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3 页
  • 大小 949.500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0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4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共(43)页,949.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d638d3319ba0a30c5531df501b45fa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科学家研究、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发现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C.英国科学家虎克指出“

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答案】D【解析】【详解】A、英国的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的创立者主要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

,A项错误;B、细胞学说指出: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B项错误;C、魏尔肖的著名论断

“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想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C项错误;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D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借助科学发展史进行考查,这提醒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要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

要事件。2.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

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考查对高倍显微镜使用步骤的理解。明确物镜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高倍镜下细胞数目与大小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

键。【详解】藓类叶片较薄,由单层细胞构成,可以放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但必须先使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目标,然后再换高倍物镜,否则难以找到观察目标,A项错误;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需把叶片细胞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上高倍物镜,B项错误;换上

高倍物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C项错误;凹面反光镜具有集光的作用,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D项正确。【点睛】显微镜使用的4点提醒:(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距

离约为0.5cm)停止下降。(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3)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

旋。(4)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3.“NDM-1”是科学家发现的一种新的超级细菌,该细菌具有极强的抵抗抗生素的能力。下列关于“NDM-1超级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NDM-1超级细菌”具有细胞膜、细胞质

B.“IDW-1超级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C.“NDM-1超级细菌”与人体细胞一样都有染色体D.“NDN-1超级细菌”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超级细菌可归类为原核生物中的细菌,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但是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DNA等。【详解】“NDM-1超级细菌”是原核生物,具有细胞膜、细胞质,A正确;“NDM-1超级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B正确;“IDW-1超级细菌”是原

核生物,没有染色体,C错误;“NDN-1超级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D正确。4.如图容器底部是培养基,其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养分,如果有人在配制培养基的矿质元素中使用了NH4NO3、KNO3、CaCl2·2H2O、MgSO4·7H2O、螯合铁溶液、微量元

素溶液,但缺少了一种必需元素,为补充这种元素,应添加的化合物是()A.Ca(NO3)2B.KClC.KH2PO4D.K2SO4【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中的大量元素C、H、O、N、P、S、K、Ca、Mg,微量元素有Fe、Mn、B、Zn、Mo、Cu等。【

详解】根据题意,在配制培养基时使用了H、O、N、S、K、Ca、Mg、微量元素等,则结合比较后可知看出缺少C和P两种元素,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获取CO2,从而得到C元素,故溶液中缺少是P元素,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组

成细胞的元素、植物的矿质营养,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熟记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能被相应的酶

水解B.都是水溶性物质C.都含C、H、O、N这4种元素D.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答案】A【解析】【详解】A、淀粉被淀粉酶催化水解,脂肪被脂肪酶催化水解,蛋白质被蛋白催化水解,核酸被核酸酶催化水解,A正确;B、脂肪不具有水溶性,溶于有机

溶剂,B错误;C、淀粉和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C错误;D、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脂肪是生物体良好的储能物质,蛋白质作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般不作为

能源物质,核酸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不能作为能源物质,D错误。故选A。6.某药物H3Z是一种多肽类的激素,能使人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病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H3Z的氨基酸一定有20种B.合成H3Z时生成的

水中的H原子只来自氨基C.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少量H3Z就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D.若H3Z被水解成1个二肽,3个四肽,5个六肽,则这些短肽肽键总数是35【答案】D【解析】【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

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氨基酸形成多

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详解】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种,但组成H3Z的氨基酸不一定有20种,A错误;B、H3Z的化学本质是多肽,合成H3Z时生成的水中的H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氧原子来自羧基,B错误;C、H3Z的化学本质

是多肽,直接口服会被消化分解而降低药效,C错误;D、1个二肽,3个四肽,5个六肽中的肽键总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总数=(2×1+4×3+6×5)-(1+3+5)=35,D正确;故选D。【点睛】从题文中多肽是本质,进一步分析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及氨基酸合成多肽的过程。7.美国科学家安德鲁·

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为发现RNA干扰机制而获得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关于RNA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B.RNA和D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苷酸C.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DNA只分布在细胞核内D.尿嘧啶是RNA特有碱

基,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碱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细胞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A正确。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故B正确。D

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在细胞质也有分布,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在细胞核也有分布,故C错。尿嘧啶是RNA特有碱基,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碱基,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共有,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核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8.下列关于生物体中

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B.细胞中RNA的彻底水解产物是核糖核苷酸C.人和动物皮下组织中含量丰富的储能物质是糖原D.蛋白质具有功能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其结构具有多样性【答案】A【解析

】【分析】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

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详解】A、脂质中的磷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A正确;B、细胞中RNA的彻底水解产物是核糖、4种碱基、磷酸,B错误;

C、人和动物皮下组织中含量丰富的储能物质是脂肪,C错误;D、蛋白质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多样性,D错误。故选A。9.水和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代谢的强度与细胞内结合水比自由水的值有关B.植物体内的水分参

与营养物质的运输C.哺乳动物血液中Ca2+缺乏时导致肌肉无力D.植物体缺Mg会影响光合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水是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以离子形式

存在,少数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详解】A、通常自由水/结合水比值越大,代谢越强,A正确;B、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还可以参与化学反应,B正确;C、哺乳动物血液中Ca2+缺乏时会出现抽搐,C错误;D、植物体缺Mg会导致叶绿素合成不足,影响光合作

