩非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孟子是战国时儒家的代表,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故B符合题意。孔子主张仁,墨子主张兼爱,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30.古代园林是我
们喜欢去的休闲娱乐场所,可你知道中国古代的造园是很讲究的吗?成书于明朝,中国最早、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一书就提出园林建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理念。这一理念你觉得根13源于下列古代的哪一思想A.与民同乐B.无为而治C.以法治国D.道法自然【答案】D【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宛自天开”,是说好像自然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题干是说园林和自然是统一共生的,ABC均不是这个角度,故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31.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集群圣之大成,
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这幅对联赞扬的历史人物是A.黄帝B.炎帝C.孔子D.孟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立万世之师表”结合所学知识,孔子是千秋万代人们的表率。清朝时,康
熙皇帝写了楷书的匾额“万世师表”下诏挂在孔庙大成殿梁上,从此,人们便称颂孔子是“万世师表”。由此可知,题干中这幅对联赞扬的历史人物是孔子,故选C。32.孔子的学生除了鲁国人,还来自宋国、吴国、楚国等10多个诸侯国;学生中既有将军,也有商人、农夫,甚至还有盗贼;有的学生闻一知十,但也有人
生性愚钝。以上说明孔子的教育思想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为政以德D.克己复礼【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因材施教是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
同的教学方法,为政以德是实行德政,克己复礼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故ACD均不答题意。故选B。1433.主张实行“法治”,建立“君主专制制度”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墨子D.韩非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子,他实行“法治”,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故D符合题意。孔子、孟子是儒家,墨子主张兼爱,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34.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A.孔子B.墨子C.孟子D.韩非子【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
家、军事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B项符合题意;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的思想,A项不符合题意;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爱民”,C项
不符合题意;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以法治国,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35.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下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
的关键信息“春秋战国历史”和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改15革;铁器、牛耕的使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变革;百家争鸣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的变革。所以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项统一国家的建立指的是秦汉时期;C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指的是隋唐时期;D项民族关系的发展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所以A项符合题意,故选A。第Ⅱ卷二、简答题36.爱好观察,喜欢思考是当代中学生的共同特征。为了真实了解和体验中
国古代远古居民的农耕生活状况,小明同学在2016年暑假期间进行了长途旅游,下面是小明在旅游景点拍摄的两张模拟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照片,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分别写出两张照片中远古居民居住的房屋样式的名称。(2)文物识别:说出使用下列两幅图中文物的远古居民,填入下面的
横线上。AB(3)造成远古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干栏式、半地穴式。(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2)自然环境。【解析】16【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图片1、图片2可知,前者处于长流流域,是干栏式房屋;后者处于黄河流域,是半地穴式房屋。
(2)根据所学和材料图片3、图片4可知,前者处于黄河流域,是半坡居民使用;后者处于长流流域,是河姆渡居民使用。(2)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黄河流域、长流流域,因为自然环境不同,使用不同样式的房屋。37.如图是在北京出土的
青铜器“克盉”,里面的铭文记载说,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1)想一想,与封克做匽诸侯相关的制度是什么?(2)克可能是什么样的身份才会成为诸侯呢?(3)
克作为诸侯,应向周天子尽哪些义务?【答案】(1)分封制。(2)功臣、宗亲。(3)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周朝将宗室、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这就是分封制。“克盉”就证明了这一点。(
2)根据所学可知,周朝将宗室、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这就是分封制。(3)根据所学可知,周朝将宗室、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的义务是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这就是分封制。38.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17(1)材料一中的文物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A.实物资料B.文献资料(2)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3)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并回答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秦国的一名军人,你是否支持商君的举措?为什么?【答案】(1)A(2)春秋战国时,铁器牛耕使用并推广。(3)作用:使秦国
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启示:坚持改革、勇于创新等。(4)支持,因为变法奖励军功。【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这些均是考古出土的文物,故A。(2)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它说明春秋战国时,铁器牛耕
使用并推广。(3)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可知,它的作用是,使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坚持改革、勇于创新等。(4)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及秦孝公
用商君……急耕战之赏……”可知,支持,因为变法奖励军功。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