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发展共同体(松阳一中、青田中学等)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准解析】

PDF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4 页
  • 大小 425.043 KB
  • 2024-09-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丽水市发展共同体(松阳一中、青田中学等)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丽水市发展共同体(松阳一中、青田中学等)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丽水市发展共同体(松阳一中、青田中学等)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1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丽水市发展共同体(松阳一中、青田中学等)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准解析】.pdf,共(24)页,425.04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c4ecb83c4a4bfffe5a9fa4213bdcf1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0年5月高二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试卷命题人:庆元中学范春兰审题人:庆元中学陈红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低头看看小舅发来的那条氤.(yīn)氲着无限烟火气的叮咛微信,再抬头看看那袅娜娉.(pīn)婷、清

朗飘逸的蝴蝶兰,我觉得这亦俗亦雅的人间是多么地温馨和惬意!B.民政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革弊顶新、攻坚克难,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等职责,成绩卓.(zhuó)著,但也存在着必须且亟.(jí)待解决的

问题。C.英雄或立志救国,或坚贞不屈、大义凛.(lǐn)然,或以突出业绩在百姓心中树起不朽的丰碑,他们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对待他们要心怀崇敬,绝不亵.(xiè)黩。D.创新为人类带来新的产业,造就了国家繁荣和人类福祉.(zhǐ),在浩瀚.(hàn)的历史长河中,它决定

着文明的走向,改变着世界的容颜,成为国家之间较量的武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识情况,需要考生平时注意对一些字音字形进行归纳识记,也可总结一些易错的字音字形进行强化识记。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进行结合字义进行辨析。平时读书应读准字音,做到

“口到、眼到、心到”。A项,“娉(pīn)婷”中“娉(pīn)”应读“娉(pīng)”;B项,“革弊顶新”中“顶”应为“鼎”;C项,“亵黩”中“黩”应为“渎”;故选D。【点睛】字音字形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

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字音需要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字形题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记忆:字形辨识法,语义辨识法,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不容易出错;结构分析法,做

到“字不离词”;语境辨识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如何规范网络募捐?如何防止网络骗捐?解决这些问题是网络募捐的当务之急....。【乙】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网络上的个人众

筹求助构成了特定法律关系:即带有特定目的的赠予。如果求助者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有意隐瞒事实,就构成了民法上的欺诈,资助者可以依-2-法要求撤销..法律行为并要求返还财产。如果求助者见利忘义....,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甚至可能构成诈骗罪。【丙】此次法院判决求助者

返还筹款,正是以司法判决的方式,对网络个人求助中的欺诈行为予以明确的法律惩戒——这对于防止网络骗捐行为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样本意义。让网络募捐全程都在阳光下运行,充分保障捐赠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网络捐助模式就.能行稳致远。2.文段中的

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务之急B.撤销C.见利忘义D.就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答案】2.D3.B【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结合语境时要考虑到词性、搭配、使用对象、情感色彩、语意轻重、是否重复等情况。作答时可从自己最有把握的词语入手,采用排除法进行选择。A项,当务之急,意思是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使用正确。B项,撤销,是取消的意思。使用正确。C项,见利忘义,意思是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使用正确

。D项,句子强调的是“让网络募捐全程都在阳光下运行,充分保障捐赠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是实现“网络捐助模式行稳致远”的条件,且是唯一的,所以应该用“才”。用“就”表明是充分条件,不合逻辑。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熟记常见标点的使用规则,包括逗号、句号、顿号、引号、括号、书名号等。高考试卷对标点符号的考察涉及面广,迄今为止,除着重号外,其余15中常用的标点符号都在高考试题中出现过,一些易混的标点符号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成为考查的热点。作答时审清题干要求,结合内容及标点使用规则仔细判断。乙句,冒号使用错误。句中“即”字相当于“就、就是”,冒号可以用在“即”字后表提示-3-下文,但不应用于“即”字前。可将冒号改为逗号。故选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疫情防控绝不能胡子眉毛一

把抓,而要准确研判疫情——分清轻重缓急、辨明矛盾主次,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具体情况精准施策。B.无线网战,是围绕无线电磁信号为核心的信息网络进行的攻防作战,是当前普遍运用的作战样式,也是未来战场上网络战的重要手段。C.嘉兴自从被评为“中国漫画创

作基地”以来,一直秉持初衷,创新办展,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大与国外城市的交流合作。D.网络文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已经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等相对表浅的层面,朝着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等纵深处进一步开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

的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解答此类题目,应先采用语感直觉法,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采用结构分析法,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

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此外可再辅以类比法或逻辑分析法进行判断。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B项,“围绕无线电磁信号为核心”结构混乱,“围绕……”或者“

以……为核心”二者取一。C项,搭配不当,把“加大”改为“加强”;或成分残缺,在“合作”后加“力度”。D项,语序不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等”与“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等”互换位置。故选A。5.在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5个字。数据主义将传统的学习金字塔彻底翻转。在这之前,大家认为数据只是智力活动这个漫长过程的第一步,我们要把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知识,①____________。而今天,②____________,人类已经无法直接

处理海量数据并形成信息,更不用说将其转化成知识和智能。于是计算机算法接管了数据处理的工作,而之后得到的信息知识,也就随之成了计算机算法的收获,成了计算机的智能。实际上,这也代表着数据主义不太信任人类知识和智能,③___

