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丽水市发展共同体(松阳一中、青田中学等)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docx,共(19)页,413.63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a97b01052d9843474b6d8638538247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年5月高二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卷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一方面,西周分封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建立“殖民基点”,形成具有“中央权力系统”性质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封国只是承担了出兵助周、进贡朝觐的义务,其余仍自治其事。这一论述意在说明西周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紧密结合B.地方诸侯只是在
形式上履行义务C.国家政权结构由松散走向严密D.中央权力系统制度建设水平不高【答案】D【解析】【详解】西周实行分封制,封国只是承担了出兵助周、进贡朝觐的义务,其余仍自治其事,诸侯国有较大独立性,中央权力系统制
度建设水平不高,故选D;西周没有建立中央集权,排除A;地方诸侯不是只在形式上履行义务,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国家政权结构由松散走向严密的过渡,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封国只是承担了出兵助周、进贡朝觐的义务,其
余仍自治其事”,联系分封制的特点分析解答。2.秦代政制实践了韩非主张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一政制实践A.吸取了诸侯争霸的历史教训B.增强了地方治理的自主性C.消除了分封制构建的文化心理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秦朝时期官员选拔于民间,说明秦朝
的官僚政治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正确;秦朝吸收诸侯争霸的教训主要是在地方废分封,行郡县,A排除;郡县制下地方的自主性较小,B排除;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D。3.“(它)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各
地来管亊”“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文中的“它”是指A.秦朝的郡县B.西汉的郡国C.宋代的路州D.元朝的行省【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行省制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即可以看出是中央临时派出管理地方的行政机构即行中
书省,D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信息“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4.史料记载,“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
”由此可见,清朝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涉及广泛C.机构完备,人员精干D.架空内阁,威胁皇权【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可知军机处涉及事物广泛,故A项错误;由材料“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
可知军机处参与政务,涉及内容广泛,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军机处的事务,而非人员构成,故C项错误;军机处的出现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加强了皇权,故D项错误。5.清史研究者阎崇年在《正说清朝十二帝》中评说
了康熙对中国历史的八大贡献,其中四项为①削平三藩,巩固统一;②统一台湾,开府设县;③抵御外侵,缔结和约;④亲征溯漠,善治蒙古。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上述贡献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681年康熙
平定三藩,巩固统一。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府,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1689年,清政府与沙俄缔结了《尼布楚条约》,规定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
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清朝领土。1698年,康熙鉴于噶尔丹拒不投降,再次下诏亲征;噶尔丹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死去,至此康熙时期讨伐噶尔丹之战始告结束,漠北喀尔喀地区纳入清朝版图。综上所述,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上述贡献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①②
③④,排除BCD,所以选A。6.有学者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列强对中国侵略进入新的阶段,支持该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A.“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B.“台湾一省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两个月内交接清楚。”C.“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D.“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课本知识可知,C项是《马关条约》关于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规定,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与以往
两次鸦片战争要求商品输出相比,标志列强的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故C正确;A项是《马关条约》关于赔款的规定,但是赔款的要求在此前两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都有涉及,因此不能说明列强的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故A错误;B项是《马关条约》关于日本割占台湾的规定,割地属
于政治侵略,破坏领土完整,与题干中“经济侵略”不符,故B错误;D项是《马关条约》关于日本要求增开通商口岸,但是开放通商口岸的要求在此前两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都有涉及,如《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天津条约》规定十口通商,因此不能说明列强的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故D错误。7.
