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208.738 KB
  • 2024-10-2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共(17)页,208.73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92de4ca30acef4cbb2b5d80b7a19b0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

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

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A.扩大了政权基础B.摧毁了门阀政治C.促进了社会公平D.与人才培养脱节【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国家并未对他

们有所谓教育。门第家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说明了晚唐时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寒门书生,缺乏必要的从政素养,只会专心经籍文学,不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由此可见,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与人才的培养脱节,故D项正确。这段材料主要指出了科举制在人才培

养上的局限,没有涉及科举制的积极作用,故AC两项错误。门阀政治不是科举制摧毁的,故B项错误。点睛:材料“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

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反映了晚唐时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寒门书生,与懂得“政治掌故”的门第子弟在为官从政方面有很大差距,所以这段材料主要强调科举制在人才培养上的局限。2.清代的军机处设在隆宗门内,乾清门两侧,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

退出。这些规定A.避免了权臣干预决策B.提高了军机大臣的地位C.提高了决策的机密性D.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严禁外人进入”、“太监也须退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军机处具有严格的保密管理机制,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避免了权臣干

预决策,故A错误;材料未反映军机大臣地位的提高,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地位较低,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而是强调军机处具有严格的保密性,故D错误。3.伯里克利说:“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那些虽未

写成文字,但是违反了就算是公认的耻辱的法律。”由此可见伯里克利主张A.法律至上B.注重保护私有产权C.主权在民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们服从法律本身”明显可以知道伯里克利主

张法律至上,故A项正确。保护私有产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D排除。4.独立战争后的美国面临着一系列政治、经济问题,最核心的是:A.农民起义高涨B.中央政权软弱无力C.南北矛盾尖锐D.战争债务负担沉重【答案】B【解析】【

详解】美国独立之初,是一个松散的联盟,中央政府权力较弱,成为众多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为此1787年宪法确立实行联邦制,故B项正确;A、C和D都不是核心问题。5.1890年,普鲁士政府的全部候补官员中有40.4%是贵族,1900年为44.6%,到1914

年时,这一比例达到了55.5%,这反映出近代德国A.专制统治强化B.政治民主化滞后C.军国主义盛行D.没有代议制特征【答案】B【解析】【详解】普鲁士政府的全部候补官员中贵族所占比例高,反映政治民主化程度不高,不能

体现专制统治强化,A错误,B正确;C与材料无关;普鲁士政治民主化程度不高,但也建立了代议制,D错误。6.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并颁布《权利法案》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人民利益B.限制国王权利C.促进经济发展D.防止

专制独裁【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内容是肯定了议会主权,限制了王权,B项正确;保护人民利益、促进经济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C项排除;防止专制独裁并非是《权利法案》的主要目的,D项排除。故选B。7.鲁迅

《阿Q正传》这样写道“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这说明()A.不敢提出反帝目标B.没有动员下层人民群众C.在反封建方面很不彻底D.没有革命理论指导【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可知辛亥革命对社会的影响不大,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并不彻底,没有彻底完成反封建的任务,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其他三项说法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8.抗日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B.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C.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最后结局D.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中华民族还没有觉醒,民众不知国家为何物,而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并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的抗战最终取得了胜利,这是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最大的不同,故D项正确;两次战争的领导者分别是清政府和国民政府,故A项错误;两次战争中广大将士都表现出了爱国精神,故B项错误;D项不符

合史实。9.如右图一所示:臣子对皇上说:“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里,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这样的“安全”局面最早被打破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鸦片战争【答案】D【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故选D项。其他三项

不符合“最早打破”的要求,排除A、B、C项。10.纪念碑、纪念实物等都可以生动地再现历史,下图纪念碑、纪念舰所承载的历史事件的相似之处是A.抵制西方文明B.发展资本主义C.反对封建统治D.反对外来侵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片的能力。三元里人民抗英和黄海海战都

是近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都是反对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对应的事件应该是义和团运动;B项与两张图片都无关;C项错误,两张图片都是反侵略的。11.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辛亥革命“不结果实”的表现是()A.三民主义反帝不明确,反封建不彻底B

.三民主义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C.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D.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没有完成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更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即题干材料所说的“只开花,不结果”。故应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亥革命12.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

发动了人民群众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民族统一战线【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简称黄埔军校.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战场.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项正确;国民大革命以失败告终,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排除A项;广泛发动群众及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民族统一战线的说法与推动中国近代化无关,排除BD项。

