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2)页,505.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a4c46880c88c19b8eb53a24932cc6a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单县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扩散与渗透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答案】A【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基本知识识记水平的考查。【详解】淋巴由组织液通过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不能再回到组织液,而是回流到血浆,A错误、C正确.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相互扩散与渗透,B、D正确.2.下列有关描述没有正确的是()A
.当你的生物成绩大幅度提高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强B.某同学被蚊子叮咬后感觉到痒属于条件反射C.吃梅止渴与画饼充饥都属于非条件反射D.人体的PH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答案】A【解析】【分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
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条
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当你的生物成绩大幅度提高时,人会处于兴奋状态,交
感神经活动增强,A正确;B、蚊子叮咬后感到痒只是产生感觉,没有构成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C、吃梅止渴和画饼充饥都属于条件反射,C错误;D、人体的PH稳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D错误。故选A。【点睛】3.通常情况下,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
内液中,C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淋巴是淋巴细
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组织液、血浆和淋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详解】CO2是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因此细胞内液中CO2浓度最高;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再扩散到血浆中,即血浆中的CO2的浓度最低。因此,CO2的浓度依次为:血浆<组织液
<细胞内液,D正确。故选D。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健康人的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B.内环境中含有CO2、尿素、激素等成分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
理化性质都处于稳态时,机体就不会患病。【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内环境的成分可以实现交换,人体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抗体、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可以成为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的稳
态就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详解】A、健康人的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A正确;B、人体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抗体、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可以成为内环境的成分,所以C
O2、尿素、激素等可以是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C、组织液中的大部分液体可以渗入血浆,少部分可以渗入淋巴,两者相差较大,C正确;D、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稳态时,机体可能患病,如遗传病,D错误。故选D。5.毛细血管壁生活的内环境是A.血液和组织液B.血
浆和组织液C.淋巴和血浆D.淋巴和组织液【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2.血浆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而毛细血管壁细胞
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毛细血管壁细胞一般为单层细胞,因此该细胞在管内的内环境为血浆,而在管外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故其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B正确。故选B。6.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
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B.血浆、淋巴、组织液都可以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所以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A正确;B、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位于血浆、淋巴、组织液中
,所以血浆、淋巴、组织液都可以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C、一般来说,氧气由血浆中扩散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组织细胞内,而组织细胞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至组织液中,所以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高于回流的组织液,C错误;D、内环境稳态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
于细胞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正确。故选C。7.某1岁男孩因一次意外不幸使得他的下丘脑受到损伤,这可能会导致他()①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②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③体温调节受到影响④血糖调节受到影响⑤水盐平衡的调节受到影
响⑥言语活动功能出现障碍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相关激素,也能传导神经冲动。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调节的中枢,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大脑皮层是温度感觉、渴觉等的中枢。下丘脑渗
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下丘脑可分泌抗利尿激素,储存在垂体,由垂体释放。【详解】①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睾丸的生长发育,故下丘脑受到损伤,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①正确;②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甲状腺激素的分
泌,故下丘脑受到损伤,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②正确;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故下丘脑受到损伤,体温调节受到影响,③正确;④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故下丘脑受到损伤,血糖调节受到影响,④正确;⑤下丘脑是水平衡调节的中枢,故下丘脑受到损伤,水平衡的调节受到
影响,⑤正确;⑥言语区位于大脑皮层,故下丘脑受到损伤,言语活动功能不受影响,⑥错误。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①②③④⑤,故选D。8.如图是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情况(箭头表示电流方向).在
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电位变化的现象依次是()A.④、②、①、④B.④、②、③、④C.④、①、③、④D.④、③、①、④【答案】B【解析】【分析】静息是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刺激时,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电位发生变化,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存在电位
差,形成局部电流,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进行传导。【详解】静息时的电位是外正内负,为④图所示,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兴奋先传导到左边a部位,a部位变为外负内正,膜外电流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指针向左偏,如图②所示;如果兴奋传至右侧的b出,b电位由外正内
负变成外负内正,膜外电流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指针向右偏,如图③所示,然后指针重新恢复静息电位。【点睛】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动作电位(内正外负),电流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9.剧烈运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会A.大于7.35~7.45B.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
