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测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6)页,368.20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7c9127ac10e57a5a9ef52d988943ca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学情测试生物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分数:100分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30题,每题两分共60分)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
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的量少于细胞内液的量B.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可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C.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D.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血浆的渗透压会有所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通过动态的有机联
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即内环境。【详解】A.细胞外液的量约占体液的1/3,细胞内液的量约占体液的2/3,A正确;B.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可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B错误;C.人体细胞外液的
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C正确;D.由于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所以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血浆的渗透压会有所下降,D正确。该题需选择错误选项,故答案为B。2.下列有关内环境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组织
液和淋巴液的成分相近,但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B.淋巴中含有细胞因子,利于增强免疫功能C.血浆中含有蛋白酶,可催化血红蛋白水解D.组织液中钠离子浓度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
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
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相近,但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A正确;B、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而淋巴细胞位
于淋巴、血液和淋巴结中,因此淋巴中含有淋巴因子,利于增强免疫功能,B正确;C、血浆中不含有蛋白酶,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C错误;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钠离子和氯离子,因此组织液中钠离子浓度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D正确。故选C。3
.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小红将酸奶饮入胃中B.病人点滴生理盐水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洗澡时耳中进水【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详解】A、胃直接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病人点滴生理盐水进入血浆,血浆属于内环境,B正确;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红细胞内为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耳与外界相同,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B。4.下列可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成分的是()①K+、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②血红蛋白、O2和糖原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胃蛋白酶和氨基酸A.①③B.①③④C.②③D.②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试题分析: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即内环境的成分: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
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详解】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中含有水、蛋白质(如血浆蛋白)无机盐、血液运送的物质(如尿素、O2
、CO2、葡萄糖、胰岛素等激素、氨基酸);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而血清属于血浆的范畴;K+、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可存在于组织液中;胃蛋白酶存在于胃液当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A正确,B、C、D均错误。故
选A。5.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其中有A.氨基酸合成蛋白质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和理化性质的考查,内环
境即是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的,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详解】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不在内环境中进行,A错误;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
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C错误;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血浆属于内环境,D正确。6.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共同构成了人体细
胞生存的内环境B.当人体较长时间对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乙液会变少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可以生活在甲液和丙液中D.甲液和乙液在组成上的主要差别是无机盐含量的多少【答案】C【解析】【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甲是血浆、乙是
组织液、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内环境是由甲、乙和丙组成,A错误;B.当人体较长时间对蛋白质摄入不足时,血浆蛋白质减少,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液增多,因此乙液会增多,B错误;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存在于淋巴和血浆中,
因此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可以生活在甲液和丙液中,C正确;D.甲液和乙液分别是血浆和组织液,两者的主要差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首先要求识记人体体液的组成及各成分
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甲、乙、丙和丁所代表的液体的名称。7.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①H2CO3/NaHCO3等缓冲对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
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①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答案】C【解析】【分析】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
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详解】H2CO3/NaHCO3等缓冲对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①正确;当体内摄入或者产生酸性物质时,可以与HCO3-反应生成H2CO3,H2CO3分解产生的CO2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从而维持的血浆
的酸碱平衡,②正确;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③正确;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排出更多的CO2,从而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④正确;内环境的酸碱缓冲物质在血
浆中,不是食物中,⑤错误。依据以上分析,①②③④正确,故选C。8.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保持内环境稳态,生命活动就可以正常进行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是②③④C.内环境稳态就是指②③④中的化学成分相
对稳定D.④中的成分包括尿素、葡萄糖、胰岛素【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是细胞内液,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其中②③④组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据此分析答题。【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活动维持正常的条件之一
,只有内环境稳态是不够的,A错误;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是③组织液和④血浆,B错误;C.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④血浆,三者共同组成内环境,内环境稳态包括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C错误;D.④是血浆,其成分中含有尿素、葡萄糖、胰岛素等,D正确。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关知识点,能够分析题图确定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体液的名称,明确内环境稳态不仅仅是组成成分的稳态。9.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答案】D【解析】【分
析】本实验探究的是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所以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分析题图可知,清水组实验结果不合理,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弱于血浆组。【详解】A、本实验探究的是血浆是否具有
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所以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A正确;B、加入HCl后,清水组的pH应降低,B正确;C、从坐标曲线中可以看出,当加入的HCl超过一定量后,血浆组不能继续维持pH的相对稳定,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正确;D、从坐标
曲线中可以看出,缓冲液组的曲线较血浆组先下降,所以缓冲液组维持pH相对稳定的能力弱于血浆组,D错误。故选D。10.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的含量无关B.体内细胞依赖于内环境,但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与维持C.
