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省宁德市福宁古五校教学联合体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语文 PDF版含解析(可编辑).pdf,共(14)页,1.23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b848833223cd5e32b219800d90ea80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语文第1页共10页福宁古五校教学联合体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三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入答案卷中。3.考试结束,考生只将答案卷交回,试卷自己保留。一、文言
基础(共18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被)②遂见.用于小邑(被)B.①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全,都)②戍卒叫,函谷举.(拔、攻占)C.①当.此之时(应当)②
僻不当.道者(面对)D.①他植者虽窥伺效.慕(仿效)②信者效.其忠(献出)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A.①幼稚..盈室②则告诉..不许B.①役聪明..之耳目②颜色..憔悴,形容枯槁C.①抚孤松而盘桓..②则遣从事..以一少
牢告庙D.①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②童子..六七人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顺流而东.②六王毕,四海一.③见贤.思齐焉④事不目.见耳.闻⑤函.梁君臣之首⑥邪曲..之害公,方正
..之不容也⑦倚南窗以寄傲.⑧非有能硕茂..之⑨臣具表以闻.A.①④\⑤\⑦⑧\②\③⑥\⑨B.①⑤\③⑥⑦\④\⑨\②\⑧C.①②\③⑥⑦\⑨\⑤\④\⑧D.①\②\④\⑤\⑦\③⑥\⑧⑨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A.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②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B.①因.利乘便②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C.①且.何谓阁子也②可使有勇,且.知方也。D.①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②若.使烛之武见秦君5.下列各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②轩凡四遭
火,得不焚高三语文第2页共10页B.①石之铿然有声者②凌万顷之茫然C.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渺渺兮余怀D.①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②仁以为己任6.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2分)A.“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
十思疏》)与“计将安.出”的“安”含义相同。B.“而耻.学于师”(《师说》)与“不耻.下问”的“耻”字含义不同。C.“始速.祸焉”(《六国论》)与“不速.之客”的含义不同。D.“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与“不名.一钱”的含义相同。7.下列句子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劝学》)与“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的“焉”字的用法相同。B.“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十二章》)与“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的“而”字用法不同。C.“金.
就砺则利”(《劝学》)与“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的“金”字用法不同。D.“小学而大.遗”(《劝学》)与“舟人大.恐”(《石钟山记》)的“大”用法相同。8.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译:货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不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而厌恶。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多出力。B.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译: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石钟山得名的缘故啊。而鄙陋的人于是用斧头敲打山石来
探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认为得到了它的真实。C.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译: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居住在这里。这个老婆婆是已去世的祖母的婢女,哺育过父亲和我两代人,我的
