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583.120 KB
  • 2024-10-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 已有9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docx,共(4)页,583.12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2243a60f941fad2fcc26c2aa8c5ea9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共3页。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了诸侯国因

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孤王的故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禅让制C.王位世袭制D.郡县制2.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演变,西周“千耦其耘”“十千维耦”;战国“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秦汉以后,则是“一夫挟五

口,治田百亩”。据此可知其演变趋势是()A.工具:由青铜农具为主逐渐转为铁制农具为主B.动力:由人力畜力为主逐渐转为人工智能为主C.主体:男子开始占据主导、妇女退居从属地位D.组织:由集体生产逐渐转变为个体小家庭生产3.“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也”。以下与这句话核心观点最接近

的是()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以善者至,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C.“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4.“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

故爱百姓,……”《大传》里的这一描述说明()A.把国事和家事看成一体B.要扶持同族的人C.看重同血缘关系的人D.全体社会相亲相爱5.据考证,在山东龙山文化、河南舞阳贾湖、江苏高邮龙虬庄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干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

方最早的储粮设施。这说明当时A.水稻栽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B.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C.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D.水稻种植的范围比较广泛6.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子夏到后来属于魏国的西河讲学,授徒三百,其

中李悝成为法家著名的改革家,吴起是兵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田子方、段干木具有道家思想,禽滑厘是墨家巨子,公羊高、谷梁赤注重研究儒家的《春秋》。这反映出春秋战国之际()A.诸子百家思想同源异流B.士人热衷于创立学派以标新立异C.思想的多元化发展趋势D.儒

学深刻影响统治者的执政理念7.秦始皇平定六国、统一中原后,“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经多次、反复而艰苦的战斗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这一胜利使秦朝()A.消除了边疆威胁B.扩大了统治范围C.完善了地方治理D.稳固了统治基础8.汉武帝设

立一官职,其职责是以六条问事。六条之中,有一条针对地方强宗豪右,其余五条针对郡守二千石,监察他们是否存在着不奉诏书、不恤疑狱、选署不平等行为。由此可知,该官职的设立()A.开始形成新的中朝制度体系B.成功削弱诸侯王的势力C.与宰相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D.有助于巩固

大一统国家9.东晋初年为北方移民设置沿用其原籍的郡名、县名的安置点,称侨郡、侨县,并任命流民中的士族担任郡守、县令。侨人户籍称“白籍”,不算正式编户,不必承担国家税役。该政策的实施()A.引发了西北少数民族内迁B.实现了社会成员身份平等C.推动了南方土地的开垦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

控制10.唐天宝二年(743年),在长安广运潭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商品交易盛会,被视为这个富庶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下表列举了部分郡的商品,从中可以反映出()广陵郡(扬州)锦、铜镜、铜器、海味丹阳郡(镇江)京口绫衫缎会

稽郡(绍兴)铜器、罗、吴绫、绛纱南海郡(广州)玳瑁、真珠、象牙、沉香豫章郡(南昌)名瓷、酒器、茶釜、茶铛、茶椀宣城郡(安徽宣城)空青石、纸、笔、黄连A.南方经济发展已超过北方B.手工业生产区域分工明显C.手工业、商业繁荣的局面D.饮茶在唐代社会蔚然

成风11.下表是中国古代部分朝代某一群体在当时入仕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该群体是()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吉林省“BEST合作体”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第1页共3页{#{QQABCQSAogCAAgBAARgCAQ

2ACkGQkBEAAAgGQBAMIAIAiRNABAA=}#}A.寒门子弟B.南方士人C.少数民族D.世家大族12.《女史箴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图中的女子们正对镜梳妆,仪态宛然,细

节描绘精微。榜题“人咸知修其容,而莫知饰其性。性之不饰,或愆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该作品()A.反映儒学仍占统治地位B.体现文人画的艺术风格C.表现魏晋女性爱美风尚D.彰显审美与教化相结合13.面对灾荒时,宋代政府常常鼓励富人主动赈粮。《宋会要·食货》载“诏诸道州、府被水潦处

,富民能出粟以贷饥民者,以名闻,当酬以爵秩”《宋史·食货志》载:“复以爵赏诱富人相与补助,亦权宜不得已之策也”。这种做法客观上()A.助长了地方割据势力B.拉平了社会贫富分化C.体现了以民为本理念D.加剧了官员冗杂现象

14.10—13世纪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但各族政权都不约而同地自称是“炎黄子孙”,自我认同为“中国”。同时,为了表明自己所建政权的合法性及其重要地位,又都自我认同为“中国正统”。这说明这一时期()A.天下一统格局形成

