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线上考试化学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1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389.000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线上考试化学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线上考试化学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线上考试化学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1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线上考试化学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3)页,389.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406c5f5406ea80aecb5c41f4a66b1c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19-2020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化学期中考试(40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化合物是()A.NH4ClB.NaClC.K2O2D.CCl4【答案】A【解析】【分析】极性共价键是共价键的一种,往往产生于不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

。【详解】A.N元素与H元素为不同元素间形成的极性共价键,铵根离子与氯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A项符合题意;B.氯化钠中只有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离子键,无共价键,B项不符合题意;C.K2O2中氧、氧原子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C项不符合题意;D.四氯化碳中只有

碳和氯之间的极性共价键,没有离子键,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A项。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共价键B.在单质的晶体中一定不存在阴离子C.离子晶体中只有离子键D.干冰和冰中作用力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详解】A.分子晶体中不一定都存

在共价键,例如稀有气体元素形成的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A错误;B.在单质的晶体中一定不存在阴离子,例如金属晶体中只存在阳离子和自由电子,B正确;C.离子晶体中不一定只有离子键,例如氢氧化钠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C错误;D.干冰和冰形成的均是分子晶体,其中作用力不完全相同,

二者都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但冰中还有氢键,D错误;答案选B。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石能源是指煤、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B.用杂草、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C.锌锰干电池是一种常用的一次电

池D.由于电池制造工艺等方面不足,充电电池的充放电次数有限【答案】A【解析】【详解】A.化石能源是指煤、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A错误;B.用杂草、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其燃烧时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产生有害气体,是一种清洁能源,B正

确;C.锌锰干电池是一种常用的一次电池,C正确;D.由于在反复充、放电的过程中,电极、电解液均会发生变化,使其充、放电的能力下降,最终不能使用,所以充电电池的充放电次数有限,D正确;答案选A。4.下列比较不正确的是A.酸性:

H2SO4>H3PO4B.碱性:KOH>NaOHC.原子半径:S<ClD.稳定性:NH3>CH4【答案】C【解析】【分析】A.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B.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C.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D.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详解】A.因非金属性S>P,所以酸性:H2SO4>H3PO4,故A正确;B.因金属性K>Na,所以碱性:KOH>N

aOH,故B正确;C.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因此原子半径:S>Cl,故C错误;D.因非金属性N>C,所以稳定性:NH3>CH4,故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解题关键:金属性与非金

属性强弱的判断,明确常见的比较的方法.5.在3L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2SO2(g)+O2(g)2SO3(g),在10秒内反应物SO2的物质的量由1mol降到0.4mol,则反应速率ν(SO2)为()A.0.02mol/(L·s)B.0.04mol/

((L·s)C.0.2mol/((L·s)D.0.4mol/((L·s)【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SO2的物质的量由1mol降到0.4mol及容器的体积可算出其在10s内的反应速率为:,答案选A。【点睛】求算物质(纯液体、固体除外)的反应速率时根据公

式可求出,需要注意的是题目中给出的是浓度还是物质的量,若为物质的量还需根据容器的体积换算成浓度,同时,还需注意时间单位,有时时间单位为min,有时为s、h等。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②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③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微粒,

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④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原子⑤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A.①⑤B.③④⑤C.①②⑤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若为不同分子,则一定不是同种元素,①错误;②同位素原子的核外

电子排布相同,则化学性质基本相同,②正确;③离子一定带电,质子数一定不等于电子数;分子呈电中性,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所以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的两种微粒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③正确;④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原子,例如

水分子和甲烷分子,④正确;⑤某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原子的质量数,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各核素的百分含量有关,⑤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等的关系判断,元素的相对原子

质量是该元素各种核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在自然界中所占原子个数百分比的乘积之和,注意核素的质量数、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以及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元素不存在质量数,⑤为学生解答中的易错点。7.2SO2(g)+O2(g)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催化剂V2

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D.在t1、l2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

,SO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2121ccvtt−=−【答案】D【解析】【详解】A.加入催化剂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A项错误;B.若是恒容条件,增加不参与反应的气体而使反应体系的压强增大,由于浓度不变,反应速度就不变,B项错误;C.降低温度使反应速率降低,将增大反应

达到平衡的时间,C项错误;D.根据计算平均速率的定义公式可得,D项正确。故选D。8.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CO2的电子式:B.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1737ClC.NH4Cl的电子式:D.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188O【答案】

D【解析】【详解】A、CO2中碳和氧共用两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B、原子组成的表达式为,元素符号的左下角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质量数,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的表达式为3717Cl;C、阴离子的电子式,要画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还应用括号“[]”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所带电荷,