_________。-4-【答案】(1).最后把知识转化为智能(2).数据量太大了(3).而更倾向于信任计算机算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

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

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等。①处,由前面语句“要把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知识”可确定其句式结构和三句所形成的逻辑关系,由后文语句“

更不用说转化成知识和智能”可推断出所填内容为“最后把知识转化为智能”。②处,由后一句的句意及关键词“海量数据”可推断出。③处,根据前文语句“于是计算机算法接管了数据处理的工作”,可推断出数据主义更信任的是“计算机算法”。作答时注意字数限制。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题目。下面是银行卡被吞后取卡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不超过80个字。【答案】示例:银行卡被吞后,可在90秒内通过正确输入密码的方式从ATM机上取回;若密码输入错误,可凭ATM机回单,并拨打客服热线挂失,最后持身份证到银行取回。【

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5-此类试题解答时,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银行卡被吞后取卡流程图”,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对于流程图图文转换解题时:(1)解读时先确定叙述顺序,

(2)方框里的词语不能被遗漏;(3)注意箭头走向,不能违背这一顺序;(4)若横线上出现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不能遗漏;(5)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卡被吞”后有两种情况,一个是“ATM机吐出回单”“90秒自助取回”,通过正确输入“正确输入密码”的方式“取回银行卡”;还可

以“打客服热线挂失”,然后“持身份证到银行取回”。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孔子认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

谓之“成人”。中国古代男子满20岁行冠礼,女子满15岁行笄礼,行礼后,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道德修养。2000年,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

建议以国家立法形式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以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观念教育,把仪式所特有的庄重感转化为感动和鼓励,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摘编自章正《代表委员建言:立法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材料二:在孩子16岁时,英国家长一般会为他(她)举办庆祝成年的仪

式,就是“成人礼”。笔者曾参加一个在祖辈安息地举行的成人礼。一阵音乐过后,年轻的主角神情严肃地面朝着祖辈的墓碑,聆听父亲讲述家族发展史:“我们家积累的这些财富,都是祖祖辈辈辛苦打拼得来的,你已经成年,

要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为整个家族争光。”随即,伯叔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共同的话题,最后年轻的主角也发表了“成人誓言”。笔者的一位朋友也对他的成人礼记忆犹新: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法国和英国的船票,而他在法国期间,几乎-6-每天都在不同的餐馆、夜总会或城市环卫部门打工。

(摘编自曾祥伍《在英国参加成人礼》)材料三:(摘编自沈慧《“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情感变化情况调查》)材料四:2016年6月9日,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市区县教育局及高中的负责人观摩了省内某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活

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也派出代表出席活动。该活动共有四个篇章:拼搏、成人、感恩、飞翔。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千余名毕业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步入校园,沿着呈现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活泼可爱到风华正茂的18年生活轨迹照片的长廊步入典礼会场。“我宣誓,从今天开始,我

以孝心对父母,以诚心待他人,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我宣誓,从今天开始,在新的起点我将更加努力!因为有我,人民将更加幸福;因为有我,家园将更加美好;因为有我,祖国将更加昌盛……”千余名学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宣誓他们已经成人,将离开父母的庇护,肩负起社会责任。礼毕,学生们纷纷将鲜

花献给身边的家长,并与家长紧紧拥抱。(摘编自《合肥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示范活动纪实》)7.下列对材料中“成人礼”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有悠久的“成人礼”历史和传统,男子在20岁时行冠礼和女子15岁时行笄礼,这两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至今。B.当代中国将18岁作

为一个人的成人标志,而且十分注重“成人礼”仪式,而“成人礼”仪式的主旋律是爱国主义教育。C.在思想情感方面,相对于“成人礼”前,“成人礼”后,中国学生的爱心意识、社会责任感及爱国情怀得到明显增强。-7-D.中英两国的“成人礼”都有宣

誓环节,所不同的是前者对国旗宣誓,而后者是对祖先和家族宣誓,因此前者高于后者。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对“成人”的定义至今仍有指导意义,他认为真正的“成人”应该在

财利、危难面前不忘道义和担当,在困顿之中执着初心。B.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并且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紧随其后的是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C.当代中国一直注重“孝敬父母”“敬爱老师”“关爱他

人”“报效社会”“热爱国家”等情感教育,“成人节”仪式尤其能体现这些教育。D.“孝心、诚心、热心、忠心”等誓词洋溢着当代中国学生“成人”后的正能量,但不能忽视的是成人后必须培养自己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9.当代中英两国的“成人礼”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有哪些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7.B

8.B9.①形式上:英国在家族范围内以家族为单位举行,更具个性特征;中国以学校集体活动方式举行,更为规范统一。(答“‘成人礼’宣誓环节,中国是对国旗宣誓,英国是对祖先和家族宣誓”亦可给分)②内容上:英国强调家族责任的担当意识和个人独立生活的能力;中国强调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与爱国情怀。【解析】【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中‘成人礼’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A项,题干中“这两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至今”错误,从材料中第一段内容“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

续到明朝”,可分析出,选项错误。C项,题干中“中国学生的爱心意识、社会责任感及爱国情怀得到明显增强”错误,材料三表格中的一项——敬爱老师,并没有得到明显增强,故选项错误。D项,题干中“都有宣誓环节”错误,材料二表明英国“成人礼”并不一定都宣誓,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并且题

