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0)页,86.92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5f2367a54948761fec42f67f67b3d8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云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古代中国,人们普遍
认为宇宙是生成的,逐渐演化成为现在所呈现的形状。古代的神话传说也反映出类似的思想萌芽。中华民族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最著名的当属“盘古开天地”传说。三国时期徐整编撰的《三五历纪》一书中有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
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与基督教文明的创世纪传说相比,盘古开天地传说的神创论色彩比较淡:导致天地开辟的因素是自
然本身所蕴含的阴气和阳气,甚至盘古本身也有一个诞生成长的过程;宇宙的现状是宇宙长期演变的结果,这种演变是按照一定的速度进行的。那么,宇宙是由什么生成的呢?既然我们所谈论的对象是无所不包的宇宙,那就必须承认,在宇宙之前,没有任
何东西存在。于是,对宇宙是由什么生成的这一问题,合理的答案只能有一个,即老子所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是严格的思辨逻辑所要求的。因为就任一具体事物而言,都是由不存在到存在,即由无到有的。而在绝对的“
无”中是如何产生出“有”来,这是古人无论如何也说不清楚的。因此,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人对宇宙生成演化问题的探讨只能停留在观念阶段。到了西汉,事情有了转机。《淮南子·天文训》指出宇宙初始是一团混沌不分的气,这团气产生了时间和空间,这导致阴阳二气的分离。阳气轻清,飞扬上升而为天;阴气重浊,凝结聚滞
而成地。阴阳二气的推移运动,造成四季往复,万物衍生。显然,在《淮南子》的作者看来,阴阳二气性质上的差异是宇宙生成演化的根本动力。至此,中国古代的宇宙演化理论进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阶段——理论的繁荧阶段在汉代的宇宙演化理论中,东汉张衡的学说值得一提。他在《灵宪》一文中提出“
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在这里,张衡描绘的宇宙演化的最后格局与《淮南子;中天在上、地在下的天地关系截然不同。之所以如此,与当时天文界存在着的浑盖之争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既然阳气轻清,理应上扬,它为什么不上浮形成天,而是要包在地外?对此,在张衡的理论中找不出合理
的答案来,这就形成了一对新的矛盾。汉代宇宙演化理论全面繁荣的景象,到张衡这里戛然而止。中国古代宇宙演化理论的成熟是以南宋朱喜学说的问世为标志的。他不再从阴阳气的性质出发,而是从其运行角鹿出发,用习见的旋涡现象比拟宇宙演化,合理地说明
了浑天格局的形成原因。该学说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对欧洲的思想界也产生了某种影响。(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材料二:在古代社会,神话传说最容易与天文学发生联系,“女娲补天”就是一例。《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女娲炼石补天反映了当时天文学界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固体天壳观念。苍天既然能产生裂隙,该裂隙能用固体的五色石来修补,说明天本身一定是国体的。在中国古代的宇宙结构学说中,有像宣夜说那样,主张天没有质地,纯粹是气组成的。但在天文学家
那里,这样的观点从来就没有被认可过。原因在于,当人们仰视天象时,会看到恒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围绕大地旋转,彼此之间的距离永远保持不变,古人无地球自转之说,除了认为天是固体的、恒星镶嵌于其上之外,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解释这种现象。这里我们看到,古人在构思神话时,是如何受到他们所拥有的科学知识的影响的
。“断鳌足以立四极”的说法,就是用大海龟之四脚为四根顶天柱。这种顶天柱观念的产生,与古代的宇宙结构学说盖天说不无关系。盖天说主张天像一个盖子一样,在上;地与天同形,在下,天地分离。浑天说则认为天像一个圆球,在外,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古人在构思神话时,更多地是借重于盖天说,因为盖天说的天上地下模
式为人神分离提供了理想的依据。若采用浑天说,则很难想像神如何能够居住于人之脚下。但盖天说也有问题,其理论缺陷的关键在于固体的天硕大厚重,如何能够在地的上方悬空而不坠落?实际上.盖天说在构建自己的理论时,对这一问题预先是有所考虑的。盖天家们主张阳气轻清,上浮为天。既然是轻的,
就不存在坍塌的危险。但这一理论预设与人们的直观感觉与实际观测结果相去甚远。时人在构思神话时,充分利用了盖天说的这一缺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于是就有了“断鳌足以立四极”的解决方案。换言之,《淮南子》的作者
在其文中杂用了神话来解释天文学理论所面临的问题,以之使自己的理论保持形式上的完整性。(摘编自关增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文学知识探索》)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与天文学的关系来看
