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697.813 KB
  • 2024-09-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共(6)页,697.81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bff051443852f923ed9fe58a0e4d5e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试卷历史时量:75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晚商金文中一些器物类象形文字,在构型上与同时代器物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反而与年代较早的二里

头文化器物风格接近。这些器物类象形文字创制时间可上溯至二里头文化时期。据此可知()A.二里头文化辐射力强B.中原地区成为文明发展核心C.华夏文明一脉相承D.文字起源呈现出多中心特点2.《史记》载:武王灭商之后“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又“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

于祝(今山东禹城),帝尧之后于蓟(今北京),帝舜之后于陈(河南准阳),大禹之后于杞(河南杞县)”。此举旨在()A.强化对落后边缘地区控制B.笼络监视殷商贵族C.彰显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D.弘扬儒家仁政思想3.西周时期,臣谏簋铭文中记载臣谏因为自己儿

子已亡,就把同母弟引庸的长子倏(shū)上报邢侯和周王,令倏继承自己的职位。此现象说明A.宗法制继承原则被破坏B.宗法制度实际中更灵活C.礼乐秩序开始出现松动D.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4.如表为战国后期《吕氏春秋》的言论观点。由此可知,

《吕氏春秋》()篇章观点《有始览》乱莫大于无天子《孟秋纪》胜者为长,长则犹不足治之,故立君,君又不足以治之,故立天子《仲春纪》兼容华夷,“殊俗异习皆服之”A.主张和平解决诸侯国间纠纷B.表达了创建大一统政权的呼声C.强调尊重华夷间的文化差异D.提出了加强君主专制的诉

求5.“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公元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畴(祭坛),祭黄帝;作下畴,祭炎帝”,这是现存最早祭祀炎帝、黄帝的历史记录。它可以用来说明秦国()A.顺应了民族交融趋势B.遵循了宗法分封制度C.开创了祭祀炎黄先例D.完成了

一统天下大业6.战国时期,燕国凭借地理环境的优势因地制宜,或植五谷、果蔬、桑麻,或畜牧、渔猎等,推进农业的多样化经营。燕国此举()A.促使土地制度发生变动B.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C.破坏了其农业生态环境D.得益于生产技术的进步7

.战国时期,赵国已经形成完备的赏罚制度,据下表可推知该制度()记载出处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出使强秦不辱使命,完璧归赵……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A.是士卒晋升的主要渠道B.加速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C.保障了赵国的吏治清明D.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权威8.如表摘录了一些春秋到西汉初期,关东六国人民对秦的言论,可见关东六国人民对秦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这一变

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时间言论内容春秋时期“河山以东强国六..秦僻在雍州。”“秦与戎、翟同俗”战国后期“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无礼义之心”西汉初期“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仰上。A.心

理隔阂的消弭B.文化共同体的构建C.各族同源的认同D.“大一统”政体确立9.下图为秦简牍出土地示意图。其中云梦睡虎地秦简一千余枚,其中多是秦律及法律问答。龙山里耶秦简三万余枚,是一个县的档案,主要为政令与文书。这可以用来说明()A.两湖地区秦制更为突出B.楚文化被秦文化所取代C.历史解释

依赖一手史料D.秦有效推动了文书治国10.从已发掘的汉代冶铁遗址来看,西汉初年并不普及的铸铁脱碳钢工艺,在西汉中、晚期得到迅速推广,工艺较先进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也被普遍采用。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政府对冶铁业的直接管理B.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C.国内的社会矛

盾有所缓和D.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显著11.战国至西汉初期,游侠之风盛行,游侠或以武力卓群声誉鹊起,或以履信守义闻名乡里。西汉中期以后,侠者仍存,但单纯依赖武力“行侠仗义、横议乡闾者”日.渐稀少,为侠者多“恂恂有退让君子之风”。这反映了西汉中期()A.国家治

理能力的提升B.王国割据势力的式微C.儒学义利观念的强化D.乡约教化力度的加强12.董仲舒认为,天人之间存在一种神秘联系,天主宰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动天。自然界出现的灾异和祥瑞预示着天对人(君主)的谴责和嘉奖。他希望通过上述思想的践行,最终达到“屈君以伸天”

