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共(12)页,450.93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838cf7df57222ead05bcffebd2fa88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曲靖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1.龙山文化时期考古发现了由陶器、漆木器和玉石器不同组合而成的礼器,反映出享有特权并占有大量财富的氏族首领、贵族之间的级别序列,阶级阶层分化较为明显。这说明龙山文化时期A.开始进人新石器时代B.
具备了国家的初始状态C.世袭制已经替代禅让制D.最早建立了奴隶制国家2.武王克殷以前,周族已开始分封。周公东征胜利后,在更广阔的被征服地域内,分封了他们的亲属子弟,使得西周王朝终于摆脱了“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
的困境。这表明分封制A.维护了贵族利益B.拓展了西周疆域C.巩固了西周政权D.增强了地方实力3.梁漱溟曾说:“中国老话有‘国之本在家及积家成国’之说,在法制上,明认家为组织单位。中国所以至今被人目之为宗法社会者,亦即在此。”由此可知
A.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B.宗法制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中国古代家国合为一体D.宗法制得到国人的普遍认同4.如图所示的文物可以用于佐证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A.“平斗桶权衡丈尺”B.“集小乡邑聚为县”C.“为田开阡陌封疆”D.“明尊卑爵秩等级”5.“太上(统治
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无为而治B.刑德并用C.小国寡民D.为政以德6.战国文献中
出现了“九州”的地理概念,豫州、并州、冀州等皆属中原,而如北方之幽州、南方之荆州、东南之扬州都已覆盖了传统上的四夷居地。“九州”的出现A.加速了统一局面的到来B.表明原有封国不复存在C.适应了尊王攘夷的需要D.是华夏
文明扩展的结果7.有学者认为,秦朝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各郡辖县若干,郡守、县令由朝廷任命,随时调动,防止割据互斗。郡县制确比分封制优良,所以成为历代不变的定制。“郡县制确比分封制优良”在于A.神权与王权的高度结合B.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贵族政治取代官
僚政治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8.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一段话的核
心思想是A.三纲五常B.敬天法祖C.君权神授D.天人感应9.汉武帝时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中后期,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A.皇帝喜好决定汉赋兴盛B.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C.汉赋的风格受时代
影响D.赋仅在汉代民间流行10.与秦及西汉前期相比,“三公”组织机构在汉武帝时期虽无根本变化,但从职能上看还是不一样,其成了只负责处理和执行一般政务的政令执行机构。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汉武帝A.继续沿用秦朝皇帝制度B.任用亲信参与政
令决策C.进一步推广察举制度D.设置刺史作为地方高官11.下图为我国某一历史阶段的朝代更迭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朝代是A.西晋、北周、北魏B.西晋、北魏、北周C.北魏、西晋、北周D.北魏、北周、西晋12.《南齐书·州郡志》载:“时百姓遭难,流移此境(南方),流民多庇大姓以为客。
(东晋)元帝太(大)兴四年(321年),诏以流民失籍,使条名上有司,为给客制度。”这一制度的制定意在A.打击豪门地主B.限制土地兼并C.缓解财政困难D.调和社会矛盾13.隋朝暴政导致其短暂而亡,唐太宗在重新调整了君臣、君民关系,确定了政治基本方针后,将隋朝行之有效的各项制度进一
步完善并推行,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论述了初唐盛世A.得益于君主取鉴求治的策略B.取决于统治者的创新力C.君臣关系总体和谐度高D.制度建设系统化的建立14.对史书记载进行统计发现,唐朝830名进士的分布来源如右图所示。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
子弟而设立B.以血缘门第为选拔标准C.提升了官员的文化水平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15.《旧唐书·食货志上》记载,两税法的征税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以贫富为差”意味着两税法的征税标准之一是A.田亩B
.货币C.资产D.实物16.中唐时,韩愈以卫道者自居,发出“尊孔孟,排端”的呼声,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恢复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为己任。这反映了当时A.三教合一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C.社会深受佛道影响D.民众受到异族统治17.下列中国古代
重要科技成就与右图所示时空信息相符的是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禹贡地域图》D.《千金方》18.下面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图示表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举措的突出特点是A.极力提高皇权B.竭力削弱相权C.削夺将帅权力D.分权以削弱地方权力19.宋哲宗时,一位出使辽
朝的官员回国后向朝廷报告说:“(辽与宋)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据此可知,此时宋辽之间A.交好是民心所向B.臣属关系巩固C.交往仅限于民间D.民族矛盾消除20.金政权在成立之初,不仅在女真民族中置猛
安谋克,并将渤海、契丹、汉人归附者“一如本朝之制”,编入猛安谋克制之中。此举旨在A.扩大金朝疆域B.维护女真统治C.提升军队素质D.限制民族交融21.元朝的高层政区(行省)由左丞相、平章、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官员分掌各
类行政事务,军事与财赋尤不得集于一人。此规定的意图是A.加强对地方权力的控制B.扩大官员处理政务的权限C.全面革新地方行政制度D.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22.中国古代某历史时期,其突出特征是“强化的中央集权,叠层的政治架构,活跃的商业经济,成长的市民阶层,繁荣的海外贸易,南移完成的经
