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1.460 MB
  • 2024-10-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含解析.docx,共(14)页,1.460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52df93037ec0e648f16ce8536664de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满洲里远方中学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期末考试高一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a-23S-32Al-27Ca-40P-3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计60分。1.甲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乙元素的

质子数为8,甲和乙化合形成化合物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形成+1价阳离子B.丙一定与水反应C.丙一定是MO型离子化合物D.丙中含有离子键【答案】C【解析】【详解】A、甲元素原子核电荷数为11,所以甲是

钠元素,乙元素的质子数为8,乙为氧元素,钠最外层有1个电子,所以甲形成+1价阳离子,选项A正确;B、丙可能氧化钠也可能是过氧化钠,无论氧化钠还是过氧化钠都与水反应,选项B正确;C、丙可能是氧化钠也可能是过氧化钠,所以丙可能是M2O型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M2O2

型离子化合物,选项C错误;D、丙可能是氧化钠也可能是过氧化钠,无论氧化钠还是过氧化钠都是离子晶体,含有离子键,选项D正确;答案选C。2.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依次递增C.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结构决定性质,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排布决定了元素的性质,所以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

素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故A正确。故选A。3.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百多种元素可通过化学键形成众多复杂的物质B.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化学键C.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是D.氯化钠和冰熔化过程中都无化

学键的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A、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强烈作用力是化学键,一百多种元素可通过化学键形成众多复杂的物质,A正确;B、稀有气体单质分子内不含有化学键,B错误;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

键,但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C错误;D、氯化钠等离子化合物熔化过程中化学键发生断裂,D错误。答案选A。【点睛】明确化学键的含义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化学键与化合物关系的判断。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化学键发生断键时不一定是化学变化。4.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

确的是A.HCl、HBr、HI稳定性依次减弱B.Na、Mg、Al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NaOH、KOH、CsOH碱性依次增强D.Li、Na、K、Rb、Cs单质的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答案】B【解析】【分析】同周期元

素,从左到右,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减弱。【详解】A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Cl>Br

>I,则HCl、HBr、HI稳定性依次减弱,故A正确;B项、Na、Mg、Al均为第三周期元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减小,Na、Mg、Al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B错误;C项、元素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

应水化物碱性越强,Na、K、Cs为同主族元素,金属性Cs>K>Na,则NaOH、KOH、CsOH碱性依次增强,故C正确;D项、Li、Na、K、Rb、Cs都为碱金属元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原子序数增大,金属性依次增强,单质的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故D正确。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注意元素的非金属性和金属性的递变规律是解答关键。5.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电子数B.原子序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答案】B【解析】【详解】在原子结构中,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等于原

子序数,故选B;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显正价D.同种元素的最高

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O、F除外)【答案】B【解析】【详解】A.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故A正确;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8-该元素原子

的最外层电子数,故B错误;C.金属元素易失电子,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显正价,故C正确;D.同种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O、F除外),故D正确;选B7.下列元素不属于卤族元素的是()A.氟B.氯C.硫D.碘【答案】C【解析】【详解】卤族

元素包括氟、氯、溴、碘、砹,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ⅦA族,而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ⅥA族,不属于卤族元素,所以C符合题意。答案:C。8.下列哪一组元素的原子间反应可以形成离子键原子abcdefgM层电子数1234567。A.a和fB.a和cC.d

和gD.c和g【答案】A【解析】【详解】由原子a~g的M层电子数可知,M层即为原子的最外层,元素a~g均为第三周期元素,根据M层电子数,判断出a、b、c、d、e、f、g分别为:Na、Mg、Al、Si、P、S

、Cl,根据活泼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离子键可知,钠与硫可形成硫化钠,该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综上所述,本题正确选项A。9.六氧化四磷的分子结构中只含有单键,且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该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的数目是A.10B.12C.24D.28【答案】B【解析

】【详解】分子结构中只含有单键,且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可确定P4的结构,即空心正四面体,有6个P-P键.每个P-P键中间插入1个O原子,就成了P4O6,结构为,由图可以看出,有12个共价键,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共价键形成,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白磷的结构以

及六氧化四磷的结构模型。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分子结构中只含有单键,且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可先确定P4的结构,即空心正四面体,有6个P-P键.每个P-P键中间插入1个O原子,就成了P4O6。10.下列关于碱金属的描述正确的是()A.

