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 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3.211 MB
  • 2024-09-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7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 答案.docx,共(20)页,3.21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068e093bb92e52b98fb7b9d38ac7f9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南阳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地理科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近年我国育龄妇女规模人数不断减小,叠加低生育率导致出生人口情况持续低迷,二孩生育堆积

效应已渐消退,“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均未能扭转低迷生育趋势。如图为我国主力育龄妇女规模变化及趋势图。据此完成问题。1.关于我国主力育龄妇女规模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主力育龄妇女新增规模最多的时段为1996—1998年B.主力育龄妇女规模下降最快的

时段为1998—2000年C.从1997年开始主力育龄妇女规模逐年下降D.从1997年开始主力育龄妇女同比新增规模呈波动下降2.从2014年开始我国20~35岁主力育龄妇女规模持续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受教育水平的提高B.生活成本和压力的增大C.生育政策的影响D.生育

观念的改变【答案】1.B2.C【解析】【分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主力育龄妇女新增规模最多的时段为1982—1984年,A错误;从1997年开始主力育龄妇女规模呈波动下降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C错误;从1997年开始主力育龄妇女同比新增规模呈波动变化,且2007—2011年

之间呈上升趋势,而不是波动下降,D错误;读图可知,主力育龄妇女规模从1997年开始下降,斜率最大为下降最快的时候,时段为1998—2000年,B正确。故选B。【2题详解】受教育水平提高和生活成本、压力的增大会降低人口的

出生率,但不会改变当前主力育龄妇女规模,A,B错误;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的严格执行导致自2014年开始我国主力育龄妇女规模持续显著下降,生育观念的改变影响较小,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中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的原因:①从人口结构来看,育龄妇女规模

的下降,是导致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②年轻人婚育观念显著变化(婚姻推迟、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偏高加重了生育顾虑)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常住人口50126804人,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共增加410

0175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86%。图为与2010年相比,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级市常住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常住人口比重变化,说明()A.地级市常住人口减少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较少D.人口迁移率空间差异显著4.与2010年相比,柳州市人口比重上升,说明该城市()A.营造美丽风景,壮大旅游业B.发挥交通优势,促产业发展C.位于西部,借力西部大开发D.矿产资源丰富,开采潜力大【答

案】3.D4.B的【解析】【分析】【3题详解】从图中可看出,北海市、防城港市及柳州市等地级市的常住人口是在增加的,选项A错;因有人口迁移的因素在内,难以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选项B错;全区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会促进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选项C错;由图可知,

各地级市人口比重有升有降,与人口的迁入和迁出的空间差异关系密切,D对。故选D。【4题详解】桂林市的旅游资源更为丰富,但与2010年相比桂林市人口比重下降,说明柳州市人口比重上升,旅游业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柳州市是广西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凭借这一优势,该市促进产业发展,增

加就业岗位,吸引外来人口,使人口比重上升,B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地级市常住人口比重与2010年相比,除柳州市外,其他市人口比重均下降,说明西部大开发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错;矿产资源的开采潜力大,只能说明城市将来发展潜力大,将来人口可能增多,对目前柳州市人口比重上升影响甚微,D错。故选B。【点睛】

柳州铁路枢纽,一般称为柳州枢纽,位于柳州市,是湘桂铁路、黔桂铁路、焦柳铁路以及衡柳铁路、柳南客专五大干线交汇点和联系西南、中南区域与华南沿海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农村空心化是农村人口非农化引起的“人走屋空”以及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新建住宅逐渐向外围扩展

导致的一种“外扩内空”的演化过程。与传统单纯依托需求侧发力的增长方式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通过对供给体系结构的改革调整增加有效供给。下图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治空心村问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空心村

”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务工人员无法融入城市B.城乡经济的发展差距C.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D.传统的攀比心理,回村建新房6.“空心村”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是()A.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B.农村

人口老龄化减轻C.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D.城市人口数量持续增长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治空心村问题对乡村发展的作用是()A.避免产生社会治安问题B.完善社会保障体制C.修缮年久失修的房子D.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答案】5.B6.C7.D【解析

