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泰安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32)页,1.15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993f7a64b0333b11d5f091ae11c790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泰安二中高一年级12考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如图所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B.若图②是显微镜下某些细胞的图像,则向右移动玻片标本并
放大能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C.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的图像,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逆时针D.若图④是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视野被相连的64个细胞充满,当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在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数
为4个【答案】D【解析】【分析】显微镜成像的待点: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详解】A、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更近
,说明是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变大,A错误;B、若图②是显微镜下某些细胞的图像,c细胞位于视野的左方,若要放大观察,需要先将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则需要向左移动装片,B错误;C、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
的图像,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顺时针,C错误;D、若图④是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视野被相连的64个细胞充满,当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在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数为64÷42=4(个),D正确。故选D。2.如图是人们常见的
几种生物。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依据是否有染色体,生物①⑤与其他生物不同B.依据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生物①③⑤与其他生物不同C.依据是否含有DNA,生物①⑤与其他生物不同D.依据是否含有叶绿体,
生物④与其他生物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①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含叶绿素、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②衣藻(低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含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③大熊猫属于高等动物,真核生物;④冷箭竹属于高等植物,真核生物;⑤新冠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详解】A、①
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⑤新冠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含染色体,依据是否含有染色体,生物①⑤与其他生物不同,A正确;B、依据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生物①②④可进行光合作用,与其他生物不同,B错误;C、新冠病毒不含有DNA,依据是否含有DNA,生物⑤与其他生物不同,C错误;D、依据是否含有叶
绿体,生物②④含叶绿体,与其他生物不同,D错误。故选A。3.糖类和脂质是细胞的重要结构物质和功能物质,下列有关细胞中糖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麦芽糖和蔗糖都是二糖,水解都能产生葡萄糖B.糖原是人的储能物质,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肌肉C.脂肪分子中氧含量高于糖类,是良好储能物质D.某些脂质能
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答案】C【解析】【分析】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
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详解】A、蔗糖是由一分子的果糖和一分子的葡萄糖组成,麦芽糖是由两分子的葡萄糖组成,麦
芽糖和蔗糖水解都能产生葡萄糖,A正确;B、糖原是人的储能物质,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肌肉,B正确;C、脂肪分子中H含量高于糖类,是良好储能物质,C错误;D、性激素的本质是固醇(脂质),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D正确。故选C。4.一条由39个氨基酸形成的环状多肽,其中有4个谷
氨酸(R基为—CH2—CH2—COOH),下列关于该多肽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38个肽键B.可能没有游离氨基C.至少有5个游离的羧基D.至多有36种氨基酸【答案】B【解析】【分析】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在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中,一
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2、环肽是指由首尾相接的氨基酸组成的环状的多肽,其特点是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详解】A、该多肽链,是由39个首尾相接的氨基酸组成的环肽,因此有39个肽键,A错误;B、谷氨酸(R基为—CH2—C
H2—COOH)的R基上没有氨基,若其他氨基酸的R基上也没有氨基,则该多肽有0个游离的氨基,B正确;C、该多肽有4个为谷氨酸,谷氨酸的R基有1个羧基,若其他氨基酸上的R基没有羧基,则该多肽有4个羧基。因此,该多肽至少有4个游
离的羧基,C错误;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因此该多肽至多含有21种氨基酸,D错误。的故选B。5.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核酸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选项生物或细胞碱基核苷酸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AT4噬菌体5种4种6种B烟草叶肉细胞5种8种8种C烟草花叶
病毒4种8种6种D豌豆根毛细胞8种8种8种A.AB.BC.CD.D【答案】B【解析】【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详解】A、T4噬菌体是DNA病毒,只含有DNA一种核酸,因此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4种(A、T、C、G)碱基,彻底水解的产物有4种碱基、1种脱氧核糖和1种磷酸,共6种,A错误;
B、烟草叶肉细胞和豌豆根毛细胞是真核细胞,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含有8种核苷酸,5种碱基,彻底水解的产物有5种碱基、1种脱氧核糖、1种核糖和1种磷酸,共8种,B正确,D错误;C、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只含有RNA一种核酸,因此含有4种核糖核苷酸,
4种(A、U、C、G)碱基,彻底水解的产物有4种碱基、1种核糖和1种磷酸,共6种,C错误。故选B。6.目前“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的功能保证了对细胞有害的物质都不能进入细胞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必备结构C.一切细胞均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支架的细胞膜D.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置于清水中不会涨破主要是细胞膜起着重要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
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详解】A、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表现为选择透过性,而这
种特性是相对的,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进入细胞,A错误;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多种形式,不一定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B错误;C、一切细胞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膜的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正