碱金属都可以保存在煤油中B.碱金属元素的单质硬度小、密度小、熔点低C.在空气中加热均可生成多种氧化物D.碱金属与水反应,均漂浮在水面上【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锂的密度小于煤油,不可以保存在煤油中,故A错误;的B.碱金属元素的单质硬度小、密度小、熔点低,故B正确;C.在空气

中加热锂只生成氧化锂,故C错误;D.铷、铯密度大于水,不能漂浮在水面上,故D错误。故选B。11.为将反应2Al+6H+=2Al3++3H2↑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下列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铝条均已除去了氧化膜)A.B.C.D.【答案】B【解析】【分析

】将反应2Al+6H+=2Al3++3H2↑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需要形成原电池,并且铝为负极,电解质溶液为非氧化性稀酸,据此判断。【详解】A.为原电池,铝为负极,但总反应为:2Al+2OH-+2H2O=2-2AlO+3H2↑,

A不符合;B.为原电池,铝的金属性强于铜,铝为负极,总反应为2Al+6H+=2Al3++3H2↑,B符合;C.为原电池,但硝酸是氧化性酸,则总反应为Al+4H++-3NO=Al3++NO↑+2H2O,C不符合;D.装置中有外接电源,为电解池,D不符合;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的总

反应,注意判断装置及工作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明确正负极及电池总反应即可解答,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性质,选项C是易错点。12.反应A+B→C(放热反应)分两步进行:①A+B→X(吸热反应),②X→C(放热反应)。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A.B.C.D

.【答案】A【解析】【详解】第一步反应为吸热反应,说明X的能量比A、B的能量和高;第二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X的能量比生成物C的高,且总反应是放热反应,说明反应物A、B的能量总和比生成物C的高,则只有选项A

的图像符合题意,故选A。13.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气、石油、流水、风力、氢气为一级能源B.无论是风力发电还是火力发电,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PM2.5

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D.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广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城市照明系统【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一级能源是指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氢气不属于一级能源;B、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C、砷元素属

于非金属元素;D、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利用太阳能、风能均有利于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正确。考点:考查化学与能源、环境等相关知识。14.为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你认为结论不.正确的是A.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照射下,会发现光照

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B.将相同大小、相同质量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两者的反应速率一样大C.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D.相同

条件下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粉末状的反应速率快【答案】B【解析】【详解】A、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光照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之一,A正确;B、由于镁比铝活泼,在相同条件下,与盐酸反应镁条比铝条要快,B错误

;C、在用氯酸钾加热制氧气的实验中,加入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C正确;D、粉末状的大理石比块状的大理石接触面积大,所以反应速率快,D正确,答案选B。15.已知1molBr2(g)发生反应H2(g)+Br2(g)=2HBr(g)放出102kJ的热量,其他相关数据如

表:H2(g)Br2(g)HBr(g)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436a369则表中a为A.404B.260C.230D.200【答案】D【解析】【详解】H2(g)+Br2(g)=2HBr(g)反应,

1molH2(g)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molBr2(g)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为akJ,2molHBr(g)中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2×369kJ,1molBr2(g)发生反应H2(g)+B

r2(g)=2HBr(g)放出102kJ的热量,即2×369kJ-436kJ-akJ=102kJ,a=200,故选D。16.下列气体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A.天然气B.沼气C.煤矿坑道气D.液化石油气【答案】D【解析】【详解】A.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不符合题意,错误;B.沼气主要成分

是甲烷,不符合题意,错误;C.煤矿坑道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不符合题意,错误;D.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丁烷,不是甲烷,符合题意,正确。故选D。17.能证明CH4分子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而非平面正方形的事实是A.CH4分子中的四个碳氢键的键能相等B.CH3Cl分子只有一种结构C.CHCl3分子只

