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01(解析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60.990 KB
  • 2024-09-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3年北京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01(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年北京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01(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年北京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01(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3年北京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01(解析版).docx,共(16)页,60.99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47384f533cfb0d5260a8e033f19f66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机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2023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01考生须知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共16道小题。第2、3、4、5、6、8、9、12、13、14小题,必须用2B

铅笔作答,其余小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1.在横线上默写

原句。(6分)(1)古代诗人面对如画江山时,往往会生发感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____。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水”是诗人笔下常见的描写或设喻对象。作者常通过“水”寄托自己的情感,如李白在《梦游天姥

吟留别》中借“____,____”的比喻感慨世事易逝,人生苦短。(3)你所在的班级召开以“学习重在积累”为主题的班会,你可以引用《劝学》中“____,____”这两句话,从正面设喻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答案】(1)一时多少豪杰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3)积土成

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4分)A.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被誉为“楚辞之祖”,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等。南宋词人柳永、姜夔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扬州慢(淮左名都)》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城市形象和城市记忆。B.易卜生是挪威

著名的戏剧家,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其代表作《玩偶之家》开创了“社会问题剧”样式。歌德和惠特曼分别是是德国诗人和美国诗人,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有《浮士德》《草叶集》等。C.“夜夜达五更”中,五更相当于现在的23时至凌晨1时。“黄昏”“人定”则均为古时十二时辰之一,黄昏,即亥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

21时;人定即戌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D.古代少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用以指代少年时代。“初七及下九”中,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祭织女以乞巧;下九,指农历每月的二十九,妇女常于此日置酒

欢聚,嬉戏娱乐。【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南宋词人柳永”错误。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C.“五更相当于现在的23时至凌晨1时”错误。五更在寅正四刻,称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这个时候,鸡仍在打鸣

,而人们也逐渐从睡梦中清醒,开始迎接新的一天。对应现代时间3-5点。D.“古代少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下九,指农历每月的二十九”错误。“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

顶两角。古代以每月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十九日为“下九”。故选B。3.以下外貌描写和人物的对应关系,有误的一项是(4分)A.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

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B.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薛宝钗)C.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

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贾探春)D.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王熙凤)【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名著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C项,人物为“贾探春”错,应是“贾宝玉”。这段

外貌描写集中了作者的笔力,是所有外貌描写中最详尽的一段。宝玉的玉树凌风,非一般男儿的气质,有富家公子的形态,更有神仙般的韵味。他面容明朗,流光溢彩。月与花本已美丽,而中秋之月,尤为圆润清朗;春晓之花,尤为鲜艳润泽。他的“面”与“色”如此搭配,充满了青春活力,而他的心灵,也

正如中秋之月一样纯洁无瑕,他的感情,也正如春晓之花一样朝气蓬勃。“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这里作者一连用四个比喻。整齐的鬓发,茂密修长的眉,直率可爱中透出勃勃英气;鼻子圆润、灵活多情的眸子,又有几分女儿气,但这并非柔弱无力。故选C。二、本大题

共4小题,共15分。阅读《登泰山记》,完成4-7题。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

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

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酶,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

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

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等,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取材于姚鼎的《登泰山记》)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汶水西.流西:向西B.复循.西谷循:巡行C.崖限.当道者限:像门槛一样D.苍

山负.雪负:背,覆盖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自京师乘风雪(我)从京都冒着风雪B.下有红光动摇承之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承托着它C.僻不当道者那些偏僻不在路旁的石刻D.至日观数里内无树那天观察几里之内都没有树6.给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4分)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A.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B.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D.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7.用选文原句,将下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3分)本文写景状物主要采用抓住景物特征、侧面烘托的写法。例如写泰山的高

峻,不直接写泰山之高,先用“________”暗暗点出,然后借人在山顶俯视所见“________”的景象及站在日观亭时“________”的图景来进行烘托。【答案】4.B5.D6.A7.其级七千有余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亭东