确;D、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不会涨破主要是细胞壁起着重要的作用,D错误。故选C。7.下列关于细胞或细胞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有几项()①高等植物成熟细胞的液泡和细胞质基质中都含有无机盐和糖类;②心肌和骨骼肌细胞中有较多
的线粒体;③高倍显微镜下的动物细胞,能观察到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④细胞膜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是其功能特性的基础;⑤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⑥细胞壁都可以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⑦细胞骨架有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功能A.3项B.4项C.5项D.6
项【答案】A【解析】【分析】1、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和形成ATP主要场所。2、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
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3、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几丁质。【详解】①高等植物的成熟细胞的液泡和细胞质基质中都含有无机盐和糖类,①正确;②心肌和骨骼肌细胞代谢都比较强,细胞中都有较多的线粒体,大大提高了有氧呼吸的效
率,更有利于满足细胞对能量的需求,②正确;的③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需要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③错误;④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细胞膜中载体种类和数量是其功能特性的基础,④正确;⑤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不是细胞器,⑤错误
;⑥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是可以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不能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⑥错误;⑦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和生物膜系统都有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功能,⑦正确。故错误的有③
⑤⑥3项。故选A。8.如下图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是光学显微镜高倍镜下看到的结构B.结构①和④都存在碱基TC.此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D.结构②④不含磷脂分子【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①是线粒体,②是中
心体,③是高尔基体,④是核糖体。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该图为亚显微结构示意图,需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A错误;B、结构①是线粒体,其中含有两种核酸,即DNA和RNA,因而其中含有碱基T,结构④是核糖体,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RNA中没有碱基T,B错
误;C、该细胞中具有中心体,因此此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C错误;D、②是中心体,④是核糖体,两者都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不含磷脂分子,D正确。故选D。9.在保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将处于
b浓度的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的溶液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萝卜条的质量将会减少B.萝卜细胞渗透压会减少C.当达到渗透平衡时水分子不会进出细胞D.溶液中蔗糖对水的吸引力会减弱【答案】B【解析】【分析】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
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植物细胞内原生质层可以看作是半透膜,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可以看作是半透膜,所以都可以发生渗透吸水;据图分析可知,在b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转移至a浓度溶液中,由于a浓度
小于b浓度,所以细胞会从外界溶液吸收水分,导致萝卜条的质量增大。【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在b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转移至a浓度溶液中,由于a浓度小于b浓度,所以细胞会从外界溶液吸收水分,导致萝卜条的质量增大,
A错误;B、由于萝卜细胞吸收了水分,导致细胞液浓度降低,所以渗透压会降低,B正确;C、当达到渗透平衡时,水分子仍在进出细胞,只是进出达到了动态平衡,C错误;D、处于b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的溶液后,由于溶液中的水分进入
了萝卜细胞,所以蔗糖溶液的浓度升高,吸水能力增强,D错误。故选B。10.研究表明,质子泵是一种逆浓度梯度转运氢离子通过膜的膜整合糖蛋白,它利用其催化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驱动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K+从胃腔进入胃壁
细胞,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质子泵在上述过程中可能既是酶又是载体B.质子泵在泵出氢离子时造成膜两侧的pH梯度C.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K+经通道蛋白进入胃腔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质子泵是一种逆浓
度梯度转运氢离子通过膜的膜整合糖蛋白,质子泵利用其催化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驱动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说明该质子泵运输物质的方式为主动运输,由此可知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高于细胞外,氢离子浓度细胞外高于细胞内(胃腔是酸性环境),说明
该质子泵运输物质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质子泵能驱动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说明该质子泵具有运输功能,而载体蛋白的作用就是运输作用,另外质子泵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说明质子泵催化ATP水解释酶的作用,具有催化作用,质子泵在
这个过程中可能既是酶又是载体,A正确;B、质子泵向胃腔泵出氢离子,说明胃腔中的氢离子高于胃壁细胞的氢离子,氢离子高时pH降低,氢离子低时pH升高,所以质子泵在泵出氢离子时造成膜两侧的pH浓度差,B正确;C、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消耗了ATP水解释放能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
白,而质子泵相当于载体的作用,所以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D、K+经通道蛋白进入胃腔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D。1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和无机催化剂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B.酶能为催化的底
物提供活化能C.所有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D.酶既是生物体内的催化剂,也可以作为某些反应的底物【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对相应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酶的作用机理: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详解】A
、酶和无机催化剂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A正确;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非提供活化能,B错误;C、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等)或RNA(元素组成是C、H、O、N、P),蛋白质和
