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文)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5)页,139.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35888d146b6dcd5276baab7b8091ab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民勤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高二历史(文)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分封制可以说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
而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强调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A.确立了周天子的封建专制王权B.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西周时期通过
分封制,实现人口的再编组,从内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大规模变革,周天子的子弟及同盟者包围、分解、隔绝、控制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D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确立封建专制王权,A项错误;原有血缘关系的瓦解不符合材料的主旨,B项错误;分封制并未实现中央对
地方的垂直管理,C项错误。2.有学者认为,分封制使周天子之下的各级受封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性格,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封地里的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这反映出西周A.分封制有分裂割据的隐患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分封制具有开疆拓土作用D.周天子是天下各族的大宗【答
案】A【解析】【详解】通过题干“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封地里的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各级领主拥有绝对权力,存在着分裂割据的隐患。故答案为A项。B项,题干信息不能体现宗法制的相
关信息,排除;C项,题干内容叙述的不是分封制的开疆拓土作用,排除;D项,周天子是天下各族的大宗属于宗法制的内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
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3.宋代一学者论及中国某制度时指出:“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他论及的制度
A.以丞相作为行政首脑B.多推行于秦朝少数民族聚居地区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反映了贵族政治已取代官僚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可得出是郡县制,结合所学可知,
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ABD项与郡县制无关,排除。4.汉武帝元光五年,汉朝疆域内共有侯国92个,王子侯国仅有5个。至汉武帝太初元年,王子侯国有76个,侯国数量达到118个,其中仅有8个侯国是元光年间留下来的。
这-变化表明汉武帝旨在A.推行削藩政策抑制侯国B.加强侯国势力抵御外患C.制衡侯国扩大刺史权力D.削弱侯国防止威胁中央【答案】D【解析】【详解】据“仅有8个侯国是元光年间留下来的”并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将封国进行析分,导致了侯国数量的增加,目的
在于削弱侯国以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排除B;汉武帝采取的是推恩令而非削藩,排除A;汉武帝制衡侯国采用的不是扩大刺史的权力,排除C;故选D。5.在明朝的中枢系统中,内阁有票拟权,司礼监有批朱权,是内外相维的双轨制。内阁和司礼监双方权力的大
小,是以皇帝的向背为转移而互相成比,因此,他们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相维相济,而只能有对权力的激烈争夺。据此可知明朝A.中枢权力分配日趋合理B.内阁已无实际权力C.杜绝了权相的出现D.体现权力制衡的色彩【答案】D【解析】【详解
】内阁和司礼监都依仗皇权进行权力的争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权力制衡的色彩,故选D项;根据“只能有对权力的激烈争夺”可知中枢权力分配不合理,排除A项;内阁有票拟权,排除B项;丞相制度在明初就已经废除,权相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6.在古代
雅典城邦,官员在上任前要由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人民法庭)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官员卸任亦或公民就其任职行为提出指控时,还要经过陪审法庭的述职检查、依法审理。这反映出了古代雅典A.司法审判中程序民主B.全体公民参与政治C.主权在民的执政理念D.法律服从民众意志【答案
】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雅典城邦官员就职及任职期间均受到雅典民主机构的审查监督,体现了雅典公民主权的执政理念,C项正确;题干并未强调司法审判程序的民主性,排除A项;题干信息并未说明雅典全体公民皆可任职官员,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法律
管理,排除D项。故选C。7.苏格拉底认为,通过程序达成的判决哪怕是不合理的或错误的,公民也必须遵守法律和服从合法程序的判决。这体现了A.大众与精英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B.苏格拉底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完善C.公民法
律意识对于城邦的重要性D.古代雅典的法律维护了社会正义【答案】C【解析】【详解】苏格拉底主张“公民也必须遵守法律和服从合法程序的判决”,是为了树立和弘扬公民的法律意识,说明公民的法律意识对于城邦具有重要的意义。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大众与精英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这一主
张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雅典法律对于社会正义的影响,排除D项。8.1640—1660年革命期间,尽管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了国王、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建立了共和国,但仍有学者认为,与前者相比,从历史的视角来看,1688年“光荣革命”的革
命性更强。这是因为A.前者的革命措施过于超前且多暴力B.后者通过不流血的温和方式成功夺权C.后者成功引发了不可逆转的政治转型D.前者的革命影响波及面过窄且短暂【答案】C【解析】光荣革命通过不流血的方式温和夺权,不能显示出其革
命性更强,故B项错误。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确立起了君主立宪制,并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故C项正确。前者的革命影响并不短暂,一直持续到光荣革命前夕,故D项错误。9.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处境恶化,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症结A.英国政府开始发动对
外殖民扩张B.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政治权力C.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出现D.社会福利制度逐渐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矛盾激化,面对此种情况空想社会主义出现,故C正确;A是在新航路开辟后
,排除;1832年议会改革主要是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利,与改变“工人处境恶化”无关,排除B;D是在二战后,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0.在政府权力的制约方面,美国联邦宪法采取了在同一体制内对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的做法,即横向分割和纵向分割。下列原则或制度属于政府权力“横向”分割的是A.
