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共(6)页,1.426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cb309070336178e126e7b0424ebb7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满洲里远方中学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试卷高一历史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形式是()A.游牧经济B.工业经济C.小农经济D.商品经济2.明朝中后期,在丝织业比较发达的苏州和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下列各项最能反映出这一生产关系特征的是()
A.制造尤工,擅绝海内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C.车轻工捷,获利尤丰D.十不给一,无异空取3.《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面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
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这说明司马光()A.反对以农为本的思想B.主张发展手工业C.认识到商品流通的重要性D.坚持重农抑商政策4.清初,朝廷规定沿海居民内迁,禁止出海经商。这反映了清政府实施()A.海禁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C.工
商官营政策D.奖励农耕政策5.“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文艺复兴B.郑和下西洋
C.丝绸之路开通D.新航路的开辟6.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使人类进入()A.电气时代B.蒸汽时代C.信息时代D.航空时代7.属于第二次工业时期的发明是()A.蒸汽机B.轮船C.汽车D.计算机8.据图片推断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先河的
是()A.顽固派B.维新派C.激进派D.洋务派9.上海发昌机器厂是中国较早兴办的民族工业之一,发展过程中发生过这样的怪事:机器厂造了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出现这样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B.清政府支
持民族企业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D.抢占国内外市场的需要10.与1913年相比,1920年中国的厂矿数和资本额分别增长了152%和51.3%。促使这种变化的国内因素是()A.洋务派大力投资兴办了新式企业B.戊戌变法中成立农工商总局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
国思潮的影响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经济建设11.下表反映了当时中国()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项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国民收入92.9%7.1%工业总产值100%—商品零售额95.8%4.2%A.土地改革的完成B.社会主
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D.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2.安徽凤阳是现代中国改革的先行者,从而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跨越。改革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改革后: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开展了大跃进运动13.陈秉安著《大逃港》:“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274人,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有成批地回来了。”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
要原因是()A.内地政府的严管B.香港当局的严惩C.农业政策的改革D.经济特区的设立14.1859年,英国人呤俐在广州街头散步,“看到很多中国姑娘的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
。”这反映了()A.习俗变迁实现女性解放B.西方文明影响生活习俗C.政府明令废止女子缠足D.习俗变迁促进经济发展15.“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A.铁路运输B.航海事业C.航空事业D.电报电信业16.
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首映成功。这一部影片不论对中国电影史,还是中国京剧史来讲,都是弥足珍贵的资料,它是()A.《定军山》B.《歌女红牡丹》C.《渔光曲》D.《风云儿女》17.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B.生产和销售
的矛盾C.资本主义生产和市场的矛盾D.无限制的股票投机18.仔细观察下表:1928年4、5、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已成交高中档车已成交低档车未成交小计信贷26.311.223.
