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含解析.docx,共(28)页,63.74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8f74f7384aab38f4b1c810df24853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陕西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政治试题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5小题,每题2分,合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类社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关于私有制的确立和奴隶制国家产生的历史顺序推导正确的是()A
.生产力发展→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产生→奴隶制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B.私有制产生→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产生→生产力发展→奴隶制国家产生C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产生→生产力发展→奴隶制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产生→奴隶制国家
产生2.2023年3月28日,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距今约1.1万年—1.5万年,遗址出土了中国北方地区目前最早的陶器,并发现了中国目前最早的陶塑,填补了山东地区史前考古的关
键缺环,是华北地区乃至东北亚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重大考古发现。下列对当时社会状况描述正确的是()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②当时出现了阶级分化,产生阶级③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④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3.2023年5月3日,人们举着反对AI创作工具的标语走上纽约和洛杉矶街头罢工,怒斥剥削,呼吁提高薪资,要求公平的合约,拒绝给AI打工。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①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克服的痼疾③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④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矛盾的总根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者和创立者,马克思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但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不是“忽如一夜春风
来”,它有人类社会前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下列关于这一观点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①《共产党宣言》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飞跃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
理论基石.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前提④空想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和本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来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周恩来暮年之时,仍在寻找《共产党宣言》首印本,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时,绝对想不到,
一位大国总理在垂暮之年依然对这部作品牵肠挂肚。当然,他们也绝对想不到,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里有数量如此庞大的忠实追随者。《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追随者众多的原因是()①它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提供了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②它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③它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目标,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法④它正确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6.有人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
49年,中国实现了伟大飞跃。下列对这句话中所蕴含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并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②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不能救中国③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既分篇分段地写,又接续不断地写,共产党人历来是革命阶段论与不断革命论的统一论者。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他指出:“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②近代
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是实现人民的民主③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10年到15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不要脱离这条路线,脱离了就要发生‘左’倾或右倾的错误。”由此可见()A.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理论指导的B.总路线的制定完成了中
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C.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奋斗方向D.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9.截止1956年底,96.3%的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91.7
%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合作社,99%的私营工业和82.2%的私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这标志着()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始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③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④生产
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有同学正在为“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主题演讲搜集资料,以下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一化三改”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B.开辟
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C.党的八大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方向D.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新的形势11.湖南省某中学团委准备举办一次中学生微视频大赛。某同学想用手机拍摄一则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微视频。在他构思的镜头中,合理的是()A.内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B.外景
: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发表南方谈话C.旁白: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D.特写:深圳蛇口工业区悬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12.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改革开放45年来,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
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这表明改革开放()①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②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重要法宝③是党和国家的
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农民成了股东,日子更有奔头!”拿到安徽省第一张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后,他可以凭证加入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开超市、搞乡
村游。严金昌,这位年近八旬的“大包干”带头人,冲劲、干劲、心劲不输年轻人。这是一位记者展现的实地采访镜头,该镜头最有可能出现在()A.三大改造时期,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得以突破的时期C.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期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14.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时代课题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③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A.③—①—④—②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①—④—②—③15.某校同学制作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画像宣传板,配文分别是:“关键抉择”“与时
俱进”“科学发展”“伟大复兴”。下列对应正确的是()①“关键抉择”——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与时俱进”——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科学发展”——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④“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A.①③B.