】【分析】【5题详解】“空心村”是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打工,除过年的十几天外,其它时间均工作、生活在城市而产生的,B正确。由于城市的保障体系不健全,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无法融入城市;并且由于传统

的攀比心理,回村建新房,导致旧宅基地闲置都是导致空心村产生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ACD错误。故选B。【6题详解】“空心村”现象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A错误;农村劳动力没有回流到农村,农村老龄化问题没有得到缓解,B错误;农村劳动力进入城

市,就业方向和生活消费等都会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C正确;农村劳动力进城属于人口流动,数量具有不确定性,不一定使城市人口数量持续增长,D错误。故选C。【7题详解】由图示信息可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相当

比例的农民工农转非,完善了城市社会保障体制,避免产生社会治安问题,这是对城市的积极影响,A、B错误;乡村空间优化,统一规划建房,改善乡村居民的生存环境,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空心村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走屋空,建新不拆旧。其中最主要

的原因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导致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流动人口通常指长居地改变而户口登记地尚未改变的群体,他们不具备市民身份,无法享受同本地居民一样的生活待遇。流动人口的职住情绪能够反映其工作与生活状态。下图示意“某城市流动人口情绪与职住分布的关系图”(其中人口情绪

大于0,表示流动人口情绪相对平均人口情绪较为积极,数值越大越积极,反之则表示较为消极)。完成下面小题。8.根据关系图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流动人口因生活压力大等原因导致整体情绪偏向于消极B.可达性与基础服务设施较差导

致远郊居住区人口情绪较消极C.社会地位低、职业追求高是物流园人口情绪值低的主要原因D.农业园区主要为耕作辛苦的农民,人口情绪普遍偏向于消极9.为应对以上问题,有关政府部门应该()①重点关注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物流产业的流动人口心理健康②完善远郊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流动人口生

活满意度③建立健全社会基础保障体系,加强资源配置的公平性④严格限制人口流入,缓解该地人口压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8.B9.B【解析】【8题详解】根据材料“流动人口的职住情绪能够反映其工作与生活状态”,读图可知该城市大部分流动人口的人口情绪大于0,表

示流动人口情绪整体较为积极,A错误。远郊居住区人口情绪小于0,人口情绪较为消极,推测可能原因为交通可达性与基础服务设施较差,工作和生活不便利、不舒适,B正确。物流园人口情绪值为负值,情绪较为消极,反映其工作和生活状态较差,可能是工作压力大,影响生活品质,C错

误。农业园区人口情绪为正值,较为积极,D错误。故选B。【9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读图可知,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物流产业的流动人口人口情绪普遍偏向于消极,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①正确。完善远郊区基础设施建设,便于远郊人口通勤,可以提升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②正确。根据材料“流动人口通常指长居

地改变而户口登记地尚未改变的群体,他们不具备市民身份,无法享受同本地居民一样的生活待遇”可知,建立健全社会基础保障体系对流动人口的工作和生活影响不大,③错误。严格限制人口流入,进入该城市的人口减少,缓解该地人口

压力,有效缓解交通等基础设施压力,一定程度上改善出行等体验,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经济因素导致人口从欠发达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中会出现人口压力大、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不安定等问题。云南中部高原区的传统

民居“一颗印”(见下图),正房多为三间,由长辈居住,左右各一间或两间耳房,由子女居住:底层为厨房和猪、马牲畜栏圈,楼上房间供人居住、储存粮食和杂物等:正房、耳房面南天并均挑出腰槽,正房腰称“大屋,耳房腰和门麻腰裤称“小理“,大小连通。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10.“一颗印”一楼、二楼的用途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洪捞C.气候D.地震11.“一颗印”大小相连通的主要目的是()A.便于雨天穿行B.增加居住面积C.减少建筑材料D.增加太阳辐射12.“一颗印”正房、耳房的高度差异,主要体现