邦联制B.人民主权原则C.联邦制D.三权分立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负责行政权,国会负责立法权,最高法院负责司法权,体现出三权分立的原则,D正确;邦联制属于美国独立之初的体制,与题意主旨不符A错误;人民主权体现不出“政府权力”分割的特点,B错误;联邦制属于管理地方的
制度,是纵向分割,C错误。11.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权力进行特别划分——视为防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它反映A.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B.南方与
北方的权力之争C.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D.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答案】D【解析】据材料“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美国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故D选项正确;材料并
未涉及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故A选项错误;材料信息也没有体现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故B选项错误;立法与行政之争,属于三权分立的表现,与材料无关,故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与联邦制的相关知识,学生容易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等概念混淆从而错选C选项,复习和考试训练中
应该加强有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12.出身容克阶层的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完成德国的统一,并把德国带入现代发达国家的行列。后世有史学家将其称作“白色革命家”。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德国统一解决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B.经济的工业化和思想的现代化共同发展C.国家统一的革命性和新建政体的
局限性D.社会革命的进步性和工人运动的容忍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革命家”是指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统一,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白色”是指1781年宪法中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君主权力大,故C项正确。A项只解释了其革命性,没有解释其保守性,故排除。德国的经济工业化和思想现代化并没有共同发展,其思想是比较保守的,故B项排除。德国的社会革命的有限的,对工人运动是不容忍的,故D项排除。13.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开始,清政府的国防战略逐渐由原来的重“塞防”轻“海防”转变为“海防”和“塞防”并重,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变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而不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故A项错误;1875年重视海防和塞防是基于海疆和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故B项正确;近代军事工业的创
建和发展与清政府的海防和塞防无关,故C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战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4.太平天国运动中,一方面在《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天下人”平分“天下田”
;但也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说明太平天国()A.比较注重加强法律制度建设B.未脱离传统农民起义的范畴C.政策法令具有极大随意性D.经济政策与政治制度脱节【答案】B【解析】题干阐述了太平天国经济制度所体现的人
人平等理念和政治制度中体现的封建等级观念,意在通过其经济与政治政策的不协调性,说明太平天国运动仍然未脱离传统农民起义范畴,答案为B;材料没有设计法制建设信息,故A错误;材料中政策并不是随意性,有一定的目的,故C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经济思想和等级观念的问题,故D错误。15.甲午战后,国际资本潮水般涌进
中国,列强希望“整片开发”,减少成本,提升利润,与中国政府协商集中投资。为此列强A.开始在中国投资设厂B.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强迫中国开放更多通商口岸【答案】C【解析】甲午战后,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
瓜分中国的狂潮。材料中的“列强希望‘整片开发’”,即是列强瓜分中国的表现,故答案为C项。列强早已在中国投资设厂,排除A项;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排除B项;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1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
勋于1917年拥清废帝溥仪复辟等事件,反映了“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这些留给后世的借鉴意义是A.军阀割据是中国进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B.政治民主化的基础是经济的现代化C.民众的皇权思想导致民主共和制度全面失败D.民众启蒙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答案】D【解析】
【分析】材料强调了由于民众缺乏“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的启蒙而导致了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等的发生,所以留给后世的借鉴意义就是民众启蒙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不涉及军阀割
据,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政治民主化的基础是民众启蒙而非经济的现代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全面”失败的说法过于绝对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民众
启蒙对的政治民主的重要性,所以选D。【详解】1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会可以对临时大总统的谋叛和国务员的失、违法行为进行弹劾,并可以“提出质问于国务员,并要求其出席答复”。至于内阁是否具有提请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或者总统是否具有径行解
散议会的权力,《临时约法》未置可否。这些规定A.突出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B.体现了立法与行政权相互制约C.落实了启蒙思想三权分立原则D.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与等级制【答案】A【解析】【详解】革命派制定《临时约法》
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立法机关限制以袁世凯为首的行政机关的权力,因此对议会权力的规定明确详细,而对总统和内阁的权力规定不够明确。这些规定突出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排除B项;材
料只涉及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关系,没有体现三权分立,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没有关系,排除。【点睛】由于当时受南北议和的影响,革命党人非常清楚临时大总统职位将由袁世凯继任,因此《临时约法》的主要特点就是从各方面设定条款,对袁世凯加以限制和防范。《临时约法》
的某些制度设计反映了当时斗争形势和力量对比关系,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即将交权让位之际,企图利用《临时约法》制约袁世凯、保卫民主共和成果的苦心和努力。如在权力关系设计上,扩大参议院的权力以抗衡总统的
权力。《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除拥有立法权外,还有对总统决定重大事项的同意权和对总统、副总统的弹劾权。此外还规定临时大总统对参议院议决事项复议时,如有2/3参议员仍坚持原议,大总统必须公布施行。从而,总统行使权力受到参议院的较大制约。18.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
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
