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x,共(12)页,45.89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5dfe57144c04423e2bf370c6787899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贵池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的“礼仪政治”到秦朝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最准确
是A.由地方垂直于中央到地方独立B.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C.由奴隶主专制到封建君民共治D.由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西周的“礼仪政治”并结合所学知,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都属于贵族政治
;而秦朝实行的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的确立。故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最准确是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秦朝的郡县制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而非由地方垂直于中央到地方独立,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是权利和义务关系,最高
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奴隶主专制”说法错误,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人治社会是君主专制,而西周奴隶社会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易中天评价中国隋唐时期某一制度“实现了官僚政治与皇权政治的平衡,君臣共治的理想得以提出和实践
”。这一制度()A.分权制衡保障了民主B.分散相权且加强皇权C.不利于行政效率提高D.设立中朝阻碍君主集权【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隋唐时期”,“实现了官僚政治与皇权政治的平衡君臣共治的理想得以提出和实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描述,该制度使相权一分为三,强化了皇权,但是决策运行有着严格的程序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皇权,B项正确;中国古代是
专制社会,保障民主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C项;中朝是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设置的,起到加强君主专制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3.世界近代民主运动中,英国采用和平的、改良的、渐进的方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以革命、战争和政变的方
式最终形成“两院制加总统制”的政权组织形式;美国则以其独特的条件建立起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政体。这反映了A.革命是实现民主的基本方式B.总统共和制是时代主流C.美国民主制度优于其他国家D.各国具体国情的差异性【
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可知,世界近代民主运动中英法美三国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并不完全相同,采取的方式也并不完全一致,由此可见这与各国各自的具体国情有关,因此呈现出政体形式的多元化或差异性,D正确;依据题干可知,英国是采用和平、改良、渐进的方式建
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并非用革命的方式,A排除;题干反映了英法美三国政体形式的不尽相同,其中美国建立起了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政体,但不能说明总统共和制就是时代的主流,三国政体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B排除;题干并没有体现英法美三国民主制度优劣的比较,不能说明美国民主制度一定
优于其他国家,而且三国政体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C排除。故选D。4.袁世凯当选总统后,既不到国会就职,又不出席国会发表政见。在保和殿就任时,把议员们排在朝房内,让议员们看不到他,也听不到他的誓词。材料从
本质上反映了A.袁世凯专制的条件已成熟B.《临时约法》法律效力有限C.民主与专制对抗任重道远D.辛亥革命的成果消失殆尽【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后,任意践踏民主政治的流程,渗透着专制色彩,因此本质上反映了民主与专制对抗任重道远,C正确;袁世凯专制
是逆历史潮流趋势,A排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里程碑,但与题意主旨不符,B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5.学者柏杨说:““变法'是人类智慧所能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把一个侏儒变成
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以下改革与上述文字最贴切的是A.战国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唐两税法改革D.宋王安石变法【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的观点是通过变法实现了国家民族的强大,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符合这一描述的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故选A;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北魏就已经是一个比较强大的民族政权,通过变法只是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而不是从落后走向强大,排除B;唐两税法和宋王安石变法都没有是唐宋走向强大,排除CD。6.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
”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提升了清政府的治国能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条
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传播了西方民主思想,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这些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条件,故D正确;四川保路运动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故A正确;这些没能提升清政府的
治国能力,故B错误;这些措施不可能阻挡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故C错误。7.《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一文指出:“在政治经济史的意义上,科举制是对历代世族模式的一次彻底“反动'。”该观点认为科举制A.使中下层读
书人都能参与政权B.动摇了世族统治的制度基础C.是历代政府选官的唯一途径D.使世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标准是考试成绩,这一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
局面,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因此“科举制是对历代世族模式的一次彻底‘反动’”,B正确;科举制属于选拔考试,不能使中下层读书人都能参与政权,A排除;C错在“唯一”,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8.据《明会典》记载:针对京官、在外司府州县
官、教官、杂职官、人流仓官,明统治者依照官员办事能力的强弱进行考核,达到标准的官员给予晋升,达不到标准的就留职或降或罢黜。这说明,明代A.严格划分官员等级B.重视优化官僚队伍C.强调官员的差异化D.官吏考核臻于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
】由材料中“达到标准的官员给予晋升,达不到标准的就留职或降或罢黜”可知,明代统治者对官僚队伍进行整顿,说明统治者重视优化官僚队伍,B项正确;A、C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材料难以说明明朝官吏考核的完善,D项错误。9.1854年英国规定,文官考试以文科为主,强调自由艺术和年轻人的智力
。二战后,英国从大学、国营企业、商业、社会等各领域吸收有所专长的管理人才,充实到文官队伍中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教育制度发生根本变化B.经济发展推动管理的专业化C.文官选拔逐渐淡化文化水平D.扩招公职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英国从大学、国营企业、商
业、社会等各领域吸收有所专长的管理人才,充实到文官队伍中来”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英国社会管理要求更加专业化与体系化,因此需要更专业的管理人才,反映出经济发展推动管理的专业化,B项正确;根本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文官选拔重视文化,排除C项;缓解就