济重心”。这一时期是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23.观察下列图片。该瓷器最有可能出自青花瓷釉里红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代24.有学者指出:“(在宋代)以勾栏演艺为中心的瓦舍之创设,为演
艺提供了固定的场所,从此,民间城乡各路艺人汇聚于此,使得官方与民间、城乡长期分流的表演艺术终于迎来了交流汇合的契机。”由此可知“瓦舍之创设”A.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B.使艺术领域出现雅俗对峙的局面C.促进了市民文化的
蓬勃发展D.对后世曲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26.《续文献通考》载:洪武元年(1368年),始备六尚书,正三品,而侍郎
正四品。……十三年(1380年)升尚书正二品,左右侍郎正三品,虽并称政府而名位不极,事权不专。这实际上描述的是A.吏治腐败现象严重B.国家刚刚完成统一C.裁撤中书省和丞相D.设立内阁以实现集权27.明太祖时期,乌思藏都指挥使司下设行都司、卫、所等机构,各级机构
的官员均由中央直接敕封当地的僧俗首领担任。这些朝廷命官的升迁、任免和更替,均由中央政权直接决定。由此可知,明政府A.注重对西藏的有效管辖B.加强了西藏与内地的交流C.直接派遣流官管理西藏D.在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制度28.康熙帝在批复曹寅的奏折时,一再嘱咐曹寅:“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
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这一论述说明奏折制度A.弱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B.具有非正式的特点C.使政府决策效率大大提高D.强调高度的保密性29.下表所述现象,能够表明清朝中期时间现象嘉庆二年(1797年)靠捐纳来弥补财政不,官场上充斥着以钱买官
之人,仕途拥塞不堪嘉庆十四年(1809年)清廷健锐营、火器营进行考核,27000名士兵中,被列为头等的仅有60名嘉庆十八年(1813年)京畿和直隶、河南、山东三省交界地区爆发了天理教起义A.军事实力的下降B.统
治危机的显现C.阶级矛盾的激化D.中央集权的削弱30.史载:清代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吴江县的盛泽镇则是“舟楫塞港,街道肩摩”……当时,与汉口镇齐名的还有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上述记载中的市镇景象充分体现了A.政府对商业极为重视B.当时商品经济的发
展C.清朝对外贸易的繁荣D.自然经济的高度发达31.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认为,“天理和人欲不能并立”,“天理为主而人欲听命”更是不能成立,故而“存天理灭人欲”是不可能的。这说明王守仁思想中A.隐含一定的反抗色彩B.与程朱理学一脉相承C.倡导民主和个性自由D.对高度集权有所批判3
2.京剧脸谱“取其形,摄其魂”,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A.折射出社会伦理秩序B.标志着京剧艺术成熟C.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D.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33.1832年,英国阿美士德号
沿中国海岸线侦察半年多,详细记录了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处的地形、气候、物产、军备等情况,这些地方正是《南京条约》指定开放的通商口岸。这表明《南京条约》的签订A.体现了英国的侵华诉求B.扭转了英国对华贸易困境C.强化了列强在华武装力量D.改变了侵略者的侵华模式3
4.镇压太平天国后,清朝地方督抚将民政、财政、司法诸大权统统把持起来,降布政使和按察使为属员。即便非湘淮将领出身的督抚,也都有权编练军队,实掌全省军政。这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削弱B.君主权力的加强C.国家军事力量
的增强D.权力制衡的出现35.右图是20世纪初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有关中国的漫画。漫画中站在中国长城外的美国、英国、俄国等国正想象着中国政府从长城上摔下而四分五裂的情景。该漫画反映的事件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36.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A.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
影响D.各自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37.1903年5月,上海大同书局将邹容的《革命军》版。该书一经面世,即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为“义师先声”和震撼社会、警醒世人的“雷霆之声”。这里所说的“义师”是指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民众提倡国货运动C.清末新政改良运动D.义和团反帝斗争3
8.2012年9月,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典礼在长沙举行。全景式再现辛亥革命历史进程的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在颁奖典礼上大放异彩,获得三项大奖。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进程”的是A.结束了中国数千
年的君主专制统治B.推翻了二千多年的清王朝封建统治C.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D.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规定A.实行总统制B.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C.废除不平等条约D.推
翻封建帝制,实行共和政体40.辛亥革命前北京剧坛很保守,旦角一律由男人扮演,不允许女人登台演戏。1912年,著名京剧演员俞振庭借改良新剧的东风,邀请外地女伶赴京献艺,这开了女伶在北京剧坛公演的先例。这说明辛亥革命A.摈弃了京剧的优良传统B.使中国开始走向近代化C.引发了社会习俗
的变化D.彻底地废除了封建制度41.在武昌起义后的半年里,全国的报社由100多家猛增至500家,总销售数量达到了4200万份,这两个数字,都超过了历史最高纪录。然而,到1913年年底,全国500家报社锐减到139家。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袁世凯的专制独裁B.民主革命中心的转移C.报业经营成本