,“盘古开天地”是有关宇宙结构的传说,“女娲补天”则是有关宇宙生成的神话。B.要讨论产生宇宙的原初物质是否存在,合理的答案只能是“无”,因此,老子的看法体现了逻辑的必然。C.《淮南子》的作者由于受到科学知识的局限,在讲述宇宙理
论时插入神话传说,以此来保持形式完整。D.材料一以时间串联我国古代宇宙演化理论的发展历程,材料二则从女娲补天的神话中探寻相关天文学知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天文学关系密切,材料一将盘古开天地传说与创世纪传说对比,指出宇宙的产生
主要是大自然内部因素的结果。B.《淮南子·天文训》与张衡均提及天地关系问题,前者体现的是浑天说的宇宙结构模型,后者则与盖天说的宇宙结构模型相一致。C.古人在构思人神关系时认为,盖天说主张的天地模式比浑天说更为理想
,由此可见,盖天说更为古代天文学家所认同。D.古人在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时,更重视的是直观感觉与实际校验情况,这与关增建在《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中的观点一致。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浑天说观点的一项是()A.《淮南子·天文训》:“道始于虚
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B.《晋书·天文志》:“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瞀精绝,故苍苍然也……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C.杨雄在高山顶上取一水平面,以
之判断日的出没,实验证明太阳是从水平面之下升起的,光线也是从下向上传播的。D.《晋书·天文志》:“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八万里。”4.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
宇宙演化理论发展历程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A.宇宙生于无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宇宙生成演化理论的形成,因为古人无法说清宇宙创生的具体过程。B.在张衡之后,中国古代的宇宙生成演化理论步入了缓慢期,这与其无法合理地解释宇宙结构的生成原因有关。C.《淮南子》赋予阴阳
二气不同的性质,它们因此而形成天地,这显然也影响到了“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传说。D.朱熹从运动的角度构建出合理的宇宙演化模型,这成为中国古代宇宙演化理论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成果。5.阴阳学说对我国古人认识宇宙有哪些重要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A2.D3.C4.B5.①西汉时期,
《淮南子》指出,阴阳二气性质上的差异是宇宙生成演化的根本动力;②东汉时期,张衡立足于阴阳二气的性质差异构建出“天成于外,地定于内”的宇宙格局;③南宋时期,朱熹从阴阳二气的运行角度出发构建出合理的宇宙演化模型;④盖天家们主张阳气轻清,上
浮为天,他们以此为理论预设构建了天上地下的宇宙结构模式。【解析】【导语】这两篇材料分别从神话传说和古代宇宙生成演化理论两个角度,展示了中国古代对宇宙起源的认识。材料一侧重于发展过程,从先秦的“无生有”观念,到西汉《淮南子》赋予阴阳气不同性质,再到南宋朱熹的旋涡说,体现
了理论的不断演进。材料二则通过“女娲补天”神话,探讨天文学与神话文化的交织,揭示古人在缺乏现代科学基础上,如何通过想象力填补观察与理论中的空白。两篇材料共同展现了中国古代探索宇宙的独特方法和思想。【1题详解】本
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盘古开天地’是有关宇宙结构的传说,‘女娲补天’则是有关宇宙生成的神话”张冠李戴,应是“盘古开天地”是有关宇宙生成演化的传说,而“女娲补天”则是有关宇宙结构的例子,故
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关系密切,材料一将盘古开天地传说与创世纪传说对比,指出宇宙的产生主要是大自然内部因素的结果”错误,材料二说“在古代社会,神话传说最容易与天
文学发生联系”,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关系密切,且“宇宙的产生主要是大自然内部因素的结果”是盘古开天地传说的观点,而非作者的观点。B.“前者体现的是浑天说的宇宙结构模型,后者则与盖天说的宇宙结构模型相一致”错误,
张冠李戴,《淮南子》中“天上地下”的天地关系与盖天说观点一致,而张衡描绘的“天成于外,地定于内”的天地格局则与浑天说关系密切。C.前后并无因果关系,原文为“‘断鳌足以立四极’的说法,更多地是借重于盖天说
,因为盖天说的天上地下模式为人神分离提供了理想的依据”,且据材料一末段及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一文可知,浑天说在浑盖之争中占上风。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据材料二可
知,浑天说认为“天像一个圆球,在外,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A.讲述的是宇宙生成过程,属于宇宙演化思想。B.记载的是宣夜说的观点,认为天没有质地。C.出自《难盖天八事》一文,是杨雄从观测依据的角度对盖天说所作的批驳,