B.各民族间民族隔阂消除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D.儒家思想已被广泛接受15.北宋张方平所撰《乐全集》中记载:成都大慈寺有“九十六院,地居冲会,百工列肆,市声如雷”,僧道们“贮积谋利,坐列市贩”。这一现象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B.佛教盛行对儒学的冲击

C.市民文化的兴起D.封建政府放松人身控制16.“唐宋变革”是史学界争论较大的议题。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认为“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开始。因为唐代中国是贵族社会,而宋代中国是平民社会。”这种变化在文化上的重要表现是()A.纸币产生和城市经济的活跃B.文学艺术朝

着世俗化发展C.儒学完成了哲学化和思辨化D.文人学士型官僚政治形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秦汉帝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之一大变,实现了政治大一统,也推动了族群整合。钱穆提出秦统一推动了“中国

民族之抟成”;范文澜从共同语言、地域、经济、心理特征四要素论证了“汉族在秦汉时已经开始形成为民族”。材料一“国人”本指西周春秋时期的列国统治氏族;至战国,随着列国内部的人群凝聚,“国人”内涵转变为一国民众。兼具政治认同和族群认同的“国人”意识,也随之形成。秦并天下后,从政治和文

化两方面整合“诸夏”,推动六国故民“秦人化”,力图塑造新“秦人”认同。这一举措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秦法与六国旧俗的冲突,以及秦帝国塑造认同方式的强硬,激起了六国故民的故国之思和反秦情绪,最终造成秦帝国的崩溃和

新“秦人”认同的瓦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推动六国故民“秦人化”的举措。(4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秦帝国的崩溃和新“秦人”认同的瓦解的原因。(4分)材料二汉朝作为真正意义上国民身

份认同感产生的朝代,其意义在整个历史上无可取代。在此之前即便秦统一六国,但原先六国民众并不认同自己秦人的身份,反而发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在各自内心上,齐国以齐人自居,楚国以楚人自居,虽然秦始皇进行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大一统改革,但原先各国

民众的内心隔阂却没有同化,正是在这种貌合神离的情况下,秦始皇以个人威权维持了表面的平静。这种局面不仅秦朝没有解决,连汉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没有完全解决,直到汉武帝的出现。汉武帝最大的成就就是在前面皇帝的基础上,彻底解决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侵扰问题,致使汉朝民众民族情绪高

涨,自我认同得到质的飞跃,从此汉朝国民不再以原先七国属地自称,真正意义上完全以大一统的国名为自我身份认同,凡天下汉朝国土之所在,皆为大汉臣民。(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凡天下汉朝国土之所在,皆为大

汉臣民”的措施。(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一些探究问题,邀请同学们帮忙解决。【政治制度篇】材料一吉林省“BEST合作体”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第2页共3页{#{QQABCQSAogCA

AgBAARgCAQ2ACkGQkBEAAAgGQBAMIAIAiRNABAA=}#}【经济发展篇】材料二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三时间人口数(单位:万人)唐太宗贞观二十三

年(649年)约1900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26年)约4142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约4532唐玄宗天宝二十三年(755年)约5291唐玄宗上元元年(760年)约1699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约1576【走向衰亡篇】材料四公元755年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

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1)材料一反映

了唐朝的什么制度?(1分)该制度有何积极作用?(2分)(2)从材料二的内容中,你发现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1分)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为民获利的措施?(2分)(3)根据材料三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1分)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3分)(4)材料四中的“战乱”指的是什么?(1分)这场战乱导致强大的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亡,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交流互鉴,共同推进着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材料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西晋·江统《徙戎论》刘聪(匈奴汉赵政权的皇帝)“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善属文,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唐代史

学家刘知几(1)根据材料一中的三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经历了怎样的历程?(3分)材料二北魏建立与统一后,吏治混乱、政府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尖锐、游牧民族的威胁;统治面临危机,为此,冯太后、孝文帝先后进行了以推行俸禄制和官吏考核制度,均田制

租调制,迁都洛阳,讲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兴学校,祭孔子等一系列改革,以巩固统治。(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冯太后、孝文帝改革性质是什么?(1分)(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其民族交融的特点?(

3分)有什么积极的影响?(2分)材料三: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百官志一》(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及影响。(4分)(5)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丝绸之路(见图)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

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以往有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对于交通线、商品贸易、人员流动等方面的讨论比较丰富。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主要反映在宗数、艺术领城。近期,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荣新江教授发表的《丝

绸之路也是一条“写本之路”》,刊载于《文史》2017年第2期。他提出的“丝绸之路也是一条‘写本之路’”的论断,将关注点集中到丝绸之路沿线所发现的丰富的写本文献上,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而英国的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在《丝绸之路》一书中把丝绸

之路赋予为“信仰之路”。围绕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请以“写本之路”或“信仰之路”为题,运用中外历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阐述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