961.4现金20.96.211.538.6累计47.217.435.4100(转引自《经济衰退的历史答案》)表中所反映的占主导地位(流行)的消费方式给社会带来的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A.整个社会享乐风气盛行B.刺激资本家盲目
扩大生产C.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D.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之中19.罗斯福(1882—1945)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以及社会福利方面加强
救济和社会保障等。这反映了新政的特点是()A.损害资本家的利益B.实行计划经济C.建立“福利国家”D.政府全面干预经济20.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应该对老者和病人给予照顾,应该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加强社会保障B.提高进口关税C.调
整农业生产D.整顿财政金融21.1933年,为了保证美国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以消灭那些既妨碍正当工商业又伤害劳工利益的方法与措施,美国国会通过了()A.《紧急银行法》B.《联邦紧急救济法》C.《农业调整法》D.《全国工业复兴法》22.观察下图,艾德礼战胜
丘吉尔当选为英国首相的原因是()A.促进经济发展B.维护世界和平C.实行社会保障D.维护大国地位23.下列列对右面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指数B.反映了大规模福利政策实施的弊端C.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扩大缓和了社会矛盾D.福利政策的实施压制
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24.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决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由此开始实行()A.重农抑商政策B.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海禁”政策25.路透社评论某时期的莫斯科政府:“经济领域适度运用价值规律,对现有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
定的冲击……科研领域平均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这一时期是()A.新经济政策时期B.赫鲁晓夫时期C.勃列日涅夫时期D.戈尔巴乔夫时期26.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
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斯大林27.它成立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结合图片推断这一机构是()A.世界贸易组织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国
际复兴开发银行D.关贸总协定28.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这说明()A.法德两国消除矛盾,已开始全面合作B.在经济恢复发展过程中,
西欧国家联系日益密切C.两极世界的国际格局瓦解D.美国在世界的政治、经济地位动摇2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舞台上诞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右图标志代表()A.世界贸易组织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合组织D.欧洲联盟30.中国知名汽车企业已基本用各种形式和世界汽
车集团合资:一汽与大众、奥迪、丰田等;上汽与大众、通用等;东风与标致、雪铁龙、日产等。这反映了()A.中国汽车业发展艰难B.中国汽车业受技术、市场因素制约C.经济全球化的影响D.区域集团化的影响31.
(13分)将人类历史分为采集渔猎时代、农耕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这是我们看待历史的一种视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摘自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材料二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时,自以为“天朝物
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须与外国互通有无”。并下令关闭沿海其他口岸,只留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材料三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什么经济模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经济模
式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对外政策?这一政策的产生与小农经济有什么关系?(6分)(2)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和美国在经济体制方面分别有什么创新之处。20世纪30年代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建立的标志是什么?(3分)(3)20世纪90年代初,为全面突破计划模式,中国在思想和经济体制方面的重
大举措分别是什么?(2分)(4)纵观中国近代史,分析中国未能成功转型为工业文明时代的根本原因。(2分)32.(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资本主义世界笼罩在空前绝望的情绪中,甚至有人哀叹
:“世界末日已经来临”。材料二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材料三凯恩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19
34年,他曾到华盛顿,这时罗斯福正在采取与自由放任不同的政策,以应对危机。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的思想不谋而合。——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次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及在解决社会危机方面的意义。(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主张。(2分)33.(14分)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为了实现近(现)代化进行
了不屑的努力,苏联的经济近代化探索给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价格交售给国家。……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对前
线红军的粮食供应,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引自人教版教材材料二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由于经历了4年世界大战和3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已是满目疮痍……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导致粮食十分匮乏,许多人死于饥饿。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国内战争基本
结束后,农村实行的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得到了强化,还引起了在战争期间默默承受重负的农民的强烈不满。在城市里,许多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也心怀不满,纷纷罢工。……1921年2月28日,波罗的海舰队主要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表明国内不
满情绪已经非常严重,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引自人民版教材材料三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项目年份1913年1928年1932年①1937年世界世界世
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拖拉机不详42121电力15107432石油232121钢555432①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产规模比较。(1)材料一表述的苏俄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通常被称为什么政
策?(2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4分)该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具体措施(2分)(3)材料三反映20年代末到30年代苏联经济发展的方针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苏联在工业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6分)满洲里远方中学2
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试卷高一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题号12345678910111
2131415答案CBCADBCDCCBCDBD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ABDBDCBBCCCBCC31.(13分)(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
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精耕细作;闭关锁国政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6分)(2)英国: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3
分)(3)思想上: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或: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经济体制上: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4)腐朽封建制度的阻碍.(2分)32.(13分)(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或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分)主要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3分)(2)主要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或政府承担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2分)意义: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
国的社会矛盾(或增加了就业,稳定了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4分)(3)国家干预经济。(2分)33.(14分)(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分)(2)背景: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余
粮征集制(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亦可)不适应当时的社会状况。(4分)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分)(3)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经验教训:快速实现工业化;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或具体表述: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4分)
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