用,D正确。故选C。10.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使染色体的DNA和蛋白质水解B.脂肪的鉴定实验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C.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所用的染色剂是健那绿和吡罗红D.用双缩脲试剂和蒸馏水可制成斐林试剂【答案】B【解析】【详解】观察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使染色体的DNA和蛋白质分离而不是水解,A错误;脂肪的鉴定实验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

成橘黄色的脂肪滴,B正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所用的染色剂是甲基绿和吡罗红,C错误;斐林试剂的乙液用蒸馏水稀释后可制成双缩脲试剂,D错误。【点睛】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一同三不同”:11.细胞之间通过信息交流,保证细胞间功能的协调。关于信息交流的说法错误..的是A.A细胞分泌的物质可

以表示某种激素,通过血液运送到B细胞B.图2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C.B细胞与乙细胞上接受信息的是受体(糖蛋白)D.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1分析,细胞A分泌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B上的受体。据图2分析,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

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的调节)和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详解】A、A细胞产生的信息分子进入血液通过血液运输到靶细胞并作用于靶细胞的,A正确;B、图2是表

示细胞之间通过相互接触直接识别,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B正确;C、B细胞与乙细胞上的受体都能识别相应的信息分子,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C正确;D、有些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以不经过细胞膜上的受体,如植

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动物细胞的性激素的受体存在于细胞内,D错误。故选D。【点睛】细胞之间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①通过血液运输;②直接接触;③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进行。12.下表中关于生物膜的探索历程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选项实例(实验)结论(假说

)A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将红细胞膜中的脂质提取出来铺展成单分子层后,其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D人鼠细胞杂交实验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A.A

B.BC.CD.D【答案】D【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的探究历程,回忆生物膜的探究历程,然后分析表格中的信息进行解答。【详解】由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可以推断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由红细胞膜中脂质铺展成单分子层后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可以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在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由此科学家提出了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C正确;人鼠细胞杂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能得出细

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结论,D错误;故选D。13.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B.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不同、数量相同C.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D.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多的细胞膜功能复杂【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组成成

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2.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

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详解】A、细胞膜组成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A正确;B、不同功能的细胞,由于其识别和运输的分子有所不同,故其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B错误;C、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故组成

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C正确;D、蛋白质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故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多的细胞膜功能复杂,D正确;故选B。【点睛】结合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分析选项。14.李清照《如梦令》词: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里的“绿”和“红”分别形容叶和花,相对应的色素分别存在于细胞的()A.叶绿体和液泡B.线粒体和液泡C.液泡和细胞质基质D.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答案】A【解析】“叶”中的色素存在于

叶绿体中,“花”中的色素存在于液泡中,A正确,B、C、D均错误。15.如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器,a、b、c表示某些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①②③分别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B.该过程可以说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

联系C.a表示脱水缩合过程,b、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及运输过程D.a、b、c过程分泌蛋白穿过3层膜【答案】D【解析】【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然后进入内质网

,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在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不加工,然后形成囊泡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据图分析,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a表示脱水缩合过程,b、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及运输过程。【详解】A、根

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A正确;B、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细胞结构(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通过囊泡能够相互融合,线粒体提供能量,该过程说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B正确;C、根据以上

分析已知,a表示脱水缩合过程,b、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及运输过程,C正确;D、a、b、c过程分泌蛋白穿过0层膜,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及其分泌的详细过程,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细胞器名称以及各个字母代表的过程的名称,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

题。16.如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①和⑤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B.图中②为核孔,通过该结构不仅可以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还可以实现信息交流C.若该细胞核内的④被破坏,该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D

.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细胞代谢中心【答案】D【解析】【分析】对题图分析可知,①是内质网,②是核孔,③是染色质,④是核仁,⑤是核膜。【详解】A、内质网与核膜相连,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

A正确;B、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重要通道,B正确;C、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而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因此若该细胞核内的④被破坏,该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C正确;D、细胞

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不是细胞代谢的中心,D错误。故选D。【点睛】掌握细胞核的结构及功能,准确判断题图中各序号表示的结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用2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润某种植物细胞

,得到其原生质体变化情况曲线如下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该细胞不可能是根尖成熟区细胞B.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减小C.EC段表明细胞已经失去选择透过性D.视野中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可能正在吸水【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细

胞能发生质壁分离,说明可能是根尖成熟区细胞,A错误;AB段原生质层的相对体积减少,说明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B错误;EC段,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此时细胞还有活性,C错误;视野中观察到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不能据此

判断该细胞正在失水,有可能是正在吸水发生复原,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18.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蔗糖分子则不能。当渗

透达到平衡时,液面差为m。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渗透平衡时,溶液S1的浓度等于溶液S2的浓度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平衡时m变小C.达到渗透平衡时,仍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出D.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再次平衡时m将增大【答案】

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渗透装作用是指水分通过半透膜,从溶质浓度低的溶液向溶质浓度高的溶液的转移现象;漏斗内液面上升,则漏斗内溶液(S1)浓度大于漏斗外溶液(S2)。【详解】A.一般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相等,

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故两者浓度关系仍是S1>S2,A错误;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浓度差增大,平衡时m变大,B错误;C.达到渗透平衡时,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出平衡,C正确;D