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是()A.人地协调B.阴阳平衡C.长幼有序D.中唐之道【答案】10.C11.A12.C【解析】【10题详解】"一颗印"盛行于云南中部高原区,气候多雨,底层潮湿且多蚊虫,因此主要用作厨

房和猪、马等牲畜栏圈;二楼相对干燥,蚊虫少,用于居住,A、B、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11题详解】大小厦是正房和耳房面向天井挑出的腰檐,无法住人,也不能减少建筑材料,更会遮挡光照,但便于雨天时穿行,B、C、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1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正房多是长辈居住,耳房

多是晚辈居住,因此正房高、耳房低的高度差异主要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长幼有序理念,C正确,A、B、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点睛】区域不同其自然和人文条件会有很大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饮食文化、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会存在差异。因此

,此类题型主要从区域的条件进行分析。地处江苏省东南部的昆山市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2000年,昆山开发区征收全部农用地,并给失地的乡村一代居民土地补偿金和住房安置(安置小区合称群益社区),从此乡村居民开始完全从事非农产业,实现

了人口的城镇化,但与一代居民相比,群益社区二代居民(一代居民的子女)的职业选择更自主。下图示意群益社区居民职业更替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20世纪80年代,群益社区乡村居民出现渐进式职业更替的根本原因是()A.地理位置较优越B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C.土地被全部征收D.第二产业的发展14.2000年以来,群益社区一代居民主要从事的行业可能是()A.房屋租赁行业B.农产品加工行业C.教育培训行业D.石油化工行业15.与一代居民相比,群益社

区二代居民的职业选择更自主的主要原因是()A.就业压力较小B.政策支持力度大C.受教育程度较高D.社会保障制度较完善【答案】13.B14.A15.C【解析】【13题详解】据图可知,渐进式职业更替是指乡村居民由以务农为主转变为亦工亦农;昆山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处长三角其地理位置一直都很优越

,但改革开放之前居民一直务农,所以,地理位置优越不是群益社区乡村居民出现渐进式职业更替的根本原因,A错误;居民渐进式职业更替出现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而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首先在东南沿海地区实行改革开放,所以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是该地区乡村居民

出现渐进式职业更替的根本原因,B正确;材料显示昆山开发区土地被全部征收是在2000年,C错误;群益社区乡村居民由以务农为主转变为亦工亦农,说明部分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但第二产业的发展不是其根本原因,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根据材料可推知,2

000年后,昆山开发区征收大量土地进行开发建设,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导致租房市场广阔,群益社区凭借地处开发区的地理位置优势,房屋租赁行业快速发展,故一代居民主要从事的行业可能是房屋租赁行业,A正确;2000年

后,群益社区农业用地全部被征用,不适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群益社区一代居民受教育水平较低,且所处地区石油资源并不丰富,故不适合发展教育培训业和石油化工业,BC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根据图文材料可

知,2000年后,该社区居民实现了倾覆式职业更替,居民需自主择业,2000年以后,群益社区一代居民主要从事的职业是房屋租赁,为二代居民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随着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二代居民受教育程度比

一代居民高,知识技能水平较高,所以职业选择更自主,C正确;就业压力较小、政策支持力度大、社会保障制度较完善,不是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点睛】城市化过程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缩小城乡间的差距,城市化有利于改善地区的产业结构。

城市是区域科技和文化的中心,城市化过程提高了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城市的知识和文化深刻的影响着乡村的生产和生活。为建设生态城市,我国某城市对功能区布局进行了调整,图a为该城市调整后布局图,图b为该城市对路面的改造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该城市功能区布局

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主要原因是()A.压缩居民活动空间B.使各方面亲近自然C.缩短居民出行距离D.减少工业布局规模17.某地产商拟在该城市某地块建设高档住宅区,关于其区位选择和理由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上风上水,环境优美B.②处,市

中心,市场广阔C.③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D.④处,盛行风下风向,大气质量优18.该城市对路面的改造工程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A.美化城市环境B.杜绝污染物的排放C.维护生物多样性D.减少内涝,调节大气和气候【答案】