自足下皆云漫(或:而皆若偻)【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循:沿着、顺着。句意:再沿着西边的山谷(攀登)。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D.“至”,到;“日观

”指日观峰。句意:到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隐约看见云中立着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此句是一个判断句式,“……者,……也”表判断,应在“者”“也”之后分别断开,排除BD;“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是定语后

置句,“数十立”作“白若樗蒱”的后置定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不直接写泰山之高”,也就是通过其他方式表现泰山之高。抓住“暗暗点出”可知是“其级七千有余”;抓住“人在山顶俯视所见”可知是“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抓住“

站在日观亭时”可知是“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或:而皆若偻)”。易错字:“有”“雾”“漫”“偻”。参考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

南北分界处的,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行走了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头砌成

的石级,一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谷的水环绕于泰安城下,这就是郦道元(《山海经》)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又沿着西边的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山顶。古时候登泰山

,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地方。现在我所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挡在路上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

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一样,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好像是一条带子一样。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积雪扑打着脸。日观亭东面从脚下都弥漫着云雾,隐约看

见云中立着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纯正的红色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就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没

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日观亭西面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久远古老的石刻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山上石头多,泥土少

。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山上的杂树少,松树多,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山上到处是冰雪,没有瀑布,没有鸟兽的声音和踪迹。到日观峰几里之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

齐。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呐喊》中两篇小说的节选,完成8-11题。(一)《白光》节选陈士成看过县考的榜,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他去得本很早,一见榜,便先在这上面寻陈字。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的跳进他眼睛里来,然而接着的却全不是士成这两个字。

他于是重新再在十二张榜的圆图里细细地搜寻,看的人全已散尽了,而陈士成在榜上终于没有见,单站在试院的照壁的面前。凉风虽然拂拂的吹动他斑白的短发,初冬的太阳却还是很温和的来晒他。但他似乎被太阳晒得头晕了,脸色越加变成灰白,从劳乏的红肿的两眼里,发出古怪的闪光。这时他其实早已不看到什么墙上的榜

文了,只见有许多乌黑的圆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考了秀才,上省去乡试,一径联捷上去,……绅士们既然千方百计的来攀亲,人们又都像看见神明似的敬畏,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赶走了租住在自己破宅门里的杂姓——那是不劳说赶,自己就搬的,——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竿和

扁额,……要清高可以做京官,否则不如谋外放。……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这时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他不自觉的旋转了觉得(huàn)____散了的身躯,惘惘的走向归家的路。他刚到自己的房门口,七个学童便一齐放开喉咙,吱的念起书来。他大吃一惊,耳朵边似乎敲了一声磬,只

见七个头拖了小辫子在眼前幌,幌得满房,黑圈子也夹着跳舞。他坐下了,他们送上晚课来,脸上都显出小觑.他的神色。“回去罢。”他迟疑了片时,这才悲惨的说。他们胡乱的包了书包,挟着,一溜烟跑走了。陈士成还看见许多小头夹着黑圆圈在眼前跳舞,有时杂乱,有时也排成异样的阵图,然而渐渐的减少,模胡了。他忽而举起一

只手来,屈指计数着想,十一,十三回,连今年是十六回,竟没有一个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也是可怜的事,便不由嘻嘻的失了笑。然而他愤然了,蓦地从书包布底下抽出誊真的制艺和试帖来,拿着往外走,刚近房门,却看见满眼都明亮,连一群鸡也正在笑他,便禁不住心头突突的狂跳,只好缩回里面了。他

又就了坐,眼光格外的闪烁;他目睹着许多东西,然而很模胡,——是倒塌了的糖塔一般的前程躺在他面前,这前程又只是广大起来,阻住了他的一切路。别家的炊烟早消歇了,碗筷也洗过了,而陈士成还不去做饭。寓在这里的杂姓是知道老例的,凡遇到县考的年头