的分歧【答案】C【解析】解题时要重点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的含义。“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即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条路线。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
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于20世纪20年代末,故A项错误;这场争论没有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
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一说太绝对,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唯物史观和周年问题,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今年考查也是意料之中。马克思主义成为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的“鲜亮底色”,突出了高考历史命题的政治性。本题
切入了时代政治生活中的“四个自信”中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结论。19.1922年陈独秀起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此宣言A.开启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历程B.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C.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认识到反帝反封建的重要性,结合题干
时间“1922年”可知,这是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故B正确;A项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意义,不符合题意和时间,应排除;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与题干时间和信息不符,故C错误;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是在1927年八七
会议上,与题干时间和信息不符,故D错误。20.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矛盾不断但始终坚持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因是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导致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民族矛盾始终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故选D。而A、B、C都
是具体原因。【考点定位】必修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1.观察下面的1934年10月江西部分地区农户土地占有状况调查表(%),表中农户的土地占有状况反映了江西A.土地革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B.地主依旧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C.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不具威胁D.中共土地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由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农户中无田和占有大量土地的都是少数,大多数农民都分得了土地,这是中国开展土地革命、执行土地政策的结果,所以A项和B项错误。C项无地群众对
社会稳定的影响无法反映,故本题选择D项。22.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A.共产主义者
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强调联合的重要
性;其二强调联合的阶级性,联合是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要通过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体现了科学共产主义精神。因此这一变化说明了
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2月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B项错误;工人运动在欧洲兴起的标志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故C项错误;此时资本主义制度还未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因此主要矛盾仍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
盾,故D项错误。23.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是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预言是错误的B.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
儿”,其结果已经证明C.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D.十月革命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答案】C【解析】十月革命前俄国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革命的爆发有其必然性,十月革命发生在相对
落后的俄国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理论本身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只是就他所生活的时代作出预言,排除A项;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由俄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决定的,具备开展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没有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B、D项说法错误,均排除。24.列宁在
“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应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实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专政;但同时又认为当时不能采取以一般的暴力方式去推翻临时政府。他主张的过渡方式是A.暴力革命B.和平夺权C.政治改良D.与资产阶级合作【答
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当时不能采取以一般的暴力方式去推翻临时政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之所以提出不采用暴力方式,主要是因为当时两个政权并存,革命有和平过渡的可能,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政治改良,故C项排除;材料“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应过渡到社
会主义革命阶段,实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专政”说明列宁主张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故D项排除。25.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新中国成立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民主集中制度【答案】B【解析】【分析】略【详解】根据“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可知一党专政是治理不好国家的,必须实行多党合作,因此新中国成立后能够体现该思想的制度为政治协商制度,故选B项;ACD项与该思想不符,排除。二、材料分析题(共
50分)26.阅读以下材料,了解西方古代近代关于法律与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材料一: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材料二:古代希腊的民主
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所有的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这是直接民主,与我们今天的代议制民主不同。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
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与平衡。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
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材料四:“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
