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一中、大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3.689 MB
  • 2024-10-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一中、大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一中、大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一中、大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5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一中、大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8)页,3.68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0f0059955a0acdde9b21b42f14c71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学情调研联考地理试题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包括1至8页;答题卷1至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3小题,合计46分)下图中甲为北半球中

纬度某地,a、b、c、d为投影到天球面上的同一恒星。一天文爱好者于2023年5月20日~21日连续两天对该恒星进行观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若观测者于2023年5月20日20点在甲地观测到该恒星位于天顶的a处,观测者于5月21日20点在甲

位置观测该恒星,该恒星的位置在图中的()A.aB.bC.cD.d2.在这两天()A.地球自转速度变慢B.地球公转速度变快C.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大D.太阳直射点南移【答案】1.C2.C【解析】【1题详解】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天空中的恒星自东向西进行视运动,恒星视运动周期(恒星日)约为23小时56

分4秒,若观测者于2023年5月20日20点在甲地观测到该恒星位于天顶的a处,24小时后(5月21日20点)恒星视运动超过了一周,即恒星运行到天顶(a处)后向西运行了一小段,到达图中c处,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题详解】地球自转速度没有季节差异,A错误;地球公转

速度在远日点(7月初)最慢,5月20日~5月21日这两天地球公转速度在变慢,B错误;这两天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中纬度的甲地与太阳直射点间的纬度差减小,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自

转真正周期:太阳日和恒星日。恒星日,自转360°,用时23时56分4秒,为真正周期;太阳日,自转360°59′,用时24小时,是我们日常使用的周期。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地球在公转轨

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丁→甲4.每年的11月11日被称为“光棍节”,这一天也是网购最集中的日子。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A.甲点B.乙

点C.丙点D.丁点【答案】3.A4.A【解析】【分析】【3题详解】从图中看出,P点在近日点附近。甲、乙、丙、丁四点将地球公转的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根据图中太阳的位置可以判定甲→乙段地球经过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用时最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4题详解】由图可

知,P点在近日点附近,时间为1月初,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可知,甲、乙日期最接近1月初,而乙为1月初过后,甲为1月初之前,11月11日,为1月初之前大于一个多月,故11月11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最接近甲,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在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

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其平均速度约为30千米/秒。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同样是在不断变化的,近日点最大,远日点最小,其平均角速度约为1°/日。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7时54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1°N,100°

E)举行,三名航天员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天和空间站驻留飞行任务。左图为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图,右图为天和空间站绕地轨道及方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左图航天员面朝方位是()A.偏东方B.偏南方C.偏西方D.偏北方6.航天员

在空间站驻留期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文昌发射中心(19°N,110°E)两地()A.两地昼长越来越短B.正午太阳方位均一直位于正南C.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一直不变D.昼长的差值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答案】

5.B6.D【解析】【5题详解】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7时54分,太阳约位于偏东方,图中的航天员的影子朝向偏西方,航天员面朝是偏南方,B正确,A、C、D错误,故选B。【6题详解】航天员在空间站驻留期间为2022年6月5日到2022年12月5日。6月5日到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

半球各地昼长越来越长,6月22日到12月5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长越来越短,A错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但文昌发射中心位于北回归线以内,正午太阳部分时间位于正南,部分时间位于正北,B错误;当太阳直射19°N时,酒泉正午太阳高度为68°,文昌正午太阳

高度为90°,差值为22°,当太阳直射20°N时,酒泉和文昌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69°和89°,差值为20°,C错误;由6月5日到6月22日(夏至)两地昼长的差值最大(酒泉大于文昌),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到秋分日,两地昼长差值为0,之后

再向南移动,差值再变大(文昌大于酒泉),故昼长的差值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D正确,故选D。【点睛】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1、春分指向夏至: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扩大。南

半球是昼短夜长。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2、夏至指向秋分: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的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缩小。南半球是昼短夜长

。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3、秋分指向冬至:北半球是昼短夜长,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

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4、冬至指向春分:北半球是昼短夜长,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

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下图斜线部分表示5月9日,非斜线部分表示5月10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此时A点的区时是()A12时B.24时C.6时D.18时8.两条日界线分别是()A.180°,0°B.180°,90°WC.180°,60°WD.180°,90°E【答案】7.C8.B【解析】【7题详解】由图可知,图

中的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是北极上空的俯视图,斜线部分表示5月9日,非斜线部分表示5月10日,故B所在经线为0时所在经线,C所在经线为180°经线。A位于5月10日,再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可以计算出A点的区时为6时,C正确,排除ABD。故选C。【8题详解