进食30分钟后肝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静脉端血糖浓度较动脉端的低D.神经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C【解析】【分析】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内容包括pH、渗透压、温
度的动态平衡。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钠离子和氯离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90%以上来源于钠离子和氯离子。【详解】A、由分析可知:血浆渗透压的大小
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错误;B、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依赖液体环境,内环境的形成与维持与体内细胞的代谢直接相关,B错误;C、进食30分钟后,由于消化、吸收导致血糖含量上升,由于胰岛素的作用,使得血糖在肝脏处合成了肝糖原,故肝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静脉端血糖浓度较动脉端的低,
C正确;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错误。故选C。11.反射活动离不开反射弧,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a的末梢是感受器,e的末梢是效应器B.d结构是突触,兴奋在该处是单向传递的C.在人体反射活动中,兴奋在b处不可以双向传导
D.刺激e,f有反应,该活动不是反射【答案】A【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能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神经中枢在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2、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有神经节c),d是突触结构,e是传出神经,f是效应器。【详解】A、a是感受器,c的末稍和它支配的肌肉构成了效应器,A错误;B、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
B正确;C、在人体反射活动中,兴奋只能由感受器开始,最终传导到效应器,是单向传导,C正确;D、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反射活动进行的前提条件,刺激e,f有反应,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该活动不是反射,D正确。故选A。12.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膝跳
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膝跳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其支配的骨骼肌细胞C.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可受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D.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由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组成【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
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详解】A、膝跳反射与生俱来,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B、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其支配的骨骼肌细胞(如股四头肌细胞),B正确;C、在反射弧中,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可受感觉神经
元或中间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C正确;D、膝跳反射的反射中枢是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没有中间神经元,D错误。故选D13.下图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神经递质释
放到突触间隙后扩散到突触后膜的过程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C.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b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aD.神经递质的作用是只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答案】C
【解析】【分析】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结合题图可知,b为突触前膜,a为突触后膜。【详解】A、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比较复杂,有的是氨基酸,有的是单胺类,有的是气体,A错误;B、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作用,需要消
耗能量,但在突触间隙间的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C、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b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C正确;D、神经递质的作用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也可以引起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D错误
。故选C。14.在医院看病或者体检,经常会化验血液。采集手指血时,人会感觉疼痛但不会缩手,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递质C.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控制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
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详解】A、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此过程中神经纤维未离体,兴奋
在反射弧中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A错误;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需要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B正确;C、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C正确;D、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
递到突触后膜,故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正确。故选:A。15.如图为神经元甲、乙形成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a点受到适宜刺激而兴奋,兴奋
处膜电位发生变化,这是Na+内流引起的B.神经冲动由甲传向乙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C.刺激b点和c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均偏转两次D.甲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与乙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引起乙膜电位的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
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
信号”的转变。【详解】A、若a点受到适宜刺激而兴奋,兴奋处膜电位发生变化,这是Na+内流引起的,A正确;B、神经冲动由甲到乙的过程中要经过突触,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化,B正确;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
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因此电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电刺激c点,指针偏转一次,C错误;D、甲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与乙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引起乙膜电位的变化,D正确。故选C。16.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
的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被称为“神经一肌肉接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腓肠肌或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均可发生肌肉收缩B.在①处施加刺激,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C.刺激②处,电流计不会发生偏转D.刺激①处,腓肠肌收缩【答案】B【解析
