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天津市第一百中学、咸水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8)页,788.84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c24859e18808390678519548acdf46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历史高二期中考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商鞅改革的政治路线图是“尊君”和“平民”。“尊君”,是以君主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构建一个不容挑战的政治秩序。“平民”,就是推行平民化的
社会结构,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下列措施属于后者的是A.相地而衰征B.焚烧诗书C.统一度量衡D.按军功授爵【答案】D【解析】【详解】按军功授爵就是按军功封赏士兵打破了贵族血缘政治,为普通平民进入统治阶层提供了途径,体现了“王权
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故选D项;相地而衰征是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的措施,实质上是承认土地私有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焚烧诗书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没有体现“平民”,排除B项;统一度量衡是是商鞅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制造了标准的度量
衡器,属于经济制度建设,与“平民”无关,排除C项。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答案】C【解析】【详解
】根据材料“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可知汉代出现了诸侯威胁中央的状况,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由于汉初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的,故选C项;察举制度属于选官制度,不会造成此类现象,故A项排除;独尊儒家学说有助于思想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
除B项;全面推行郡县制度不符合汉初的实际情况,故排除D项。3.唐朝规定:“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宋朝亦规定:“自今非曾经两任县令,不得除监察御史。”而有明一代,出任六科给事中者,大多是“在各衙门か事进士,及历俸二
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A.有效保障了监察权的独立性B.促进了监察方式的多样性C.有利于监察机构效用的发挥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法制化【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唐宋时期
都规定任用的高级中央官员都必须有监察工作的经历,这就强化了监察机构的地位,从而有利于监察机构效用的发挥,C项正确;中国古代的监察机构都是为皇权服务的,并不具备独立性,排除A项;中央高级官员要有监察工作的经历是在提升监察机构的地位,而非促进监察方式的多样性,更和强化监察制度的
法制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D项。故选C项。4.隋唐政府为解决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打击门阀士族特权,实行科举制;英国为适应工业革命的发展,实施文官制度。1905年,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实行学堂选官制和留学生选官制。这说明A.选官制改革解决了社会现实问题B.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促进选官制改革C.统治危机是改革官制的重要原因D.官员选拔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隋唐、英国还是晚清,都面临社会治理问题,而得力的官员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故D选项正确
;“解决了社会现实问题”夸大了选官制的作用,故A选项错误;隋唐时期并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经济,故B选项错误;隋唐和英国选官制改革前并未出现统治危机,故C选项错误。5.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即在青黄不接时,官府向有需要的农民提供贷款,以抑制兼并,为官府开辟财源。大臣韩琦报告青苗法实施的情况:所有农
户都必须从官府贷款,富人可以多贷,穷人只能少贷,贷款利率较高,到期后农民又面临官府强制催收。韩琦认为青苗法()A.没有增加政府的收入B.加强对农民编制管理C.限制民间高利贷剥削D.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依据材料“所有农户都必须从官府贷款,富人可以多贷,穷人只能少贷,贷款利率较高,到期后农民又面临官府强制催收”可以看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强制的现象,官员从中获利,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D项正确;材料中韩琦没有青苗法不能增加政府财政收
入的观点,韩琦主要表达出青苗法在实际过程中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涉及青苗法对农民管理,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限制民间高利贷剥削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6.明代地方行政区划为省、府(州)、县三级,后又逐渐形成省级行政机构向更低级的府、
县机构派出巡查性质的官员,被称为分司,这样就实际形成了省、司、府(州)、县四级地方管理体制。这一变化()A.适应了中央集权发展需要B.制约了地方官员活力的C.推动了三司分权体制发展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详解】明代省一级机构在更低级行政机构派巡查性质官员,形成了省、司
、府(州)、县四级地方管理体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加强对基层地方官员的监察管理,实质上是适应了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故A正确;材料主旨体现不出制约地方官员活力,故B错误;明代的三司指的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属于省一级的分权体制,不符合材料信息,
故C错误;这一措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行政效率,故D错误。7.16世纪明朝的赋税改革体现出“赋役合一、按亩计税、用银交纳、手续简化”的特点。对这一特点认识正确的是A.“赋役合一”的具体办是摊丁入亩B.“按亩计
税”的基础是政府推行均田制C.“用银交纳”的方式适应了货币白银化D.“手续简化”的具体表现是纳庸代役【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张居正进行改革,实行一条鞭法,合并赋役,将田赋和各种名
目的徭役合并一起征收,同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赋役负担除政府需要征收米麦以外的,一律折收银两,“用银交纳”的方式适应了货币白银化,故选C;清朝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排除A;明朝没有实行均田制,排除B;明朝没有实行纳庸代役,排除D。【