干中“前者高于后者”错误,因宣誓对象不同,并不存在孰高孰低的说法。故选B。【8题详解】-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然

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浙

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并且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紧随其后的是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错误,材料一原文中说的是“2000年,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

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浙江省于2000年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其他地方是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选项中“紧随其后”一说错误。故选B。【9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答题前

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仔细审题,明确问题方向,然后确定答题范围,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归纳,分点概括。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当代中英两国的“成人礼”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有哪些不同。回答时注意分为“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形式是指某物的样子和构造,区别于该物构成的材料,即为事物的外形。也有指办

事的方法。形式上的不同,可从材料二与材料四分析,从英国“在祖辈安息地举行的成人礼”“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法国和英国的船票”,中国“某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活动”“千余名学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从而分析可得:英国在家族范围内以家族

为单位举行,更具个性特征;中国以学校集体活动方式举行,更为规范统一。(答“‘成人礼’宣誓环节,中国是对国旗宣誓,英国是对祖先和家族宣誓”)。内容上的不同,从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英国“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

,为整个家族争光”,中国“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观念教育,把仪式所特有的庄重感转化为感动和鼓励,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从而分析可得:英国强调家族责任的担当意识和个人独立生活的能力;中国强调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与爱国情怀。【点睛】读懂

图表: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文字和统计图表结合是常见的文本形式,阅读图表必须注意的事项有:①表头。表头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②分类、图例。如统计图表首先要确定统计的类别,在阅读中,首先要看纵轴、横轴的分类情况,这样我们就能迅速得知本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③数据。统计图表以数据或箭头反映问题,阅-9-读时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坚硬的荒原①【乌拉圭】何塞·恩里克·罗多①坚硬的荒原,一望无际,灰茫茫,朴实得连一条皱褶都没有,凄清,空旷,荒凉,寒冷,笼

罩在铅也似的穹隆下。荒原上站着一位高大的老人:瘦骨嶙峋,古铜色的脸,没有胡须。高大的老人站在那里,宛似一株光秃秃的树木。他的双眼像那荒原和那天空一样冷峻;鼻似刀裁,斧头般坚硬;肌肉像那荒凉的土地一样粗犷;双唇不比宝剑的锋刃更厚。老人身旁站着三个僵硬、消瘦、穷苦的孩子:

三个可怜的孩子瑟瑟发抖,老人无动于衷,目空一切,犹如那坚硬荒原的品格。老人手里有一把细小的种子,另一只手,伸着食指,戳着空气,宛似戳着青铜铸成的东西。此时此刻,他抓着一个孩子松弛的脖子,把手里的种子给他看,并用下冰

雹似的声音对他说:“刨坑,把它种上。”然后将他那颤栗的身躯放下,那孩子扑通一声,像一袋装满卵石的不大不小的口袋落在坚硬的荒原上。②“爹,”孩子抽泣着,“到处都光秃秃、硬邦邦的,我怎么刨呢?”“用牙啃。”又是下冰雹似的声音回答。他抬起一只脚,放在

孩子软弱无力的脖子上。可怜的孩子,牙齿咔咔作响,啃着岩石的表面,宛似在石上磨刀。如此过了许久,许久,那孩子终于在岩石上开出一个骷髅头大小的坑穴。然后又啃呀,啃呀,带着微弱的呻吟。可怜的孩子在老人脚下啃着,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像那坚硬的荒原一样。③当坑穴达到需要的深度,老人抬起了脚。谁若

是亲临其境,会越发痛心的,因为那孩子,依然是孩子,却已满头白发。老人用脚把他踢到一旁,接着提起第二个孩子,这孩子已颤抖着目睹了前面的全部经过。④“给种子攒土。”老人对他说。⑤“爹,”孩子怯生生地问道,“哪里

有土啊?”“风里有。把风里的土攒起来。”老人回答,并用拇指与食指将孩子可怜的下巴掰开。孩子迎着风,用舌头和咽喉将风中飘扬的尘土收拢起来,然后,再将那微不足道的粉末吐出。又过了许久,许久,老人不焦不躁,更不心慈手软,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地站在荒原上。⑥当坑穴填满了土,老人撒下种子,将第二个孩子丢在一旁

。这孩子像被榨干了果汁的空壳,痛苦使他的头发变白。老人对此不屑一顾,然后又提起最后一个孩子,指着埋好的种子对他说:“浇水。”孩子难过得抖成一团,似乎在问他:“爹,哪里有水呀?”“哭,你-10-眼睛里有。”老人回答,说着扭转他那两只无力的小手,孩子眼中顿

时刷刷落泪,干渴的尘土吸吮着。就这样哭了许久,许久,为了挤出那些疲惫不堪的泪水,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地站在坚硬的荒原上。⑦泪水汇成一条哀怨的细流抚摩着土坑的四周。种子从地表探出了头,然后抽出嫩芽,长出了几个叶片。在孩子哭泣的同时,小树增加着枝叶,又经过了许

久,许久,知道那棵树主干挺拔,树冠繁茂,枝叶和花朵洋溢着芳香,比那冷若冰霜、纹丝不动的老人更高大,孤零零地屹立在坚硬的荒原上。⑧风吹得树叶飒飒作响,天上的鸟儿都来枝头上筑巢,它的花儿已经结出果实。老人放开了孩子,他已停止哭泣,