.达到渗透平衡时,漏斗内的溶液(S1)浓度下降,漏斗外溶液(S2)浓度则增大,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浓度差下降,此时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再次平衡时m将先将变小,D错误。故选C。19.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主要用于摄取特殊大

分子物质,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网格蛋白参与细胞膜的内陷运动B.该过程需要细胞识别,不消耗能量C.囊泡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生物大分子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膜内陷,将大分

子包在囊泡中,进而内吞形成囊泡,把大分子物质摄入细胞内,该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实现。【详解】A、由图可知,网格蛋白参与细胞膜的内陷运动,A正确;B、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需要受体和大分子物质的识别,需要细胞内部供能,B错误;C、囊泡膜是由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正确

;D、该运输过程主要用于摄取特殊大分子物质,该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实现,D正确。故选B。【点睛】结合细胞膜的流动性及胞吞的过程分析题图是关键。20.下图是真核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膜的组成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B.②在细胞

膜上的分布是均匀对称的C.③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等组成的D.③具有流动性,大多数②也可以运动【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①是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②是蛋白质,是膜功能的主要承担着。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③是磷

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细胞膜上都不是静止的。【详解】A、①是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A正确;B、②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

匀的,B错误;C、③是磷脂分子,由甘油、脂肪酸、磷酸等组成的,C正确;D、③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大多数②蛋白质也可以运动,D正确。故选B。21.下列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叙述正确的是()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只能是酶的种类B.

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是无关变量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是研究酶的特性时对于自变量的控制,先

回忆酶的专一性、高效性的含有和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的曲线模型,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详解】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或底物的种类,A错误;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无机催化剂和生物催化剂),B错误;C、探究温度

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的活性,而pH是无关变量,C正确;D、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每一种酶都有其最适宜pH,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该设置多组接近

最适pH的组别而且梯度差越小越准确,不能只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过碱或过酸可能导致酶变性失活),D错误。故选C。22.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的团队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

病,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真核生物,下列关于疟原虫的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B.构成疟原虫生物膜的脂质在水面上展开面积大于细胞表面积的两倍C.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是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D

.疟原虫的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结构,考查对细胞膜、细胞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疟原虫是真核细胞判断其遗传物质种类、生物

膜系统的组成,进而推断构成疟原虫生物膜的脂质在水面上展开面积与细胞表面积的关系。【详解】疟原虫是真核细胞,其核仁与核糖体RNA的形成有关,A项正确;疟原虫含有线粒体等膜结构细胞器,所以构成疟原虫生物膜的脂质在水面上展开面积大

于细胞表面积的两倍,B项正确;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均是DNA,C项错误;真核细胞的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D项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膜结构的基本骨架:所有膜结构均是由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2)明

确真核细胞结构特点:含有各种膜结构细胞器。23.图1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m)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在

作以下改变时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pH=a时,e点不变,d点右移B.pH=c时,e点为0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D.H2O2量增加时,e点上移,d点右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图1是在最适pH下绘制的曲线,因此降低PH时,酶活性降低

,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变长,但酶不改变平衡位点,故A正确;由于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分解成水和氧气,因此当没有酶时,也有过氧化氢的分解产生氧气,故B错误;降低温度,酶活性降低,到达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变长,不改变平衡位点,故C正确;若增加过氧

化氢的含量,则反应速率加快,产物增多,故D正确。【考点定位】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名师点睛】分析酶促反应曲线的要点(1)首先要弄清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相同的曲线在不同的坐标系中表示的含义不同。其次明确曲线中的几个关键点,如:起点

、与纵横轴的交点、拐点、最低点、最高点等。(2)在分析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时,一般情况下,生成物的量未达到饱和时,影响因素是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在达到饱和后,限制因素是除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此外,温度和pH是

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而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并不影响酶的活性。24.某同学用某种酶进行了以下三组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本实验研究的是蔗糖酶的特性B.三组实验能够分别证明酶的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C.通过实验可以证明该种酶

的最适pH约为7D.酶在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不会再有活性【答案】C【解析】【分析】(1)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即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

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因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2)分析题文描述及题图:图1研究的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图2研究的是pH对酶活性的影响;图3探究的是酶的专一性。【详解】A、由图3可知:

该酶能催化麦芽糖水解,但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说明该酶是麦芽糖酶,所以本实验研究的是麦芽糖酶的特性,A错误;B、结合对A选项的分析可知:图1能证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图2能证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图3能证明酶的专一性,三组实验都不能证明酶的高效性,

B错误;C、由图2可知:在pH约为7时,底物剩余量最少,此时酶的活性最高,从而证明了该种酶的最适pH约为7,C正确;D、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发挥作用后不会被分解,其化学性质不变,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

酶的作用机理及专一性的含义、温度与pH对酶活性的影响,据此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把握曲线的变化趋势以及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等点的含义,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25.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T

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B.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C.有光时,植物的根尖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4个D.细胞内储存有大量的ATP用来直接供能【答案】A【解析】【分析】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

源物质,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人和动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只有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详

解】A、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A正确;B、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B错

误;C、植物的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能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2个,C错误;D、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D错误;故选A。【点睛】结合ATP的功能及产生的过程和场所分析选项。26.ATP、GTP、CTP和UTP是