太阳从水平面下升起,也印证了浑天说的观点。D.记载的是盖天说的观点,其主张天地是两个中央凸起的平行平面,天在上,地在下。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B.“步入了缓慢期”错误,据原文“汉代宇宙演化理论全面繁荣的景象,到
张衡这里戛然而止”的说法,及图中的水平线可知,在张衡之后,中国古代的宇宙生成演化理论步入了停滞期而非缓慢期。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在《淮南子》的作者看来,阴阳二气性质上的差异是宇宙生成演化的根本
动力”可概括出,西汉时期,《淮南子》指出,阴阳二气性质上的差异是宇宙生成演化的根本动力;结合“东汉张衡的学说值得一提。他在《灵宪》一文中提出‘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可概括出,东汉时期,张衡立足于阴阳二气的性质差异构建出“天成于外,地定于内”的宇
宙格局;结合“中国古代宇宙演化理论的成熟是以南宋朱熹学说的问世为标志的……从其运行角度出发,用习见的旋涡现象比拟宇宙演化,合理地说明了浑天格局的形成原因”可概括出,南宋时期,朱熹从阴阳二气的运行角度出发构建出合理的宇宙演化模
型;结合“盖天说的天上地下模式……盖天家们主张阳气轻清,上浮为天”可概括出,盖天家们主张阳气轻清,上浮为天,他们以此为理论预设构建了天上地下的宇宙结构模式。(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山中少年今何在铁凝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写过
一个名叫《意外》的短篇小说,小说大意是这样的:二十多年前中国北方深山里的小村子台儿沟,很少有人家挂照片,因为很少有人出去照相。镇上没有照相馆,去趟县城,跋山涉水来回五百里。谁家要是挂张照片,顿时满屋生辉,半个村子也会跟着热
闹几天。小说主人公山杏的哥哥来信向家里要张“全家福”照片,信中特别提到,最想念妹妹山杏。他在南方一个小岛上当兵已经两年,走的时候山杏才八岁。接到哥哥的信,山杏就催爹妈去县城照相,从春天催到秋天。后来,摘完了核桃、柿子,山杏一家终于
决定远征县城去照相。那天晚上山杏一夜没睡好,看妈在灶前弯着腰烙饼,爹替她添柴烧火。他们用半夜的时间准备路上的干粮,如同过年一样。天不亮,他们就换上过年才穿的新罩衣,挎起沉甸甸的干粮篮子出了村。他们搭了五十里汽车,走了二百里山路,喝凉水、住小店,吃了多半篮子干饼,第三天才来到县
城。他们找到了照相馆,照相师傅将他们领进摄影间。当满屋灯光哗的一下亮了起来,当高楼大厦、鲜花喷泉之类的他们从未见过的华丽布景把这一家三口人包围时,他们甚至来不及惊叹,照相已经开始。在照相师傅的指挥下,他们努力把自己坐端正,同时大睁着眼睛向前方看去。随着灯光哗地灭掉,这隆重
的事件,几乎一瞬间就结束了。半个月后,山杏爹从村委会拿回一个照相馆寄来的信封。山杏抢着撕开封口,里面果然有张照片。但这张照片上没有大睁着眼睛的山杏一家,照片上只有一个人,一个正冲她们全家微笑的好看的卷发姑娘。第二天,山杏家的墙上挂出了这张照片,照片上的姑娘冲所有来参观的人微
笑着。有人问起这是谁,爹妈吞吞吐吐不说话,山杏说,那是她未来的新嫂子。二十多年前,我是一家文学杂志的小说编辑,有时候我会在小说《意外》那样的深山农村短暂地生活,或者说“采访”。在一个名叫瓦片的村子里,我在“山杏”的家里住过。那一带太行山风景峻美,交通不便。村子
很穷,土地很少,河滩里到处是石头。因为不能耕种小麦,白面就特别珍贵,家里有人生重病时,男主人才会说一句:煮碗挂面吃吧。我却被当成贵客款待。山杏的母亲为我煮挂面,煎过年才舍得吃的封存在小瓦罐里的腊肉。当我临走把饭费
留下来时,他们全家吃惊地涨红了脸,好像这是对他们的侮辱。在这个家庭,我见到了被常年的灶烟熏黑的土墙上挂着唯一一张城市年轻女性的照片,由此才有了这篇美丽的小说。二十年之后,小村庄瓦片已是河北省一个著名旅游风景区的一部分了,因为铁路和高速公
路铺了过来,一列由北京发车的火车经过瓦片通向了更深的深山。火车和汽车终于让更多的外来人发现原来这里有珍禽异兽出没的原始森林,有气势磅礴的百里大峡谷,有清澈明丽的拒马河,从前那些无用的石头们在今天也变成了可
以欣赏的风景,而风景就是财富的资源。我曾经为了自己一部电影的拍摄再次来到这山里,电影里需要深山农户的院落,我毫不犹豫地向导演推荐了山杏的家。我看见从前的瓦片村民大多开起家庭旅馆,山杏们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则成为家庭旅馆的女店主。她们不再会为拍一张照片跑几百里地,旅游景点到处都
有照相的生意。她们的眼光从容自信,她们的衣裳干净时尚,她们懂得了价值,也知道谈论信息。那一次导演对我的推荐很满意,山杏家几乎原封不动地成为了电影里女主角的家。制片主任问我场地租金怎么算,我想起从前山杏一家的纯朴,有把握地说,你就随便给吧,他们不会计较。但事情并不似我
的预料,当我回到我的城市后,遥远的山杏爹快速把我找到并申诉摄制组付他报酬的不合理。比方他说摄制组用墨汁把他的新房的白屋顶刷成了黑色;大灯把院里一棵石榴树烤成了半死;为了剧情需要他们还往河里摔过他的羊,摔了一次又一次,五只羊被摔得十天站不起来……这都是钱啊,可他们都没给钱。交通、通讯和
旅游业给瓦片带来了财富,同时也成为一种运载欲望的挑衅的力量。现代化的强大辐射面对封闭的山谷,是有着产生这种力量的资格的,虽然它的挑衅意味是间接的,不像它所携带的物质那么确凿和体面。并且我始终认为,它带给我们的积极的惊异永远大于其
后产生的消极效果。我在这时想起一个深山里的少年。上世纪90年代,一个初秋的下午,我在一个名叫小道的村子里,顺着雨后泥泞的小道走进一户人家,看见在堆着破铁桶和山药干的窗台上靠着一块手绢大的石板,石板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三行字:太阳升起来了,太阳落下去了,我什么时候才
能变好呢?问过院子的女主人,她告诉我这是她九岁的儿子写的。我又问孩子是否在家,女主人说他割山韭菜去了。那天我很想看见这个九岁的深山少年,因为他那三行字迹歪扭的诗打动了我——我认为那是诗。为什么我常会心疼和怀念瓦