满头白发。三个孩子向树上的果实伸出贪婪的手臂,但是那又瘦又高的老人抓住他们的脖子,像抓住幼崽儿一样,取出一粒种子,把他们带到附近的另一块岩石旁,抬起一只脚,将第一个孩子的牙齿按到地上。那孩子在老人的脚下,牙齿咔咔作响,重新啃着岩石的表面。老人冷

若冰霜,纹丝不动,默不作声,站立在坚硬的荒原上。⑨那荒原是我们的生命,那冷酷无情的硬汉是我们的意志;那三个瑟瑟发抖的孩子是我们的内脏,我们的机能,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意志从它们的弱小无依中吸取了无穷的力量,去征服世界和冲破神秘的黑暗

。⑩一把尘土,被转瞬即逝的风吹起,当风停息时,又重新散落在地上;一把尘土,软弱、短暂、幼小的生灵蕴藏着特殊的力量,无拘无束的力量,这力量胜过大海的怒涛、山岳的引力和星球的运转;一把尘土,可以居高临下,俯视万物神秘的要素并对它说:“如果你作为自由的力量而存在并自觉地行动,你便像我一样,便是一种意

志,我与你同族,我是你的同类,然而如果你是盲目的、听天由命的力量,如果世界只是一支在无限的空间往返的奴隶的巡逻队,如果它屈从于一种连自身也毫无意识的黑暗,那我就比你强得多,请把我给你起的名字还给我,因为在天地万物之中,唯我为大。”【注】①指阿根廷和乌拉圭境内的潘

帕荒原。10.请分析文章开头对荒原景物描写的作用。11.理解文中加点词的含义。①老人无动于衷....,目空一切,犹如那坚硬荒原....的品格。②因为那孩子,依然..是孩子,却已满头白发....。12.简析第⑨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13.文学评论家说,拉丁美洲作家常借助象征手法,

设置看似荒诞离奇的情节,来表达深邃-11-的主题。请结合小说画线段落谈谈你对荒诞情节和象征手法的理解。【答案】10.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荒原的凄清、空旷、荒凉和寒冷,渲染了悲凉、沉重的气氛,为下文写老人和孩子在荒原上

种树的情景(艰难)作铺垫。11.①无动于衷:写出老人的严苛冷峻。坚硬荒原:写出了老人的坚强执著(强大的意志),强调人类在与命运抗争中意志的坚定、强大。②依然:写出人类用有限的力量不断地与环境作艰苦的抗争。满头白发:写了人类抗争过程的漫长与付出的代价之大。12.(1)从结构上看,承上启

下,第9段承接上文,并且为下文的议论做了铺垫。(2)从情节安排(构思)上看,使文章的情节内容发生逆转,并使构思在荒诞中透出合理,显得十分新颖独特。(3)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使读者对老人形象的认识更准确,更全面。前八段作者叙述的严苛冷峻、冷漠无情的老人其实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和不屈灵魂的人。(4)从主

旨上看,升华了主旨,使文章更具深意。第九段的交代让我们明白老人就是我们的意志,孩子就是我们的机能,荒原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意志只有从我们的机能中获取无穷的力量,才能去政府世界,开创生命的绿洲。13.(

1)看似荒诞离奇的情节其实合情合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如播下了一粒种子,在泪水中它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其目的只是要阐释对生命的征服,所以,它虽然荒诞离奇,却又是可以理喻的。(2)象征手法(

形象生动,又深邃无比、引人深思)。坚硬的荒原象征个体的生命、人类的命运,“那冷若冰霜,纹丝不动的老人”象征人类的意志,由老人役使孩子流泪浇灌泥土种子,最终使种子长成挺拔、繁荣、芳香的大叔,孤零零地立在荒原上,象征意志驱使人类自身弱小的力量,去

开掘生命的荒原,其抗争过程尽管漫长与艰辛,但终究能“征服世界界”和冲破黑暗,长出不可思议的参天大树,那是人类不屈服的抗争胜利的表征。【解析】【10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环境作用分析能力。文章开头对荒原景物描写的作用,“高大的老人站在那里,宛似一株光秃秃的树

木。他的双眼像那荒原和那天空一样冷峻;鼻似刀裁,斧头般坚硬;肌肉像那荒凉的土地一样粗犷;双唇不比宝剑的锋刃更厚”“像一袋装满卵石的不大不小的口袋落在坚硬的荒原上”,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凄清,空旷,荒凉,寒冷,笼罩在铅也似的穹隆下”,渲染了悲凉、沉重的

气氛。“‘爹,’孩子抽泣着,‘到处都光秃秃、硬邦邦的,我怎么刨呢?’……牙齿咔咔作响,啃着岩石的表面”,为下文写老人和孩子在-12-荒原上种树的情景(艰难)作铺垫。【1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本词语内涵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联系上下文内容,结合具体语境分析。(1)“无动于衷”“坚硬荒原”,结合文本内容“他的双眼像那荒原和那天空一样冷峻;鼻似刀裁,斧头般坚硬;肌肉像那荒凉的土地一样粗犷”分析可知,写出老人的严苛冷峻;结合“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像那坚硬的荒原一样”及文本

第二节内容分析可知,坚硬荒原写出了老人的坚强执著。(2)“依然”,结合文本内容““我们的意志从它们的弱小无依中吸取了无穷的力量,去征服世界和冲破神秘的黑暗”分析,写出人类用有限的力量不断地与环境作艰苦的抗争;结合“说着扭转他那两只

