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江津中学、实验中学等七校2020届高三6月联考(三诊)理综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5)页,506.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6b200ac2bc9683764fe438867f89de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七校高2020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生物部分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象与鼠相应组织和器官的大小差异主要取决于细胞数量的多少B.人的成熟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C.克隆羊的成功证明已分化的
动物细胞可直接发育成完整的个体D.衰老的细胞中,黑色素的合成加快,因此老年人会长“老年斑”【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真核生物的相关知识,涉及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衰老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具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详解】象与鼠相应器官与组织的细
胞大小无明显差异,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A正确;人成熟红细胞无核不能合成血红蛋白,故相关基因不处于活动状态,B错误;克隆羊的成功证明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而不能证明已分化的动物细胞可直接发育成完整的个体,C错误;老年人会长“老年斑”是因为衰老细
胞色素积累导致,D错误。【点睛】细胞内衰老细胞的特点: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有些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衰老的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
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2.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伞藻嫁接实验说明了生物性状主要由细胞核控制B.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亮—暗—亮的三层结构C.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
群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D.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着丝点断裂,从而导致纺锤体无法形成【答案】C【解析】【分析】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推测细胞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组成;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秋水仙素
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详解】A、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一起才能说明伞帽形状主要由细胞核控制,A错误;B、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B错误;C、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或
目测估计法,C正确;D、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没有抑制着丝点断裂,D错误。故选C。3.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
物质B.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新物种的产生都是细微变异长期遗传积累的结果D.在豌豆的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来DNA序列,属于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重组: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发生
重新组合,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B、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
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C、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都是通过细微变异长期遗传积累,例如多倍体植物的产生,C错误;D、在豌豆的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来DNA序列,从而改变了基因结构,导致植物不能合成淀粉,属于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D。4.如图为不同种
类的药品影响大肠杆菌遗传信息流动,从而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繁殖的原理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二氯二乙胺能够抑制DNA复制酶,则二氯二乙胺最可能是药物AB.四环素能特异性地与大肠杆菌核糖体结合,则四环素可能是药
物CC.药物A与药物B的作用对象可能不同,但都可能使DNA不能解旋D.大肠杆菌细胞是原核细胞,因此大肠杆菌细胞中只有核糖体RNA【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药物A影响DNA的复制,药物B影响转录过程,药物C影响翻译过程。【详解】A、药物A影响DNA的复制,而
DNA复制酶与DNA的复制有关,所以二氯二乙胺最可能是药物A,A正确;B、四环素与大肠杆菌核糖体结合从而影响翻译过程,所以四环素可能是药物C,B正确;C、在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都会发生DNA分子解旋的过程,所以药物A(影响复制)与药物B(影响转录)都可能使DNA不能解旋,C正确;D、大肠
杆菌细胞中可以发生翻译过程,所以细胞内含有核糖体RNA,mRNA和tRNA,D错误。故选D。5.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鸢尾素的激素(一种蛋白质),在运动时其会被释放到血液中。它不仅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
有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研究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鸢尾素是动物体内微量、高效的信息物质B.施加了鸢尾素阻断剂的实验小鼠记忆测试表现比对照组好C.神经细胞膜上有鸢尾素的受体D.增加体育锻炼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答案】B【解析】【分析】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等。根据题意“鸢尾素(一种蛋白质)在运动时其会被释放到血液中,它不仅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
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分析,鸢尾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神经细胞,根据蛋白质累的激素不能进入到细胞内,所以该激素作用的受体在细胞膜上;由于海马区与短期记忆有关,所以释放该激素有增强记忆的功能。【详解】动物
体内的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A正确;鸢尾素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而海马区神经细胞与短期记忆有关,所以施加了鸢尾素阻断剂的实验小鼠记忆测试表现应比对照组差,B错误;鸢尾素作为一种蛋白质类的激素,能促进海马区的神经神经生长,说明该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神经细胞,其受体应在细胞
膜上,C正确;该激素在运动时会释放到血液中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增加体育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阿尔茨海默病,D正确。【点睛】分析解答本题关键要抓住题干的有效信息“鸢尾素在运动时其会被释放到血