细胞内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只是碱基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CTP中“C”是由胞嘧啶和脱氧核糖构成的B.1分子CTP彻底水解可得到3种小分子物质C.ATP的合成常伴随着细胞内的放能反应D.U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是构成RNA的基

本单位之一【答案】A【解析】【分析】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的“A”代表腺苷,是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一分子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余

下的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是基本单位之一。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在此基础上,依据RNA的化学组成并结合题意“ATP、GTP、CTP和UTP的结构只是碱基不同”来分析判

断各选项。【详解】A、CTP中“C”是由胞嘧啶和核糖构成的,A错误;B、1分子CTP彻底水解可得到3种小分子物质:磷酸、核糖与胞嘧啶,B正确;C、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换言之,ATP的合成常伴随着细胞内的放能反应,C正确;D、U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脱去两个磷酸基团,余下

的部分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D正确。故选A。27.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3→C6H12O6,在线粒体中则会发生C6H12O6→C3→CO2B.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

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C.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线粒体中D.都具有较大膜面积和复杂的酶系统,有利于新陈代谢高效而有序地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等知识的理解及其掌握情况。

【详解】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丙酮酸在有氧存在时进入线粒体中与水一起被分解为CO2和H2O,即在线粒体中不会发生C6H12O6→C3→CO2,A错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色素分子吸收的光能,一部分在有

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与P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ATP,一部分将水在光下分解产生[H]和02,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其过程是丙酮酸与水一起被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产生少量的ATP,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过程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

氧结合生成H2O,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产生大量的ATP,B错误;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在线粒体内能把稳定的化学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可转变成光能,但不发生在线粒体中,

C错误;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成基粒增大膜面积,二者都具有较大膜面积和复杂的酶系统,有利于新陈代谢高效而有序地进行,D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熟记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与有氧呼

吸过程、生物膜系统的作用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28.下图表示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随着环境中O2浓度的提高,其吸收O2量和释放CO2量的曲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O2浓度为b时,果实的无氧呼吸水平最低B.O2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释放的

C02相等C.O2浓度为a时,不利于果实储存D.保存干种子的条件是无氧,零下低温,干燥【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细胞的总呼吸与氧气浓度的关系的曲线分析,准确分析曲线,弄清曲线代表的含义、曲线的走势、成因及拐点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详解】氧气浓度为b时,氧气吸收量与

二氧化碳释放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所以无氧呼吸最低的是b点,A正确;氧气浓度为b时,二氧化碳均为有氧呼吸释放的,二者释放的C02不相等,B错误;氧气浓度为a时,CO2的总释放量最低,表示总的呼吸作用强度最弱,利于果实储存

,C错误;保存干种子的条件是低氧,零上低温,干燥,D错误。【点睛】1、呼吸方式的判断①若只产生CO2,不消耗O2,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图中O点)。②若产生CO2的物质的量比吸收O2的物质的量多,则两种呼吸同时存在(图中ob段)。③若产

生CO2的物质的量与吸收O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只进行有氧呼吸(图中b点以后)。④d点CO2的总释放量最低,一般表示总的呼吸作用强度最弱,储存室的最佳氧气浓度。29.将蓝莓果实放在0.5℃的密闭容器中保存,定时测定氧气消耗速率和二氧化碳生成速率,结果如下表。时间

(小时)0100200300400500O2消耗速率(ml·kg-1·h-1)2.561.711.411.351.120.90CO2生成速率(ml·kg-1·h-1)4.752.051.771.481.231.0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刚开始氧气消耗速率和二氧化碳生成速率都

快速下降,随后二者的变化都变缓B.贮存500小时后,蓝莓果肉细胞只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生成速率始终大于氧气消耗速率是因为厌氧呼吸强度始终大于需氧呼吸强度D.贮藏时间越久,蓝莓果肉细胞积累的乳酸和二氧化碳越多【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蓝莓果实放在0.5℃的密闭容器中保存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降低,故O2消耗速率逐渐减小,由于有氧呼吸产生CO2,因此CO2生成速率也逐渐减小,但是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会升高,进一步抑制有氧呼吸的进行,使有氧呼吸的速率进一步减小。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限制导致的。【详解】A、由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刚开始氧气消耗速率和二氧化碳生成速率都快速下降,随后二者的变化都变缓,A正确;B、由表格中数据可知,贮存500小时,有氧呼吸速率为0.90ml·kg

-1·h-1,说明500小时后蓝莓果肉细胞既可以进行厌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C、二氧化碳生成速率始终大于氧气消耗速率是因为细胞同时进行厌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结果,C错误;D、贮藏时间越久,蓝莓果肉细胞积累的酒精和二氧化碳越多,

D错误。故选A。30.人在寒冷的冬天,也能保持体内温度的相对恒定(37℃左右)。科学家研究发现,实际上线粒体的温度比正常体温高1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所有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中都含有线粒体

B.线粒体中的热量来自细胞呼吸产生的ATPC.线粒体中含有四种核苷酸D.线粒体产热不能直接来自葡萄糖【答案】D【解析】【分析】线粒体: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

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详解】A、硝化细菌等能够进行有氧呼吸的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A错误;B、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

,线粒体中的热量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B错误;C、线粒体中含有DNA和RNA,因此含有8种核苷酸,C错误;D、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葡萄糖需要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分解,线粒体产热不能直接来自葡萄糖,D