无力的小手,孩子眼中顿时刷刷落泪,干渴的尘土吸吮着”分析,写了人类抗争过程的漫长。【1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段作用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主要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立足文本第⑨段内容,“冷酷无情的硬汉”“三个瑟瑟发抖的孩子是我们的内脏”“从它

们的弱小无依中吸取了无穷的力量,去征服世界和冲破神秘的黑暗”等,使读者对老人形象的认识更准确,更全面。冷漠无情的老人其实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和不屈灵魂的人。第9段承接上文,并且为下文的议论做了铺垫。对老人认识的变化,使文章情节突转。升华了主旨,使文章更具深意。“那

荒原是我们的生命,那冷酷无情的硬汉是我们的意志;那三个瑟瑟发抖的孩子是我们的内脏,我们的机能,我们的力量”,让我们明白,老人就是我们的意志,孩子就是我们的机能,荒原就是我们的生命。【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这是一道探究的题

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画线内容,谈对荒诞情节和象征手法的理解。荒诞情节,老人冷酷无情地逼迫孩子们播种耕耘,三个小孩用牙齿啃穴用口腔攒土用泪水浇灌,种子在坚硬的荒原上在泪水中生根发芽成长结果,这些情节都是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荒诞手法离奇新颖,阐释了对生命的征服。象征手

法,文中那一望无际坚硬如铁的荒原象征着生命;瘦骨嶙峋、冷若冰霜的老人象征着意志,而那三个消瘦、穷苦的可怜的孩子是人的机能的象征。在寸草难生的荒原上,老人没有被坚硬的荒原吓倒,命令孩子们耕耘播种,努力开创生命的绿

洲。面对收获,他没有满足,而是继续奋斗,执着向前。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投知己书[宋】张耒五月日,某谨因.仆夫百拜献书某官:某闻古之致精竭思以事一艺,而其志不分者,其心之所思,意之所感,必能自达于其技,使人观其动作变态,而逆得其悲欢

好恶之微情。故工乐者能使喜愠见于其声,工舞者能使欣戚见于其容。当其情见于物,而意泄于外也,盖虽欲自掩而不可得。昔伯牙之所好者,琴耳,钟子期坐而听之,而伯牙不能藏其微情。夫伯牙之情,岂与琴谋哉?惟其专意一心以事其技,故

意之所动,默然相授而不自知也。某不幸少苦贫贱,十有七岁而亲病,又二年而亲丧。既仕而困于州县者,十有二年矣。其煎熬逼迫之情,郁塞愤懑之气,盈心满怀。而又饥寒困穷,就食以活其妻孥者,往来奔走,率常数千里。计其安居饱燠①,脱忧危而解逼仄②,扬眉开口

,无事一笑者,百分之中不占其一。又观一世之情,其所矜尚..可以自振于贫贱厄穷者,耒素于其身,无有其一。故虽出仕四方,而门单族薄,执版趋拜以.见大吏,大则骂辱诟责,小则诘问凌侮。其.穷愁困苦有不可胜言者,又岂独此哉!古之能为文章者,大率穷人之词十居其九。盖其心之所激者既已

沮遏壅塞而不得肆独发于言语文章无掩其口而窒之者庶几可以舒其情以自慰于寂寞之滨耳。如某之穷者,亦可谓之极矣。其平生之区区,既尝自致其工于此,而又遭会穷厄,投其所便。故朝夕所接,事物百态,长歌恸哭,诟骂怨怒,可喜可骇,可爱可恶,出驰而入息,阳厉而阴肃,沛然于文。耒之于文,虽不

可谓之工,然其用心,亦已专矣。伏惟某官以文章学术暴.著天下,方为朝廷训词之臣,而不腆..之文尝欲奖与。人谁不欲自达于.世之显人,而某自顾所藏,无一而可,敢书其平日之文与诗几六十卷,以辱左右,伏惟闲暇而赐观焉。则耒之精诚,虽欲毫发自伏,而

不可得矣,公亦念之耶?(选自《张耒集》,有删改)【注释】①燠(yù):暖。②逼仄:窘迫。1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逆.得其悲欢好恶之微情口口口口口口口口逆:违背B.其所矜尚..可以自振于贫贱厄穷者口口口口口矜

尚:夸耀C.伏惟某官以文章学术暴.著天下口口口口口口暴:显露D.而不腆..之文尝欲奖与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不腼:谦辞,浅薄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4-A.①某谨因.仆夫百拜献书某官口口口口口口口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B.①执版

趟拜以.见大吏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C.①其.穷愁困塞有不可胜言者口口口口口口口②其.远面无所至极邪D.①人谁不欲自达于.世之显人口口口口口口口②然微以自文于.君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作者写给朝廷某官的一封书信,文

中就“发愤著书”“穷而后工”的观点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阐述,并直截了当地向某官表达了提携自己的愿望。B.借伯牙鼓琴而子期知音的典故,说明技艺的精湛在于专注。当人真正达于专注的境界,就会情见于物而意泄于外”,使创作者与接受者有不期而遇的情感交流。C.