业压力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0.明清时期,给事中仍属于言官,其主要职能是对六部官员进行弹劾,与唐宋时期御史的弹劾权略同。给事中品级不高,但权力极大,(明清)人数规模远在唐宋之上。据此可知,明清时期的给
事中A.是皇帝控制臣僚的工具B.服务于削弱相权的需要C.代表了监察制度的成熟D.能有效地加强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给事中仍属于言官,其主要职能是对六部官员进行弹劾”和“给事中品级不高,但权力极大,(明清)人数规模远在唐宋之上”可
知,给事中虽然品级低,但可以对六部官员进行弹劾,这样做是以小驭大在强化君主权力,加强对臣僚的控制,所以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相权,且明朝废除丞相,所以B错误;仅凭材料内容无法得出监察制度的成熟,所以C错误;根据材料“其主要职能是
对六部官员进行弹劾”可知,给事中有利于皇帝控制六部官员,没有体现加强中央集权,所以D错误。11.成书于西汉的《礼记·曲礼》有言:“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唐代《唐律疏议》规定:“文选君子行诗曰,君
子防未然……言国家制刑,惩一而诫百,使之畏于未犯之先,不幸而丽于法,则宽平其徽纆(木工所用的绳墨),而心则主于博爱之仁也。”据此可知汉唐以来古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是A.礼法并用B.以民为本C.为政以德D.以法治国【答案】A【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非礼威严不行”反映了没有礼,官员不能树立威信;材料“言国家制刑,惩一而诫百,使之畏于未犯之先,不幸而丽于法,则宽平其徽纆(木工所用的绳墨),而心则主于博爱之仁也。”反映了既重视法律又重视礼制;由此可见汉唐以来古代封建王朝
的治国理念是礼法并用,故选A;材料未涉及到以民为本、为政以德,故排除BC;以法治国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D。12.1397年,明朝政府项行规范百姓日常行为的六条“圣训”:“孝顺父母,尊敏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这主要说明A.国家重
视道德品行的教化B.儒学核心是纲常伦理C.宗法制度不断延伸扩展D.基层治安形势很严峻【答案】A【解析】【详解】明朝初年,政府以皇帝名义颁布六条“圣训”,规范百姓日常行为,要其孝顺父母,和睦乡里等,主要说明国家重视道德品行的教化,A项正确;明政府
的六条“圣训”不能说明儒学核心是纲常伦理,B项错误;宗法制度的延伸扩展不是六条“圣训”要体现的核心理念,C项错误;六条“圣训”的颁布不能说明明初的基层治安形势很严峻,D项错误。13.罗马法学说为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民法典》等法律奠定了理论基础。据此推断,罗马
法与近代欧美国家法律都A.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B.保障多党轮流执政C.维护议会至上的权力D.蕴含人文主义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中的自然法蕴含着人人平等、法律至上等观念,英国的《权利法案
》和法国的《民法典》都体现的是对民众权力的肯定,因此三者的法律都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D正确;A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征,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C仅适用于英国的《权利法案》,排除。故选D。14.在新中国宪法发展史上,1982年宪法的制定,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
义。该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后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这体现出中国法制建设A.顺应时代发展要求B.完善我国法律体系C.维护群众根本利益D.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答案】A【解析】【详解】从“该宪法颁布以来……先后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的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可以看出,中国法制建设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故A项正确;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维护群众根本利
益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15.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详实的规定
,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它体现了A.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B.公民人身权利得到保障C.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建立D.与国际实现接轨的趋势【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可知,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260条其中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详实的规定”,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内容,不仅保障了公民的人身权利,而
且“财产权、人格权”都有规定,故B说法片面,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建立,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与国际接轨,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6.格劳秀斯在其著作《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无论国际法赋予大使们何
种权利,首先有必要看到,只有由独立主权国家彼此互派的大使才享有这些权利。派往他国的省、市代表的特权依照派遣国的特定法律而不是国际法来规定。”据此可知,作者意在强调A.国际法不具备强制力保障B.国际法地位不如
各国法律C.国际法体现了时代的精神D.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首先有必要看到,只有由独立主权国家彼此互派的大使才享有这些权利。派往他国的省、市代表的特权依照派遣国的特定法律而不是国际法来规定”可知,格劳秀斯认为只
有独立主权国家彼此互派的大使才能享有国际法赋予的权利,由此可知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D项正确;作者主要是在强调国际法的主体,ABC项明显不符合这一主旨,排除。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
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
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材料二事实上,行省在具有地方最高官府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
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和“政府”。这正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行省官恃宰相名分,兼握财赋、兵甲诸权,是元行省权重的形象写照。至元二十八年前后,元廷制订了一整套比较严密的政策,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这种政策和规则对行省制的性质及功用,都是至关重要的。——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2)根据材料二概括行省的“二重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
行省制度的作用。【答案】(1)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或从贵族制度向官僚制度转变)。经济格局: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2)性质:地方最高官府(地方常设行政机构);中书省的
派出机构;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我国省制的开端;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或从贵族制度向官僚制度转变)。经济格局: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选官制度:由察
举制向科举制转变。小问2详解】关于性质,根据材料二“行省在具有地方最高官府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可知性质是地方最高官府(地方常设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关于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从
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我国省制的开端;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回答即可。【点睛】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政治制度是现
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
