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docx,共(10)页,659.144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7f48e0b47f72cc4baafe67641e80ef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大庆铁人中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图1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花火炬台。橄榄枝大雪花由96片小雪花组成,每一片小雪花上,都镶嵌着一个参赛国的名称,代表一个参赛国。设计理念体现了奥林匹
克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精神,也蕴含着中国文化核心内涵。这理念主要指()图1A.天人合一B.道法自然C.天下为公D.和而不同2.汉唐中国遵循古代文化秩序与政治秩序叠合的理想形态,在中国与四邻的关系中,形成一个多重同心圆网络,中国居于中央,编织列国于四周。这一网络的形成根源于()A.儒家思想的主
导地位B.农耕经济领先世界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册封朝贡制度形成3.有一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曾出现过旨在改造政权到某一程度的一系列努力,使中国一方面得以顺利参加近代世界的种种活动,另一方面又无须彻底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体现这些观念的制度,以下描
述与该学者所述历史事件符合的是()A.宣传民主和科学B.传播马克思主义C.倡导民主共和D.主张“自强”“求富”4.宋代每一类瓷器有多种样式,单就梅瓶,不同瓷窑利用粗细、横直、长短不同的外部轮廓线,于细微处反复磋磨,以探寻梅瓶一器的最典范之造
型。正是依托这种正心诚意的大胆创新与孜孜不倦的实验,宋代瓷器具备了一种超越时代的典范美。由此可见,宋代瓷器的制作()A.深受理学义理观念的影响B.颠覆了传统制瓷技术C.体现了技术传承的封闭性D.源于“瓷路”的兴盛5.1727年,德国哲学家布尔芬格尔出版了《由儒家典籍所见的政治与
道德的学说及其实例》。该文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德治主义的向往,并称誉中国是一方乐土,中国的众王皆为真正的哲学家。作者此举旨在()A.吸收儒家精神以提高王权地位B.传播儒家思想以促进社会改革C.推进宗教改革以建立民族国家D.鼓吹王朝战争以完成国家统一6.人类最
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A.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D.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7.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
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D.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8.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其
哲学思想、史学研究、文学成就等,都对欧洲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柏拉图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B.《荷马史诗》属于古希腊文学的早期代表C.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断代史的撰史体裁D.雅典卫城的君士坦丁凯旋门是建筑艺术的代表9.《世界文明史》记载“在白人踏上
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为发展中南美洲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这反映出()A.欧洲殖民者破坏了印第安文化B.中南美
洲主要是西班牙殖民地C.阿兹特克文化属于印第安文化D.殖民者曾对印第安人野蛮屠杀10.约在1世纪,匈奴人开始迁徙,从而导致了一场延续数百年、波及亚欧大陆广大地域的民族大迁徙。这一迁徙的主要方向,一是西进,二是南下。在西方,这一迁徙浪潮所产生的影响是()A.成为
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B.促成了日耳曼诸国的建立C.加快了封建制度瓦解的进程D.使赫梯人掌握了马拉战车技术11.美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说,16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各种瘟疫和传染病带到美洲,在殖民者到达
美洲后的一个世纪,当地人口减少了95%,仅在墨西哥,人口就锐减了3500万。美洲人口的锐减()A.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建立殖民统治B.导致美洲纳入到世界市场C.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D.促使东方迅速从属于西方12.(2022·山东省青岛4月练习·3)导致图1
、图2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1唐朝对外贸易路线图2宋朝对外贸易路线A.国家海权意识增强B.指南针的广泛应用C.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D.朝贡贸易体系的发展13.1685年,英国对所有印花棉布、印度亚麻及所有印度制造的丝绸制品征收10%的税。1721年后
售卖印度棉布成为非法行为。据此可知()A.英国纺织业完全落后于印度B.印度惨遭英国殖民掠夺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萎缩D.贸易保护助推工业革命14.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时,随军带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和测绘师等大批专门人才,以便随时收集资料和绘制地图。这可佐证
,本次东征()A.旨在传播古代希腊的文化B.导致了东方国家文化的消亡C.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D.加强了对东方地区殖民统治15.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