点睛】8.清朝乡约宣讲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其中的内容有:“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材料反映清朝乡约的
特点是()A.约律融合B.以经注律C.引礼入法D.礼法之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清朝基层的乡约内容与国家法律、君王的圣谕相结合,反映清朝基层教化的约律融合,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以经注律、引礼入法、礼法之争,排除BCD项。故选A项。9.苏州某中学高二(1)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
部历史短剧,扮演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是()A.秦始皇:“我首创了有利于维护统一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使其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C.明成祖:“我设立内阁,感受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康熙帝:“我设置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设置军机处的是雍正帝,不是康熙帝,D项中的台词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秦始皇首创了有利于维护统一的政治制度,唐太宗三分相权,使其相互监督,明成祖设立了内阁,ABC项中的台词都与史实相
符,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项。10.古代中国历朝都重视官员的选拔,下列文献史料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②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
廉,不胜任也,当免③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④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A.④①②③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④②③①【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隋唐的科举制,“不举孝,不奉诏”是西汉的察举制,“故委中正铨
第等级”是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是西周的世官制,时间顺序应为④②③①,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11.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的开通使中国丝织品传向南亚、
东南亚B.唐中期后②在东西交通中重要性逐渐下降。C.拜占庭和阿拉伯的商人在③从事中介贸易D.游牧民族多沿着④西迁到小亚细亚等地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地图可知,②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结合所学,在唐
中期后,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逐渐下降,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地位上升,B项正确;①是草原丝绸之路,其路线是到欧洲,而不是东南亚,南亚,排除A项;拜占庭并没有从事中介贸易,排除C项;④是海上丝绸之路,与游牧民族无
关,游牧民族多沿着①西迁,排除D项。故选B项。12.学者陈旭麓指出:“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晚清政府拒绝通过改革挽救其统治B.维新运动宣传新思想促进国人觉醒C
.百日维新首次实践了君主立宪制度D.戊戌政变导致变法措施完全被废除【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可知戊戌变法运动在思想解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国人思想的觉醒,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晚清政府的态
度,排除A项;百日维新最终失败,没有实践君主立宪制度,排除C项;戊戌政变没有完全废除戊戌变法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13.有学者指出,作为社会近代化的产物,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文官考试法令把经义作为应试人员的必考科目,并且限定只有男子
才能参与考试。该学者意在说明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文官考试法令A.完全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B.内容与形式存在背离现象C.重视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D.阻碍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答案】B【解析】【详解】文官制度是近代化的产物,但是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将义作为应试人员的必考科目,
并且限定只有男子才能参与考试,这明显违背了近代化潮流,与文官制度内涵不符,即内容和形式存在背离现象,B正确;北洋政府实行文官考试制度说明其并未完全背离时代潮流,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北洋政府实行文官考试制度时的弊端,C强调的是文官考试制度内容的合理性,与题干
主旨不符,排除;文官考试制度的实施本身有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D排除。14.1935年11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法币政策”,其中规定“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交三行发行之钞票为法币。一切公私款项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没收。”此次币制改革()A.延续了民初
的传统政策B.直接导致恶性通货膨胀C.杜绝了中国白银外流D.有利于国内金融的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交三行发行之钞票为法币。一切公私款项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没收。”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币改革促使币制走向统一,是中国货币制度的进步,
有利于稳定国内金融秩序,D项正确;币制改革并未延续民初的传统政策,排除A项;1948年,为了挽救实行法币所引起的国民经济崩溃的局面,发行金圆券,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排除B项;币制改革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杜绝”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5.在19
53年为实现普选而进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中,各地自报民族名称有400多个。经过民族识别工作,1954年识别38个少数民族,1964年再度识别19个,加上1965年识别的珞巴族、1979年识别的基诺族,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识别工作基本完成。新中国的民族识别()A.是建立民族自治区