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代谢和线粒体的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识记细胞呼吸的过程,只需考生识记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构建知识网络结构。31.处于平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的骨骼肌细胞分解葡萄糖过程产

生CO2的物质的量与消耗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分别是A.等于1,小于1B.等于1,大于1C.等于1,等于lD.小于l,小于1【答案】C【解析】【详解】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既不消耗O2,也不产生CO2;骨骼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每分解1mol的葡萄糖就会消耗6molO2,同时产生6molC

O2。可见,处于平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的骨骼肌细胞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与消耗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均等于1,C正确,A、B、D错误。32.如图为某次光合作用色素纸层析的实验结果,样品分别为新鲜菠菜叶和一种蓝藻经液氮冷冻研磨后的乙醇提取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研

磨时加入CaCO3过量会破坏叶绿素B.层析液可采用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C.菠菜和蓝藻中,溶解度最大的色素均为叶黄素D.实验证明了该种蓝藻没有叶绿素b【答案】D【解析】【分析】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四

种色素,纸层析后,形成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由图可知,菠菜含有四种色素,蓝藻(原核生物)只含有叶绿素a和胡萝卜素。【详解】A、研磨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保护叶绿素,A错误;B、层析液可以由石

油醚、丙酮和苯混合而成,也可以用92号汽油代替,B错误;C、由图可知,菠菜和蓝藻中,溶解度最大的色素均为胡萝卜素,C错误;D、由图可知,蓝藻只有两条色素带,不含有叶绿色b,D正确。故选D。【点睛】结合色素分离的原理和结果分析题图和选项。33.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

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答

案】C【解析】【详解】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用的是无水乙醇,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A正确;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B正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可见光,不能吸收红外光和紫外光,C错误;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黑暗中生长的植

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D正确.【点睛】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丙酮中;2、镁是组成叶绿素的基本元素之一;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可见光;4、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34.某生物兴趣

小组从湖泊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封装于6对密封的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瓶,黑瓶为不透光瓶),剩余的水样测得原溶氧量为10mg/L。将6对密封黑白瓶分别置于6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由a→c逐渐加强),其他条件相同,24小时后,实测获得6对黑白瓶中溶氧量,

记录数据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光照强度(klx)0(黑暗)bdcde白瓶溶氧量mg/L31016243030黑瓶溶氧量mg/L3333EEA.瓶中所有生物正常生活所需耗氧量在24h内为7mg/LB.光照强度为d、e时,黑瓶中溶氧量应为3mg/LC.光照强度为c时,

在24h内白瓶中植物产生的氧气量为17mg/LD.光照强度为d时,再增加光照强度,白瓶中溶氧量也不会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知,黑瓶为不透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黑瓶中氧气的减少是由于呼吸作用消耗,单位时间氧气变化代表呼吸作用强度;白瓶通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溶液中氧气的

变化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结果,单位时间氧气的变化可以代表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详解】A.分析黑瓶可知,24h氧气的消耗量是10-3=7(mg/L),即瓶中

所有生物正常生活所需耗氧量在24h内为7mg/L,A正确;B.由表中数据可知,光照强度变化,消耗的氧气不变,因此光照强度为d、e时,黑瓶中溶氧量应为3mg/L,B正确;C.光照强度为c时,24h氧气的増加量是24-10=1

4(mg/L),呼吸消耗量是7mg/L,因此在24h内白瓶中植物产生的氧气量为14+7=21(mg/L),C错误;D.由表格数据可知,d之后再增加光照强度,白瓶中溶氧量也不会增加,D正确。故选C。35.[H]在生物的生理活动

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细胞中的[H]均来自其光合作用过程水的光解B.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释放出大量的能量C.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可将丙酮酸还原成其他产物D.植物光反应过程产生的

[H]可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糖类【答案】A【解析】绿色植物细胞中的[H],既可以来自细胞呼吸,也可以来自其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A错误;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产生的[H],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氧气结合释放出大量的能量,B正确;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

[H]可将丙酮酸还原成其他产物,如乳酸,C正确;植物光反应过程产生的[H],在暗反应阶段可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糖类,D正确。【点睛】①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②熟记无氧呼吸过程,即第一阶段:C6H12O6→丙酮酸+[H]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转化成乳酸。36.下图中纵坐标表示植物某种气体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不考虑横坐标和纵坐标单位的具体表示形式,单位的表示方法相

同。)A.若F点以后进一步提高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会一直不变B.若A代表02吸收量,D点时,叶肉细胞既不吸收02也不释放02C.C点时,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D.若A代表C02释放量,适当提高大气中的C02浓度,E点可能向右下移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

】图中E点表示光饱和点,故F点以后提高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将不再增加,但是当光照太强时会引起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减弱,A错误;若A代表O2吸收量,D点表示光补偿点,即此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相等,植物只有叶肉细胞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植物的所有细胞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因

此D点叶肉细胞吸收的氧气少于释放的氧气,B错误;C点时,光照强度为0,此时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C错误;若A代表CO2释放量,提高大气中的CO2浓度,光饱和点(E点)增大,向右下移动,D正确。37.现在园艺师们往往将李子、

杏等果树修整成主干突出,侧枝层次分明、呈螺旋状均匀着生在主干上的树形。“有空就有枝,有枝就有果”,是对该树形的最佳描述。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该树形丰产的主要原因是A.提高了对光的利用效率B.提高了对CO2的