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A.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得到加强B.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C.第三世界崛起改变了世界格局D.全球化促使各国文化同质化16.下表为各地校运会和联合运动会略表,下表反映了(
)时间举办学校运动会规模参加学校1899天津北洋大学上海圣约翰学校校际对抗赛校际对抗赛水师、电报,武备学堂南洋学堂1900上海圣约翰学校足球运动会1902—1911天津学界(举办8届运动会)联合运动会官、私各校1
905北京协和书院校际运动会汇文书院等1907南京学界联合运动会南京86所学校A.各地崇洋趋新的风气B.新旧教育体制更替C.社会体育的快速发展D.社交礼俗日益西化17.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会议
,75个国家签署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公约中文化和遗产的并列反映了()①二者的相互依赖性②自然遗产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③可持续发展的理念④各国对二者都实施了有效保护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18.饕餮纹最早出现在良渚、龙山等文化的
玉器、陶器上,也称兽面纹,融合虫、鱼、鸟、兽等多种动物元素,有“驱鬼辟邪”之义。青铜器上的兽面则出现在夏代,商代和西周早期纹饰神态愈加生动,形状复杂多变,应用更普遍。饕餮纹的流变说明()A.多元一体的发
展基础基本奠定B.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起源C.中华文明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D.中华文明根源于游牧经济19.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出现了男女合葬墓。其中1号墓,男性遗体放于墓穴正中,女性则在正穴扩出的一个小长方坑中。1、13、35号三座墓,随葬品的放置多数偏于男性一侧。由此反
映了大汶口文化晚期处于()A.母系氏族社会B.父系氏族社会C.奴隶制社会D.早期国家形成时期20.下图为春秋晚期的牺尊,出土于山西省浑源县,作牛形,牛腹中空,集盛酒、温酒为一体,牛鼻穿有一环。它造型古朴,构图新颖,牛的形象神色安详。
最吸引人的是牛鼻突出,且穿有圆环显得夸张,但又很真实。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它体现了贵族的奢靡生活B.当时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C.当地的牛耕技术广泛应用D.当时已出现牛耕21.春秋时期楚国贵族伍子胥被迫奔吴“而耕于鄙”,吴国贵族寿梦子季札拒不从政“而耕于野”,楚国贵族狂人接舆“躬耕以食”。
据此可知当时()A.贵族阶层基本没落B.新生产关系在滋长C.井田制度完全瓦解D.土地私有制被确认22.据文献记载,商代历法己开始设置闰月,最初没有定制,有时甚至出现再闰或三闰的现象。大约公元前6世纪后,中国已有十九年七闰的“章”法。这种变化主要源于()A.观测
技术出现重大进步B.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C.阴阳合历促进历法发展D.小农经济日益发展成熟23.春秋战国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促成了游学风气,从而兴起了士阶层越陌度阡投师问学的游学之旅和朝秦暮楚官海沉浮的游
说之旅。游学之风可以说明()A.王室衰微动摇教育根基B.政局动荡促使士族流动C.社会转型推动学术下移D.诸侯争霸加快人才培养24.1953年,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了接近6880余枚的海贝,经过专家的鉴定,是主要产于台湾、海南等地,还有阿曼湾、南非地区的贝。根据这一
考古发现,可以推知()A.商朝妇女对海贝有特别的喜好B.台湾地区已经归属商朝统治C.平民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改善D.商朝的贸易发展进一步扩大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5题19分,26题12分,27题21
分,共52分)25.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材料一商鞅变法历时十余年,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风俗等方方面面,商鞅强调以法治国,将奖惩机制贯彻到法令的各个方面,为了使秦国迅速强大,商鞅将举国之力集中到农业和军事上,
实行强有力的农战结合的战略。——摘自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材料二(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秦统一全国
为郡县,意味着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体制基本终结。——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商鞅变法在农业和军事领域的“奖惩”举措,并分析该变法对历史发展进程的积极影响。(5分)(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
出西周和秦朝所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概括西周与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不同点。(10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到秦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4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在中国古代
历史上,由于地理环境存在差异,形成了图6所示的五条基本的区域性历史发展道路,它们之间的互动、交流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图6——据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整理从上图所示的五条道路中任选两条道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两条道路间的互动。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材料一