RNA的组成元素中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C正确;D、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者RNA,本身是催化剂,也可作为底物被蛋白酶或者RNA酶降解,D正确。故选B。12.某同学为研究酶的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试剂名称试管A试管B试管C试管D
试管E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2mL2mL2mL2mL2mL新鲜唾液1mL——1mL1mL蔗糖酶—1mL———恒温水浴37°C37°℃37°℃0℃80℃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温度、酶的有无B.试管A、B对照可证明酶的专一性,检测试剂可用碘液C.试管A、C对照,可证明酶具有高效
性,检测试剂可用斐林试剂D.试管A、D、E对照可证明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检测试剂可用碘液【答案】C【解析】【分析】设计探究酶的专一性及影响酶活性因素的实验中,应遵循对照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本题的设计自变量有三个,即酶的有无、酶的种类和温度;探究酶具有专一性时,可以选取组合试管A、B做
对照,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时可选A、D、E作对照。【详解】A、根据表格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有无、酶的种类、温度,A正确;B、试管A、B中自变量为酶的种类不同,底物相同,二者比较可证明酶的专一性,检测
试剂可用碘液,以检测反应底物淀粉溶液是否被催化分解,未被分解的呈蓝色,B正确;C、若要探究酶的高效性,应再添加一组无机催化剂的作对照,A和C对照,不能证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C错误;D、A、D、E三支试管只有反应温度不同,其他无关变量一致,故可证明酶活性受温度影响,可通过碘液检测淀粉被分解
的量,D正确。故选C。13.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释放能量往往与某些放能反应相关联B.植物根尖细胞生成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细胞质基质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D.能为暗反应提供能量的光反应产物不只有ATP【答案】D【解析】【分析】ATP结构简式A-P~P
~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ATP是直接能源物质。【详解】A、ATP水解释放能量往往与某些需能反应相关联,ATP的合成往往与某些放能反应相关联,A错误;B、植物根尖细胞生成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不是细胞器,B错误
;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1个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C错误;D、光反应产物ATP和NADPH都能为暗反应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D。14.白天,叶绿体中ATP和ADP的运动方向是()A.ATP与ADP同时由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B
.ATP与ADP同时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C.ATP由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ADP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D.ADP由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ATP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
,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淀粉等有机物。【详解】AB、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由类囊体的薄膜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暗反应
消耗ATP产生的ADP由叶绿体的基质向类囊体的薄膜运动,AB错误;C、ATP由类囊体的薄膜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ADP则向相反方向运动,C正确;D、ADP由叶绿体的基质向类囊体的薄膜运动,ATP则向相反方向运动,D错误。故选C。15.如图是研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的实验装
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增加D瓶的酵母菌数量不能提高乙醇的最大产量B.可将C、E瓶溶液更换为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观察其变色的情况C.在C、E瓶中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两组均可观察到溶液变为灰绿色D.实验时D瓶溶液需先反应一段时间再和E瓶
相通,目的是消耗掉D瓶中的CO2【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装置甲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其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装置乙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
是检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详解】A、乙醇的最大产量与容器中的葡萄糖量有关,与酵母菌数量无关,A正确;B、酸性重铬酸钾应该加在B瓶和D瓶,C、E瓶溶液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可观察其变色的情况,B错误;C、C、E瓶溶液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来鉴定CO2,颜色会由蓝变绿再变黄,C错误
;D、实验时D瓶溶液需先反应一段时间再和E瓶相通,目的是消耗掉D瓶中原有的氧气,D错误。故选A。16.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呼吸是指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B.马拉松长跑时,肌肉细胞中CO2产生量等于O2的消耗量C.稻田要定期排水,防止水稻幼根会因缺氧产生乳酸
而烂根D.利用麦芽、葡萄、粮食等通过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可以酿酒【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
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粮
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详解】A、细胞呼吸是指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且伴随着能量的释放,A错误;B
、人体细胞有氧呼吸2CO的产生量等于2O的消耗量,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2CO,因此马拉松长跑时肌肉细胞中2CO的产生量等于2O的消耗量,B正确;C、稻田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会因缺氧产生酒精而腐烂,水稻细胞呼吸不会产生乳酸,C错误;D、酵母菌产生酒精,应该在无氧条件下,D
错误。故选B。17.下图是酵母菌细胞呼吸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水B.条件X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3个C.现象Z是溶液颜色变为黄色D.过程②产生的[H]均来
自丙酮酸【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条件X为无氧,条件Y为有氧。物质a为水,物质b为二氧化碳,试剂甲是重铬酸钾。【详解】A、条件Y下,细胞进行有氧呼吸,葡萄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然后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水,A错误;B、条件X下酵母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有机
物不能彻底氧化分解,所以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3处,即储存在酒精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储存在ATP中,B正确;C、试剂甲是酸性的重铬酸钾,现象Z是溶液颜色变为灰绿色,C错误;D、过程②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
和水形成[H]和CO2,产生的[H]来自丙酮酸和水,D错误。故选B。18.为研究光照强度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下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