利用效率C.增强了果树的抗病能力D.增强了果树的呼吸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主干突出,侧枝层次分明、呈螺旋状均匀着生在主干上的树形,“有空就有枝,有枝就有果”,说明园艺师修整树形后导致果树的光合作用增强,达到了增产的目的。【详解】A、若将果树修整成主干突出,侧枝层次

分明、呈螺旋状均匀着生在主干上的树形时,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面积,进而提高果树对光的利用效率,从而达到丰产效果,A正确;B、果树修剪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了对CO2的利用效率,但不是丰产的主要原因,B错误;C、果树修剪不能改变果树的抗病能力,C错误;D、如果增强果树的呼吸作用,果树反而可能会减产,D错误

。38.下列关于实验的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中,光照强度是无关变量B.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重铬酸钾溶液是因变量C.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因变量D.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

的实验中,液泡体积的变化是无关变量【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实验归纳:探究性或验证性实验的“实验原理”的描述(1)理论依据句式: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内在联系。(2)操作依据句式

:自变量的操作情况,因变量的观测指标。应用提示:①实验原理可以明确实验操作步骤,分清是生化实验类型还是生理实验类型。②实验原理中“因变量的观测指标”可作为实验结果的参考。③若需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套用实验原理即可。

【详解】在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中,二氧化碳浓度是自变量,其它的都是无关变量如光照强度和温度,故A正确。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中,因为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酒精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鉴定出现灰绿色,故B错误。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中温度是自变量,故C错误。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

验中,是通过液泡体积的变化来观察的,所以其是因变量,故D错误。故选A。39.下列只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具有的特征是()A.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B.前期出现纺锤体C.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D.末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动植物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A错误;动植物细胞分裂前期,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B错误;动植物细胞分裂中期,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C错误;动植物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细胞膜内陷最终缢裂成两个

子细胞,而植物细胞是中央出现细胞板,并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最终将细胞一分为二,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

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0.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

..的是()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组细胞

的DNA为2C,应为G1期细胞和分裂末期细胞,乙组细胞的DNA为2C-4C,应为S期细胞,丙组细胞的DNA为4C,应为G2期和有丝分裂前、中、后期细胞。【详解】图示可知,乙组细胞中DNA数目在2c~4c之间,表明正在进行DNA复制,A正确;DNA的含量为2c和在2c~4c之间的细胞都处于分裂间期,

只有DNA含量为4c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长短与处于各时期的细胞数目成正相关,B正确;丙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不同阶段,只有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加倍,C正确;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已经完成复制的细胞继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含有2c的子细胞,将使甲组细胞数目增多,D错误。故本题答案为D。4

1.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从新生的根尖上取材,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B.解离时间要尽量长,以确保根尖组织细胞充分分离C.弄碎根尖、解离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D.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细胞有丝

分裂过程:(1)解离:剪取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

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

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详解】A、从生长旺盛的部位取材,包括茎尖、形成层、根尖等部分,均可以观察到有丝分裂,A错误;B、解离时间一般在3~5min,时间过

长,细胞过于酥软,不利于漂洗且染色体易被破环,因此解离的时间不宜过长,B错误;C、在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滴加清水,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容易将盖玻片盖上,盖好盖玻片后实验材料会充盈在水环境中,处于比较舒展状态,便于使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弄碎根尖、压片可使细胞

分离开,因此三者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C正确;D、由于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最长,因此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D错误。故选C。【点睛】结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过程分析选项。42.细胞中存在两种类型的基因,一类是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基因:还有一类是奢侈基因

,是指不同类型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下列表述不合理的是()A.催化ATP合成的酶是由管家基因指导合成的B.在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存在着特定的奢侈基因C.组成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种类相同D.奢侈基因的特异性表达可赋予细胞特定的功能【答案】B【解析】【分析】“管家基因”表达的产物用以

维持细胞自身正常的新陈代谢,即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奢侈基因”表达形成细胞功能的多样性,即奢侈基因只在特定组织细胞才表达,由此可见,细胞分化是奢侈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详解】A、ATP合成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属于管家基因,A正确;B、同一个体所有体细胞

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都含有相同的基因,只是奢侈基因只在特定的组织细胞内才表达,B错误;C、组成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种类相同,都是四种脱氧核苷酸,C正确;D、奢侈基因只在特定组织细胞才表达,其特异性表达可赋予细胞特定的功能,D正确;故选B。【点睛】结合管家基因和奢

侈基因的定义,及同一个体所有体细胞都具有相同的基因,分析选项。43.下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医学家们正尝试利用①

治疗某些顽疾,是因为①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B.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体积比值下降,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也减弱C.③④分别演变成⑤⑥的过程中,它们的细胞核遗传物质相同,表达的基因也相同D.⑤⑥是高度分化后的细胞

,它们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时,细胞进入衰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为细胞生长,b为细胞增殖,c过程为细胞分化。所以图中①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A正确。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减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

换的能力减弱,B正确。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物质相同,但基因是选择性表达,所以C错。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是衰老细胞的特征,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生长和增殖、细胞分化和衰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44.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凋亡受细

胞自身基因的调控B.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C.细胞凋亡不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答案】C【解析】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细胞