妈妈对她很好。D.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译: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他们)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他们)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9.下列对课文涉及到的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答司马谏议书》)“君
实”是司马光的字,古人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尊辈或平辈称字。高三语文第3页共10页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五代史伶官传序》)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牢,祭祀用的
牲畜。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运》)“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老而无子;独,幼而无父。D.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登泰山记》)“戊申晦”是用天干地支纪日的戊申日的月底这一天。“五鼓”是指五更。
旧时的计时法,把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三小时。二、现代文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四十或五十年前,欧美大多数正统气候学家相信,气候在历史时代是稳定的。这种见解,已为世界近数十年来收集的气象资料所否定。在我国,古代作家如《梦溪笔谈》的作
者沈括,《农丹》的作者张标和《广阳杂记》的作者刘献廷,均怀疑历史时代气候的恒定性;且提出各朝代气候变异的事例,记载于上述书籍中。对我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史的初步研究,可得出下列初步结论:(1)在近五千年中的最初二千年,即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
℃左右。一月温度大约比现在高3-5℃。(2)在那以后,有一系列的上下摆动,其最低温度在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年、1200年和1700年;摆动范围为1-2℃。(3)在每一个四百至八百年的期间里,可
以分出五十至一百年为周期的小循环,温度范围是0.5-1℃。(4)上述循环中,任何最冷的时期,似乎都是从东亚太平洋海岸开始,寒冷波动向西传布到欧洲和非洲的大西洋海岸。同时也有从北向南趋势。我国气候在历史时代的波动与世界
其他区域比较,可以明显看出,气候的波动是全世界性的,虽然最冷年和最暖年可以在不同的年代,但彼此是先后呼应的。如十七世纪的寒冷,中国比欧洲早了五十年。欧洲和中国气候息息相关是有理由的。因为这两个区域的寒冷冬天,都受西伯利亚高气压的控制。如西伯利亚的高气压向东扩展,中国北部西北风强,则中国严寒而欧
洲温暖。相反,如西伯利亚高气压倾向欧洲,欧洲东北风强,则北欧受灾而中国温和。只有当西伯利亚高压足以控制全部欧亚时,两方就要同时出现严寒。高三语文第4页共10页最近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大学物理研究所丹斯格拉德教授,在格陵兰岛上某地的冰川块中,以O18的放射性同位素方
法,研究结冰时的气温,结果是:结冰时气温高,同位素就增加,气温增加1℃,O18就增加0.69‰。兹将他所制近一千七百年来格陵兰气温升降图与本文中用物候所测得的同时间中国气温图作一比较,如图所示。A表示从三世纪到现时的中国气温的波动。B表示同时期用同位素所测得的格陵兰岛的温度。格
陵兰与中国相距二万余公里,而古代气候变动如出一辙,足以说明这种变动是全球性的。(摘编自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有删改)材料二:1913年,竺可桢从伊利诺伊大学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地质与地理学系攻读研究生。尽管其主修气象学专
业,但所修课程却并不局限于气象学,他还选修了著名科学史家乔治·萨顿的自然科学史课程。科学史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对竺可桢日后的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从青年时代起,竺可桢就养成每日观测物候、记录气象资料的习惯。从竺可桢的日记可以看到,他每天都将亲自观测的气温
、风力、云量以及相关的物候现象记录在日记的标题处,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坚持到临终的前一天,几无例外。西方现代科学方法的严谨训练和深厚的国学功底,使竺可桢从一开始就具备了鸟瞰东西的宏阔学术视野。在研究中国历史气候时,竺可桢发现,无论是西方国
家还是东方国家,历史时期都相高三语文第5页共10页对缺乏天文学、气象学和地球物理学现象的连续可靠记载,气象仪器观测的数据资料最多也只有两百年的历史,无法解决漫长的历史气候变迁问题,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只能利用反映气候变化的其他证据来证明,方