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材料二在战国时期的儒法之争中,儒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孟之辈周游列国,竭力宣传“礼治”“仁政”,但是他们的学说过于忽视刑政的现实作用,显得迂阔而不切实际,没有被诸侯采用。相反,法家的治国思想却受到各诸侯国的欢迎。——摘自刘长江《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关系辨析》材料三“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故治民
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韩非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外部条件”和根本原因。(8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战国
时期的儒法之争”的实质,并分析儒家和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不同命运的原因。(5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及实践的成败。(8分)大庆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级年级期中考试试题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
号12345678答案DBDABCBB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ABACDCBB题号1718192021222324答案DCBDBBCD1.【答案】D【解析】将不同的东西加以调和并使之平衡,叫做“和”,题干中“每一片小雪花上
,都镶嵌着一个参赛国的名称,代表一个参赛国”与奥林匹克精神、中国文化核心内涵等,融合为橄榄枝大雪花,体现了“和”的思想,故选D项;天人合一指天与人紧密相联,不可分割,题干未提及自然与人的关系,排除A项;道法自然,即道是先天地生的,天地万物都是道所生
的,道的体是虚无缥缈的,道的用是生生不息的,道至高无上,题干未提及“道”,排除B项;天下为公,指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建立一种人人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而题干涉及的奥运会,排除C项。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向周边辐射,形成了稳定的东亚文化圈,东亚文化圈以儒家
思想为核心,对周边国家的思想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使得儒家文化具备如此强大影响力的根本原因则是中国的农耕文化,封建经济下产生了强大的国力,因此,形成材料所说的网络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农耕经济,故选B项;儒家思想的主
导地位是农耕经济强大的产物,而非根本原因,排除A项;制度可能是中国影响力强大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因素,排除C项;册封朝贡制度也是在中国国家实力强大的前提下形成的,而强大的根原是经济,故册封朝贡制度是农耕经济领先世
界的产物之一,排除D项。3.【答案】D【解析】据材料“使中国一方面得以顺利参加近代世界的种种活动,另一方面又无须彻底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体现这些观念的制度”可知该思想是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
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故选D项;据所学宣传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据所学传播马克思主义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排除B项;据所学倡导民主共和是清末革命派
的口号,排除C项。4.【答案】A【解析】由题干中的“正心诚意的大胆创新与孜孜不倦的实验”、“典范美”可知,在瓷器的制作过程中体现了理学崇尚义理的特点,故选A项;题干体现的依然是传统制瓷技术,并不是颠覆,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制瓷技术的精雕细琢和大胆创新,不是体现其传承是否具有封闭性
,排除C项;题干的制作受理学义理观念影响与瓷路的兴盛无关,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据材料“该文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德治主义的向往……中国的众王皆为真正的哲学家”,可知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推崇中国儒家思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批判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故选B项;“中国的众王皆为
真正的哲学家”说明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的目的是为了批判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排除A项;宗教改革与德治主义无关,排除C项;王朝战争与德治主义无关,排除D项。6.【答案】C【解析】“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
,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说明人类发展在一定的时期有一些共同的相同之处,可以推断人类发展应该有其内在的规律,故选C项;“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说明环境虽然差异大,但文化却出现了一致性,可见环境不是决定作用,排除A项;“虽然有千山
万水的阻隔”说明文明间的联系可能性很小,排除B项;“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里并没有说明文明的种类,实际这些文明的种类并不相同,排除D项。7.【答案】B【解析】据材料“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可知
强调的是阿拉伯文化对西方的影响,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文化对西方的影响,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并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文化传播是不仅仅局限于国家统治范围之内,排除C项;阿拉伯和东方国家并不是欧洲文明的源头,排除D项。8.【答案】B
