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十堰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答案.docx,共(6)页,22.81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bc67aa086864f47b069d2ee27ed8c6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十堰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年度3月联考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核心概念和主旨的能力。A项,根据材料一第3自然段的内容,文学批评的圈子化指的是只关注社会文化的中心地带作家的作品,严重忽视其他地方的作品。B项,根据材料一第7、8、9自然段
所述,该项窄化了原文信息,忽略了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C项,“文学批评的‘学院化’是错误的”错,参见原文“伴随中国文学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整体学科化、学术化和学理化的大趋势,文学批评变得日益严谨”。2.B【解析】本题
考查理解文本信息并对其表述逻辑做出评价的能力。A项对应信息是材料一第2自然段的前两句话,其表述正确。B项对应信息是材料一第4自然段,但该项表述歪曲了原文语意,“现实文学批评的非文学化是当前文化批评盛行
的根本原因”这一句显然是强加因果,主观臆断;原文是说“当前盛行文化批评,固然有多种原因,但现实文学批评的非文学化对文化批评有直接影响”。另外,该项第二分句“这也直接导致针对文学本身的批评逐渐被边缘化”,则是建立在错误前提条件
做出的推断,也缺乏理据。C项对应信息是材料二第2自然段,由“掉书袋,玩术语,纠缠于一些云山雾罩的概念,会失去与读者的联系,并会加剧文学的危机”可推知该项表述正确。D项对应信息在材料二第3自然段末句,可推知该项表述正确。3.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中心论点
的概括能力、论证过程中材料论据与论点之间逻辑关联的判断能力和不同素材的分析能力。A项阐述的是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B项阐述的是文学批评家的人格素质要求。C项阐述的是文学批评要回归文学本身,与材料一主旨有密切关联,可以支持材料一的观点,因此该项为正确选项。D项阐述的是健康的文学批评出现需要具备的前提
条件。A、B、D这三项与材料一的中心论旨“文学批评应回归文学本体的怀抱”无关,因此均不能支持材料一的中心论点。4.首先解说非文学因素的介入导致当前文学批评呈现的三大特征;然后阐述非文学批评对整个文学生态和优秀文学、优秀作家、普通读者的不良影响;再提出让文学批评回归文学本体的怀
抱的主张,坚持以文学为主的基本原则,遵循文学的标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述类文本思路结构的能力。材料一由9个自然段组成,全文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论说的。
第一层(1-4段):简析因非文学因素的介入而导致当前文学批评呈现的三大特征。第二层(5-6段):总结如此文学批评对整个文学生态的负面影响,并阐述各种非文学批评的盛行,对优秀文学、优秀作家、普通读者的消极影响。第三层(第7-9段):提出让文学批评回归文学本体的怀抱的主张,强调以文学为中心,坚持
以文学为主的基本原则,遵循文学的标准。5.本诗每两句一韵,韵押得颇工整,换韵自然,朗朗上口,体现了诗人所追求的“音乐美”。(2分)本诗每句11字,句与句之间比例协调,形成一种“均齐”的“建筑美”。(2分)(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解析】本
题考查利用材料中所述观点、原理等知识迁移鉴赏评析诗歌语言艺术的能力。《口供》这首短诗鲜明地体现了闻一多先生“新格律体”诗歌创作的理念,呈现了他的有关新诗歌语言“音乐美”“建筑美”的独特追求6.C(“暗示
父亲,希望能引起父亲的重视,但粗心的父亲却始终没有意识到”错误,从文中来看,小男孩并没有暗示父亲,想引起父亲的重视,相反,他不断催促父亲离开,怕传染给他,“你不必呆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呆在这里”。故
选C。)7.D“消极等待、无能为力,使小说量现出忧郁基调,让读者倍感压抑”错。文中小男孩恐惧死亡却能坚强、勇敢地面对;小说结尾解除了小男孩的恐惧,让读者感到很轻松。故选D8.①父亲外出打猎,说明孩子的病情不重,为小说的结局做铺垫。②宕开男孩的情况不写,而写父亲打猎的情景,使小说更具有悬念
。③父亲打猎时心情轻松愉悦,衬托了小男孩的紧张恐惧。(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得6分。)9.①小男孩发烧,认为自己会死,可见他处在内心恐惧的重压之下。②自己生病不忘为父母关上窗户;得知自己发烧一百零二度,不让父亲陪伴
,不让任何人进房间,怕传染别人。一整天静静地躺着,一直醒着,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待死亡降临。这些都体现了小男孩的优雅风度。③面临绝境时关爱他人、沉着顽强、不失体面,这些优雅风度正是勇气的体现。(每点2分,共6分。)10.D11
.C.“唐太宗、梁武帝一样,都是谥号称呼皇帝……这三者都是赞美性的谥号”错误,“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隋炀帝的“炀”表示“好内怠政”、“外内从乱”,是他被缢杀当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加的。是为恶谥。12.D.“太宗认为房玄龄的回答很有道理,但
是更认同魏征的观点,认为它更符合现状”错误,原文为“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徵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
,当思与公等慎之。’”太宗没有对二人的观点进行高低的比较,是认为房玄龄和魏征的回答都有各自的道理,创业的艰难既已过去,该是面对守业的难事的时候了,这并不是更认同魏征的观点。13.(1)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存活百姓。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是割