法有很多,如:湖泊沉积、植物孢粉、冰川进退遗迹等。在方法选择上,竺可桢曾在信中写到:“关于气象记录,仪器记录我们也远不及西洋,但是十六世纪以前历史时代的气候文献恰恰远胜于西洋,我们应该利用我们的所长方能取胜于人,同时也批判地接受了古代文化遗产。”事实
上,早在美国求学期间,竺可桢就开始系统搜集中国和世界气候变化的资料,包括考古、动植物分布、冰川进退、雪线升降、河流湖泊冻结、气象观测记录等,所涉中国古代文献从经史子集到方志游记等无不广征博采。竺可桢认为,这些史料中有大量气候变化的信息,系统地加以分析研究,就可以利用中国古代
丰富的文献资源优势来弥补我们在仪器设备方面的不足,这一想法成为竺可桢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科学创新的重要指导思想。在长期的积累中,竺可桢融文、史、哲、天、地、生多学科知识于一炉,将不同来源的气候史料素材进行
融合筛选,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处理,再逐步分析鉴别和利用,陆续发表了有关气候变迁的专业研究论文九篇。这些前期积累不仅为《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也逐渐形成了竺可桢独具创新的历史气候研究方法。(摘编自徐飞、江增辉《中国
传统学术资源的现代价值》)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史上,年平均温度在1-2℃的范围内摆动。B.受西伯利亚的高气压控制,中国和欧洲两地的冬天可能冷暖不均。C.在五十至一百年为周期的小循环里,寒冷波动趋势总是自东而西。
D.东西方国家各自存在不同的难解的历史气候变迁问题,如湖泊沉积。1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很多地区的地方志、个人日记和旅行报告中存有气候变化信息,加以利用,有助于研究历史气候变迁问题。B.据研究结论,殷商
以前的年平均气温和一月温度都高于现在,可见五千年来的中国气候由热而冷的渐变趋势。C.基于某地结冰时气温与O18的相关性,可以采用O18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方法制成较为可信的某时段该地气温升降图。D.气象仪器观测
的数据资料最多不超过两百年,我国在研究历史气候时,应该充分利用古代文献资源丰富的优势。高三语文第6页共10页12.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古代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在加拿大东部安大略省用古代土壤中所遗留的孢子花粉研究,结果表
明距今三千年至二千五百年间有一次寒冷时期,与同处北半球的格陵兰相似。B.维苏威火山于公元63年开始地震,至公元79年突然大爆发将庞贝城和赫克兰尼城淹没。中国于公元46年大地震,祸及42郡国。C.雪线的升降与一地的温度有密切关
系。以我国五千年来气温升降与挪威的雪线高低相比,虽有先后参差之别,大体是一致的。D.十二世纪,中国气候加剧严寒,荔枝两次冻死。在大约一千年的记载中,日本京都樱花开花的平均日期,第九世纪最早,第十二世纪最迟。1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对文中图表的解
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从南北朝到隋,两地都处于气温上升期。B.中国和格陵兰的气温最高点都出现在唐朝时期。C.十七世纪中后期,两地都出现过极端寒冷天气。D.十八世纪后半期,两地都处于气温的上升期。14.请结合
竺可桢的研究经历,简要概括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发中华传统学术资源的现代价值。(6分)三、古诗文阅读(41分)(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材料一:哀公问于孔子曰:“当今之君,孰为最贤?”孔子对曰:“丘未之.见也,抑有卫灵公乎。”公曰:“
吾闻其闺门之内无别,而子次之贤,何也?”孔子曰:“臣语其朝廷行事也。”公曰:“其事何如?”孔子曰:“灵公之弟曰公子渠牟,其智足以治千乘,其信足以守之,灵公爱而任之。又有士曰林国者,见贤必进之,而退与分其禄,是以灵公无游放之士,灵公贤而
尊之。又有士曰庆足者,卫国有大事,则必起而治之;国无事,则退而容贤,灵公悦而敬之。又有大夫史以道去卫而灵公郊舍三日琴瑟不御必待史之入而后敢入。臣以此取之,虽次之贤,不亦可乎?”子路问于孔子曰:“贤君治国,所先者何?”孔子曰
:“在于尊贤而贱不高三语文第7页共10页肖。”子路曰:“晋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矣,其亡何也?”孔子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贤者知其不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必己贱而雠之。怨雠并存于国,邻敌构兵于郊,中行氏
虽欲无亡,岂可得乎?”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贫者也。”(节选自《
孔子家语·贤君》)材料二:为人主者,莫不欲强而恶弱,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是禹、桀之所同也。要此三欲,辟.此三恶,果何道而便?曰:在慎取相是矣。故知而不仁,不可;仁而不知,不可;既知且仁,是人主之宝也。不急得,不知;得而不用,不仁。无其人而幸有其功,愚莫大焉。今人
主有大患:使贤者为之,则与不肖者规之;使知者虑之,则与愚者论之;使修士行之,则与污邪之人疑之。虽欲成功,得乎哉?是犹立直木而恐其景之枉也,惑莫大焉!人主欲得善驭速致远者,一日而千里,县贵爵重赏以招致之,内不可以阿子弟,外不可以隐远人,能致.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欲治国驭民,调