.45D.稳定在3~4【答案】C【解析】【分析】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
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详解】人体剧烈运动时组织细胞会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浆后与血浆内的缓冲物质碳酸氢钠反应,形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pH维
持在7.35~7.45。无论是在剧烈运动时还是在安静时,血浆的pH始终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发生剧烈变化。故选C。10.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速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对于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C.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D.人到高原后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的内环境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其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性对稳定,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超过了人体的调节能力,人体的内环境会遭到破坏,从而导致细胞代谢紊乱
。【详解】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内环境稳态会受到破坏,A正确;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如果超过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内环境的稳态会遭到破坏,B正确;C、人体稳态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D、由于高原环
境严重缺氧,人到高原后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D正确。故选C。11.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答案】D【解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因此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不是恒定
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A、B项正确;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C项正确;由于细胞代谢的不断进行,机体细胞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所以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项错误。【考点定位】内环境稳态1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
是()A.血液、组织液、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主要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内环境的主体B.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因此理化性质需要保持相对稳定C.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糖原、神经递质等D.内环境渗透压的稳态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意义【答案】D【解析】【分析】1、内环境的组成包括血
浆、组织液和淋巴。2、内环境成分:(1)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等。(2)细胞合成分泌的物质:抗体、神经递质、激素等。(3)细胞代谢的产物:尿素、二氧化碳等。【详解】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内环境,A错误;B、细胞代谢的主要场
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C、内环境中没有糖原,糖原存在于细胞内,C错误;D、内环境渗透压的稳态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意义,D正确。故选D。【点睛】注意:存在于细胞内和与人体外界环境相通的腔中的物质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如血红蛋白、呼吸酶、唾液淀粉酶等。1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
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直肠【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Ⅰ是呼吸系统、Ⅱ是消化系统、Ⅲ是泌尿系统、Ⅳ是皮肤。【详解】A、①表示营养物质
的吸收,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A正确;B、Ⅱ是消化系统,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B正确;C、②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等,C正确;D、Ⅳ是皮肤,D错误。故选D。14.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
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C.稳
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中各种理化性质和成分是相对稳定的,当内环境中的成分出现变化时,表明机体的组织或细胞可能出现了问题.本题中转氨酶在血浆中的含量是一
定的,当转氨酶的量增多时,可作为肝炎的一个诊断依据,据此答题。【详解】A、内环境中各种理化性质和成分是相对稳定的,A错误;B、本题中转氨酶在血浆中的含量是一定的,当转氨酶的量增多时,可作为肝炎的一个诊断依据,B正确;C、稳态的动态变化有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C错误;D、细胞代谢所产生的一些物质进入内环境,会引起内环境的轻微变动,内环境中存在一些缓冲物质,可以使内环境保持动态平衡,D错误。故选B。15.如果在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纤维的a点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则膜内、外产生的电流方
向分别为A.膜内a→b;膜外b→aB.膜外b→a;膜内b→aC.膜外a→b;膜内a→bD.膜外a→b;膜内b→a【答案】A【解析】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给一适当刺激,刺激点膜电位表
现为外负内正,刺激点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由a→b,膜外b→a,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特点判断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方向。16.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缺乏和各种疾病。例如,许
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这时造成浮肿的原因主要是()A.寄生虫感染B.体内严重缺少蛋白质C.肾小球发炎D.体内严重缺少无机盐【答案】B【解析】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会造成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从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考点
定位】组织水肿【名师点睛】学生对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理解不清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包括2大层面5项原因,如图所示:17.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兴奋传递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
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A.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B.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该止痛药不损伤神经元结构,且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所以药物可能是使递质无法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
合。【详解】A、如果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减少,A错误;B、止痛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阻碍了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达到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目的,B正确;C、如果抑
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减少,C错误;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减少,D错误。故选B。18.突触处的变化正确的是()A.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B.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化学信号→电信