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是一场理性的革命,因为当革命初具话语权不久,革命党人便已采取暴力与和平兼备的方法来争取实现预期目的,从而减少因战争带来的破坏力,下列史实最能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A.同盟会的成立B.武昌起义C.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D.清帝退位【答案】D【解析】【详解】“革命党
人便已采取暴力与和平兼备的方法来争取实现预期目的,从而减少因战争带来的破坏力”体现了妥协的智慧,避免了战争带来的破坏,结合所学可知,清帝退位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北洋军阀相互妥协、以一种和平的手段结束了君主专制,故选D;同盟会的成立无法体
现“暴力与和平兼备的方法”,排除A;武昌起义是暴力革命,不符合“暴力与和平兼备的方法”,排除B;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无法体现“暴力与和平兼备的方法”,排除C。8.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在“抗疫”过程中被钟南山
院士称为“英雄城市”。下列有关武汉的历史,说法错误的是A.1911年武昌首义后出现“中华民国”国号B.北伐期间国民革命军在工农群众的支持下收回了汉口英租界C.1928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及时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D.1938年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答案】C【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C项符合题意;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A项不符合题意;
北伐军连克武昌、九江、南昌,并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B项不符合题意;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D项不符合题意。9.从2017年开始,中国大陆教材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8年抗战”修改为“14年抗战”。以下史料中能
对这一“修改”提供印证的有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年抗战”是指1937-1945年期间的全面抗战,而修改为“14年抗战”是指1931-1945年包括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1932年一
·二八事变爆发后,驻守淞沪的国民党第十九陆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等抗日将领率领下,奋起抵抗,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①符合题意;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学生为反对华北自治,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南下深入工厂、农村和军队进行抗日宣
传,②符合题意;对军队的改编是在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因此八路军战斗在长城内外不能体现材料所述“修改”,③错误;张自忠将军牺牲于1940年5月的湖北枣宜会战,不能体现材料所述“修改”,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
A项正确;排除B、C、D项。10.黄炎培说:“在东半个地球大陆上边,建造一所新的大厦来。这大厦是钢骨水泥的许多柱子撑起来的。这些柱子是什么?第一是中国共产党,还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其他爱国分子,这些单位就是一根一根柱子。这钢骨水泥是什么?就是
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分子的人民民主统战线。”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大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B.“柱子”体现了平等团结的愿景C.“第一”凸现共产党领导地位D.“钢骨水泥”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
这钢骨水泥是什么?就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分子的人民民主统战线”,结合所学可知,社会主义性质体现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无法体现社会主义性质,D解读有误,符合题意,故选D;
根据“在东半个地球大陆上边,建造一所新的大厦来。……这些柱子是什么?第一是中国共产党,还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其他爱国分子,这些单位就是一根一根柱子”可知,“大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体现共产党领导地位,“柱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还有
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其他爱国分子的平等团结,ABC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1.新疆是我国的西北屏障,历代十分重视新疆的管理。下列关于新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清朝设立的理藩院后来也负责新疆的行政、赋税等事务②唐朝在攻下西突厥后,设置安西
都护府加以管理③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加强对新疆地区的控制④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依据宪法行使高度自治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清朝设立的理藩院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务,后来也负责新疆的行政、赋税等事
务。唐太宗时在西突厥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新疆地区的控制,因此①②③项符合题意,A选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民族自治区
不享有高度自治权,④项排除,其他选项错误。故选A。12.在某公报中,一方重申:“台湾问题是阻碍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另一方则表示;“它认识到在台湾海峡
