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调研历史试题.docx,共(7)页,720.618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7642e91313100b293bb2180ba1cb13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阶段学情调研历史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孟子谓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管仲提出“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书同名、车同轨”的主张。这一局面A.表明奴隶制度进一步瓦解B.反映贵族丧失了世袭特权C.体现了中央集权制的确立D.折射出传统秩序遭到破坏2.47
7和491年,孝文帝主持对魏初以来的法律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修改,简约律条,宽禁减刑。为了避免百姓“轻陷刑网”,他敕令天下,“勿使有留狱久囚”;还下诏限制拷掠,案件处理要“宜速决了,无令薄罪久留狱犴”。孝文帝
的上述举措A.表明了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B.体现了德主刑辅的法律原则C.体现了灵活务实的民族政策D.表明了礼、法开始走向结合3.唐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羁縻州制度”,少数民族首领须接受朝廷颁发的印信,实行一种有限制的自治管理方式,由朝廷的派出机构都督
府或都护府代行具体管理职责。这一制度A.反映了民族政权并立下的时代需求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直接管辖C.体现了统治者因俗而治的治理理念D.实现内地与边疆管理的一体化4.唐代省试只有礼部侍郎一人负责知贡举,从命题、考校到决定名次,且往往连任数举。宋代将知贡举官称为
“权(临时)知贡举”,后又增设权同知贡举官若干,协助主持考试。此外还有编排试卷官、封弥官、点检试卷官等官员配备。这些举措A.重在打击贵族子弟的特权B.意在防范科举中的舞弊行为C.导致人浮于事、制度僵化D.有效抑制了武将势力的膨胀5.清朝皇帝为了解或处理地方某一重大事件,常常派出钦差大臣。钦差大
臣均由皇帝特遣,行前和回朝后,都得面见皇帝请训或接受垂询,其内容除所办本身差务外,还常包括其他民情政务。在外地办事过程中,也得时时奏请。上述做法A.成为约束地方政府官员的有效手段B.是维护地方吏治清明的主要举措C.表
明清朝监察机构得到进一步完善D.有助于缓和满汉地主之间的矛盾6.1853年10月,江北大营军务帮办雷以諴向扬州附近米行按每石米50文钱为标准征税,以解决军饷困境,名为厘金,半年之中收钱即高达约2千万文。此后各地“皆仿其例”,
厘金成为定制。这一现象折射出清朝A.边疆危机的加深B.中央集权的加强C.权力结构的变化D.自救运动的开始7.下表是20世纪初中国颁布的系列文件,据此可知,当时A.政府迫切希望发展资本主义B.华商积极学习西方以富国强兵C.统治者放弃了传统抑商政策D.新政权严格规定公司
经营章程8.近代北方一份报纸曾将当时的南北之战定义为向南“讨赤”或“安国”的战争,还刊登过一张时事漫画《蒋自焚也》,讽刺蒋介石周身赤焰(如右图)。据此推测,当时这份报纸的立场更倾向于A.南京临时政府B.北洋军阀政府C.广州国民政府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9.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
:今后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作为补充。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但附有一定范围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这表明中国A.总结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工作教训B.对社会主义建设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C.提出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向D.正在探索实现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型10.下表据《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1949~1984)》整理,表中数据最能说明项目绝对数1983年比1952年增长%1983年1952年全国工业企业单位数(万个)39
.2516.95131.61904年商会简明章程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分会1904年商人通例肯定商人的地位,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1904年公司律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
方式,商办公司与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1906年奖给商勋章程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四品至二品顶戴1907年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凡集股创办企业的华商,根据资本额多少,可分别获一、二、三等子
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赏沿海18.038.53111.4内地21.228.42152全国工业总产值(亿元)6164.4343.322.4倍沿海3667.5238.119.1倍内地2496.9105.229.9倍A.我国工业的生产结构日趋合理B.内地
工业发展反超沿海地区C.地区间工业发展差距逐渐缩小D.沿海工业增长幅度保持领先11.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88年,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基本原则,强调和平共处、
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中国政府的这些举措A.体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B.突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C.为东盟的发展提出了中国方案D.推动了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12.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古代文明记载几乎都有一场对于洪水的回忆,在苏美尔的文献中,神试图将人类毁灭,众人通过
方舟得以逃生。孕育这一神话传说的古代文明区域是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恒河流域D.爱琴海地区13.陈乐民指出:“每个地方社区都有自给自足的经济,被割裂的社区之间很少交往,社会进入一种安睡中的养息”,但“它孕育了民主与自治的精神,产生了权利和义务的规范”。他评价
的应当是A.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B.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C.中古时期的西欧社会D.西汉时期的中国社会14.下图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两个长周期示意图(1500-1975年),其中第一次殖民收缩期出现的原因是A.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拿破仑战争的影响B.工业革命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新航路的开辟
