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单元目标检测卷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56.819 KB
  • 2024-09-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单元目标检测卷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单元目标检测卷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单元目标检测卷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单元目标检测卷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x,共(7)页,56.81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4e8606d4097cf2d5be746ccd929936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单元目标检测卷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府大幅度削减纸币的流通,以米、油、煤、面粉和棉布五种基本货物价格作为参照标

准,对工人工资进行波动性调整。工人平均工资的数额不断变化,但实际购买力不会下降。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开展工业化建设B.稳定物价和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C.应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D.团结城市工人反对国民党的统治答案:B解

析:题干材料未体现工业化建设,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工人平均工资的数额不断变化,但实际购买力不会下降”,可知这一做法的目的是稳定物价和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政府大幅度削减纸币的流通”反映的是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而不是应对西方国家对

中国的孤立封锁,故C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党的统治已经被推翻,故D项错误。2.1951年,周恩来指出:“凡依靠人家而不靠自力更生的决不能自强,凡自主者才有前途。”他意在强调()A.为工业化奠定基础B.建设思想的中国化C.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D.为抗美援朝作广泛动员答案:B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不靠自力更生的决不能自强,凡自主者才有前途”,可知周恩来强调只有自力更生才能自强,体现了建设思想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发展,也就是建设思想的中国化,故选B项;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为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1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还未开始,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题干

材料强调的是自力更生的发展理念,和“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无关,排除C项;1950年,抗美援朝就已经开始,故“为抗美援朝作广泛动员”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

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答案:B解析:“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我国社会

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B项正确;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已得到恢复和发展,此时“一五”计划尚未开始,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4.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

03亿元;燃料、原材料等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答案:B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

重大改变,排除A项;1963—1965年,我国农业、工业总产值都迅速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故B项正确;合作化运动出现在三大改造时期,排除C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D项。5.1979—1981年,我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

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健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1979—1981年,我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扩大了经济作

物的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牧”体现的是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A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和私营企业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6.下文是1982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刊载的一

篇名为《他不是待业青年》的短诗(节选)。该诗反映了这一时期()我跟着他,沿着闹市中这条古老狭长的小巷,迈进被陈旧的房屋簇拥着的小小庭院。……采访本上,“待业”两个字刚刚不情愿地落下笔尖,一张打开的个体营业证陡地遮断我的视线;它倔强地

展示出一个关于职业的崭新的概念A.人们青睐个体经济B.经济体制改革已初步实施C.青年失业问题严重D.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确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82年”“个体营业证”“一个关于职业的崭新的概念”,可知当时我国已经开始实施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出现了私人个

体企业,故选B项。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7.从1985年开始,我国正式取消粮食的统购,改为合同定购,任何单位不得再向农民下达指令性生产计划,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这一举措()A.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B.实现了农民对粮食的自由支配C.深化了土地所有制变革D.体现了粮食价格

市场化导向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可知粮食可以按照市场需求价格进行买卖,这种现象体现出粮食价格的市场化导向,故选D项;题干材料主要涉及粮食由统购统销向市场化方向转化,没有涉及人民公社,排除A项;题干材料“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

”,说明农民还没有完全实现对粮食的自由支配,排除B项;题干材料所述内容主要涉及粮食买卖的现象,与土地所有制变革无关,排除C项。8.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自由贸易区

在海南落地B.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C.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D.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建立,这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

重要表现,它造成了题干材料中大量人才涌向海南的现象,故选C项。A、B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9.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

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可知计划

经济下控制“粮油关系”,因此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是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这与消除城乡区域差别无关,故A项错误,C项正确;取消“粮油关系”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无关,故B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与开启农产品商品化无关

,故D项错误。10.20世纪80年代初,部分任职于研究机构或国企的科技人员,利用周日休息时间前往郊区农村的乡镇企业,帮助开发新产品、解决技术难题,从中获取相应的报酬。这一群体被称为“星期天工程师”,此类现象在上海、广州等地区普遍存在,屡禁不止。这一现象表明()A.国家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B.国有企

业的自主权扩大C.经济改革激发了社会活力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部分任职于研究机构或国企的科技人员,利用周日休息时间偷偷前往郊区农村的乡镇企业,帮助开发新产品、解决技术难题,从中获取相应的报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发展势头良好,需要科技人员的技术支持,在上海、广州等地区出现了部分任职于研究机构或国企的科技人员偷偷前往乡镇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获取相应的报酬的现象,反映出经济改革激发了社会活力,C项正确;科技人员的行为与国家扶持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国有企业的自主权,排除B

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于1992年,排除D项。11.1994年,国家取消了户口按商品粮为标准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结构”,实行以居住地和职业划分的户籍登记制度。1997年,逐渐放开了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的落户限制。这些举措()A.消除了城乡户籍限制B.推动了对外开放深入