【解析】古希腊文学的早期代表是《荷马史诗》,史诗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故选B项;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而不是柏拉图,排除A项;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而不是断代史,排除C项;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建筑艺术的代表,而不是君士坦丁凯旋门,排除D
项。9.【答案】A【解析】据材料“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为发展中南美洲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可知,由于欧洲的殖民政府使中南美洲没有发展起来与其他大洲相媲美的文化,说明欧洲殖民者破坏了印第安文明,故选A项
;材料反映的是欧洲殖民者对美洲文化的破坏,不能说明中南美洲主要是西班牙殖民地,排除B项;阿兹特克文化属于印第安文化,但材料强调的外来侵略对美洲文明的破坏,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美洲文化被终止发展与欧洲殖民者有关,但没有明确说出欧洲殖民者
对印第安人进行野蛮屠杀的内容,故“殖民者曾对印第安人野蛮屠杀”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10.【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匈奴人西迁促进了欧洲西罗马帝国的衰落,为口耳曼诸国的建立提供了机会.故B项正确:这一迁徙浪潮是导致西罗
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并非根本原因,排除A项;这一迁徙浪潮促成了欧洲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形成,而不是“加快了封建制度瓦解的进程”,排除C项;公元前2千纪,赫梯人便已掌握马拉战车技术,选项所述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11.【答案】A【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16世
纪初到19世纪初,美洲土著人口下降,这既减少了土著对殖民者的抵抗,也使得欧洲殖民者开启了黑奴贸易,故选A。美洲被纳入世界市场的表现是美洲的原产作物进入欧洲,排除B。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对殖民地的赤裸裸的掠夺,这和美洲人口锐减关系不大,排除C。东方从属于西方是在工业革命之
后,排除D。12.【答案】C【解析】根据地图可知,唐朝时期对外贸易通道包括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而南宋时期对外贸易只有海上丝绸之路,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南宋偏安江南,陆上丝绸之路衰落,经济上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经济实力强
,为对外贸易提供了基础,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故选C项;近代伴随着列强入侵,中国的海权意识逐渐觉醒,排除A项;宋朝时期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促进了对外贸易,但材料的问题是从唐朝到宋朝,陆上丝绸之路衰落而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排除B项;朝贡贸易是指在外国使节进贡的前提下,随所
承车马、船舶携带商货来中国进行的贸易,而材料中的丝绸之路则是中西方之间的自由贸易,不属于朝贡体系,排除D项。13.【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英国在限制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和销售,这属于贸易保护政策,目的在于保护国内市场,而对国内市场的保护有利于刺激本国的生产力,对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故选D项;完全落后的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到的内容是英国和印度之间在纺织方面的贸易往来,不能反映印度被英国殖民,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与材料所示的时间不相符合,排除C项。14.【答案】C【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亚历山大东征时,随军带有工程
师、哲学家、地理学家和测绘师等大批专门人才,“以便随时收集资料和绘制地图”,这有利于西方人了解东方社会,有利于东西方文化传播与交流,故选C项;亚历山大东征是为了建立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传播古代希腊的
文化”是其征服的手段而已,排除A项;“东方国家”范围很广,亚历山大东及印度而已,中国当时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繁荣,排除B项;“加强了”不合史实,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很快分裂,排除D项
。15.【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二战后新兴国家在发展道路上既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性,也立足于本国本民族的发展传统,这体现出全球化和多样化的协调统一,故选B项;材料“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反映的是全球化和多样化的统一,与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
无关,排除A项;第三世界崛起只是冲击了原有的世界格局,并非改变,排除C项;各国的发展道路是多样化的,而非同质化,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国近代化。近代体育是伴随着新1日教育体制的更替而产生的,体育活动最早出现在新式学堂。体育科目成为新式教育的特点或标志