素条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将5克新鲜菠菜叶剪碎后,放入研钵中,加入碳酸钙、二氧化硅和无水乙醇后加以研磨,加入SiO2的目的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B.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C.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D.画滤液线时,要等上一次滤液线干燥后再进行画线,
把画好滤液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滤液细线不能浸没在层析液中【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Ⅰ胡萝卜素、Ⅱ叶黄素、Ⅲ叶绿素a、Ⅳ叶绿素b;色素带的由宽到窄依次是:Ⅲ叶绿素a、Ⅳ叶绿素b、Ⅱ叶黄素、Ⅰ胡萝卜素,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A、将5克新鲜菠菜叶剪碎后,放入研钵中,加入碳酸钙、二氧化硅和无水乙醇后加以研磨,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二氧化硅有助于充分的研磨,无水乙醇是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剂,A错误;BC、据图可知,与正常光照相比,强光照条件下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见类胡萝
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BC正确;D、画滤液细线时,重复画线操作应在前一次画线晾干后再进行重复操作,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以避免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D正确。故选A。19.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原理探究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希尔的实验说明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可以产生氧气B.恩格尔曼的实验证明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C.鲁宾和卡门的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CO2D.卡尔文的实验发现了CO2被用于合成糖类等有机物的途径
【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1)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2)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3)卡尔
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详解】A、希尔在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中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在光照下可释放氧气,说明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能进行水的光解,产生氧气,A正确;B、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发现大
量的好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光区域,证明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B正确;C、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用18O分别标记两组实验中的H2O和CO2,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O全部来自H2O,C
错误;D、卡尔文用放射性14C标记CO2,通过追踪放射性去向,证明了光合作用中C的转移途径,即CO2被用于合成糖类等有机物的途径,D正确。故选C。20.将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的光合作用开始于D点之前,结
束于G点之后,E~F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原因是气孔关闭,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B.A~B段较B~C段CO2浓度增加缓慢,原因是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到达图乙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CO2的浓度最高C.乙图中defg
h与横轴围成的面积可代表植物一昼夜积累的有机物量D.经过这一昼夜之后,H点较A点CO2浓度低,说明一昼夜该植物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没有光照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使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当有光照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但开始时,
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增加,但增加量变少;在某一光照下,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此时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最大,超过该光照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导致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
低;在另一光照下,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超过该光照下,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使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当判断一昼夜后有机物是否积累,取决于24点时二氧化碳的浓度和0点时的比较。【详解】A、图甲D、G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故光合
作用开始于D点之前,结束于G点之后,E~F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原因是午休现象,气孔关闭,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A正确;B、图甲中BC段气温较低,呼吸作用减弱,二氧化碳释放减慢,故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图乙中d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d点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
率,使二氧化碳的浓度减少,故d点时密闭容器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B正确;C、横轴上方表示CO2吸收量,横轴下方表示CO2释放量,所以植株有机物积累量可用横轴上方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减去横轴下方曲线与横轴围成的
面积来表示,C错误;D、由于H点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表明经过这一昼夜之后,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说明一昼夜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D正确。故选C。2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A.着丝粒
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B.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倍增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D.染色体数加倍和DNA数加倍【答案】B【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后期,而细胞质
的分裂发生在末期,A错误;B、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都发生在间期,B正确;C、细胞板在末期出现,而纺锤体在前期出现,C错误;D、染色体数在后期加倍,DNA数目加倍在间期,D错误。故选B。22.下图为植物叶肉细胞内叶绿体中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表示该叶肉细胞此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供给14CO2,14C转移途径为CO2→C5→(CH2O)C.若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C5含量会大量增加D.若给植株提供H218O,一段时间后周围空气中会检测出C18O2【答案】D【解析】【分析】光反应阶段:光合作