凋亡出现在个体发育各个过程中。故选择C。45.有关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精卵在自然条件下能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B.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的过程体现了生殖细胞的全能性C.卵细胞与受精卵一样,细胞未分化,全能性很高D.植物组织培养

能表现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2.细胞全能性大小的比较:受精卵>卵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3.在生物体内,由

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详解】A、受精卵未分化,在自然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形成完整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A正确;B、未受精的卵细胞能发育成雄蜂,体现了生殖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C、卵细胞属于已

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相比,全能性较低,C错误;D、处于离体状态的植物细胞,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下作用,就能培育形成完整植株,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故选C。【点睛】结合细胞全能性的定义及细胞全能性大小的比较

分析选项。46.下列有关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能无限增殖形成恶性肿瘤B.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C.细胞内的水分减少,体积萎缩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癌细胞的特征,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癌细胞的特征。【详解】A

、癌细胞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形成恶性肿瘤,A正确;B、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B正确;C、癌变的细胞水分增加,代谢旺盛,C错误;D、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细胞易在体内分

散和转移,这是癌细胞的特征,D正确。故选C。47.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B.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C

.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D.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答案】A【解析】【分析】依题意可知:本题是对细胞癌变的原因及其癌细胞特点的考查。理清相应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据此分析各选项。【详解】细胞癌变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系

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A错误,B正确;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如果细胞中的染色体受到损伤,导致原癌基因或抑癌基

因随着它们所在的染色体片段一起丢失,则可能会出现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C正确;综上分析,癌细胞中遗传物质(DNA)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D正确。【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误认为只要相关的单一基因突变就能引发细胞癌变;事实上,细胞癌变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

累的结果。本题的难点在于对C选项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的理解;如果能联想到“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存在平行关系”,则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48.下列关于细胞在其生命历程中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生长时,细胞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增加

,物质运输的效率提高B.细胞癌变时细胞膜中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和糖蛋白的含量均明显减少C.细胞衰老时,细胞核的核孔数量增多、染色质收缩、端粒逐渐延伸加长D.细胞凋亡时,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需进行信息交流,基因发生选择性表达【答案

】D【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衰老细胞的特征:(1)

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

代谢减慢。3、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详解】A、细胞生长时,细

胞体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小,物质交换的效率降低,A错误;B、细胞癌变时,细胞膜上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的量增加,糖蛋白减少,细胞容易扩散转移,B错误;C、根据端粒学说的内容,衰老的细胞,位于染色体两端的端粒变短,C错

误;D、细胞凋亡本质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所以胞核和细胞质之间需进行信息交流,基因发生选择性表达,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生命历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癌细胞的特点,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衰老细胞的特点等,特别是B选项中的端粒学说是容易忽略的知识,A选项中区分物

质运输速率和物质运输效率。49.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和有效。下列关于这种“染色剂”说法不正确的是()A.蝎毒“染色剂”的化学成分中含有C、H

、O、N等大量元素B.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可能与癌细胞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C.患者可以用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D.这种染色剂的加工、分泌涉及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答案】C【解析】【分析】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

是C、H、O、N,少量蛋白质还含有S等元素。2、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保护、润滑等功能。3、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

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详解】A、蝎毒“染色剂”的本质是蛋白质,含有C、H、O、N等元素,A正确;B、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说明氯代毒素能被癌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地识别,与识别功能有关的物质可能是癌细胞表面

的糖蛋白,B正确;C、蝎毒“染色剂”的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水解而失去药效,因此不能用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C错误;D、由题意可知,这种染色剂属于分泌蛋白,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加工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合成和分泌过程

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D正确。故选C。50.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个体的细胞衰老与机体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B.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C.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的结构和

功能发生变化D.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衰老是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功能减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

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细胞分化不仅发生在胚胎发育中,而是在一生都进行着,以补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详解】A、生物个体的细胞衰老与机体衰老并非总是同步进行的,如任何时期均有细胞的衰老,A错误;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引起了细胞的癌变,

B错误;C、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C正确;D、细胞分裂和分化均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51.甲图所示是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图表示某植物

花瓣切条在不同蔗糖溶液中的吸水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编号);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结构5与_______(填编号)的形成有关。(2)如果甲图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该图中不应该存在的细胞器是______(填编号):结

构1的功能包括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______________等。(3)乙图表示将某植物花瓣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和e组(每组的细条数量相等),取上述5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

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瓣细条的长度(只考虑水分交换)。使细条浸泡前后长度保持不变的蔗糖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__。从细胞结构的角度分析,蔗糖不能进入到花瓣的原因是_________。【答案】(1).4、11(2

).2(3).4、14(4).控制物质进出细胞(5).0.4mol/L~0.5mol/L(6).细胞膜上无运输蔗糖的载体蛋白【解析】【分析】1.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

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单

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

,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

;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2.图3中实验的自变量是蔗糖浓度,因变量是实验前长度与实验后长度的比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加,因变量逐渐增加,说明失水量逐渐增加,其中e组失水最多,其细胞液浓度最高。【详解】(1)图甲中,线

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即为图一中的4叶绿体,11线粒体;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结构5高尔基体与2细胞壁的形成有关。(2)如果甲图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且不具有大液泡,则该图中不应该

存在的细胞器是4和11;结构1为细胞膜,其功能包括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等。(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该植物花冠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处于相当于实验中的蔗糖溶液浓度0.4mol/L~0.5mol/L之间,故欲使实验

