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答案版.doc,共(7)页,193.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267950d44ed234c7c61fddd9cca1b0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海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初,为了在各地部署监察力量,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
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此举A.加强了对新拓版图的控制B.改变了早期宗法制的核心C.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D.延续了选举部落贤人为王的传统A2.图1是从汉至明的服饰示意图,所体现的阶层特征表明了图1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
展历程B.礼制对中国服饰的深远影响C.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历史变迁D.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B3.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融合;有人则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最终导致国家的衰亡;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
批评。这些认识说明A.研究者叙述历史的主观性B.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C.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标准D.从不同评价中就能发现真相A4.要研究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最值得寻访的城市是A.西安B.开封C.泉州D.天津
C5.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到顶峰是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清时期D6.史载,康熙帝北巡,行至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发现一片水草丰美、林术(木)葱郁、动物繁多的地方,出于“肄武”与“定边”的考虑,令人“前往相度地势,酌设围场”,划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为围场猎苑。结合
史实判断,该“围场”具备了下列项中哪些功能①避暑②练兵③围猎④处理民族事务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D7.“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这段话出自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D.《上海公报》C8.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主要是为了A.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B.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C.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D.调
动各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D9.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B.政企
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D10.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已经经历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修正案,对其进行修改。下列内容属于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的是A.“国家实行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B.“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范内存在和发展”C.“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1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凝聚成了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各具特色的时代精神。其中,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A.一二十年代B.三四十年代C.五六十年代D.七八十年代C12.“宁可让坏人逍遥法外,也不可冤枉一个好人。”这反映了罗马法的A.无罪推定原则B.人人平等原则C.不告不理原则D.一事不再理原则A1
3.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圣经》就是典型。但到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路德对于德语。这一现象A.促成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B.导致欧洲
陷入四分五裂C.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D.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D14.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在下令建造无忧夏宫时,遭到了附近一位磨坊主的申诉,因为行宫的修建导致他的磨坊因为风少而必须停工,但他却仍需要支付磨坊的年佃租。最终国王认可了他的申诉,
并且出资赔偿,让他在别处建设新的磨坊。由此可知此时A.国王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B.普鲁士的社会矛盾异常尖锐C.公民的财产权得到一定保障D.遵守法律成为社会的共识C15.“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
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从材料中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A.控制人们思想B.提供道德规范C.保存古代文化D.进行宗教迫害C16.新教伦理在有关尘世活动的最重要问题上给资本主义精神以强大伦理支持,
使资本主义精神和经济活动获得了社会合法性。有人说,“新教伦理是现代经济人摇篮旁的守护者”。由此可知,宗教改革本质上是A.罗马教会的自我革新B.资产阶级的思想革命C.倡导人的发现和解放D.反对和禁止宗教信仰B1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
议会和国王之间尽管有矛盾冲突,却也存在着一种平衡,因此王权无论如何强大都无法与议会分离,且王权如何限制也在议会中进行。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的英国A.有独特的议会传统B.议会和国王关系密切C.阶级矛盾十分尖锐D.已确立议会至上原则A18.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后建立了崭新的国家体制。“崭新”的含
义是A.建立邦联体制B.规定了人民民主权利C.总统由选民直接选出D.在大国确立了共和制D19.据钱乘旦等所著《世界现代化进程》记载,德国皇帝威廉二世(1859~1941在位20多年,却从来没有读过宪法,也不了解宪法。威廉二世曾说:“把德
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士兵和军队,而不是议会的决议。”这反映出A.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尚未确立B.德国仍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C.普鲁士未占据帝国统治地位D.资产阶级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D20.英国传统的文官制度以“恩赐官职制”为主,1
855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法令进行改革,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这一改革A.有利于英国政治运行的稳定B.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削弱并杜绝了英国政府的腐败D.完善了英国的政党制度A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又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
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
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1