用第一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作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以下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II(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II(NADPH)。NADPH作为活泼的
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暗反应阶段: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的CO2,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与C5(一种五碳化合物)结合,这个过程称
作CO2的固定。一分子的CO2被固定后,很快形成两个C3分子。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随后,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
;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C5。这些C5又可以参与CO2的固定。这样,暗反应阶段就形成从C5到C3再到C5的循环,可以源源不断地进行下去,因此暗反应过程也称作卡尔文循环。【详解】A、图示为叶绿体中进行的光合作用,无法
判断氧气的去路以及二氧化碳的来源,所以无法比较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大小关系,A错误;B、供给14CO2,14C转移途径为CO2→C3→(CH2O),B错误;C、若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受到影响,光反应产生的ATP、NADPH减少,ATP、NADPH减少导致C3还原过程受到抑制,C5合成减少,二
氧化碳固定过程不受影响,C5仍在消耗,所以总体来说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C5含量会大量减少,C错误;D、若给植株提供H218O,H218O可以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18O2,D正确。故选D。23.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C和30°C,如图表示30°
C时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温度降到25°C(原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a、b、d的移动方向分别是()A.下移、右移、上移B.下移、左移、下移C.上移、左移、上移D.上移、右移、上移【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a点代表呼吸作用速率,b点代表
光补偿点,d点代表光饱和点。【详解】由题可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该图表示30℃时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当温度从30℃降到25℃时,细胞呼吸强度降低,a点上移;b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在25℃时细胞呼吸强度降低,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在除光照
强度外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光合作用强度仍然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需降低光照强度,即b点左移;光合作用强度增强,所以光饱和点时吸收的CO2增多d点上移,C正确。故选C。24.如图是某同学观察到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
裂的图像,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①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等于1∶2∶2B.②细胞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量的最佳时期C.③中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即将缢裂成两个子细胞D.⑤细胞中可发生中心体的复制【答案
】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④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⑤细胞处于间期。【详解】A、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等于1∶1∶0,A错误;B、②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此时染色体数目最清晰,形态最稳定,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量的最佳时期,B正确;C、植物细胞一分为二的方式是在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动物细胞是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即将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洋葱是植物,C错误;D、洋葱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没有中心体,D错误。故选
B。25.如图甲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图乙、丙、丁分别是对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统计,(图乙、丙,丁中的a、b、c表示的含义相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A.该动物的体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B.图丁
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C.甲图时,细胞中活动强烈的细胞器只有中心体D.图丙可以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图甲为有丝分裂后期。图丙中没有b,所以b代表染色单体,图乙中a:c=1:2,
所以a代表染色体数,c代表核DNA数。图乙染色体数和DNA数的比值为1:2,所以图乙为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图丙中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是图甲的两倍所以图丙为有丝分裂后期;图丁中染色体数和DNA数相等,是图乙的一半,所
以图丁是有丝分裂末期。【详解】A、由图甲可知,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该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因此并非所有体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A错误;B、图丁中染色体数和DNA数相等,是图乙的一半,所
以图丁是有丝分裂末期,B错误;C、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活动强烈的细胞器有中心体、线粒体等细胞器,C错误;D、图丙中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数量的两倍所以图丙为有丝分裂后期,图甲为有丝分裂后期,D正确。故选D。
26.下列有关“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解离液处理根尖的目的主要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染色结束后,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能更好的观察染色体C.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残留的解离液,使染色效果更好D.观察临
时装片可以看到连续的有丝分裂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
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制成装片。5、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
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详解】A、用解离液处理根尖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A
错误;B、染色结束后,用清水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B错误;C、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残留的解离液,使染色效果更好,C正确;D、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不可以看到连续的有丝分裂过程,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27.不同细胞的结构或形状不同是因为不同细胞会合成一些不同的特殊蛋白一“奢侈蛋白”,如表皮细胞合成的角蛋白、
透镜状细胞合成的晶体蛋白等。除这些“奢侈蛋白”外,几乎所有细胞中合成的蛋白质都是一些必需的蛋白质一“持家蛋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透镜状细胞不能合成角蛋白,可能是由于该细胞丢失了角蛋白的基因B.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消