的前提条件B.意在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C.推动了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D.有利于维持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只有确认了民族成份,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其他各项民族政策,保障少数
民族的平等权利,B项正确;50年代初民族识别工作开始时,内蒙古自治区已经建立,并不以民族识别工作为前提,排除A项;民族识别工作主要内容是确认少数民族成份,涉及对民族交融交往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于促进民族交流交融没有明显的直接影响,排
除C项;少数民族并非都生活在边疆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16.1970年6月,毛泽东首次明确表示:“我们是把自己算作第三世界的,现在报纸上经常吹美国、苏联、中国为大三角,我就不承认。他们去搞他们的大三角、大四角、大两角好了。我们另外一个三角,叫作亚、非、拉。”这种
划分A.推动了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B.说明我国结束了“一边倒”外交C.打破了西方对我国的经济封锁D.有利于我国开创外交新局面【答案】D【解析】【详解】毛泽东认为中国是第三世界,是和亚非拉是一个阵营,而非与美苏在
一个阵营,这一论断有助于缓解我国的外交紧张局面,能够拉近我国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有助于开创我国外交新局面,D正确;这的的一论断本身不能起到直接的实践效果,而且其主要是对中国有利而非对所有发展中国家,排除A;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之后,中国逐渐摆脱了意识形
态外交,意味着逐渐放弃“一边倒”外交方针,尤其是中苏关系破裂之后,“一边倒”外交基本结束,排除B;打破西方对我国的经济封锁与三个世界的划分无关,而且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封锁,排除C。17.坚持和完善中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政协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后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B.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C.政协的基本职能是政治
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D.“政协将长期存在与发展”已写入宪法,走上制度化轨道【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所学可知,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
相监督”的方针,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选择A项;在政治协商制度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政协的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93年,“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选项说法正确,不
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8.学好历史,知道走过的路,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走;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初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先后经历了()①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③明确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④要构建高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②①④③【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2022年中共“二十大”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者先后顺序为①③②④,B项正确;其他三个选项顺序错误,排除ACD三项。故
选B项。19.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改变了国家的基本
法律架构C.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D.标志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从1954年到1982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都是落后的生产力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间的矛盾,并没有发生变化,故排除A项;1954年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1982年宪法则构建了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没有改变基本的法律架构,故排除B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建设的目标,这两部宪法都没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建立,故排除D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无论是1954年宪法,还是修订后的1982年宪法,都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C。【点
睛】对宪法的修订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1982年宪法适应了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0.下表为习近平外交思想一览表(部分)。时间事件外交谈话提要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人下”2015年巴基斯坦议会演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016年伊朗发表署名文章“信则立,不信则废”2017年金砖会议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
会议“国之交在民相亲”“以和为贵,协和万邦”2018年博鳌论坛“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在事,不必循俗”据此可知,习近平外交思想()A.倾向于增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B.借助传统文化树立大国意识C.倾向于对外交政策的根本调整D.借
助中国智慧推动世界共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结合家国情怀考查习近平外交思想。材料中习近平外交谈话多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强调共存共赢,这说明习近平外交思想借助中国智慧推动世界共赢,故D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中国增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而是强调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共赢外交,排除A项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共赢外交,而不是大国意识,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对外交政策的根本调整,排除C项。21.陈乐民在《欧洲文明扩张史》中写道:“罗马人对希腊人的征服开启了希腊精神征服地中海的时代.罗马人在对地中海的统治中融合进了希腊文明的精神,把希腊精神