有一种结构D.CH2Cl2分子只有一种结构【答案】D【解析】【详解】A.甲烷分子中的四个键键能相同,不能证明其为正四面体结构,故错误;B.甲烷是正四面体还是平面正方形结构,其一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故错误;C.甲烷是正四面体还是平面正方形结构,其三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故错误;D.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时,其二氯代物只有一种,若为正方形结构时,其二氯代物有两种结构,故正确。故选D。18.下列有关甲烷的取代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1混合时只生成CH3ClB.甲烷与氯气反应的产物中CH3

Cl的量最多C.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的产物为混合物D.1mol甲烷参加反应生成CCl4最多消耗2mol氯气【答案】C【解析】【详解】A.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1混合时,生成CH3Cl、CH2Cl2、

CHCl3、CCl4等有机物,故A错误;B.甲烷与氯气反应的产物中HCl的量最多,故B错误;C.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的产物为CH3Cl、CH2Cl2、CHCl3、CCl4、HCl的混合物,故C正确;D.1mol甲烷参加反应生成

CCl4最多消耗4mol氯气,故D错误;选C。19.煤矿瓦斯爆炸往往与甲烷有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煤矿的矿井要注意通风并严禁烟火,以防爆炸事故的发生B.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是一种很好的气体燃料C.甲烷燃烧时会产生大量黑烟D.点燃混有空气的甲烷不一定会爆炸【答案】C【解析】【详解】A.煤矿

的矿井中含有甲烷等可燃性气体,要注意通风并严禁烟火,以防爆炸事故的发生,故A正确;B.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是一种很好的气体燃料,故B正确;C.甲烷燃烧时会产生蓝色火焰,甲烷中碳元素质量分数小,燃烧

时不产生黑烟,故C错误;D.甲烷和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点燃时发生爆炸,点燃混有空气的甲烷不一定会爆炸,故D正确;选C。20.苏轼的《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按照现代科

技观点,该文中的“气”是指A.甲烷B.乙烯C.乙炔D.乙醇【答案】B【解析】【详解】木瓜会释放出乙烯气体,乙烯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使红柿尽快成熟,因此该文中的“气”是指乙烯,故合理选项是B。二、非选择题(40分)21.为探究同主族非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甲同学设计

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装置内可生成Cl2。(1)甲同学的部分实验记录如下:B处棉花变成蓝色;C处棉花变成橙红色。甲同学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①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②甲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填“正确”或

“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认为应将甲同学实验中B、C两处的棉花调换位置,用氯气先置换出溴,然后溴再与KI接触,以判断Br2与KI能否发生反应。该设想是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的,原因是___(3)丙同学在甲同学的实验结束后,取出

C处的棉花,将其与另一个沾有淀粉-KI溶液的棉花(E)接触,发现E慢慢出现蓝色,结合甲的实验现象,他认为可以确定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你同意此种观点吗?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

理由是__________(4)丁同学综合分析了前面几位同学的实验,认为若将沾有Na2S溶液的棉花置于玻璃管中适当的位置,此实验还可以同时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他提出此观点的依据是___,预期的现

象与结论是___________,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答案】①.Cl2+2KI===I2+2KCl②.不正确③.该实验没有验证Br2能否与KI反应,无法确定溴与碘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④.不合理⑤.氯气不可能被NaBr

消耗完,它会与溴一起到达C处⑥.同意⑦.甲、丙的实验分别证明了氯的非金属性比溴、碘强,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⑧.氯、硫同周期⑨.棉花变成黄色,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⑩.S2-+Cl2===2Cl-+S↓【

解析】【分析】本实验目的是探究同主族非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实验原理是利用置换反应(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装置A制备Cl2,B中发生Cl2+2I-=I2+2Cl-,淀粉变蓝,C中发生Cl2+2Br-=Br2+2Cl-,据

此分析;【详解】(1)由B、C处产生的现象,可知B处有单质碘生成,C处有单质溴生成,①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l2+2KI=I2+2KCl;答案为Cl2+2KI=I2+2KCl;②结合由强生弱的反应规律可判断出氯的非金属性比溴、碘强,但因没有比较出来溴单质与碘单质氧化性的强弱,也就