故选C项。13.列宁认为,当时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去推翻临时政府,因为苏维埃支持它,这样做会同苏维埃对立,会脱离群众。他要求苏维埃把全部政权收回到自己手中,然后通过苏维埃内部的斗争,使苏维埃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列宁的这一认识体现于A.《共产党宣言》B.《土地法令》C.《和平法令》D.《四月提

纲》【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去推翻临时政府”一说,说明当时俄国是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他要求苏维埃把全部政权收回到自己手中,然后通过苏维埃内部的斗争,使苏维埃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说明列宁提出通过和平斗争的方式

实现政权的过渡,这与《四月提纲》的内容是一致的,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判断出当时二月革命已经成功,时间应为1917年,A项是1948年发表的,故排除。BC两项是十月革命后提出的,在二月革命之后,故排除。点睛:《论无产阶

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又称《四月提纲》,是列宁在1917年4月17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的布尔什维克代表的会议上作的报告。《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

展的前途。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14.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应该是()A.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B.一战是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C.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有战争条件D.一战激化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发生【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参加一战,一战激化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发生,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国内各种

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包括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排除B;C项说法错误,排除。15.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其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A.

《共同纲领》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钦定宪法大纲》【答案】A【解析】【详解】1949年召开的新政协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宪法颁布之前,一直充当临时宪法,具有临时宪法性

质,故A符合题意。《临时约法》是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但不符合限定,故B不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但不符合限定,故C不符合题;《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政府颁

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但不符合限定,故D不符合题意。16.《共同纲领》规定:“中央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政府间职权的划分,应按照各项事务的性质,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以法令加以规定,使之既利于国家统一,又利于因地制宜。”新中国

初期,符合这一规定的制度是A.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村民自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根据材料中的“应按照各项事务的性质,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会以法令加以规定,使之既利于国家统一,又利于因地制宜”可以看出,这一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涉及中央与地方职权的划分,排除A、C、D项。点睛: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

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7.2015年11月7日,大陆领导人习近平与台

湾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实现了跨越66年时空的握手,双方就巩固两岸和平发展成果、推进两岸交流等问题交换意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在于A.发表《告台湾同胞书》B.提出“一国两制”C.坚持“九二共识”D.实现两岸“三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岸关系和平发

展的关键在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即“九二共识”,故C项正确;ABD项包含C项之中。18.1949年2月,毛泽东同苏联领导人米高扬谈话时曾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

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子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这实际上是哪一外交方针的萌芽()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

…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子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中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

立和主权,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B项正确;“另起炉灶”指的是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排除A项;“一边倒”指的是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排除C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

国与国关系的准则,提出于1953年。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9.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A.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答案】B【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所以答案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20.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

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A.“一边倒”政策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你不想人家

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体现的是和平共处思想,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能体现该法则,C正确;“一边倒”政策指的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不结盟指的是不和任何大国结盟,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多边外交政策在题干信息中中

并未体现,排除D。21.1992年在西欧各国的电视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宣传画面:一名瘦小的法国拳击手,被美国橄榄球队员和日本相扑选手打得狼狈不堪,这时,11个穿着欧洲各国传统服装的小伙子跑来帮他,把美国、日本两个不可一世的家伙打得抱头鼠窜。由材料可知A.欧

盟实力超越美国和日本B.欧洲因联合而实力增强C.美、日、欧三足鼎立瓦解D.新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欧洲联合起来与美国、日本斗争,把美国、日本两个不可一世的家伙打得抱头鼠窜体现的是欧洲因

联合而实力增强,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欧盟实力并未超越美国和日本,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1992年美、日、欧三足鼎立尚未瓦解,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新的世界格局仍然处于变动之中尚未形成,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

22.下图反映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A.美国的霸权地位基本终结B.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大大加强C.多极化格局取代一超多强局面D.世界政治中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图片所示内容可知,天平一侧为美国,另一侧为欧盟、俄、中、日。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图

示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大大加强,B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实力依旧最强,所以“美国的霸权地位基本终结”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表现为“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格局尚未真正形成,排除C项;材料中美国实力远

超其他国家之和,不能说世界政治中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A.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扩大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D.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间的合作【答案】A【

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扩大,A选项正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说法错误,B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C选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强调的是发展中的国家联合起来应对国际挑战,主要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70年代后,致