】图中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相差45°,结合图中135°E的位置及地球自转方向,推算0时所在的经线是90°W,国际日界线是180°经线,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在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有两类:自然界线:即0点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过0点所在经

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要减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要加一天。下图示意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的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9.该地的纬度可能是()A.66.5°SB

.74.5°NC.81.5°SD.51.5°N10.图中P点的月份可能是()A.3月B.6月C.9月D.11月【答案】9.B10.D【解析】【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地所在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相隔多少个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就相差多少度。

据图可知,当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为39°,此日太阳直射当地所在半球的回归线,据此推知,当地纬度与回归线相差90°-39°=51°,因此当地纬度为23.5°+51°=74.5°,B正确,A、C、D错误。故选

B。【10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9°时,若为南半球则该日为12月22日,若为北半球则该日为6月22日;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推知,太阳直射点每月平均移动约7.8°,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要从39°降至0°大约需要5个月,据此可推知,该

地若在南半球,则P点可能为5月22日,若在北半球则P点可能是11月22日,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立秋也称七月

节,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气。北京时间2022年8月7日20时28分57秒,我国进入立秋节气。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下列各组节气中,盐城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A.惊蛰、清明B.大暑、小满C.谷雨、霜降D.大寒、

大雪12.下图中最能示意寒露这天盐城(约33°N)太阳视运动的是()A.B.C.D.【答案】11.B12.D【解析】【11题详解】当太阳直射点接近同一位置时则盐城的昼长时间接近,此时的两个日期应关于夏至或者冬至日日期对称。结合选项可知,盐城

大暑和小满关于夏至对称,这两个节气太阳直射点纬度接近,因此昼长时间最接近,B正确;盐城惊蛰昼短夜长、清明昼长夜短,A错误;盐城谷雨昼长夜短、霜降昼短夜长,C错误;盐城大寒昼长长于大雪,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寒露这天发生在秋分日后,太阳

直射南半球,盐城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AC图中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故A、C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寒露发生在秋分日后一个节气,因此可以判断出寒露时太阳直射点大约位于南纬4度,由于盐城的纬度为北纬33度,由此可以判断出寒露当天盐城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为53度,B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太阳每天都是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但随着光线直射纬度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直射哪个半球,太阳就是从东哪个方向升起,西哪个方向落下的,换言之,直射北半球,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日晷是古代的一种测时工具。“日晷”的意思为“太阳的影子”,其测时原理是利

用太阳照射下物影的移动来指示时间。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一般可分为赤道日晷、地平日晷等。赤道式日晷主要由一根指向北极星并用于投射太阳阴影的指针(晷针)、承受指针投影的投影面(即晷面,器面上有刻度线)组成

,晷针和晷面是垂直的关系。下面三幅图中左图示意赤道式日晷的放置及部分节气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右图为安放在北京故宫太和殿前的日晷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3.关于安放在北京故宫赤道式日晷叙述错误的是()A.一年中晷影在夏至日转过的角度最大B.晷盘与地平

面的夹角a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的余角C.晷针针影的移动方向在晷盘正反面均为自西向东D.一天中,当地正午时晷针投影的长度最短14.根据三幅图中的右图日晷晷影位置,可推测当地此时为()A.冬半年上午B.夏半年上午C.夏半年正午D.

夏半年下午【答案】13.D14.B【解析】【13题详解】太阳在空中转过的角度、晷影在晷盘上转过的角度大小均与昼长呈正相关,结合所学可知,夏至日是北京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故晷影在夏至日转过的角度最大,A正确;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北极星仰角等于当地纬度,图中北极星

仰角与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a互余,故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a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的余角,B正确;结合材料可知,“日晷”的意思为“太阳的影子”,即日晷的影子与太阳转动的方向相反,太阳自东向西运动,则影子自西向东运动,C正确;结合左图中赤道式日晷的放置及部分节气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可知,一天当中太阳运动

轨迹与晷面平行,故一天当中晷针投影的长度不变,D错误。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故选D。【14题详解】结合日晷原理可知,夏半年时,晷针的影子出现在晷盘的正面(面向北极星的一面),冬半年时,晷针的影子出现在晷盘的反面,故可判断图示时间为夏半年,A错误;读图可知,表盘上表示的时间尚未到达12点,

故应为当地上午,B正确,C、D错误。故选B。【点睛】日出日落方位总结:二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位于福建沿海东山岛上的风动石状似仙桃,屹立于磐石上,狂风

吹来时轻轻摇晃不定,但又不会倒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该巨石是花岗岩,岩石坚硬致密,晶体颗粒较粗,主要由石英、长石、黑云母组成。下图为“岩浆、沉积物及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东山风动石最可能属于图中的()A.甲类B.乙类C.