16.B17.A18.D【解析】【16题详解】读图a可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增加了居民活动空间,A错误;使各方面被林地所包裹,更加亲近自然,B正确;加大了居民出行距离,C错误;工业布局规模的变化图中和材料中都没有显示,所以无法判断,D错误。故选B。【17题详解】读图a可知,①处右侧等

高线密集、地势高,结合风频图可知,地处上风向,是上风上水,环境优美的地区,A正确;②处位于市中心,地租水平高,市场广阔,适合建商业区,B错误;③处靠近河流下游,水质较差,不适合建高档住宅区,C错误;④处位于盛行风下风向,大气质量差,D错误。故选A。【18题详解】读图b可知,该城市对路面

的改造工程增加了下渗,减少了城市内涝,可以调节大气和气候,D正确;对美化城市环境、杜绝污染物的排放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不明显,AB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1、经济因素——地租高低和交通通达度。2、社会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住宅区的分化上。3、历史因素——

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在的功能分区;城市的发展和更新要考虑继承和保持原有特色;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的功能分区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4、行政因素——在有些城市,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引导或划定不同的功能区。乡村

振兴是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着眼于我国当下国情与未来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保障乡村充分发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下图示意广东省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其中Ⅰ、Ⅱ是影响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形成的两个重要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影响该地

区人地关系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有()①经济发展②气候变化③农业技术④基础设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0.Ⅰ阶段农村地区的特征最有可能表现为()A.人口流失比较严重B.经济发展迅速C.农民返乡意愿强烈D.人地矛盾加剧21.促使Ⅱ阶段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

形成的关键原因包括()①户籍制度调整②农民收入提高③生态环境转好④人口大量迁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19.B20.A21.D【解析】【19题详解】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地区人地关系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农村人口与农村住宅的关系上。广东经济

发展快速,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入,农村地区出现人口城镇化和就业非农化特征,①正确;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农村宅基地建房热情提高,但由于人口迁出,房屋利用效率较低,农村住宅出现空置、闲置等特征,④正确;气候变化对该地区人地关系改变的影响不大,②错误;农业

技术主要针对农业生产,与该地区人地关系变化基本无关,③错误。故选B。【20题详解】I阶段人口城镇化,就业非农化,使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人口流失比重严重,A正确;由于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农村人口迁入,农村经济发展并不迅速,C错误

;此阶段,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要高于农村地区,城市的拉力作用仍然显著,农民返乡意愿并不强烈,C错误。由于大量农村人口迁出,农村的人地矛盾得到缓和,D错误。故选A。【21题详解】读图可知,Ⅱ

阶段农村住宅出现新增、自用、空置、闲置等特点,据此可推测Ⅱ阶段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形成的前提是农民收入增加,对住宅需求改善意愿提高,农村住宅出现新增、自用。但是由于农村人口大量迁出,住宅出现空置、闲置,②

④正确。生态环境转好,户籍制度调整对形成Ⅱ阶段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的影响较小,①③错误。故选D。【点睛】传统村落是中国宝贵的农耕文化遗产,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人地关系协调适应、人地关系矛盾冲突、人地关系调整再适应三个阶段。随着中国工业化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人地关系矛盾加剧,呈现出人口流失、生态破坏、产业滞后、文化基因流失、居住环境损毁等问题。要推动传统村落乡村振兴,需要采取吸引乡村人口回流、推动传统村落产业振兴、提升环境生态的吸引力、促进传统文化活化发

展、改造传统村落居住空间五大策略。我国县级行政区有市辖区、近郊区、县级市和县域四种类型。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部分县级行政区出现人口收缩(人口流失乃至局部空心化)现象。下图为我国城市人口收缩型县级行政区数量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四类

县级行政区收缩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区域的()A.经济水平发展差异B.人口数量增长不均C.生态环境质量不同D.文化教育发展失衡23.人口显著收缩的县级行政区将会出现()A.城市化水平下降B.人口出生率减小C.老龄化比例