转换成了罗马的政治统治形式,形成了罗马法的原则”,这表明A.罗马文明渗透有希腊文明特质B.希腊文明有明显的侵略特征C.民主政治推广到罗马帝国全境D.罗马法逐渐演变成为万民法【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罗马人在对地中海的
统治中融合进了希腊文明的精神,把希腊精神转换成了罗马的政治统治形式”等信息可以看出,罗马文明深受希腊文明的影响,渗透有希腊文明的特质。故答案为A项。希腊文明影响力大,不能认为具有侵略特征,排除B项;罗马帝国没有实行民主
政治,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文明与希腊文明的关系,没有涉及罗马法的发展历程,排除D项。2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所有(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力、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
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这一条款()A.承认了国家主权原则B.促进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C.说明欧洲均势体系形成D.消除了罗马教廷对欧洲政治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所有(神圣)罗马
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力、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随后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法国国王签
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上述结论早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1648年)之时,排除B项;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
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了维也纳体系,这标志着欧洲均势体系的形成,此结论晚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之时,排除C项;“消除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23.托马斯·潘恩说:“把代议制同民主制结合起来,就可以获得一
种能够容纳和联合一切不同利益和不同大小的领土与不同数量的人口的政治体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代议制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础B.代议制只适用于资本主义制度C.代议制能够体现每个人的利益D.代议制是一种直接参政议
政的组织形式【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代议制的一种形式,故B项错误;代议制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据
此可知,代议制不可能体现每个人的利益,C项错误;也可以看到代议制是间接参政议政而不是直接参政议政,故D项错误;所以选A。24.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史实结论A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大会通过陶片放逐法放逐势力足以威胁城邦稳定的公民雅典民主制是少数人的民主B164
8年,欧洲各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欧洲混战局面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C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奠定了大陆法系的基础D1855年,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建立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开创了通过考试录用
官员的先河A.AB.BC.CD.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648年,交战各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
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B项正确;陶片放逐法防止僭主的出现,保障民主政治发展,而不能得出雅典民主制是少数人的民主,排除A项;《法国民法典》与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一起被称为“拿破仑法
典”,破除了封建立法的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法,得不出《法国民法典》奠定了大陆法系的基础,排除C项;18世纪初,英国剑桥大学开始采用书面考试的方式招生,不能得出1855年,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建立文官委员会,开创了通过考试录用官员的先河,排除D项。
故选B项。【点睛】25.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种制度改革()A.有
违民主自由选举的精神B.是全面学习中国科举制度的结果C.有利于管理专业化科学化D.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世纪中后期英美。据题干可知,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文官制度
的改革,选拔职业性文官参与政府管理,有利于管理的专业性,C项正确;文官制度是考试方式选拔,不是选举,排除A项;“全面学习”说法绝对,排除B项;文官保持中立,不会削弱执政党领导能力,排除D项。故选C项。26.据1954年8-9月法国公共舆论研究
院进行的民意调查,在受访的法国民众中,43%的人认为法国政府应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比1950年2月的调查提高了15个百分点。这一结果的出现得益于()A.法国与美国对抗的加剧B.经济复苏提升了法国的经济实力C.西欧各国要求外交独立D.中国在国际外交领域的良好表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
学,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且在1953年提出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都有利于新中国外交的发展,所以法国民众更多的支持法国承认新中国,D项正确;1954年法国和美国没有对抗加剧,排除A项;应该是新中国外交领域的变化导致法国民众更多的支持承认新中国,不是法国经济实力的
提升,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法国不能说西欧各国,排除C项。故选D项。2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式。下图是反映西方文官制度局部发展过程的时间轴。下列解读错误的是()A.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推动者是政府B.文官制度建立过程中注重法制化建设C.文官制度保护了广大工
人阶级的利益D.文官制度经历了从一国到多国的传播过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文官制度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物,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