壹上下,将内以固城,外以拒难。治则制人,人不能制也;乱,则危辱灭亡可立而.待也。然而求卿相辅佐,则独不若是其公也,唯便嬖亲比己者之用也,岂不过哉!(节选自《荀子·君道》,有删改)15.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
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又有大夫A史䲡B以道去卫C而灵公郊D舍E三日F琴瑟G不御16.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之,代词,与《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之”用法相同。B.“辟此三恶”与《答司马谏
议书》“辟邪说,难壬人”的“辟”意思不相同。C.“能致是者取之”与《过秦论》“致万乘之势”的“致”意思相同。D.“可立而待也”与《项脊轩志》“客逾庖而宴”的“而”字用法相同。1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高三语文第8页共10页A
.鲁哀公询问当今哪位国君最为贤明时,孔子回答说或许是卫灵公,然后说明了理由:卫灵公能尊重如公子渠牟、林国、庆足这般的贤能之士。B.孔子建议鲁哀公“省力役,薄赋敛”,这与孟子“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的说法如出一辙,都是建议统治者实行仁政。C.做君主的都希望强大、安
定、荣耀,但不同的君主结局不同,如大禹和夏桀。夏桀失败,原因之一大概是他真正信任的是不肖者、愚者、污邪之人。D.君主要想得到善于驾车的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给予其显贵的地位,给予其丰厚的奖赏,不偏袒阿谀奉承之人,不埋没与自己关系较远之人。18.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臣以此取之,虽次之贤,不亦可乎?(2)是犹立直木而恐其景之枉也,惑莫大焉!19.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中国君是如何对待人才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
0-21题。自贺陆游胎发茸茸绿①映巾,归耕犹是太平民。流觞内史招同社②,扛鼎将军与卜邻。曾冠六鳌③非俗吏,已开九秩④是陈人。一杯剩约梅花醉,又见开禧⑤第二春。【注】①绿:宋代六品、七品官员着绿色官服。②同社:志趣相同的人。③六鳌:神
话中记载海上有五座仙山,因为六只大龟负载始峙而不动。④九秩:九十岁。⑤开禧:南宋宁宗时的年号。当时韩侂胄渐掌大权,于开禧二年北伐,得到时年81岁的陆游的支持。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绿巾”与
官服颜色相同,茸茸胎发与绿巾相映,这是作者回忆年轻时初入仕途的情形。B.“归耕”一词表明诗人晚年归家田居的境况,暗含怀才不遇、不得重用的悲愤哀叹之情。C.三、四两句回忆诗人与志趣投合的高官饮酒同乐、与定邦安国的将军比邻而居的情景。D.“非俗吏”与“是陈人”对仗严密工整,通过今昔对照
,也流露出诗人盛时不再的感慨。21.本诗以“自贺”为题,“贺”中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高三语文第9页共10页(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贾谊
《过秦论》中“,”两句写秦始皇发扬前代君主功业,挥舞长鞭统治天下。(2)《项脊轩志》中诸多细节描写感人至深,如作者写祖母有一天到轩中来看他,离开的时候不忘“”,过了一会儿,“”,体现了祖母对孙儿的关心和期待。(3)《阿房宫赋》中杜牧用比喻手法描写连接
楼阁之间的走廊和翘起的屋檐形态的句子是“,”。(4)在《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对前朝旧臣的猜忌,李密在文中用“,”两句表明自己醉心官场,贪慕名利。(5)《论语·里仁》认为只有“,”,才能处理好公和私、是和非的关系。这与朱熹在《四书集注》中的“曰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
近。(6)苏洵在《六国论》中,用,”描写六国的祖辈创业的艰难,但他们的子孙对得来的土地却不太珍惜。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在轨飞行268天后,于9月6日顺利返回预定着陆场。①可重复使
用航天器技术一直是全球航天大国竞相角逐的关键领域,其重要性不言可喻。甲,它为我们打开了新的大门。太空是一个充满无限奥秘与潜力的领域,而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就像是一把钥匙,让我们能够更加高效地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从和平利用太空的层面来看,这一成果更是意义深远。它能够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
方式。②因此我们也不能满足于现状。虽然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乙,持续提高航天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同时,丙。例如,开发太空旅游项目,让更多普通人有机会体验太空的魅力;或者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加工材料等,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我们将在