降低D.劳动年龄人口增加24.辽宁省鞍山市是显著的人口收缩型城市,为应对人口收缩问题该市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大量引进人才B.拓展城区面积C.优化产业结构D.提升农业占比【答案】22.A23.B24.C【解析】【22题详解】由材料“人口收缩(人口流失乃至局部空心化)现象

”可知,人口收缩表现为人口流失,其主要原因一般是经济原因造成的人口流失,四类县级行政区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在区域的地位不均等,造成人口流失程度的差异,故A正确;人口数量增长、生态环境质量、文化教育发展对人口流动的影响

不是主导因素,排除BCD。故选A。23题详解】人口显著收缩,主要表现为大量人口迁移至发达地区和城市,迁移人群有可能原本就是城市人口,也可能是乡村人口,不一定造成城市化水平下降,A错误;由于外出人口多以青壮年人口为主,由此造成生育率下降,出生率减小,B正确;青壮年外出比例较大,老龄化比例提

高,C错误;劳动年龄人口以外出就业、经商为主,造成劳动年龄人口减少,D错误。故选B。24题详解】面对人口收缩,人口外流,应积极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吸引人口留在当地发展,C正确;大量引进人才首先要具

备吸引人才到来的就业条件和社会福利条件,A错误;拓展城区面积要与整体发展和规划一致,不能盲目进行,B错误;提升农业占比,不能带来就业机会等的增加,不能留住人才,D错误。故选C。【点睛】随着中国经济增速趋缓,城市收缩的深度和广度将有所拓展。城市收缩

可能会催生产业萎缩、住房过剩、债务攀升等相互叠加的经济现象,带来多重压力和潜在的负面影响。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而言,城市收缩是需要直面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有必要未雨绸缪,及早探寻应对收缩型城市的办法。近年成都开通了多条地铁线路。地铁2号线经过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a)、春熙路商圈(b),同时串联了

成都最大的火车枢纽中心二成都东站(g)。2号线与1号线或7号线换乘后,可以去往成都北站(e)和成都南站(f),方便市民搭乘火车。地铁7号线位于二环、三环之间,并与城市地面交通形成换乘关系。地铁7号环线建成后极大

地缓解了中心城区交通拥堵。下图为成都市部分地铁线路及站点示意图。根据材料和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5.图中地铁a、b站点比c、d站点客流量大得多,最主要原因是a、b位于()A.中心商务区B.大型居住区C.休闲旅游区D

.文教区26.图中e、g、f换乘站点相对于7号环线其它换乘站点来说,其不同的作用表现在()A.繁华商业区,便于购物者集散B.城区交通枢纽,便于城区居民出行C.主要工业区,便于人们上下班D.对外交通枢纽

,便于市际交通出行27.据材料推测成都市的住宅区主要分布在()A.一、二环之间B.二、三环之间C.三环、绕城之间D.绕城以外【答案】25.A26.D27.B【解析】【25题详解】读图可知,a、b位于市中心位置,为中心商务区,人口数量多,而c、d与市中心有一段距离,所以地

铁换乘站客流量比c、d大得多,A正确;市中心地价高,大型居住区、休闲旅游区、文教区都不会位于市中心,BCD错误。故选A。26题详解】读图可知,地铁站点e、f、g均位于环线和放射状线路的交汇处,为对外交通枢纽,便于市际的交通,D正确;

地铁站点e、f、g距市中心较远,并非繁华商业区,A错误;地铁站点e、f、g距城区较远,B错误;图示未体现该站点附近有工业区,C错误。故选D。【27题详解】成都由于地租差异而形成同心圆状的空间结构,市中心经济发展快,交通便利,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一环内适合发展商业,行政等,A错

误;居住区主要分布在二环、三环之间,地租较低,距离市中心【不远,交通较为便捷,方便出行,B正确;三环以外多为工业区或其他功能区,距离市中心远,出行不便,通勤时间长,不适宜居住,CD错误。故选B。【点睛】城市功能区的分布