)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措施。(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特点。(7分)答案:(1)措施:采用内地郡县制行政区划;设立机构加强行政管辖(如都护府);传播汉族文化;派驻
军队,完善边疆防御体系;任用当地首领,笼络和安抚少数民族上层;(8分)(2)特点:具有历史继承性,在继承中创新;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始终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推行边疆政策;重视文化交流与传播,增强文化认同感;管理措施多样化;边疆治理体现一体化趋势(边
疆治理的控制力度逐渐强化)。(7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
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摘自《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材料二《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除汉奸、罪犯、精神病患者外,“凡居住本境的人民,年满十八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均有选
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在极其广泛的基础上进行,参选率高达80%,有的县达到95%,有的村、区达到100%;就是在游击区,参选率一般也在70%以上。针对边区的群众大都居住在农村和偏远山区,文化底子薄,文盲占绝大
多数的事实,党的各级地方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创造了灵活多样的选举办法,如画圈法、画杠法、画点法、投豆法、投纸团法以及背箱法等等,尽量使边区的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公民都能投上一票。——摘编自刘启春杨路《“三三制”政权: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试验场》(1)根据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陕甘宁边区民主改革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陕甘宁边区民主改革的意义。(8分)答案:(1)特点:体现多党派协商合作;选民具有广泛性;民众参与度高;选举办法多样化;兼顾
民情。(任3点6分)(2)意义:①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民主化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中共方面)(或答: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民主政权建设的尝试)②有利于巩固和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日根据地方面)③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人民方面)(或答:有效调动了各阶层抗战的积极性。)④为新
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提供经验;(新中国方面)(4点共8分)23.伴随着英国政治现代化的历程,近代文官制度逐渐在英国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英国财政大臣罗金厄姆为了扩大内阁的权力,于1782
年推动议会通过《文官定员法案》等法案,限制国王恩赐官职的权力,把任命文官的权力从国王之手转入到内阁各部门负责人的手中。1805年,财政部还首先设立了常务次官,常务次官不随执政党的更替而更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此次改革是英国的第一次文官制度改革,涉
及职业道德操守、专业化、任用制度等方面,其首要意义在于将文官及整个文官体系完全纳入了议会的领导之下。——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材料二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从政治上
促进本国经济发展。1855年,在议会专门委员会作出的调查报告基础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令,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的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
绩而定。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令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摘编自阎照祥著《英国政治制度史》(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第一次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此次改革
的政治因素。(1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4分)答案:(1)主要成就:取消国王的人事任免权;奠定了文官常任的原则;文官体系纳入议会领导。(6分)政治因素:议会和国王的斗争;两党政治的发展;责任制内阁的发展。(6
分)(2)主要内容:公开考试录用文官;实行文官政绩晋升制。(4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中国古代在自然经济和专制统治环境下,不具备产生诸如自由、平等、权利、义务等近代民法观念的条件。清末1902年清廷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仿德、日民
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随着王朝终结,未及颁行。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清民律草案为蓝本,完成民国民律草案。因时局多变,未能完成立法程序。1930年国民政府在此前民律基础上修订的《中华民国民法
》颁布实施。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禁止刑讯、独立审判的原则及审判公开制度、陪审及辩护制度等也逐渐进入中国法律体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两次启动《民法典》起草工作,但因政治运动等被迫中断。初成的两部草案
与苏联民法典一脉相承,如“财产流转”便将继承制度排除在外,但加入了预算、税收等计划经济方面的内容。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第三次启动民法典编纂。但立法机关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各种民事关系尚未定型,制定完整的法典条件还不具备,故决定先分步制定民事单行本。20世纪90年
代到21世纪初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身份平等、权利神圣等私法理念也备受推崇。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逐步加快。202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施行,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摘
编自何勤华《西方法学史纲》、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用唯物史观作答。)示例:经济因素是影响《民法典》编纂的关键因素。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两次启动《民法典》编纂,表面上是因为1956年“整风反右”、1964年“四清”运动而被迫中断,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当时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下社会生活,尤其经济活动基本被纳入行政权力的控制范围,因此不需要民法协调。19
79年第三次启动民法典的编纂时,当时农村刚启动包产到户等,国企改革还没开始,各种民事关系尚未定型,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也不明确,制定完整的法典条件还不具备,影响到了《民法典》的编纂。20世纪90年代以来,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堡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已经确定,市场经济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客观上需要一部系统完善的民法典,才有了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之,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其产生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紧密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