】【分析】据图和题干“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那么兴奋传递方向在此处只能是神经→肌肉,且是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互变;又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且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详解】A、根据题干“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说明腓肠肌受到刺激可以发生肌肉收缩,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也可以发生肌肉收缩,A正确;B、刺激①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以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电流表可以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错误;C、刺激②处,肌
肉收缩,腓肠肌此相当于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产生作用于突触后膜,不能反向传导,则电流计不会有变化,C正确;D、刺激①处,兴奋传到腓肠肌时腓肠肌收缩,D正确。故选B。17.人体各部位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
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大脑皮层的代表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D.大脑皮层通过对低级中枢不断调整才能使机体的运动更加
精准【答案】D【解析】【分析】大脑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对肢体运动的调节具有交叉支配的特征。【详解】A、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大脑皮层的代表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大,A错误;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B
错误;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呈正立排列,即眼部在上口部在下,不是倒置的,C错误;D、大脑皮层通过对低级中枢不断调整,才得以使机体的运动更加精准,D正确。故选D。18.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
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B.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C.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D.自主神经系统既有脑神经又有脊神经,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
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在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
,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等,A正确;B、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B正确;C、外
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包含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C正确;D、自主神经系统既有脑神经又有脊神经,它们都属于传出神经,D错误。故选D。19.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内脏
器官的调节作用一般相反C.自主神经系统不完全自主,还受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D.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减慢,副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
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交感神经
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A正确;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内脏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B正确;C、自主神经系统不完全自主,还受高级神经中枢如大脑皮层的调控,C正确;D、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副交感神经可以使心
减慢,D错误。故选D。20.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后叶细胞合成并分泌的B.长期服用雌性激素的女性可能会引起垂体功能退化C.雌性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保幼激素均可以口服使
用D.呆小症患者不可以通过抽血化验的方式来判断生长激素水平是否正常【答案】B【解析】【分析】不同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1)固醇类: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雌激素、雄激素)。既可口服,也可注射补充。(2)氨基酸衍生物类: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既可口服,也可注射补充。(3)多肽和蛋
白质类:如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抗利尿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易被消化酶分解,不宜口服,需注射补充。【详解】A、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细胞释放,A错误;B、长期服用雌性激素的女性会抑制垂体,可能会引起垂体功能退化,B正确;C、雌性激素、甲状腺激素
、保幼激素均可以口服使用,而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失去活性,C错误;D、呆小症患者可以通过抽血化验的方式来判断甲状腺激素水平是否正常,D错误。故选B。2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物质,神经调节的信号是
神经冲动B.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准确、局限,而体液调节的范围广泛C.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而体液调节时间较长D.神经调节速度快,而体液调节反应缓慢【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人体通过神经
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规律性应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
质进行调节。【详解】A、体液调节的信号是激素等化学物质,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神经递质),A错误;B、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范围不同,神经调节准确、但是比较局限,体液调节较广泛,B正确;C、作用时间不同,神经调节时间比较暂,体液调节时间比较长,C正确;D、神经调节反应
比较迅速,体液调节反应较缓慢,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比较,考查学生识记能力。22.下列关于激素、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和酶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B.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可以作为
信息分子调节生命活动C.激素和酶都是蛋白质,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D.酶和神经递质都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因此具有高效性【答案】B【解析】【分析】酶和激素的区别和联系:区别酶激素来源所有活细胞植物:一定部位的活细胞产生;动物:
由内分泌腺细胞产生本质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的酶属于RNA有机物,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的衍生物等生理作用催化功能调节功能作用范围与特点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具有功能的专一性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具有作用部位的特异性,但一种激素可以有多种功能作用条件
受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相同点微量,作用大,属于高效能物质,联系激素对新陈代谢具有调节作用,离不开酶的催化;激素可以激活酶的活性;酶和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详解】A、激素一经
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而酶作用后不被灭活,A错误;B、激素是体液中重要的信息分子,而神经递质是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化学信号,二者都可以作为信息分子调节生命活动,B正确;C、激素和酶不都是蛋白质,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C错误;D、酶
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而神经递质能传递调节生命活动的信号,D错误。故选B。23.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是()A.该过程能体现激素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B.该过程不能说明体液调节能够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该过程肾上腺素的分泌也受下丘脑、垂体的分级调节D.肾上腺素能定向运输到心脏、肝脏、肌肉等部位发挥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1、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在激素同受体结合后,激素原本的