力于公正合理的经济秩序的建立,D选项错误。24.美国实施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的根本目的是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B.向苏联和东欧进行经济渗透C.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D.帮助西欧各国复兴社会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对欧洲经济援

助计划即是马歇尔计划,其目的是为了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体现在两个方面。故选C。ABD项表述不全面,都只是说了一个方面。考点:马歇尔计划点评: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恢复发展西欧经济,壮大资本主义阵营同时抵消共产主义的影响;也想着通过恢复西欧经济增强资本主义阵

营的力量以遏制苏联。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模的运用。25.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80年代又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其根本原因是()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答

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学生解答此题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原因”,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日本在80年代追求政治大国主要得益于日益发展的经济基础,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

项,B项中的“开始”错误;D项不是根本原因,在七八十年代两极格局没有瓦解,排除A项。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6.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答案】B【解析】【详

解】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材料一中使用的是藕犁进行耕作,材料二中使用的是曲辕犁,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从藕犁到曲辕犁反映出的是耕作技术的进步,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耕犁技术的成熟27.清朝乾隆

年间纪晓岚写了一副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的影响B.宗法观念的根深蒂固C.中国人耕读传统习惯的影响D.小农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

题干信息“忠臣孝子”“读书耕田”可知这是古人的价值判断和人生理想,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是小农经济占据统治地位,D项正确。ABC都是这些观念出现的原因,但非根本原因,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点睛:解决本题的有两个关键:一是题干的信息“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二是

设问要求“根本原因”,运用所学知识逐一排除选项即可。28.《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

业A.需要大量劳力B.适时增加肥力C.善于积累经验D.提倡精耕细作【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对待不同土壤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可知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

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体现出精耕细作的生产特征,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劳力;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对待不同土壤要对症下药,增加肥力只是一个方面;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积累经验。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9.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

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的陶瓷业发展。白瓷、青花瓷出现较早,珐琅彩在清代才出现,故排除ABC,选D。点睛:此类题目的思路是要确定最晚出现的文物的年代,由之确定选

项。30.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畅销海外的手工业产品有A.钟表B.丝绸C.象牙制品D.青铜器【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丝织业【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丝国”的称号,故B项正确;ABD项不符合

题意,排除。【点睛】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距今五六千年的蚕茧和丝织品残件。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丝绸外销的数量激增。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素纱襌衣”是两千一百多年前的丝织精品。它反映了西汉初期我国养蚕、缫

丝、织造的高超水平。唐代“缂(刻)丝”技术出现。二、材料题(31题12分,32题15分,33题13分,共40分)31.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根据材料一,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主题,结合材料一中的史实加以说明。【答案】主题

: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说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的中国工具,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由于列强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解析】【分析】【详解】主题:根据材料一,明确主题为:近代中国民族危机

不断加深。说明: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及影响等方面加以说明。最后总结升华。如: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中国工具,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点睛】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材料二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旨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材料三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材料四本公约各缔约国……协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北大西洋公约》请回答:(1)材料一中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的是哪些?根据材料

二、三,杜鲁门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2)这四段材料反映了战后初期美国的政策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答案】(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提出杜鲁门主义;推行“欧洲复兴计划”;组建北约军事组织。(2)反映了战后初期的“冷战”(遏制)政策。说明美国企图通过“冷战”(遏制)政策,

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还说明欧洲是美国对外扩张的重点。【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铁幕演说。根据材料“丘吉尔1946年在美国富尔顿的演说”“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道,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的是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本题主要考察的是马歇尔计划。根据材料“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是马歇尔计划,也被称为欧洲复兴计划。(2)要正

确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对外援助法》、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间的关系,解题时要运用发散思维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教材中有关内容来回答,所以战后初期美国的政策也就是冷战政策,说明了美国是为了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说明了美国是在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特别是欧洲是美苏争夺的重点。3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墨子》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晁错《论贵粟疏》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

现的原因是什么?(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答案】(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其出现的原因。(2)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3)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常因水旱灾害或急征暴敛而破产。【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形成。(2)材料一反映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3)根据材料二归纳: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治官府,给徭役”,向官府和地主缴纳赋税,承担徭役

。“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小农经济规模小,农民极端贫困,容易失去土地、破产流亡。考点:小农经济点评: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它的兴衰关

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政权的安定;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

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