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五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答案.pdf,共(7)页,318.92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6fe73b87d9a69b1b14b659ad0e1fb8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7页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五校联考试卷高一化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共54分)题号123456789答案ADBDCDCAB题号101112131415161718答案CBDDBBABD1.A【解析】根据“各原质(元素)化合所用之数名曰‘分
剂数’”。氧气八分为一分剂,氢气一分为一分剂,水九分为一分剂,则氧气的分剂数为八,氢气的分剂数为一,水的分剂数为九,即八份氧气与一份氢气化合生成九份水,满足O2+2H2=2H2O中的质量守恒,因此与“分
剂数”一词最接近的现代化学概念为摩尔质量。故选A。2.D【解析】Mc288115中,左上角的288为该原子的质量数,左下角的115表示该原子的质子数。故选D。3.B【解析】①云、雾、烟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②酒精溶液是溶液不是胶体,不会出现丁达尔效
应;③FeCl3溶液是溶液不是胶体,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④水不是胶体,是纯净物,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⑤稀牛奶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选B。4.D【解析】NO、CO、CO2只含共价键,KCl中钾离子与氯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故选D。5.C【解析】Fe(OH)3胶体是混合物,不属
于化合物,A错误;冰水混合物的构成微粒是H2O,属于纯净物,B错误;选项中的各种物质分类合理,C正确;氨水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D错误。故选C。6.D【解析】SO42-、Ca2+之间反应生成硫酸钙,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加入金属铝有H2产生的
溶液中存在大量H+或OH-,+4NH与AlO2-、OH-反应,2AlO与H+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溶液呈酸性,H+、CO32-之间发生反应,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滴入酚酞变红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
,K+、Na+、2AlO、23CO之间不反应,都不与OH-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D正确。故选D。7.C【解析】2.4g金属镁的物质的量n=2.4g24g/mol=0.1mol,而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两个电子,故0.1mol镁失去0.2NA个电子,A错误;
16g甲烷的物质的量第2页共7页为n=16g16g/mol=1mol,而甲烷中含5个原子,故1mol甲烷中含5NA个原子,B错误;17g氨气的物质的量为n=17g17g/mol=1mol,而氨气中含10个电子,故1mol氨气中含10NA个电子,C正确;1.8g水的物质的量为n=1.8g18g/m
ol=0.1mol,而水中含10个质子,故0.1mol水中含质子为NA个,D错误。故选C。8.A【解析】Cl元素的化合价由+5降低为+4价,则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A正确;Cl元素的化合价由+5降低为
+4价,被还原,B错误;C元素的化合价由+3升高到+4价,被氧化,则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C错误;因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降低为+4价,则1molKClO3参加反应有1mol电子转移,D错误。故选A。9.B
【解析】灼烧稳定的化合物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时,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灼烧NaCl,变化为物理变化,A错误;因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只要含有的金属元素相同,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灼烧时火焰颜色都相同,分别灼烧N
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都为黄色,B正确;铜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砖红色,会对待测试剂的焰色反应有干扰,故不能用铜丝,C错误;硫酸可以溶解氧化物等杂质,但难挥发,会残留痕迹,影响观察,焰色反应后金属丝用盐酸清洗并在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再蘸取其他样品灼烧,D错
误。故选B。10.C【解析】亚铁离子不稳定,易被空气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二价铁离子和KSCN溶液不反应,三价铁离子和KSCN溶液反应生成络合物硫氰化铁而使溶液呈血红色,用KSCN溶液检验三价铁离子。故选C
。11.B【解析】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正确;在化学反应中,铝容易失去电子,是还原剂,B错误;在常温下,铝能与NaOH溶液反应,C正确;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所以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D正确。故选B。12.D【解析】氯气溶于水,
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溶液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溶液中含有氯气、次氯酸、水三种分子,H+、ClO-、Cl-、OH-四种离子。氯水成分中,只有氯气为黄绿色,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A正确
;溶液含有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将氯水滴到有色布条上,有色布条褪色,B正确;溶液呈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正确;氯水溶液含有氯离子,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硝酸银第3页共7页如果用盐酸酸化后,会引入氯离子,所以不能确定氯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故D
错误。故选D。13.D【解析】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其核外电子排布可能为2、4或2、8、6,符合条件的主族元素有C、S,由于X的原子序数小于Y、Z、W的原子序数,则X只能为C元素;Y和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X元素原子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即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4,二者族序数小于碳的族序数,而原子序数又大于碳,二者只能处于第三周期,则Y为Na元素、Z为Al元素;Y与W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则W为Cl元素。AlCl3是
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工业上一般是采用电解熔融的Al2O3的方法来冶炼金属Al,A错误;Na的氧化物有Na2O、Na2O2,其中Na2O是碱性氧化物,而Na2O2是过氧化物,B错误;HCl不属于最高价含氧酸,不能根据二
者酸性强弱比较C、Cl的非金属性,C错误;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半径:W>Y>Z,D正确。故选D。14.B【解析】FeCl3溶液与Cu的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离子方程式必须遵循电荷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
2+,A错误;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3反应,醋酸是弱酸,应该保留分子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H2O+2CH3COO-+CO2↑,B正确;向NaHSO4中滴入Ba(
OH)2溶液至恰好显中性:2H++SO42-+Ba2++2OH-=2H2O+BaSO4↓,C错误;将氯气溶于水中的离子反应,次氯酸是弱酸,应该保留分子式。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D错误。故选B。15.B【解析】n(H2SO4)=0.2mol/L×0.