片村的山杏和她的一家?为什么处在信息时代的我们,还是那么爱看电影里慢跑的火车上发生的那些缠绵或者惊险?我不认为这仅仅是怀旧,我想说,当我们渴望精神发展的速度和心灵成长的速度能够跟上科学发明和财富积累的速度,有
时候我们必须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有屏住呼吸回望心灵的能力。太阳升起来了,太阳落下去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好呢!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杏父母像筹备年货一样准备路上的干粮,既因为前去县城的路途遥远,又体现出全家人对照相这件事格外重视
。B.《意外》这篇小说的故事内容来源于“我”在瓦片村“采访”到的农家生活,作者用了冷峻理性的口吻来讲述这段经历。C.“山杏”既是小说《意外》的主人公,也成为“我”印象里那些来自深山农村而又纯朴善良的年轻女孩们的统一代名词。D.火车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给瓦片村带去财富,同时伴生了物
欲的追求、人性的贪婪,但作者认为其意义利大于弊。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意外》中的照片和《哦,香雪》中的铅笔盒一样,都寄托着深山农村中的女孩们对新生活的向往,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意义。B.过去的山杏爹娘热情款待“我”并不计报酬,而如今山杏爹却很在
意自己的财物得失,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物欲对村民的侵蚀。C.结尾处的“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好呢”这句诗由问号变成感叹号,标点的巧妙运用暗示着少年的美好期待以及作者对未来生活的隐忧。D.本文采用线性叙事
手法,先回忆小说内容,再结合瓦片村现时变化及少年的诗,在回忆与现实的交织中探讨物质与精神的协调问题。8.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山杏与瓦片村在小说和现实中的故事,文尾部分所写小道村的九岁少年的故事是否属于闲笔?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9.有评论说,《意外》这篇小说呈现出一种真实动人的美,请结
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写出这种真实动人的美的。【答案】6.B7.D8.不是闲笔。①从小说的角度来说,九岁少年的故事是山杏故事的补充,同样彰显了处在逆境中的少年的纯真和美好,呼应了题目“山中少年今何在”。②从现实的角度来说,物质的发展带来了欲望的滋长,
影响了封闭的山村的纯真和美好,作者用九岁少年的故事与之形成比较,表达了她对当今人们物欲滋长的担忧。③从效果的角度来说,九岁少年的故事属于回忆,增强了文章的层次感,其诗歌具有抒情性,能引发读者的深层思考。9.①通过实地探访考察,获取真实的
原型人物素材。作者亲自采访深山农村,获取到故事的原型人物素材:“山杏”父母热情纯朴,身处困境却能彰显出人性之美,令人动容。②采用奇妙的联想。作者在山杏家土墙上发现了唯一一张城市年轻女性的照片,由此联想构思出了一个美妙的故事。③设计曲折有致的情节。深山里
的山杏全家费尽心力来到城里照全家福,结果照片却被弄错了,面对城里寄来的错误照片,山杏向参观的人解说是“未来的新嫂子”,让结局变得温馨而美好。【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作者用了冷峻
理性的口吻来讲述这段经历”错,作者讲述自己在瓦片村“采访”的那段经历时用的是感激、赞美的口吻,而不是“冷峻理性的口吻”。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本文采用线性叙事手法”错,本文不是“线性叙事”,少年的诗歌属于回忆的一部分。全篇没有完全
按照时间向度来组织安排材料。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并非闲笔。内容上,山杏的故事反映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山区少年的生存状态,而文尾的九岁少年则代表了新的时代背景下山区少年的生活。两个少
年生活形成对比,展现了时代变迁对山区少年的影响。主题上,山杏虽然生活在困境中,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而文尾的九岁少年,则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背景下山区少年的希望与挑战。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的深层思考,那就是物质的发展对山村的影响。结构上,小道村九岁少年的故事起到了
前后呼应的作用,开头讲述了山杏的故事,结尾又提到了另一个少年,这样的结构安排使得文章形成了完整的闭环,增强了文章的整体性。艺术效果上,九岁少年的故事属于回忆,虚实结合,增强了文章的层次感;且其诗歌具有抒情性,内容简单但引人深思。【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
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①根据“在《意外》那样的深山农村短暂地生活”“在‘山杏’的家里住过”等内容,可知作者实地探访考察,真实地感受了“山杏”一家的热情纯朴,以此为原型素材,才有了《意外》这篇美丽的小说”,其中彰
显的人性之美,令人动容。②《意外》的故事,由“山杏”家真实的照片场景,通过联想而来,作者是因为在“山杏”看到“土墙上挂着唯一一张城市年轻女性的照片”,由这个真实的场景,联想出了一个美妙的故事。③《意外》的具体情节设计曲折,通