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这一公报的发表A.加快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进程B.推动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C.宣布了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
方针D.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公报是1972年的中美上海《联合公报》,这一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推动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故B正确;1971年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故A错误;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C错误;1979年中美两国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故D错误。13.某西方哲学家对人的本质曾下过三个论断:“求知是人类的本
性”、“人是理性的政治动物”、“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下列各项和这一哲学家无关的是A.他的研究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B.他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C.他有一门伦理学课程,讲授人生哲学,讲述他的“中庸之道”D.他在雅典城的
东郊建立了自己的讲学所,即“阿卡德米学园”【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是理性的政治动物”、“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等信息可知,材料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主张,而在雅典建立“阿卡德米学园
”是由柏拉图建立,D项符合题意;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先哲,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的研究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A项不符合题意;亚里士多德被恩格斯称为“古代的黑格尔”,他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B项不符合题意;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里士多德强调“无过无不及”的中间状态,即中庸之道,他通过伦理学课程,讲授人生哲学,讲述他的“中庸之道”,C项不符合题意。14.公元2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赞美罗马:“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他
赞扬的是罗马的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公民法逐渐演变为万民法,从题干时间2世纪可知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制定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公民法主要是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自然法是一种法律思想,与题干
无关,排除ABD三项。故答案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万民法15.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到:“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
大国还要集权。"作者意在说明A.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名存实亡B.美国政治制度存在巨大缺陷C.美国与欧洲国家都实行专制D.美国有效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中央政府更有权威,立法权更集中,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共和制政体,故A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制度的优点,故B项排除。16.北美独立战争期间,法国对英宣战。法国参战的原因包括①萨拉托加大捷改变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局势②法国在七年战争中战败而失去大量殖民
地③英国策划组成反法联盟干涉法国大革命④拿破仑“大陆封锁令”激化了英法矛盾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英法在1756年-1763年间发生了争夺殖民地的七年战争,法国的殖民
地被夺去,因此一直伺机寻找机会;萨拉托加大捷让法国看到了美国获胜的希望,因此萨拉托加战役成了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促使法国、西班牙、荷兰先后对英宣战,故①②正确。法国大革命期间,英国加入了反法联盟干涉法国大革命,与题意不符,③错误。“大陆封锁令”是拿破仑在1806~
1814年间为反对英国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经济政治措施,与题意不符,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排除BCD,所以选A。17.马克思在伦敦期间进行的活动有①创建和领导“国际工人协会”②与恩格斯一起创建“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③与恩格斯合写《徳意志意识形态》④开始了《资本论》的写作A.
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马克思在伦敦期间进行的活动有创建和领导“国际工人协会”,开始了《资本论》的写作,故①④正确,A项符合题意;与恩格斯一起创建“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及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均在布鲁塞尔,②③错误,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
选A。18.下列四则列宁的言论,按照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②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③在小农国家内实现本阶级专政的无产阶级,其正确策略是要用农民所必需的工业品去换粮食④全部政权归苏维埃A.②④③
①B.②④①③C.④②③①D.④②①③【答案】B【解析】“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是列宁在1920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是列宁在1915年所写的《论欧洲联邦口
