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答案.pdf,共(6)页,293.56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b975cd5d848244c0d083a5543c863c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题,共48分)12345678ADBADCBD910111213141516CCADDCAB选项释义:1.A【详解】“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有
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A项正确;禅让制是指统治者生前活着的时候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材料没有涉及这一点,B项错误;王位世袭制是国家王位由一个家族世代承袭的制度,材料没有涉及,C项错误;郡县制是秦朝的地方制度,D错
误。故选A项。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战国、秦汉。根据材料“西周‘千耦其耘’‘十千维耦’;战国‘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秦汉以后,则是‘一夫挟五口,治田百
亩’。”可知,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奴隶集体生产劳动,而到战国,甚至秦汉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演变为个体小家庭进行生产,D项正确;西周时期的生产耕作方式仍是刀耕火种,而不是青铜农具,排除A项;秦汉时期,尚未实现人工智能的水平,排除B项;劳动主体男子占
主导,妇女处于从属地位,其开始是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题干的主要意思是,离开礼的言行,正可以纳入刑的范畴,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一旦超
出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制裁范围,说明礼和刑互为表里;四个选项中B项符合题干的意思,“以善者至,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的主要意识是带着好的建议而来的人用礼节对待他;对那些怀着恶意而来的人,就用刑罚惩罚他,说明礼法缺一不可,B项正确;A项仅强调道德和礼节的重要性,没有强调
刑罚,不符题意,排除A项;C项主要意思是候王如果能够坚持遵守自然无为之道,那么万事万物就会按照固有的客观规律自然而然地运动变化,不符题意,排除C项;D项强调法,没有涉及道德和礼制,排除D项。故选B项。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
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可知,题干强调国家和宗族之间联系,体现了家国一体的思想,即把国事和家事看成一体,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宗族与国家的
关系,没有强调如何对待同族之人,排除B项;材料强调家国一体,“看重同血缘关系的人”只体现了宗族关系,不能体现家国一体,排除C项;材料强调家事和国事看成一体,没有体现对全社会的要求,也没有体现人与人之{#{QQABCQSAogCAAgBAARgCAQ2ACkG
QkBEAAAgGQBAMIAIAiRNABAA=}#}{#{QQABCQaAogCoABBAABhCAQVQCAEQkACAAIgGRFAMIAAASQNABAA=}#}间相亲相爱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5.D【详解】根据“在山东龙山文化、河南舞阳
贾湖、江苏高邮龙虬庄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可以看出,材料中所涉及的地方都证明已经有种植水稻了,反映出水稻种植的范围比较广泛,D项正确;A项太夸张,排除A;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排除B;没有
比较不能得出中国是最早,排除C。故选D项。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考查学
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孔子的弟子子夏来到后来属于魏国的西河,其部分弟子后来成为法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开创者或重要代表人物,可见当时学派的分立与激辩,C项正确;子夏的弟子后来转投或创立其他学派,不代表诸子百家思想发端相同,排除A项;子复弟子中多数仍为
儒学继承者,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儒学对统治者执政理念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7.B【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秦代中国。秦始皇派遣屠睢收复百越地区,这扩大了秦朝的统治范围,B项正确
;A项表述绝对,当时仍然存在边疆威胁,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疆域的开拓,而非地方治理,排除C项;征服百越并不能稳定统治基础,两者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8.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根据“六
条之中,有一条针对地方强宗豪右,其余五条针对郡守二千石,监察他们是否存在着不奉诏书、不恤疑狱、选署不平等行为。”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设立刺史,将地方豪强和地方官员作为主要监察对象,该官职设置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监控,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D项正确;汉武帝设立中朝,是削弱相