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再具有原来激素具有的生物学效应,就叫做灭活。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反应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而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广、作用时间长。
【详解】A、分析题干,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由此可知,该过程能体现激素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A正确;B、分析题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
率加速等特征,由此可知,该过程能说明体液调节能够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B错误;C、分析题干,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由此可知,该过程肾上腺素的分泌只受下丘脑的调节,C错误;D
、肾上腺素能运输到全身各处,在心脏、肝脏、肌肉等部位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A。24.某人因流感病毒感染发烧,医务人员为其测量体温,发现24小时内他的体温都是在39℃左右波动,则该病人在这24小时内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是()A.产热大于散热B.产热等于散热C.产热小于散热D.不能确定【答案】B【解
析】【分析】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其生理机制为:产热量=散热量;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该病人在24h内体温均在39℃左右波动,即在此段时间内该人的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根据体温调节的机制可知,该病
人在这24h内产热和散热应该是相等。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体温调节的过程,明确任何环境条件下,只要体温相对恒定,则机体的产热量就应该等于散热量,难度不大。。25.如图是分泌细胞
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分泌细胞⎯⎯⎯→产生分泌物⎯⎯⎯⎯→体液传送靶细胞A.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B.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那么此时的靶细胞不可能是性腺细胞C.如
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为垂体细胞D.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肌肉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主要包括:(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
胞,由于靶细胞上有相应的受体蛋白,所以激素特异性作用于靶细胞。【详解】A、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原因是因为靶细胞膜上有受体蛋白,A错误;B、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分泌物可以是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的靶细胞是性
腺细胞,B错误;C、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分泌物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所以靶细胞可能是垂体,C正确;D、如果泌细胞产生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促进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促进脂肪等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由于肌糖原不能水解成葡萄糖补充血糖,所以其靶细胞不可以为肌肉细胞,D错误。故选C。26.人体血糖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①②分别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在血糖平衡调节上,激素①与②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C.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
某个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②D.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传出神经兴奋,最终可促使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答案】C【解析】的【分析】据图分析:①能够使血糖下降,判断①是胰岛素;②能够使血糖上升,判断②是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
胞分泌胰岛素,是体液调节;血糖下降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上升的过程应该属于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详解】A、①能够使血糖下降,判断①是胰岛素;②能够使血糖上升,判断②是胰高血糖素,A正确;B、在血
糖调节上,激素①(胰岛素)与②(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B正确;C、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②胰高血糖素,使血糖上升,C错误;D、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传出神经兴奋,最终可促使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上升,D正确。
故选C。27.炎性甲亢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滤泡细胞中的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从而引起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的一种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产生的生理效应相同B.炎性甲亢
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高C.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比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数量多D.甲亢患者的体温偏高是因为代谢旺盛导致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答案】C【解析】【分析】炎性甲亢患者甲状腺
细胞病变,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在人体内存在反馈调节,下丘脑作为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中枢,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使垂体分泌促激素,作用于其他内分泌腺(甲状腺),促进其他内分泌腺(甲状腺)的分泌激素,各种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过多,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详解】A、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会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是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A错误;B、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根据负反馈调节,该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
量比正常人低,B错误;C、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全身所有的细胞,而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垂体细胞,因此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比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数量多,C正确;D、甲亢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而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因此该患者的机体细胞代谢旺盛,但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处于动
态平衡,D错误。故选C。28.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B.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D→F”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F”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D.司机见红灯停车
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内外刺激→A→B”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过程为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其中D→F只涉及体液调节,如血糖调节;A→
