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省漳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共(12)页,55.741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6904e24d3072a9145dfe2198afb8d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漳州市2020-2021学年(下)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要说明“木”字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
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
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
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
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音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了。(节选自林庚《说木叶》)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存在于形象中,但不容易察觉,因为它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B.
“木”字具有木头、木料等潜在的形象,使人们容易联想到树干和与之相关的叶子。C.“树”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所以比“木”更能体现夏日树木枝叶繁茂的特点。D.古典诗歌中很少见到“树叶”这个词,是因为“树”与“叶”之间有太多的一致。2.下列各项中的分析,不属于“诗歌语言中
暗示性的问题”的一项是(3分)A.“素月分辉,明河共影”中的“素月”是诗人高洁形象的写照。B.“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的“梅”是孤高品格的象征。C.“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可以“以动衬静”。
D.“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中的“鹧鸪”常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
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
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
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
趣味,又来这地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如道是在嘲笑
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疤,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
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节选自鲁迅《祝福》)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的“打皱的脸”“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以细节描写来写柳妈的外貌,生动传神又体现作者对人物的情感。B.许多人对祥林嫂额上的伤疤都发生了“
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这说明了大家对祥林嫂很关心,对她的不幸遭遇也非常同情。C.祥林嫂听信柳妈的话,把自己辛苦做工挣得的工钱十二元鹰洋拿去捐了门槛,说明封建神权思想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影响之深。D.“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以神态描写表现祥
林嫂捐门槛后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5.柳妈这一人物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6~8题。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注],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
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
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宝玉听了喜不
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
过去。黛玉把花具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带一顿饭功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
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
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一面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
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注
]《会真记》:指《西厢记》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宝玉深知《会真记》是禁书,也知道《中庸》《大学》是该读之书,他还是偷偷阅读,表明了宝玉对自由爱情的向往。B.宝黛两人都喜欢《
会真记》,一个称赞“真真这是好书”,一个“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说明他俩有着共同的审美情趣。C.黛玉为落花建花冢,把落花装在绢袋里拿土埋上,体现她了对落花的怜惜,也从侧面表现她对生命高洁纯净的追求。D.本文综合于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既生动
地刻画了宝黛两人的性格,又巧妙展现了他们的情感世界。7.本文开头对景物的描写,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8.本文中宝玉与黛玉的对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文学作品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0题。凡百元首
,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
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承天景.命景:大B.莫不殷.忧而道著殷:深C.虽董.之以严刑董:督察D.貌.恭而不心服貌:容貌10.把文屮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
肉为行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俄直集贤院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明年,同修起居注...,辞之累日。閤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上章至八九,乃受。遂知制诏,纠察在京刑狱,自是不复辞官矣。安石本楚士,未知名于中朝,深与韩绛、