权、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与监察地方官员无关,排除A项;推恩令成功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排除B项;宰相是中央官员,职责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材料信息宰相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
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初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东晋政府对北方地区迁出的移民进行异地安置,侨人推动了南方土地的开垦,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该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南方土地的开垦,不会引发西北少数民族内迁,排除A项;B项说法不
符合史实,封建社会中的成员身份并不平等,排除B项;该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南方土地的开垦,不能体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1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天宝二年。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这次商品交易会上展出
的商品多为手工业产品,由此可知当时手工业、商业繁荣,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排除A项;仅根据商品种类不能体现手工业生产区域分工明显,排除B项;材料内容和饮茶风气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曹魏至北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入仕人数”和材料中东晋时{#{QQABCQSAogCAAgBAARgCAQ2ACkGQkBEAAAgGQBAMIAIAiRNABAA=}#}{#{Q
QABCQaAogCoABBAABhCAQVQCAEQkACAAIgGRFAMIAAASQNABAA=}#}期占比为4%,北宋时期占比为46.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晋九品中正制的实施使得社会上出现了“上品无寒门”的局面,而到了唐宋时期,广开科举,使得寒人有了入
仕的机会,所以材料群体应为寒门子弟,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将南北方士人进行对比,无法判断入仕群体到底是南方士人还是北方士人,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少数民族士人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寒门子弟的入仕机会减少,世家大族是入仕群体的主流,
隋、唐、宋时期科举制度出现并日益成熟,寒门子弟的机会逐渐增多,D项与材料数据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东晋(中国)。《女
史箴图》榜题文字大意是:每个人都知道打扮外貌仪表,却不知道要修饰自己内在的本性品德。如果不作内心的修炼,就容易失态失礼,时时改正自己、磨炼自己,人品性格自然日趋完美。可见《女史箴图》既是一幅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也具有劝人修养品行的教育功能,彰显审美与教化相结合,D项正确;《女史
箴图》榜题文字体现了儒家思想,但不能得出儒学占统治地位,且魏晋时期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排除A项;《女史箴图》是人物画,排除B项;《女史箴图》榜题文字主张修容与饰性并重,也即既要重视外貌打扮,也要修养内在品德性情,并非仅仅体现女性爱美,排除C项。
故选D项。1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所学,宋代是君主平民二元社会,不存在世袭贵族。因此这一史料中宋代的“爵
秩”和其他朝代是不同的,不应理解为“爵位和俸禄”,而应理解为“相当于赏赐爵位的赏赐官职”。宋代中央财政较弱,面对救灾问题无能为力,由此以“爵秩”诱使富人赈灾,即以官位许诺。而宋代由于政治制度设计的因素,本就存在冗官现象,以官职相诱,“客观上”会加剧这一现象,D
项正确。富人得到政府许诺的官位,并不至于发展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势力,排除A项;富人赈灾有利于救助社会危机,并未能达到拉平贫富分化这一效果,排除B项;以民为本即国家以人民为根本,材料所述做法不利于社会公平,并未体现以民为本的理念,统治者是为其自身利益服务的,排除C项。故选D项。14.C【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13世纪(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0—13世纪的中国正处于辽宋夏金元时期,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同时存在多个民族的
政权,但这些政权都不约而同地自称是“炎黄子孙”,自我认同为“中国”。同时,为了表明自己所建政权的合法性及其重要地位,又都自我认同为“中国正统”,由此体现了对华夏的认同,说明此时华夏认同观念增强,C项正确;此时民族政权并立,并没有形成天下一统格
局,直到13世纪后期元朝才实现一统,排除A项;“隔阂消除”的说法过于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此时很多少数民族政权并没有广泛接受儒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1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
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大慈寺周围店铺林立,买卖繁忙,僧侣道士们纷纷经商牟利,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市井繁华,并非佛教对
儒学的冲击,排除B项;市民文化的兴起与僧道们“贮积谋利,坐列市贩”不符,排除C项;寺院、僧侣参与经商不能说明封建政府放松了人身控制,排除D项。故选A项。16.B{#{QQABCQSAogCAAgBAAR