更多领域应用此项技术。总之,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的成功着陆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次重大胜利。它为我们展现了未来太空利用与探索的美好前景,③也让我们更多肩负起了责任与使命。让我们在这一领域继续努力,④为人类
的太空梦想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高三语文第10页共10页2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句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修改,使
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序号:修改为:序号:修改为:(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3分)近期,以中华神话为创作背景和根基的《黑神话:悟空》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多年来,我国游戏产业不断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料。比如,《太吾绘卷》勾勒出一个开放武侠世
界,《仙剑奇侠传》织就热血动人的仙侠江湖,给不少玩家留下美好体验。2023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国内市场实销收入达到2563.75亿元,同比增长15.29%,我国已是游戏产业的“世界代工厂”,积累了庞大的游戏生产资料和技术积累。我们已经是①的游戏生产大国,但现象级的作品依
然匮乏。发掘历史文化资源,何尝不是取“真经”的过程?②的传统文化宝库中,仍有太多宝藏等待从业者们去发掘。但想要用游戏构建一个富有魅力的世界,并非是简单堆砌带有刻板印象的文化元素,而是要通过丰富的文化细节让
其变得立体可感。传统文化,只有不断进行当代阐释和表达,才能③。中国神话谱系丰富辽远,传统文化理念广深高妙,我们只有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矢志创新才能更好传承。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我们有能力以世界级水准讲好中华传统文化故事。25.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五、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认为“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又有人认为“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福宁古五校教学联合体2024-2025学
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文言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2分)1.D【解析】A.①助词,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B.①动词,拿,用。C.①正当。2.C【解析】A.①幼稚:小孩。②告诉:申诉。B.①聪明:灵敏的耳,明亮的眼。②颜色:脸色。C.①盘桓:古今同义。
②从事:泛指一般的属官。D.①往往:到处。②童子:少年。3.B【解析】B.①⑤【名词作动词】\③⑥⑦【形容词作名词】\④【名词作状语】\⑨【动词使动用法】\②【数词作动词】\⑧【形容词使动用法】4.D【解析】A.①语气助词,呢。②动词,从事。B.①代词,他。②代词,
其中的。C.①助词,用于句首,那么。②连词,并且。D.连词,如果。5.C【解析】A.都是被动句。B.都是定语后置。C.①状语后置,②主谓倒装,句式不同。D.都是宾语前置。6.C【解析】A.安:使……安定;安:哪里。B.都是“以……为耻”。C.始速祸焉:招致;不速之客:邀请。D
.名我固当:命名。不名一钱: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名:占有。7.B【解析】A.“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用作兼词,于此。“盘盘焉,囷囷焉”,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人而不仁,如礼何?”:如果,连词。“某所,而母立于兹”:你的,代词。C.“金就砺则利”:金属制的刀斧,名词。
“铸以为金人十二”:铜,名词。D.“小学而大遗”:大的方面,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舟人大恐”:很,副词。8.D【解析】A.货,财物。第一个“不必”,不一定。B.乃:竟然。其实:它的真相。C.先妣:已去世的母亲。9.A【解析】B.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
、猪各一头叫“少牢”。C.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D.每更大约两小时。二、现代文阅读(18分)10.B【解析】A.错。在近五千年中的最初二千年,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左右。一月温度大约比现在高3-5℃。在那以后,才有摆动。C.错,上述循环中,任何最冷的时期,
似乎都是从东亚太平洋海岸开始,寒冷波动向西传布到欧洲和非洲的大西洋海岸。同时也有从北向南趋势。D.湖泊沉积是研究气候变化的证据,不是历史气候变迁问题。11.B【解析】B.仅仅由前二千年的情况,无法推导得出“由热而冷”渐变趋势的结论。12.C【解析】A与D都是同一半球有相同的气候变化现象