及特点:①住宅区位于商业区外围或工业区周边,是城市的主体区域,形态呈现组团装分布,特征是背景性,中等密度,配套齐全。②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或次中心,形态呈集中团块和沿街线形分布,特征是标志性,高密度,高人流量。③工业区位于城市外围,形态呈片区,园区式分布,特

征是低密度,高物流量。承载力指数反映的是在当前发展阶段下,以现实的自然条件,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人类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前提,土地资源承受的最大人口和城镇发展规模的能力,即土地资源的承压能力。下表表示我国新疆

各区域土地承载力指数,下图为新疆相关地理事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区域东疆区准噶尔盆地南部区准噶尔盆地北部区伊犁河谷区塔里木盆地北部区塔里木盆地西部区塔里木盆地南部区承载力指数0.5391.2270.8921.07308930.8910.53628.新疆各区域土地资源承压

能力最大的是()A.伊犁河谷区B.准噶尔盆地南部区C.准噶尔盆地北部区D.塔里木盆地北部区29.影响新疆各区域承载力指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有()①矿藏②淡水③光照④海拔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0.提高新疆各区域承载力指数

的合理措施是()A.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B.改善城市水环境,实施“南水北调”C.加大矿藏开发力度,加快资源外调D.提高科技水平,大力发展高尖产业【答案】28.B29.A30.A【解析】【28题详解】由表格中数据

可知准噶尔盆地南部区地资源承压能力最大,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9题详解】新疆位于西部内陆,区域承载力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水资源越丰富,区域承载力越大,②正确;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基础

设施建设,①正确;新疆各区域的区域承载力与光照和海拔无关,③④错误。故A正确。故选A。【30题详解】新疆各区域水资源均较为不足,“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区域承载力,

A正确;“南水北调”工程并没有线路往新疆调水,B错误;“加大矿藏开发力度,加快资源外调”会使新疆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C错误;新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技实力不足,目前并不适合发展高尖产业,D错误。故选A。【点睛

】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1)自然资源(资源,气候,地形,耕地面积)——首要因素(2)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正相关)(3)地区开放程度—封闭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受到较大的限制;开放

地区,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环境人口容量就会大得多。(正相关)(4)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负相关)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深圳在1980年正式设立经济特区前,城市人口仅1万人,农村人口为30万人。2004年深圳全面城市化正式启动,深圳市最后的宝安、龙岗两

区18个镇现有的27万农村人口全部从“村里人”转成“城里人”,随之城市用地也发生变化,城镇建设用地的面积与比例不断增加,分别从1986年的39.63km2和2.11%,增加到2011年的774.05km2和40.25%。深圳高速城市化有力推动了深圳及其

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发展。下图为深圳市1979-2012年产业结构变化图。(1)指出深圳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土地、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2)从产业结构变化的角度,说明深圳高速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3)推测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深圳城市气温的影响,并提

出在城市规划中可应对的措施。【答案】(1)深圳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土地不断扩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直至几乎为零。1990年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1990-2012年第二、三产业比重差距不大,2008年后第三产业比重最大,成为主导的产业。(2)深圳城镇

化的过程中,第一产业迅速下降直至几乎为零,代表着深圳高速的城市化,第二、三产业迅速上升,第三产业成为深圳的主导产业。有效的促进了深圳的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了其独特的资源、地理等优势,促进高新技术发展,人力资源整合,产

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了深圳的竞争力。(3)深圳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气温应该会有所上升,热岛效应加强。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注意增加绿地建设,相应减少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分散分布。城市道路建设集约高效,发展立体交通网络。【解析】【分析】

本题以深圳发展为材料,涉及城市化发展过程的特点、对区域的影响以及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阅读能力及知识调用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的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和图片信息,深圳在城市

化的进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土地面积不断增大。城市的第一产业占比迅速下降直至几乎为零,第二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并持续保持高占比。1990年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1990-2012年第二、三产业比重差距不大,2008年后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成为主导的产业。【小问2详解】“2004年深圳全面城市化正式启动”,深圳从原本的农业为主的地区,迅速城市化的发展,使其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第二三产业占比迅速上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了深圳的竞争力。有效的促进了深圳的经济发展,充分