①④C.②③D.②④16.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华堂内的“见证伟业—中华民族复兴版本展”展示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复兴,在党的领导下所作出的艰辛探索、不懈奋斗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下面所列的见证资料与其蕴含的历史意义对应正确的是()①《点亮长夜明灯——中共一大》——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公告》——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③《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中华民族迎来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④《立此存照:十八洞村精准扶贫档案实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7.自古以来,“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民
之贫富,国之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①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
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时代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④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8.“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新要求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实践遵循。这表明,新时代()①我国人民物质
生活丰富,已经实现共同富裕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我国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④我国依靠增加投入实现高速增长的方式不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
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①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②在实践中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③不忘初心、牢
记使命,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④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国庆节期间,“吉林一号”卫星从太空传回一组我国各地的高清影像,俯
瞰祖国大江南北,为祖国庆生。高原山地、平原沃野、峡关深谷、沙漠戈壁、湿地冰川、溶洞雪峰……用色卡方式打开中国人民追逐中国梦的脚步。下列关于中国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②国家富强是要使中华民族更
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盼望融为一体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梦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2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征程中,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者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伟大工程是指()A.推进党的建设B.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C.自觉防范各种风险D.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
2.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战略安排的是()①从2020年到203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③从2020年到2035年,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目
标④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丰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也为我国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提供了更具实践广度、现实深度、历史厚度的思
想理论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正确的是()①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我国制度优越性的保障②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决定了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③是中华
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④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4.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
史经验的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个明确”,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下列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认识正确的是()①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改革开放②“十个明确”中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③“十个明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之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更好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洞察时与势、危与机,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决定了时代的
发展②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③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④为解决新时代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4题,共计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两位高一学生针对“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这一内容,展开讨论。甲原始社会是无阶级
剥削的社会,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私有观念,人们过着财产共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在奴隶主心中,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不受法律保
护,奴隶主可以任意宰杀自己的奴隶。奴隶戴着脚镣做各种苦役,稍有疏忽,就会受到惩罚。所以,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更野蛮落后。乙在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在愚昧、野蛮和困苦之中,穿的是树叶、兽皮,住的是山洞、窝棚;疾病、自然灾害和战争使人的寿命相当短,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
很贫乏。在奴隶社会,人们创造了文字,制定了历法,建立了数学、医学等学科。所以,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结合材料及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相关知识,分析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
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终于在1949年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屈辱和分裂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胜利。结合材料,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相关知识,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如何取得胜利的。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小岗破冰,深圳兴涛,海南弄潮,浦东逐浪,雄安扬波……40年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的浩荡浪潮,让华夏神州在“历史的一瞬”翻天覆地、沧海桑田,即便最大胆
的预言家也不会想象到这个古老的国家“史诗般的进步”。“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新的现代化
时间表……新征程上,向高处登攀、向远方前行,还有一道道山梁需要翻越,一个个险滩必须跋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结合材料和“伟大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
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
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书写了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史诗。结合四个自信有关知识,任选两个方面,谈谈我们是如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陕西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政治试题一
、选择题(本部分共25小题,每题2分,合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类社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关于私有制的确立和奴隶制国家产生的历史顺序推导正确的是()A.生产力发展→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产生→奴隶制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B.私
有制产生→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产生→生产力发展→奴隶制国家产生C.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产生→生产力发展→奴隶制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产生→奴隶制国家产生【答案】D【解析】【详解】ABC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
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共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后续开始产生了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主残酷剥削与压迫奴隶,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
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关于私有制的确立和奴隶制国家产生的历史的正确顺序是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产生→奴隶制国家产生,D推导顺序正确,ABC推导顺序错误。故本题选D。2.2023年3月28日,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入选全国
十大考古新发现。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距今约1.1万年—1.5万年,遗址出土了中国北方地区目前最早的陶器,并发现了中国目前最早的陶塑,填补了山东地区史前考古的关键缺环,是华北地区乃至东北亚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
的重大考古发现。下列对当时社会状况描述正确的是()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②当时出现了阶级分化,产生阶级③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④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
①③: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距今约1.1万年—1.5万年,遗址出土了中国北方地区目前最早的陶器,并发现了中国目前最早的陶塑,这些特征表明当时处于原始社会时期,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①③符合题意。②: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考古发现没有反映出现了阶级,②
不符合题意。④:在奴隶社会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3.2023年5月3日,人们举着反对AI创作工具的标语走上纽约和洛杉矶街头罢工,怒斥剥削,呼吁提高薪资,要求公平的合约,拒绝给AI打工。对此现象解读正
确的是()①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克服的痼疾③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④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矛盾的总根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
人们举着反对AI创作工具的标语走上纽约和洛杉矶街头罢工,怒斥剥削,呼吁提高薪资,要求公平的合约,这说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之所以出现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
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①④符合题意。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克服的痼疾,难以治愈,但材料并没有涉及经济危机,②不符合题意。③: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4
.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者和创立者,马克思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但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它有人类社会前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下列关于这一观点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①《共产党宣言》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飞跃②剩余
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理论基石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前提④空想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和本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来源A.