作者自陈遍历生活的艰辛折磨,遍观古今文章,“大率穷人之词十居其九”,认为文章写作有舒忧慰藉的功能,困穷之境能够激发人的潜能,发愤创作。D.本文语言朴实,风格平易。作者认为文章是生活体验的真实表现,要注重对个人主观感受的抒写,体现了对文学真实性的重视和对充实自然的文风的倡导。17.用“/"给文中

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盖其心之所激者既已沮遏壅塞而不得肆独发于言语文章无掩其口而窒之者庶几可以舒其情以自慰于寂寞之滨耳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故工乐者能使喜愠见于其声,工舞者能使欣戚见于其容。(2)而又饥寒困穷,就食以活其妻孥者,往来奔走,率常数千里。【答案】14.A15.D16

.A17.盖其心之所激者/既已沮遏壅塞而不得肆/独发于言语文章/无掩其口而窒之者/庶几可以舒其情/以自慰于寂寞之滨耳18.①所以擅长演奏的人能使他的欢喜愠怒表现在音乐上,擅长舞蹈的人能使他的欢欣悲戚表现在容颜神色上。②而且还饥饿寒冷,艰难窘迫,外出谋生来养活妻子儿

女,往来奔走,往往是数千里。【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含义的方法。A项,逆:推测。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把握语境,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根据上下文查对正误,还要根-15-据自己

的积累判断这个词的意义,所以学生平时多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很有必要。【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虚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A项,“因”:①介词,通过,经由;②介词,因为。B项,“以”:①连词,表示

修饰关系;②介词,把。C项,“其”:①指示代词,表远指,那;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D项,“于”: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在”。【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A项“并直截了当地向某官表达了提携自己的愿望”不正确

。【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

,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本题中,名词做主语在名词之前停顿,名词做主语的:“其心之所激者”。名词做宾语,在宾语后面停顿。动词一般作谓语在其后停顿。动词作谓语“独发”“肆”“舒其情”。固定句式“庶几”。状语后置句“独发于言语

文章”。句末虚词“者”。“以”作目的连词时,在其前面停顿。断句完成后,疏通语意,语意流畅,合乎语境,断句正确。本句的现代汉语意思是:他们心中的激愤,既被阻遏壅塞不能发泄,只能在言语文章中抒发,不会掩住自己的嘴使自己窒息,这样大概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无边寂寞中自我安慰罢了。点睛:

一、名词断句法。二、虚词断句法。三、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四、语序句式断句法。具体方法: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

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

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16-断。第一句关键点:“工”:“擅长”;“愠”:“怨恨,恼怒”;“见”通“现”,“显露,表现”。“戚”:“忧愁,悲伤”。第二句关键点:“困穷”:“艰难窘迫”;“就食”:“谋生”;“活”:“使……活,养活”;“率常

”:“往往,通常,经常,一般”。参考译文:五月某日,我恭敬地通过车夫,多次行礼后(虔诚地)写信给您:我听说古代殚精竭虑去从事一种技能,而志向专一的人,他的思想和情感一定能在他的技艺和本领上有所表现,让人观察他的动作姿态的变化,就能推

测得知他内心悲欢好恶的隐曲情感。所以擅长演奏的人能使他的欢喜愠怒表现在音乐上,擅长舞蹈的人能使他的欢欣悲戚表现在容颜神色上,当他们的情感和思想表现出来时,即使自己想掩藏也不可能。从前伯牙所喜欢的就是弹琴,钟子期坐着听琴,伯牙不能掩藏他隐曲的感情。伯牙的感情,难道能与琴相沟通吗?只是他专

心致志从事弹琴,所以心中情动,便默默地传到琴上而自己都不知道。我不幸从小困苦贫贱,十七岁时父母得病,两年后父母去世。出仕后又困厄于州县十二年。那种煎熬逼迫之情、郁闷愤怒之气,充满心胸。而且还饥饿寒冷,艰难窘迫,外出谋生来养活妻子儿女,往来奔走,一

般经常就是数千里。算起来那种安居饱暖,没有忧危窘迫,扬眉吐气而无事一笑的日子,不到百分之一。再看整个世道人情,人们所夸耀的是能使自己摆脱贫困低贱和艰难困苦的手段,自己是空有一身,而没一点那些手段。所以虽然在四方为

官,但家道衰微,(只好)拿着手板恭敬地去拜见大官,重则被他们辱骂责备,轻则被他们诘问凌侮。那种窘迫惨淡艰难的情状说都说不尽,又哪里只是这些!古代能写文章的人,大抵十篇中有九篇是在他们不得志的时候写的。他们心中的激愤,既被阻遏壅塞不能发泄,只能在言语文章中抒发,不会掩住自己的嘴使自己窒息,这样大概可

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无边寂寞中自我安慰罢了。像我这样处境困厄的人,可以说是达到极点了。我平生微不足道,既然曾使自己致力于把文章写好,而又遭遇仕途的失意困窘,正好投合我所擅长的。所以早晚所接触到的事,事物的各种形态,放声高歌和痛哭,辱骂怨恨和忿怒,令人高兴和令人害怕的,

令人喜爱和令人厌恶的,都充分地表现在文章中,好像很有收获。我对于写文章,虽不能算擅长,但是用心是专一的。我想尊敬的您凭文章学术显露昭著于天下,又正是朝廷写诰敕文词的大臣。而对于我那些浅薄的文章,您曾想给我勉励。人谁不想在世上的贵人面前有所表现,而我自己看我的那些文