,虽然也符合观点,但C是中国与挪威,与文中中国与欧洲分属不同半球相似,所以是最符合的一项。13.B【解析】格陵兰的气温最高点不在唐朝。14.①有古为今用(1分)、扬长避短(1分)的正确指导思想;②打好
国学根底,接受现代科学方法的严谨训练,(1分)具有融通中西的学术视野(1分);③掌握多学科知识(1分),系统搜集、科学处理各种资料(1分)。(6分)【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6分。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原文】竺可桢曾在信中写到:“关于气象记录,仪器记录我们也远不及西洋,但是十六世纪以前历史时代的气候文献恰恰远胜于西洋,我们应该利用我们的所长方能取胜于人,同时也批判地接受了古代文化遗产。”竺可桢认为,这些史料中有大量气候变化的信
息,系统地加以分析研究,就可以利用中国古代丰富的文献资源优势来弥补我们在仪器设备方面的不足,这一想法成为竺可桢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科学创新的重要指导思想。①有古为今用(1分)、扬长避短(1分)的正确指导思想;【原文】西方现代科学方法的严谨训练和深厚的国
学功底,使竺可桢从一开始就具备了鸟瞰东西的宏阔学术视野。②打好国学根底,接受现代科学方法的严谨训练,(1分)具有融通中西的学术视野(1分);2【原文】在长期的积累中,竺可桢融文、史、哲、天、地、生多学科知识于一炉,将不同来源的气候史料素材融合筛选,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处理,再
逐步分析鉴别和利用,陆续发表了有关气候变迁的专业研究论文九篇。这些前期积累不仅为《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也逐渐形成了竺可桢独具创新的历史气候研究方法。③掌握多学科知识(1分),系统搜集、科学处理各种资
料(1分)。(6分)【评分参考】按点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三、古诗文阅读(41分)15.BCF【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三日”做“郊舍”的补语,意思是在郊外住了三天,都不弹琴瑟,体现卫灵公对史䲡的重视。如果是“三日琴瑟
不御”,那就有可能是在郊外住了好几天,其中三天不弹琴瑟,相较前句,不能更好地体现卫灵公对史䲡的重视。16.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一词多义现象。A项,原文的“之”是代词,《劝学》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用法不同。B项,“辟此三恶”的“辟”是通假字,通“避”,意为“避免”。“辟邪说”的“辟”不是通假字,其意为“批驳”。意思不同。C项,两个“致”都是达到的意思。D项,“可立而待也”中的“而”表修饰。“门虽设而常关”中的“而”表转折,用法不同。17.D【解
析】本题考查理解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的能力。“不偏袒阿谀奉承之人”错,材料二说的是“内不可以阿子弟”,意思是“不偏袒自己的子弟”。18.(1)我根据(因为)这些情况来选取卫灵公,即使把他放在贤人的行列中,不也可以吗?【关键词“以”(根据或因为),“次”(列进、放在),“不亦……乎”(不也……吗
),各1分,句意1分。】(2)这就像竖立直木却担心它的影子歪斜一样,没有比这更糊涂的了!【关键词“景”(影子),“枉”(不直,歪斜),固定句式“没有比……更……的了”,各1分,句意1分。】19.(1)尊重(或信任)(1分)并真正任用贤能的人(1分);(2)慎重选取人才。(1分)(①选取既有智慧
又有仁德的人才;②用高官重赏招揽人才;③任用人才一定要公平公正,不可偏私。)【评分说明】第2点中,学生若具体答出①②③中任一点,也可给1分。20.B【解析】“怀才不遇、不得重用的悲愤哀叹之情”错。21.①对归乡生活的满足(满意)之情。(1分)诗人回归乡村之后,对自己太平、安定、自在的生活感到非常
满意。(1分)②对过去辉煌的自豪(自得)之感。(1分)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国家的股肱之臣,(1分)与担负大任的文官武将志同道合,交往密切,不禁引以为豪,心潮澎湃。③对北伐收复国土的高兴、期盼之情。(1分)尾联写诗人听闻朝廷北伐抗金的消息后高兴不已,与梅花
饮酒同乐;期待能够收复失地,与梅花相约在收到胜利的消息后醉酒庆贺。【评分说明】写出一种情感类型得1分,诗意再现的内容与对应情感相符,得1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2.(1)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2
)以手阖门持一象笏至【易错字:“阖”写成“合”。】(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易错字:啄】(4)本图宦达,不矜名节(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暴霜露,斩荆棘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23.甲:从高效探索太空的层面(角度)来看乙:不断完善相关技术丙:我们还应推动
此项技术的应用【评分说明】甲:“从……的层面(角度)看”,“高效探索太空”。乙:“不断”“技术”。丙:“推动”“技术应用”或“更多领域”“应用技术”。(以上关键词为得分点。其它答案,如果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324.②改为:然而我