过“错位”“突转”等叙事手法,设计了一个奇妙曲折的故事,山杏全家费尽心力来到城里照全家福,结果照片却被弄错了,但是结局又是温馨而美好的,山杏说那是“未来的新嫂子”,整个故事动人的同时,引人深思。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
一: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
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
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
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节选自《五代史·宦官传序》)材料二:西门豹为邺令,清克洁悫
,秋毫之端无私利也,而甚简左右。左右因相与比周而恶之。居期年,上计,君收其玺。豹自请曰:“臣昔者不知所以治邺,今臣得矣,愿请玺复以治邺。不当,请伏斧锧之罪。”文侯不忍而复与之。豹因重敛百姓,急事左右。期年,上计,文候侯迎而拜之。豹对曰:“往
年臣为君治邺,而君夺臣玺;今臣为左右治邺,而君拜臣。臣不能治矣。”遂纳玺而去.。文侯不受,曰:“寡人曩不知子,今知矣。愿子勉为寡人治之。”遂不受。(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
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女A色B而已C宦者D之E害F非G一H端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硕士,指掌握了深厚学问和技艺的人,也指掌管教育事务的官员。不同于现在表学位的“硕士”。B.疏,疏
远,不亲近。与《屈原列传》中“自疏濯淖污泥之中”“疏”意思不相同。C.奸豪,指地方上有势力而横行不法之人。其中“豪”与《过秦论》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的“豪”意思相同。D.去,离开。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去”意思相同。12.下列
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宦官扰乱国家,远比女人扰乱国家而造成的祸患严重。君王沉溺于美色尚且容易纠正,一旦被宦官操控了就很难摆脱。B.宦官职责是侍奉君主,容易与君主形成亲密关系。他们善用点滴忠心,来获得君主信任
;用祸福来恐吓君主,达到挟制君主的目的。C.当君主发觉宦官已成祸患,想要联合大臣除掉他们。行动慢了,就会使祸患日益严重;操之过急,又容易让自己成为宦官的人质。D.材料二讲述了西门豹担任邺令时,清廉正直,被人中伤丢了官职后便极力讨好魏文侯及其近臣,后在宦
官帮助下重获文侯赏识。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2)臣昔者不知所以治邺,今臣得矣,愿请玺复以治邺。14.材料一认为“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10.ACF11.C12.D13.(1)于是过去认为可以依靠的人,正是现在造成祸患的原因。(2)我过去不知道治理邺地的方法,现在我明白了,希望发还官印,让我再去治理邺地。14.沉迷女色,一旦醒悟,把她们撵走就行了。而宦者为祸,容易形成势力,挟持君王。君主虽有悔悟,然势单力孤,群臣疏远,
很难把他们除掉。【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的句意:女人,只不过是使君主沉溺于美色罢了,而宦官的危害可不止一条。“女色而已”判断句,“女”是句子的主语,判断句在主语后断开,即A处;“而已”句末语气词,应在其后C处断开;“宦者之害非一端也”也是判断句,“宦者之害”是主语,句
子较长可在其后断开,即F处。故应断于AC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B.正确。疏远,不亲近;/远离。句意:但君主认为他们和自己关系疏远。/一个人能够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C.错误。意思不同。强横邪
恶;/有财产、有势力的人。句意:并且会使世上的奸雄们以此为借口乘机而起。/山东的豪门望族于是便共同起义来推翻秦朝的统治。D.正确。句意:于是交还官印离去。/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极
力讨好魏文侯”错。原文中只说“豹自请曰”“豹因重敛百姓,急事左右”,并未体现他极力讨好魏文侯的内容。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向”,过去;“恃”,依靠;“所以”,……的原因。(2)“昔”,昔日,过去
;“所以”,……的方法;“复”,又,再。【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题干所述的“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是材料一中作者在第一段所述的观点,此后作者说“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将女祸与宦者之害进行比较,说明沉迷女色,一旦醒悟,把她们撵走就行
了。而宦者为祸危害则很多。那么,宦者之害多在哪里呢?而根据第二段开头“盖”(意思因为),可知原因信息就在第二段中。而从第二段“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把持者日益牢”可以看出,宦者为祸,容易形成势力,挟持君王。君主虽有悔悟,然势单力孤,群臣疏远,很难把他们除掉。
【是参考译文:材料一:自古以来,宦官扰乱国家,比女人造成的祸患还要严重。女人,只不过是使君主沉溺于美色罢了,而宦官的危害可不止一条。宦官所担当的职责就是侍奉在君主身边,容易与君主形成亲密关系,他们的用心专一