号》一文中第一次提出;“在小农国家内实现本阶级专政的无产阶级,其正确策略是要用农民所必需的工业品去换粮食”是针对新经济政策提出的;“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是1917年提出的。因此正确排列顺序是②④①③,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
项排列错误,排除。点睛:本题属于排序选择题。此类试题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解答此类试题可以采用首尾结合法,即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找出备选项的代码;再找出
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备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其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19.“在1921年这一整年中间……不合作运动已经认真开始了,运动的号召达到了偏僻的乡村……国大党
的工作人员无论到哪里,总是强调非暴力主义的新主张……农村中的骚动很激烈,产生农民暴动(农民)准备铤而走险。”这表明当时A.甘地实践了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民族解放运动有脱离组织者本意的趋势C.“食盐进军”引发民众反殖情绪的高涨D.农民成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阶级【答案
】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1921年……不合作运动已经认真开始了……国大党的工作人员无论到哪里,总是强调非暴力主义的新主张”信息可知,当时国大党在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其本意是“强调非暴力主义的新主张”。而依据材料中“产生农民暴动。(农民)准确铤而走险”信息可
知,民族解放运动有脱离组织者本意,发动武装起义和暴动的趋势,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属于暴力革命,而甘地主张非暴力,两者并不相同;C选项错误,“食盐进军”发生在193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
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领导的,不是农民阶级。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0.历史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内展开的。对图示解读正确的是()A.《凡尔赛和约》规定①区域由协约国占领15年B.②国家在一战后诞生且出现新的民族矛盾C.奥匈帝国的费迪南大公在③城市遇刺身亡D.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④国家加入
协约国集团【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为一战后的欧洲部分区域地图。②是捷克斯洛伐克,为一战后新诞生的国家,当时该国出现新的民族矛盾,故B项正确;①是阿尔萨斯一洛林,《凡尔赛和约》中规定
将其归还法国,故排除A项。奥匈帝国的费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而③并非萨拉热窝,故排除C项。④是波兰,一战前并未独立,也没有加,故排除D项。21.一战时期某一战役的过程如下:“7月15日,德军集中优势兵力越过马恩河,楔入法军阵地3—10公里。7月1
8日,协约国联军转入反攻,夺取德军占领的马恩河突出部、亚眠突出地带和圣米耶尔突出部。德军遭受重大损失,退守兴登堡防线。”对这一战役分析争确的是A.是一战中双方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B.德国视此役为“碾碎法军的磨盘”C.巨大消耗战之后双方未能分出胜负D.美军大规
模加入让协约国实力大增【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马恩河战役。在此之前,美军的大量援助及陆军支援已经到达法德前线,美军大规模加入让协约国实力大增。故答案为D项。A项为第一次马恩河战役,B项为凡尔登战役,C项为索姆河战役,均排除。22.纳粹分子小心谨慎地运用自己
的方法:先是用少量的剂量,然后搞一个小小的休息期。由于“于己无关”的信条盛行于当时的欧洲,所以药的剂量变得越来越大,直至整个欧洲最后在这种剂量中彻底完蛋。纳粹分子对欧洲所施的“药”有①割占苏台德区②吞并奥地利③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④实施“黄色方案”A.①②
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应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法西斯在全球侵略扩张的试探性进攻,并且程度不断的加深,应该主要包括,要求捷克斯洛伐克个展苏台德地区吞并奥地利,以及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这些都是二战爆发之前的表现,故①②③
正确;实施“黄色方案”是二战时期的闪击西欧的作战方案,排除④。故排除BCD,选A。23.二战中,美军在太平洋进行的两次重大军事行动,不仅逆转了太平洋战场主动权,而且加速了盟军的反攻和胜利的到来。请观察下面示意图,选出这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地点A.①
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A【解析】【详解】美军在太平洋战争进行的两大军事行动是中途岛海战和瓜岛之战,两次战役彻底打垮了日军的主力,加速了盟军反攻和胜利的到来,这两次战役分别位于图中的①和②,故A项正确。③是日本发动的珍珠港事件,④是菲律宾战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C和D项。
24.“这是一项举世无双的奇怪工程,它预定长度达164公里,蜿蜒于街道、住宅区、花园、树林、河流之间,行经之处,除了留下过境站的出口外,其他地方一律要封住。”这项“奇怪工程”的建成A.引起朝鲜半岛冲突加剧B.导致德国开始走向分裂C.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D.预示世界局势紧张加剧【答案】D【解
析】【详解】依据材料“这是一项举世无双的奇怪工程,它预定长度达164公里,……除了留下过境站的出口外,其他地方一律要封住”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柏林墙的修建,柏林墙是美苏冷战对峙的产物,表明了世界局势紧张加剧。D正确;引起朝鲜半岛冲突加剧的是朝鲜
战争,A错误;1949年德国分裂,1961年柏林墙修筑,德国分裂早于柏林墙的修筑,B错误;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C错误。故选D。25.【加试题】中国古代自西周开始,就大体延续着以“谥号”臧否(褒贬)人物的传统。以西周后期引起“国人暴动”的
周厉王谥“厉”(杀戮无辜)为例,有学者从近出“清华简”入手,认为多重文献所见未发现可以颠覆传统旧说的新史料,从理论上讲,在给周厉王议定谥号的时候,当时人们知道并掌握的事实一定不比今人少。厉王所为已严重突破国家伦理的基本底线,无需恢复名誉;有学者认为