的利益,并非对工人阶级利益的保护,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据材料可知,英国通过颁布法令的形式确立了文官制度,所以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推动者是政府,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文官制度建立过程中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美国的《美国文官法》等,
体现了文官制度建立过程中注重法治化建设,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英国确立文官制度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也相继确立文官制度,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的传播过程,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8.1973年10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全球石油
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而在此之前,全球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这一变化A.导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危机B.说明美元仍旧维持霸权地位C.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维系【答案】B【解析】【详解】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但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宣
布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可知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霸主地位,不利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故B正确,CD错。导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是因为政府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导致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超过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材料的表述无关,故A错。29
.如表是世界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大事年表,此表可用来解释()时间大事件(部分)1816年英国制定“金本位制度法案”1931年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1945年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实行固定汇率制1974年签订“牙买加协议”,实行浮动汇率制A.国际贸易体系的重塑B.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C.资本主义国家
的变化D.第三世界国家的努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金本位”“货币”“汇率”等次,可以得出材料的主题是货币和货币体系,B项正确;国际贸易体系主要涉及“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但材料
中没有,排除A项;资本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均没有在材料中涉及,排除C项、D项。故选B项。30.在英国传统福利制度下,中央政府统一规定福利保障的覆盖范围、水平和项目。20世纪90年代,布莱尔政府强调福利既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每
个人的责任,强调个人自我保障,建设国家、社会、企业、个人的责任机制。据此可知,布莱尔政府A.极大提高了民众生产积极性B.扩大社会保障的多元化程度C.进一步削弱了政府行政权限D.清除了福利国家存在的弊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布莱尔政府强调福利既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强调个人
自我保障,建设国家、社会、企业、个人的责任机制”结合所学可知,布莱尔政府使社会保障形式朝着多元化方向转变,答案为B;福利制度并不能提高民众生产积极性,A错误;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清除了福利国家存在的弊端说法绝对化,福利保障多元化不会消除,D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
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建立之后,以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为基础,建立起国家的基本经济体系与制度。唐律中,对于基层组织负责户籍与人口控制的规定非常明确,若发生脱漏户口之类的事情,里正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均田制下的
农民若在户口申报、农桑生产和完纳赋役等方面存在非法或违规的行为,首先要由乡村基层组织进行检察、核实、上报有司并加以纠正。此外,《唐律疏议》中可以见到较多关于里正负责催驱赋役的条款。如“依令凡差科,先富强后贫弱,先多丁后少丁”。差科赋役违法及不均
平,则要处理各级责任人,包括里正在内的基层组织负责人,也难逃其咎。唐代法律还规定了乡村里正在农业生产组织方面的基本职责,主要包括确保土地还授能够正常进行,对生产过程予以强制干预。——摘编自萧正洪《课植农桑:唐代乡村基层组织与农业生产》材料二明清时期,在王朝统一的职官体系中,对西南地区土司的衔号、
等差均有详细规定,如清代“土官衔号,曰宣慰司,曰宣抚司,曰招讨司”。土司司治一般设在其辖区的核心地带,而且治所的地理空间有功能化分区。明代土司的家族墓地一般位于其司治老司城东南郊,宗教区在南部,大体上与“左祖右社”的传统礼制相符。弥西唐崖土司遗址以街
暑区和牌坊为中心展开布局。司治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具有集权特征的王朝权力在民族地区的渗透和影响,它使得当地的社会治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制度性特征。同时,土司制的治理方式或手段借助国家礼仪来增强土司在民众中的权威性与认同感。但土司主宰地方生杀予夺大权,以至于“
土人知有土官,而不知有国法久矣”。——摘编自岳小国《明清时期武陵土司地区的社会治理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乡村基层组织的法定职责。(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土司制度的特
征及影响。【答案】(1)职责:核实农民申报的户籍;监督均田农民的生产劳动;督促农民完成国家赋役要求;确保国有土地的正常授还。(2)特征:融入国家统一的职官体系;治所建设规范严谨;深受民族交融的影响;社会治理系统性、制
度性程度提高;基层教化职能明显;人治色彩突出(缺乏法治意识)。影响:提升了中央政府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影响力;有利于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的开发;增进了民族交融和国家认同;土司个人(家族)权力过大,影响中央集权,易激化社会矛盾。【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的“对于基层组织负责户