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2)国家开始创业的时候,各地豪杰竞起,你攻破他他才投降,你战胜他他才屈服,这样看来,还是创业艰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存”,使
存活;“奉”,奉养;“啖”,填饱。(2)“草昧”,天地初开时的混沌状态,此处指“开始创业”;“克”,屈服;“为难”,是艰难的。14.正身修身;兼听纳下;戒骄逸享乐。参考译文: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存活百姓。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是割大腿上
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绝不会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弯曲,上头治理好了而下边发生动乱的事。我常想能伤身子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而都是由于自身追求耳目口鼻之好才酿成灾祸。如一味讲究吃喝,沉溺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损害也就越大,既妨
碍政事,又扰害百姓。如果再说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话来,就更会弄得人心涣散,怨言四起,众叛亲离。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放纵取乐贪图安逸。”谏议大夫魏徵回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也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过去楚庄王
聘用詹何,问他治理好国家的要领,詹何却用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来回答。楚庄王再问他治理国家该怎么办,詹何说:‘没有听到过自身治理好而国家会发生动乱的。’陛下所明白的,实在符合古人的道理。”贞观二年,唐太宗问魏徵说:“什么叫做圣明君主、昏暗君主?”魏徵答道:“君主之所以能圣明,是因为能够兼听
各方面的话;其所以会昏暗,是因为偏听偏信。《诗经》说:‘古人说过这样的话,要向割草砍柴的人征求意见。’过去唐尧、虞舜治理天下,广开四方门路,招纳贤才;广开视听,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因而圣明的君主能无
所不知,所以像共工、鲧这样的坏人不能蒙蔽他,花言巧语也不能迷惑他。秦二世却深居宫中,隔绝贤臣,疏远百姓,偏信赵高,到天下大乱、百姓背叛,他还不知道。梁武帝偏信朱异,到侯景兴兵作乱举兵围攻都城,他竟然不知道。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到各路反隋
兵马攻掠城邑时,他还是不知道。因此,君主只有通过多方面听取和采纳臣下的建议,才能使显贵大臣不能阻塞蒙蔽,这样下情就一定能上达。”太宗很赞赏他讲的话。贞观十年时,唐太宗问侍从的大臣:“在帝王的事业中,创业与守业哪件事比较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答说:“国家开始创业的时候,各地豪杰竞起,
你攻破他他才投降,你战胜他他才屈服,这样看来,还是创业艰难。”魏徵对答说:“帝王的兴起,一定是在前朝衰乱的时候,这时推翻昏乱的旧主,百姓就乐于拥戴,四海之内也都会先后归顺,这正是天授人与,如此看来创业并不艰难。然
而已经取得天下之后,骄傲放纵,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而徭役没有休止,百姓已经穷困凋敝而奢侈的事务还仍然不停,国家的衰败,常常就是这样开始的。这样看来,守业更难。”太宗说:“玄龄当初跟随我平定天下,历尽了艰难困苦,多次死里逃生,所以知道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安定天下,担心出现骄奢淫逸的苗头,定陷
入危亡的境地,所以知道守业的艰难。如今创业的艰难既已过去,守业这一难事就得和诸公一道慎之才是。”15.C(3分。"阻雨"的含义是"人遇雨受阻,无法行进",并非"延阻了秋雨的到来")16.①苏诗写诗人在清幽的佛寺静卧,拨火听雨,冷暖对照,透露出
恬然安适的心境,表现了超脱宁静的情怀;②张诗写诗人羁旅他乡,道中遇雨被阻小店,寒夜难眠,卧听雨声,表现出漂泊中的悲凄与孤独。(6分。每点3分。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17.(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或“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云”“东临碣石,以观沧海”)18.①腥风血雨②前赴后继③薪火相传19.(1)构成特点:“祖国”和“今天”相对;“河清海晏”和“国泰民安”相对,其中“河清”
“海晏”“国泰”“民安”均为主谓结构,两两相对。(2)表达效果: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顿挫感强;内容上,时空结合,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生动呈现了英雄们浴血奋斗的时代价值。20.我们只要握紧历史的“接力棒”,擦亮信仰、接续奋斗,就定能在复兴
路上不断向前,创造出无愧于革命先烈的新的“人间奇迹”!【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语境形容战争年代的悲壮历史,与“烽火连天”并列,可填“腥风血雨”。腥风血雨: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②处,语境形容
英雄先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勇往直前,可填“前赴后继”。前赴后继:形容勇往直前,连接不断。③处,语境指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可填“薪火相传”。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分析对偶修辞,首先指出对偶句的构成特点,再分析对偶句的表达效果。“祖国