,看见发榜后的这样的眼光,不如及早关了门,不要多管事。最先就绝了人声,接着是陆续的熄了灯火,独有月亮,却缓缓的出现在寒夜的空中。(二)《孔乙己》节选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

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

,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

了孔乙己的名字。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

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

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

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

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8.下列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字形、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以及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他不自觉的旋转了觉得(huàn)____散了的身躯②脸上都显出小觑.()他的神色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A.横线上应填“焕”,“觑

”读作“qù”,“颓唐”形容惊慌害怕。B.横线上应填“涣”,“觑”读作“qū”,“颓唐”形容败兴的样子。C.横线上应填“涣”,“觑”读作“qù”,“颓唐”形容败兴的样子。D.横线上应填“焕”,“觑”读作“qū”

,“颓唐”形容惊慌害怕。9.下列对小说节选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陈士成看榜归来,七个学童的一系列表现,和酒店里的小伙计不愿跟孔乙己学写字的情景,都表现了孩子们对落第者的不屑。B.陈士成屡试不第,觉得别人甚至动物都在笑他,说明

他脆弱敏感,自尊心强,比起孔乙己偷书被抓,遭人嘲笑还要强辩,更让人同情。C.陈士成认为自己十六次落榜,是考官们有眼无珠,不懂他的文章,这与孔乙己常说些之乎者也为自己遮丑一样,都是自欺欺人。D.陈士成和孔乙己都想

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但陈士成多次落第,孔乙己也连秀才都没有考中,他们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10.《白光》节选中的画线句子,用糖塔倒塌来比喻陈士成希望破灭。如果把糖塔倒塌换成“肥皂泡破灭”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4分)11.鲁迅的小说,内容丰富而深刻,“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是其主题之一,这里的“凉薄”指人际关系的冷漠。请结合《白光》《孔乙己》《明天》《故乡》《一件小事》等鲁迅小说中的一篇,对“苦人的凉薄”加以解说。(6分)【答案】8.C9.D10.不好。“糖塔”能表现出陈士成“希望”的高远、美好

。“受潮的糖塔”的倒塌,准确地表现了陈士成希望破灭的心路历程。而“肥皂泡”飘忽不定,没有“塔”的高耸、厚重之感,“肥皂泡的破灭”是瞬间的,无法表现陈士成希望一次次破灭的过程。11.示例一:《白光》中的陈士成十六次参加科举考

试,始终落榜。他敏感脆弱,以致神智昏乱,而周围没有一个人过问。陈士成总感觉周围一切,甚至连他所教的学童都看不起他。他生活在一个孤寂、冷漠的环境中,内心极度苦闷,然而又无处宣泄,最终精神崩溃。示例二:《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生活穷困潦倒,处于社会底层。他

读书,参加科举考试,一生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上。鲁镇没有人关心他,反而嘲笑、歧视他,甚至连他想教小伙计识字,都受到冷遇。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表现出对他的冷淡。示例三:《明天》中的单四嫂死了丈夫,又死了儿子,生活上没有了依靠,精神上也没有依

托。她境遇悲惨,希望得到周围人的同情,但没有人关心、安慰她,乡邻却怀着不同动机来“帮忙”,从她的不幸中获得好处,最终使她家徒四壁,精神上也受到压迫。【解析】8.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和对词义的把握能力。涣,散开;焕,光明;此

处和散搭配应选用涣,形容精神松懈。“觑”读作“qù”,看,偷看,窥探的意思。“颓唐”,指衰颓败落,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故选C。9.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A项,“都表现了孩子们对落第者的不屑”错误。再《白光》中学童的“表现”,更多是主人公的错觉,表现其落地后内心的扭曲。B项,“

说明他脆弱敏感,自尊心强”表述错误。此处主要突出封建科举制度对他的残害。C项,“自欺欺人”表述错误。陈士成未考中是因为科举制度的黑暗,只不过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已,故而此处不存在“自欺”之说。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解答本题,主要比较两句