gCAQ2ACkGQkBEAAAgGQBAMIAIAiRNABAA=}#}{#{QQABCQaAogCoABBAABhCAQVQCAEQkACAAIgGRFAMIAAASQNABA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发展壮大,推动着宋代的文学艺术创作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趋势,即题干所述“宋代中国是平民社会”在文化上的重要表现,B项正确;“纸币产生和城市经济的活跃”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而不
是文化上的表现,排除A项;宋代的儒士推动“儒学完成了哲学化和思辨化”,这不是“平民社会”的表现,排除C项;“文人学士型官僚政治形成”属于宋代政治上特点,而不是文化上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17.(1)举措:政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设立郡县制;
北击匈奴,修建长城;南平百越,设立南海、桂林、象郡;车同轨(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文化:行同文(统一文字);制定《秦律》;编制户籍;整顿社会风俗。(4分)(2)原因:秦的暴政;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求仙访药,动众巡
游;开疆拓土,修筑长城;徭役沉重,刑罚严苛;焚书坑儒,钳制思想。(4分)(3)措施:政治:“推恩令”;刺史制度。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军事:开疆拓土;北击匈奴;设置河西四郡。(4分)18.(1)制度:三省六部制。(1分)作用:既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
策失误。(2分)(2)认识: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1分)措施:继续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劝课农桑,轻徭薄赋,让农民生活安定。(2分)(3)趋势:649年到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1分)原因:在唐太宗的清明统治下,出现了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
发展;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3分)(4)“战乱”指安史之乱。(1分)做法:要爱惜百姓,关心百姓疾苦;要提倡节俭;要注重经济的发展,保持社会的安定。(2分)19.(1)历程:由最初的不与华同的民族对立;发展到民族差异逐渐缩小;到最后民
族杂居,民族交融得到加强。(3分)(2)性质:少数民族政权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1分)(3)特点:政权封建化、经济农业化、民族汉化。(3分)积极影响:①促进北魏社会经济发展,巩固统治;②促进北魏政权的封建化;③促进民族交融与中华
文化的发展;④为结束南北分裂和隋唐盛世奠基。(2分)(4)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统治,蕃汉分治。(2分)影响:缓解了民族矛盾,稳定了契丹的统治;促进了辽朝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加快了民族交融。(2分)(5)民族平等、民族团
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坚决与国家分裂分子作斗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领导权;保持政局稳定,增强国力等。(2分)20.参考答案:(1)论题:写本之路(2分)阐述:汉朝到元朝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时期,丝绸之路沿线
发现了大量写本文献,商人记的账目、买卖契约,文人作的诗文、书信,传教士沿途的记录,求法僧巡礼圣迹的记载,分型若干类,也是写本文献流行的时代。由于西北、中亚一带环境干燥,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大量的写本,其中有丝路上从一地运送到另一地的图书文献或官府文书,也
有直接反映丝绸之路运营情况的各种写本资料。这些写本的物质形态有简牍、羊皮纸、纸草、桦树皮、绢布、麻纸等,其中数量最多且信息量最大的,要数吐鲁番、敦煌等地保存的写本文献。在纸发明和逐渐普及之后,成为了账单、契约、行记等的书写载体。大量的纸质文书方便了丝路
旅人的相互联系,也为旅行者的财产提供了法律保证。(8分){#{QQABCQSAogCAAgBAARgCAQ2ACkGQkBEAAAgGQBAMIAIAiRNABAA=}#}{#{QQABCQaAogCoABBAABhCAQVQCAEQkACAAI
gGRFAMIAAASQNABAA=}#}结论:可以说丝绸之路离不开写本,换句话说,丝绸之路也是一条“写本之路”。(2分)(2)论题:信仰之路(2分)阐述:在连接太平洋、中亚、印度和波斯湾的通道上,不只是货物在流通,还有与神有关的思想。公元前6世纪佛教
在印度产生,宣扬众生平等,给苦难的人们带去心灵的慰藉。公元1世纪前后,佛教的传播沿商人、僧侣和旅者的足迹从印度北部向周围扩展,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经陆上丝绸之路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为了求得佛经真解,法
显、玄奘经西域到天竺取经。7世纪初,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倡导宽容、仁爱、平等的价值理念。8世纪中期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的建立,伊斯兰教成为帝国占统治地位的宗教。阿拉伯商人在东至东亚、西至欧洲的广大地区从从事着陆上
和海上贸易的同时,也担负看传播伊斯兰教使命。唐宋时期,伊斯兰教自西亚、经中亚、新疆传人中国。(8分)结论:综上所述,丝绸之路承载着文明的交流与传播,基于宗教是一种信仰,丝绸之路也是一条信仰之路。(2分){#{QQABCQS
AogCAAgBAARgCAQ2ACkGQkBEAAAgGQBAMIAIAiRNABAA=}#}{#{QQABCQaAogCoABBAABhCAQVQCAEQkACAAIgGRFAMIAAASQNABAA=}#}获得
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