无法得出溴、碘两种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因此无法得出相应的结论。答案为不正确;该实验没有验证Br2能否与KI反应,无法确定溴与碘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2)乙同学的设计不合理,氯气与NaBr溶液反应后,未反应Cl2与KI溶液接触而发生反应,因此无法比较出Br的非金属性与

I的非金属性强弱;答案为不合理;氯气不可能被NaBr消耗完,它会与溴一起到达C处;(3)C处棉花中有液溴,与蘸有淀粉-KI溶液棉花E后,E慢慢出现蓝色,推出有I2生成,说明Br2将I-氧化成I2,丙同学证明了溴与碘的非金属性强弱

关系,结合甲同学的实验可以得出氯、溴、碘三种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答案为同意;甲、丙的实验分别证明了氯的非金属性比溴、碘强,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4)硫和氯属于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氯能置换出硫,使棉花变成黄色,发

生的反应为S2-+Cl2=2Cl-+S↓;答案为氯、硫同周期;棉花变成黄色,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S2-+Cl2=2Cl-+S↓。【点睛】比较同主族或同周期非金属性强弱时,一般通过置换反应进行,利用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

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本题涉及过程中,Cl2不可能完全与Br-接触反应,会有部分未反应的氯气与I-反应,不能得出Br与I非金属性强弱。22.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副产品生产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拟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所设计的装置如图所示

:的(1)A中制取Cl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2)B装置的作用:①____;②____;③____。(3)D装置中的石棉上吸附着潮湿的KI,其作用是____。(4)E装置的作用是____(填序号

)。A.收集气体B.吸收氯气C.吸收氯化氢(5)E装置中除了有盐酸生成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是____。(6)将1mol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测得4种有机取代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

量是____。(7)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8)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答案】(1)MnO2+4HCl(浓)ΔMnCl2+Cl2↑+2H2O(2)①.控制流速②.均匀混合③.干燥气体(3)湿润的KI可除去过量的Cl2(4)C(5)分液(6)2.5mol(7)Cl2+H2

O垐?噲?HCl+HClO(8)CH4+Cl2⎯⎯⎯⎯⎯→光照CH3Cl+HCl、CH3Cl+Cl2⎯⎯⎯⎯⎯→光照CH2Cl2+HCl、CH2Cl2+Cl2⎯⎯⎯⎯⎯→光照CHCl3+HCl、CHCl3+Cl2⎯⎯

⎯⎯⎯→光照CCl4+HCl。【解析】【分析】A中MnO2和浓盐酸加热制备氯气,B中浓硫酸干燥氯气、使甲烷和氯气均匀混合、控制气体流速,C中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甲烷和氯化氢,D中氯气和KI反应除去过量的氯气,E装置用水吸收氯化氢制备盐酸。【小问1详解】A中

MnO2和浓盐酸加热生成氯气、氯化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nO2+4HCl(浓)ΔMnCl2+Cl2↑+2H2O;【小问2详解】B装置中盛有浓硫酸,B的作用:①根据气泡可知气体流速;②使甲烷和氯气均匀混合;③浓硫酸能干燥氯气和甲烷;【小问3详解】D装置中的石棉上吸附着潮湿的KI,发生反应

2KI+Cl2=KCl+I2,其作用是除去过量的Cl2;【小问4详解】氯化氢易溶于水得到盐酸,E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选C;【小问5详解】E装置中除了有盐酸生成外,还含有氯代甲烷等有机物,有机物难溶于水,从E

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是分液;【小问6详解】将1mol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测得4种有机取代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的物质的量各为0.25mol,则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是0.25mol1+0.25mol2+0.25mol3+0.25mo

l4=2.5mol。【小问7详解】E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是Cl2+H2O垐?噲?HCl+HClO;【小问8详解】C中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甲烷和氯化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Cl2

⎯⎯⎯⎯⎯→光照CH3Cl+HCl、CH3Cl+Cl2⎯⎯⎯⎯⎯→光照CH2Cl2+HCl、CH2Cl2+Cl2⎯⎯⎯⎯⎯→光照CHCl3+HCl、CHCl3+Cl2⎯⎯⎯⎯⎯→光照CCl4+HCl。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

.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