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11月份周测(11月9日)高二历史.docx,共(6)页,22.11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d08593173fb50f755cd5217b20818f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定远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度11月份周测(11月9)高二历史范围:必修三1—15课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出题人: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而已矣”“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
是()A.客观存在的事物B.人们的感知器官C.科学实验的仪器D.万物发展的规律2.宋代的士大夫大都抱有“得君行道”的期待,希望从朝廷发起改革,实现其政治理想。明代的士大夫则转向“觉民行道”。如王阳明强调:“须作个愚夫
愚妇,方可与人讲学。”这一变化的背景是()A.政治体制的日益僵化B.市民阶层力量的兴起C.儒学逐渐走向思辨化D.早期启蒙思想的传播3.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
易》为基础去诠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B.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D.儒家思想已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4.《孟子》言,“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
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与孟子这一思想形成鲜明反差的是()A.墨子的“兼爱”B.荀子的“性恶伪善”C.孔子的“仁爱”D.韩非的“法不阿贵”5.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威
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并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同样,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这些做法在当时()A.削弱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B.彻底摧毁了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威C.推动了欧洲民主制度的建立D.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
成6.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宗教题材的绘画一直占绝对优势,但世俗绘画的比例也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A.人们的宗教信仰已经发生变化B.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富裕C.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一定的发展D.绘画
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高7.莎士比亚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其作品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这说明莎士比亚戏剧()A.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需求B.推动了文艺
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C.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D.折射出英国富强稳定的社会现实8.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A.批判神权统治B.宣扬人性
解放C.构建理性王国D.倡导思想自由9.孟德斯鸠的思想成为大洋彼岸的美国的立国指南,他的思想之花在美洲大陆结出宪政的硕果。这里的“宪政的硕果”是指()A.成功实践了权力制衡的原则B.系统地提出了分权制
衡学说C.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D.美洲普遍建立起民主政治制度10.在古希腊传统文化中,凡人是与众神同宗同源的,人与神的生活一直被相提并论。自荷马之后,希腊人把凡人的生活作为众神生活的参照,众神甚至被想象成是“具有凡人萌芽形式的生命”。这种观念()A.促成了近代人文主义在希腊诞生B.弘扬了
神与人之间的平等精神C.反映出古希腊自然哲学的进步性D.推动了人文精神在西方的觉醒11.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原则,打算通过
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革命。”材料表明“他们”()A.提倡人身及个性解放B.尊重一切外在的权威C.受到科学革命的启蒙D.主张法律应体现理性12.卢梭认为:“主权既然不外是共同意志的作用,所以就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不过
是一个集合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其自己来代表自己。”据此可知,卢梭意在强调()A.人民主权应该是相对的B.代议制有其合理性C.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D.公共意志高于法律13.康德主张“理性的思考和独立的判
断”,卢梭却认为“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这表明()A.康德比卢梭更倾向于理性B.矛盾无处不在C.卢梭认为理性主义已经过时D.人文精神丰富多彩14.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A.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D.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15.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被誉为元杂剧“四大悲剧”。这些优秀作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B.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C.元代南方经济迅速发展D.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增加16.“在这种解放性的发明的刺激下,中国文学像一股奔放的洪流滚滚而来……古代的经典有成百种的版本,成千种的注释……从来没有人能够像宋朝的学者这样支配
文化。”材料中“解放性的发明”是指()A.指南针B.造纸术C.火药D.印刷术17.在欧洲,最早大量出版的就是机印书《圣经》,人人手捧《圣经》独立阅读,不再需要别人的口授与解释;新教就是典型的“印刷宗教”;机印书《九十五条论纲》半个月之内传遍德国
,一个月之内传遍欧洲。这些现象主要说明印刷术()A.推动了欧洲的宗教改革B.破除了民众对教会的迷信C.导致近代民族国家产生D.促进了欧洲文化的普及18.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
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A.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B.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C.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D.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19.马克垚认为,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它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
神气候,启蒙运动的兴起就和它密切相关。这主要是因为牛顿革命()A.彻底地摧毁了神学思想B.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模型C.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到来D.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20.某一时期,西欧诸国出现了一系列科学发明,科学家常常将其科学著作冠