化腺细胞中的消化酶都属于“奢侈蛋白”C.“持家蛋白”基因在细胞的整个生命历程中都表达,使各细胞种类不同D.角蛋白的合成是通过细胞内特有基因在一定的时期的选择性表达实现的【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
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透镜状细胞不能合成角蛋白,是因为基因选择性表达,在该细胞中角蛋白的基因未表达,A错误;B、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消化腺细胞中的
消化酶都是特定基因在特定细胞中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都属于“奢侈蛋白”,B正确;C、合成“持家蛋白”的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不会使各细胞种类不同,C错误;D、合成“角蛋白”的基因不是细胞内特有基因,若某细胞中含有角蛋白,则该个体几乎所有细胞都含有该基因,但并非该个体所有细胞都会含有角蛋白
,这是“角蛋白”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错误。故选B。28.下列有关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衰老细胞中染色质收缩,不利于基因的表达B.老年人头发变白主要是细胞中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导致的C.多细胞生
物细胞的衰老与个体衰老都是同步进行的D.衰老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答案】C【解析】【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
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衰老细胞中染色质收缩,DNA不容易解旋,因此不利于基因表达,A正确;B、老年人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导致老年人头发变白,B正确
;C、多细胞生物衰老后,体内大多数细胞处于衰老状态,但不是所有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C错误;D、细胞衰老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新陈代谢减慢,D正确。故选C。29.有关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由基增多和端粒
缩短都会使DNA受损从而使细胞凋亡B.肺部细胞被新冠病毒感染后其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而造成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C.在适宜条件下将玉米种子培育成玉米幼苗,这个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分化后的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死亡包括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是正常死亡;而细胞坏死是细胞外界因素的作用的死亡,是非正常的细胞死亡。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
选择性表达。3、全能性是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分化的实质:一个个体的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是,在个体发育中,不同细胞的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详解】A、自由基增多和端粒缩短都会使DNA受损从而使细胞衰老,A错误;B、肺部细胞被新冠病毒感染后其正常
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而造成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B正确;C、细胞的全能性是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玉米种子培育成玉米幼苗,这个过程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D、分化后的细胞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B
。30.巨自噬和分子伴侣自噬是细胞自噬的两种方式。其中分子伴侣自噬需要细胞内的分子伴侣识别含有特定氨基酸序列的目标蛋白并形成复合物进而被溶酶体膜上相应受体结合,进入溶酶体被降解。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自噬是由基
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一种方式,必将引起细胞凋亡B.巨自噬能清除受损、衰老的细胞器也能为营养缺乏的细胞提供物质和能量C.分子伴侣自噬可通过调节某些蛋白质的含量来影响细胞的代谢,具有特异性D.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信息传递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答案】A【解析】【分析】溶酶体是
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细胞器。内含许多水解酶,溶酶体在细胞中的功能,是分解从外界进入到细胞内的物质,也可消化细胞自身的局部细胞质或细胞器,当细胞衰老时,其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水解酶,消化整个细胞而使其死亡。【详解】A、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结构、
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A错误;B、由图可知,巨自噬可清除线粒体等细胞结构,因此巨自噬能清除受损、衰老的细胞器,通过这种方式为营养缺乏的细胞提供物质和能量。B正确;C、根据题意“分子伴侣自噬需要细胞内的分子伴侣识别含有特定氨基酸
序列的目标蛋白并形成复合物,进而被溶酶体膜上相应受体结合,进入溶酶体被降解”,可知该过程具有特异性,通过分子伴侣自噬可调节细胞某些蛋白质的含量,进而影响细胞代谢过程。C正确;D、由题意可知,目标蛋白需要溶酶体膜上相应受体的识别,然后运入溶酶体被降解,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信息传递和控制物质
进出的功能。D正确。故选A。二、不定项选择题31.在中部装有半透膜(允许水、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蛋白质等较大分子通过)的U形管(如图)中进行如下实验(注:以下各实验开始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均相同),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A.若a侧为细胞色素(一
种红色蛋白质),b侧为清水,一段时间后a侧液面高B.若a侧为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b侧为质量分数为10%的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侧液面高C.若a侧为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b侧为质量分数
为10%的蔗糖溶液,较长时间后,b侧液面高D.若a侧为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b为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较长时间后,b侧液面高【答案】AC【解析】【分析】渗透作用指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
),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或水分子从水势高的一方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一方移动的现象。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半透膜和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详解】A、若a侧细胞色素(一种红色蛋白质),b侧为清水,开始时两边液面高度相同,色为素不能透过半透膜,水
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由于a侧渗透压大于b侧,吸收能力大于b侧,故一段时间后,a侧液面上升,A正确;B、若a侧为质量浓度为5%的蔗糖溶液,b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胰岛素溶液,胰岛素是大分子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要比蔗糖大得多,因此,质量浓度为5%
的蔗糖溶液的量的浓度大于质量浓度为10%的胰岛素溶液的量的浓度,蔗糖、胰岛素都不能通过半透膜,但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开始两边液面高度相同,由于a侧渗透压大于b,a侧的吸水能力强,因此一段时间后,a侧液面上升,B错误;C、ab两侧
分别是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且质量浓度相同,由于蔗糖是二糖,葡萄糖是单糖,因此a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大于b,a渗透压大于b,a侧的吸水能力强,则开始一段时间,a液面升高。又知葡萄糖可以穿过半透膜而蔗糖不能,因此b渗透压逐渐升高,a渗透压下降,当b渗透压
