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答案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18.258 KB
  • 2024-09-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答案.docx,共(4)页,18.25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e9d101d749d630d7d67212c155e113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参考答案(历史)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代中国。晚商器物类象形文字在源头上更接近于二里头文化时期,而二里头文化时期是

早商时期文化,这说明华夏文明一脉相承,C项正确;晚商时期的象形文字接近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文字,这是时间上的延续,而非二里头文化在空间范围上的辐射,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其它地区文明,因此不能证明中原地区是文明发展的核心,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时间上的前后延续,而非空间上的多

点分布,排除D项。故选C项。2.C【详解】根据材料“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又“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山东禹城),帝尧之后于蓟(今北京),帝舜之后于陈(河南准阳),大禹之后于杞(河南杞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大肆分封,除了分封前代贵族遗民外,还分封了神

话传说中的遗民,以彰显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C项正确;加强对边缘落后地区的控制不是此举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笼络监视殷商贵族”只涉及到材料的一个方面,不全面,排除B项;当时儒学还没有创立,排除D项。故选C项。3.B【详解】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如

果大宗宗子没有亲生子,可收养族人之“支子”作为继承人,这是对嫡长子继承制下的特殊情况的补充规定,可见当时宗法制逐渐走向完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更加灵活,而不是宗法制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中“开始”不对,排除;宗法制是实行分封制的基础,D项与材料主旨不

符,排除。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后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吕氏春秋》提及“乱莫大于无天子”“胜者为长,长则犹不足治之,故立君,君又不足

以治之,故立天子”“兼容华夷”等,这些观点契合了战国后期国家走向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和民族交融的要求,表达了创建大一统政权的呼声,B项正确;《吕氏春秋》表达了创建大一统政权的呼声,材料并未涉及对诸侯国间的争端解决,排除A项;材料强调“殊俗异习皆服之”,而非尊重华夷间的文化差异,排除C项;材料强调了加

强天子权力和兼容华夷,D项概括不全,排除D项。故选B项。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秦国设祭坛祭拜黄帝和炎帝,这显然是将自己视为华夏族的一员,这顺应了这一时期

民族交融的趋势,A项正确;祭祀黄帝和炎帝并不能体现出对宗法制和分封制的遵循,排除B项;秦灵公是现存最早祭祀炎帝、黄帝的历史记录,但并不能证明之前没有对炎黄进行祭祀,排除C项;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排除D项。故选A项。6.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

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逐渐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得以大力提升,这推动了燕国农业多样化经营,D项正确。材料强调农业的经营模式,无法说明土地制

度变动,排除A项;从材料看不出“抑商”,排除B项;燕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并未破坏农业生态环境,排除C项。故选D项。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战国时期,赵国已经形成完备的赏罚制度,廉颇因为伐齐有功而被

拜为上卿,蔺相如出使强秦不辱使命被拜为上大夫,这种根据才能和功绩奖赏、提拔官员的制度,有利于改变此前世官制下贵族世代为官的局面,推动封建官僚制度的形成,加速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B项正确;廉颇、蔺相如并

非军队中的普通士卒,材料所述赏罚制度主要针对官员而非士卒,排除A项;推动实现“吏治清明”除了赏罚分明外,还要加强监察、考核等,仅凭赏罚制度不能完全保障吏治清明,排除C项;材料所述为奖惩官员,属于官员选拔和管理,不能直接加强君主的权力,不能得出维护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8.D

【详解】根据材料“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仰上。”可知秦的统一顺应了民心,因此,关东六国人民对秦的认识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大一统”政体确立,D项正确;心理隔阂的消弭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文化共同体

的构建,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各族同源,排除C项。故选D项。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中国)。地图显示出土秦简牍的区域多为楚地,其内容又基本为法律和管理文书,说明秦在新

征服的地区,有效推行秦律,大量文书档案和详细的秦律,一同体现出文书治国的特点,D项正确;出土更多只说明了当地文物历史上遭受破坏较少,而不代表实践更为突出,排除A项;材料未能提供地域文化的信息,无从判断文化取代问题,排除B

项;一手史料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历史,但“依赖”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D项正确。10.A【详解】根据材料“西汉初年并不普及的铸铁脱碳钢工艺,在西汉中、晚期得到迅速推广,工艺较先进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也被普遍采用”及所学知识,可得知汉朝盐铁官营政策下,政府直接经营冶铁业,通过政权力量推动先