绛弟维交。神宗在颍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
:“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二
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帝亦疑之,遂罢为知江宁府。(节选自《
宋史•王安石传》)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閤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B.闇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C.閤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
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D.閤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擢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与拜、除、黜一样都表示官职提升。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汉以后的历代帝王
几乎都有起居注。C.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被定为皇位、王位继位者的人。D.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分条陈述意见的奏章。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安石聪颖过人,
文章倍受称赞。他从小喜欢读书且能过目不忘,文章也写得精妙,读过的人都佩服,欧阳修也大为赞赏。B.王安石颇受重视,屡次被授官职。他很受朝廷的重视,朝廷多次想提拔他,但他多次推辞,表示自己并不在意功名利禄。C.王安石见解独到,深受皇帝信赖。入朝后,他提出应效法尧、舜的治国之道的
主张得到皇帝的赞同,被任命为参知政事。D.王安石治旱乏术,遭到大臣攻击。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他拿不出有效的应对办法,大臣借机攻击,最终被贬出朝廷。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15
.王安石在朝中不知名却能引起宋神宗注意,其原因是什么?(3分)(二)古代戏剧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正旦唱)【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皆瞧见,这
就是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
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正旦唱)【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正里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监斩官云)打嘴!那
有这等说话!(正旦唱)【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刽子做磨旗科,云)怎么这一会儿天色阴了也?(内做风科,刽子云)好冷风也!(正旦唱)【煞尾】浮云为我阴
,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题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刽子做开刀,正旦倒科)(监斩官惊云)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刽子云)我也道平日杀人,满地都是鲜血,这个窦娥的血都飞在
那丈二白练上,并无半点落地,委实奇怪。(监斩官云)这死罪必有冤枉。早两桩儿应验了,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且看后来如何。左右,也不必等待雪晴,便与我抬他尸首,还了那蔡婆婆去罢。(众应科,抬尸下)(节选自关汉卿《窦娥冤》
)16.下列对这部分戏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一项是(3分)A.“耍孩儿”一曲中,窦娥以“苌弘化碧”“望帝啼鹃”的典故倾诉自己的冤枉和悲惨之情,希望刑场上的人能够替她伸冤。B.“一煞”一曲是对亢早三年誓愿的解说,窦娥把矛头直指统治者,直斥“官吏每
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腐败吏治。C.三桩誓愿层层深入,表现了窦娥蒙冤受屈的满腔怨气以及抗争精神,使全剧达到了高潮,悲剧气氛也达到了最高点。D.剧中的人物说白语言简洁、流畅,既有对唱词内容的必要提示,又有对唱词重点内容的强调,有力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17.窦娥临刑前发
出的三桩誓愿死后就有两桩立即应验,这样的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不
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警钟。(2)苏洵《六国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批判诸侯对祖辈父辈好不容易获得的国土毫不爱惜的行为。(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听完子路的回答后发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粽叶飘香,雄黄酒浓,又是一年端午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传承两千年,_____________,至今仍有着浓郁的传统意、文化味。近年来,担忧“端午节成为‘粽子节’”的声音_____________。的确,端午节吃粽子,
这是千百年来的民俗传统,但如果把端午节等同于吃粽子,则可能在“除了吃还是吃”的_____________活动中遗忘了文化内涵、丢掉了精神价值。实际上,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祛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可见,传统节日及端午节沿袭下来的习俗中,隐藏着人们
很多美好的愿望。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历久弥新甚器尘上单调B.万古长青甚器尘上单纯C.历久弥新不绝于耳单调D.万古长青不绝于耳单纯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传统节日及端午节沿袭下来的习俗中,蕴含着人
们很多美好的愿望。B.端午节及传统节日沿袭下来的习俗中,蕴藏着人们很多的美好愿望。C.传统节日及端午节沿袭下来的习俗中,蕴藏着人们很多美好的愿望。D.端午节及传统节日沿袭下来的习俗中,蕴含着人们很多美好的愿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题。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一篇贬斥杂交稻的
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B.非常荣幸在这里接受今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这一生物医学领域最负盛名的奖项。C.
“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D.“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22.以下是某班主任在班级家长微信群发出的一则出行通知,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经学校研究同意,本周六上