前后花冠细条长度保持不变,应将细条浸泡在0.4mol/L~0.5mol/L蔗糖溶液中。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实验后e组细胞液浓度最高。由于细胞膜上无运输蔗糖的载体蛋白,所以蔗糖不能进入到花瓣细胞。【点睛】结合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细胞的

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等分析题图。52.图A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C有丝分裂过程中某比例值H(H—染色体数/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f代表细胞分裂刚好结束。据图回答问题:(

1)图A表示的是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______期,此期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单体。(2)图B中,若用含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培养此细胞后,处于______期(填图中的字母)的细胞会立刻被抑制,再培养______

_h,则其余细胞都被抑制在S期。(3)图A所示的细胞变化发生在图C中的________时期(填字母);图C中e→f时段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数目比例为_________。【答案】(1).中(2).8(3

).S(4).8(5).cd(6).1:1:0【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的过程:主要特点分裂间期完成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量加倍分裂期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每个染色体包括并列着的两个

染色单体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着②核膜解体,核仁消失③中心体周围发出星状射线形成纺锤体④染色体着丝点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上中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是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佳时期后期①每个着丝点一分为二,每个染色体

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染色体②纺锤丝收缩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形成两套数目和形态完全相同的染色体末期①两组染色体分别到达两极后,又变成细长盘曲的丝②核膜,核仁重新出现③纺锤丝消失④赤道板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详解】(1)

图A中的染色体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的位置,表示的是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中期,图中细胞共有四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2)图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细胞核DNA的变化情况,DNA的复制发生在S期,所以用含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培养此细胞后,处

于S期的细胞会立刻被抑制;当正好进入G2期的细胞全部都达到S期时,所有细胞都被抑制在S期,则需要的时间为1+1+6=8小时;(3)图C有丝分裂过程中某比例值H(H—染色体数/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DNA复制发生在bc段,为分裂间期,着丝点分裂de段,为有丝分裂后期,图A

为有丝分裂中期,综上分析,发生在cd段,f代表细胞分裂刚好结束,故ef为有丝分裂后期至末期,此时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已经分开,每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条DNA,故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数目比例为1∶1∶0。【点睛】结

合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的主要特点分析图A、B、C是本题解题的关键。53.下图甲为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棉花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图乙是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

份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NaHCO3可分解生成CO2),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请据图回答:(1)图甲b点时,棉花植株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c点时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为________mg/100cm2mf·h。(2)图甲光照强度从0增加到d的过程中,棉花叶片中有机物积累量可表示为(用图甲中S表示)_________;d点后,随光照强度增

加,限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的主要内因是_______。(3)①图乙b点比a点细胞内的C5含量_________。②图乙b点以后曲线上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4)以测定CO2吸收速率与释

放速率为指标,探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温度/℃51020253035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速率(mg·h-1)11.83.23.73.53黑暗条件下CO2吸收速率(mg·h-1)0.50.7512.333.5①温度在25~30℃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_

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②假设细胞呼吸昼夜不变,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6h,则植物在30℃一昼夜净吸收CO2的量是5℃的_______倍(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答案】(1).小于(2).15(3).S3-S1(4).色素的含量或酶的数量(5).减少(6

).NaHCO3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7).增加(8).2.67【解析】【分析】1.分析图甲:纵坐标表示CO2的净吸收率,横坐标表示光照强度,a点表示在适宜温度下棉花叶片的呼吸速率,b点表示此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c点表示光饱和点,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c点以后光照

强度增加,光合速率不再增大。S2表示是光照强度BD以后的积累量。在OB段,积累量应该是负值即S1。S2+S3表示棉花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S1+S2表示棉花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2.分析图乙: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小圆片上升

到液面的时间先减少后增加,说明小圆片光合速率的先增大后减小,产生氧气量先增大后减小。3.分析表格:表格中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速率表示呼吸速率,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并且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详解】(1)据分析可知,图甲b点时,CO2的净吸收量为0,说明此时棉花植株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由于图甲表示的是CO2的净吸收量,因此c点时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10+5=15mg/100cm2mf·h。(2)图甲光照强度从0增加到d的过程中,随着光照强度

的增加,S2+S3表示棉花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S1+S2表示棉花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因此该植物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S2+S3)-(S1+S2)=S3-S1;d点后,限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的主要内因可从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角度考虑:影响光

反应的主要内因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含量;影响暗反应的主要内因是叶绿体中酶的数量。(3)①在图乙中,与a点相比,b点的CO2浓度,CO2和C5结合形成C3的CO2固定过程快,所以细胞内的C5含量减少。②图乙b点以后曲线上行,说明小圆叶片

的光合作用速率变慢,其原因是NaHCO3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从而影响细胞代谢。(4)①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光合作用总量=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25℃时总光合速率=3.7+2.3=6;30℃时总光合速率=3.5+3=6.5,故温度在25~30

C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增加;②假设呼吸速率不变,植物在30℃时,一昼夜中植物CO2净吸收量=3.5×16-3×8=32mg;在5℃时,一昼夜中植物CO2净吸收量=1×16-0.5×8=12mg,则植物在30℃一昼夜

净吸收CO2的量是5℃的32÷12=2.67倍【点睛】结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正确分析题图和题表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