发挥了深圳独特的优势条件,有效的促进了深圳高新技术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其独特的资源、地理等优势,促进其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整合,从而增强深圳整体的竞争力。【小问3详解】深圳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面硬化率不断加大,城市热岛效应愈发显著,城市气温应该有所上升。所以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注意保留或增大绿化面积

,减少高层建筑的建设,并且高层建筑分散分布。同时城市道路的建设要做到集约高效,充分利用经济优势,发展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2021年初,热播电视剧《山

海情》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从宁夏贫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西吉、海原和固原的简称,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搬迁到永宁县玉泉营地区的移民们,从无到有地建设着他们的新家园,在国家扶贫政策下,福建对宁夏的扶贫事业进行对口援助,建立了合作样

板--闽宁镇。在这片肥沃的地方上,互相扶持着走上了康庄大道。材料2:贺兰山东麓地处宁夏平原和贺兰山冲积扇之间,以砾质沙土质土壤为主,富含矿物质,荒漠、戈壁分布较广。近年来,从苗木引进繁育、葡萄园管理,到酒庄建设、葡萄酒酿造、销售,已成为中

国酿酒葡萄集中连片最大产区,目前,宁夏葡萄酒远销德国、美国和法国等国家,成为独具特色的“紫色名片”。材料3:图甲为“宁夏的地形、降水量及生态移民”示意图;图乙为“宁夏的酿酒葡萄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丙为“闽宁镇设计的产业协作关系”示意图。(1)推测宁夏西海固地区向永宁县玉泉营地区进行生态移民的

原因。(2)简述图丙的设计方案对区域的发展显著优点。(3)结合闽宁镇的发展,简述对其他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启示。【答案】(1)西海固地区地形崎岖,耕地不足,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深居内陆,对外联系不便,经济、科学技术落后;环境承载力低。永宁县玉泉营地区水资

源较丰富;土地资源较丰富;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此次移民属于省内迁移,便于行政管理和风俗习惯相近。(2)有利于实现各类产业间的物质良性循环,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减少污染、实现有机绿色生产,有利于提升各产品的品质,有助于打造品牌;产品多元化生产,有助于经济稳定发展;延

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3)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结对帮扶,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引进产业、资金、技术和管理方法;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多元化经济模式;注重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发展,提高效益;加强对外联系和宣传,吸引投资

、树立品牌;政府扶持、政策引领、理念更新;强化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宁夏移民情况、宁夏产业发展情况、宁夏地形与气候条件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生态移民、农业区位条件、区域可持续发展、脱贫致富等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西海固地区,地处宁夏南部山区,由图可知,西海固地区地形崎岖,可推测其耕地不足,由等降水量线分布可知,西海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农业发展条件差,环境承载力低;由图可知,西海固为内陆山区,对外联系不便,经济、科

学技术落后,民众贫困。永宁县玉泉营地区离黄河近,水资源较丰富;根据图中海拔分布可知,该地地形较平坦,土地资源较丰富;离银川较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此次移民由政府主导,属于省内迁移,风俗习惯相近,也便于行政管理,移民难度较小。【小问2详解】各种物质被循环利用,

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对产品进行了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产品生产多元化,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多种产业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取得社会效益。废弃物也被循环利用,减少了污染,还能实现有机绿色生产,具有生态效益。绿色生产还能提升各产品的

品质,有助于打造品牌,该设计方案能最终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小问3详解】闽宁镇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发展葡萄种植等特色产业,其他贫困地区可引进产业、资金、技术和管理方法等,发展多元经济模式,增加就业;福建对宁夏的扶贫事业进行对口援助,其他贫

困地区也要争取结对帮扶,加强对外联系和宣传,吸引投资、树立品牌;发展产业协作的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贫困地区的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更新理念,强化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招商引资,优化投资环境。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

.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