的结果。董仲舒上述言论()A.重建儒家道德秩序B.强化“君权神授”思想C.制约君主专制权力D.宣扬“三纲五常”理论13.汉武帝崩后,昭帝继位时年幼,整个朝廷呈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权力真空。然而外戚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以主要辅政大臣的身份填补了这一漏洞,“抱持幼

君襁褓之中,布政施教,海内晏然”,在昭帝朝13年中权倾朝野,所谓朝臣,大都是他的党羽。这实质上反映了A.开始出现外戚专权B.大司马大将军成为权力中心C.汉代专制皇权加强D.改变了秦朝以来的政权结构14.汉武帝时,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向北推进到湟水流域、河西走廊北侧、贺兰山与阴山以及长城一

线。而魏晋南北朝时,农牧分界线内缩至渭河平原北部边沿致汾水中游一带。据此可知()A.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B.南方经济已超越北方C.游牧文明取代农耕文明D.战争不利于民族交融15.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选官制度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

隋,不胜其弊。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其中“其弊”是指()A.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B.八股盛而《六经》微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D.身未离襁褓,业已被冠带16.下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太原王氏的发展演变表,这反映出当时()西晋前期家族多位成员身居高位。西晋

永嘉末年南迁,家道中落。东晋前期与皇室联姻,迅速崛起。东晋后期参与皇室内斗,互相残杀。后因反对刘裕专权而灭门,仅剩王慧龙逃回太原。北魏孝文帝时期被定为四大望族之一。A.政治局势动荡不安B.民族融合逐渐

加强C.士族门阀把持朝政D.南北矛盾不断激化二、材料分析题(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史记》《汉书》所塑造的汉武帝形象存在巨大差异。《史记·封禅书》刻画出一个迷信神仙方术、劳民伤财的昏君形象

,而《汉书·武帝纪》塑造的汉武帝则是一个勤政爱民、好施仁政、开拓有为的明君、贤君形象。汉武帝形象塑造的差异,与司马迁、班固两位史家所处政治环境与撰史思想的不同密切相关。司马迁是与汉武帝同时代的史家。经过汉初六十余年的休养生息,至汉武帝继位之时,西汉国力趋于服

盛。但司马迁目睹汉武帝王霸之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因此,司马迁故意选取汉武帝迷信方士、求仙问道等诸多荒诞之举加以集中叙述,以表达自己对汉武帝好大喜功及其劳民伤财之政治举措的强烈批判。并且在汉武帝执政后期,个人专断作风日盛。司马迁私人撰写《史记》,欲以“究天人之

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写史的自由度较高,不会受到过多干涉,从中也可看到司马迁较为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而东汉班固撰写《汉书》是奉旨而撰,官方正史意味浓厚,具有强烈的“尊汉”正统意识,处处要维护并强化汉王朝的统治合法性。儒家思想也逐渐

成为两汉王朝的官方主流意识形态,而儒家的政治伦理规范,如是否施行仁政、尊崇儒术等便成为评判一个君王是非功过的最高价值标准,东汉的班固显然受到这种思想的深厚影响。同时,班固将汉武帝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君王,也有为东汉后世的君主树立榜样的目的,以鞭策他们建立像汉武帝一样的丰功伟业。——

摘编自王亿千《<史记><汉书>中汉武帝形象塑造的差异及其原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迁与班固为汉武帝塑造的形象。(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与班固所塑造的汉武帝形象不同

的原因。(8分)18.中国古代都城建设讲究规划布局,东晋南朝建康城的营建基本模仿了魏晋洛阳城的都城形制而北魏洛阳城的重建又学习、借鉴了建康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模仿与被模仿历史地图示意图可以使人直观地了解空间因素和图中展示的社会因素的变化,从而认识和理解历史。观察三幅

图,对“模仿与被模仿”作出阐释。(1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周时期,学术文化活动为王室所垄断,接受学术文化教育的群体也仅限于贵旌不弟春秋以降,则出现“畴人(掌管天文、历法的史官)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的现象,伴西周礼乐文化流向社会

,推动了民间教育的发展。儒、墨、道、法等学派思想家为宣传学说”也纷纷聚徒讲学,企图以自己的学说统一夹下。——摘编自刘爱敏《西周至汶初的学术发展脉络》材料二当时(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切学米文化,可谓莫不寄存于门第中,由于门第之护持而得传习不中断,亦因门第之培育,而得生长有发展。——摘自钱

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发展的特点,并简述其影响。(12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