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飞跃,①不选。②③: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它有人类社会前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其中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
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前提,②③符合题意。④:空想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但未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④不选。故本题
选C。5.周恩来暮年之时,仍在寻找《共产党宣言》首印本,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时,绝对想不到,一位大国总理在垂暮之年依然对这部作品牵肠挂肚。当然,他们也绝对想不到,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里有数量如此庞大的忠实追随者。《共产党宣
言》在中国的追随者众多的原因是()①它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提供了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②它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③它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为
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法④它正确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社
会的基本矛盾,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提供了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①④符合题意。②: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奠定理论基石的是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
史观,②错误。④:《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理想目标,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般指导,而不是具体方法,④错误。故本题选B。6.有人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49
年,中国实现了伟大飞跃。下列对这句话中所蕴含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并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②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不能救中国③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的的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A.①②B.①④C.
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说明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①错误。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而非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②错误。③:“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说明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③正确。④:“1949年,中国实现了伟大飞跃”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④正确。故本题选D。7.既分篇分段地写,又接续不断地写,
共产党人历来是革命阶段论与不断革命论的统一论者。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他指出:“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②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是实现人民的民主③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
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①③正确。②④:试题限定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
主义革命的关系,“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是实现人民的民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都未涉及此关系,②④排除。故本题选B。8.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
10年到15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不要脱离这条路线,脱离了就要发生‘左’倾或右倾的错误。”由此可见()A.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利提供了理论指导B.总路线的制定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C.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奋斗方向D.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答案】C【解析】【详
解】A:材料强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重要性,未涉及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理论指导,A与题意不符。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B错误。C: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制
度的奋斗方向,在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C符合
题意。D:材料强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重要性,未强调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9.截止1956年底,96.3%的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91.7%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合作社,99%的私营工业和82.2%的私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
,这标志着()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始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③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题目考查的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知识。①:是指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成立,①错误。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②错误。③④: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③④符合
题意。故本题选D。10.有同学正在为“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主题演讲搜集资料,以下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一化三改”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B.开辟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C.党的八大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方向D.个
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新的形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AB: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指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
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AB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C:1956年,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党的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方向,C不符合这一主题,符合题意
。D: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新的形势,所以需要对个体农业经济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进行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D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1.湖南省某中学团委准备举办一次中学生微视频大赛。某同学想用手机拍摄一则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微
视频。在他构思的镜头中,合理的是()A.内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B.外景: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发表南方谈话C.旁白: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D.特写:深圳蛇口工业区悬挂“时间就是金钱,效
率就是生命”标语【答案】D【解析】【详解】D:1980年,深圳被设为经济特区之一,故标语符合改革开放初期,D正确。A: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是2013年9月,A排除。B:1992年,邓小
平视察深圳、珠海,发表南方谈话,是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体现,不是改革开放初期事件,B排除。C: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表明了改革开放的意义,C排除。故本题选D。12.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改革开放45年来,我国实现了从生产
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这表明改革开放()①
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②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③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改革开放45年来,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
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体现了改革开放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①符合题意。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体现了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
法宝,②符合题意。③: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③说法错误。④: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3.“农民成了股东,日子更有奔头!