液中,它不仅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进行合理推断。6.下图是影响种群数量因素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表示“S”型曲线,其K值表示种群在一定条件下所出现的最大数量B.②
表示种群密度,黑光灯诱捕法和标志重捕法均可用于调查种群密度C.食物、天敌等外因处于理想条件状态时,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D.年龄组成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内因,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答案】A【解析】【分析】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
它有很多特征,如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种群密度、性比率、分布型等。种群密度是指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
大,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可以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可以预测种群未来数量的变化。【详解】A、①表示“S”型曲线,其K值表示种群在长时期内种群能维持的数量,不是所出现的最大数量,A错误;B、②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最基本
的特征,黑光灯诱捕法和标志重捕法均可用于调查种群密度,B正确;C、食物、天敌等外因处于理想条件状态时,种群呈指数增长,数学模型为:Nt=N0λt,C正确;D、年龄组成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内因,能预测种群数
量的变化趋势,增长型的种群未来很可能会增长,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7.突变体水稻叶绿素含量仅为野生型水稻的51%,但在饱和光照条件下,无论低氮(0N)、中氮(120N)、高氮(240N)处理,其光合速率均比野生型水稻高。为了探究其生理学机制,科研人员在大田实验中,对不同氮肥水平下,突变体水稻
与野生型水稻的叶片Rubisco酶(暗反应中的关键酶,催化CO2的固定)含量进行了测定。图1为中氮水平条件下,不同光照强度对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图2为不同氮处理下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Rubisco酶含量测定结果。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叶绿素的合成需要N、Mg等元素,通过其吸收
、传递和转化光能,促进了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用于暗反应。合成叶绿素和Rubisco酶都需要消耗氮素,上述实验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水稻相比,突变体水稻更倾向于将氮素用于合成______________。(2)与高
光照强度条件下相比,低光照强度下(小于600单位)野生型水稻的光合速率略高于突变体,据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现有大气CO2浓度下,饱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不再受光能
限制,主要受Rubisco酶催化效率影响,推测突变体水稻在240N条件下最大光合速率较120N时__________(高,不变,低)。(4)饱和光照强度下水稻的光能利用效率只有1.9%,根据上述信息,提出一种有利
于氮素在光合系统内合理重新分配、以提高光合速率的措施(或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TP和[H](2).Rubisco酶(3).高光照强度条件下的限制性因素是Rubisco酶的数量,而低光照强度条件下,限制性因素是光照强度,野生型因叶绿素含量较
高,光合速率较高(4).高(5).适当降低水稻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中氮水平条件下,光照强度对野生型和突变型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及施氮量不同对野生型和突变型水稻Rubisco酶含量的影响。图1中两种水稻的光合速率都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突变型在
光照强度较高时增加更明显。图2中,随着氮肥量增加,两种水稻的Rubisco酶含量都提高,但突变体的Rubisco酶含量提高较多。据此分析作答。【详解】(1)叶绿素的合成需要N、Mg等元素,通过其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促进了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光反应的进行,进而促进
了ATP和[H]的合成,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据图2分析,突变体的Rubisco酶含量高,同时突变体叶绿素含量低但产量与野生型差别不大,说明突变体更倾向于将氮素用于Rubisco酶的合成,而不是叶绿素的合成。(2)高光照强度条件下的限制性因素是Ru
bisco酶的数量,而低光照强度条件下,限制性因素是光照强度,野生型因叶绿素含量较高,在低光强下高叶绿素含量有利于叶片对光的吸收,所以较低光强下野生型的光合速率略高于突变体。(3)突变体水稻在240N条件下的Rubisco酶含量大于最大120N时,而在现有大气CO2浓度下,饱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
速率不再受光能限制,主要受Rubisco酶催化效率影响,所以突变体水稻在240N条件下最大光合速率较120N时高。(4)氮素既可以用于合成叶绿素也可用于合成Rubisco酶,在饱和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的限
制因素主要是Rubisco酶的含量,所以在饱和光照强度下,适当降低水稻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可提高氮素合成Rubisco酶的含量,从而提高水稻的光能利用效率。【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
知识点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8.2020年春节佳节将至,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经检测发现这场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出现的症状类似非典,感染者会出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伴有发热、咳嗽、气
短及呼吸困难,严重的病例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和死亡,请问答下列问题:(1)病毒侵入人体后需要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消灭,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_____________。(2)病毒侵入人体,B细胞受到______________(填两项)刺激后增殖分化成
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当病毒侵入人体内寄生在宿主细胞中,_______能识别被寄生的寄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而使其裂解死亡,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会被__________凝集,使之失去侵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
噬消化。(3)人体呼吸中枢位于_______,当剧烈运动细胞呼吸增强,CO2产生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这一系列过程涉及的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_____。人体通过促使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凋亡从而清除病毒,这说明细胞凋
亡有利于_______________。【答案】(1).血浆和淋巴(2).淋巴因子和抗原(3).效应T细胞(4).抗体(5).脑干(6).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7).维持生物内部环境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