中不同喻体的表达效果即可。比较两句中喻体“糖塔”“肥皂泡”的表达作用,“糖塔”,糖制成的高高耸立的塔,甜美而厚重,和陈士成“希望”更能匹配;而“肥皂泡”飘忽不定,内里空洞,瞬息就会破灭。相对陈士成希望一次次破灭的过程,“受潮的糖塔”的

倒塌,意谓美好的东西慢慢涣散,松弛,倒地……让人痛心,这些更能表现出陈士成希望破灭的心路历程。11.本题考查理解小说主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准确理解对“苦人的凉薄”的含义,相对这几篇小说来说,即社会及社会上的人对小说中主人公的冷漠。围绕这点解说即可。《故乡》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比较,简直

让人不寒而栗。我和少年闰土之间无拘无束、无话不谈。少年的我们不知道什么等级,有的只是孩子间如同手足一样的情感。成年后,闰土的那一声看似符合礼数的“老爷”,一下子在我们两人之间竖起了“厚障壁”。由“迅哥儿”到“老爷”,只是称呼变了,但是

,两个人之间的隔膜、冷漠,在不经意间变化的称呼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一件小事》中的“我”一直怀疑伊的“故意”跌倒表露无疑。面对一个“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的”老女人在跌倒以后,“我”说,“没有什么的

。走你的罢!”“我”内心的冷漠,也隐透着某种程度的残忍与自私,不顾老妇人是否真的摔坏了,只是担心“误了我的路”。这种人性的冷漠带来的社会悲剧,是更让人备感沉重的。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

。植物能听见音乐吗有一位印度科学家每天在自家院子演奏小提琴,他发现,在光照、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长在院子里的植物比长在院子外的植物更茂盛。由此他认为,可能是美妙的小提琴音乐促进了院子里植物的生长。植物听觉方面的科学研究始于生物学家达尔文。达尔文对着含羞草演奏大管,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促

进它的叶子闭合。他在实验记录中说,这真是一个“愚蠢的实验”,植物根本就“听不见”音乐。20世纪60年代,女中音歌唱家雷塔拉克·多罗西的一项研究再一次吸引了公众的关注。为了完成学分,多罗西在音乐学院进修时选

修了“生物学概论”这一课程。她坚信优美的古典音乐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而嘈杂的摇滚乐则会抑制植物的生长。为了证明这一观点,她选取了几株不同种类的植物,将它们分别置于滚动播放着古典音乐和摇滚乐的环境中。几周之后,“听”摇滚乐的植物生长状态明显

变差,而“听”古典音乐的植物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于是她得出结论:“听”古典音乐的植物比“听”摇滚乐的植物长得好。这个实验【甲】过程有对照,【乙】结果与众人的认知相符,【丙】结论一经报道就迅速引起大家的关注。不过,若是从科

学研究的角度看,这个实验其实存在诸多问题:实验前,没有比较这些植株原本的生长状况;实验使用的植株数量太少,无法进行统计分析;没有对实验过程中的水分、光照、温度等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无法重复(实验者本人和其他专业科学实验室都无法重复相同实验以得出相同结论)。实际上到目前为止,符

合科学规范的相关实验均不能证明植物可以对外界的音乐作出反应。为什么植物不能主动对声音作出反应呢?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对于动物来说,声音是周围环境变化的即时信息,动物可以根据声音判断环境中是否存在危险,从而决定是躲避还是战斗。而植物几乎是不能移动的,对环境信息作出反应也需要相对较长的时

间,对植物来说,依赖声音获得的即时信息并没有什么用处,它们自然就不必消耗能量对声音作出反应了。科学研究是严谨的,每一个结论都要有坚实的证据支撑,每一个实验证据都要有严格设计、精确对照、多方面控制变量、多次重复、统计分析等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来支撑。并不