午想要组织本班学生到红军长征纪念馆看看,已联系了纪念馆,张罗了出行的车子。请各位家长提前为孩子准备好出行的东西,并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23.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字数不超过30字。(6分)4月15日,“海巡
156”轮在中国船舶武船集团双柳造船基地下水。该轮总长74.9米,型宽14.3米,型深6.2米,排水量约2400吨,采用全电力驱动、双回转舵桨推进系统,在5节航速下能破冰0.5米,在3.5节航速下能破冰0.6米,是我国首艘在海冰条件下具有优秀的操控
能力和航标作业能力的大型航标船。该轮列编后将主要用于北方冰冻港口、航道的助航设施布设、撤除、更换和维护作业,可填补我国航标船无破冰能力的空白,有效提升北方海区航海保障能力。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本学期,通过古代作品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智退秦师的烛之武、敢于直谏的魏征和心系国家安危的苏洵,他们的精神品质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人物展开讨论。
上述三个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启示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漳州市2020-2021学年(下)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参考答案暨评分标准一、现代文
阅读(35分)1.(3分)B2.(3分)C3.(6分)①比喻论证。文中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比作是概念的影子,形象地阐释了诗歌语言暗示性具有难以察觉的特点。②举例论证。以周邦彦《满庭芳》“午阴嘉树清圆”为例,论述“树”带有密密层层
浓荫的联想。③对比论证。将“木”与“树”进行对比,阐述两者给人的暗示与联想各有不同。(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4.(3分)B5.(5分)①推动情节的发展。柳妈对祥
林嫂的“关心”,引发祥林嫂到土地庙捐门槛,使情节得到进一步的发展。②表现主题。柳妈对祥林嫂的数落、恐吓和教她捐门槛,使祥林嫂逐步陷入绝境,体现了作品的批判性。(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6.(3分)D7.(6分)①小说开头描绘了一幅绚丽
的画面,为宝黛的活动提供诗意的场景;②营造优美的意境,为宝黛共读《会真记》渲染浪漫的气氛;③诗意、幽美的环境衬托出贾宝玉和林黛玉高尚美丽、不掺杂质的纯真爱情;④写吹落的一大半桃花,为后文的扫花、葬花埋下伏笔。(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酌情给分。)8.(6分)①两人对有关收拾落花的对话引出了共读《会真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展现两人对《会真记》的共同态度,表现两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③表示两人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纯洁心灵。(每答出一
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二、古代文学作品阅读(35分)9.(3分)D10.(3分)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译出大意给1分;“傲
物”“骨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11.(3分)B12.(3分)A13.(3分)B14.(5分)只不过后世学习的人不能透彻地了解尧、舜的治国之道,认为那太高深不能达到罢了。(译出大意给3分;“通知”“以为”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15.(3分)韩维的称赞和举荐。(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是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过目不忘。他写文章动笔如飞,初看好像没不经心,写成以后,看到的人都佩服他写得精妙。友人曾巩,拿他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他播扬声誉。王安石考中进士,排名第一,签任淮南判官。不久在集贤院当值。在此之前
,掌管图书、编修国史的官署多次下达任命,王安石屡次推辞;士大夫认为他对世间的一切不再留恋了,对自己没能见他一面而感到遗憾,朝廷每当想要把好的官职委任给他时,都担心他不就职。第二年,担任同修起居注,连续几天推辞。閤门吏拿着朝廷的敕令前去交给他,他拒绝接受;閤门史跟着他,向他行拜礼,他却到厕所
躲避;閤门吏就将敕令放到书案上离去,他又追上閤门史,将敕令送还给他;他上奏章推辞了八九次,最后才接受。于是管理制诏事务,检察在京的各种刑事案件,从此之后,不再辞官。王安石本是楚人,在朝中并不知名,他与韩绛、韩绛的弟弟韩维深交。宋神宗在颍邸的时候,韩维担任记室,每当讲述主张被称赞时,总是说
:“这不是我说的,是我的朋友王安石说的。”等到担任太子庶子,又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宋神宗因此想见见这个人,宋神宗刚一登基,就任命他担任江宁知府。几个月后,征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才来到朝廷。入朝回答皇帝的提问。宋神宗问,治理国家首先要干什
么?王安石回答说:“应首先选择治国的方法。”宋神宗问:“唐太宗怎么样呢?”王安石回答说:“陛下应当效法尧、舜,为什么要效法唐太宗的所作所为呢?尧、舜的治国之道非常简易而不繁杂,非常简要而不变动,非常容易操作而不烦难。只不过后世学习的人不能透彻地了解尧
、舜的治国之道,认为那太高深不能达到罢了。”宋神宗说:“爱卿可算是责难国君了,我知道自己才能低下,恐怕没有办法符合这个愿望。你要全心全意地辅佐我,希望你我二人能共同完成治国大业。”熙宁二年二月,授予他参
知政事的官职。熙宁七年春天,全国久旱不雨,饥饿的百姓流离失所,宋神宗满脸忧虑,对着朝臣们叹息不已,想要废除那些不好的法度。王安石说:“水灾和旱灾经常会遇到的,即使是尧帝和商汤也在所难免,这些不值得引起皇上的忧虑,只是应当整治人事来应对它。”监安上门郑侠上疏,将他所见到的流
浪百姓扶老携幼的困苦状况绘制成了图画献给宋神宗,说:“旱灾是由王安石所导致的,赶走王安石,上天一定会下雨。”宋神宗也开始怀疑他,于是罢免了他的宰相职务,贬为江宁知府。16.(3分)A17.(3分)以死后两桩誓愿立即应验来凸显窦娥的冤情,(1分)
显示了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1分)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8.(6分)(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举以予人如
弃草芥(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的该空不给分。)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19.(3分)C20.(3分)D21.(3分)B22.(5分)①“想要”改为“拟”;②“看看”改为“参观”;③“张罗
”改为“安排”;④“车子”改为“车辆”;⑤“东西”改为“物品”。(改对一处给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修改,视其合理程度酌情给分。)23.(6分)我国首艘具备破冰能力的大型航标船“海巡156”轮下水。(答出“我国”“首艘”“具备破冰能力”“大型航标船”“海巡156轮”“下水”六个关键词各
给1分,超过字数、句子不通顺、不符合“一句话”的要求,各扣1分。)四、写作(60分)24.(60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