5L=0.1mol,Fe和稀硫酸反应方程式为Fe+H2SO4=H2↑+FeSO4,根据方程式知,0.1molFe完全反应消耗0.1mol硫酸,则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Na和水及稀硫酸都反应,所以两个烧杯中金属都没有剩余;根据转移电子守恒知,0.3mol钠完全反
应生成n(H2)==0.15mol,0.1molFe完全反应生成n(H2)==0.1mol,生成氢气的质量不同。故选B。16.A【解析】非金属元素间可能形成离子键,如铵盐,A错误;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共价键,如氯化铵中氯离子和铵根离子之间的化
学键是离子键,但两个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只能形成共价键,不可能形成离子键,B正确;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离子键,所以含有离子键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C正确;单质中可能不含化学键,如稀有气体分子中不含化学键,D正确.故选A。第4页共7页17.B【解析】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为Na2CO3+CO2+H2O=2NaHCO3,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小于碳酸钠的溶解性,原碳酸钠溶液是饱和溶液,生成碳酸氢钠后溶液变成过饱和溶液,所以会析出部分碳酸氢钠晶体,所以不出现“先产生沉淀,沉淀又溶解”现象,故①错误;②向Fe(OH)3
胶体中加入H2SO4会出现先凝聚生成Fe(OH)3沉淀,H2SO4过量,Fe(OH)3与H2SO4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硫酸铁和水而溶解,出现“先产生沉淀,沉淀又溶解”现象,故②正确;③因石灰水和CO2反应,生成CaCO3沉淀
,继续通入CO2,会与CaCO3反应生成可溶的Ca(HCO3)2,沉淀又溶解,所以出现先沉淀后溶解现象,故③正确;④盐酸是强酸,碳酸是弱酸,所以碳酸不能制取盐酸,即二氧化碳和氯化钙不反应,最终没有沉淀析出,故④错误。故选
B。18.D【解析】NaClO与Fe(OH)3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设氧化产物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电子守恒可知3×[1-(-1)]=2×(x-3),解得x=+6,A、B、C、D中Fe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0、+2、+3、+6。故选D。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
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40分)19.(16分)(1)CaCl2=Ca2++2Cl-NaHCO3=Na++3HCOBa(OH)2=Ba2++2OH-KHSO4(熔融)=K++4HSO(2)a.④⑥b.①②③④⑧⑨⑤⑦c.①②④⑦⑧⑨(3)Cl21(2分
)(4)①2.0(2分)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②未用玻璃棒引流③ad【解析】(1)氯化钙、碳酸氢钠、氢氧化钡均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熔融状态下的硫酸氢钾电离出钾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2)①NaCl
晶体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能导电,是电解质;②液态HCl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水溶液中能导电,是电解质;③CaCO3固体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熔融状态能导电;水溶液中溶解度小,不导电;④熔融KCl含有自由移动
的离子,能导电;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能导电,是电解质;⑤蔗糖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⑥铜含有自由电子,能导电;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不溶于水;⑦CO2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
,不导电;本身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水溶液能导电;⑧H2SO4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水溶液中能导电,是电解质;⑨KOH固体含有自由移
动的离子,能导电;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能导电,是电解质。所以:以上物质第5页共7页中能导电的是④⑥;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②③④⑧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⑦;以上物质中,溶于水且水溶液能导电的物质是①
②④⑦⑧⑨。(3)反应中KMnO4→MnCl2,Mn元素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2价,共降低5价,HCl→Cl2↑,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共升高2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为10,故KMnO4的系数为2,Cl2的系数为5,结合原子守恒配平后方程式为:2KMnO4+16HCl(
浓)=2KCl+2MnCl2+5Cl2↑+8H2O,此反应中Cl2为氧化产物,此反应中2molKMnO4氧化了10molHCl,故当有5molHCl被氧化时,被还原的KMnO4为1mol。(4)①由于无450ml容量瓶,故要选用500ml容量瓶,配制500ml0.1mol/L的NaOH溶液,所需的
NaOH的物质的量n=cV=0.5L×0.1mol/L=0.05mol,质量m=nM=0.05mol×40g/mol=2.0g,配制500ml溶液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必须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外溅;③洗涤烧杯和玻