以“新”字,如培根的《新科学》、开普勒的《新天文学》、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等。这反映了()A.科学取代宗教的时代要求B.工业时代科学与技术结合C.个人的价值得到高度崇拜D.启蒙思想在社会全面渗透21.这两次革命都对人与世界的意义进行了“拉平”,前者(牛顿、哥白尼的
科学革命)将人和“神”拉平,后者(生物进化论)将动物和人拉平。这两次科学革命的进步意义是()A.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兴起B.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C.将人从神学桎梏中解放出来D.引导了实验科学的产生22.郑观应
在《盛世危言》中指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早期维新派()A.已经与儒家学说占主导的传统文化决裂B.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D.力主实行维新变
法23.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冯桂芬等人认为,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这里,他们的核心主张是()A.师夷长技B.维新变法C.民
主革命D.民主科学24.《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
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25.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赛创立了以“适者生存”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以此来捍卫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了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A.否定了上帝的权威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C.直接导致了中英两国的政治改革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26.梁启超说:“舍西学而言中学,其中学必为无用;舍中学而言西学,其西学必为无本。无用无本,皆不足以治天下,虽庠序如林,逢掖如鲫,适以蠹国,无救危亡。”梁启超持此观点的
主要目的在于()A.宣扬“中体西用”B.维护封建伦理纲常C.减少变法阻力D.回应民主革命思潮27.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它()A.超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B.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C.增加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D.坚决反对
封建专制统治28.孙中山一生追求“天下为公”,致力于救国救民。其思想主张中,有利于富国富民的是()A.实业救国,限制中小资产阶级B.创立民国,废除专制C.发展实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D.平均地权,节制
资本29.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表示将致力于“社会革命”,这里“社会革命”是指()A.实现社会主义B.实现民生主义C.实现民权主义D.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30.列宁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
其具体指向()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民主主义思想二、材料分析题(31题14分,32题16分,33题10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是指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由上层社会向民间社会下移。原
本仅适用于贵族、上层士人的儒家伦理和相应的思想观念深入到民间社会,将包括士、农、工、商在内的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纳入到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内,使之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日益伦理化。原本限于少数学术精英进行研究的儒学、理学的高深的理论也普及到普通民众。儒
学、理学的思想观念与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心理诉求不断冲突、融合。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也有其思想特征。世俗化是指儒家的思想观念与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互相交融,具有民间化、兼容性的思想特征。——摘编自聂春艳《论儒学、理学的世俗化、实用
化与明清小说》材料二伏尔泰认为儒学虽说是正统思想,但它博大宽容,表明中国对宗教的宽容态度;中国人敬天,而“天”是天理,不是神,不是崇拜的偶像;中国人尊孔,而孔子并非教主,只是宣扬伦理道德的圣人。伏尔泰借以批判当时法国“一个国王,一种信仰”的专制
主义。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文化有风俗之弊、奢侈之弊和专制之弊等三大缺点,但他同时又盛赞中国的重农政策、救荒政策和勤俭政策,指出中国文化这三大优点可以弥补三大弊病。即风俗之弊可以用特别的治术来补救、奢侈之弊可以用
勤俭的政策来补救和专制之弊可以用孔子的教义来补救。——摘编自梁真惠《中国儒家学说的译介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世俗化与实用化的表现及影响。(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
评价并分析其历史背景。(8分)3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谓“师夷”,就是向西方学习。在今天看来,这是非常普通的主张,没有人会对此提出异议,但在魏源生活的时代,这可是石破天惊之论……(魏源认为来自欧美的外国人)“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
情,贯串古今”,是天下的“奇士”、域内的“良友”,值得我们学习。他还批评那些坚持“华尊夷卑”的传统观念、反对“师夷”亦即向西方学习的人,是株守一隅、夜郎自大的“夏虫井底之蛙”。——《光明日报》材料二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
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据裴钰《改变中国》整理材料三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
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
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重要影响?(4分)(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
“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有哪些。(6分)(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指出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33.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对民极为重视,他的著名之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贵”指民的重要性而言,所谓“民贵”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其二,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无民就断了君子的财源,无民则君子不能行事。……孟子认为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
以生活保障。——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荀子·王制》材料二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
于节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黄宗羲《明夷待访
录》(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孟子和荀子的民本思想主张。(4分)(2)据材料二,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