章,没有一篇满意的。我冒昧写了平日的文和诗近六十卷,让您屈尊看看,希望您能在闲暇时拨冗赐观。那么我的精诚之心,即使想有一丁点掩藏,恐怕也是不可能的,您也是这样想的吧?-17-(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青玉案·残春赵长卿梅黄

又见纤纤雨。客里情怀两眉聚。何处烟村啼杜宇。劝人归去,早思家转,听得声声苦。利名萦绊何时住。恼乱愁肠成万缕。满眼兴亡知几许。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19.这首词写作者在_____(季节)的所遇所感,抒发了自己_______

___的感情。20.词的下片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9.(1).暮春厌倦仕途(2).思念故园20.①直抒胸臆,“利名萦绊何时住”,将作者内心宦游无归的愁苦之情直写无遗。②运用比喻、夸张,“恼乱愁肠成万缕”,将愁绪比作万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悲愁之深之多

。③口语入诗,质朴自然,“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与其这样无用挣扎,不如找个地方隐居下来,抒发作者对目前仕宦的厌倦和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诗句内容,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应首先认真阅读诗歌,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认真分析。根据标题《青玉案·残

春》可知,本诗写的是暮春之景。上片“客里情怀两眉聚。何处烟村啼杜宇。劝人归去,早思家转,听得声声苦”,表达故园之思;下片“利名萦绊何时住”和“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可见诗人有归隐之意。【20题详

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题目问的是“词的下片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考生应从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语言风格等角度入手,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从修辞方面来看,运用比喻、夸张,“恼乱愁肠成万缕”,将愁绪比作万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悲愁之深

之多。从抒情手法来看,直抒胸臆,“利名萦绊何时住”,直接写出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从语言风格来看,下片善用口语,如“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通俗易懂,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流露出隐居之意。(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

行之?”-18-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

语上也。”(《论语·雍也》)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①,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孟子·尽心上》)【注】①权:权变。21.第一则和第二则材料都体现___________的教育方法。22.结合

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儒家中庸之道的理解。【答案】21.因材施教22.儒家中庸思想的其中一个内涵就是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材料一中孔子根据子路和冉有的不同性格采取或劝阻或鼓励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做事不要过分退缩也不要一味冒进

,体现了中庸本质。材料二中孔子根据学生的不同才智水平传授相应知识,这种恰到好处的教育,也是中庸思想的体现。上述两则材料都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事例。材料三中孟子指出,如果只知道死板地坚持“执中”,没有变通,那就不是

执中,而是“执一”了。坚持一点反而废弃了其余很多方面,具有片面性,会对真正的中庸之道有损害,不符合儒家的中庸思想。【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翻译文段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勾画出体现教育方法的语句;最后再根据分析,选择词语进行概括。材料一中,子路

和冉有都向孔子提出“闻斯行诸”的问题,即“得到真理就马上干专起来吗?”但孔子的答案竟完全相反,引起公西华的疑问。孔子回答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冉求平日做事过分谨慎,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

好勇过人,所以我要压压他。这是典型的因材施教、因人而教的范例。材料二中,孔子认为应根据弟子们不同的资质分别授予不同层次和方面学问的做法。孔子的这个思想,在教育学上便叫作因材施教。【22题详解】-19-本题

考查理解、评价人物思想主张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翻译并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结合体现思想主张的关键语句及知识积累,对其思想主张进行揣摩、理解;最后组织语言进行分析评价。整体感知内容可知,前两则材料主要是写孔子把中

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材料一是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答冒进,要进退适中。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材料二则直接以理论形式阐述根据弟子们不同的资质,要分别授予不同层次和方面的学问。两则材料生

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材料三写的是孟子的主张,孟子认为“执中”要懂得变通,懂得变通才符合中庸之道,不懂变通的“执一”具有片面性。结合以上分析整理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道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

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

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孔子说:“中等以上资质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而中等以下资质的人,不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主张中道便差不多了。但是坚持中道缺乏变通,就是执着于一点。厌恶执着于一点的人,是因为

它损害大道,抓住一点就不管其他了。(四)古诗文默写。(6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2)鼎铛玉石,__________,_

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4)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雨霖铃》)(5)__________,__________。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答案】(1).曲肱而枕之(2).不义而富且贵(3).金块珠砾(4).弃掷逦迤(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6).茕茕孑立(7).更那堪冷落清秋节(8).今-20-宵酒醒何处(9

).在天愿作比翼鸟(10).在地愿为连理枝【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

法。如“肱”“逦迤”“茕”“堪”“宵”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只有在危机(如疫情)之中,人们的道德、能力、责任等才显露无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底气才能看得清楚。请你写一篇文章,表达你

的所思所感。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近日,董卿在央视主持人大赛节目中的点评语“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跨过重重疫情,登上了热搜榜首。一语中的,引全民深思。因果有循,在相处中存敬畏。自然界的永恒法则无外乎因果和平衡。《生命的法则》一书中的“塞伦盖蒂法则”

:草原上有多少只大象,有多少只狮子,有多少只羚羊,有多少树,有多少草,这个数量没有谁来安排调节,都是自然而然老天的配置。但是这个法则中间有个非常大的,甚至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人。董卿在点评中说道:“伤害他人,有时候也意