们也不能满足于现状。③改为:也让我们肩负起了更多责任与使命,或也让我们更好地肩负起了责任与使命。【评分说明】学生若答成修改过程,则不给分。25.①名副其实②包罗万象(博大精深)③推陈出新五、写作(60分)26.【写作提示】一、材料解读这是一则思辨类的材料。防患于未然,
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做好应对措施,把隐患消灭于萌芽时期,这是做事情的最好态度。但是,百密而难防一疏,如果因为疏漏而发生了事故,对于已经出现的结果我们无力改变,只能寻求可能的补救措施。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却可以提前做好防范,我们应该吸取经验教训“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事情总有两面
性,“补牢”是因已经“亡羊”,但若你只有一只羊,经“亡”了之后再去补牢,还算未晚吗?“补牢”的原因是“亡羊”,但有时候,羊是不能丢失的,所以“补牢”为时已晚。况且,“羊”是一个变量,损失过大,也就失去了“补牢”的实力与必要,因此“亡羊补牢,为时已晚”。试题要求考生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这些可以有效
规避考生套作,更好地考查学生提出观点、展开论析、阐释理由等能力。二、参考立意(1)及时止损,未为晚也;(2)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等等。三、题意评分解说四、切入分:45分。五、补充说明:(一)错别字等扣分缺标题扣2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
错误多的,酌情扣分。4(二)字数等扣分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个字扣1分)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5.只写标
题的,给2分,不评0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内容,可以打0分。【参考译文】材料一:鲁哀公问孔子说:“当今的君主,谁是最贤明的?”孔子回答说:“我还没有见过这种人,或许是卫灵公吧。”哀公说:“哀公说:
“我听说他家庭之内男女长幼没有分别,而你把他放在贤人的行列中,为什么呢?””孔子说:“我说说他在朝廷所做的事。”哀公问:“他在朝廷所做的事怎么样呢?”孔子说:“卫灵公的弟弟公子渠牟,他的智慧足以治理拥有千辆兵
车的国家,他的诚信足以守卫这个国家,灵公喜欢他并委以重任。又有个士人叫林国,见到贤能的人必定推荐,那个人被罢了官,林国还要把自己的俸禄分给他,因此在灵公的国家没有放任游荡的士人,灵公认为林国是贤人而尊敬他。又有个叫庆足的士人,卫国有大事,就必定出来帮助处理;国家无事,就辞去
官职而把位置让给贤能的人,卫灵公喜欢而且尊敬他。大夫叫史,因为其主张不能践行而离开卫国。卫灵公在郊外住了三天,不弹奏琴瑟,一定要等到史䲡回国然后才敢回去。我根据这些情况来选取卫灵公,即使把他放在贤人的行列中,不也可以吗?”子路问孔子说:
“贤明的君主治理国家,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呢?”孔子说:“是尊崇贤人而轻视不贤的人。”子路问:“晋国的中行氏尊崇贤人而轻视不贤的人,他为什么会败亡呢?”孔子说:“中行氏尊崇贤能的人却不能任用他们,轻视不贤的人却不能驱逐他们。贤能的人知
道自己不被任用而埋怨中行氏,不贤的人知道自己一定被轻视而仇恨中行氏。埋怨和仇恨同时存在于国内,相邻的敌人与中行氏在城郊交战,中行氏即使不想败亡,又怎么能够做到呢?”鲁哀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回答说:“政事中最
紧急的,莫过于使百姓富有而且长寿。”鲁哀公说:“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孔子说:“减少徭役,减轻赋税,那么百姓就富有了;推崇礼乐教化,让百姓远离犯罪和疾病,那么他们就会长寿。”鲁哀公说:“我想按你说的去做,又担心我的国家会因此变得贫困。”孔子说:
“《诗经》上说:‘和蔼友好的君子,是百姓的父母。’从来没有孩子富有而父母贫穷的事啊。”材料二:做国君的,没有不希望强大而厌恶弱小,希望安定而厌恶危险,希望荣耀而厌恶耻辱的,这一点大禹和夏桀是相同的。要实现这三种愿望,避免
这三种厌恶的东西,究竟采取什么方法才最便利呢?回答说:“在于慎重地选取辅相。所以辅相只有智慧而不仁爱,不可以;只有仁爱而没有智慧,不可以;既有智慧而又仁爱,是国君的珍宝。不急于得到这样的人,是不明智的;得到这样的人却不任用,是不
仁义的。没有这样的人却希望建立功业,是再愚蠢不过的了。现在君主的大祸患是:让贤能的人去做事,却与不贤的人去限制他;让聪明的人来考虑,却与愚蠢的人去评判他;让品德美好的人来实施政令,却与行为奸邪的人去猜疑他。(像这样,)虽然想要成功,能够办到吗
?这就像竖立直木却担心它的影子歪斜一样,没有比这更糊涂的了!国君想得到善于驾驭马车能快速到达远方的人,以此日行千里,就要用显贵的爵位和厚重的奖赏来招致这样的人,对内不能偏袒自己的子弟,对外不能埋没与自己关系疏远的人,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的就录用他,这难道不是必定得到
善于驾车的人的方法吗?想要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协调统一上下,就要对内巩固城防,对外抵御侵略,治理得好就能制服别人,那么别人就不会制服自己;混乱了那么危险、耻辱、灭亡的局面马上就会到来。然而寻求卿相辅佐时,却不是这样公正,而只任用能说会道、善于迎合的宠臣和与自己关系亲近的人
,这难道不是大错特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