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手续选举之。”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希腊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民主形式、民主范围、参政方式上的不同。(3)材料
三和材料四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分析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在国家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对两国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答案】(1)平等;人权;法律至上;正义.(2)不同:古希腊的民主形式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代议制的间接民主;古希腊的民主限于城邦公民,
近代西方民主在资产阶级范围内不断扩大;古希腊采取抽签、轮流坐庄、民主选举等参政方式,近代西方是选举和议会立法.(3)文献:英国《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或美国联邦宪法.共同影响: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有
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国家迅速壮大成为世界性大国.【解析】【详解】(1)据材料“;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可知,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有平等、人权;据材料“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
可知,强调法律至上;据材料“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可知,理性、正义。(2)不同:据材料“在雅典,城邦所有的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这是直接民主,与我们今天的代议制民主不同”可知,古希腊的民主形式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代议制的间接民主;据所学可知
,古希腊的民主限于城邦公民,而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被排除在外;据材料“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可知,近代西方民主在资产阶级范围内不断扩大;据所学可知,古希腊采取抽签、轮流坐庄、民主选举等参政方式;据材料“资
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可知,近代西方是选举和议会立法.(3)文献: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出自英国《权利法案》;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四出自1787年宪法或美国联邦宪法.共同影响
:本问可从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国家迅速壮大成为世界性大国等角度回答。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种制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才能保持生命力。制度创新可以对国家兴盛产生稳固的保证作用,可以产生全方位、根本性的作用。综观15世纪以来的世界主要国家,在其兴盛时
期,都重视创新而不墨守成规,都不断改革而不因循守旧。——据《国家兴盛与创新改革关系的历史考察》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国家兴盛”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
明确、论证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国家兴盛的基础。阐述: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要求打破封建王权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688年光荣革命后的英国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为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爆发提供了前提条件;美国独立以后,通过了1787年宪
法,创立了共和制与联邦制,为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国家都逐步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保障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相继爆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西方资本主义成为世界的中心
。小结:因此,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国家兴盛的基础。(其他论题,同等给分)【解析】【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提取相关信息;然后,结合所学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国家兴盛”自行拟定一个具体
的论题,该论题必须明确;再次,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证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论题”,依据材料信息“制度创新可以对国家兴盛产生稳固的保证作用,可以产生全方位、根本性的作用”并结合所学
知识得出: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国家兴盛的基础。“阐述”,依据所学知识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对工业革命的影响、美国创立的共和制与联邦制对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即可。28.民
主政治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不同国家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尝试与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主政治的参与者从来没有超出世系群体的范围,从来没有延伸至包括奴隶、外邦人或者妇女……伯利克里时期,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
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摘编自《民主政治与古典希腊》材料二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
的模范国家。——【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三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的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
05年10月)(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是如何将“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这些进步思想付诸实践的?(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4)综合上述材料,各国民主政治的探索对你有哪些启示?【答
案】(1)特点:少数人的民主;直接民主。(2)实践: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实行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3)表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启示:结合国情;相互学习借鉴;政
治文明具有多样性。【解析】(1)由材料“民主政治的参与者从来没有超出世系群体的范围,从来没有延伸至包括奴隶、外邦人或者妇女”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特点是少数人的民主。由材料“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是直接民主。(2)宪政主义强调宪法对民
主政治和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意义,以制定1787年宪法为体现。同时,美国1787年宪法还规定美国的国家结构是联邦制,在权力分配方面实行三权分立。(3)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新中国通过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或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据此得出结论。(4)由雅典民主政治、美国1787年宪法和新中国的我国“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它说明民主政治的多样性,同时民主政治的建设一定要结合本国国情,并且学习其他优
秀政治文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