丁类D.戊类16.该景观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有()①岩浆活动②风化作用③风力沉积④海浪侵蚀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15.B16.B【解析】【15题详解】依据材料,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依据所学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甲为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排除A

;乙为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B正确;丁为变质岩,排除C;戊为沉积岩,排除D。故选B。【16题详解】该景观的形成是由于岩浆侵入地壳,在经过地质活动抬升,然后经过外力的风化、侵蚀将岩石较软的部分侵蚀掉后遗留下来的,②④正确,岩浆活动为内力

作用,排除①,该景观为侵蚀形成,不是堆积形成,排除③;综上所述,排除ACD。故选B。【点睛】出露于地表的岩浆岩、变质岩及沉积岩在水、冰、大气等各种地表营力的作用下,经表层地质作用(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可以重新形成沉积岩。地壳表层形成的沉积岩经构造运动的地壳

的物质循环图示地壳的物质循环图示作用可卷入或埋藏到地下深处,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当受到高温作用以至熔融时,可转变为岩浆岩。地壳深处的变质岩及岩浆岩,经构造运动的抬升与表层地质作用的风化与剥蚀,又可上升并出露于地表,进入形成沉积岩的阶段。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

和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17.下列正确的为()A.图中地貌的形成只与外力作用有关B.图中地貌的形成只与板块张裂有关C.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D.可在丙河上游选址建水库18.下列正确的是()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B.②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C.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D.

形成时间顺序为②①③19.能正确反映沿EF断面河床横剖面的是()A.B.C.D.【答案】17.D18.D19.D【解析】17题详解】由图示可推知,该处先经历挤压形成褶皱导致地表形态变化,后又经历岩层断裂,使岩层隆起与下陷,在断层线位置,岩石破碎,被外力侵蚀,形成沟谷、河流。可见图中地貌既与内力作

用有关,也与外力作用有关,A错;图中地貌的形成与地壳的褶皱构造、断裂及外力作用有关,B错;甲、乙两座山脉分别是向斜山和背斜山,形成原因不同,C错;丙河流上游位于山区,有储水结构,落差较大,且下游有断层,不适合修建水库,故可在丙河上游选址建水库,D对。故选D。【

18题详解】读图可知,①处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A错。②处为石灰岩,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B错。③处是花岗岩,为岩浆岩,不可能含有生物化石,C错。根据图示可知,①②均为沉积岩,②岩层在①岩层下方,

故②岩层形成时间比①岩层早;③为岩浆岩,③岩层侵入到②岩层和①岩层中,故③岩层在②岩层和①岩层之后形成,故图中岩层形成时间从老到新依次为②①③,D对。故选D。【19题详解】读图可知,EF剖面中,E为凹岸,F为凸岸,河

流流动过程中,对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两岸不应是对称关系,C错;E岸应被侵蚀的坡度较陡,F岸应被堆积的坡度较缓,AB错、D对。故选D。【点睛】沉积岩是沉积作用形成的,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接近地表。岩浆岩可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

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某地煤炭资源丰富,该地中学生在考查古生物化石的过程中绘制了一幅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0.B处地貌为A.断块山B.火山C.背斜山D.向斜山【21.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B处地下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B

.D处地下适合修建隧道C.该地岩层主要由岩浆岩构成D.该处地质构造受东西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答案】20.D21.B【解析】【分析】【20题详解】据图可知,根据岩层新老关系,B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

海拔较两侧高,为向斜山,故选D。【21题详解】据上题可知,B处为向斜构造,开采煤炭容易发生透水事故,A错。据图示可知,D处岩层中间老,两侧岩石较新,为背斜构造,适宜修建隧道,B对。该地岩层含有化石及煤炭,可知主要为沉积岩,C错。据图中指向标可知,该处地质构造受南北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D错。故选B

。【点睛】判断地质构造的三种方法:1、形态法: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弯曲的是向斜。2、新老法:背斜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3、位移法:断层的依据。一、岩层产生破裂;二、断裂面两侧岩层有明显错动、位移。明代的《沔阳蝴.志》记载:“汉水至浊,与江湖水合,其流必澄,故常