C→D→F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如体温调节;A→B只涉及神经调节。【详解】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可以完成图中H过程,A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脏细胞中肝糖原的分解,进而提高血
糖浓度,是通过图“中D→F”来实现的,B正确;人在寒冷的条件下的体温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F”来实现,C错误;司机见红灯停车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内外刺激→A→B”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D正确。29.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
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过程可以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B.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C.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正反馈调节D.微量注射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能
促进动物睡眠【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暗信号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松果体”途径对生物分泌褪黑素进行调控,该调控过程不能体现分级调节,但存在反馈调节过程。【详解】A、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常见的调控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图中过程没有垂体参
与,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错误;B、由图可知,暗信号可促使褪黑素增多,则长时间光照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B正确;C、由图可知,褪黑素含量增多时,其抑制下丘脑向松果体传递兴奋,即存在负反馈调节,C错误;D、由图可知,褪黑素对下丘脑有抑制作用,所以微量注射
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不利于睡眠,D错误。故选B。30.精氨酸加压素主要是水平衡调节激素,可在运动中维持水分平衡,保持血浆容量的稳定。运动中精氨酸加压素分泌主要受到血浆渗透压等的影响,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中的感受器兴奋,引起该激素的分
泌量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会影响该激素的分泌B.分泌该激素调节水平衡的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该激素与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具有协同作用D.该激素的含量一般较少但作用效果很显著【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
可知,精氨酸加压素可以调节水平衡,可在运动中维持水分平衡。运动中精氨酸加压素分泌主要受到血浆渗透压等的影响,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中的感受器兴奋,引起该激素的分泌量增加。【详解】A、由题目可知,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会影响该激素的分泌,A正确;B、由题目可知,分泌
该激素调节水平衡的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C错误;D、激素在体内含量较少,但作用效果很显著,D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31.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
、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D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2)B体液经过循环汇入C中,B、C成分的最主要差别是C中_____。(3)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的含量有关;其
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_____、2-4HPO等离子有关。(4)如果②代表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_____(系统)协助完成。(5)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中_____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组织水肿。【答案】(1)
D(2)含有较多的蛋白质(3)①.无机盐、蛋白质②.-3HCO(4)呼吸系统、循环系统(5)蛋白质【解析】【分析】图中A是组织液、B是淋巴(液),C是血浆,D是细胞内液,A、B、C共同构成内环境,①为CO2等代谢废物,②为氧气或营养
物质等。【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A是组织液、B是淋巴(液),C是血浆,D是细胞内液,A、B、C共同构成内环境,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小问2详解】B是淋巴(液),经过循环后汇入血浆中。C为血浆,B淋巴(液)、C血浆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小问3详解】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如HCO3-、HPO42-等离子有关。【小问4详解】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离不开各个组织、系统的协助,
若②代表O2,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协助完成。【小问5详解】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更多地往组织液流动导致组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32.甲图为乙图4处的局部放大图,丙图中的A和B为乙图2中某段结构的两种状态。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1)当1处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兴奋在2中的传导是________向的。神经元处于A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从离子流动角度看,B状态下电位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此电位的大
小________(填“会”或“不会”)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2)在乙图所示的反射过程中,甲图中的c和d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导致结构5________。结构5和________共同构成反射弧的效应器。(3)人体在受到图乙所示刺激后,若有意控制,在能够忍受的范围内可以不发生缩手动
作,由此可说明________(神经调节特点)。【答案】(1)①.单②.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③.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Na+内流④.不会(2)①.收缩②.传出神经末梢(3)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解析】【分析】甲图是突触
结构,a为突触小泡,b为细胞膜,c为神经递质,d为突触后膜;乙图为缩手发射,其中1为感受器,2为传入神经,3为神经中枢,4为传出神经,5为骨骼肌;丙图中A为静息电位,B的右侧为动作电位。【小问1详解】当1(感受器)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由于是发生
在人体内的反射,所以兴奋在2(传入神经)中的传导是单向的。神经元处于A状态(静息电位)时,由于钠钾泵的存在,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B状态的神经元处于动作电
位,动作电位的形成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Na+内流有关,此电位的大小与钠离子浓度有关,不会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小问2详解】乙图所示的反射为缩手反射,甲图中的c(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导致结构5(骨骼肌)收缩。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
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小问3详解】由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所以人体在受到图乙所示的刺激后,若有意控制,在能够忍受的范围内可以不发生缩手动作。33.如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
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递质为小分子化合物,但仍以图中所示方式释放,其意义是_________.。A.短时间内可大最释放B.避免被神经递质降解酶降解C.有利于神经冲动快速传递D.减少能量的消耗(2)图可知.BDNF可