的增长D.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42.仔细观察下图,有关图中“2”这一时期发展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表述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的刺激和诱导B.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C.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D.民族共和思潮的推动43.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文学在今日不当为少数文人之私产,而当以能普及最大多数国人为一大能事”。这说明胡适C.主张反对封建权威A.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D.主张发展科学文化B.倡导文学应平民化、世俗化44.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了一种新的现代文明以挽救中国“新”的主要表现是A.知识
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C.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45.“红色旅游”是指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下列各项主题中,符合“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的是A.开天辟地,中共
创立B.武装起义,八一建军C.战略转移,万里长征D.战略反攻,挺进中原46.中共一大的纲领规定:“本党应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准与其他党派发生关系。”这一规定A.迎合了当时的国民革命运动B.符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诉求C.
不利于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D.阻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47.法国歌谣《两只老虎》传人中国后衍生出多个版本的歌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的革命话语。下列歌词版本产生于国民革命时期的是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
军阀!”B.“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C.“打倒老蒋,打倒老蒋,除军阀!除军阀!”D.“打倒日本,打倒日本,除汉奸!除汉奸!”48.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的进程中,南昌起义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其为人民军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
个“转折点”主要表现在A.斗争手段的变化B.革命理论的变化C.革命领导的变化D.革命道路的变化49.由于社会动荡,军阀混战,国家处于严重分裂的局面,所以北洋政府时期的官僚资本发展较慢。官僚资本的迅速发展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当时,官僚资本迅速发展
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秩序稳定B.国家局势统一C.依托国家权力D.社会民众认可50.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一革命道路的开端是A.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B.国民革命军的北伐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D.《论持久战》的发表第Ⅱ卷二、非选择题(40分)5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
062.9%662429637.1%——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材料二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
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材料三“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
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美国学者墨菲《亚洲史》(1)依据材料一归纳表格中数据反映的历史信息,据此信息说明唐宋时期的经济现象。(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制度创新和变
革”的表现。(6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试从文化、经济现象说明“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8分)52.(20分)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编号①、②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指导思想是什么?(4分)(2)编号③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个派别的观点?他们提出了什么救国方案?(4分)(3)编号⑤人物提出了近代中国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救国方案,这一方案是什么?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进行了什么活动?你如何评价这一活动?(8分)(4)上述人物主张的出现说明了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4分)历史期末考试答案BCAAADBDCBBAADCCDDABACDCBCADBBADAADAAADCABBDCC
AABC51(1)信息:西汉时,南方人口数及占全国人口比例远远低于北方;从唐到宋南方人口数急剧增长,而北方人口数及占全国人口比例迅速下降。北宋时南方人口数已经超越北方。(4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现象:经济重心南移。(2
分)(2)表现:颁布“推恩令”;设立中朝;实行察举制;设立刺史制度。答出三点(6分)(3)经济:市打破时空限制;出现纸币交子;海运发达;经济重心的南移。答两点(4分)文化角度:理学的兴起与发展;文学上宋词、话本;书法与绘画艺术发展;科技上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
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4分)答两点52.(1)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2)改良派;提出了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3)思想救国;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4)由表及里,由浅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