是所有的实验结果都符合我们的预期,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当我们在各种媒体上看到令人或惊讶或惊喜的“科学实验结果”时,首先要想一想这个实验是不是具备科学研究的要素,进而判断实验结果到底真实与否。(取材于房裕东的同名文章)12.在文中【甲

】【乙】【丙】三处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一项是(4分)A.尽管因而可是B.尽管而且因此C.不仅因而可是D.不仅而且因此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达尔文试图通过对植物演奏音乐来促进植物的变化,但是这项研究并不成功。B.多罗西仔细

对比了不同音乐环境下植物的生长状况,这样的研究过程很严谨。C.到目前为止,植物能够对外界的音乐作出相应的反应,并没有得到科学验证。D.植物依赖声音获得的即时信息没有什么用处,不必耗费能量对声音作出反应。14.下列对文章行文思路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4

分)A.列举植物听觉实验——分析相关实验过程——揭示原因——提倡科学精神B.对比植物听觉实验——分析相关实验过程——总结规律——提倡科学精神C.列举植物听觉实验——介绍实验原理——揭示原因——展望研究前景D.对比植物听觉实验——一介绍实验原理——总结规律——展望研究前景【答案】12.D13.B

14.A【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结果与众人的认知相符”比“实验过程有对照”在程度上更近一步,句子之间是递进关系,所以应该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而且”,“结论一经报道就迅速引起大家的关注”是结果,用表因果关系的关联

词“因此”。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这样的研究过程很严谨”错误。结合“不过,若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这个实验其实存在诸多问题:实验前,没有比较这些植株原本的生长状况;

实验使用的植株数量太少,无法进行统计分析;没有对实验过程中的水分、光照、温度等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无法重复(实验者本人和其他专业科学实验室都无法重复相同实验以得出相同结论)”可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这个实验其实存在诸多问题,可见这样的研究过程并不严谨。故

选B。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文章第1段举印度科学家的发现,第2段举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例子,第3段举女中音歌唱家雷塔拉克·多罗西的研究,文章前三段列举植物听觉实验;文章第4、5段分析相关实验过程,

指出到目前为止,符合科学规范的相关实验均不能证明植物可以对外界的音乐作出反应;文章第6段揭示原因,对植物来说,依赖声音获得的即时信息并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它们自然就不必消耗能量对声音作出反应了;结合“科学研究是严谨的,每一个结论都要有坚

实的证据支撑,每一个实验证据都要有严格设计、精确对照、多方面控制变量、多次重复、统计分析等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来支撑”可知,最后一段提倡科学精神。故选A。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阅读《乡土中国》(节选),完成第15题。在《乡土中

国》中,费孝通先生为描述中国社会家庭、氏族乃至更大范围的社会结构,创造性地提出了“差序格局”一词,成为中国社会学界百年来很少见的原创概念。中国人的家,伸缩性很大,在家族中,每个人随时随地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

紧密。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言,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是以某个人为中心,波浪似的向外扩散,犹如投入水中一个石子后的水纹,一圈圈推出去,越推越远,也越推越薄,形成

一种“差序格局”。在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伸缩性“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一般

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震荡幅度或大或小,取决于入水石头的大小、中心势力的厚薄。有势力的人家,街坊可以遍及全村,村民全都可能参加其婚丧嫁娶和小孩满月、百天的庆贺活动。穷苦人家的街坊则可能只是比邻的几家

。15.《红楼梦》第四回“雨村判案”故事的梗概为:冯家和薛家因为争买一个丫头(其实是甄士隐女儿甄英莲)而发生争执,拐子收了冯家钱又把丫头卖给薛家,薛蟠便喝令手下人把冯家公子冯渊打死了。贾雨村正要判案的时候一个幕僚

拦住他,给他看“护身符”,贾雨村便改了结果,向冯家说薛蟠得病死了,就多赔了点银子给冯家,冯家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贾雨村借此拉拢薛家。请结合语段的内容,简要分析这一情节如何体现“差序格局”伸缩性的特点。【答案】“雨村判案”中,英莲本是贾雨村恩人甄士隐的女儿,但贾雨村从自身