填淤,而组泽之区因成沃壤。民渐茭剔(清除植被),垦为阡陌。又因其地之高下,修堤防以障之。大者轮广(纵横)数十里,小者十余里,谓之日垸……垸愈多,水愈迫。”完成下面小题。22.汉水从“至浊”到“必澄”的过程,体现的外

力作用是()A.风化、侵蚀B.侵蚀、搬运C.搬运、堆积D.堆积、风化、23.“垸愈多,水愈迫”的原因是圩垸造成汉水()A.流速减缓B.河道变窄C.落差加大D.含沙量增大【答案】22.C23.B【解析】【22题详解】汉水从“至浊”到“必澄”的过程是指汉水从

浑浊变为澄清的过程,汉水浑浊说明水中泥沙多,澄清代表泥沙含量少,所以这个过程是水中的泥沙被搬运,最后沉积下来的过程。C正确。此过程中不涉及风化作用,A、D错;侵蚀和搬运只涉及河水变浑浊的过程,没有涉及变澄清的过程,B错。故选C

。.【23题详解】“垸愈多,水愈迫”的意思是堤圩越多,水越急迫。水越急迫说明水流快,A错误;挡水的堤圩越多,河道变窄,水变急,B正确;堤圩并没有改变河流落差,C错误;含沙量增加与河床性质、植被覆盖、流经地形关系较大,和堤圩增加无关,D错误。故选

B。【点睛】常见的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河流的泥沙来自于河流对河床的侵蚀搬运作用,澄清的过程是堆积起作用。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二、读图综合题(共3大题,合计54分)2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某时刻的等日照时间图”,OA、OB为日期界线,P点

纬度为70°,昼长/h。(1)根据材料一,写出此时全球太阳高度最大的地点的地理坐标。(2)根据材料一在下图中画出此时的太阳光照图(侧视图)。条件:A点全年昼夜平分,C点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要

求:画出太阳光线、地轴、地球自转方向、极昼范围、极夜范围、晨线。材料二:下左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右图为“圭表示意图”。圭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通过观测“圭”上“表”影的长短变化可确定节气。(3)当地球从②位置运行至③位置时,地球公转速度如何变

化?(4)右图中“圭”的适宜长度取决于左图中哪个位置(写数字)正午“表”影长度?安放圭表时,“圭”的两端应指示什么方向?(5)右图所示安放圭表,主要适用于我国什么地区请写出这些地区的纬度范围,并且说出这些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值。【答案】(1)(20°N

,135°W)(2)太阳光线、地轴、地球自转方向、极昼范围、极夜范围、晨线,见下图。画图时要注意此时极昼、极夜的范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光线要与晨昏线垂直,同时注意A点要在赤道上,C点位于南回归线上。(3)先变慢

,后变快(4)④;南北(5)北回归线及其以北;46°52’【解析】【分析】本题以日照时间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等为载体,涉及地球公转、自转等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

】图中信息可知,该图示北极俯视图,此时7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发生极昼现象的界线互余,由此可以推断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N。OA、OB为日期界线,OB为180°国际日界线,则OA对应的地方时为0时,对应的经度为45°E,故13

5°W地方时为12时,12时所对应的经度即为太阳直射的经度。因此太阳直射点为(20°N,135°W),该点太阳高度为90°,为此时全球太阳高度最大的地点。【小问2详解】作图步骤:第一步,根据材料一和条件“A点全年昼夜平分”可知,A点在赤道上,作圆心B,连接AB线并

延长可得到赤道;过B点作赤道的垂线,即地轴;在地轴北端标注地球自转方向。第二步,根据“C点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可知C点位于南回归线;过C作AB的平行线为南回归线,并根据对称原则作北回归线。极圈的确定要根据回归线的位置,先连接BC,然后过B点作BC的垂线,垂线与大圆交于两点,则这两点

所在纬度则为南北极圈纬度,进而画出南北极圈。70°S和70°N纬线的确定方法同南北极圈的确定方法。第三步,结合上题分析和条件,70°N以北为极昼,则太阳直射20°N,作20°N、70°N、20°S和70°S纬线;连接两侧极圈可作晨线和太阳光线;作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作图如下。【小问3详解】

每年的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当地球从②位置运行至③位置时,即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到赤道,从夏至日(6.22)到秋分日(9.23),离远日点(每年的

7月初)先近后远,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小问4详解】④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影长最长,所以图中“圭”的适宜长度取决于左图中④位置正午“表”影长度,由图可知,对于当地而言,正午时刻,太阳始终位于当地正南方,影子指向正北方,所以安放圭表时

,“圭”的两端应指示南北方向。【小问5详解】读图可知,夏至日和冬至日正午太阳均位于观测点以南,因此主要适用于我国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在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差,为46°52’,不随纬度变化