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D.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15.1926年,苏联一位经济学家指出:“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规律——强调国家通过命令重新分配国民收入,把资金从农业方面抽调到工业方面,以保证工业的高速发展。”这一理论的实践使苏联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
快速走出了经济大危机C.引入外国资本恢复经济D.通过粮食税建立工农联盟16.二战后上台的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采用经济计划,干预价格和工资,积极推进国有化,全力推行福利国家政策。1979年,撒切尔政府则大力推行私有化和自由化,遏制了“英国
病”,创造了“撒切尔奇迹”。1997年,布莱尔政府提出“第三条道路”的新思想。这表明英国A.主张充分利用国家干预和国际协调B.受到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影响C.找到克服资本主义固有弊端的途径D.在寻求市场主导与国家干预的平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其中第17题15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1分。1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末市籍制逐渐破坏,工商业者取得了更大的自由。中国的行会约始于唐,当时在市中按行业组织成行,有行头管理,
负责向政府纳税。行头代表本行利益,有事与官府交涉。工商业者要按行向官府供应百货,官府上下勒索,各行苦不堪言。宋代的行会也是一种垄断性的组织,如不是本行中人,即不得在当地营业。为了防止本行内部的竞争,行
会评定物价,规定了行户不得离开这一规定而“违众独减”。各行对自己的产品质量也有要求,如所做的产品不合规定,便被拒绝投行。——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1904年,上海、天津等通商大埠率先成立商会。1912年全国性商会组
织成立。商会是所在地区的不同籍贯、不同行业的商人组成的新式商办团体。20世纪初,上海商务总会倡导大规模抵制洋货运动,多地商会参与了收回利权运动。商会还积极参加了清末的国会请愿运动以“尽立宪国民之义务”,部分商界的有识之士从支持立宪转
向支持革命。五四运动期间,一些地区的商会领导商人罢市,抗议政府逮捕爱国学生,要求维护国家主权。总之,近代商会“登高一呼,众商皆应”,其影响力突破了经济领域而变得更加广泛和深远。——摘编自伍继延《从“商帮”到“商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
行会发展的条件及其主要功能。(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传统行会相比近代商会体现的新特点,并概括近代商会的积极作用。(7分)▲▲▲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据清朝李来章《圣谕图像衍义》中的乡
约仪式图提取图片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与过渡时期。北洋政府外交的首要目的就是通过承认列强与
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来换得列强的承认,1915年,袁世凯为实现称帝的目的,与日本举行谈判签订《民四条约》,几乎全部接受了“二十一条”。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力图抓住时机争取独立、自由和平等的国际地位,参会的代表在关乎主权的问题上据理力争为中国争取了权益、
树立了中国人良好的形象。然而,巴黎和会的失败引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挫败感。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国民外交运动被推向高潮,此后北京政府也将解决不平等条约问题作为重要的外交方针。“修约外交”尽管没有获得完全成功,但争回了部分主权,证明了北洋政府外交目标的转变。北洋政府还坚决拒绝承认英藏间所谓
“西姆拉条约”和“麦克马洪线”,使英国分割我国西藏的阴谋丧失了法律依据。“修约外交”表明中国人的外交思想及实践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摘编自路遥《简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材料二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
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此外,新中国也面临着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
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给中国的安全防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摘编自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约正位约副位天地神明纪纲法度圣谕十六条司讲位司书位中人四邻和处悔过恶人善人听众听众甲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
洋政府外交观念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政府面对“巨大的压力”采取的外交对策并概括其积极作用。(7分)▲▲▲20.(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三四十年代,革命运动遍布欧洲。在政府高压政策下运
动先后失败,许多工人感到失望,纷纷移民美国。德意志于1848年革命后,废除限制移民的规章,简化移民出国手续,以此达到疏散革命力量的目的。同时期的美国工业化迅猛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大大增加。据1871—1892年的统计,美国来自欧洲的移民中,有23%是熟练工人,还有
一部分专业人员。如电话发明家贝尔就是1871年来到美国的苏格兰移民。英国纺织厂的熟练技师塞缪尔·斯莱特1789年移民美国后建立了一系列棉纺织企业,被称为美国的“阿克莱特”。——摘编自《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美国移民的历史
分析》材料二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将近一个世纪后,19世纪末渗入到美国移民政策中,成为国家政策。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1897年到1917年,国会又迫于“限制移民联盟”的压力,要求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后来这一条也成为了法律。1921年,美国又出台了
《1921年移民法》,规定除了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还对各国每年的移民数额进行限制,即每年各国移民美国的人数是1910年人口普查时该种族在美国人口的3%。这就意味着,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
制。——摘编自瞿茜、李其荣《论二战前美国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大量移民美国的原因。(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美国移民政策的特点及其形成背景。(6分)获得
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