素干扰【解析】【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是寄生在其它生物体的活细胞内,依靠吸取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生活的。一旦离开了这种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
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3、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
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1)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血浆和淋巴。(2)根据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可知,病毒侵入人体,B细胞受到T淋巴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和抗原的刺激后
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当病毒侵入人体内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效应T细胞能识别被寄生的寄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而使其裂解死亡,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会被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凝集,使之失去侵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3)人体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当剧烈运动时细胞呼吸增强,CO2产生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这一系列过程涉及体液运输二氧化碳这一信号分子以及神经系统的参与,故涉及的调节方式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人体通过促使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凋亡从而清除病毒,这说
明细胞凋亡有利于维持生物内部环境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干扰。【点睛】本题以新冠病毒的材料为载体,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9.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逐步完善,通过采
用适应本地区特点的措施,让因为人类的参与使曾经遭到不同破坏程度的环境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回答下列问题:(1)甲地针对植被大量破坏的情况进行修复,通过增加植被种类和数量,以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稳定
性。对周边某些害虫采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此方法利用的是____________信息,属于____________防治。(2)乙地将某处荒废的小湖整改成了桑基鱼塘。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以桑
叶养蚕,以蚕沙蚕蛹作鱼饵料,以塘泥作为桑树肥料。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桑基鱼塘生产模式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地鼠害严重,为了制定灭鼠计划,需要先了解鼠的种群密度。调查鼠的
种群密度常采用____法,若调查的数值高于真实数值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答案】(1).抵抗力(2).化学(3).生物(4).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5).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6).标志重捕法(7).第一次被捕捉
的鼠,再次被捕捉的难度增大(或标志物脱落;被标记的鼠更容易被天敌捕食)【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包括: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
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详解】(1)甲地针对植被大量破坏的情况进行修复,通过增加植被(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对周边某些害虫采用
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此方法利用的是化学信息,属于生物防治。(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桑基鱼塘生产模式的优势是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
利用率。(3)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由于第一次被捕捉的鼠,再次被捕捉的难度增大(或标志物脱落;被标记的鼠更容易被天敌捕食)等,使重捕个体中带有标记的个体数减少,所以调查的数值常高于真实数值。【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种群密度的调查、生物防治等有关
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生态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回答各小题。10.某二倍体观赏植物的花色(紫色、蓝色、白色)由2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下图为基因控制物质合成的途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白色物质基因A有色物质Ⅰ基
因B有色物质Ⅱ(1)选取纯合的白花与紫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紫花,F1自交所得F2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花∶蓝花∶紫花=4∶3∶9,请推断图中紫花植株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将F2的蓝花植株自交,F3的表现
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2)已知体细胞中b基因数多于B基因时,B基因的效应不能表现。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两种突变体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①甲的变异
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乙突变体的花色表现型为____。②为确定AaBbb植株属于图中的哪一种突变体类型,让该突变体与纯合的紫花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请写出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
________。【答案】(1).4种(2).蓝花∶白花=5∶1(3).重复(4).蓝色(5).结果预测:若子代中蓝花∶紫花=1∶1,则其为突变体甲;若子代中蓝花:紫花=1∶3则其为突变体乙【解析】【分析】由题意知,该观赏植物的花色受2
对同源染色体上的2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基因控制物质合成的途径可知,A、B同时存在时,合成有色物质Ⅱ,A存在,B不存在时,合成有色物质Ⅰ;A不存在时,有色物质Ⅰ、Ⅱ都不能合成。【详解】(1)由分
析可知,A_B_的个体合成有色物质Ⅱ,基因型为A_bb合成有色物质Ⅰ,aabb、aaB_两种有色物质都不能合成,表现为白色,因此纯合白花与紫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紫花,F1自交所得F2中白花、蓝花、紫花植株的比例为4:3:9,紫花的基因型是A
_B_,具有有色物质Ⅱ,具体基因型包括AABB、AaBB、AABb、AaBb共四种基因型。蓝花的基因型是A_bb,具有有色物质Ⅰ。F2中的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是1/3AAbb、2/3Aabb,1/3AAbb自交的后代全为蓝花,2/3Aabb自交后代中蓝花(A-bb)为2/3
×3/4=1/2,白花(aabb)为2/3×1/4=1/6,即F2中的蓝花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和比例为蓝花∶白花=(1/3+1/2)∶1/6=5∶1。(2)①甲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乙突变体