。25.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图中F1F2、F3F4的地质构造,并说明判断理由。(2)判断该地区的主要地形及F1F2、F3F4形成之前该地区完整地质构造,并说明判断理由。(3)分析图中河流成因,并从地质构造条件考虑,从

图中标注字母的区域选择该地区地下水分布可能较多且存储条件较好的一处,并说明理由。【答案】(1)断层,F1F2、F3F4两侧的同一种岩层发生断裂位移。(2)山谷,理由:图示地区有河流发育,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弯曲,故图示地区地形主要

山谷;地质构造:向斜,理由:图示地区中部A处岩层新,其南北两侧岩层老,故图示地区在F1F2、F3F4形成之前,完整地质构造为向斜。(3)岩层断裂后遭侵蚀而成;A处;位于向斜构造中部,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解析】【分析】该题以某地区地质构造图为材

料设置问题,下设3个小问,涉及地质构造、地貌演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念,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小问1详解】依据图文材料,F1F2、F3F4处的岩层没有连续,出现明显的岩层断裂位移,可以判断出F1F2、F3F4处的地质构造为断层构造。【小问2详解】依据岩层

的新老位置排序,A处岩层新,A两侧岩层老,可以判断在断层没有发生前该处为向斜构造;依据该处存在河流及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可以判断该处为地形主要为山谷。【小问3详解】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河流沿断层线分布,河流的成因为在断层发生后,岩石破碎,易被侵蚀,雨水和地表水汇集侵蚀而成。地

下水分布可能较多且存储条件较好的一处为A处。原因是该地区地质构造为向斜,是A位于向斜中心,地下水汇集,是良好的储水结构。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厚田沙漠位于江西赣江下游西岸,多沙山和沙洲,号称“江南第一沙漠”。区内多大风天气,降水季节变化大。距今1万年前,这片区域曾是赣江古河

床所在,后因赣江下切使两岸抬升,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强烈的风力作用下沙化面积不断扩大。在偏南风影响下,每年夏季,受厚田沙漠影响,南昌市区空气湿度降低和大气悬浮颗粒增多。材料二:冬春季东北风频率大,风沙活动剧烈。研究发现,厚田沙漠砂砾较粗大、平均粒径的为0.35mm(西北

干旱地区平均粒径约为0.016—0.24mm),起动风速达8米/秒(起动风速指能使地面沙粒开始移动的风速,西北干旱地区的起动风速平均约为4.5米/秒)。下图为厚田沙漠位置和景观示意图。(1)分析厚田沙漠的形成过程。(2)与我国西

北地区沙漠相比,分析厚田沙漠风沙起动风速更大的原因。(3)从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治理厚田沙漠沙化应采取的具体措施。【答案】(1)冬季赣江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该地冬季降水少,风速大,风力不断搬运沙源物质;被风力搬

运的沙源物质,在近岸处风力受阻,不断堆积,最终形成厚田沙漠。(2)气候湿润、降水较多,沙源含水量大;砂砾粒径大,起沙风速大。(3)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热量充足;厚田沙漠靠近赣江,治沙所需的水源充足;可以采用生物工程措施治理,可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体系,阻挡沙地的移动;

沙漠内部种植草类植物,起到固沙作用。【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厚田沙漠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沙漠化的因素及其治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

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河湖(海)岸附近分布有大面积沙丘,除了人类,就是自然“风、水”在捣乱。一方面附近有河湖携带大量泥沙,再加上沿岸水流(如波浪)搬运作用,泥沙堆积在岸边。另一方面,受强风的影响,或有河湖(海)中的沙粒搬运到岸上沉积,或是大风导致沙化的土地面积不断

扩大,形成沙丘。由此可见,厚田沙漠的形成过程如下:河流搬运的泥沙在凸岸沉积,逐渐出露水面,特别是旱季(缺水)慢慢沙化。再加上,当地多大风天气(临近鄱阳湖地区,风力较大一一下垫面摩擦力小,且呈“狭管效应”),使得沙化的土地

面积不断扩大。最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如滥砍滥伐、过度开垦则会加剧沙化,促成沙漠的形成。【小问2详解】由此可得与我国西北地区沙漠相比,厚田沙漠地处江南地区(东部季风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沙粒(沙源

)的含水量大。再加上,“厚田沙漠砂砾较粗大、平均粒径为0.35毫米”,比西北干旱地区平均粒径大,故而风沙起动风速更大。【小问3详解】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