之一。近代学堂得风气之先,率先创行和推广体育娱乐活动。故B项正确。崇洋趋新的风气仅局限于大中城市一部分人的行为方式,A项表述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学校体育;体育活动不是社交礼俗,故C.D排除。17.【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一国文化多受到本国特定自然欢迎的影响,
这体现了文化与自然两者的相互依赖性,故①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不是所有的自然遗产都有文化遗产的属性,故②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规定对文化和自然遗产都进行保护,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故③正
确;材料仅反映了公约的规定,没有体现各国执行公约的情况,故④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18.【答案】C【解析】略19.【答案】B【解析】略20.【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内容可知,该“牺尊”青铜器为
“牛形”,特别是其“牛鼻”上多出一个鼻环,这不仅仅是形制(“牛腹中空,集盛酒、温酒为一体”)上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它包含非常重要的历史信息,即这是春秋后期人驯化牛来耕田,也就是牛耕技术推广的明证,据此可知,该牛形牺尊体现出牲畜的驯化影响了人们的政治生活,故选D项;根据题干内容
可知,该牛形牺尊是春秋晚期的一个盛酒器,但是却体现不出贵族的奢靡生活,排除A项;牛形牺尊是一个盛酒的青铜器,属于祭祀用品,与农业生产无关,排除B项;该牛形牺尊出土于山西省浑源县,仅能证明在该地出现了牛耕技术,但是并不能据此扩大为“广泛应用”,排除C项。21.【答案】B【解析】春秋时期,伴随着井田制
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封建依附关系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不但有一部分奴隶和平民自己垦荒种地,获得了小块土地的所有权,成为自耕农,还要部分贵族由于种种原因也转化为自耕农,如材料所述,这种自耕农,随着奴隶制的瓦解数
量不断增加。22.【答案】B【解析】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商代设置闰月但没有定制,到前6世纪前后闰月定制且更为合理,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历法是指导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闰月的调整来源于农民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故选B项;闰月
是人为的调整,和观测技术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闰月的调整而非历法产生的影响,且材料没有提到阴历和阳历,排除C项;商代还未形成小农经济,排除D项。23.【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
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实现了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的转移,使得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养士之风随之兴起,学术研究氛围也相对自由,故选C项;王室衰微有利于促进社会转型,对民间教育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排除A项;士族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春秋战国时期的士
阶层只是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排除B项;游学之风反映的是诸侯争霸的环境下地方诸侯重视人才选拔,排除D项。24.【答案】D【解析】由材料“是主要产于台湾、海南等地,还有阿曼湾、南非地区的贝”可知殷商时期商业活
动范围广阔,远远超出商朝的统治区域,故选D项;商朝海贝被视为货币,而非女性的装饰品,排除A项;“已经”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明显改善”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25.【答案】(12分)(1)举措:重农抑商,奖励
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2分)影响: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促进了国家统一。(3分)(2)制度: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2分)不同点:西周以血缘关系为
纽带,秦朝以地缘关系为基础;西周尚未实现中央集权,秦朝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统治;西周是贵族政治,秦朝是官僚政治。(8分,不同点任意答出两点给8分)(3)趋势:①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②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6.【答案】(12分)略【解析】首先,读懂题目要求,据材料“从上图所示的五条道路中任选两条道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两条道路间的互动及其带来的影响”可知,此题主要考查历史发展道路的关系和影响。其次,任选两条自己熟悉的发展道路,结合所学进行解释,
如“草原道路”和“中原道路”,结合中国古代史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论述总结成文。27.【答案】(1)外部条件:诸侯争霸,礼贤下士;学术环境宽松;礼崩乐坏;周王室衰微;私学兴起。根本原因:社
会的变革。(2)实质:德治和法治之争。(1分)原因:儒家思想不切实际;在重视富国强兵的君主看来,无助于实现他们的强国抱负。(2分)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2分)(如从争霸角度作答只可得1分)3)主张:
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成:秦朝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败: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
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