NH4Cl的电子式:;D、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的质量数=10+8=18,该氧原子的表达式为正确;故选D。9.某原电池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Zn+Cu2+=Zn2++Cu,则该原电池的正确组成可以是下列

的()A.B.C.D.【答案】C【解析】【分析】先分别判断每个选项中的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若能,则判断其发生的总反应与题目中所给的反应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符合题意。【详解】A.A中原电池的电池反应是Zn+2H+=Zn2++H2↑,A不符合题意;B.B中不

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B不符合题意;C.C中Zn做负极,Ag做正极,电解质溶液为CuCl2,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Zn+Cu2+=Zn2++Cu,C符合题意;D.D中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点睛】构成原电

池的条件:1.两极为导体且存在活动性差异(燃料电池除外,其两极均为惰性电极);2.有电解质存在;3.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形成闭合回路;4.发生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10.下列叙述能说明非金属元素M比非金属元素Q强的是:()①非金属元素的单质M能从

Q的化合物中置换出非金属单质Q;②M原子比Q原子容易得到电子;③单质M跟H2反应比Q跟H2容易的多;④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HmM﹥HnQ;⑤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mMOx﹥HnQOy;⑥熔点:M﹥Q;⑦金属键M﹥Q。A.全部B.①②③C.①②③④⑤⑦D.①

②③⑤⑥【答案】B【解析】【分析】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从其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等角度判断,注意不能根据得失电子的多少以及熔沸点的高低等来判断。【详解】①非金属单质M能从Q的化合物中置换出非金属单质Q,可说明M比Q的非金属性强,故①

正确;②M原子比Q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可说明M比Q的非金属性强,故②正确;③单质M跟H2反应比Q跟H2反应容易得多,则M易得电子,所以M比Q的非金属性强,故③正确;④不能利用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如酸性HCl

﹥HF,但是非金属性Cl<F,故④错误;⑤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HmMOx﹥HnQOy,不一定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则不能说明M、Q的非金属性强弱,故⑤错误;⑥M的单质熔点比Q的高,属于物理性质,与得失电子的能力无关,不能用来判断非金

属性的强弱,故⑥错误;⑦金属键M>Q,与得失电子的能力无关,不能用来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故⑦错误;正确的有①②③,答案选B。【点睛】比较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时一定要强调的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举个例子:若不强调最高价,S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是H2SO4,Cl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是HClO,因为HClO为弱酸,H2SO4为强酸,所以酸性HClO<H2SO4,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非金属性Cl<S;若强调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则S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2SO4,Cl的最高价氧

化物的水化物为HClO4,酸性HClO4>H2SO4,得出正确结论非金属性Cl>S。11.如图所示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下,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实验后的记录:①Cu为负极,Zn为正极②Cu极上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③SO42-向Cu极移

动④若有0.5mol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0.25mol气体⑤电子的流向是:Cu-→Zn⑥正极反应式:Cu+2e-═Cu2+,发生氧化反应A.①②③B.②④C.②④⑥D.③④⑤【答案】B【解析】【分析】在该原电池中,

活泼金属锌做负极,金属铜做正极,氢离子在铜电极上得电子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锌失去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进入溶液,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溶解;根据异性电荷相吸原理,硫酸根离子向锌极移动。【详解】①在该原电池中,活泼金属锌做负极,金属铜做正极,①错误;②根据金

属活动性顺序知,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氢离子在铜电极上得电子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铜极上有气泡产生是因为发生还原反应,②正确;③锌失去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进入溶液,所以在锌极附近有带正电荷的离子,根据异性电荷相吸原理,硫酸根离子向锌极移动,③错

误;④根据电极反应式:可知④正确;⑤外电路电子流向为从负极到正极,即Zn→Cu,⑤错误;⑥在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其反应式为2H++2e-=H2↑,⑥错误;答案选B。12.在一定条件下,N2和H2在密闭容器内反应合成NH3。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答案】B【解析】【详解】A.因该

反应是从反应物投料开始的,所以刚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A项正确;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的确逐渐减小,到达平衡状态后就不再变化,不可能为零,B项错误;C.随着反应进行,生成物的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终不变而达到平衡,C项正确

;D.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终不变而达到平衡,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择B项。二、填空题13.A、B、C、D4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20,A元素所处的周期数、主族序数、原子序数均相等;B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

为HBO3;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1)由此可知元素A、B、C、D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上述元素种任意三种组成的化合物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三种)(3)四种元素两两组合,能组成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写三种)【答案】(1).H(2).N(3).O(4).Na(5).NaOH(6).NH4NO3(7).NaNO3(8).NH3(9).H2O(10).H2O2【解析】【分析】A、B、C、D4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20,A元素所处的周期数、主族序数、原子序数均相等,