大于a时,b液面升高,高于a侧,C正确;D、若a侧为质量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b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因此开始a渗透压小于b,则b液面升高。又因为葡萄糖可以穿过半透膜,因此a渗透压逐渐升高,b渗透压下降,最终两侧相等,液面高度相等,D错误。故选AC。32.某同学采用差速离心法对
菠菜的叶肉细胞进行了如图所示操作,其中S1—S4表示上清液,P1—P4表示沉淀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四次离心,离心机的转速设置应该是依次变小B.全面考虑S1—S4、P1—P4,DNA仅存在于P1、P2、P3中C.S1、S2、P3均有线
粒体D.S1、S2、S3、P4中均有具膜的细胞器【答案】ABD【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部分中所含有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P1为细胞核、细胞壁碎片,S1为各种细胞器;P2为叶绿体,S2为除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P3为线粒体,S3为除叶绿体、线粒体之外的细胞器;P4为核
糖体,S4为除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S1包括S2和P2;S2包括S3和P3;S3包括S4和P4。【详解】A、图示四次离心,离心机的转速设置应该是依次变大,A错误;B、P1含有细胞核,P2含有叶绿体,P3含有线
粒体,都含DNA,S1为各种细胞器,S2中含线粒体,这两种也含DNA,B错误;C、S1中含线粒体和叶绿体,S2中含线粒体,P2中含叶绿体、P3含有线粒体,因此S1、S2、P3均有线粒体,C正确;D、P4中含有核糖体,核糖体没有膜结构,D错误。故选ABD。
33.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在氧浓度为A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B.2/3的葡萄糖用于发酵C.产生的二氧化碳中,来自有氧呼吸的占2/5D.酵母菌产生二氧化
碳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答案】C【解析】【分析】酵母菌有氧呼吸化学反应式: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能量;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化学反应式: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无氧呼吸中产生酒精的量和二氧化碳的量相同。【详解】A、酵母菌无氧呼吸中产生酒精的量和二氧化碳的量相同,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大于酒精,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B、氧气浓度为A时,酒精的产生
量是6mol,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是15mol,则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9mol,无氧呼吸为6mol。设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X,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得出如下关系式:1/X=6/9;1/Y=2/6。解得X=1.5,Y=3,因此用于无氧呼
吸的葡萄糖约为:3/(3+1.5)=2/3,B正确;C、由B选项解析中可知: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9mol,无氧呼吸为6mol,产生的二氧化碳中,来自有氧呼吸的占9/15=3/5,C错误;D、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场所为线粒体,无氧
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产所是细胞质基质,D正确。故选C。34.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表所示(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
,有关分析合理的是()透光玻璃瓶甲透光玻璃瓶乙不透光玻璃瓶丙5.0mg5.8mg4.5mgA.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叶绿体和线粒体B.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0.5mgC.在一昼
夜后,乙瓶水样的pH值比丙瓶的低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0.8mg【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表格可知: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可作为乙和丙的对照,乙中氧气浓度增加,这是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的积累的,即为净光合作用量;由于丙为
不透光的较璃瓶,因此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详解】A、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A错误;B、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
,因此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5.0-4.5=0.5mg,B正确;C、乙瓶中由于进行光合作用使氧气增多,则二氧化碳减少,而丙瓶只是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高,C错误;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净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量+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量=5.8-5.0+0.5=1.3mg,D错误。故选B。35.如图为与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
,则c→d过程细胞核中DNA含量减半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a
→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答案】BC【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的含量,则ab段表示分裂间期的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以及末期结束之前,cd段形成的原因是细胞一分为二,de段表示
有丝分裂末期完成;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b段表示分裂间期的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据此答题即可。【详解】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
,但细胞核中DNA含量不变,A错误;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即这两点时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一个DNA分子,B正确;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
的含量,则a→c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这几个时期着丝点并未分裂,所以染色体数目不变,C正确;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的含量,则a→c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以及末期未结束之
前,其中后期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故选BC。三、填空题36.图1为测定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常用装置,图2表示在相同环境条件下,I、Ⅱ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图。图3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图解,A、B代表物
质;C3表示三碳酸,C5表示五碳糖。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用图1中甲、乙装置测定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乙装置中X溶液为_____。X溶液的作用是:_____。实验一段时间后,甲装置红色液滴右移距离为a,乙装置红色液滴右移距离为b,则这段时间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为_____(用液滴移动
的距离表示)。(2)图2中,光照强度为A时,植物Ⅰ净光合作用速率_____(大于、小于、等于)植物Ⅱ真正光合作用速率,此时限制植物Ⅱ光合作用强度的内因有_____(答两点);若光照强度为A,每天至少照
光_____小时,植物I才能正常生长。(3)图3中产生物质A的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物质A为过程①提供_____。(4)图3物质B为_____;过程③表示_____阶段。【答案】(1)①.NaHCO3溶液②.维持密闭装置中一定二氧化碳浓度③.b-a(2)①.