,对厉王的褒贬仅以“厉”字了之有失公允,提出应换个角度重新评价。由此出发,对待历史人物评价A.应当坚持道德评价为先、价值判断跟进的原则B.宜遵行尊重古人的认识,即是对历史尊重的原则C.古人的评价未必科学,新说的建立一定要用材料说话D.需要立足现实穿越历史,按照逻辑规律进行时空思辨【答案】
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多重文献所见未发现可以颠覆传统旧说的新史料”“对厉王的褒贬仅以‘厉’字了之有失公允,提出应换个角度重新评价”可以得出,虽然古人掌握的材料较多,但也未必科学正确。新说的建立一定要发掘更多的史料才具有说服力,故C项正确
;“对厉王的褒贬仅以“厉”字了之有失公允”表明不能以道德评价为先进行评价,故A项错误;如果只尊重古人的认识,那么就没有再进行历史研究的必要了,因此B项的说法并不符合材料“有学者认为,对厉王的褒贬仅以“厉”字了之有失公允,提出应换个角度重新评价。”的观点,故排除
B项;“穿越历史”“进行时空思辨”不是正确的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也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意思,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6.唐太宗曾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德九年八月,唐太宗即位,东突厥扬言以“将兵百万”相威胁,颉利可汗侵犯至
渭水之北。唐太宗挺身而出,订立了“便桥之盟”,突厥才撤退回去。事后,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我新即位,为国者要在安静。”因为“国家未安,百姓未富,且当静以抚之。”贞观三年冬十一月,唐太宗在作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主动反击。派李勣和李靖等
大将分道讨伐东突厥。最终生擒颉利可汗,把西起阴山、北至大漠的广阔地带收入了版图。——摘编自赵克尧、许道勋《唐太宗传》(1)材料一中唐太宗讨伐东突厥的行为与其“为国者要在安静”的思想是否矛盾?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材料二唐太宗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
孔。他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关于科举制,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通过科举考试选拔文官,是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方面的一个历史性跨越。②科举制有很强的控制功能,不仅能加强思想统治,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摘编自李兵《千年科举》等(2)阅读
材料二,你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察举制的相关史实,论证科举制的进步价值。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明清时期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只作选择不作分析论证者,不得分)【答案】(1)不矛盾。东突厥经常骚扰边境,对百姓的生产生活和唐朝的统治都构成了
严重的威胁;唐太宗即位之初,政局未稳,国家贫弱,需要休养生息以安抚百姓;唐太宗发动对东突厥的反击是正义的战争,既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总而言之,边境安定是国家安定和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所以两者并不矛盾。(2)侧重分析①。从考选的方式和程
序来看,察举制以官举士,权操于上,体现出了封闭的特征;到了东汉后期,察举制基本上为世族门阀所掌握。科举制的实行,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而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侧重分析②。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
神和创造意识的人,容易被最高统治者控制。康熙皇帝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了阶级和民族矛盾,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解析】【详解】(1)根据题干可知,东突厥骚扰边境威胁边境稳定,结合唐太宗即位之初的政局形势及国家力量,从推动国家经济恢复
、维护国家的统一层面阐述唐太宗平定东突厥的意义,故唐太宗讨伐东突厥的行为与其“为国者要在安静”的思想并不矛盾。(2)侧重分析①可从考选的方式和程序及察举制在东汉的蜕变、科举制对扩大统治基础及公平公正的意义进行阐述;侧
重分析②结合所学从明清八股取士思想钳制作用及康熙帝开科取士对缓和阶级民族矛盾、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27.17世纪的中国和英国在政治领域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
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目录(部分)材料三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
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明朝政治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英国君主制的变化历程,分析“光荣
革命”的影响。【答案】(1)观点:内阁官员不等于宰相,职责是批答奏章;有宰相之实的是太监。说明: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皇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或宦官专权)。(2)君主专
制——君主制废除建立共和国——君主制度复辟——君主立宪制度。影响:君主权力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
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得出:内阁官员不等于宰相,职责是批答奏章;有宰相之实的是太监。根据所学知识得出该观点的合理性: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皇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
阁;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或宦官专权)。(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英国君主制的变化历程:君主专制——君主制废除建立共和国——君主制度复辟—
—君主立宪制度。第二小问材料中“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及所学知识得出“光荣革命”的影响:君主权力来源不再