b基因数多于B基因时,B基因的效应不能表现,所以突变体的表现型与A_bb相同,表现为蓝色。②如果为突变体甲,突变体甲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b、aB、abb=1∶1∶1∶1,纯合的紫花植株生
物基因型是AABB,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A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AABbb∶AaBB∶AaBbb,AABB、AaBB表现为紫花,AABbb、AaBbb表现为蓝花,蓝∶紫=1∶1;如果是突变体乙,由于AA×Aa→AA、Aa,都会产生物质Ⅰ,Bbb×BB,Bbb产生
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b∶Bb∶b=1∶1∶1∶1,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BB∶Bbb∶BBb∶Bb=1∶1∶1∶1,因此该突变体与纯合的紫花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_BB∶A_Bbb∶A_BBb∶A_Bb=1
∶1∶1∶1,其中A_BB、A_BBb、A_Bb表现为紫花,A_Bbb表现为蓝花,蓝∶紫=1∶3。【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根据题干信息和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关系进行推理解答问题
,学会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预期实验结果、获取结论。【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经微生物分解后能更好的被植物利用.某生物兴趣小组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
所示.KH2PO4Na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1.4g2.1g0.2g10glg15g将表中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mL.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培养基能筛选出目的
菌的原因是______.(2)图中将细菌转到固体培养基上接种时,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初步筛选出来的菌种还需要进一步的鉴定: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指示剂,接种并培养初步筛选的菌种,若指示剂变成______色,则可说明该菌种能够分解尿素.(3)在实验中,下列材料或
用具需要灭菌的是______,需要消毒的是______(填序号).①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与培养皿②玻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4)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2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__
____(填序号).①所取土样不同②培养基被污染③接种操作错误④没有设置对照实验(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答案】(1).该选择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是尿素(2).稀释涂布平板法(3).酚红(4).红(5)
.①②(6).③(7).①②③(8).灭菌【解析】【分析】1、选择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
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3、消毒和灭菌:【详解】(1)该培养基中不加其它氮素,只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在此培养基上只有能够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的细菌(目
的菌)才能获得氮源,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将因缺少氮源无法生长繁殖,故能从众多微生物中选出能分解尿素的目的菌。(2)为进一步分离和纯化目的菌,还需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转入固体培养基,以便于获得单个菌落继续培养。分解尿
素的细菌能合成脲酶,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因此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3)微生物培养实验中,需要对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玻棒、试管、
锥形瓶和吸管进行灭菌处理;对实验操作者的双手进行消毒。故需要灭菌的是①②,需要消毒的是③。(4)该同学与其他同学获得的菌落数差异很大,原因分析如下:土样不同可能导致计数偏差;培养基污染会导致菌落数增加;操作失误可能增加微生物的数
量和种类,菌落会增多;而没有设置对照不会增加菌落数目,故选①②③。(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避免污染环境。【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培养技术的相关知识,考生要明确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识记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的营养
成分;识记常用的接种方法和具体操作过程;特别注意灭菌和消毒的对象和区别。【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12.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干扰素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其技术流程如下图1:(1)步骤①中,在核移植前应去除卵母细胞
的_____。(2)将基因导入ES细胞而不是导入到上皮细胞是因为_____。(3)步骤③中,需要构建含有干扰素基因的_____。构建前利用PCR技术扩增干扰素基因时,可以从图2中A、B、C、D四种单链
DNA片段中选取_____作为引物。对干扰素基因片段和质粒进行酶切时,可选用限制酶的组合为_____。(4)将步骤③获得的ES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选择发_____色荧光的细胞进行体外诱导。为检测干扰素基因是否表达,可以采用_____的方法。【答
案】(1).细胞核(2).ES细胞具有全能性(3).基因表达载体(4).B和C(5).HindⅢ和PstⅠ或EcoRⅠ和PstⅠ(6).绿(7).抗原﹣抗体杂交【解析】【分析】分析图1:①表示核移植过
程;②表示早期胚胎培养过程;③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ES细胞。分析图2:该DNA片段含有四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其中SamⅠ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上。分析图3:图3为质粒结构示意图,该质粒含有2个标记基因(红色
荧光标记基因和绿色荧光标记基因)。【详解】(1)核移植是将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所以实验前要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2)将基因导入ES细胞而不是导入到上皮细胞是因为ES细胞具有全能性。(3)步骤③是将目的基因导入ES细胞,该过程之前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DNA
复制只能从5’到3’,因此构建前利用PCR技术扩增干扰素基因时,可以从图2中A、B、C、D四种单链DNA片段中选取B和C作为引物。由图可知,SamⅠ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上,用该酶切割会破坏目的基因,因此对干扰素基因片段和质粒进行酶切时,可选用限制酶HindⅢ和PstⅠ或EcoRⅠ和P
stⅠ。(4)用限制酶HindⅢ和PstⅠ或EcoRⅠ和PstⅠ切割时会破坏红色荧光蛋白基因,但不会破坏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因此将步骤③获得的ES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选择发绿色荧光的细胞进行体外诱导.为检测干扰素基因是否表达,可以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点睛】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