能具有的功能有____和________.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3)图中AMPA是一种________。有实验表明,水迷官运动训练后大鼠长时记忆能力提高,原因可能是突触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或________。(4)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还会与受体分开分开
之后神经递质的去路有______,以免持续发挥作用。【答案】(1)AC(2)①.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②.激活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或:激活AMPA)(3)①.#受体##特异性受体#②.建立了更多新突触(4)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
胞【解析】【分析】1、突触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记忆的形成可能和新突触的建立有关。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3、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小问1详解】的神经递质为小分子化合物,
但仍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其意义是胞吐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神经递质,有利于神经冲动快速传递,AC正确,BD错误。故选AC。【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小问3详解】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AMPA结合,可知AMPA
是一种受体。水迷宫运动训练后大鼠长期记忆能力提高,原因可能是突触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或建立了更多的新突触。【小问4详解】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会与受体分开,分开之后神经递质的去路包括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34.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
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分泌______(填激素全称)作用于垂体进而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激素分泌后通过______运输到全身,每种激素都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是因为只有靶细胞
上才有能与相应激素结合的______。(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_____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3)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增多,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作用结果会影响胰岛素
的分泌,这属于______调节。(4)美国学者肯德尔曾在3t新鲜动物甲状腺中才提取出2.3g甲状腺激素,而1mg甲状腺激素可促使人体增加产热4200kJ,由此说明激素调节具有的特点是______;人在
寒冷环境比炎热环境更容易精力集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5)若人的食物中长期缺少碘(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将出现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的症状,请解释缺碘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的原因______。【答案】①.促甲状
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血液(“血浆”或“体液”)③.特异性受体④.抗利尿⑤.反馈⑥.微量和高效⑦.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⑧.缺碘导致甲状腺液素合成受阻,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减退了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垂体分泌的TSH增多,促
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甲状腺较正常肿大【解析】【分析】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的枢纽,其主要功能有:感受兴奋、传导兴奋、作为血糖、体温、水盐平衡的中枢及内分泌功能,图中腺体A是甲状腺。【详解】(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促
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激素分泌后通过体液(血液或血浆)运输至全身,激素只能与靶细胞上特定的受体结合。(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身体失水过多,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3)胰岛素作用结果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属于反馈调节。
(4)3t新鲜动物甲状腺中才提取出2.3g甲状腺激素,1mg甲状腺激素可促使人体增加产热4200kJ,说明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由于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所以在寒冷环境比炎热环
境更容易精力集中。(5)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受阻,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减弱了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增多,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甲状腺较正常肿大。【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激素
调节的知识,包括激素调节的特点,水盐平衡,分级调节、反馈调节、体温调节的知识,综合性强,需要考生理解相关知识并识记。35.下图为某人在饥饿时参加冰桶挑战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激素,A、B、C、D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
问题:(1)参加冰桶挑战的人在被冰水浇湿后,感受器兴奋,神经元的细胞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_____,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导,传至位于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体温恒定。产生冷觉的A表示_____。(2)全身冰水浇湿后,下丘脑会分
泌①,①促使B分泌②,②促使甲状腺分泌③,该过程中①表示_____,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____调节;当③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抑制下丘脑和B分泌①和②,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____调节。(3)饥寒交迫时,_____细胞分泌的④_____(填激素名称)含量增加
,④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与此同时,肾上腺髓质对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也增加,说明二者在调节血糖平衡的过程中表现为_____作用。【答案】①.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下丘脑③.大脑皮层④.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⑤.分级⑥.反馈⑦.胰岛A⑧.胰高血糖素⑨.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进而升高血糖⑩.协同【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A为大脑皮层,B为垂体,C为胰岛A细胞,D为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主要为肝脏细胞。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④
为胰高血糖素。【详解】(1)参加冰桶挑战的人在被冰水浇湿后,感受器兴奋,神经元的细胞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导,传至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体温恒定。产生冷觉的A表示大脑皮层。(2)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
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分级调节。但甲状腺激素过量时,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维持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属于负反馈调节。(3)饥寒交迫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④胰高血
糖素增加,④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进而升高血糖,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与此同时,肾上腺髓质对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也增加,说明二者在调节血糖平衡的过程中表现为协同作用。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