是神而是议会;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内阁制;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光荣革命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潘恩是顺应时代要求脱
颖而出的革命家、思想家之一,几乎每个有文化的殖民地人都知道他所著《常识》的内容。《常识》问世之初,亚当斯曾谴责他的设想“如此民主,没有任何约束力,肯定会引起混乱和各种不良行为”。然而,事实与他的预料完全相反。不久,大陆会
议号召组织志愿兵,任命华盛顿担任总司令,并授权以杰斐逊为首的委员会起草《独立宣言》。杰斐逊对潘恩说:“能在《宣言》中引用你的话,我们感到十分荣幸。”——据鲍日新《潘恩的民主思想与美国独立战争》整理材料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大部分时间,英、法、德均是代议制国家。在民主制
度原则下,多数民众的一致性心理认识对民主国家的对内及对外政策具有极强的形塑作用。英法政界人士都心知肚明,选民再也不会容忍1914—1918年那场悲剧重演。因此,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所制定的政策,都设定在这种选民反战的心理上面。这种赢得公众对外交政策支持的需要,不能不使政体本身所具有的理性遭到削弱。
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经过民主政治过程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据刘宏松《民主政治、民众心理与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整理(1)有学者说:“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靠的是潘恩的笔,华盛顿的剑。”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2)根据材
料二和所学知识,以德国和英法为例,说明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在民主制度原则“形塑”下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答案】(1)潘恩的著作向北美殖民地人民传播了民主思想,是《独立宣言》的思想来源之一。华盛顿担任大陆
军总司令(整顿大陆军),领导北美独立战争胜利。(2)德国复仇主义情绪蔓延,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或希特勒被任命为政府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英法选民反战的心理(或和平主义情绪浓厚),促使英法领导人实行绥靖政策。最终导致凡尔赛体系瓦解,二战爆发。【解析】【详解】(1)论
证:根据材料“如此民主,没有任何约束力,肯定会引起混乱和各种不良行为”“能在《宣言》中引用你的话,我们感到十分荣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潘恩的著作向北美殖民地人民传播了民主思想,是《独立宣言》的思想来源之一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担任大陆军总司令(整顿大陆军),领导北美独立战争胜利。(2)消极影响:根据材料“在民主制度原则下,多数民众的一致性心理认识对民主国家的对内及对外政策具有极强的形塑作用”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体系下,德国复仇主义情绪蔓延,德国民众倾向复仇,纳粹党在国会选举
中成为第一大党(或希特勒被任命为政府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根据材料“英法政界人士都心知肚明,选民再也不会容忍1914—1918年那场悲剧重演。因此,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所制定的政策,都设定在这种选民反战的心理上
面”可知,英法选民反战的心理(或和平主义情绪浓厚),促使英法领导人实行绥靖政策。最终导致凡尔赛体系瓦解,二战爆发。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修昔底德陷阱”几乎已经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修昔底德陷阱”,这一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
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如雅典与斯巴达之间战争的爆发,“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根据《百度百科》整理材料二(1900年前后)帝国主义指欧洲国家——也包括后来的
日本和美国——对世界的控制。有时这种控制是通过旧的手段——例如武力完成的。但是,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使列强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地的事务。——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归
纳“修昔底德陷阱”的内涵,并试以世界近现代史实评述该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至少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概括1900年前后,西方国家“对世界的控制”的三种主要方式,并结合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答案】(1)内涵:
崛起大国与原有霸主必然冲突,并引发战争。该观点符合史实英国崛起过程中相继挑战并击败过西班牙、荷兰与法国,从而成就霸业。19世纪末至20世纪的中期,德国两度崛起并发动两次世界大战。该观点不符合史实19世纪末美国崛起过程中,没有与原有霸主英国爆发战争和冲突;二战后两极格局下,美苏激
烈对抗,但始终没有爆发战争。(2)方式:殖民战争、经济侵略、政治控制。史实:通过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强迫签署《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清延完全成为列强统
治中国的工具。【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归纳“修昔底德陷阱”的内涵。再从英国崛起过程中相继挑战并击败过西班牙、荷兰与法国的史
实说明肯定的观点;从美国崛起过程中没有与原有霸主英国爆发战争和冲突的角度说明否定的观点。(2)本题根据材料二“有时这种控制是通过旧的手段——例如武力完成的。但是,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并结合所学知
识即可从殖民战争、经济侵略、政治控制等方面概括1900年前后,西方国家“对世界的控制”的三种主要方式。再结合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即可从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签署《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等方
面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