号D.电信号→化学信号【答案】B【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如下图所示:【详解】当兴奋传到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兴奋就由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综上分析,突
触处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故选B。19.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B.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
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答案】B【解析】【详解】A、图中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B为传入神经,D是传出神经,A错误;B、
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中枢位于甲大脑皮层,B正确;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错误;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引起乙的兴奋或抑制,D错误。故选B。【点睛】方法技巧——反射弧中传入神
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感觉(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脑和脊髓外,构成神经节,因此在传入神经上都有神经节;而中间神经元和运动(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脑和脊髓中,构成灰质。(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结构简图
为,则兴奋传递方向为轴突末梢→胞体或树突,图示中与“”(轴突末梢)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胞体)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
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20.用图甲装置测量神经元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乙显示的是膜内电位B.钠离子大量内流是发生在cd段C.a至
b段为动作电位D.将图甲中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详解】A、C、从图甲看,没有刺激
前测出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为70mv,即ab段为静息电位,显示的膜外电位,故A、C错误;B、给以刺激后细胞兴奋大量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膜电位的变化发生在bc段,cd段是恢复到静息电位是钠离子外流,B错误;D、将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
电位变化不变,即未受到刺激时外正内负,受刺激时外负内正,D正确。故选D。二、不定项选择题21.下列属于造成组织水肿原因的有()A.花粉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B.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C.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D.肾小管重
吸收水分增强【答案】ABC【解析】【分析】组织水肿是因为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详解】A、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A正确;B、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组
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C、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D、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强,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不会造成组织水肿,D错误。故选ABC。【点睛】22.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有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
呼吸加快【答案】AC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稳定实质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化学性质维持动态平衡。【详解】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增加散热,有利于内环境温度的相对稳定,A正确;B、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整个过程都在消化道中进行,消化道不属于内环
境;B错误;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C正确;D、血液中二氧化碳升高使呼吸加快及时排出,维持内环境PH值的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ACD。【点睛】23.麻醉剂能够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有的能阻断兴奋传导,有的能阻断兴奋的传递。兴奋剂和毒品也能
够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起作用部位往往是突触,下列有关其作用机理的描述错误的是()A.有些物质能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的速率B.能够使细胞原有的生命活动发生改变C.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D.影响分解神经递质酶的
活性【答案】B【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结构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当兴奋传递到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是单向的;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过程的信号转换方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详解】根据题意,兴奋剂和毒品起作用的部位是突触,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
放、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以及酶分解神经递质,这些反应都发生于突触,并没有改变细胞原有的生命活动,ACD正确,B错误。故选B。【点睛】24.下图为神经纤维上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①AB;②BD;③AD;④AC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
,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A.①B.②C.③D.④【答案】ACD【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没受刺激时,处于静息电位,钾离子外流,细胞膜外正内负;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转变为动作电位,钠离子内流,细胞膜外负内正。根据题图,只要兴奋不同
时到达电流计的两极,电流表指针两极接触的膜外就有电位差,造成指针偏转。【详解】只要刺激部位与电流表两极距离不相等,兴奋就会先后经过电流表两极,造成电流表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根据A、B、C、D四点的位置,当电流表两极接在BD时,BC=CD,刺激C点,电流表不偏转,电流表接其余位置均偏转,AC
D正确,B错误。故选ACD。【点睛】25.甲为某反射弧结构,乙为图甲中某一结构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抑制递质释放的药物放在b处,刺激e点时,a正常收缩B.兴奋在b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兴奋在整个反射弧中的传递也是双向的C.图乙是图甲g处的放大示
意图D.图乙中⑤释放的物质一定能使③的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答案】BC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为反射弧,f表示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d是神经中枢,b是传出神经,a是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到是单向的,
这由d结构决定的.当抑制递质释放的药物放在b处,对d突触结构没有作用,因此刺激e点时a正常收缩.神经纤维上产生兴奋时,膜外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通过突触结构,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兴奋,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乙图是甲图中d的放大示意图。【详解】A、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突触后膜.当抑制递质释放的药物放在b处,对d突触结构没有作用,因此刺激e点时,a正常收缩,A正确;B、兴奋在d处传导是单向的,所以兴奋在整个反射弧中的传递
也是单向的,B错误;C、图乙是图甲d处的放大示意图,C错误;D、⑤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不一定能使③产生兴奋,D错误。故选BCD。【点睛】三、非选择题26.请据下图回答问题。(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
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3)人体②的组成细胞,其主要的生活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和⑥相比,⑥中含量明显较少的成