籍与人口控制的规定非常明确,若发生脱漏户口之类的事情,里正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可得出“核实农民申报的户籍”;根据材料一中的“均田制下的农民若在户口申报、农桑生产和完纳赋役等方面存在非法或违规的行为,首先要由乡村基层组织进行检察、核实、上报有司并加以纠正”可得出“监督均田农民的
生产劳动”;根据材料一中的“《唐律疏议》中可以见到较多关于里正负责催驱赋役的条款”可得出“督促农民完成国家赋役要求”;根据材料一中的“主要包括确保土地还授能够正常进行,对生产过程予以强制干预”可得出“确保国有土地的正常授还”。(2)特征:根据材料二中的“在王朝统一的职
官体系中,对西南地区土司的衔号、等差均有详细规定”可得出“融入国家统一的职官体系”;根据材料二中的“土司司治一般设在其辖区的核心地带,而且治所的地理空间有功能化分区”可得出“治所建设规范严谨”;根据材料二中的“司治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具有集权特征的王朝权力在民族地区的渗透和影响”可
得出“基层教化职能明显”;根据材料二中的“它使得当地的社会治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制度性特征”可得出“社会治理系统性、制度性程度提高”;根据材料二中的“土司主宰地方生杀予夺大权,以至于‘土人知有土官,而不知有国法久矣’”可得出“人治色彩突出(缺乏法治意识)”;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
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民族交融和边疆地区开发分析其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二中的“土司主宰地方生杀予夺大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其消极影响“土司个人(家族)权力过大,影响中央集权,易激化社会矛盾”。32.【中国监察制度的演变】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秦设御史大夫,且为别相,
在郡设监郡御史监察郡政。汉设御史府,与丞相府并重,丞相遣刺史往地方监察,郡守以下设督邮,负责属地监察。魏晋时御史台独立,成为皇帝直接领导的国家专职监察机关,中央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职权有所扩大。唐朝设立了台院、殿院、察院,三者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
一个严密的监察系统,此外,还建立了系统的谏官制度。宋代,“政令之推行有缺失,则台官弹劾之,其政令自身有不当,则谏官封驳之”,又在地方上的州内设通判监察行政,设提点刑狱司专司刑讼,设转运使监督财政。明朝初年,中央台、殿、察三院合并为都
察院,同时,设置独立于都察院的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活动,科道并立,地方设按察使司。清朝,形成了“科道合一”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摘编自唐海歌《承袭与变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材料二清末宪政的实施,打破了法律监督只是自上而下进行单行监督的传统。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
《饮定宪法大纲》,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共和国
的政治制度和宪法权威高于任何政治权力的法律监督原则。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
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法律监察体制的近代化》材料三2
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应对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法乱纪等现象,我国开始着手恢复设立监察机关。1986年,监察机关被定位为“专司监督职能”的机构。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之后,进一步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的履职能力。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监察法》明确了监察机关监督、调查、处置三项权力,同时围绕三项权力赋予监察机关谈话、留置等十二项权力,明确了监察机关的地位和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摘编自刘晓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
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并说明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监察制度建设的意义。【答案】(1)演变:监察与行政分离,监察机构日趋独立;监察机构规模逐渐扩大,体系日益完整严密;从
台谏合一到台谏并行,相互配合;检察权力随着君权的强化而加强。(任答两点即可)(2)变化:一切权力包括君权都要受到法律监督和限制;监察机构不再独立承担法律监督责任,形成了综合监察体制;出现了舆论监督和政党监督等全新的监督方式。(任答两点即
可)原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西方民主、法治思想的传播;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推动。(任答两点即可)(3)意义:为新时期反腐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利
于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演变:根据材料一中“秦设御史大夫,且为别相,在郡设监郡御史监察郡政”“魏晋时御史台独立”等信息可知,监察
与行政分离,监察机构日趋独立;根据“汉设御史府,与丞相府并重,丞相遣刺史往地方监察,郡守以下设督邮,负责属地监察”“唐朝设立了台院、殿院、察院,三者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监察系统”可知,监察机构规模逐渐扩大,体系日益完整严密;
根据“明朝初年,中央台、殿、察三院合并为都察院”“清朝,形成了‘科道合一’的监察体系”可知,从台谏合一到台谏并行,相互配合;运用唯物史观,综合分析材料一中信息可知,检察权力随着君权的强化而加强。(2)变化:根据材料二中“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饮定宪法大纲》,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
臣庶,均守钦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可知,一切权力包括君权都要受到法律监督和限制;根据“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可
知,监察机构不再独立承担法律监督责任,形成了综合监察体制;根据“(人们)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等信息可知,出现了舆论监督和政党监督等全新的监督方式。原因:根据“清末宪政的
实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宪法权威高于任何政治权力的法律监督原则”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阶级和思想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西方民主、法治思想的传播和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推动等,促进了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发展。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