进冶铁工艺推广,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变化,排除B项;西汉中晚期,社会矛盾呈现逐渐激化的趋势,排除C项;休养生息是西汉初年的基本政策,同时材料内容与休养生息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1.A【详解】本题

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战国至西汉初期,游侠之风盛行,游侠或以武力卓群声誉鹊起,或以履信守义闻名乡里”及所学知识可知,战国至西汉初期,游侠在基层生活中影响较大,单纯依靠武力,“行侠仗义”,在

基层治理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到西汉中期以后,这种游侠之风日渐稀少,反映了国家对基层控制力的加强,反映了国家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A项正确;游侠并非王国,游侠日渐稀少与王国式微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游侠“履信守义”“行侠仗义”,在一定程度

上也体现出儒家的义利观,所以游侠的日渐稀少不能反映儒学义利观的强化,排除C项;汉朝时期尚未产生乡约,排除D项。故选A项。1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的中国。据材料“董仲舒认为,天人之间存在一种神秘联系,天

主宰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动天。自然界出现的灾异和祥瑞预示着天对人(君主)的谴责和嘉奖。”,可以看出是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制约君主专制权力,C项正确;材料无关重建儒家道德秩序,排除A项;“君权神授”思想是为了突出皇帝的正统地位而提出的,

与“屈君以伸天”无关,排除B项;“三纲五常”理论是董仲舒维护封建的伦理提出的,三纲是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五常为仁,义,礼,智,信,排除D项。故选C项。13.C【详解】外戚霍光的权力来自于皇帝,体现的是皇权的强化,C项

正确;所给材料不能说明外戚专权现象开始出,排除A项;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权力中心是皇帝,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汉朝仍然沿用秦朝的政权结构,排除D项。故选C项。1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

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汉朝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汉武帝时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向北推进,与汉武帝北击匈奴、沟通西域,推动疆域和农业文明向北扩张有关。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灭亡西晋,晋室南迁,北方出现了一批内迁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导致农牧分界线内缩。反映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A项正确;南方经济超越北方是在唐朝中叶以后,排除B项;古代中国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并存,农耕文明并未被取代,排除C项;“战争不利于民族交融”说法过于绝对,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战火连绵,政

局动荡,但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排除D项。故选A项。15.D【详解】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选官制度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实际上在提问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它注重门第等级,名门望族是当官的标准。A为分封制,

B为八股取士,属于科举制,C体现了名门望族的衰落,皆可排除。而D体现了门第观念的重视。因此D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1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

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表格可知,太原王氏在西晋前期家族多位成员身居高位,西晋永嘉末年,南迁,家道中落,到东晋前期,又

与皇室联姻,迅速崛起,东晋后期,参与皇室内斗,惨遭灭门,仅剩王慧龙逃回太原,后又在北魏孝文帝时期,被定为四大望族之一,太原往事的家族命运起伏伴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政局动荡起伏,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太原王氏的发展演变,没有反映

民族融合,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门阀把持政治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太原王氏的家族发展与政治动荡密切相关,和南北矛盾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7.(1)司马迁: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对匈奴发动三次大规模战争,劳民伤财,消耗了国力;(4分)班固:汉武帝颁布“推

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西汉走向强盛。(4分)(2)原因:①司马迁处于汉武帝时期,对于汉武帝时期治国措施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有亲身体会;班固处于年代稍晚的东汉,对于汉武帝时期的消极影响感受较轻,而汉武帝治国措施的积极影响较为深远;②司马迁属于私修史书,加之其自身“成一

家之言”的信念与批判的精神,故对汉武帝多有贬斥;班固属于奉旨修史,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官方意志,塑造汉武帝正面形象也是维护并强化汉王朝的现实需要。(8分)18.东晋南朝建康城与魏晋洛阳城的整体布局形制基本一致,主要城门、宫门和宫殿名称与布置,

大都模仿魏晋洛阳城。这是因为当时北方战乱,北人南迁,都城建设承继洛阳,以示正统。(6分)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在都城建设上继承洛阳城旧制,又学习建康城,体现对中原文化的重视和对皇权至上理念的继承。(6分)建康城与洛阳城的模

仿与被模仿,反映了南北文化、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分)19.(1)特点:文教对象范围扩大;学术下移;私学兴起;思想多元;渗透着大一统思想。(6分,任答两点即可)影响:拓宽了平民子弟的人学途径,促

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办学经验,丰富了教育理论,为后世文教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6分,任答两点即可)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