则A为H元素;B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处于第二周期,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最高正化合价为+5,处于ⅤA族,则B为N元素;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则C应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C为O

元素;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0,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D在第三周期第ⅠA族,则D为Na。【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元素A、B、C、D分别为H、N、O、Na

,故答案为H;N;O;Na;(2)上述元素种任意三种组成的化合物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有NaOH、NH4NO3、NaNO3、NaNO2等,故答案为NaOH;NH4NO3;NaNO3;(3)四种元素两两组合,能组成共价化合物有NH3、H2O、H2O2、N2H4等,故

答案为NH3;H2O;H2O2。14.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电子层数_______,最外层电子数逐渐_______,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______。【

答案】(1).相同(2).增多(3).增强(4).减弱【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处于同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减小,核电荷数增大,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强,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

,则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据此解答。【详解】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处于同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减小,核电荷数增大,核对

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强,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则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本小题答案为:相同;增多;增强;减弱。15.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同素异

形体)。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据此,试回答:(1)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金刚石转化为2mol石墨,要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kJ的能量。

(3)12g石墨的能量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12g金刚石的能量,________(填“石墨”或“金刚石”)更稳定。(4)1mol石墨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1mol金刚石完全燃烧释放的能

量。【答案】(1).化学(2).放出(3).3.79(4).小于(5).石墨(6).小于【解析】【详解】(1)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但它们含有相同的元素,所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是化学变化;(2)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

J的热能,所以金刚石转化为2mol石墨,要放出3.79kJ的能量;(3)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热能,说明相同条件下石墨能量更低,金刚石的能量更高,所以12g石墨的能量小于12g金刚石的能量,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石墨更稳定;(4)相同条件下石墨能量更低,金

刚石的能量更高,两者完全燃烧后产物均为CO2气体,所以1mol石墨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小于1mol金刚石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点睛】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一般上,对于同种物质,其能量高低顺序为:气态>液态>固态。三、解答题1

6.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粒子,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1)如果A、B、C、D均是10电子的粒子,请写出:A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D的电子式_______

_____;(2)如果A和C是18电子的粒子,B和D是10电子的粒子,请写出:①A与B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上述离子方程式,可判断C与B结合质子的能力大小是(

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答案】(1).(2).(3).HS-+OH-=S2-+H2O(4).OH-(5).S2-【解析】【分析】(1)10电子粒子,原子有Ne(也可看做分子);离子有Na+、Mg2+、Al3+、N3-、O2-、F-、OH-

、NH4+、H3O+,分子有CH4、NH3、H2O、HF;根据图示的转化关系可知,C+H+→A,B+H+→D,A+B→C+D,根据以上的粒子,可推测出A、B、C、D分别为NH4+、OH-、NH3、H2O,据此解

题;(2)18电子微粒有:Ar、K+、Ca2+、Cl-、S2-、H2O2、F2、HCl、HS-、H2S、PH3、SiH4等。【详解】(1)由分析可知,A的电子式为;D的电子式为;(2)如果A和C是18电子的粒子,B和D是10电子的粒子,可推测出A、B、C、D分别为HS-、OH-、S

2-、H2O。①A与B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H-=S2-+H2O;②弱酸根对应的酸,若酸性越弱,则其与H+结合的能力越强。根据上述离子方程式,可判断酸性HS->H2O,所以结合质子的能力大小是S2-<OH-。17.某同学设计

出如下装置成功的证明了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请你原电池原理和实验装置,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1)电极材料: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硝酸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电极反应式: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银片(2).铜片(3).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和导电(4).正极:2

Ag++2e-=2Ag(5).负极:Cu–2e-=Cu2+(6).负极不断溶解,正极上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7).金属活动性Cu>Ag【解析】【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判断,该原电池中,Cu为负极,Ag为正极,正极上发生的是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Ag++e-=Ag,负极上发生的失

电子的氧化反应,即Cu-2e-=Cu2+;Cu片不断溶解生成Cu2+,溶液从无色变为蓝色;溶液中的Ag+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有白色的银单质析出,可知,Cu可以将金属Ag从其盐中置换出来,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Cu>Ag。【详解】(1)该原电池中,Cu为负极,Ag为正极,电解质是硝酸银溶液,硝酸

银溶液的作用是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和导电;(2)在原电池的正极上发生的是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Ag++e-=Ag,负极上发生的是电极本身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即Cu-2e-=Cu2+;(3)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u片不断溶解生成Cu2+,溶液从无色变为蓝色;溶液中的Ag+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有白色的银单质

析出;(4)根据原电池反应的现象,得出金属Cu可以将金属Ag从其盐中置换出来,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Cu>Ag。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8206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