并且毒辣,他们能用微小的好处来迎合别人的心意,能用小忠小信获得君主的信任,使人君必然信任、亲近他们。等到获得了君主的完全信任,然后就用祸福来恐吓他、挟制他。这时候虽然有忠臣贤士在朝中,但君主认为他们和自己关系疏远,不如侍奉他起居饮食、成天在自己左右侍奉自己的亲随那样可靠。所以君主
与成天在左右侍奉自己的人日益亲密,而对忠臣贤士们则日益疏远,君主便会日益变得势单力孤。势单力孤,则惧怕发生祸患的心理就更加严重。而挟持自己的人的地位就会更加牢固。君主的安危,决定于这些人的喜怒;而祸患就潜伏在
他的内廷之中。于是过去认为可以依靠的人,正是现在为患的根源。当发觉祸患已深的时候,想要和平日里疏远的大臣们一起除掉左右的亲随,行动慢了就会使祸患日益严重;操之过急,又会使那些亲随挟持自己作为人质。这时候即
使是智慧再高的人,也不能与他共商对策了。就算是能够商议对策,也很难实际着手去做。即使做了,也有可能不成功,到了最严重的时候,很可能产生两败俱伤的后果。祸患大的可以亡国,次一点的会让自己丧命,并且会使世上的奸雄们以此为借口乘机而起,把宦官与其同党尽皆除掉,大快天下人之心后才算完。
过去历史上记载的宦官之祸往往如此,而且不止一代。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宫中养成祸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这是日积月累逐步发展而成的形势使他这样的。所以沉迷于女色,如果不幸一直执迷不悟,那么祸患就要随之降临了;但是一旦醒悟,把她们撵出去就行了。而宦
者造成的祸患,虽然有所悔悟,但已经形成的形势使得自己没有办法把他们除掉,唐昭宗的事就是这样。所以说宦官扰乱国家,比女人造成的祸患还要严重,就是这样。能不以此为警戒吗?材料二:西门豹做邺地的县令,清廉正直,一丝半毫都不谋私利,但很轻慢君主的
近侍。近侍因此相互勾结中伤他。过了一年,考核政绩,魏文侯收回了他的官印。西门豹请求说:“我过去不知道治理邺地的方法,现在我明白了,希望发还官印,让我再去治理邺地。如果治理不好,愿意接受重刑。”文侯不忍心拒绝,又把官印交给他。西门豹因而加重搜刮百姓钱
财,极力侍奉君主近侍。过了一年,西门豹前去上缴赋税,汇报政绩,文侯亲自迎接,并加礼拜。西门豹回答说:“往年我为您治理邺地,而您要收回我的官印,现在我为您的近侍治理邺地,您反而要礼拜我。我无法治理邺地了。”于
是交还官印离去。文侯不接受官印,并说;“我过去不了解您,现在了解了。希望您尽力为我治理邺地。”最后西门豹还是没有接受官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狼山①观海宋·王安石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仙
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②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注】①狼山:位于江苏南通,紧邻长江出海处。②阅苑: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灵槎:乘往天河的船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
人首先描写了自己登上狼山远眺所见的长江入海之景,为全诗抒情奠定了基础。B.诗人眼中的岛屿沙洲笼罩在云雾之中,春雷惊起鱼龙,动静相映,使人顿觉春天生机蓬勃。C.前三联由近及远,由实转虚,充分显示了狼山的地貌和意境,赞美此处宛如人间仙境。D.
全诗使用夸张、想象,描写了气势磅礴之景,表达了诗人眼界顿开心胸豁朗的欣喜之情。16.王安石文学创作追求“看似平常最奇崛”的艺术境地,请结合诗歌首联,谈谈诗人是如何体现这一主张的。【答案】15.C16.①首联“
凿破”、“拍”等词,用词浅显,但极具表现力,写出了长江波浪滔天的磅礴气势,给人以汪洋浩渺之感。②起笔用“谁凿破”直接发问,想落天外,大水从昆仑山上冲决而下,奔腾而来,具有震撼力。③语言风格直率明快,“万里昆仑”,“无边波浪”,呈现了气势恢宏的长江入海画面。【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
歌的理解和鉴赏的能力。C.“由近及远”错,诗歌首联描写远景,颔联为近景,应为“由远及近”。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和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先理解题干的关键词,“寻常”意为诗句内容浅显,用语普通,不露斧凿之痕。“奇崛”意为奇特突出、独
特不凡的艺术效果。从炼字、句式、语言风格等角度分析,扣住“寻常”中见“奇崛”即可。首联,凿破昆仑,地势高,水量大,气势恢宏,“凿破”“拍”等词用词浅显,但极具表现力,写出了长江波浪滔天的磅礴气势,给人以汪洋浩渺之感。“是谁凿破了
万里之外的昆仑山,使大水冲决而出,奔腾而下?”,起笔用“谁凿破”直接发问,想落天外,大水从昆仑山上冲决而下,奔腾而来,具有震撼力。这一开篇,不仅起笔不凡,而且为全诗抒情奠定了基础,“万里昆仑”,“无边波浪”,呈现了气势恢宏的长江入海画面,语言风格直率明快。(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苏轼想象梦中与亡妻见面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2)《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认为左丘明、孙膑等古代圣
贤著书立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我的理想人生”主题交流活动中,小李同学引用古人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读书人立志应当高远的人生思考。【答案】①.相顾无言②.惟有泪千行③.