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制度须不断生长,又定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制度决非凭空从某一种理论而产生,而系从现实中产生者惟此种现实中所产生之此项制度,则亦必然有其一套理论与精神。理论是此制度之精神生命,现实是此制度之血液营养
,二者缺一不可”——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952年)根据材料,提取一个观点。结合中国古代史或世界史的具体史实,就所提取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观点:政治制度要针对现实进行适当的调整。阐述:政治制度只有结合时代环境不断调整,
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命力。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汉时实行三公九卿制,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通过不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政权的巩固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7世纪中期,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的英国保留了
君主制和贵族制的传统,但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限制王权,结束王权专制,确立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后来根据现实需要,确立了责任内阁制,不断进行议会改革,逐步形成了君主统而不治、议会至上的政治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也是根据现实进行
不断调整的结果。综上,政治制度适应社会变化不断进行调整,旧有的政治制度才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解析】【详解】观点:根据材料“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可
以得出观点:政治制度要针对现实进行适当的调整。阐述:采用总分总的论述布局。列举的史实分别为秦朝的三公九型、唐朝的三省六部、宋代的二府三司以及英国的议会制度改革,从中分析变化,论证观点。具体而言,政治制度只有结合时代环境不断调整,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命力
。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汉时实行三公九卿制,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通过不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政权的巩固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7世纪中期,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革
命后的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和贵族制的传统,但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限制王权,结束王权专制,确立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后来根据现实需要,确立了责任内阁制,不断进行议会改革,逐步形成了君主统而不治、议会至上的政治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也是根据现实进行不断调整
的结果。综上,政治制度适应社会变化不断进行调整,旧有的政治制度才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一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
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斯科特一屈威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选的影响,
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
价值取向》史料二西方各国都标榜“文官中立”,规定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当议员,要当议员必须首先辞去文官职务,还规定文官不得参加任何党派或卷入派系之争。文官不得罢工,不得与党工组织和工会发生联系,不得接受政治性捐款,不得参与营利性的经济活动。文官严守“政治中立”,是
文官制度的生命和灵魂。史料三西方国家公务员普遍实行“两官分途”,即将公务员分为政务类公务员与业务类公务员。政务类公务员实行任期制,由民选产生或由政府首脑任命,负责政党政策在政府工作中的贯彻执行;业务类公务员实行常任制,
多数通过考试录用,主要负责执行政府的日常业务。西方国家既要坚持政党轮流执政,又要避免“政党分赃”的贪污腐败现象,因而特别强调业务类公务员需要保持政治中立,必须忠于政府,不得带有党派倾向和其他政治倾向,不得
参与党派活动,同时其管理也不受政党干预。(1)根据史料一、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2)根据史料二、分析西方实行文官政治中立的目的是什么?(3)根据史料三,分析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历史作用。【答案】19.特点:通过立法确立;建立独立
于党派的考试机关;文官政治中立。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法治社会;英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影响;工业革命需要政府加强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的需要;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20.目的:避免公务员受到党派政治斗争的影响
,确保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21.历史作用: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和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扩大了选才范围和统治基础;提高了官民文化素养和行政效率;防止了独断专权,有利于公正廉洁;稳定了政局和社会管理,保证了资产阶级统治的连贯性。【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
国),古代(中国)。根据史料一“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有,通过立法确立;根据史料一“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
贤任能。”可知,建立独立于党派的考试机关;根据史料一“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选的影响”,“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可知,文官政治中立。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
空是:近代(英国)。根据史料一“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斯科特一屈威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并结合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相关史实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法治社会;英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影响;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的发展。根据史料一“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可知,工业革命需要政府加强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的需要。小问2详解】目的: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史料二“
西方各国都标榜‘文官中立’,规定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当议员,要当议员必须首先辞去文官职务,还规定文官不得参加任何党派或卷入派系之争。”并结合文官制度设立的背景可知,避免公务员受到党派政治斗争的影响;根据史料
二“文官不得罢工,不得与党工组织和工会发生联系,不得接受政治性捐款,不得参与营利性的经济活动。”可知,确保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小问3详解】历史作用: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史料三“将公务员分为政务类公务员与业务类公务员。政务类
公务员实行任期制,由民选产生或由政府首脑任命,负责政党政策在政府工作中贯彻执行,业务类公务员实行常任制,多数通过考试录用,主要负责执行政府的日常业务。”并结合西方文官制度的历史作用可知,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和民主政治发展的
需要;扩大了选才范围和统治基础;提高了官民文化素养和行政效率。根据史料三“西方国家既要坚持政党轮流执政,又要避免‘政党分赃’的贪污腐败现象,因而特别强调业务类公务员需要保持政治中立。”可知,防止了独断专权,有利于公正廉洁;根据史料三“必须忠于政府,不得带有党派
倾向和其他政治倾向,不得参与党派活动,同时其【的管理也不受政党干预。”可知,稳定了政局和社会管理,保证了资产阶级统治的连贯性。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