的利益出发,着意讨好四大家族,体现了每个人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差序格局;而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四大家族”构成的权力结构也是由内到外一层层递减,内圈紧密

的四大家族一荣俱荣,外圈薄弱的毫无关系的贾雨村也能借此与他们攀上关系,这充分体现了差序格局圈子可伸缩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贾雨村正要判案的时候一个幕僚拦住他,给他看‘护身符’,贾雨村便改了结果,向冯家说薛蟠得病死了,

就多赔了点银子给冯家,冯家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贾雨村借此拉拢薛家”,再结合文本“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是以某个人为中心,波浪似的向外扩散”,可知,“雨村判案”中,英莲本是贾雨村恩人甄士隐的女儿,但贾雨村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着意讨好四大家族,体现了每个人随时随

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差序格局;结合“伸缩性‘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可知,“四大家族”构成的权力结构也是由内到外一层层递减,内圈紧密的四大家族

一荣俱荣,外圈薄弱的毫无关系的贾雨村也能借此与他们攀上关系,这充分体现了差序格局圈子可伸缩的特点。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在我们刚刚学过的《<论语>十二章》中也曾提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有一个章节专门讲述“礼治秩序”,说明了“礼”不是个人的事,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也有人说,懂“礼”,即是“

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礼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的本质是“诚”,有敬重、友好、谦恭、关心、体贴之意。“礼”是人际间乃至国际交往中,相互表示尊

重、亲善和友好的行为。作为当代的年轻人,我们要学习“礼”的内涵,践行“礼”的真谛。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围绕“礼”

审题立意。孔子的名言中“立”指的是“立身”,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阐述了“礼”对于“立身”的重要性。《<论语>十二章》中,阐述了“礼”的功用,节制视觉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的贪求妄视,节制听之感官欲望的贪求妄听,节制言论的随意和胡言乱语,节制行为

的躁动和妄作。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圣贤,需要依靠“礼”来规范言行,人生修为的重品行、尊德性,往往是先知道该如何做,然后待由思想成熟而知其所以然。荀子认为做人不讲礼,就不能生存;做事不讲礼,就没有成就;国家不讲礼,就不得安宁。“礼”不仅是个人生存、做事的根本,更关系到国家的安宁。费孝通也认为“礼”不是

个人的事,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有人认为“礼”是形成人的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礼”关乎个人生存、立身,成事,规范个人言行以及形成健全人格;“礼”也关乎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稳定。看来“礼”的意义重大。材

料第二段告诉我们“礼”的定义、本质及人际、国际交往的作用。“礼”是一种行为规范,约定俗成、共同认可,表明大家都应该遵守“礼”的约束;“礼”的本质是“诚”,敬重、友好、谦恭、关心、体贴的实质都在于这个“诚”,没有了“诚”,“礼”就变成了虚伪、虚

假;“礼”是一种尊敬、亲善、友好的行为,对于和谐人际、国际关系都很重要。写作时围绕“礼”来思考,要学习“礼”的内涵,践行“礼”的真谛。可以先阐述“礼”的内涵,如要学习“礼”的内涵,践行“礼”的真谛。然后阐述“礼”的作用,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对于个人立身处世、健全人格的价值;可以将“礼”作为治理国家、

国际交往的工具,礼的目标是为了达到和,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差异巨大,能做到国家大统一,礼的思想意义重大,礼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尊重对方的差异,然后求同存异,因而采用“礼”的交往原则也可以“协和万邦”。最后可以阐述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礼”的真谛,如日常行为用“礼”来规范,从

小事做起,不断完善人格,为立身成事奠定良好的品行基础。【参考立意】(1)以礼规行,成就未来。(2)待人以礼,授人以敬。(3)“礼”——交往之道。(4)以“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国之大成,礼之重器。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

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9331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