发展C.实现了人员自由流通D.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实行以居住地和职业划分的户籍登记制度。1997年,逐渐放开了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的落户限制”,可知材料中的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了人口流动,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D项正确;“消除了城乡

户籍限制”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户籍改革是国内经济改革的一部分,与对外开放关系不大,排除B项;人员流通依然有所限制,排除C项。12.2019年以来,教育部批准22所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2021年,国务院提出在“十四五”时期

,要以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为主要任务,大力培养重点领域专业人才。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改革()A.标志着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更能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劳动者C.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D.为奋进的中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答案:C解析:职业教育改革并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标志,排除A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职业教育改革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强调其更能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排除B项;根据题干材料“十四五”时期,“要以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为主要任务,大力培养重点领域专

业人才”,可知职业教育改革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C项正确;“精神力量”与材料职业教育不相符,排除D项。13.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

设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了我国()A.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B.“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C.改革开放的实践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成就答案:D解析: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举世闻名的大庆石油会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弹一星’精神”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可贵民族精神;“特区精神”经过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塑造和市场经

济熔炉的锤炼而产生;“载人航天精神”提出于2005年,继承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精神财富,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由此可知,这一历程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成就,故D项正确。“大庆精神”体现了工业化建设成就,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

没有反映“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故B项错误;“特区精神”体现了改革开放的实践,故C项错误。14.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

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B.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C.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答案

:B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到当今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三权分置”,反映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均错误,排除。15.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

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A.致力于加强与周边邻国合作B.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C.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D.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答案:D解析:题干材

料中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体现了我国积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故选D项。A、B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5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对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内容(节选)年份内容1988年增加“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93年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稳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

调控。”1999年修订“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内容反映出的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并分析其背景。(14分)参考答案:变化: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法律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舆论信息统计(局部)时间舆论热词20世纪70年代末“两个凡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摸着石头过河、包干到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后

富、小平您好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南方谈话”、姓资姓社、下海、“三个有利于”、市场经济21世纪初至今网购、互联网+、全面小康、中国梦、“一带一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对上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

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12分)参考答案:示例一看法:舆论热词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舆论热词呈现出反思“文化大革命”的特征

;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取得突破,中国经济有较大发展,舆论热词反映出改革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的历史进程;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舆论热词反映出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共十四

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改革开放深化;21世纪初至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科技,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继续努力。舆论热词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综上所述,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舆论信息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发

展变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示例二看法: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舆论热词反映了中国转折关头的历史巨变。说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明确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

伟大历史转折,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该历史时期的舆论热词“两个凡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呈现出中国转折关头反思“文化大革命”的历史阶段特征。舆论热词引领舆论导向,解放人们的思想。综上所述,舆论热词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表摘自1995年7—8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调查对象中近60%为18—35岁的青壮年。1995年7—8月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调查统计单位:%选择

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你是否同意以下说法很赞同比较赞同说不准不太赞同很不赞同农民的孩子应以种田为本2.94.38.223.061.1父母在,不远游7.215.121.834.920.8改革虽然有风险,但比吃大锅饭强45.429.217.55.02.6重新选择职业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项目经商去

乡镇企业工作读书上大学去大城市打工继续种田如果有机会重作选择,你将选择35.214.131.82.78.5——据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4分)参考答案:示例论题:改革开放后,人们选择职业时越来越注重知识和科技能力。阐述: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思想获得极大解放;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知识经济的出现,社会对科技、知识的要求增大,这使

得人们选择职业的意向发生变化,逐渐转变为以读书上大学为主。这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总之,人们选择职业意向受时代因素的影响而变化。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

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

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指出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4分)材料二1992年后,天津滨海新区“三资”企业发展迅速。2003年,已有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投资,“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037亿元。1993年到2003年,滨海新区外贸出口由5.03亿美元增长到89.38亿美元,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2006年,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09年,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区成立。——摘编自国家发改委《天津滨海新区重点产业选择和布局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津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5分)材料三(数据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

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3)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探索与发展的历程,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对这一历程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6分)参考答案:(1)思想: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经济。原因: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在探索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出现一些失误;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已经

启动,急需资金和技术。(2)历史机遇:1984年天津成为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后又成为环渤海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新变

化:大力吸收外资,“三资”企业发展迅速;外商投资及外贸出口迅速增长;引进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群初具规模。(3)示例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实现伟大历史转折。20世纪80年代,设立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引进

外资和技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1992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当前,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推进与世界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示例二中国

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20世纪80年代,为适应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开展,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20世纪90年代,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天津等地对外开放提供了历史

机遇。当前,共建“一带一路”,与世界分享机会和利益,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