因何河清海晏”与“今天因何国泰民安”构成对偶句,其中“祖国”和“今天”是名词对名词,“河清海晏”和“国泰民安”是主谓结构的并列短语相对。对偶句的表达效果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形式上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内容上,“河清海晏”和“国泰民
安”高度概括了天下太平,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的现状,提醒我们要不忘历史,铭记英雄们浴血奋斗的奉献精神。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不合逻辑,“只有……才……”是充分条件,应改为必要条件连词“只要……就……”;语序不当,“接续奋斗、擦亮信仰
”中“信仰”是“奋斗”的前提,应改为“擦亮信仰、接续奋斗”;语序不当,“新的”是形容词,应放在动词性短语“创造出无愧于革命先烈”后面。21.B22.摄取能量最经济和最便捷的来源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糖类化合物对医学来说【解析】
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处的“一般”与B项中的“一般”都是“通常,总体上”的意思。A.同“一班”,表数量,用于人群。C.“一样,一种”。D.相当于“似的”,构成比喻修辞格。故选B。2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是因果复句中的结果句,由上文“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物一般价格比较便宜;而且,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速度较快,能够及时供给能量以满足机体需要”可知“碳水化合物是大部分人获取能量最经济和最便捷的来源”。②处,后文中出现“糖类化合物
”这一概念,故前文应有提及,文段说明主体对象为碳水化合物,故所填内容应为两者关系。从语意上看两者当属同一关系,所以要填“碳水化合物也叫糖类化合物”之类的句子。③处,上文强调了“糖类化合物”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举例也集中在医学上的作用与意义,故要填“糖类化合物对医学而言”之类的语句。23.例
文:争与不争,总是最上春“见利争让,闻义争为,有不善争改。”此为君子之德。“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为圣人之境。争与不争,人心所向,心向美好,总是最上春。争,当有君子之风,方能彰显自身魅力。近年来,中国倡导“一带一路”,主张互利共赢,受到世界各国欢迎;顾诵芬,航空报国70年,为国争光,
让中国在世界上挺直了脊梁;晚年的曹禺先生,每当客人来访总会大声地朗读黄永玉写给他的那封批评信,在反思中提升了自我形象。然而,如果缺少了君子之风,争就会没入阴影。2022年“3·15”,从泥坑中走来的老坛酸菜冲击了
观众的视线。不正当的争利,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让企业自身陷入泥潭。不争,是内心丰盈的表现,是在谦逊低调之中实现的自我提升。庄子,有机会“居于庙堂之上”,却选择了“曳尾于涂中”,守住了心中的那轮明月;林逋,本可凭才华享受荣华富贵,却选择了“以梅为妻,以鹤为
子”,实现了精神的超脱。不争,是对自我的完善与提升。2021年,那位名为“顺其自然”的捐款者让人感动,23年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累计捐款1363万元,怀向善之心,点亮和温暖受助者的内心世界,以低调风格,感动了一座城市。不争之楷模,让人心向往之。争或不争,只要建立在健康丰盈的内心之
上,只要守住了美德的底线,都会绽放出生命的华彩。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积极履行自己的权力,在争取男女“同工同酬”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于敏隐姓埋名三十载,始终保持平和谦逊的态度,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在不争中实现了“为一大事来,为一大事去”
的人生理想。“战斗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数十年,对党忠诚、为民造福,不计得失,不慕虚名,无私奉献,始终不改英雄本色。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最美的生命色彩。没有人希望成为“争”途中碌碌无为生命过客,也没有人甘愿在“不争”的逆境中沉沦自我,精彩的人生,需要不断调整,需要努力完善。争与不争,皆在内
心。春天是属于整个世界的,在这大好时光到来的时候,我们对待健康的美德,不能有丝毫的退让;我们对待耀眼的荣光,可以选择隐没在背后。在心中植下一颗向往阳光的种子,默默地生长,开出绚丽的花朵,做最上春!审题:这是一道
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一是仇璋与孔子的对话,意思是,仇璋问:“君子有所争吗?”孔子说:“见到有私利的事争着辞让,听到符合正义的事争着去做,有缺点错误争着改正。”材料二是《道德经》上的话,意思是:唯有不争的处事态度,天下才会没有人能与之抗衡。从两段材料来看,话题应该
是“争与不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首先,争的进步意义。争不可避免、争无所不在,若我们消极懈怠,不思进取,必将被时代抛弃。争对个人的意义:争源于压力,产生动力,争对个人的激励鞭策作用,让人不再懈怠;争能让我们更加努力拼搏进步;争使人更勇敢;争能
增强人的自信心;争激发个人潜力。争对社会家国的意义:争使大家各呈奇技,各出精品,给各行各业带来活力,让国家在竞争中不断强大,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敢于争,直面争,在争中赢得先机,占据优势,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其次,不争是一种态度。不争的背后是一种自在,一种坦然,是懂得生活真谛之
后毅然决然的放下与洒脱。不争是万千阅历后的看破,饱经沧桑后的睿智,无数沉浮后的淡泊。不争是一种转向,由外在转向内在,由关注金钱名利转向精神心灵。不争还是一种清醒,一种达观,一种自信,是内心的不执不迷,不贪不念。最的,辩证看待
“争与不争”。争什么,不争什么;该争则争,该不争则不争;把握争与不争的度;争与不争是一种智慧。考生可以选取其中任何一种角度来写作。立意:1.争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2.不争是一种超脱和自信的表现。3.争是为了
不争。