小于②.叶绿体中光合作用色素的含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数量③.6(3)①.类囊体薄膜②.还原剂和提供能量(4)①.丙酮酸②.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解析】【分析】图1为测定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常用装置,甲为对照组,乙为实验组,红
色液滴移动的距离可以表示植物净光合作用释放O2的量;图2中的曲线为光照强度对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图3中A为[H],B为丙酮酸,过程①是光合作用暗反应,②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小问1详解】如果用图1中甲、乙装置测定植物光合作用
速率,乙装置中X溶液应为NaHCO3溶液,用以维持密闭装置中二氧化碳一定浓度,保证红色液滴的移动是由于密闭装置中O2含量变化而导致;甲装置(空白对照组)中绿色植物已死亡,由于实验环境条件(如温度的升高)导致瓶内气压增大,红色液滴右移,距离为a;乙装置(实验组)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
强度,由于光合作用释放的O2以及实验环境条件(如温度的升高),使瓶内气压增大,导致红色液滴右移距离b,则这段时间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为b-a。【小问2详解】由图2可知,光照强度为A时,植物Ⅰ净光合作用速率6mg/h;植物Ⅱ真正光合
作用速率=植物Ⅱ净光合作用速率+植物Ⅱ呼吸速率=6+1=7mg/h,即植物Ⅰ净光合作用速率小于植物Ⅱ真正光合作用速率;此时限制植物Ⅱ光合作用强度的内因有:①叶绿体中光合色素的含量,②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数量;植物Ⅰ在光下净光合作用积累有
机物的量大于等于黑暗中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其才能正常生长。若光照强度为A时,植物Ⅰ每天呼吸作用消耗的量=2×24=48mg,光合积累有机物的量至少为0mg时,植物Ⅰ才能正常生长,即每天至少照光48/(6+2)=6小时。【小问3详解】图3中A是[
H](NADPH),在光反应中产生,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过程①是光合作用暗反应,NADPH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利用。【小问4详解】图3中B为丙酮酸,②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3
7.甲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乙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DNA数变化的关系,丙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1)甲图中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依次是
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甲图中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是_____(填字母)。(2)甲图中结构1的名称是_____,结构2的名称是_____。(3)乙图AB段的主要特点是_____。(4)丙图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乙图中代表染色体数量变化的是_
____(填“实线”或“虚线”)。(5)在高等植物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的细胞器有_____。【答案】(1)①.B→C→A→D②.B、C(2)①.细胞板②.核膜(3)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4)①.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②.虚线(5)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解析】【分析】1、
分析甲图:A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处于分裂后期;B细胞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分裂前期;C细胞中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分裂中期;D细胞中出现细胞板,处于分裂末期。2、分析乙图:实线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虚线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3、分析丙
图:AB段形成原因是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的是着丝粒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小问1详解】分析甲图:A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处于分裂后期;B细胞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分裂前期;C细胞中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分裂中
期;D细胞中出现细胞板,处于分裂末期。故甲图中各个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正确排列顺序为B前期、C中期、A后期、D末期,其中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是B前期、C中期。【小问2详解】甲图D细胞中的结构1表示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结
构2表示核膜。【小问3详解】分析乙图:实线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虚线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AB段为间期,其主要特点是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小问4详解】丙图中CD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减半,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的;乙图中实线表
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虚线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小问5详解】参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提供能量)、核糖体(间期蛋白质的合成)、高尔基体(末期细胞壁的形成)。获得更多资源请扫
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