”拿到安徽省第一张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后,他可以凭证加入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开超市、搞乡村游。严金昌,这位年近八旬的“大包干”带头人,冲劲、干劲、心劲不输年轻人。这是一位记者展现的实地采访镜头,该镜头最有可能出现在()A.三大改造时期,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
革率先得以突破的时期C.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期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D:“拿到安徽省第一张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由该信息可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已经实施
,因此该镜头最有可能出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D正确。ABC:这几个时期均尚未开始实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故排除ABC。故本题选D。14.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时代课题按时间先
后排列正确的是()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③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A.③—①—④—②B.③—④—
②—①C.④—③—②—①D.①—④—②—③【答案】B【解析】【详解】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
系列基本问题,③排在第一位。④: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排
在第二位。②: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觉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②排在第
三位。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排在第四位。以上时代课题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正确顺序为③—④—②—①。故本题选B。15.某校同学制作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画像宣传板,配文分别是:“关键抉择”“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伟大复兴”。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①“关键抉择”——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与时俱进”——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科学发展”——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④“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B【解析】【详解】①: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对应正确。②: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对应错误
。③: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③对应错误。④: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人民比
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对应正确。故本题选B。16.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华堂内的“见证伟业—中华民族复兴版本展”展示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复兴,在党的领导下所作出的艰辛探索、不懈奋斗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下面所列的见证资料与其蕴含的历史意义对应
正确的是()①《点亮长夜明灯——中共一大》——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公告》——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③《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中华民族迎来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④《立此存照:十八洞村精准扶贫档案实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①符合题意。②: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制
度,中华民族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②错误,排除。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③错误,排
除。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进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7.自古以来,“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民之贫富,国之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①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
代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时代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④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材料并无体现中国与世界关系,①不符合题意。
②:材料并无涉及中国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②不符合题意。③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
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8.“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盾。”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新要求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实践遵循。这表明,新时代()①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丰富,已经实现共同富裕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③我国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④我国依靠增加投入实现高速增长的方式不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新时代我国各族人民总体实现了小康,并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已经实现”说法错误,①排除。②:新时代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将处于并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符合题意。③: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我国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③符合题意。的④: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①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进行到底②在实践中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④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
析】【详解】①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①③符合
题意。②: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②错误。④:牢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④错误。故本题选B。20.国庆节期间,“吉林一号”卫星从太空传回一组我国各地的高清影像,俯瞰祖国大江南北,为
祖国庆生。高原山地、平原沃野、峡关深谷、沙漠戈壁、湿地冰川、溶洞雪峰……用色卡方式打开中国人民追逐中国梦的脚步。下列关于中国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②国家富强是要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盼望融为一体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③: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盼望融为一体,①③说法正确。②:民族振兴是要
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说法错误。④:人民是中国梦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2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征程中,伟大斗争,
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者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伟大工程是指()A.推进党的建设B.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C.自觉防范各种风险D.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四者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A说法正确。B: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B不符合题意。C:进行伟大斗争,要自觉防范各种风险,C不符合题意。D: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D不符合题意。故本
题选A。22.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战略安排的是()①从2020年到203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③从2020年到2035年,
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目标④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②: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
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①排除,②正确。③:到本世纪中叶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③
排除。④: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④正确。的故本题选B。2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丰富拓展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也为我国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提供了更具实践广度、现实深度、历史厚度的思想理论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正确的是()①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我国制度优越性
的保障②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决定了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③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④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A.①②B
.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不是制度自信,①说法错误。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主观范畴,不能决定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②说法错误。③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24.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
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个明确”,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下列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认识正确
的是()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改革开放②“十个明确”中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③“十个明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之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①错误。②:“十个明确”中的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集中反映着我们
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②正确。③:“十四个坚持”是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③错误。④:
“十个明确”之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正确。故本题选D。2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善于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更好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洞察时与势、危与机,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决定了时代的发展②彰显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③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④为解决新时代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②④:材料中“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深刻洞察时与
势、危与机,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表明在新时代如何分析和把握时代机遇,应对时代危机,这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为解决新时代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②④当选。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影响了时代的发展,但不能决定时代的发展,①错误。③
:认识具有无限性,我们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仍在深化,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4题,共计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两位高一学生针对“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这一内容,展开讨论。甲原始社会是无阶级剥削的社会,在绝大部分时
间里,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私有观念,人们过着财产共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在奴隶主心中,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不受法律保护,奴隶主可以任意宰杀自己的奴隶。奴隶戴着脚镣做
各种苦役,稍有疏忽,就会受到惩罚。所以,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更野蛮落后。乙在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在愚昧、野蛮和困苦之中,穿的是树叶、兽皮,住的是山洞、窝棚;疾病、自然灾害和战争使人的寿命相当短,人们的物质
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贫乏。在奴隶社会,人们创造了文字,制定了历法,建立了数学、医学等学科。所以,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结合材料及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相关知识,分析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
是倒退。【答案】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③原始社会末期,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已经阻碍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它。在奴隶制度下,奴隶主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奴隶,能够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协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
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解析】【分析】背景素材:两位高一学生针对“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内容的讨论考点考查: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分析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需要调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有关知识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甲同学认为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更野蛮
落后→可联系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的主要标准。关键词②:乙同学认为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可联系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意义。最终得出结
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终于在1949年夺取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屈辱和分裂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
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胜利。结合材料,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相关知识,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如何取得胜利的。【答案】①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
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指导革命。③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实现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胜利。④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⑤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⑥中国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解析】【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考点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切口设问,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原因。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可联系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关键词②: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胜利→可联系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真理指导革命。关键词③: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可联系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
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关键词④:领导人民、革命斗争、党的领导→可联系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此外,还可以联系教材知识中共产党的产生等相关知识。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及教材知识、材料信息的结合。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小岗破冰,深圳兴涛,海南弄潮,浦东逐浪,雄安扬波……40年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的浩荡浪潮,让华夏神州在“历史的一瞬”翻天覆地、沧海桑田,即便最大胆的预言家也不会想象到这个古老的国家“史诗
般的进步”。“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新的现代化时间表……新征程上,向高处登
攀、向远方前行,还有一道道山梁需要翻越,一个个险滩必须跋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结合材料和“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答案】①改
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②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
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
路。【解析】【分析】背景素材:改革开放考点考查: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和“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
么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本题属于说明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改革开放的浩荡浪潮,让华夏神州在“历史的一瞬”翻
天覆地、沧海桑田,即便最大胆的预言家也不会想象到这个古老的国家“史诗般的进步”。“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可联系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有效信息②:“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新的现代化时间表…
…新征程上,向高处登攀、向远方前行,还有一道道山梁需要翻越,一个个险滩必须跋涉→可联系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
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的浩荡浪潮,让华夏神州在“历史的一瞬”翻天覆地、沧海桑田,即便最大胆的预言家也不会想象到这个古老的国家
“史诗般的进步”。“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得分点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新的现代化时间表……新征程上,向高处登攀、向远方前行,还有一道道山梁需要翻
越,一个个险滩必须跋涉。【点睛】说明类主观题解法1.题型特点说明类主观题一般来说,其设问形式主要有两种:(1)运用某原理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2)说明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做法的正确性或危害、应采取的措施。2.解题方法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弄清命题者的意图。要做到“两审”:审材料和审问
题。一般先审问题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审问题,就是要弄清问题的中心,看清问题的特殊要求(如要求说明原因、意义或做法的正确性),从而弄准答题应当运用的课本知识。审材料,先粗读再细读,尽快抓住它的关键词句、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第二步:根据材料内容对接教材知识
,落实知识点内容。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出问题、材料、教材三者之间的相关点,这是答题的关键。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答案应具有针对性,切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涉及多个知识点,要考虑其主次与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规范。切不可
答非所问,偏离题意。对于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的题目,要从是什么、为什么、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做法(错误的危害)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题目(如要求说明产生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应采取的措施),还要在答案组织中使用凸显特殊要求的词语,可以参见原因类、意义类
、措施类题目的解题方法。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今
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书写了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
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史诗。结合四个自信有关知识,任选两个方面,谈谈我们是如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答案】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一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
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②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这一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不断完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解析】【分析】背景素材:增强四个自信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与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结合四个自信有关知识,任选两个方面,谈谈我们是如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参考角度可选取其中两个方面,从其地位、内容,结合我们取得的成就等角度分析。切合主题要求,言之有理即可。获得更多资
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