味着毁灭自己,即便你占尽了优势,也是不可能为所欲为的。”人类看似站在食物链的顶端,而本次席卷全球的冠状病毒却让千万人寸步难行。经专家研究本次疫情起源很可能是人类大肆捕杀并食用野生动物造成的。百因必有果,以前人把动物关在笼子里,现在动物把千

万人关在了“笼子里”。冠状病毒确诊病例100、1000、10000、20000……雪崩之后,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无论是售卖野生动物的商家,还是拿起猎枪的猎者,又或是食用野生动物的饕客。这个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是无辜的,都在打破人与自然的平衡

。身处杠杆,在敬畏中求平衡。没想到2020迎接的不只是新年,还有太多的触目惊心,太多的生死离别:澳大利亚山火持续4个月,5亿多动物丧生;美国爆发40年来最大规模的乙型流感,已致6600人死亡;非洲经历25年最严重蝗灾,约3600

亿只蝗虫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土耳其发生6.8级地震、-21-古巴7.7级地震、日本5.2级地震、四川5.1级地震……将这些以生命为代价的伤痛关联在一起,才会意识到这是饱经摧残的世界给人类的警告,催使我们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与平衡。万物都处于杠杆中,一切都在

追求一种平衡,健康在于平衡,发展在于一种平衡,对抗有时候也是一种平衡。不仅仅是人和动物的关系,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和自我的关系,人和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失去这种平衡,那么,对不起,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蔑视敬畏,曾经破坏过的自然生态最后都变成利刃面向我

们,成为一刀刀人类无法阻挡的伤害。众志成城,在平衡中谋发展。灾难让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同时也像一个放大镜,我们不只沉湎于“众志成城”的感动,更应有“警钟长鸣”的深刻反思。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空间,也是人类寻求

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寻求幸福的根本。牢记血的教训,修复伤痕累累的环境,在人与自然的平衡中谋长远发展,杠杆两头的你与我义不容辞。让我们谨记: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作文材料取自我们当今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事例,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具有良好的作用。解答此题,读懂材料是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和理解材料,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

刻理解其本质意义,理清关系,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审题:本题重点在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社会热点问题,要求学生把握材料内容,思考如何面对危机(疫情)的问题。“只有在危机(如疫情)之中,人们的道德、能力、责任等才显露无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底气才能看得清楚”

意在强调,危机(疫情)是一面镜子,它能观照一个人、一个国家的道德水准、维护公共安全能力、责任和担当意识,更能展现一个国家、民族的制度优劣、精神底色。本题可写角度较多,只要围绕“危机(如疫情)”的感受与思考来写均可。可以写医护人员、科学家、慈善家

、爱心人士、志愿者等,写他们的付出,赞美他们的品格;可以写自己对疫情的看法,深入挖掘疫情带给人类的经验和教训;还可以写自己的做法,如“每个人力所能及,一线抗疫者才不孤单无援”等。参考立意:(1)致敬白衣天使;(2)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3)直面现实不畏惧;(4)抗击疫情需要科学和理性;(5)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参考素材:-22-(1)道德信念一般是指人们通过对道德规范的遵守和认同,在自身道德情感的驱动下,在履行某种道德义务过程中迸发出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为了战胜疫情、挽救生命、恢复秩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进行着一场气壮山河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表现出了拼搏奉献的优良作风、严谨求实的专业素养、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这是道德信念内在本质的充分激

扬,有力彰显了道德人格的魅力。(2)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样的例外状态中所体现出的道德信念是个体、集体和国家为战胜重大灾情而恪尽职守、勇于担当、不怕牺牲、拯救生命的可行能力和优良品质,它指向的是社会的良序状态。疫情暴发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表现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定信念和信心,这是政党的伦理精神,它从精神的高度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伦理精神也激励着各个领域的人们积极参与抗击疫情。如,科研队伍和科研机构表现出了努力探索科学理论、大胆进行临床实验、全力研发有效药物的坚定信念和信心,医

护人员展现出奋战一线、崇尚生命、风险救护、连续作战、共渡难关的坚定信念和信心等。信念是方向,也是动力,更是力量。(3)从古至今,人与自然的相处都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只要人与自然失去了平衡,那么其结果只能

是两败俱伤。从这次爆发的疫情我们便可以深深地体会出来,正是因为人们破坏生态系统,去捕食野生动物,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使得人类自己遭受到了大自然的反噬。近来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便是因为人类的贪婪,没有底线而去食用野生动物所造成的。人类与自然中的一切一直都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关系,人不能控制自然,

也不能脱离大自然的束缚。然而只要人类对大自然进行破坏,大自然便会对人类做出相应的惩罚。(4)人类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利用自然中的能源是必要的。但是我们要科学开发,慎重考虑,在保护大自然的基础上来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互利共赢。从小我们就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

责”这个道理。可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这个的却有多少人呢?因为自己的一点虚荣心,便去购买这些价格不菲的野生动物。我们在敬畏自己的生命的同时,也要敬畏自然,敬畏自然中一切同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的生命。结构示例:《枪响之后

,没有赢家》,议论文文体。开篇以董卿在央视主持人大赛节目中的点评语“枪响之后,没有赢家”直入话题,亮明观点。正文部分采用递进式结构,设置三个分论点:因果有循,在相处中存敬畏;身处杠杆,在敬畏中求平衡;众志成城,在平

衡中谋发展。层层深入,剖析精辟。结尾再次扣题收束。【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23-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

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

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

“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24-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