以舒其愤④.思垂空文以自见⑤.士不可以不弘毅⑥.任重而道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顾、惟、弘、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
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好可爱的南方小土豆!”当下,这句话不是指南方的土豆(食物)有多可爱,而是北方游客对南方游客的昵称。当怕冷的南方游客来到东北,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还有帽子、手套等各种保暖装备;再加上相对北方来说较矮的身高,整个人看起来毛茸茸
、圆滚滚的,他们兴高采烈地涌向冰雪世界,蹦蹦跳跳玩得①,远远望去,像极了一锅土豆。再者,土豆清洗前后大变身的样子,也和搓澡前后的南方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很多南方人从没搓过澡,来了北方,少不得要体验当地的洗浴文化。近期
,北方不少城市的各大洗浴中心,拥挤程度堪比春运,南方游客直接拉着行李箱进入,发起一场②的“南泥北搓”运动。原本风尘仆仆、蓬头垢面的南方游客,在洗浴中心搓完,皮肤“锃光瓦亮”,宛如去了土豆皮的土豆,焕然一新。网友戏称,洗浴行动的代号可以是“刮土豆皮”
。“南方小土豆”的昵称流行起来后,不少东北网友纷纷热情解释,“南方小土豆听着可爱又稀罕”。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
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1)不亦乐乎(2)声势浩大19.怕冷的南方游客来到东北,大多身着厚厚的羽绒服,还有帽子、手套等各种保暖装备【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能力。第一空,根据语境“兴高采烈”可知,是形容南方游客在北方冰雪
世界玩得很开心,可选用“不亦乐乎”。不亦乐乎:原意是指高兴,也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第二空,根据“拥挤程度堪比春运”可知,南方游客“南泥北搓”的运动规模很大,可选用“声势浩大”。声势浩大:指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
力。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当怕冷的南方游客来到东北”中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该去掉“当”。二是搭配不当,“穿着……帽子、手套等各种保暖装备”搭配不当,可改为“身着厚厚的羽绒服,还有帽子、手套等各种保
暖装备”。(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科技的赋能下,人类过去几十年在信息收集、研究、疾病治疗和医患沟通等方面①:从望闻问切到用可穿戴设备监测健康数据;从治病到治未病;从医生为
主到医生患者共同努力,让患者也参与到疾病的管理来。随着新兴技术与医疗行业的逐步融合,新兴技术将会进一步为医疗赋能,加速智慧医疗建设的进程。当前医疗科技行业方兴未艾,尤其是在AI、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这些技术的集成在疾病监控、辅助决策、健康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
作用,为现代化智慧医疗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使患者就医更从容,医者行医更轻松,政府治理更高效,进一步助推了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便是AI技术在医疗当中的应用。各科医生常要面对海量的医学数据,②,AI技术
可以..帮助他们在海量影像中,迅速找出异常征象。AI技术帮助医生减少了重复劳动,使他们可以专注于诊断。此外,AI还可以快速圈定病灶,提供结构化报告,有助于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大大③。可以说,AI技术与医疗相结合
,为我国医疗科技打开了一扇大门。20.下列句子中的“可以”和“AI技术可以帮助他们在海量影像中”的“可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的的是()A.这篇获奖作品很可以..读一读。B.这片麦子熟了,可以..收割
了。C.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你们可以..回家了。D.你这篇文章写得还可以..。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9个字。22.请简要赏析画波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答案】20.B21.①完成了众多创新;②以影像科医生为例;③大大提高效率。22.