璃棒的溶液未转移入容量瓶中,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定容时,眼睛俯视使溶液凹面最低点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切,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
积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20.(12分)(1)CONaCl(2)三ⅦA离子键和共价键(3)2CO2+2Na2O
2=2Na2CO3+O2(2分)(4)【解析】C燃烧时使火焰呈现黄色。则C为Na,C的单质在高温下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淡黄色固态化合物,则B为O,生成Na2O2。A和B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应为C元素,D为同周期半径最小的元素,应为
Cl。(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C、B为O、C为Na、D为Cl。(2)D为Cl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应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ⅦA族,C2B2为Na2O2,电子式为,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3)AB2为CO2,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CO2与Na2O2反应的方
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第6页共7页(4)B为O,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1.(12分)Ⅰ.(1)排净装置中的空气(氧气)(2)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浓硫酸(3)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与过氧化钠反应(4)2Na2O2+2C
O2═2Na2CO3+O2(2分)Ⅱ.(1)证明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在A和B之间增加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2)2NaOH+Cl2=NaCl+NaClO+H2O(2分)(3)向反应后溶液中加盐酸无现象、再加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4)1【解析】Ⅰ.
(1)装置中含有空气,铜丝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对实验造成干扰,所以应先用氮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氧气)。(2)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和水,浓盐酸易挥发,所以产生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为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依次通过盛有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溶液洗气瓶,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可以除去杂质氯化氢气体,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3)实验时,首先打开装置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加入稀盐酸;然后关闭K1,打开K2,进入D为干燥二氧化碳,如果能够与过氧化钠反应,则产生氧气,氧气能够与铜反应使铜变黑,但是实验中观
察到E中灼热的铜丝颜色未发生变化,可以说明没有氧气产生,证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与过氧化钠反应。(4)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Ⅱ.(1)装置B、C中依次盛放的是干燥的红色布条和湿润
的红色布条,其目的是证明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装置B中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Cl2中可能混有少量的水蒸气,应在在A和B之间增加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除去Cl2中的水蒸气。(2)E中NaOH溶液吸收氯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l2=NaCl+NaClO+H2O。(3)氯气
可将SO32-氧化生成SO42-,若通过实验验证该反应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可采取的方法是向反应后溶液中加盐酸无现象、再加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4)这个反应中只有Cl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每生成1molCl2,转移的电
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第7页共7页三、计算题(共6分)22.(6分)(1)标准状况下放出1.12LH2的物质的量为:1.12L22.4L/mol=0.05mol,则:2Na+2H2O=2NaOH+H2↑2mol1moln(Na)0.05mo
l故n(Na)=0.1mol,m(Na)=2.3g。(2)原混合物中金属钠的质量为2.3g,则m(Na2O)=5.4g-2.3g=3.1g,n(Na)=2.3g23g/mol=0.1mol,n(Na2O
)=3.1g62g/mol=0.05mol。则与水反应生成的总NaOH的物质的量为:n(NaOH)=0.1mol+0.05mol×2=0.2mol,c(NaOH)=0.2mol0.04L=5mol/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
量浓度为5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