分主要是________。(4)人体内环境通过________调节、__________调节和________调节实现相对稳定。(5)正常人体液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脑中缺血,使⑦内Na+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________,如果人体大量失水,④的渗透压将______,这些都会影
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答案】(1).⑥(2).①④⑥(3).①淋巴(4).⑥组织液(5).蛋白质(6).神经(7).体液(8).免疫(9).吸水(10).升高【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淋巴,②是毛细淋巴管壁,③是毛细血管壁,④是血浆,⑤是红细胞,⑥是
组织液,⑦是组织细胞。【详解】(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渗出的⑥组织液。(2)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④血浆、⑥组织液和①淋巴组成。(3)②处细胞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内部为①淋巴,外面为⑥组织液,所以其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④血浆与⑥组织液相比,组织液
中含量明显减少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4)人体内环境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实现相对稳定。(5)如果脑中缺血,使细胞内Na+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升高,会引起细胞吸水;如果人体大量失水,血浆渗透压将升高,这些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及物质
交换等,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别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图像。27.下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_
__(填字母),由________组成。(2)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填字母),该状态的形成是____的结果,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________(填协助扩散、主动运输)。(3)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
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会受________控制。(5)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____区段的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图4的指针有何变化?____(向左/向右/不变)。②图5中
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________区段的变化。【答案】(1).B(2).运动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3).h(4).钠离子内流(5).协助扩散(6).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
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7).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8).AB(9).向左(10).B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1是反射弧结构,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图2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间隙、c是突触后膜、d是突触小泡、e是神经递质、
f是受体,其中a、b、c共同构成突触结构。图3中g和i是静息电位,h是动作电位。【详解】(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B,由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组成。(2)图3中h部位外负内正,表示动作电位,因此兴
奋的部位是h,该状态的形成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导致的,钠离子是通过离子通道进入膜内的,方式是协助扩散。(3)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取指
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会受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控制。(5)①图4测得为静息电位,相当于图5的AB段,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发生一次动作电位,电表会向左偏转。②当神经纤维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Na+内流,引起BC段的
变化。【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突触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识图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8.请据下图回答问题。(1)突触由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N释放神经递质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耗能。(2)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的屈肌反射活动,但是不知道该药物是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还是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甲图中各点可作为
投药或者刺激的位点。①第一步:电刺激e点用以检测肌肉是否具有生理机能,若出现肌肉收缩,这种现象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②第二步:药物投放在b处,刺激________点无反应,刺激c点________(填“有”或“无”)反应,证明药物
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③第三步:药物投放在d处,刺激________点无反应,刺激________点有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答案】(1).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需要(3).不属于(4).a(5).有(6).c(7).e【解析】【分析】1、反射必
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和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是反射。2、图示a为传入神经上的一个位点,c、d、e为传出神经上的3个位点,b为突触。【详解】(1)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神经递质的释放以胞吐形式进行,而胞吐需要能量,所以神经递质的释放耗能。(2)①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有神经中枢参与,所以电刺激e点出现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②把药物放在b处即突触间隙,目的是判断药物是否抑制突触间隙兴奋的传递,而兴奋在突触间单向传递,因而要想达到实验
目的应刺激a处:若刺激a点肌肉不收缩,刺激c点肌肉收缩,则可证明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③药物投放在d处,刺激c点肌肉收缩,刺激e点肌肉收缩,可证明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点睛】对于反射的概念和结构基础、突触的结构
和功能、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应用所学知识补充和完善实验步骤验证实验某些结论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29.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2)当兴奋
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答案】(1).C(2).能(3).胞吐(4).突触间隙(5).兴奋【
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在乙酰胆碱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2)神经递质是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的。(3)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就被
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名师点睛】本题以“乙酰胆碱的合成与释放示意图”为情境,考查考生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
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识别突触的结构,分析图示,获取相关信息,结合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规律进行作答。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在平时的学习中忽略了教材旁栏中的“相关信息”,没有记住“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属于神经递质
而错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