运用了排比手法,分别从患者、医生和政府三方面阐述AI技术在医疗当中的作用,增强了文势。【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的“可以”为能愿动词,意思是“能够”;A.动词,值得;B.能愿动词,能够;C.副词,表示许可;D.形容词,表示还好,犹言不坏。故选
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根据后文“从望闻问切到用可穿戴设备监测健康数据;从治病到治未病;从医生为主到医生患者共同努力,让患者也参与到疾病的管理来”可知,在科技赋能下,“信息收集、研究、疾病治疗和医患沟通等方面”出现了很多创新性改变,故此处应填写“完
成了众多创新”一类的句子;②处,根据前文“各科医生常要面对海量的医学数据”和后文“AI技术可以帮助他们在海量影像中,迅速找出异常征象”可知,AI技术帮助各科医生分析数据,后文是以“影响”为例的,故此处应填写
“以影像科医生为例”一类的句子;③处,根据前文“AI还可以快速圈定病灶,提供结构化报告,有助于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可知,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AI可以“快速”确定病灶,故此处应是“大大”“提高效率”。【22题详解】本题考查
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分析句子结构,采用了“患者……,医者……,政府……”的结构,句式一致,形成了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分别从“患者”“医者”“政府”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AI、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医疗行业的重要作用。四、写作(
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文化差异是指文化特质与形式的不同。东西文化、古今文化都各有差异,这是地域和历史的影响所致,不宜简单化地以优劣论之。材料二: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
也就会成为新宅子。——鲁迅《拿来主义》材料三:春天的美,在于她万紫千红,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对上面三则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及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
尊重差异,美美与共“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流光一瞬,红日初升,烈烈灿阳,是光辉璀璨的美;静夜温柔,晓月繁星,是细腻温婉的美。日月有别,昼夜各宜,文化的差别与分歧并不可怕,而是给我们带来了溢彩斑斓的美。在苏轼眼中,差异是“曾不能以一瞬,而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时空参差之美。就
像我们每天能看到的太阳,并非我们昨天见到的那一轮,我们昨日走过的那条河流,并不是今天的河流。世间万物总会变化,也总会存在差异。王安石眼中,差异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万物有别之美。就像世上绝不会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人与人之间的想法、观念也绝不会完
全相同。孔子有言:“君之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观古昔,百家争鸣时文化绚烂,文艺复兴时大师云集,相互竞争却也相互促进。看近代,同样是为追求中国的解放,孙中山选择了三民主义,毛泽东主席选择了共产主义。同为兴国,“和”中却也有“不同”。探海外,两位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和玻尔曾因思想差异而激烈
争论,互相否定。就是在这差异与争论中,量子力学不断完善,现代物理学飞速发展。所以,正是文化差异孕育了繁花烂漫的生命春光,致万物之昌盛。那么,对待差异,我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呢?我想,费孝通先生的“各美其美,美美
与共”就是最好的答案。差异带来特色,就像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而我们每个人也会有不同的相貌。有的人浓眉大眼,有的人小眼聚光;有的人四肢健全,而有的人却不幸身体残缺。这都是上天给予的差异,我们不能去嘲笑他人的差异,而应予以尊重。同样,从大处说,中华
上下五千年,为我们孕育杏花春雨的烟雨江南,也为我们带来长河落日的西风塞北,这都是我们应当引以为豪的中国特色。我们应重视、保护自身的特色。而对于他人(民族),不论是湮灭于历史烟尘中的玛雅文明,还是历史悠久仍年富力强的欧洲文明,或者是异彩斑斓的非洲文明,我们都应报以
尊重的态度。正视存在的差异,尊重他们的特色,各美其美。当然,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可以秉持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勇敢拿来,积极学习、借鉴这些与我不同的差异,在求同存异中交流融合,美美与共。就像音乐会上,钢
琴与琵琶碰撞演绎四大名著,一曲终了,令人回味悠长。正是这求同存异的文化交融,让我们又得以见识一种新的差异,一种新的美。岁月骛过,山陵浸远,带来了差异。就让我们尊重文化差异,保护文化繁荣的源头,求同存异,助力天下大同,为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血液,于时代的变迁中唱响“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之
颂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一的主题词是“文化差异”。对此,材料首先揭示了“文化差异”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地域和历史影响。由此,材料进一步其实我们应以何种态度看待“文化差异”:文化差异不等于文化差距,我们不能简单化地用孰优孰
劣来分出高下,而应平等对待。材料二摘自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该语段体现鲁迅对文化的态度,即沉着地甄别文化(包括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是“使用”“存放”还是“毁灭”,同时要勇敢地“拿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有所更新。材料三则引用一句经典的诗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春天的万紫千红
之美中,启发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文化。只有一支花朵开放,不能算是春天,只有百花齐放的时候,满园都是春天。这句话既展现了如何对待不同个体的态度,也表现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强调整体好才是真的好。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世界
各国联系紧密、利益交融,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在传承本民族文化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积极学习他民族文化之长,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不断扩大文化汇合点。由此可见,三则材料的交集是“文化自信与文化的交流互鉴”。总的
来说,写作时应当秉持的基本态度是坚定文化自信,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为准则,并有甄别地借鉴外来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精华,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写作时,首先可以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三,表明我们对世界文化的态度:尊重文化差异,助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对此,可以分别从本国角度
谈,尊重文化差异是保障本民族文化和谐发展,不受侵扰的基础,也可以从大的方面可以谈国际关系中文明的交流与发展,求同存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然后,再根据材料二内容,进一步结合自身,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在文化差异中发掘出本民族文
化的独特魅力,即既要保持文化自信,又要积极接纳、学习他民族文化中的长处,为我所用。立意:1.尊重差异,共同发展。2.膜拜不是真爱,借鉴才是王道。3.世界如此盛大,美在和而不同。4.五味调和幸福久,心态调和快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